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60201
  • beethovenrxy
    2021/3/20 22:35:38
    好评给热血的苏联战士
    电影拍的很热血,里面的战斗场面非常激烈,但是不喜欢电影拿意识形态说事。 没有苏联,俄罗斯就亡国了。 很多人认为,俄罗斯国土大天气也冷,德国人打几个月打不下来就废了。这种看法非常有问题,很片面。 现代战争,打仗靠的不仅是人的战斗意志,坦克大炮飞机杀伤力太大,没有...  (展开)
    电影拍的很热血,里面的战斗场面非常激烈,但是不喜欢电影拿意识形态说事。 没有苏联,俄罗斯就亡国了。 很多人认为,俄罗斯国土大天气也冷,德国人打几个月打不下来就废了。这种看法非常有问题,很片面。 现代战争,打仗靠的不仅是人的战斗意志,坦克大炮飞机杀伤力太大,没有...  (展开)
    【详细】
    13336216
  • Evarnold
    2021/1/26 0:23:58
    《山海情》赢得的只是观众,中国式扶贫赢得的是民心

    文 / Evarnold

    2005年春天,我大三准备找工作了,复旦U频电视台把我找回去,说要去宁夏西吉拍摄复旦支教老师的纪录片。以此为缘分,我在西吉县王民乡经历了大学生涯最重要的几天。

    《山海情》里所说的“西海固地区”,“西”就是西吉。这片地区,被联合国粮食开发

    文 / Evarnold

    2005年春天,我大三准备找工作了,复旦U频电视台把我找回去,说要去宁夏西吉拍摄复旦支教老师的纪录片。以此为缘分,我在西吉县王民乡经历了大学生涯最重要的几天。

    《山海情》里所说的“西海固地区”,“西”就是西吉。这片地区,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定性为:“不适宜人类生存之地”。这是什么概念?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地上能种的东西只有土豆——这片山种的是土豆,那片山种的也是土豆,稀稀拉拉的,如果一年不下雨,那么土豆都不会有好收成。一天三顿,主食是土豆,菜也是土豆,好不容易吃包子了,是土豆丝包子——可以说,条件跟火星上的马特呆萌一样差。我们去拍摄的时候,下了半天毛毛雨,村民把我们尊为贵客,因为带雨来了。

    跟着老师去家访,走的山路是纯泥土,旁边就是十几米深的泥坑。到了学生家,爷爷脚骨折了,只能躺在光秃秃的炕上,面对着四面光秃秃的墙。

    睡学生家炕上,半夜竟然热醒。原来学生怕我们这些“贵客”冷,半夜爬起来在屋外给我们烧炕。

    这么懂事的孩子,其中不乏极有悟性的。学校有扶贫援教的机房,有几个聪明的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都会打CS了。然而,在他们心中,打工才是正道。支教老师在课上给他们放上海繁华大都市的照片,他们脸上不会露出任何表情,或许内心在盘算着路钱。

    这就是我在大学上的最重要的一课,这堂课的名字叫“中国”。

    而今天,这门课换了个形式,以《山海情》的名字再次糊到了我脸上。

    要不是有友邻不断安利,我怎么也不会想到,主旋律剧——而且是最干巴巴的扶贫剧,能拍得这么好。

    豆瓣网友们对于《山海情》的评价,绝不吝啬赞美,却有故意回避的盲点。

    这个盲点就是——大部分人都忽略了《山海情》能拍得好,厉害的不仅仅是创作者层面的正午阳光,更是现实层面的中国共产党。

    《山海情》的牛逼之处,在于,说清楚了这样几件事:说清楚了中国占大数的农村土地上的基层组织结构是怎么运作的,说清楚了扶贫工作是按照什么思路来开展的,说清楚了扶贫工作者面临的都有哪些具体的困难,说清楚了基层干部处理这些问题又有哪些方式方法,说清楚了这些方式方法又会产生哪些新问题,还说清楚了最终我党是如何达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进程的。

    2020年,豆瓣上对疫情讨论那是铺天盖地,但对中国达成的脱贫攻坚成就却几乎视而不见,或者阴阳怪气。面对《山海情》这样的杰作,大家的确夸得眼泪汪汪的,夸方言的,夸孔笙的,夸服化道的,夸编剧的,夸黄轩的,夸热依扎的,夸尤勇智的,夸《武林外传》重聚首的。然后更真诚一些的,是夸家乡人民的。

    那我可得夸夸一个在豆瓣讳莫如深、视为代表“房间里的大象”的词。

    党。

    有些人,觉得在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用强,是在搞政绩。

    《山海情》第一集就说了,贫困地区的老百姓会问:“你口中的未来,啥时会来?”

