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581069
  • 你在高原
    2022/9/9 1:10:44
    沼泽深处的女孩:自然性人生幻想

    电影《沼泽深处的女孩》是前几年北美畅销小说《蝲蛄吟唱的地方》改编,畅销书趁热打铁,影片有浓浓的自然之美,喜欢视觉效果可以去影院体验一下。北卡罗来州巴克利湾镇的森林沼泽旁,青年安德鲁斯橫死,沼泽深处的女孩克拉克被缉拿,1953年沼泽女孩卡娅原本有着幸福的一家,但大人和小伙伴先后离开,只去过一天学校克拉克和暴躁的父亲一直生活在沼泽深处,父亲走后一人生活。1962年,沼泽地唯一的伙伴泰特开始教卡娅

    电影《沼泽深处的女孩》是前几年北美畅销小说《蝲蛄吟唱的地方》改编,畅销书趁热打铁,影片有浓浓的自然之美,喜欢视觉效果可以去影院体验一下。北卡罗来州巴克利湾镇的森林沼泽旁,青年安德鲁斯橫死,沼泽深处的女孩克拉克被缉拿,1953年沼泽女孩卡娅原本有着幸福的一家,但大人和小伙伴先后离开,只去过一天学校克拉克和暴躁的父亲一直生活在沼泽深处,父亲走后一人生活。1962年,沼泽地唯一的伙伴泰特开始教卡娅认字书写。他们恋爱了,在山水之间止乎礼,泰特要去城里学习工作,希望卡娅考虑卖画和出书笔记赚一些钱。1968年,开发商即将在沼泽地建酒店,安德鲁斯和卡娅首次登上消防塔,看见沼泽地全貌。为交土地税卡娅画将出版,安德鲁斯借着升职约出差发生关系。1969年,泰特回到父亲捕虾地方,祈求卡娅原谅当年的离开,认为安德鲁斯配不上她。卡娅在镇上碰见安德鲁斯未婚妻,崩溃。书出版后,卡娅生活改善,哥哥朱迪找回沼泽地,得知妈妈已去世。安德鲁斯再次找到卡娅想发生关系,被砸伤,由于担心被报复,卡娅决定去见出版商。就在去见出版商的这两天,安德鲁斯意外死亡,卡娅被拘留指控杀人,由于没有直接的证据,卡娅在辩护律师的努力下被无罪释放。这个电影披着悬疑的外衣,实际上有些《寂静的春天》的味道。沼泽地的女孩,有一种国内文学白洋淀的场景感,也有沈从文《边城》般的简单爱情结构。电影的小说原作者貌似是个动物环保爱好者,很迷恋“自然气息”,这可能就是“白左”喜欢的,电影不但批判泰特“进城工作求前途”的做法,也直接杀死花花公子安德鲁斯,对核心事件发生在五十多年前的“沼泽女孩”所作所为有一种“歌颂”。沼泽深处,没有法律。暴躁的父亲让家庭破碎,卡娅干掉暴力求欢者,与自然融为一体。喜欢这种自然性人生的女影迷,不要忘了前提:你得有大片土地产权,有无师自通的技能如绘画能出版保证生活品质,守护你的羽毛男孩。

    14637951
  • 舞舞柳
    2022/9/18 13:33:43
    be美学

    100年前的默片,无论剧情刻画还是人物描写都比较的浅显,拍摄手法比较蒙太奇。女主的表演有些浮夸,但可以理解(默片没有声音,所以用肢体语言、神态来表达)

    男主的颓废和女主的娇俏柔弱很搭,他俩之间的氛围很适合。

    导演并没有抹黑中国人,男主是个正面形象。演员眯着眼是为了像丹凤眼,外国人很多认

    100年前的默片,无论剧情刻画还是人物描写都比较的浅显,拍摄手法比较蒙太奇。女主的表演有些浮夸,但可以理解(默片没有声音,所以用肢体语言、神态来表达)

    男主的颓废和女主的娇俏柔弱很搭,他俩之间的氛围很适合。

    导演并没有抹黑中国人,男主是个正面形象。演员眯着眼是为了像丹凤眼,外国人很多认为我们的眼睛是丹凤眼,就像我们很多人都认为外国普遍都是金发碧眼一样。男主驼背伸头一方面是抽的,另一方面100年前的人很多都这样,女主同样也是这样的仪态。

    【详细】
    14656280
  • 砸瓦鲁多
    2022/2/13 15:01:38
    英叔这满满的安全感

    经典的黑白道士对决,英叔毫无例外的正道人士,虽然剧情老套但确有其独到之处,英叔类似巨石强森一样,是那种能给人以安全感的角色,而在91年,能达到这个视觉效果也实属不易。

    最重要的是,贿赂鬼差这个情节让我看到了亮点和进步,这人性化的设计将脱离实际的鬼神与我们紧密相连。还有许多让人忍俊不禁的情节,让恐怖片充满欢声笑语,仔细想来真的挺吸引人的,纵使是放到现在。

    雷电法王特效拉

    经典的黑白道士对决,英叔毫无例外的正道人士,虽然剧情老套但确有其独到之处,英叔类似巨石强森一样,是那种能给人以安全感的角色,而在91年,能达到这个视觉效果也实属不易。

    最重要的是,贿赂鬼差这个情节让我看到了亮点和进步,这人性化的设计将脱离实际的鬼神与我们紧密相连。还有许多让人忍俊不禁的情节,让恐怖片充满欢声笑语,仔细想来真的挺吸引人的,纵使是放到现在。

    雷电法王特效拉满,比现在三流电影都给力,只是死的太草率了。僵尸的实力没看出来,标题不够点题...

