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子影评

7599418
  • 一颗栗子
    2020/9/24 14:45:30
    都给我看!

    本冷漠女孩看了咪咕的推荐图本想来嘲一下的 没想到真情实感的开始追星 无论服化道还是歌曲 舞台布景都在线!而且整体比预期的好看,男孩子们可爱而真实,节目阳光而清新。算是网剧中的一股清流了,好喜欢青春洋溢的美少年,大家都还是孩子,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偶像。杨昊铭真的舞台王者。看这个节目好开心,回到16岁追星的状态,好甜哦。今年最爱的网剧,珍藏。相信很多人看过之后都会反复

    本冷漠女孩看了咪咕的推荐图本想来嘲一下的 没想到真情实感的开始追星 无论服化道还是歌曲 舞台布景都在线!而且整体比预期的好看,男孩子们可爱而真实,节目阳光而清新。算是网剧中的一股清流了,好喜欢青春洋溢的美少年,大家都还是孩子,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偶像。杨昊铭真的舞台王者。看这个节目好开心,回到16岁追星的状态,好甜哦。今年最爱的网剧,珍藏。相信很多人看过之后都会反复拿出来看吧,能做到这点就很成功了。之前就一直很喜欢看练习生类的综艺,没想到现在出了这种类型的电视剧!伍嘉成作为练习生也太可爱了吧,以前我只听过他的歌觉得还不错,没怎么看过他影视呢,没想到刚看就爱上了,这么厉害的?!有点被圈粉,虽然刚开播不久,但是整体节奏不拖沓,一晚上连肝6集完全没问题!但是等更新的日子也实在太痛苦了叭,挺不错的,怎么说呢,里面是有很多道理的,嗯,可以这么说。看到一群男孩为了梦想付出的努力,而且他们说的话有很能打动人心,这几个人中,总有一个人你是可以pick他的。其实,这个节目可以算是国内练习生类网剧里面做得比较出色的了,里面的艺人都挺优质的。就是“越努力越幸运”的感觉,也鼓励着我去完成我的梦想,我觉得有为了梦想而去拼搏的人看到这个网剧可能都会感同身受。虽然刚开播不久,但是整体节奏不拖沓,一晚上连肝6集完全没问题!但是等更新的日子也实在太痛苦了叭,整体虽然感觉剪辑有点乱,部分地方的bgm声音太大但是也比现在的某些网剧要好多了吧!完全好看啊!完全严格,期待收视长虹,乘风少年给我冲鸭!

    【详细】
    12877659
  • joyce chen
    2013/3/13 20:42:06
    让人纠结的剧情
    短评没得写完
    明明有更好的路可以选,但因为受感情的左右,事情慢慢向着对大家都不利的方向发展。突然想起三十三天里的话,“我只想让你知道,在这场战争中,我们势均力敌,我不需要你的同情。”即使两败俱伤,我也不想一个人痛。
    艾宝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女孩,敏感脆弱又有些极端,整个故事中,她为了林一轩牺牲了两次,把自己卖了两次。在爱情中,女人总是更容易受伤,心一旦交出来,那么就真正认定了那么一个人,
    短评没得写完
    明明有更好的路可以选,但因为受感情的左右,事情慢慢向着对大家都不利的方向发展。突然想起三十三天里的话,“我只想让你知道,在这场战争中,我们势均力敌,我不需要你的同情。”即使两败俱伤,我也不想一个人痛。
    艾宝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女孩,敏感脆弱又有些极端,整个故事中,她为了林一轩牺牲了两次,把自己卖了两次。在爱情中,女人总是更容易受伤,心一旦交出来,那么就真正认定了那么一个人,除非你真得把她的心伤透,否则即使她嘴上再讲着你的不好,她仍然会全心全意为你付出……
    士之耽矣,犹可说也;女之耽矣,不可说也。过去是这样,现在虽然有所改善,但女人仍是容易受伤的一方。她们不容易动情,一旦动情就是一辈子。中国传统是如此,一方面是因为古代女性是依附于男性,传统思想男人就是家庭的天、顶梁柱,后期主要是因为男性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其实说来,也仅仅是各司其职,女人要生孩子养孩子教育孩子等等,那么相应的她们在家庭中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就会多些,工作(未完,待续)
    【详细】
    5809435
  • Typewriter000
    2014/2/13 18:08:59
    田纳西·威廉斯与《玫瑰纹身》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文/Cinervous

    自有声电影诞生以来,好莱坞各大电影公司的老板们便意识到:纽约百老汇戏剧舞台是个可加利用的宝贵资源。于是有数不清的舞台剧被搬上了银幕,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从百老汇带入电影界的不仅仅是故事题材,还有明星演员、著名导演,甚至是编剧。田纳西?威廉斯便是其中最为闪耀的一位人物。

    纵观田纳西?威廉斯的戏剧作品,有人们耳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文/Cinervous

    自有声电影诞生以来,好莱坞各大电影公司的老板们便意识到:纽约百老汇戏剧舞台是个可加利用的宝贵资源。于是有数不清的舞台剧被搬上了银幕,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从百老汇带入电影界的不仅仅是故事题材,还有明星演员、著名导演,甚至是编剧。田纳西?威廉斯便是其中最为闪耀的一位人物。

    纵观田纳西?威廉斯的戏剧作品,有人们耳熟能详的《欲望号街车》及《热铁皮屋顶上的猫》,更有更多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在百老汇和好莱坞大放异彩的各种戏剧电影作品。1955年,曾获得托尼戏剧奖最佳戏剧的《玫瑰纹身》被翻拍成电影,这部电影有着与威廉斯其它作品不一样的喜剧风格。

    这就要从这部作品的创作初衷说起。1949年冬天,田纳西?威廉斯在他的助理兼伴侣弗兰克?梅洛的陪同下,前往意大利作长期旅行。意大利独特的风土人情深深地吸引了这位剧作家。这次旅行让他感受到他“从未了解的人性的另一面”,这里的人们就像“没有拘束感的美国南方人”,“诗意”而不带有“新教徒的压抑”。因此他先后写下了两部作品,一部成为了他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斯通太太的罗马春天》(又译《罗马之春》,The Roman Spring of Mrs. Stone),另一部便是《玫瑰纹身》。这两部作品互相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很有趣:一部讲述了百老汇过气女演员在罗马失去旧爱,又遇见新欢的悲情纠葛故事;另一部则讲述了西西里移民在美国失去丈夫,又迎来新生活的故事。两部作品一悲一喜,剧情模式却很相似。

    随后,《玫瑰纹身》于1951年2月在芝加哥首演,并夺得了当年的托尼奖。在舞台剧创作阶段,田纳西?威廉斯就力邀意大利著名女演员安娜?玛格纳妮参与演出。安娜?玛格纳妮是当时意大利最为炙手可热的明星,曾主演过《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可尊敬的安杰莉娜》等影片。玛格纳妮以不懂英语、无法支撑一部剧的演出为由婉拒了威廉斯,而时隔几年后,在筹备电影项目之初威廉斯就与制片人哈尔?B?瓦利斯提出,邀请玛格纳妮出演萨拉菲娜一角。玛格纳妮也欣然接受了邀请。