    或许搞个投票就会来?

    等不得了,该下大力气就下。

    扶贫太难了,难到仅仅发钱、发物资是基本没用的。要发人。

    46万人,从条件较好地区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走出来,去当那个“第一书记”。

    那就是46万部《山海情》的故事。

    扶贫搬迁工程,在《山海情》中是最后的大事件,在现实中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很长一段时间来,因为补助少,能搬出来的还是条件相对好的贫困户,真正最最穷的百姓,是搬都搬不起的。

    所以,提出了“精准扶贫”,核心意思,就是“谁更贫困,对谁的扶持就应更多”。

    凌一农,《山海情》故事中期的主角,真正的人民科学家。他用行动阐释了,什么叫做“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白校长,最后赌上自己的职业生涯,卖了电脑,让所有孩子穿上新校服参加比赛、歌唱春天。他任了一把性,直接吼出,“一个都不能少”。

    这些人物和故事,都是真的,都有原型,而且不止一个原型。

    “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这些看似会把人绕进去的排比句,哪一句没在《山海情》里有所体现?——这也意味着,哪一句不是无数马得福、凌一农们尽拼一生换来的经验,哪一句不是无数李水花、李大有们躬身弯腰发出的呐喊?

    因为贴近现实了,《山海情》爆了。但我相信,更值得点赞的,是《山海情》所贴近的现实——这个最可爱的中国,所取得的最了不起的成就。

    文化人都去挖《信条》《拆弹专家2》里埋的梗了,咋没人挖《山海情》哩?

    【详细】
    131652570
  • 小猎豹
    2021/2/13 1:43:34
    冲这男演员班子,给了5星

    王泷正 韩烨洲

    王泷正 韩烨洲 刘波 演技很棒!都是我喜欢的男演员。完全是冲这男演员班子,给了5星!!!盗墓片本来就不好拍,除了精绝古城真拍的好,其他都。。。emm一言难尽。没看完还在看,开头还不错,老北京的街道氛围不错的。(小声说)这些女演员我都不怎么认识。。。啊啊啊啊啊啊总之,给几位男演员打call!

    【详细】
    13216427
  • 斯帝卡
    2022/7/17 22:16:31
    有点尬

    其实这边电影配角演技大都还可以的,尤其是那个太监演的很好,另外知府演的很有喜感,让人很容易将角色记住,剧情因为无厘头所以逻辑差点也没事,如果把细节再完善下,换个主演感觉应该不差,整片感觉就是男主角太尬了,演技尬,还整个方言真是尬上加尬,我看的直摇头。。。。。。。。。。。。。。。。。。。。。。。。。。。。。。。。

    其实这边电影配角演技大都还可以的,尤其是那个太监演的很好,另外知府演的很有喜感,让人很容易将角色记住,剧情因为无厘头所以逻辑差点也没事,如果把细节再完善下,换个主演感觉应该不差,整片感觉就是男主角太尬了,演技尬,还整个方言真是尬上加尬,我看的直摇头。。。。。。。。。。。。。。。。。。。。。。。。。。。。。。。。

    【详细】
    14519181
  • 暖悦薇
    2007/10/31 11:50:09
    靠近你,温暖我。
    虽然我知道隧道不是尽头,我将会再回到风雨里,但是我多么感谢这一段短暂的温暖,谢谢你,隧道.

     

    ——电影《关于爱》

     

    【关于爱·相遇】
    城市的十字路口,从四面八方涌到一起的人群,那一刻能够相遇的人,似乎都是命运的安排。

    来自台北的尧远,怀着成为漫画家的梦想来到日本。每天骑着单车穿过城市的大街小巷。虽然我知道隧道不是尽头,我将会再回到风雨里,但是我多么感谢这一段短暂的温暖,谢谢你,隧道.