    【详细】
    14215245
  • momo
    2022/2/2 13:30:28
    谢谢让我知道了冰球运动

    目前国内冰球运动知道了解的还是很少,今年我国正好举办北京冬奥会,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冰球,剧组挑战运动类冰球偏小众题材,这真的很值得点赞。

    滤镜自然,演员演技过关,有友情亲情,有误解有不满,有开心有难过,有完整的故事线。两个家庭父亲目前看到都是让气愤的,奶奶很好,妈妈还没上线。

    目前国内冰球运动知道了解的还是很少,今年我国正好举办北京冬奥会,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冰球,剧组挑战运动类冰球偏小众题材,这真的很值得点赞。

    滤镜自然,演员演技过关,有友情亲情,有误解有不满,有开心有难过,有完整的故事线。两个家庭父亲目前看到都是让气愤的,奶奶很好,妈妈还没上线。

    推荐大家去看!!!

    【详细】
  • 14185245
  • 丟火車
    2022/1/17 23:40:33
    8分?

    难怪豆瓣的评分也是水分多,这种第6集开始恨不得男女主快点死的蠢电影8分?

    打架两个人,但凡分裂出来都是两个人,被抖音骗了,什么垃圾电影。还看到第六集,弃了。

    给4分都嫌多。。。。。。。。。。。。。。。。。。。。。。。。。。。。。。。。。。。。。。。。。。。。。。

    难怪豆瓣的评分也是水分多,这种第6集开始恨不得男女主快点死的蠢电影8分?

    打架两个人,但凡分裂出来都是两个人,被抖音骗了,什么垃圾电影。还看到第六集,弃了。

    给4分都嫌多。。。。。。。。。。。。。。。。。。。。。。。。。。。。。。。。。。。。。。。。。。。。。。。。。。。。。。。。。。。。。。。。。。。。。。。。。。。。。。。。。。。。。。。。。。。。。。。。。。。。。。。。。。。。。。。。。。。。。。。。。。。。。。。。。。。。。。。。。。。。。。

    【详细】
    14148300
  • 星子
    2016/2/27 22:23:16
    把企业做成了中国名片
    《和君书单》推荐电影1《首席执行官》
    看了些影评,基本都是推荐来看的这部电影。在中国电影爆炸式发展,影片信息层出不穷的时代,这样一部简单的剧情片着实挑不起兴趣。好在影片内容具有一定教育意义:民族自豪感、爱国、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批企业发家史……受到不少培训和单位的推荐,才能在大浪淘沙中被少许人挖出来。

    剧情就是海尔集团的发家史,从刚开始凌敏(张瑞敏原型)和向华(杨绵绵原型)接管当
    《和君书单》推荐电影1《首席执行官》
    看了些影评,基本都是推荐来看的这部电影。在中国电影爆炸式发展,影片信息层出不穷的时代,这样一部简单的剧情片着实挑不起兴趣。好在影片内容具有一定教育意义:民族自豪感、爱国、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批企业发家史……受到不少培训和单位的推荐,才能在大浪淘沙中被少许人挖出来。

    剧情就是海尔集团的发家史,从刚开始凌敏(张瑞敏原型)和向华(杨绵绵原型)接管当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青岛电冰箱厂,贷款引进德国生产线,85年砸76台有质量问题的冰箱砸出了中国的质量标杆,使得中国质量得以与全球质量媲美,打造出了中国名牌。一句“德国能够造出来,凭什么我们中国人造不出来!”喊出多少当代国人的不甘和骨气!
    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即使当时海尔冰箱供不应求,但仍坚定制定多元化战略在青岛建工业园,银行不愿贷款,面对AE愿意合资但只能生产冰箱单一产品的要求坚定拒绝,杨绵绵闯政府求支持,最终93年上市得以解决资金问题。
    98年抓住WTO机遇,走国际化战略,在美国南卡设厂,最终在反倾销案中没受到丝毫影响,还拿到美国政府订单。

    看完此片,着实佩服张瑞敏的前瞻和气魄,在80年代商品供不应求时还坚持严守质量打造中国名牌,90年代初的他已然想到了要建立海尔研究院和海尔大学,98年海外设厂瞄准国际市场。实在令人佩服他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商业敏锐感,也佩服他制定战略的前瞻性和坚定信念。而这些都来源于他的自信和深度思考,他相信自己能做成,所以敢做常人不敢做之事;他决定果断而坚持,因为他已深度学习和思考他人是如何做的。

    那个时代的人们淳朴上进,当时的企业基本属于从无到有,即使普通的员工在工作中也有着创业的激情和干劲。没有那么多灯火酒绿的诱惑,就凭着一双手一个信念创造美好生活。那个时代奋斗的人们到现在应该都是中产阶级了,80年代到现在,他们乘上了时代蓬勃发展的顺风车,着手干就是了,挣钱显得纯粹而快速。
    而现在的社会,信息和诱惑充斥着整个世界,如果就人类发展史来说,现在的社会变得复杂了。人们接触到的和想得到的都变得丰富多彩,欲望在繁华的都市里舞得淋漓尽致,这没什么不好,只是能够看到内心真实渴望的人越来越少,专注纯粹的生活的人越来越少。