    萨拉菲娜人物形象分析

    玛格纳妮所扮演的女主人公萨拉菲娜是一位性格热情、怪异、火辣的西西里女人。她体态丰腴、多愁善感。影片开场不久,萨拉菲娜在杂货店买鸡蛋的时候就声称自己的丈夫是“A级老公”,而“A级老公”必须吃“A级鸡蛋”。她面带喜悦地把再次怀孕的好消息带给丈夫,不料丈夫当晚就因走私货物而意外身亡。萨拉菲娜陷入了无止境的痛苦之中。

    在她看来,“身如年轻男孩般,皮肤细滑如玫瑰花瓣”的丈夫罗萨里奥是神圣的,丈夫突然死去的消息令她万念俱灰,为此几乎三年闭门不出。萨拉菲娜总是沉浸于过去和前夫美好而愉悦的性爱回忆中不可自拔。尽管前夫已经去世多年,但她依然无法接受这个事实。萨拉菲娜如此压抑的个人精神状态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她对丈夫性爱的迷恋,而性爱的缺失等同于生活失去了荣耀。原舞台剧中,丈夫罗萨里奥没有出现在舞台上;而在电影中,导演和摄影师刻意用光影隐去了扮演丈夫的演员的样貌,却突出了演员健硕的身材以及胸前的玫瑰纹身。在萨拉菲娜眼中,丈夫即是上帝的化身。

    同时,萨拉菲娜又是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当她女儿的男朋友来到她家时,萨拉菲娜竟要求对方跪在圣母像前发誓“尊重罗萨里奥的女儿罗莎的纯洁”。按西西里旧俗,男女未婚之前不能私下接触。萨拉菲娜不但自我封闭,还钳制着女儿的欲望。她祈求圣母自己丈夫出轨的事实不是真的,相信圣母玛利亚会在她迷茫无助之时给予她神的指引。她甚至认为风吹到蜡烛所留下的影子就是圣母玛利亚给予她的指示。而当得知丈夫确有婚外情后,她伤心愤怒地摔碎了丈夫的骨灰坛,对丈夫所代表的神的指引也随即破灭。

    意大利图景与社会文化反思

    说到萨拉菲娜这一人物形象产生的背景,就不得不提及田纳西?威廉斯个人的情感经历。威廉斯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表达了“《玫瑰纹身》是我给世界的一部爱情剧。弥漫在整个作品中的是年轻、幸福的我对弗兰克?梅洛的爱恋。我把这部戏献给他,并且写上‘献给弗兰克,感谢你让我认识了西西里。’”威廉斯在美国社会文化仍有诸多禁忌的情形下,选择这样一种方式表达出独特的性别意味。无论是罗萨里奥还是阿尔瓦诺,影片都着重于表现男性角色身上富含的性魅力。萨拉菲娜个人的情感困境其实也是威廉斯本人的痛苦经历:一方面他想抛弃信仰和社会的束缚去追逐个人的同性恋爱情;另一方面他又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而对自己的性取向感到自责与羞愧。威廉斯巧妙地把自己的情感隐含在异性恋叙事话语之中,使得在社会性别禁忌不断开放的今天,他的作品仍然具有可供读解的价值。

    除了营造强烈的异域情调与欲望气息,威廉斯也通过创作这部家庭情节剧来引发大众对于美国社会文化的反思。在罗马的生活使田纳西?威廉斯本人回归到了人性的原始状态,他被意大利人身上的热情所感染,认为意大利人所具有的原始生命力是这个民族最为优秀的品质。相比而言,美国人在工业文明下逐渐失去了这种原始生命力,威廉斯认为美国的文化危机存在于“所谓正当合法的意识形态的人性的严重束缚”。此外,威廉斯还在剧中以隐晦地方式质疑人们对宗教信仰的盲目态度。他认为任何的宗教观念必须建立在对人类本性的正确理解之上。萨拉菲娜放弃了对丈夫的盲目信仰,放弃了对清规戒律的盲目遵从,最终获得个人幸福。

    玫瑰意象的象征意义

    玫瑰是这部作品中无处不在的意象,以至于玛格纳妮都打趣地说“我们应该在摄影机上也刻上玫瑰”。罗萨里奥的全名Rosario Delle Rose 中即带有玫瑰(rose),女儿的名字Rosa也是“玫瑰”一词的变体;罗萨里奥的胸前纹着玫瑰,他的情人胸前也纹着玫瑰;给情人做的衣服是玫瑰色的丝质衬衫,甚至萨拉菲娜后来的新欢阿尔瓦诺胸前也纹着玫瑰。玫瑰在传统意义上就是人类爱情、女性性爱和自然美的象征,作者在剧中将玫瑰意象神圣化,用以象征人类的欲望。美国戏剧评论家约翰?梅森?布朗认为:“对于威廉斯先生来说,玫瑰即是神秘的象征、欲望的证明、奉献的符号,新鲜的花蕾与刺一样多。”而吉尔伯特?麦斯维尔在其所撰威廉斯传记中指出,无处不在的玫瑰代表着威廉斯对他的妹妹萝丝(Rose)的个人悲剧命运的寄托。

    威廉斯与他的妹妹萝丝关系亲近,他也深受她的影响。萝丝是位纤瘦美丽的女子,被诊断出有精神分裂症,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精神病疗养院度过。经过几次的心理治疗均不见效,她变得更加偏执。她父母最后同意进行前脑叶白质切除手术。1942年,手术在华盛顿特区进行,但之后情况恶化,萝丝的余生就在没有行为能力的状况下度过。萝丝的手术失败对威廉斯是极大的打击,他从来不原谅他的父母同意施行该手术。许多偏执的女性角色出现在威廉斯的戏剧里,可能都是受萝丝的影响(如《玻璃动物园》中的劳拉,《欲望号街车》中的布兰琪)。而在《玫瑰纹身》中,取了与萝丝谐音名的女儿罗莎(Rosa)冲破了飞扬跋扈的母亲对她的束缚,获得了一份美好的爱情。这样的生活对于现实中萝丝?威廉斯来说是不可能实现的,田纳西?威廉斯用作品表达了他对妹妹的美好祝福。

    拍摄风波与审查障碍

    虽然有了内涵丰富的剧本作支撑,但《玫瑰纹身》的拍摄并非一帆风顺。田纳西?威廉斯在拍摄过程中享有较高的话语权,然而由于两大主演安娜?玛格纳妮与伯特?兰卡斯特是第一次合作,个性不同使得在拍摄内景戏时发生了不少冲突。田纳西?威廉斯在从好莱坞写给他外公的信中提到:“安娜?玛格纳妮与伯特?兰卡斯特昨天在现场发生了他们的第一次冲突,起因是安娜指挥着场面而伯特不喜欢这样。”根据他的描述,兰卡斯特离开了摄影棚,而拍摄在激烈地协商后才得以继续。威廉斯表达了他想留下来当调解人直到影片杀青的意愿,但他必须飞到纽约帮助伊利亚?卡赞为舞台剧《热铁皮屋顶上的猫》项目选角。“我只能盼望并祈祷导演丹尼尔?曼能维持他俩之间的和平直到完成影片。”