     

    ——电影《关于爱》

     

    【关于爱·相遇】
    城市的十字路口,从四面八方涌到一起的人群,那一刻能够相遇的人,似乎都是命运的安排。

    来自台北的尧远,怀着成为漫画家的梦想来到日本。每天骑着单车穿过城市的大街小巷。
    刚刚失恋的美智子,沉浸在无边的痛苦中,画着一条通到远方的路——不知何时才能结束的旅程。
    尧远每天去看美智子,在门上贴一张关于美智子的肖像漫画。细微的关心,让美智子慢慢走出低迷的状态。

    有一天,美智子看到了在画室门口喂猫咪的尧远。
    有一天尧远被工作人员请进美智子的画室参观,在那位大叔的指引下看到了美智子画中的他。幸福的尧远,遥远的幸福。
    尧远骑上单车去追赶美智子,跑步通过天桥,终于在那个他们曾经擦进而过的十字路口遇见彼此。
    相视一笑,互道:你好。
    相遇真美好。
    虽然语言不通,可是还有画可以表达,虽然路途遥远,可是有交通工具可以帮忙,关于爱,这些都不是障碍。


    --------------------------------------------------------------------------------

     
    【关于爱·失恋】

    阿思借阿铁的身体思念男友,让阿铁骑车载她去看男友,让阿铁帮她传话给男友。却因为语言不通不了了之。
    回去的路上下着雨,又冷又湿。
    驶入隧道后的内心独白:“虽然我知道隧道不是尽头,我将会再回到风雨里,但是我多么感谢这一段短暂的温暖,谢谢你,隧道. ”
    然后对着阿铁低声说:谢谢。温厚真挚。阿铁听得懂。

    失恋的我们,有幸能遇到这样的一个人,带我们走出迷雾。使我们麻木的心逐渐恢复知觉。
     

    --------------------------------------------------------------------------------


    【关于爱·暗恋】

    穿你喜欢的衣服,梳你喜欢的发型,模仿你生气时发泄的方式,学习你的语言,看你喜欢的人寄来的明信片。因为你的失恋而伤心难过。暗恋,单纯透明的小心思,叫人忍不住轻轻的叹息。
    面对离别,告诉你西班牙语的“我爱你”,却因为没勇气而说成是“再见”的意思。
    一句再见,就是一年。
    当回来的时候,已是人去楼空。

    爱情,如果当时松开手,重新开始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
     

    --------------------------------------------------------------------------------


    我们都行走在追寻幸福的路上,途中相遇的你我,无论能够相伴多久,都是曾经温暖过彼此的人。这样的美好,已经足够。
     
    珍惜眼前人。
    【详细】
  • 12311337
  • 卡尼吉亚
    2021/6/24 23:14:29
    吾妻物语

    知道这部电影是由一个不知名的公众号推荐的,还附带了下载链接,这部电影不能在国内公映,各大视频平台都没有片源。打开之后发现是日语原声的,字幕是英文的,基本上都还可以看的懂。

    关于日本的一个很普通的小家庭的日常,却偏偏真实的代表了很多人的家庭处境。深有感触的是和我的生活有很多相似之处,顿时对这部电影生有好感,而影片导演拍摄的其实是他自己的真实经历。和影片里一样,身材

    知道这部电影是由一个不知名的公众号推荐的,还附带了下载链接,这部电影不能在国内公映,各大视频平台都没有片源。打开之后发现是日语原声的,字幕是英文的,基本上都还可以看的懂。

    关于日本的一个很普通的小家庭的日常,却偏偏真实的代表了很多人的家庭处境。深有感触的是和我的生活有很多相似之处,顿时对这部电影生有好感,而影片导演拍摄的其实是他自己的真实经历。和影片里一样,身材性感的娇妻,一直拒绝和老公发生性生活,窝囊的老公一直被妻子定义为失败者,没有尊严和自信,妻子心生厌倦,不愿意让这样的一位失败男人接触她的肉体。我不认为我是位多么窝囊的失败男人,却也依然没有触碰妻子的权利。生活总是琐碎,真实,冷酷又有温暖。不知道是我们自己失去了内心最初的真诚,还是生活改变了我们对美好向往的认知。片中的小女孩可爱聪明,不喜欢走路,总是偷懒让爸爸抱着走,这一点和我家女儿真是异曲同工。

    家庭,庞大社会中小小的一个单元,富有的家庭并一定有真正的幸福,清贫的家庭也有触动人心的温暖。不管是影片中的男人还是女人,都应首先做好自己该有的责任,男人辛苦养家,女人夫唱妇随。当然女人有更多的选择权,美貌赋予了女人独特的优势,去追求更多的金钱和荣耀也没有任何错,不应该被传统道德所束缚和责骂。所以我们总是怀念最初的那份美好和纯真。女人那种独有的温柔,是家庭中最有力量的支柱。