    我看到,漂泊在半空中的心如尘埃般拥挤嘈杂不知去向,安放在土地中的心如种子般生根发芽长成绿洲。
    【详细】
    77911005
  • 沉默の玩
    2006/5/16 14:53:46
    我们的隔绝
      《大话西游》其实讲了一个伤感的故事。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但被分开了。为了要回自己的女人,他利用另一个女人。达到目的之后,才发现自己爱上了这一个。可是为时已晚,大家分道扬镳,各自黯然上路。
     
        《大话西游》提出的问题是,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真正要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
      《大话西游》其实讲了一个伤感的故事。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但被分开了。为了要回自己的女人,他利用另一个女人。达到目的之后,才发现自己爱上了这一个。可是为时已晚,大家分道扬镳,各自黯然上路。
     
        《大话西游》提出的问题是,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真正要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想这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是在用头脑而不是用心在恋爱。头脑讲究逻辑,但后知后觉;心不讲逻辑,但反应快捷。脑里有很多规则和观念,心却要拥抱和包容一切。所以,常常是我们以为自己爱上一个人,等到在一起很久,才发现原来并不怎么爱;又或者稀里糊涂和一个人在一起之后,不停的想爱还是不爱呢,自我挣扎的很痛苦,决定把自己解脱,但分手以后,又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我们的心,需要时间才能被我们的脑理解。误解和偏见,让我们蒙蔽了自己。(也不单单是脑里的偏见,泛滥的情绪和过多的欲念,也常常能起到同样的作用。)
     
          就这样,在这时间的误差里,造成许许多多的误会和遗憾。
     
         从这个角度看,《情颠大圣》里的唐僧比至尊宝要幸运的多(大抵是性情的缘故,唐僧纯良的多,没那么多杂念,呵呵)。唐僧和岳美珊的障碍,不是来自他们自身,而是外部力量。所以,唐僧说,世界上最可悲的事,不是不知道自己爱上了一个人,而是明明两个人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不管是因为外力还是因为我们自身,把相爱的人生生分离,把心与心的默契和灵犀切断,都是一种隔绝。隔绝意味着没有交流,不再体察,无知无觉。意味着心的死亡。
     
          隔绝。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
    【详细】
    1045896
  • basket
    2011/10/5 5:48:46
    每集都有看点,精致好戏
    每集都有看点,精致好戏
    我有时晚上睡前,看看《案发现场》,然后被片尾曲〈体会〉(赞!)叫醒,心满意足的关上电脑,重新入睡。
    睡着不是说戏不好,而是说看着舒服,象睡前喝的牛奶。
    〈案发〉三部,都是很不错的剧集,第一部和第二部有着同样的结构,两个刑警队长每集各一个案子,
    内容充实。第三部试图有所改变,一个队长,每一两集一个案子,随后以一个大案收场。这样剧情交代
    可以更细致
    每集都有看点,精致好戏
    我有时晚上睡前,看看《案发现场》,然后被片尾曲〈体会〉(赞!)叫醒,心满意足的关上电脑,重新入睡。
    睡着不是说戏不好,而是说看着舒服,象睡前喝的牛奶。
    〈案发〉三部,都是很不错的剧集,第一部和第二部有着同样的结构,两个刑警队长每集各一个案子,
    内容充实。第三部试图有所改变,一个队长,每一两集一个案子,随后以一个大案收场。这样剧情交代
    可以更细致,尤其对于刑侦戏,这种改变是效果良好的。
      三部戏中,我认为尤以第一部为佳。不但是开山之作,奠定了基调,编导演各方面都很优秀。
    第一部中的两个男主角(陈队宋队)和两个主要女配角(景兰叶玲)都尽职尽责。我要为这部戏
    加分,也要为这部戏解释两句。
      有的说本剧剧情赶,一集两案,案情分析交代粗糙,往往是快结束了,一个化验新结果就把案破了。
    有的说是有抄其他推理戏的问题。对这些我都同意,但我的重点是,〈案发〉是另有看点。
      
    我看表演,
            这部戏的表演,可以说是群体的表演,每一集都有两三个重要角色出现,扮演嫌疑人,受害人,
    重要证人或办案人员。各个都表演真实,各个都有性格塑造,各个都是表演的符合人物,这是多么难能
    可贵的。举老胡脚印办奇案一集为例,老胡的独特脚印分析,在现在“日新月异的足迹检验学”面前,确实
    有点不可信,也没有交代清楚怎么可以如此神奇。但不妨碍扮演老胡的演员,把自己老警察的正义和执着表演
    的恰倒好处。还有在餐馆见到的小老板,一句“缘分呀。。。。没到!”把商人的迷信命理占卜,错把老胡当
    大仙,有对失之交臂的遗憾用短短的两三句台词表现出来。
          〈案发〉中,几乎每一个演员,从主角到配角,还有小光和唐辉等配角,每个人的定位和表演都很称
    职,这点我更可以举景兰在办理好友案件中,憔悴的造型和攻击性的语言,也把一个女警失去亲人后的痛苦
    百分百传达了出来。
           三十集的连续剧,每集两案,人物多节奏快,难得的是整个演员班子,都很好的完成了角色,每集都
    有看点,都有亮点。真是难能可贵。