    在《玫瑰纹身》的银幕改编过程中,威廉斯不得不为通过审查而对剧本作少量修改。为了应对海斯法典办公室的审查,编剧做了一个显著的变化便是去掉了萨拉菲娜确信前夫不忠后与阿尔瓦诺发生一夜情的情节,变成阿尔瓦诺喝醉了卧倒在萨拉菲娜家中的客厅;此外,为了防止 “风化军团 ”(the Legion of Decency) 【天主教电影审查组织】可能造成的麻烦,又对剧本作出了两处改动:一是删减了萨拉菲娜对圣母不满的台词,二是改变了对神父的人物设定。原作中将神父塑造成有些霸道、没有同情心的形象,萨拉菲娜的家庭医生请求神父对她予以更多的理解。而电影隐去了医生的话,对神父的形象也变得更加正面。田纳西?威廉斯似乎很喜欢在剧本中贴近现实地去表现小乡村的神父,他们显得既像父亲又有浓厚的家长作风。而类似对乡村教会神职人员的现实化描写到了十多年后才出现在了银幕上——可参见大卫?里恩《雷恩的女儿》(Ryan’s Daughter,1970)中特瑞沃?霍华德扮演的乡村牧师形象。

    电影上映之后,影评人如同当初戏剧上演时的剧评人一样,对威廉斯这部糅杂着闹剧与悲剧的作品感到心神不安。安德鲁?萨里斯便是这种观点的典型。他认为安娜?玛格纳妮用她卓越的表演“瞬时间将戏剧性的场面撕成了碎片”,创造出崭新的喜剧风格。同时他又认为,“威廉斯在构思中将(悲剧与喜剧)分得很清楚,但除非他有一个像卡赞那样的导演能把台词排练精准,否则他的剧本就有退化之虞。丹尼尔?曼在电影媒介领域相对而言是个新手,尽管他的导演展现出了些许希望,但在训练演员培养一致的创作观念方面他还显得比较稚嫩。”

    丹尼尔?曼在拍摄这部影片之前已是相当成功的百老汇戏剧导演。他先后导演了威廉?英奇戏剧作品《兰闺春怨》(又名《回来吧,小希巴》Come Back,Little Sheba)的舞台剧版和电影版,夺得托尼奖的同时也将雪莉?布思(Shirley Booth)推向了奥斯卡影后的宝座。《玫瑰纹身》是他第三部电影作品,同时他也是舞台剧版的导演。戏剧导演转做电影导演的例子在古典好莱坞时期不胜枚举,然而他们对电影媒介形式的经验不足,常常需要找一位懂得电影视听手段、资历深厚摄影师来协助执导影片。而这部影片的摄影指导便是美国著名华人摄影师黄宗霑(James Wong Howe)。

    “低调布光大师”

    黄宗霑于1922年进入好莱坞,在拍摄本片之前就已四次提名奥斯卡最佳摄影奖。他合作过的大导演诸如霍华德?霍克斯、萨缪尔?富勒等人,并与制片人哈尔?B?瓦利斯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开始合作。本片是他与导演丹尼尔?曼的第二次合作(上一次是《兰闺春怨》),目的就是协助电影拍摄经验不足的导演完成影片。

    摄制组选择在弗罗里达州的基韦斯特(Key West)进行拍摄,原因是这里比故事原来设定的“新奥尔良至莫比尔之间的墨西哥湾海岸”阳光要来得充足。由于整个故事的大多数场景局限在了萨拉菲娜的家中,为了不使画面单调沉闷,黄宗霑精心选择了低调布光(low-key lighting)的照明方式,因此被业界称作“低调黄”(“low-key”Howe)。比如罗莎带着她的男朋友杰克回家见到母亲萨拉菲娜那场戏,当两人刚走进屋子里时是一段浪漫的爱情场面,光线打在两位年轻演员的脸部轮廓上,营造梦幻的感觉;而当他们突然意识到屋子里还有人时,通过合理的光区设置,两人的形象迅速变成了剪影,萨拉菲娜一个人寂寥地隐藏在阴影之中。

    类似的例子在影片中还有很多,不胜枚举。黄宗霑着力用阴影来表达人物的精神状态的同时,也擅长使用自然光来为影片增色。由于影片是实景拍摄,主场景——萨拉菲娜的家场地面积过小使得照明工作比较困难,不得不将光打在地板上以反射到演员身上。而外景的空旷、明亮与内景的幽闭、黑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随着剧情的发展,外部世界的光亮逐渐渗透到萨拉菲娜阴沉的屋子里。当男主角阿尔瓦诺第一次来到萨拉菲娜的家中时,他打开了一扇百叶窗,窗外的阳光瞬时间就照到了萨拉菲娜的身上,成为主人公命运的转折点。黄宗霑努力使一个场景与人物都受到限制与束缚的影片呈现出更多细节,也让女主演玛格纳妮的表演更具有说服力。

    纵观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的美国影坛,戏剧界的优秀作品一再被改编成电影,这与当时美国社会的文化环境不无关系。田纳西?威廉斯、阿瑟?米勒、威廉?英奇、爱德华?阿尔比等一批剧作家的作品使得美国戏剧创作似乎处在第一个黄金时代的边缘。当时美国的电影消费者以中老年、社会中上层观众为主,对作为精英文化的戏剧有着较高的接受度。然而随着战后婴儿潮年轻一代的崛起,新一代电影观众在电视、漫画等流行文化的影响下对电影的需求和口味趋向大众化、泛娱乐化;加上大制片厂制度的解体、新好莱坞的崛起,剧作家对电影的影响力日趋式微。而田纳西?威廉斯作为戏剧作者进入好莱坞的代表性人物,其作品的影响力最为广泛,也为我们观察古典好莱坞时期的电影文化提供了一扇窗口。
    【详细】
    65465374
  • 棒棒的小喵喵
    2021/12/10 0:08:13
    2021年的一次观影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我是因为在b站看到王小七up的推荐而去看的,一搜索,发现这部纪录片的排片简直是emmmm,周五周六周日就没什么场次了,于是为了不错过,就决定在这个工作日的晚上去看。晚上18:55开场,全场只有四个人。 纪录片中展示了国家付出很多人力物力来开展脱贫工作,还有扶贫工作人员因.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我是因为在b站看到王小七up的推荐而去看的,一搜索,发现这部纪录片的排片简直是emmmm,周五周六周日就没什么场次了,于是为了不错过,就决定在这个工作日的晚上去看。晚上18:55开场,全场只有四个人。 纪录片中展示了国家付出很多人力物力来开展脱贫工作,还有扶贫工作人员因...  (展开)
    【详细】
    14056259
  • hewitt
    2009/8/21 14:08:20
    港女
    今晚瞥到tvb播《古靈精探B》,某case中兩男,一個“靚仔”型,一個老實型,串謀參與多宗婚介,以為憑“靚仔”與“老實”就能悉數俘獲大齡未婚女,以期詐騙“無知中女”錢銀。

    劇中位位中女不是被騙走大額款項、就是遭牽走名貴首飾。在兩男面前,中女無不春心大冒,色口大張,招致損失慘重。

    這case,我胡亂無聊了一翻,感覺是劇作者對港女噴了一口怨氣。藉此case,我這平時懶得看港
    今晚瞥到tvb播《古靈精探B》,某case中兩男,一個“靚仔”型,一個老實型,串謀參與多宗婚介,以為憑“靚仔”與“老實”就能悉數俘獲大齡未婚女,以期詐騙“無知中女”錢銀。

    劇中位位中女不是被騙走大額款項、就是遭牽走名貴首飾。在兩男面前,中女無不春心大冒,色口大張,招致損失慘重。

    這case,我胡亂無聊了一翻,感覺是劇作者對港女噴了一口怨氣。藉此case,我這平時懶得看港聞的人,都明白香港社會在發生如何的變化,甚或感覺自己已看透香港女人是怎樣一種生物,好想大叫一句:我懂到骨子里!