    愿我们都不会被生活轻易改变,坚持我们所选择的所热爱的生活。

    【详细】
    13632643
  • 洵美
    2015/11/2 11:58:24
    为何昆汀的电影如此好看?(写在电影《八恶人》上映之前)
    有很多伟大的导演都是宿命论者,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电影所能带出来的最大问题也必然是关于生与死的考虑。在小津安二郎或者沟口健二的电影里,结局是早就铺设好的,死是一种必然,不同的是讲解这个问题的方式,不管是使用温情脉脉的都市伦理剧还是用神鬼怪谈的魔幻神话故事来表达这种死的哲学,电影的内核都是一种凝固起来可以仔细观察一番的悲剧情结。三岛由纪夫在《叶隐入门》里阐述日本人生而为死,向死而生的观念,正源于这种古
    有很多伟大的导演都是宿命论者,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电影所能带出来的最大问题也必然是关于生与死的考虑。在小津安二郎或者沟口健二的电影里,结局是早就铺设好的,死是一种必然,不同的是讲解这个问题的方式,不管是使用温情脉脉的都市伦理剧还是用神鬼怪谈的魔幻神话故事来表达这种死的哲学,电影的内核都是一种凝固起来可以仔细观察一番的悲剧情结。三岛由纪夫在《叶隐入门》里阐述日本人生而为死,向死而生的观念,正源于这种古希腊式的悲剧向往,所以六七十年代的电影无论表现手法如何夸张或失真,其主题意图都是非常庄重、严肃和黑暗的,所有的怪诞元素都是为这个悲剧主题服务。(参考黑泽明《生之欲》,小津安二郎《东京物语》,筱田正浩《心中天网岛》,沟口健二《雨月物语》,大岛渚《感官世界》)

    电影的发展实际上也是电影哲学的发展(当然这个命题太大),譬如在周星驰早期的电影里,庄重、严肃的主题被肢解破碎了,甚至涂饰在了表现手段上,成为外在逗人发笑的面具——也正是通常所说的后现代主义对电影核心破碎后的重新架构。在香港无厘头搞笑电影的黄金年代,也是香港电影服务于资本的高潮岁月,正标志着香港喜剧电影导演正式走下神坛,观众至上的时代到来。当然,周星驰后期导演的作品可谓是对早期固定模式的逐渐修改,如果说《功夫》和《食神》讲的差不多是同一个故事,那么《西游降魔篇》更多的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强调融入进去的一些质朴、圆融的佛家思想(无论周星驰把这个思想讲的怎么样),在这里他还是很认真的讲完了一个悲剧,迎来了古希腊式核心主题的一次回归,逐步完成了对早期电影反叛精神的再次反动。

    在电影的表现手法上,昆汀是个集大成者。据说他早在一家录像带租赁店打工,从西方很少有人问津的香港电影到侠道情结的意大利通心粉西部片再到公路电影,由于工作的便利,近水楼台,他自然是看了不少,非科班的出身让他的电影一出生就自然带有一种非正统的邪惑气质,比起其他一本正经拍摄电影的科班导演,他更多是在电影里完成了对各种元素随心所欲的裁剪和拼贴。当然,这些元素对于普通观众必然是新鲜、刺激的,因为几乎没有人比他知道的更多。他曾大大咧咧的承认道:对,我就是在抄,伟大的艺术家都是高明的小偷。一击致命,直接打破了北野武在《阿基里斯与龟》里构建的关于“完美的自创艺术是否真的存在?”这一疑问怪圈。


    至于对电影,我和对文学一样始终秉承同样一个观念:编织手法和编织元素是否同样新鲜有趣,我甚至觉得对于主题意图不用过分苛求。因为艺术毕竟更多的是一种形而上的精神需求,波德莱尔厌恶哲理诗,纳博科夫憎恨苏联文学,费尔南多·佩索阿认为不要依托别人手臂扶撑来做梦本质上都是一回事,那就是艺术更多的是在于启迪而非说教,在电影里一次灌注太多的深刻主题更像是导演在影院里完成对观众一次刻板的集体培训。