            
    我看编剧细节,
            三十集五六十案,编剧的难度可想而知,不能保证每集都是一样的新鲜每集都一样独创,然而,
    每集不到一个小时,案情前后交代完整,人物鲜活,不但保证了观众收视体验,而且每集都有独特的地方。
    就像每次我们去一家饭馆,不能保证每道菜都是独创的看家菜,但没道菜都有自己的风味。编剧在这个
    “风味”上就是要反映现实生活的侧面。比如记得很清晰的,说一个罪犯的老婆,一直等他回家,最后
    在被讯问时被问到为什么要每次都买足球报,编剧的安排不是让她交代一个阴谋,而是让她说“他在家
    每期都买,我怕他在外买不到,所以给他买好存着。”这样的编排,把罪犯也是人,也有亲情和感情的大主题
    解决了,又加上用足球报这个市井报刊做载体,让剧情更生活化。从小见大,独具匠心。
            案情本身有是涉及各种社会敏感问题的,基本做到了方方面面,三教九流,全方位涉及社会各个层面。
            编剧的另一个好的地方是不忘穿插幽默,不知道是预先写好,还是拍摄时的创意,比如有一集,孙副局长
    严令破案,又恰好帮忙补空做指认对象,被下属捉弄的一段,让人看得津津有味。再比如薄情女在配合调查时开始
    还能在电话中打情骂俏,案情揭开,阴谋暴露的时候,再接电话,就是一句气急败坏的“讨厌!。。。。。”也
    是前后呼应,十分有趣。
            不管编剧是不是科班出身,本剧确实显出驾驭题材,驾驭角色的功力,是十分值得赞赏的。


    还有导演的能力,这么多的演员,场景,角色。在一小时内完成相对独立个故事,能做到主次分明,起兴转合,充分
    体现了导演的技巧,和有条不紊一致扎实的导演风格。


    〈案发〉三部都是很耐看的剧集,即使是快餐,也是精致的可口的,可以多次去吃,吃完还想吃的快餐,盼望早出〈案发4〉,
    以飨观众。
            
            

     
    【详细】
    51202213
  • 壁虎先生
    2018/11/2 3:30:55
    對硬漢警探幻想的滿足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何蔚庭在《台北星期天》(Pinoy Sunday)八年過後終於獲得真正意義下的創作機會,然而這部集幕前幕後夢幻陣容,跨國合製的三段式倒敘肥皂劇,儘管演員(尤其飾演三個年齡張冬陵的高捷、李鴻其和一鳴驚人的謝章穎)和攝影(《熱帶幻夢》(Tropical Malady)的攝影師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何蔚庭在《台北星期天》(Pinoy Sunday)八年過後終於獲得真正意義下的創作機會,然而這部集幕前幕後夢幻陣容,跨國合製的三段式倒敘肥皂劇,儘管演員(尤其飾演三個年齡張冬陵的高捷、李鴻其和一鳴驚人的謝章穎)和攝影(《熱帶幻夢》(Tropical Malady)的攝影師Jean-Louis V...  (展开)
    【详细】
    9737272
  • 2019/4/16 22:47:54
    无题

      看了《狂徒》。

      挺好玩儿。

      开篇的镜头很有冲击力,背景音让人迷迷糊糊,不明就里。

      还好,过了一小会儿,背景音重复,倒叙被清晰地捋顺前因,后果顺畅的流淌出来。节奏很快,很好玩儿,电影赫然闪烁着一本正经的生猛……

      很罕见。

      怎么解释那种感受呢……就像某个未成年男生,像《泰坦尼克》里的杰克一般站在

      看了《狂徒》。

      挺好玩儿。

      开篇的镜头很有冲击力,背景音让人迷迷糊糊,不明就里。

      还好,过了一小会儿,背景音重复,倒叙被清晰地捋顺前因,后果顺畅的流淌出来。节奏很快,很好玩儿,电影赫然闪烁着一本正经的生猛……

      很罕见。

      怎么解释那种感受呢……就像某个未成年男生,像《泰坦尼克》里的杰克一般站在船头狂呼,他是世界之王。但是,他所站的那艘船不是钢铁铸造的庞然大物,而是一艘纸船,观众免不了稍微担心,下一秒纸船完全浸水要沉下去……该怎么办呐?就是这种不安感,加之飞快的节奏,黑色幽默非常好玩儿。

      而且还有大段的打戏。打戏也有趣。非常用力,非常密集,血汗横飞,汁液饱满……但是,全然不是练家子的身手,看得出角色努足一股力气,展示老子就是有着元气满满的笨拙——我打得不好,可是我很舍得自己,所以你怕了吗?

      好的好的,观众好怕的。但是真正动手只用蛮力撑不了多久,而且那样出腿非但不好看,只会让对手瞬间脾破裂……

      好吧,节奏不断加速,演员很努力地淋漓,观众不配合着畅快,似乎说不太过去。

      直至切换节奏。

      对了,慢下来的时候,是见真章的时候。有些事情……好像不对劲了起来。

      前半部的快节奏非常聪明。等一下,稍微减速,就有疑义,怎么所有的关隘都被计算得如此精准?精准没什么不好。可是,所有的精准都是一种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的准确,上下前后左右,被铆合地不带任何余地。就算是闭环设计,连衔接的缝隙都被焊死,结构很完满的时候,就是推敲进行不下去的时候。

      偶然是绝对的,必然是相对的。

      如果在第一个关隘,雨衣大盗守株待兔,遇见的不是廖文睿而是另外一个无名小卒,这样前因后果还能有效铺排吗?

