13669209
  • 随风幻城
    2021/6/17 11:26:00
    所谓战略决战,简单说就是赌国家的命运,赌军队的命运

    很小的时候看过,但那时候显然只是看看热闹,即使现在看了两遍,并其间看了多部书籍、纪录片和帖子,也不敢说这部片子完全看明白了。因为这部电影大部分时候忠实再现了战争史实,很多时候一句对白,一段对话,都蕴含着真实的智慧和博弈。

    在人物塑造也是有血有肉,十分讲究,且不用说毛泽东、蒋介石等。就连国军将领也刻

    很小的时候看过,但那时候显然只是看看热闹,即使现在看了两遍,并其间看了多部书籍、纪录片和帖子,也不敢说这部片子完全看明白了。因为这部电影大部分时候忠实再现了战争史实,很多时候一句对白,一段对话,都蕴含着真实的智慧和博弈。

    在人物塑造也是有血有肉,十分讲究,且不用说毛泽东、蒋介石等。就连国军将领也刻画有据,比如《淮海之战》中有记载:黄百韬已经略微秃顶。《大决战:淮海战役》中的选角体现了这点。而相比起司令官,更喜欢教书的黄维,书生气纵然穿着军装也能看出。

    至于那段闻名的黄维兵团行军场景,虽然被军迷们说当时的国军走不出来。但足以看出,拍摄时候对于剧组的支持力度。

    有一些人批评说对于邓公着墨太多,考虑淮海战役总前委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常委是刘、陈、邓,而邓是总前委书记。所以淮海战役突出邓小平,也不算太过。

    (总前委给中央发电的署名次序规律:刘伯承起草的,署名陈邓刘;陈毅起草的,署名刘邓陈;邓小平起草的,署名刘陈邓。)

    巴大维:克劳塞维茨说,主力会战不是为一个次要目的而进行的一般性战役,也不是某种随意伸缩的试探性行动,而是为夺取决定性胜利必须竭尽全力的殊死战斗。但是并不认为国防部的部署体现了这种进取精神。

    毛泽东:所谓战略决战,简单说就是赌国家的命运,赌军队的命运。

    而国军的失败,在于一个是战略的保守。(杜聿明:提出先集中兵力向西攻击,而后再回师向东,解黄百韬兵团之围。)

    另一个是战术的决断权。集中体现在蒋介石对于战术细节的遥控。

    【详细】
    13615826
  • lymphoma
    2021/2/23 20:29:05
    简谈国军失败的原因之二

    小学三年级思想品德课,老师问成败的原因,我的回答是简单一句话:得民心者得天下,老师很高兴。

    现在又过了遍那段历史,我觉得国军失败的原因,其一是指挥协调。老头子远程随意瞎指挥(杜聿明同学请你坐下,别着急吐槽...),而且他本人也不够果断、战略眼光不行,比同样越级指挥的小胡子还差得远。各兵团相互根本不能协同,出工

    小学三年级思想品德课,老师问成败的原因,我的回答是简单一句话:得民心者得天下,老师很高兴。

    现在又过了遍那段历史,我觉得国军失败的原因,其一是指挥协调。老头子远程随意瞎指挥(杜聿明同学请你坐下,别着急吐槽...),而且他本人也不够果断、战略眼光不行,比同样越级指挥的小胡子还差得远。各兵团相互根本不能协同,出工不出力,只求自保,政治派系斗争在战场和南京都一直发生。(每次军事部署优先考虑的甚至不是军事,而是政治影响,派系立场)

    其二是情报上。国防部作战厅长郭汝瑰就是个内鬼啊,太多要害部门都是中共地下党,关键时刻战场上反戈(比如淮海一开始整个军团的叛变,直接切断黄百韬和徐州,战役开局就不利;黄维军团突围的四个主力师,第一个师就战场叛变...),任何军事部署一出来就被共党截获,甚至电话都能无延迟直播,这大概就是我军委所谓的“运筹帷幄抵百万兵”吧。感觉从二十年前开始就是这样,情报卧底姿势水平上,共党远远吊打国府。30年代初一个共党叛逃过去的特务顾顺章(本来上海中共就要因此完了,结果又被中共地下党、北医校友钱壮飞给破局了),随便露两手就让国府特务同行惊为天人。共党的特务水平可能是源于苏联,国府二十年如一日在这上面吃大亏,咋就不知道改进改进呢??