    香港女人做事認真,伶牙俐齒,精打細算。從讀書開始就淩駕於為數眾多“無黎追求”的電車男之上。走出社會,憑著女人天生的交際力,她們爬得比男人高。因為自己的錙銖,錯過了不少好男人后,她們的內心,其實很容易敏感地漾起春花,斜眉恨眼,柔情如水。可惜的是,其餘的時間,她們都很男人婆。

    當少女變成中女,全身套裝闖蕩中環的她們,耐不住寂寞了。這些香港女士經營事業很成功,經營感情亦要成功,最好一take過,以鞏固她們眼光的準星。

    香港女人矛盾!很矛盾!一方面絕對摒棄女人該留守家中相夫教子,不該在外抛頭露面的封建理論,另一方面比誰都封建。她們需要“平機會”,因為她們在事業途中的欲求無限大,且懂得自我發洩;然而這一大扎“claimed 女強人”們的感情及性需求處理技術,仍停留在封建時代的發展程度。她們潔身自好、清高無比,堅決捍衛“將性託付于所愛之人”的傳統美德。

    這美德,導致中女某方面需求無處發洩,內分泌失調,所以請原諒單身中年女boss的間竭性口出狂言。你想想她們有多可憐,賺那麼多錢,睡那麼大的床,卻連自身小小的慾望亦難以解決。


    所以,有了《古靈精探B》的可笑case。


    上述言論純屬虛構,如感覺受傷,請聯繫鄙人療傷。
    【详细】
    2255816
  • 我是一只兔子
    2022/7/8 20:33:51
    本来可能是一部爆片,可惜…

    当时被这部剧的详情简介所吸引,一口气看了6集,可以说前10集左右都是非常紧凑有悬疑感的,水鬼的线,有关河畔边的种种悬念,阿水姑娘的神秘身世,感觉编剧要布一张很大的网,这个案子一定是层层递进,引人入胜的。但是!后面太拖沓了!!用了两三集的时长讲述了女主童年的成长史…无聊透顶…还有剧中好多个小人物,竟然连警局某个小警官家庭问题都要铺开来讲讲,浪费了时长。让人感

    当时被这部剧的详情简介所吸引,一口气看了6集,可以说前10集左右都是非常紧凑有悬疑感的,水鬼的线,有关河畔边的种种悬念,阿水姑娘的神秘身世,感觉编剧要布一张很大的网,这个案子一定是层层递进,引人入胜的。但是!后面太拖沓了!!用了两三集的时长讲述了女主童年的成长史…无聊透顶…还有剧中好多个小人物,竟然连警局某个小警官家庭问题都要铺开来讲讲,浪费了时长。让人感觉导演方方面面都想交代,却忘记了悬疑剧最重要的节奏感。让想认认真真看看个逻辑紧凑悬疑片的人看得昏昏欲睡…目前看到20集,不知道后面10集怎么发展…本来可以浓缩在12集,拍个精干的悬疑剧,偏偏变成了老太太的裹脚布…

    【详细】
    14501310
  • Chihyang Chang
    2020/9/14 13:08:12
    殺戮荒村(Bacurau,2019)

    1、殺戮荒村(Bacurau,2019)中,我們從這些美帝來的殺手(其中Udo Kier所飾演的頭目更是意指納粹本質為美國的霸權地位所繼承)談到他們的出身時,可以知道他們嗜殺其來有自,他們強烈破壞性與殺戮行徑來自於樂趣或自卑,其中有人出身於分裂的婚姻、不起眼的職場經理,而有的只是喜歡玩槍,在生死交關之際,甚至一個女殺手說自己不知道為什麼要殺人。暴力,不是絕對的惡,在佛洛姆人類破壞性的剖析(T

    1、殺戮荒村(Bacurau,2019)中,我們從這些美帝來的殺手(其中Udo Kier所飾演的頭目更是意指納粹本質為美國的霸權地位所繼承)談到他們的出身時,可以知道他們嗜殺其來有自,他們強烈破壞性與殺戮行徑來自於樂趣或自卑,其中有人出身於分裂的婚姻、不起眼的職場經理,而有的只是喜歡玩槍,在生死交關之際,甚至一個女殺手說自己不知道為什麼要殺人。暴力,不是絕對的惡,在佛洛姆人類破壞性的剖析(The Anatomy of Human Destructiveness,1973)中羅列甚詳;又如周武王以武字為諡,就是因為武力是不得已的一種手段,而他使用武力,以達成其父周文王對人類和平理想的呼籲。相反的,巴克勞這荒野村鎮的人民掄拳拿槍,正因為深知武裝暴力是不得已的暫時性手段,他並非嗜好,也非職業,更不是終極目的,他們所拾起的槍枝原本是掛在博物館中,事件落幕後也將放回,這些槍枝不過證明了他們擁有捍衛自己生存的能力。其中,策畫整起反撲行動的關鍵人物是個年輕的男孩子Lunga,不要看他凶狠的目光和過度自我伸張的衣著,我們從村民的口中得知,在以前,他還只是個多愁善感的文人,村民說:「以前你不是很愛寫作嗎?」這讓我想起搶救雷恩大兵(Saving Private Ryan,1998)中,整個排的士兵都在猜他們那個殺人不眨眼的領導長官到底是什麼出身,原來,他不過是中學的英語教師——一個對人文思想極其濃厚且敏感的人,以槍砲彈藥來維護生命的主權。歷史上范仲淹等有宋一代名士大將,不都如此?

    2、詩經大雅文王:「命之不易,無遏爾躬,宣昭義問,有虞殷自天。」詩經說周代的天命是繼承於殷商,不過,殷商當初也是繼承了天命,只是後來把這一分上天給予的祝福與責任給丟失了。這句詩是說,我們千萬不要讓天命在我們的身上中斷了,我們要好好的把這美好的德行,及由此而得來的美好的聲譽,繼續發揚光大;如此還不夠,我們更要反省思考,徹底瞭解到商湯之殷朝之所以興,之所以亡而不能承接天命的原因,而這是上天的決定。南美洲在切格瓦拉的奮鬥中,與北美分庭抗禮,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商業與資本求利態度的興起,主政者已經不愛人民了,成堆的書像傾倒垃圾一樣從貨車上卸下,足見當局人文性與精神性之匱乏,然後斷水斷電,給予劣質甚至於有害的物資,更可惡的是興起了剷除索利之途中障礙物的念頭,仁心全無;相對於此,被通緝的Lunga自己說了,他是繼承切格瓦拉遺志,這也意謂他是承襲天命——而天具有普遍性,與私相對,換言之,官不護民,官逼民反,他的作為其實是代天行道,為了維護整體人類的生存與公義。

    【详细】
    128651082
  • 提溜双挂
    2021/3/13 21:05:56
    爷青回!