      如果影片第一次的劫案,雨衣大盗“挟持”的女司机是偶然,为什么这个女司机在非常有限的戏份中,逐渐承接了由不确定到铁定的节奏?

      甚至廖文睿本人,他在篮球赛场上的失控表现,看着非常能打,简直要叫人怀疑他没有去练拳击是浪费人才。这一段的人生际遇加命运乖舛,看似让他的性情蔫了下来。那么,他再次、三次到N次的情绪失控,没有在角色性格上树立由强至弱的脉络,只是弱化了角色的心智和判断。是的,这会让电影在某些部分很好玩儿。减速放大看,真纠结啊:尤其是,电影的核心是廖文睿真倒霉,设定太硬核了,简直是把毛茸茸的可爱小白鼠不由分说塞入转轮,然后,飞快给转轮加速,看小白鼠在转轮中无辜地跌跌撞撞,旁观者笑了片刻,发现小白鼠已然跑不动,都在转轮里一边摔一边吐了,而所有的其他电影线索还在绕着这个核心继续铺陈。比如高捷的角色对廖文睿抱持无因的偏见;比如李千娜的角色在很珍贵的见面场景里一言不合就斥责廖文睿,反而完全没有顾及廖的解释,后来又在电话中期待廖的解释然后不可得;再比如,廖文睿被浪费的自首机会,简直是捏着他的后颈逼他自暴自弃。

      如果意识到核心和周遭铺陈,那就只能等节奏再次跳跃——还记得前面说的无辜小白鼠吗?那个转轮要如何慢下来、停下来,那只小白鼠要如何被救下来。电影的收,也就收在这里。

      还是要承认,编剧和导演都非常聪明。

      从雨衣大盗联合廖文睿计划劫案的“排练”中,编剧计算电影的方法和技巧,透过角色,在观众面前推演了好几次。“预演”经过不断练习,简直准确得可怕。然而,露声色的一瞬,让人变色——雨衣大盗最后向廖文睿交代作案计划时,廖文睿最终应了句“明白”……

      他明白什么?他根本什么都不明白。

      廖文睿是那种下一秒钟被撕票、这一秒钟还帮绑匪省钱的主儿。比如,他帮着雨衣大盗和小黑讨价还价,看似用他的方式挑衅了一下小黑哥,他却不明白,讨价还价的过程中,谁先开口出价,谁就输了。(这里要说句题外话,这一段的处理太玩儿闹了。砍价真要好看,是从天价砍到脚后跟的砍法,砍成且不出人命。电影中三分钟不到,就定了,这样拍,真的不是好样儿的。)

      果然,廖文睿不明白的事情,一件一件来,害惨了他。这就是前面说到的问题,角色的性格弱点很虚,但是心智弱点连爆,小白鼠快要死了好嘛。

      至于廖文睿的反击……

      编剧和导演还是很温良恭俭让的。比如,钱都被雨衣大盗掠走,廖文睿两手空空凭着嘴皮子和小黑要黄金?再退一步,小黑真的并没有给廖文睿黄金,箱子里的砖头,雨衣大盗没有直接开箱验货?(太不专业了,差评。)

      雨衣大盗嘲笑小黑算术不好,OK,编剧和导演的算术之精妙,观众已经知道了。但是,好电影,不能完全套爽文模式,创作的设计,并不能完全等同于算术。正如,廖文睿最后在成长之后,非常痛苦地表达,他想做一个好人。嗯,这种“廖文睿三观正,想想挺激动”的收尾方法,从理智上是正确的,但是,正如小白鼠的转轮并没有刹闸,这样减速,容易翻。确切地说,你让一个年轻人抒发正义感,却安排他高举双手宣告他就是很“中二”……弟弟,要不要先分清楚“中二”和“真二”的区别啊?

      所以,廖文睿说他没有抢银行,观众咬牙也就认了吧,他说他没有偷车……真是窃书不能算偷啊。

      最终,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把黄雀和螳螂倒了个顺序,不去细想,也还不赖。

      对了,有一个地方很有意思。就是陈木塞给吴子杰的酒壶。酒壶美其名曰为好运气,被塞在吴子杰的西装内,恰恰好挡住他的胸部。各种电影有无数类似桥段,硬币、怀表、奖章……挡在当事人前胸,挡住了子弹,为下面的剧情留下余地。但是,吴子杰中途把酒壶丢了回来,我还傻想,矮油,这个桥段被浪费了。而后,因为没有了这份好运的庇护,吴子杰中了雨衣大盗的子弹……

      这么想一想,老桥段新用法,并没有浪费。很聪明。

    【详细】
    101182451
  • 流水斜阳
    2016/4/20 14:05:20
    谈谈Chuck的电磁敏感

    尽管剧中没有明确地说明Chuck首次发病的时间,但Chuck在Jimmy考取了律师执照时仍然是正常的,得知Jimmy希望进入HHM之后,Chuck告诉Howard不能招Jimmy,再之后他就开始发病了。这个病显而易见是心理疾病,因为没有任何现实事件表明电磁会对Chuck造成实质损害,而Chuck也只有在意识到电磁存在的情况才会发病。其发病的症状是呼吸急促、颤抖、紧张、出汗……