    不过话说回来,为什么那么多神通广大、身居的高位的人情愿以身涉险、默默无闻地当中共敌后潜伏人员(下场大部分都谈不上好),或许正是对共产党的理念和主张深信不疑吧,那样就还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再总结一下,原因一体现了中共的组织、管理、整合力量资源能力远远优胜。

    原因二体现了中共的思想、文化、宣传能力非常强大,让无数人坚信不已。

    而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就重点在文化、宣传上,不断的肃反和清理,也使组织机构非常严密,“党指挥枪”。(时至今日,我相信中共的组织能力依然是世界上的奇迹般的存在,不然新冠疫情不可能得到这么好的控制)相比之下,国民党长期以来重点都在军事、外交上。建政多年,蒋中正最终还是未能完全做到统一整合全国各势力。到了后期党组织的严密性更是大打折扣,党成了藏污纳垢之地,十分松散。

    所以说,软实力(文化 组织 宣传)是可以胜过所谓的硬实力的(军事 科技 外交)。

    【详细】
    132761103
  • 皮皮电影
    2021/2/8 14:53:24
    因演得太像邓小平,他被邓小平本人盖章认可,这部电影,百看不厌

    在饰演邓小平的特型演员中,卢奇是最受大众认可的一位。

    从1989年的《百色起义》,到前段时间热播的《跨过鸭绿江》,在很多人眼里,“邓小平”早已成了卢奇的代名词。

    有一回,记者采访到邓小平的女儿邓林,问起卢奇的表演如何?

    <

    在饰演邓小平的特型演员中,卢奇是最受大众认可的一位。

    从1989年的《百色起义》,到前段时间热播的《跨过鸭绿江》,在很多人眼里,“邓小平”早已成了卢奇的代名词。

    有一回,记者采访到邓小平的女儿邓林,问起卢奇的表演如何?

    13202364
  • Ivan
    2019/2/19 12:18:55
    大决战三部曲都是经典之作

    气势磅礴,小平叔略抢戏,刘帅发布命令的时候相当霸气,粟大将神走位,陈老总一看就是镇得住场子的,不怪乎能封帅

    黄百韬将军也是个难得的将才了,

    后来救火队长背锅侠杜聿明将军被围时候的惨状,看的五味杂陈,

    国军被自己人玩死了,派系林立,各自为政,大难来临各自飞

    最后还有个土工头号卧底微操大师常凯申,

    气势磅礴,小平叔略抢戏,刘帅发布命令的时候相当霸气,粟大将神走位,陈老总一看就是镇得住场子的,不怪乎能封帅

    黄百韬将军也是个难得的将才了,

    后来救火队长背锅侠杜聿明将军被围时候的惨状,看的五味杂陈,

    国军被自己人玩死了,派系林立,各自为政,大难来临各自飞

    最后还有个土工头号卧底微操大师常凯申,

    【详细】
    9990178
  • 可爱的大狗
    2017/7/9 20:16:18
    关于大决战

    其实三大战役里,拍得最经典的就是淮海战役,虽然在一些问题上存在瑕疵,比如过于突出邓公在战役中的影响力减轻了粟裕的描写,其实这是有历史原因的。据当时的主创人员回忆,本来是想以尊重历史已粟裕大将为主线,但后来因为当时的政治背景的原因,拍了一部分无法进行下去了,只好以第二野战军和刘邓为主,主要突出邓公的影响。但瑕不掩瑜,无论陈邓还是粟裕刘伯承元帅,他们都为整个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当然历史不能