    李兰迪新剧造型带回余周周旧时光,但眼神更有层次,刚穿越回去和他妈妈对戏表演细节戳我!又比如因为工作许久无法回家的她,看到尚还年轻的母亲时,眼中含泪却笑着叮嘱她要注意多休息的神态,细节处理举重若轻,直戳到了我的泪点。我曾经看到有人评价李兰迪,说的是“她的定位是一个可以走进我们生活的演员,她可以成为你的同桌,也可以是你的室友,或者是在放学回家的公交车上,坐在你身旁的陌生人”,她的身上,是可以承载

    李兰迪新剧造型带回余周周旧时光,但眼神更有层次,刚穿越回去和他妈妈对戏表演细节戳我!又比如因为工作许久无法回家的她,看到尚还年轻的母亲时,眼中含泪却笑着叮嘱她要注意多休息的神态,细节处理举重若轻,直戳到了我的泪点。我曾经看到有人评价李兰迪,说的是“她的定位是一个可以走进我们生活的演员,她可以成为你的同桌,也可以是你的室友,或者是在放学回家的公交车上,坐在你身旁的陌生人”,她的身上,是可以承载住真实的生活的。

    【详细】
    13317212
  • 苍★☆☆☆☆
    2012/4/29 10:22:22
    必须得说里头的佐藤浩市律师大叔萌得犯规了……
    第一集在BILBILI上看的带弹幕版,开头作为老板出场的时候大家表示“真是好老板”啊…………没错啊要是我的话被锁在金库里还莫名其妙得去查案子铁定要把这个职员炒掉!结果芹泽律师居然满嘴牢骚却乖乖跟着去了!
    而且中期爆发的那个对推理的吐槽超心声!!那时候我就想,吐槽得这么精准,叔您一定看过很多推理剧吧……第二集果不其然,在榎木径的屋子里不停给出推理建议,被说错误了就傲娇的说“反正肯定是自杀”,被
    第一集在BILBILI上看的带弹幕版,开头作为老板出场的时候大家表示“真是好老板”啊…………没错啊要是我的话被锁在金库里还莫名其妙得去查案子铁定要把这个职员炒掉!结果芹泽律师居然满嘴牢骚却乖乖跟着去了!
    而且中期爆发的那个对推理的吐槽超心声!!那时候我就想,吐槽得这么精准,叔您一定看过很多推理剧吧……第二集果不其然,在榎木径的屋子里不停给出推理建议,被说错误了就傲娇的说“反正肯定是自杀”,被说“我也那么想过”就开心到喊出来……然后再次被否定还偷偷露出了悲伤的脸啊2333333
    ————真正心里怀着推理梦的根本是律师大叔你吧!作为成熟社会人的心理和推理的本能冲动交战一定很痛苦吧……!!


    性格的话,是作为表面精明油滑的社会人,然后实际上被诱导着还是能看出“是个好人”这样的设定吧。不过在中间律师大叔一听说能破案就见风使舵那段,弹幕上好多观众的玻璃心都碎了啊哈哈,我个人倒是不在意啦,只要不是触及我底线的设定我都萌得起来,话说居功这点也没有大错啊倒是……
    然后在EP1大叔补刀抓犯人那段儿很多同学又被大叔的最后一击迷住了是吧XD
    按照EP1显示出来的分工,榎木径破诡计,大叔补刀/抓犯人,女主负责中间的各环节润滑和诱导和三观————我果然还是最讨厌女主了OTZ



    顺便一说论个人能力,榎木径纯破解诡计,推理能力算四星。
    估计女主又是那种以“善良”和“管闲事”来负责套话和交流的,基本上没啥大用,姑且算二星。
    律师大叔倒是相当敏锐,思维也比较清晰,能力值大概能到三星,不过应急处理(被关在银行那段)实在差劲,远远比不上一块儿被关起来的行长。【但是女主也同样差劲,第一反应居然不是叫里头的人赶快出来而是继续按那个按钮OTZ

    ------------------------------------------------------------------

    第四集大叔一路飞跑去拯救“出事了!”的女主真是太好心了嘤嘤嘤!!——虽然最后是拿着手电筒到处找蟑螂……但是!!球这样的上司!!!

    大叔对美女还真是…………堪称绅士啊2333
    弹幕表示:这不就是毛利小五郎吗!

    被蜘蛛惊吓所以严重碰到了头!弹幕上一瞬间飘满了【好疼!】【佐藤桑!】这种关怀备至的词语!2333333

    弹幕们都是坏蛋!大叔兴致勃勃的推理的时候,屏幕上都是“来了,错误推理时间!”“大叔你也想学推理?”……要以鼓励为主啊各位!
    眼巴巴等待榎木夸奖的大叔可怜死了!利达你快夸夸他!!大叔得不到夸奖好失落啊!!!
    【ps,后面在利达讲台词的时候,弹幕飘过“专注密室32年”……

    “即使这样,也是律师应该有的姿态。”————“然而,我不会阻止你研究这件案子。”————大叔你太傲娇了!还给toda提示!!!!

    哈哈哈哈哈被咬以后的大叔的惊慌失措太可爱了啊!!
    EP4大叔再次轻微补刀…
    目测下一话有大叔吃醋揽锁匠肩膀情节,好期待XD

    ------------------------------------------------------------------
    【EP5】
    大叔看到利达要来露出的那个开心笑容!!!灿烂过头啦亲!!
    赞一下用心的OP,这次的提示是裂纹和黄色的球。

    被NTR基友了以后大叔的表情好赞……【饶有兴致地围观

    揽肩膀段落太欢乐了,利达那难得的傲娇一推开【我都听到大叔心碎的声音了】
    NTR情节萌死啦!利达的小屋里对话如下:
    “还是要靠那个啊,模型,嘛,好好做吧,明天再来这里。”
    “是啊,XX警官也说了明天要来这里”{面无表情的利达释放刺激大招}
    大叔僵住,转身…………“XX警官要来吗……?不用了,明天我们去收集信息吧!”
    ————成功!

    这剧太犯规啦!!女主居然说出了“你不会是在吃醋吧”这种话!
    大叔不负众望的傲娇了!
    “居然说吃醋,我吃他的醋吗?我怎么可能做这种孩子气的事情,为什么我一定要吃这家伙的醋啊,真是的。你们知道吗,他的西服里竟然装着花生,圆珠笔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真是个怪人,我阅人无数,这家伙不行,绝对出息不了。”
    ………………大叔,不要做这种女主要做的事情啊

    大叔真心是好老板,新人助手居然有个独立办公室……

    大叔也来到了犯罪现场………………总而言之这一段就是“教科书般的傲娇”……标准得不能再标准的傲娇展示!

    顺便一提,除了推理的还是不着四六,这一集女主在敏锐度方面有了明显地提升,可喜可贺!

    大叔你的跑步姿势是不是也太少女了……?

    锁匠队正式结成!女主望着两人的背影露出了腐女的微笑【并不是
    大叔蹦蹦跳跳好可爱……!

    ----------------------------
    EP6

    大叔再次展现了他教科书一样标准的傲娇,但果然还是心软啊
    话说每集开头大叔你都要掉一地节操表示“啊哈哈我也没想到我有破解密室的才能呢”吗!
    【详细】
    54082194
  • ukeham
    2015/12/16 15:06:18
    -Personal Critics - UKeham
    -Personal Critics-UKeham
    -Criteria:[A:boring][B:fine][C:nice][D:Great]
    -Personal rates:B/IMDb:6.7/豆瓣: 6.2
    -Brief:男孩不小心把邻居家魔法书打开将书里的怪物放了出来,数量众多的怪物想毁灭世界,于是小男孩、邻居女孩以及女孩的父亲(即书的作者)去找魔法打字机重新写书来把所有怪
    -Personal Critics-UKeham
    -Criteria:[A:boring][B:fine][C:nice][D:Great]
    -Personal rates:B/IMDb:6.7/豆瓣: 6.2
    -Brief:男孩不小心把邻居家魔法书打开将书里的怪物放了出来,数量众多的怪物想毁灭世界,于是小男孩、邻居女孩以及女孩的父亲(即书的作者)去找魔法打字机重新写书来把所有怪物都消灭来拯救小镇。年轻的面孔和过于成熟的台词,有些不匹配,整体情节感觉一般。A teenager teams up with a girl and her father (horror author) to write a new book trapping all the demons in order to save the town after he accidently set free imaginary demons from horror books to real world. Teenager with inappropriate over mature line, overall plot is so so.
    【详细】
    7693519
  • 楠葉
    2022/12/31 19:39:22
    深渊即社会