    尽管剧中没有明确地说明Chuck首次发病的时间,但Chuck在Jimmy考取了律师执照时仍然是正常的,得知Jimmy希望进入HHM之后,Chuck告诉Howard不能招Jimmy,再之后他就开始发病了。这个病显而易见是心理疾病,因为没有任何现实事件表明电磁会对Chuck造成实质损害,而Chuck也只有在意识到电磁存在的情况才会发病。其发病的症状是呼吸急促、颤抖、紧张、出汗……具体症状有一集Chuck描述过,这里就不列举了,这些症状非常像惊恐发作(Panic attack)。对电磁敏感导致Chuck无法正常地工作和生活,因为在现代社会中,电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重要的物质基础,离开了电,很多事情无法完成。Chuck通过对电磁敏感规避了他最擅长的律师工作,也规避了他再在事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就(当然,他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就了)。我认为,电磁敏感导致的这个后果实际上是Chuck希望看到的,也正是Chuck本人把自己放到这个困境里。而他为什么这么做,是因为他内心汹涌澎湃的俄狄浦斯冲突,以及深层的但不能被自己解释或接受的内疚。也许有人会觉得这种说法是无稽之谈,但如果仔细想一下,就会觉得这个观点实际也不无道理了。从Chuck和Jimmy的原生家庭来看,Chuck排行老大,想必父母在他身上寄托了不少希望,而Chuck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达到了自己在社会和文化意义上的成功。Jimmy作为次子,父母出人头地的一部分愿望已被Chuck实现了,因此寄托在Jimmy身上的愿望就没那么大了,加上Jimmy本人乐天、幽默、爱交往、聪慧的特点,他得以插科打诨,快快乐乐地长大。说到这里还需要说明一点,即Jimmy一直是在父母身边长大的。这是为什么?有可能是因为Jimmy那个“慷慨的”不懂人情世故的爸爸对Jimmy的需要。剧中提到过,Jimmy的爸爸是一个老好人,非常容易被伪装成受害者的坏人所欺骗。而小小年纪的Jimmy,不得不照顾自己的爸爸,去扮演揭穿坏人把戏的角色。Chuck成了成功的律师,Jimmy做了街边混混,也是这个家庭的需要:这个家庭需要一个像Chuck这样的成功人士来实现父母的愿望和理想,也需要Jimmy这样一个人来保持家庭的温暖和亲密。一直以来,这个家庭就是这样运转的,虽然大家不是非常满意这样的状态,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还可以接受,家庭系统也还是相对平衡的,这么多年来,也一直相安无事。那这种平衡是什么时候打破的呢?也许是从Jimmy入狱后母亲泪如雨下地请求Chuck帮助弟弟时,母亲去世前喊着Jimmy的名字,让Chuck感到了巨大的被抛弃感和嫉妒感。Chuck也许一直在期盼自己能和弟弟一样,享受母亲平等的,甚至是不公平的偏爱,Chuck欺骗弟弟说母亲去世前无话是一种情感上的报复,是攻击性的表达,也是嫉妒的表现。我们可以想象,Chuck很想对母亲说,我都这么优秀了,你怎么还是最爱弟弟?Chuck嫉妒的背后是他对母亲对整个家庭的愤怒,而愤怒的背后是悲伤,对自己得不到更多的爱的悲伤。但他无法攻击母亲,他压抑了自己的愤怒和悲伤。压抑了的情感不会消失,而是会在合适的时机卷土重来,甚至会以更为激烈的方式来表现。因此当Chuck得知Jimmy在野鸡大学拿了学位靠网络函授课程考上了律师执照,甚至想在HHM上班的时候,他感到了强烈的嫉妒。正如他后来说的,我这么努力才爬到现在这个地位,你这个混混居然想跟我一样?!于是开始阻碍Jimmy在事业上的进步,无论Jimmy如何照顾他,对于他来说,混混一样不成器的Jimmy是不配跟他在同一个地位的。成功已经成为了Chuck的一个标签,他怎么舍得把这个标签让给别人!也正是这个时候,电磁敏感出现了。我猜测,电磁敏感是Chuck对自己阻碍Jimmy的行为的惩罚,是内疚感驱动的结果。尽管Chuck在意识上厌恶、鄙视Jimmy,但在他内心里,Jimmy永远是他的家人,他是爱Jimmy的,但他的爱只能做到把Jimmy送进mailhouse,而不能忍受Jimmy与自己平起平坐,换句话说,Chuck的爱是有条件的,其条件是,你不能/不配跟我一样成功。在Chuck的潜意识里,他知道Jimmy非常照顾自己,也知道自己应该帮助Jimmy,更知道他不应该破坏Jimmy的前途。因此,意识和潜意识的冲突,造就了电磁敏感这个怪症,Chuck通过让自己不能工作,来惩罚自己对Jimmy的攻击和报复,也缓解了自己太过成功,超越了原生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带来的焦虑。正如剧中Chuck主治医生说的,Chuck的电磁敏感是某种情感的体现,需要专业的心理治疗。但Jimmy似乎总在反对治疗,他觉得哥哥能在家里就可以了。我不想过度解读Jimmy的想法,因为更愿意相信Jimmy内心是真的想为Chuck好。不过,Jimmy的一味纵容,也许是一种移情,Chuck不能自理/自立,就好像是他当年的父亲一样那么弱小,而他通过照顾Chuck实现了照顾弱小的父亲的愿望。Anyway,很喜欢这部剧,嗯。