    其实三大战役里,拍得最经典的就是淮海战役,虽然在一些问题上存在瑕疵,比如过于突出邓公在战役中的影响力减轻了粟裕的描写,其实这是有历史原因的。据当时的主创人员回忆,本来是想以尊重历史已粟裕大将为主线,但后来因为当时的政治背景的原因,拍了一部分无法进行下去了,只好以第二野战军和刘邓为主,主要突出邓公的影响。但瑕不掩瑜,无论陈邓还是粟裕刘伯承元帅,他们都为整个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当然历史不能埋没粟裕大将的卓越战略谋划和战役指挥才能。如果不是当初第三野战军对济南战役的胜利,也不会有后来淮海战役的构想,这一切的一切,都体现了粟裕大将卓越的战争艺术造诣。

    电影对战争的宏达场景的描绘,对战士,对国共高级指挥员以至于领袖人物的刻画,简约不简单,恰到好处,精辟到位,没啰烂。战争进程也是真实还原,此后的战争电影,再无超越的了。

    豆瓣评分7.4,不中肯,缺乏客观性。在中国战争电影史上,至少9分,再无比他高的了。

    【详细】
    8655422
  • xiaoweisan
    2015/2/5 18:24:45
    关于这场战役,借地吐个槽
    据说斯大林说“60万围歼80万,奇迹”,不知是真是假,反正引用者特别多。看得次数太多,我就烦了,就算斯大林真说过这话又怎样?斯大林还说国民党是中国的雅各宾党人呢,他说对了吗?他了解中国吗?二战欧洲战场倒是少有以少胜多的例子,但解放战争说到底是一场前现代战争,跟欧洲战场没有可比性。再说基辅战役德军就是50万围歼80万苏军,而且苏军里面可没有哪个师长是德军的内应。

    当然影片是极好的,相信
    据说斯大林说“60万围歼80万,奇迹”,不知是真是假,反正引用者特别多。看得次数太多,我就烦了,就算斯大林真说过这话又怎样?斯大林还说国民党是中国的雅各宾党人呢,他说对了吗?他了解中国吗?二战欧洲战场倒是少有以少胜多的例子,但解放战争说到底是一场前现代战争,跟欧洲战场没有可比性。再说基辅战役德军就是50万围歼80万苏军,而且苏军里面可没有哪个师长是德军的内应。

    当然影片是极好的,相信不会再有这么豪华场面的片子了。到底是献礼片不惜工本啊,但是印象最深的是黄维兵团在行进,那么有气势,后来咋就轻易地败了,让人想不通。
    【详细】
    7369265
  • sosovipp
    2013/7/11 19:00:29
    语录
    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就占有优势,现在数量上也已居于优势,整个军事形势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毛泽东:一加一大于二。

    何应钦:傅以生(傅作义)的心思很难揣摩。

    顾祝同:徐州剿总各方面都不同于东北剿总。

    刘峙:这次会战部署确如常山之蛇,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具至。

    在战场上,时间作为取胜或招之败萎的因素,无论你
    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就占有优势,现在数量上也已居于优势,整个军事形势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毛泽东:一加一大于二。

    何应钦:傅以生(傅作义)的心思很难揣摩。

    顾祝同:徐州剿总各方面都不同于东北剿总。

    刘峙:这次会战部署确如常山之蛇,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具至。

    在战场上,时间作为取胜或招之败萎的因素,无论你做怎样的估计都不为过分。

    刘伯承:早饭已过,午饭未到,宿县正好放在这个空档上。

    刘伯承:
    蒋介石把他在中原的兵力部署称之为常山之蛇。
    我们在徐州以东,围歼黄伯韬兵团,则夹住了蛇头。
    牵制从华中来援的黄维兵团,是揪住了蛇尾。
    现在要拦腰一刀攻取宿县,卡住这个南北要冲之地,就完全孤立了徐州的刘峙集团。
    这就叫做夹其头、揪其尾、截其腰,置之死地而后快啊!