    先叠个甲,仅用自己的视角解释一下这个番,对各种细节都非常缺乏考究,没有剧透,随便写写,不喜勿喷。

    社会

    深渊代表这个社会本身,探窟家从持铃生开始在陆地上学习,然后进入社会。

    社会把自己包装地五彩斑斓,用遗物和种种普

    先叠个甲,仅用自己的视角解释一下这个番,对各种细节都非常缺乏考究,没有剧透,随便写写,不喜勿喷。

    社会

    深渊代表这个社会本身,探窟家从持铃生开始在陆地上学习,然后进入社会。

    社会把自己包装地五彩斑斓,用遗物和种种普通人没见过的东西勾引探窟家们最原本的好奇心不断下探。

    力场则象征着个人在自身命运中面临的种种选择,你做了的事就不能反悔,入坑了就别想再跑出去,如果要回头,就要付出代价。

    希望和牺牲

    那么搬运一下另一篇影评的三位主角分别代表的事物:

    无坚不摧、有着强大火力的机器人雷格,代表“肉体”;
    沉着冷静、谨慎细致、以谋略和工艺技术克服难关的生骸娜娜奇,代表“智慧”;
    积极开朗、不断前进,不惧挑战的白笛之子莉可,代表“精神”。

    也是你在社会上好好存活所需要的品质,至于为什么要用孩童作为主角而不是经验丰富的成年人。

    孩童除了以上三个品质外,还有很重要的含义就是诚实勇敢正直,代表了赤子之心,童心纯真不伪,本色自然,说娈童和炼铜有点过于下乘了,影片中种种残暴和虐心的场景是作者将社会中所见的人性和不公之事的一种更加自然界的表达。

    而在主角三人的冒险过程中,除开敌人的追捕也伴随了同伴的牺牲,为什么总有人愿意为了主角三人牺牲,在《影响力》这本书中有所诠释,诚实勇敢正直有最大的影响力,当人们相信你是这样的人时,他们就愿意为了你的梦想和成就做出牺牲,奉献自己渺小的力量将希望传递给更有能力的人身上。

    在现代社会很多人把自己包装成一幅会照顾人,巧舌如簧的样子,实际上所作所为全部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这样没错,但周围人迟早发现自然会离你远去,这种人自以为自己掌控着别人,实际上都是短期又不牢靠的影响力,永远无法换来别人真心实意的帮助,遑论牺牲了。

    148551262
  • 小胜的晴天
    2018/10/26 21:30:41
    《宝贝儿》中女主杨幂表现如何?
    四小花旦,顶级流量女主杨幂主演的纪实风格文艺电影《宝贝儿》演技被群嘲了。据说杨幂为了这个戏,主动让经纪人致电导演刘杰确定合作;牺牲形象,素颜出镜;两次在合约之外,抽时间回到剧组补拍;杨幂为了这个戏付出很多,但是观众和网友却并不买账,豆瓣对于杨幂的演技,一片...  (展开)
    四小花旦,顶级流量女主杨幂主演的纪实风格文艺电影《宝贝儿》演技被群嘲了。据说杨幂为了这个戏,主动让经纪人致电导演刘杰确定合作;牺牲形象,素颜出镜;两次在合约之外,抽时间回到剧组补拍;杨幂为了这个戏付出很多,但是观众和网友却并不买账,豆瓣对于杨幂的演技,一片...  (展开)
    【详细】
    9727214
  • 花二刀
    2013/6/5 10:51:44
    小身体爆发大能量
    去年此时,认识了个在青春树做宣传的姑娘。正值盛夏,满街尽是丰乳肥臀,姑娘的消瘦显得格外突兀,恍若当年的姜大卫,一席长衣长裤站在成堆的裸男之间。
    提及卖座状况并不理想的《魁拔1》,姑娘心怀忿忿“同样的宣传经费,《失恋33天》就能做到人尽皆知,《魁拔》就没人知道!”“宣传做的太烂了,人家懂得利用微博,咱就只会贴海报。”
    酒香也怕巷子深,《魁拔》的宣传,确实松散。我也是下线之后才知道有这么个
    去年此时,认识了个在青春树做宣传的姑娘。正值盛夏,满街尽是丰乳肥臀,姑娘的消瘦显得格外突兀,恍若当年的姜大卫,一席长衣长裤站在成堆的裸男之间。
    提及卖座状况并不理想的《魁拔1》,姑娘心怀忿忿“同样的宣传经费,《失恋33天》就能做到人尽皆知,《魁拔》就没人知道!”“宣传做的太烂了,人家懂得利用微博,咱就只会贴海报。”
    酒香也怕巷子深,《魁拔》的宣传,确实松散。我也是下线之后才知道有这么个片的。只是,姑娘入职不满半载,对上一次的宣传失误不必承担任何责任,这份强烈的主人翁意识着实使人赞叹。
    后来聊开了,方知姑娘文弱的外表下竟挑动着一颗无比热血的心。她说“眼见动画师们加班加点,不眠不休,近乎飞蛾扑火般投入一份看不到任何前景的事业,又着急又心疼。第一部的成绩使人沮丧,票房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第二部的创作全是在一股热血的驱动下进行的。”听此言,不由地对这个勇猛无惧的团队产生了强烈的好感。(即便折腾出《天上掉下个猪八戒》的也是同样一群人。)
    《魁拔2》上映,第一时间就跑去贡献票房。不得不说,改为3D上映后荷包着实有些吃不消。此举却有圈钱嫌疑,但再不圈钱,魁拔就不用打了,妖侠们也该散散吧。中国动漫若永远坐等政府投资,怕只有《雷锋的故事》之流可看。
    -----------------------------------------------------------------------------------------------
    《魁拔》系列,从目前呈现的格局来看,应该是五部一起策划的。人设参考日漫,做的较为成熟。
    主角蛮吉身兼光暗两种属性,这一点在之后的剧情中应该会大有可观。而一干配角,或单纯明朗,或深沉腹黑,皆有区别,为人物设制的出身也合情合理,尤其是第二部中反派角色幽弥狂的身世设定尤为出色。(可惜已经死了)
    可以说在全部设定中,唯一不太满意的就是静心女神这个角色。大约是想做成个三无(无口无心无表情),但话多了,感觉有点中二。可能是想照顾低领观众,很多没必要出现的台词都出现了,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着实不好。
    全片最为人诟病的可能是高开低走,结尾收的不好。
    在剧场观看时,后排的小盆从头激动到尾,傻呵呵的笑,疯颠颠的喊打喊杀,只有看到结尾才老实,场灯亮后,嘟起小嘴怨怨的说“这就完了,好坑爹啊!”
    通常这一类分集故事都会这样,第一部埋下的伏笔在第二部中解开了一部分,又埋下了更多,给人一种没讲完又持续期待的感觉,作为TV画或许比较正常,作为剧场动画则一定会产生强烈的坑爹感。只能说,魁拔》在发行上,走了一条与主流动漫产业完全相逆的路。若是以TV动画的形式出现,大约口碑会更好。
    日本应该算是亚洲动漫产业最发达的地方,你看人家都是先有的漫画,然后出TV,最后再进剧场。剧场动漫若不是单一故事,必要有TV版的积攒,人气和世界体系都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搭建好的。
    可当今之中国几乎不存在畅销漫画这种东西,我们小的时候还有个《雪椰》,现在有毛?而已《魁拔》的制作精细度,做成TV版几乎是稳赔。说起来无奈,这都是不得已的事儿。或许《魁拔》将在一片“坑爹”声中出完余下的部分,这只能说是中国动漫产业的悲哀。
    -------------------------------------------------------------------------------------------
    又想到了去年夏天的那个姑娘。《魁拔2》上映了,此刻应该正忙吧?想她一弱质女流,在见不到出头之日的世道下奋力打拼,凭借一己之躯舍利舍命的杀出一条血路。虽与我没什么好处,也要奋力为她高呼。不要笑,这是片很严肃的水文!
    【详细】
    60051549
  • 孙东鹏
    2015/8/8 22:07:21
    心中的“迷城”
            看完这部影片,我觉得心里有泪,我们是从青春期走过来的,也经历了大学的生活,现在成为了行色匆匆中路人的一员,可我们走出自己的“迷城”了吗?看到主人公的悲剧,我们想到自己了吗?对社会地位、财富的渴望、向往,我们做了什么?攀附权贵,趋炎附势,在浮躁的社会中追慕虚荣,我们真正满足过吗。真正的社会底层的群体有人正
            看完这部影片,我觉得心里有泪,我们是从青春期走过来的,也经历了大学的生活,现在成为了行色匆匆中路人的一员,可我们走出自己的“迷城”了吗?看到主人公的悲剧,我们想到自己了吗?对社会地位、财富的渴望、向往,我们做了什么?攀附权贵,趋炎附势,在浮躁的社会中追慕虚荣,我们真正满足过吗。真正的社会底层的群体有人正视他们吗?每个人都有体面活下去的尊严,没必要看别人的脸色,勇敢面对自己的内心,不要像男主人公迷失在这钢筋水泥铸成的冰冷城市,迷失在社会中。
            我不认同给这部电影贴上灵异片的标签。那些幻觉是主人公精神的写照。也就是我有篇短评提的,“主人公的悲剧是偶然,也是必然的”。为什么?有童年心理创伤经历,并且从未抚平伤疤,在一些情景下会有创伤情景的复现,成长环境缺乏亲情,社会地位边缘化,贫穷,但他也有对感情的需要,在灯红酒绿的城市中如何来满足自己的需要,甚至满足自己卑微的虚荣心。
           为什么我不认同是灵异片?有几个片段:甘秀都死后一周了, 为什么坡坡在避雨的屋舍里又见到甘秀?为什么带着甘秀去报警?我不认为是灵魂使然。因为用心理学完全能解释,甘秀的死,特别像他妈妈一样溺亡,对坡坡是巨大的心理创伤,产生了选择性遗忘,忘记了他打了甘秀,忘记了甘秀的死,他启用了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幻想甘秀还活着,幻想能与她延伸感情,幻想甘秀要让他报警,其实这都是坡坡的心理需要,但终究要回到冰冷的现实。
            其实男主人公的悲剧完全可以避免,如果幼时创伤处理好,不被其影响,形成健全人格,能按自己的本心做事,勇敢面对,可能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因为创伤经历,在自己心爱的女人被侮辱时无法直面解决。为什么会出手打了甘秀?有内心创伤、有社会角色的作用。为什么和甘秀走在一起,甘秀是“发廊妹”,坡坡是“大学生”,是地位的反差,给了他自尊,给了他安全感。
            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悲剧,我审视了自己,我走出“迷城”了吗?在这个强者为尊的社会,我是按照本心的轨迹在行走吗?
           