    【详细】
    78602074
  • 米莱拉多
    2022/1/3 20:00:52
    至少值6分,科洛演技及格,喜欢这类片子的可以一看

    看到总分才5分,特意上号写个评论。片子整体还是及格的,喜欢科洛或者喜欢这个类型片子的,打发下时间还是可以的。

    剧本细节还不错,但是故事大框架弱了一些,导演功底还可以,节奏把握和拍摄手法都在水准之上,相比之下我甚至觉得比《寂静之地》还要有趣一点。导演自编自导,希望以后能找个好编剧合作。成本有限,拍成这样已经不错了,已经比大部分

    看到总分才5分,特意上号写个评论。片子整体还是及格的,喜欢科洛或者喜欢这个类型片子的,打发下时间还是可以的。

    剧本细节还不错,但是故事大框架弱了一些,导演功底还可以,节奏把握和拍摄手法都在水准之上,相比之下我甚至觉得比《寂静之地》还要有趣一点。导演自编自导,希望以后能找个好编剧合作。成本有限,拍成这样已经不错了,已经比大部分低成本的科幻片都要好了。

    我对科洛莫瑞兹的演技还停留在魔女凯莉,这片子里科洛的演技已经及格了,如果本子再好一点,会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详细】
    14115290
  • 尘飞扬
    2021/10/29 21:02:40
    乌海:被击溃的男性自尊

    那些在传统叙事中让人信赖的情感模式,在《乌海》中都变得可疑鬼祟。

    比如说,影片中夫妻关系的崩溃表面上是金钱惹的祸,其实,老同学才是罪魁祸首。

    女方婚后和老同学发生关系,男方被老同学坑骗还不起债。

    除此之外,导演也在

    那些在传统叙事中让人信赖的情感模式,在《乌海》中都变得可疑鬼祟。

    比如说,影片中夫妻关系的崩溃表面上是金钱惹的祸,其实,老同学才是罪魁祸首。

    女方婚后和老同学发生关系,男方被老同学坑骗还不起债。

    除此之外,导演也在挑战人类习以为常的认知,为爱结婚是愚蠢。

    穷小子和白富美的结合,因为财富的不匹配,婚姻很容易成为一地鸡毛。

    这部电影的迷人之处是,它还拍出了被生活击溃的男性的自尊。

    在影片中,黄轩饰演的杨华有三次失控。

    第一次,他公开与妻子开撕,妻子与老同学发生关系。他作为丈夫的尊严被剥夺,于是他大为光火,想要切断夫妻关系。

    第二次,杨华欠债未还,催债人劫持了他的外甥蛋蛋。让老同学还钱,换回外甥,这是杨华的最优解。然而,老同学有钱不还,最终击溃了杨华,他点燃了老同学即将开业的蒙古包。

    金钱只是击垮杨华的导火线,他无法面对的是因为不能还债在原生家庭抬不起头的生存困境。

    第三次,杨华的妻子不同意动用父母的力量解决杨华的困境,他将妻子撞下山崖。

    这一撞是杨华崩溃的完成式,“毁灭吧,累了”。

    陀思妥耶夫斯基拍爱情电影,有个很有意思的表达,他认为“情爱中的平等是由财富和生理身体条件构成的,而且这两项条件相互勾连。找对象,其实是在寻找一种相对的灵性和身体的平等”。

    《乌海》讲的是杨华寻求平等的夫妻关系但最终失败的故事,开放式的结尾也很好,呼应的是我们这个无解的现实世界。

    这个故事太反童话了。因为它的反童话,它很难得到观众的喜爱。

    巴尔扎克曾说:“我将粉碎一切障碍”。 卡夫卡则认为 ,“一切障碍都将粉碎我”。

    恋爱时期的杨华应该有巴尔扎克式的乐观,婚后的杨华会觉得卡夫卡才是对的。

    【详细】
    139601100
  • 不周山伯爵
    2016/12/23 2:22:39
    王家卫欠张嘉佳多少钱?

    我服张嘉佳了。

    这是第一部卡司里包含了梁朝伟和金城武,泽东电影出品但整场捱下来靠的是鹿晗的脸的电影。

    剧情不提了,剧情就是凌乱的不知所起莫名其妙,我不知道你为什么要死要活反正你们观众只需要知道我们不是一群没有故事的角色就好。天使拉宝贝那酒量喝酒吧高尔夫第一轮后经过梁朝伟飙车没吐他一脸还能站起来再来八次???金城武的角色是不是智障在街边找揍全体那一架打得莫名其妙,安静地

    我服张嘉佳了。

    这是第一部卡司里包含了梁朝伟和金城武,泽东电影出品但整场捱下来靠的是鹿晗的脸的电影。

    剧情不提了,剧情就是凌乱的不知所起莫名其妙,我不知道你为什么要死要活反正你们观众只需要知道我们不是一群没有故事的角色就好。天使拉宝贝那酒量喝酒吧高尔夫第一轮后经过梁朝伟飙车没吐他一脸还能站起来再来八次???金城武的角色是不是智障在街边找揍全体那一架打得莫名其妙,安静地做个跑步挥发汗水有时候想念阿may的男孩子不好吗???街边打架就是青春的重回我看你们这种男孩子和青春就是打胎早恋的隔壁剧组很配厚!