    在昆汀的电影里,很少看到这种说教,坏人和好人之间的边界是模糊不清的,如果说乌玛·瑟曼在《杀死比尔》中饰演的女杀手有一个为“母爱和救赎”而杀人的信念,那么她也会毫无仁慈的结果掉一个孩子的母亲。结果就是电影主线里一路机械式的杀杀杀,屠戮无数。在电影里昆汀完成了对传统说教的反叛,从观众的角度来看,好人和坏人的模型并非是固定的,随着视角的转换好人和坏人的关系可以随时变换。这点在《低俗小说》就相当明显,约翰·特拉沃塔饰演的杀手在电影前半部分还可以面不改色、干脆利落的杀人,和乌玛·瑟曼饰演的情妇完成了一次电影史上闻名的扭扭舞,却在电影后半部分被布鲁斯·韦斯利饰演的拳击手毫无征兆地杀掉,观众甚至不必太过于感伤,因为电影上半部分的主角在下半部分成了无关紧要的配角。观众由此发现,原来一部电影里可以不止一个主角,甚至发觉只要留心,在电影里每个人都可以是主角。在生活里,我们每个人可不都是以自己为主角架构表演的舞台吗?


    在电影音乐的使用上,昆汀是个有趣味的杂家,从早期电影中的配乐中可以一窥端倪,不同于克里斯托弗·诺澜这种在电影里泛滥使用复杂管弦乐的英国导演,昆汀更多的是采用相对粗糙的摇滚音乐,然而这类音乐本身就非常贴合导演的气质,在烘托气氛和表现角色性格方面,导演简直可以用出神入化来形容(英国导演诺澜曾因使用过于华丽复杂的BGM而被人批评)。纵观昆汀在电影里对音乐的使用,简直就可以发掘出一部原汁原味的美国地下摇滚发展史。


    在过去的流行音乐发展史里,美国的pavement乐队曾经使用过高保真的设备特意录制出一些低保真音效的音乐,借此缅怀音乐的发展历程和已经逝去的黄金年代,在电影界,导演昆汀似乎也有同样的癖好,在电影《金刚不坏》中,我们可以发现老式电影放映中常常看到的的斑点(是由两卷电影胶片在粘合的过程中形成的),其实是导演使用现代技术刻意为之。另外可以了解的是在昆汀的片子里很少看到一般悬疑犯罪电影所里常见的冷峻暗调色彩。(例如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的《禁闭岛》),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对金黄色和暗红色的大量配合使用,个人认为一方面是色彩绚烂好看,也贴合剧情中大量流血冲突的情节,另一方面可以作为缓冲有效降低观众在观看血浆杀戮电影时所产生的不适和罪恶感,从而流畅的完成观影体验。

    在电影《被解救的姜戈》中由于故事背景不再适合使用金色和暗红色的搭配,因为在传统的西部片中,色调往往较为暗淡,色系也比较贫乏,所以导演除了在字幕上使用了影迷熟悉的字体,字体颜色还是暗红色之外,对风景的拍摄也格外用心,金黄色的麦田和周围混乱糟糕的环境形成强烈反差,还第一次到看导演拍摄的雪景,另外吉米·福克斯主演的姜戈穿上了色彩鲜艳,造型夸张的服饰,这些都是反传统的元素,并且象征着他内心浓烈的反抗强权统治的精神。

    昆汀作为编剧喜欢在台词上采取一种讨巧的方式来愉悦观众,大量复合长句夹杂着粗鄙的美式俚语听起来有一种爆破的效果,而且兼具说唱音乐般的节奏和韵律,另外一个有趣的点是昆汀导演本身也是演员,并且他非常乐意在自己的电影中以各种各样古怪的方式去死。在好友罗伯特·罗德里格斯执导的影片《杀手悲歌》中昆汀饰演的酒保被主角一枪爆头,在自己执导的电影《刑房》中因感染芥子毒气全身溃烂而死,在与罗伯特·罗德里格斯合作的《杀出个黎明》中被僵尸咬到后变异直至被杀死,在《无耻混蛋》中饰演德国士兵,一出场就被布莱德·皮特主演的美国军官击毙并割下视为战利品的头皮,在《被解救的姜戈》中身背炸药被主角姜戈炸死等等,这些都可以看出导演在电影中通过打破传统电影的结构并进行重组来宣告对电影本身的革新与反叛,例如导演在电影里对死亡所采取的态度,从来都看不出一丝温情,姜戈对瓦尔兹医生的死,《金刚不坏》里前半部分漂亮女主演们的集体死亡,不仅没有太多铺垫和征兆,而且在电影里导演也不会给予太多哀悼。当然坏人们往往会在最后得到极大的惩罚,这也说明了这些电影本身在价值观念上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其目的是打破人生固有的结构,从宿命论转向不可知论,毕竟这也是很多犯罪悬疑电影的精彩核心,导演的态度其实也可以体现出相当一部分现代西方人对待死亡所采取的哲学态度。

    【详细】
    76462926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