    【详细】
    75631106
  • 小七和小七自己
    2023/1/2 16:10:17
    有关老去,有关爱情

    今日盲开的电影:《叫我郑先生》。

    2016年陪伴了郑先生近40年的妻子离开了他。

    之后的日子里,他时常和老友老梁为伴,一起钓鱼、喝酒;或是自己一个人带着小马扎,去妻子的墓前唠上半天。

    随着年岁渐高,老梁提议一起结伴

    今日盲开的电影:《叫我郑先生》。

    2016年陪伴了郑先生近40年的妻子离开了他。

    之后的日子里,他时常和老友老梁为伴,一起钓鱼、喝酒;或是自己一个人带着小马扎,去妻子的墓前唠上半天。

    随着年岁渐高,老梁提议一起结伴去养老院过完余生,老梁还开玩笑说自己会在养老院交个女朋友,郑先生说:“你的决定我都同意。”

    只是,老梁却在这个计划实现前离开了人世。而郑先生,也发现自己患上了阿兹海默症,过往的记忆一点点在消失。他有些害怕,最放不下的,是对妻子的记忆。于是,他决定在尚能自理前,踏上一段旅程,去重温30年前妻子的一段旅行。

    在旅行里,郑先生遇到了一位女孩,两人是为着各自的爱而行,但方向相同,便相伴而行。影片没有激荡的情节,平缓的旅程却一再令人动容,初以为是两个主角、两条主线,怎知最终一切都只是郑先生的故事。

    影片末尾,女孩问郑先生:“如果你太太还在的话,你们会做什么呢?”

    郑先生沉默了几秒答道:“也许,会一起去养老院。”

    “然后呢?”女孩又问到。

    “哪有那么多然后啊,在一起就好。”

    ———国产电影里难得有这样一部佳作,余生,希望有一位郑先生,能够一起去养老院。

    ———有关阿兹海默症,联想到前些日子看过的电影:《困在时间里的父亲》。第一次看时,看了个片头便退了出来,第二次静下心来看了进去,有些被震撼。从病人的视角去感受这个疾病,原来,有些可怕,但似乎,并不能做什么,可能这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吧。

    两部影片的角度不同,对比起来,更喜欢《叫我郑先生》。推荐一看。

    【详细】
    14859945
  • 苦弼君
    2017/8/5 14:50:29
    人们心中的恐惧和奋进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本评论涉及剧透哦~ 首先,从情节上看,是非常老套的美式惊悚片、灾难片,而且是美国电影中常常用的鲨鱼题材。不过本片的细节还是非常不错的,从感觉上说,跟之前非常火的《鲨滩》差不多。 其次,从逻辑和人性表现上看,相比国产灾难片中很多人物的尴尬表现,这两位女主..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本评论涉及剧透哦~ 首先,从情节上看,是非常老套的美式惊悚片、灾难片,而且是美国电影中常常用的鲨鱼题材。不过本片的细节还是非常不错的,从感觉上说,跟之前非常火的《鲨滩》差不多。 其次,从逻辑和人性表现上看,相比国产灾难片中很多人物的尴尬表现,这两位女主...  (展开)
    【详细】
    8725258
  • Andreaston
    2019/3/8 15:51:30
    近年来最让人愤怒的剧!