    音乐除了李宇春和梁朝伟唱的十年不错其他也不提了,摆渡人的营销买过大号一条是我要留在你身边剪的王家卫电影,说句实话真的不适合,花样年华也好春光乍泄也好重庆森林也好都是不用力的难受,戏外的人比戏里难受。

    张嘉佳在电影里玩弄了一次一代宗师叶问梗,一次芝华士25年心灵之境梗,我笑不出来。

    电影放到一半隔壁座位的情侣和后座的小哥走了就再也没回来。我真的想知道王家卫跟张嘉佳喝了两年酒醉后打牌输了多少钱要挂名这种片子,给个数,我们粉丝众筹替他还了吧,阿?

    【详细】
    8246510
  • 王笑猫
    2021/12/16 10:47:26
    《只是一部让人回忆起学校生活的电影》

    一部好的电影总是能引发人的无限遐想,或者瞎想,这无关紧要,2016年捷克的这部《女教师》让我想起了当年教我化学的班主任,原来当初她对我所做的一切,搁现在说,也算是软暴力了。先不说我个人,说影片,要想更好地了解这部影片,必须先说一下故事发生的背景,故事发生在1983年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捷克斯洛伐克,距离捷克成为社会主义共和国已经过去了23年

    一部好的电影总是能引发人的无限遐想,或者瞎想,这无关紧要,2016年捷克的这部《女教师》让我想起了当年教我化学的班主任,原来当初她对我所做的一切,搁现在说,也算是软暴力了。先不说我个人,说影片,要想更好地了解这部影片,必须先说一下故事发生的背景,故事发生在1983年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捷克斯洛伐克,距离捷克成为社会主义共和国已经过去了23年,而再过6年,它即将成为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再过10年,即1993年,捷克和斯洛伐克将和平地分离,成为两个独立主权的国家。我喜欢的作家之一米兰.昆德拉同学,就出生在捷克的布尔诺市,他的代表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生活在别处》已经被小资们翻烂了。

    1989年11月,在捷克斯洛伐克发生的一场反共产党统治的民主化革命,史称天鹅绒革命,这场革命促进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民主化与和平转移政权,说它是天鹅绒革命,是因为这场革命没有经过大规模的暴力冲突,而是像天鹅绒般平滑与柔软。影片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之前,据说有人物原型。场景是一所普通的小学校,新来了一位女老师达马丽,第一节课,她挨个点名,点到名字的同学需要站起来,同时大声报出自己父母的职业。注意,这部影片里有多处精彩的小细节,这个“大声”可以算是一个,这是一个只有成年人才能洞悉其中奥妙的行为,既可以理解为老师对学生及其家庭的正当了解,也可以有其它的理解。苏珊娜.莫拉利饰演的达马丽把这一人物的心理演绎的让人生畏,假如你不知道剧情——我一向主张看电影前先当一个白痴,什么影评都不要看不要听,只有这样,你才能不受影响地得到客观的第一观感,你会看到一个干练的女教师的形象,看上去一身正气,既严肃又不失亲切。一直到影片结束,苏珊娜都没有把这个人物演绎成一个简单的黑色或白色,假如要在她的身上赋予一些政治色彩的话,也不是单一的色彩。女教师达马丽的丈夫死了,她惟一的姐姐是苏联的高官,这一信息在影片中被传递过多次,她对那些帮助过她和正在帮助她的家长说:“一个人太难了,所有的一切都要自己干”,所以,会有家长为她跑腿,为她修理电器,为她买棒骨,学生们则在课后来帮她做家务,为她擦玻璃,清洗地毯。某个转学的新同学的家长曾在达马丽的家里不止一次地遇到过来帮忙的家长或同学,一切看上去都那么自然,施与者和受与者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他们礼貌而有涵养,达马丽老师会在适当的时候低声告诉帮助过她的人:“复习一下第十六课第三题。”而没有按要求帮助她的学生,比如自杀未遂的喜爱体操的丹卡,达马丽会一次次在课堂上当众打压她,说她不是学习的材料,她的语言听上去也无可厚非:“有些人擅长其它技艺,例如体操,但运动总有输赢,怪不得他人......你不是读书的料,运动才是你的长处,有一天你可能会成为世界冠军,但你的学业成绩是班上最后一名。”这话听上去冠冕堂皇,有奖有贬,孩子们只关注到“最后一名”,他们开始嘲笑丹卡是“笨蛋”,打饭时让她排最后,因为打饭要按学习排名排队。

    影片的结尾不知道是否照搬真实发生的场景,看起来导演也很纠结,他不愿意把人性想得太恶,有些事情到底是制度的问题,还是人性的问题,很难说得清,然而1992年,天鹅绒革命之后,达马丽老师还是上任了,依旧是那条熟悉的碎花裙,高跟鞋,挨个点名,大声报出家长的职业。

    【详细】
    140701426
  • 桃子
    2017/5/19 12:05:11
    细节解密《使女的故事》

    想 快、准、狠 地说说这剧背后的故事

    想 快、准、狠 地说说这剧背后的故事

    【详细】
    854951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