    徐州是津沪的大门,应当派一员虎将来坐阵。派不出一只虎也要派一只狗,最后却派了一只猪来。

    邓小平:演坏蛋的能演到挨群众的石头,很不简单啊。

    刘伯承:蒋委员长是信奉耶稣教的,少不得在陇海路和津浦路交叉的这个十字架上找他的归宿了哦。

    主席在思考问题的时候,离他拉远点。

    主力会战不是为一个次要目的而进行的一般性战役,也不是某种随意伸缩的试探性行动,而是为夺取决定性胜利必须竭尽全力的殊死决斗。
    ——克劳·赛维兹

    毛泽东:抗日战争快不得,解放战争拖不得。

    毛泽东:
    照一般规律,总兵力和装备不超过对方,决不可进入战略决战。
    但也不尽然,解放战争两年多,我们滚大了,我们打精了,我们积累了有利的决战条件。
    好比凹凸镜,向着炎炎烈日,百倍、千倍的光度聚合到一点上,白热化了,冒烟了,不能不燃烧了。

    毛泽东:所谓战略决战,简单说就是赌国家的命运、赌军队的命运。这个“赌”字啊,很不好听,可又找不出一个更恰当的字来代替它。就是这么一回事,啪的一下押上去了。

    毛泽东:六十万对八十万,这是一锅夹生饭。夹生就夹生,也要把它吃下去!

    丁小二:前年我十六岁,我在车站上卖鸡蛋。车上有个排长让我把篮子举高点举高点,我踮着脚举上去,他顺手就把我拧了上车,在我脑袋上扣了顶军帽,我就当了国军了。

    黄维:不合于局不可以出阵,不合于阵不可以近战,不合于战不可以决胜。

    黄维的副官:对刘伯承的用兵,不可以常规来测度啊。

    黄维:血肉之躯终归难以抵御钢铁。

    陈毅:淮海战役的胜利是独轮小车推出来的。

    黄伯韬:我并非黄埔系将领,但是发给我进见总统的特别通行证,编号是十七,够靠前的啦,可以了,足可以了。

    毛泽东:情况紧急时,一切由刘陈邓临机处置,不要请示。

    刘伯承:兵力火力悬殊又怎么样?这就叫瘦狗敢屙硬屎。

    布雷(对蒋介石):
    为今之计,我以为出路并不全然在于军事,或可说首要者并不在于军事,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赶快收拾人心。
    人心啊,同利相思同性相沉,有人心才可望动员起人力物力,有人心才会有士气,否则一切希望不过是建筑于沙丘之上啊。

    杜聿明:既放弃徐州就不可恋战,若恋战就不可放弃徐州。

    五年前宋美龄出访美国,受到美国朝野上下盛大欢迎。她以赋予感染力的娴熟的英语演说,倾倒了参政两院的议员先生们,得到了对华军事与财政援助的承诺。
    1948年11月28日,中国第一夫人再访美国,杜鲁门总统给予她的接待仅限于半小时会晤,提供三十亿美元军事援助的要求被拒绝了,派遣高级军事代表团指挥国民党军队作战的要求被拒绝了,就连发表支持南京政府的一纸空洞的宣言,杜鲁门也没有答应下来。

    杜聿明:国防部历来就是这样莫名其妙。当着他们的面,我没有表示任何异议,心里有数就是啦。
    杜聿明:如果我把三个机械化兵团陷阱淮阴、淮安地区的河叉烂泥里,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到那时候,国防部连个屁都不会放的。

    杜聿明(说蒋介石):不知三军之权而统三军之任,每到重要关节总是直接干预指挥,完了,完了。

    刘伯承:这就好比一个好胃口的人入了席,嘴里吃着一块黄维兵团,筷子夹着一块杜聿明集团,眼睛还看着盆子里李延年、刘汝明兵团。我们的战法叫作“吃一个、夹一个、看一个”。

    三营长:这十几天,我都换了五个通讯员了,换一个光荣一个,不能再换了。再换我受不了啦。

    总司令(朱德)三个十环,其余的八环九环上,八九也不离十呀。

    在希腊文里,战略和诡计这两个词的含义是相同的。

    杜聿明:我杜聿明决心与兄弟们共患难到底。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华东中原野战军与装备精良的80万国民党军,在陇海路以南、 淮河以北激战65个昼夜,歼灭国民党5个兵团、22个军、56个师共55万人,俘虏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第十二兵团司令黄维,击毙黄伯韬、邱清泉等高级将领。
    斯大林元帅闻讯,当即在他的记事本写下60万打败80万,奇迹,真正的奇迹。
    事隔38年后,美国陆军参谋指挥学院的高级研究员远涉重洋,来到淮海战场考察,试图解开这个难解之谜。
    【详细】
    61562257
  • control
    2011/10/27 13:44:36
    谈谈里面的台词!
    “我以为过去的回忆比将来的希望更加甜蜜!”

    敌情通报,我没有理由否定,如果杜聿明真走两淮,而我不做应有的部署,贻误军机的责任不讲,要是影响了整个南线决战,怎么得了啊!可是呀,我又说服不了我自己啊,杜聿明不会走两淮,不会的啊,绝对不会的!

    蒋纬国上校,你怎么可以随便谈论一位战功卓越的陆军上将!
    “我以为过去的回忆比将来的希望更加甜蜜!”

    敌情通报,我没有理由否定,如果杜聿明真走两淮,而我不做应有的部署,贻误军机的责任不讲,要是影响了整个南线决战,怎么得了啊!可是呀,我又说服不了我自己啊,杜聿明不会走两淮,不会的啊,绝对不会的!

    蒋纬国上校,你怎么可以随便谈论一位战功卓越的陆军上将!
    【详细】
    5145164
  • 半日光辉
    2011/10/1 20:09:28
    中国战争影片的巅峰

    从任何角度来讲,大决战三部曲都是中国战争电影的巅峰。虽然风格上市延续苏联式的领导开会+大场面战争。但是大决战系列确实把这种模式做到了最好。从全景表现战役的角度来看,这种形式远远超过珍珠港式的小人物折射大历史那种效果。淮海战役作为第二部,也是三大战役中交战双方实力最接近的一次战役,精彩程度那是不用多说的。大决战系列中最大的几个长镜头基本上都是本片的,一个是黄维的18

    从任何角度来讲,大决战三部曲都是中国战争电影的巅峰。虽然风格上市延续苏联式的领导开会+大场面战争。但是大决战系列确实把这种模式做到了最好。从全景表现战役的角度来看,这种形式远远超过珍珠港式的小人物折射大历史那种效果。淮海战役作为第二部,也是三大战役中交战双方实力最接近的一次战役,精彩程度那是不用多说的。大决战系列中最大的几个长镜头基本上都是本片的,一个是黄维的18军行军,一个是双堆集围歼12兵团,两个长镜头都气势十足,波澜壮阔。从细节上说,国公双方的将领都描写的非常出色。粟裕那种大将风范,黄百韬那种忠诚,杜聿明那种无奈,邱清泉那种跋扈,都非常出色。对于淮海战役的三个阶段,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对于支前民工的描写也不错。缺点也有,主要是两个,一个是表现总攻双堆集伤亡过大,陈毅视察丧葬点一场,煽情有些用力过度,现在看起来有些矫揉造作之感。毕竟双方都是中国人,普通士兵的死其实都是挺无奈的。另一个就是在道具使用单个,不知为什么,这一集中数次出现了56冲锋枪的镜头,特别是金鑫扮演的三营长还有个手持56冲锋枪射击的特写镜头。真是不该。

    【详细】
    5116498
  • huazi
    2011/7/1 0:53:14
    不错,有空再看一遍
    很好的一部片子!很值得去看的片子。犹如两个公司,抢一个生意,策划,执行,都很到位。影片把淮海战役的参战方的活动细则等刻画的很清晰。我觉得这很像一部教材。同时,影片中某些场面还是很让人感动的。看过的朋友仔细体会就会深刻感悟到。建议喜欢军旅题材的朋友看一下该片。看完后,我突然有个想法,以后可以和孩子看这部片子。
    很好的一部片子!很值得去看的片子。犹如两个公司,抢一个生意,策划,执行,都很到位。影片把淮海战役的参战方的活动细则等刻画的很清晰。我觉得这很像一部教材。同时,影片中某些场面还是很让人感动的。看过的朋友仔细体会就会深刻感悟到。建议喜欢军旅题材的朋友看一下该片。看完后,我突然有个想法,以后可以和孩子看这部片子。
    【详细】
    5007154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