    My Comments

    Andreaston

    特别注册了豆瓣吐槽这部剧!感觉好多人是因为一众五星演员(王鸥除外)硬给一部一星的剧好评。非常可以理解,国剧质量现在太差了,让人难免对这些好演员有悲悯之感。郭德纲讲话,观众们都有疼儿女的心。但是不是说撇几句北京话就是京味年代戏,与2010年的北京民间背景戏《我和我小姨》(虽然改了叫《风车》,依然觉得原来的名字更带感)中将主

    My Comments

    Andreaston

    特别注册了豆瓣吐槽这部剧!感觉好多人是因为一众五星演员(王鸥除外)硬给一部一星的剧好评。非常可以理解,国剧质量现在太差了,让人难免对这些好演员有悲悯之感。郭德纲讲话,观众们都有疼儿女的心。但是不是说撇几句北京话就是京味年代戏,与2010年的北京民间背景戏《我和我小姨》(虽然改了叫《风车》,依然觉得原来的名字更带感)中将主要矛盾定位在文革畸形年代,将所有不合理转化为合理,呈现人的善恶两面反而让观众能理解相比;《芝麻胡同》剧情混乱,没有常识之处比比皆是。

    首先民国时期动乱但不畸形,人性并不扭曲。一个军官没那个胆量为了一个女人把一个还算有头有脸儿的人害得家毁人亡。傅长官不管吗?一个当了爷爷的大叔和一个28岁的女招待通过剧情见了三次面之后刻骨铭心的爱情却是如何产生的?

    还有民国时期一块大洋的购买力编剧查过吗?严振声先生一开剧就经济紧张,但是随着剧情发展,一甩几百几千上万大洋,这酱菜铺子真赚钱啊!另外编剧知道什么叫小生意人吗?一个50上下的小生意人会为了什么这么抛家舍业啊?咱看看严老板15集之后做过买卖吗还?

    还有昨天那集,张副官一人刺杀严振声?一好歹抗过日的军官有必要那么死吗?吴友仁只带一不配枪的司机自己在妓院被刺,目测身中至少三枪(两枪在腹部)从地下爬起来认亲?知道这是为了之后解放后东家和雇工之间创造戏剧矛盾,但是能走点心让哥躺着认吗?还有各种不合理狗血细节,配着秀妈在后院时不时嚎两句所谓老北京的市井小调,还有孔老痴的男中音《酱菜狂想曲》!岳云鹏讲话:我的天哪!编剧老师您还活着哪!

    但是烂剧还不足以让人愤怒,让人愤怒的是硬要披一层好剧的外皮,这才可怕!观众的期待不同,结果被耍了的感觉。有些流量剧,脑门子上刻着“烂剧”俩字,当个乐子看算了。《芝麻胡同》可怕在:如果现在的导演、编剧、演员都觉得这就是好剧,拍成这样演成这样豆瓣就能有7.5,都这么搞,国剧就真他妈完蛋了!就别挨这儿既要当那什么,又要立那什么了!

    补充:

    还想补充两句说编剧:想说吴友仁坏,就别总是让他说“老子抗日的时候”;想说严宽不懂事,就别一登场就说他又参加过八路又参加过远征军。一个经历过重重生死的人,或许会颓废,但已不会纠结至此了。编剧写的那个人不像参加过八路,倒像参加过伪军。这是在变相羞辱孙立人将军吗?还有如果把严振声写成这样,也别老让他这么道貌岸然了,写得怂坏一些,关键时刻偶尔绽放些光辉就行了,更能体现人物本来的定位:老辈子的小生意人。编剧这就叫又当又立的教科书范本。强行扭曲人性。

    再补充:

    这部剧新三宗罪:

    泯灭史实,侮辱新社会。旧社会你一妻一妾享尽齐人之福,新社会来了你妻离子散了?一个旧社会过来的妇女,真被离婚了就剩给国家添乱了。50年代对于社会遗留问题压根儿不是这么处理的。又不是吸毒嫖娼。家庭问题当时解决得挺好的。做为一个法律系学生,我负责任的说:即使是在封建社会,林翠卿也不会被休,因为有七出也有三不去(大家可以百度查询)林翠卿三不去全占,给严振声戴6顶绿帽子也不会被休掉。好,新社会一来,女方缺席你就把婚给人离了。这么说来是新社会成全你个老色鬼的梦想了?但是老色鬼也没有好下场,在牧春花一步步的各种操作下,老严的头顶现在就和他媳妇儿的名字一样,翠青翠青的。

    按照编剧的安排,观众会有以下想法:这剧解放前第一反派是吴友仁,解放后,第一反派是一夫一妻制!《婚姻法》真是吃饱了撑的保护什么妇女权益啊,破坏人家家庭和谐!你看人家一家人旧社会休戚与共,多少大风大浪都过来了,新社会一来,一家子一个正常人没有了,打成一团。说编剧不尊重史实还有人洗地!怎么好意思!

    在这里为封建社会正个名:中国从古至今几乎从未有任何主导朝代和统治层承认过一夫多妻。一夫一妻多妾制是主要做法。而且古人并不以纳妾为荣,反而认为是一种糜烂风气。曾国藩除妻欧阳氏,有一随军小妾,主要是因为他有严重的牛皮癣,需要人日夜照顾,他也是犹豫再三才纳妾,虽二人情深意笃,然曾文正公每每为此事心怀愧疚,觉得愧对文人廉耻,更不符合自己心学的追求。

    你严振声再牛有皇上牛?咱们看看中国历史上哪个正常皇帝同时有俩皇后的?别说不会有俩皇后,就算正牌皇后死了,扶正继后皇帝都要思虑再三,且往往不能成行。比如《唐律》明确规定:一夫一妻,妻死或去,可择她女另娶,但是绝对不可以将家中已有的妾室升为正妻,否则夫会被判刑或者处以体罚。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嫔妃最多的皇帝之一,且长孙皇后36岁英年早逝,大家看看他扶正了哪个嫔妃做皇后?不是他不想,是违法他不敢!一个敢杀兄屠弟,霸占弟媳的皇帝,不敢立一个继后,说明家庭伦理多么重要。到编剧这儿可好,中国人民整个越活越倒退,编剧是很想念封建社会吗?

    说兼祧的,那咱们看看牧春花老师说了多少次自己是严家太太,自己是严家明媒正娶的?这不但是又当又立,这严振声旧社会新社会都是妥妥的违法。民国重婚也是罪!近期在读郑毓秀博士的自传,中华民国民法典明确规定一夫一妻,多少女性追求多少年至今仍无法完全获得的权利,你一部剧就抹杀了。说编剧泯灭史实,观众何错之有?

    扭曲三观,危害社会和谐。小三有理,年老色衰就该被扫地出门。男主好色,女主贪财,别人扮演弱智!意义何在?人性都有两面不假,但人生而为人(遑论生而为一个好人)有廉耻之心,有道德感,有多年生活习惯产生的恋旧心理,有逻辑,有思维,人性不是兽性。这剧简直群体兽性!这剧真是每天都给人带来新的惊喜,当你觉得编剧已经不能再low了,他又出了下一集。知道了翠卿怎么对宝翔之后,我觉得我有结论了:是编剧爱上了牧春花!爱得死去活来不能自拔!

    毫无科学常识,误导观众。类风湿要靠鸦片和中医治?诺贝尔奖怎么不联系下剧组啊?

    这咱们还没矫情细节。真矫情细节就只能说编剧粗糙至愚蠢,也拿观众当傻子。只举一个例子:27集张光北老师扮演的北平驻军一个团长,抢了沁芳居的咸菜,掏枪对着林翠卿那位。这段这几集不断闪回,为了证明林翠卿对严振声多情深意重。张老师一出场造型瞬间代回《亮剑》,2秒暖心,回忆起国剧还能看的年代。但是一张嘴就让人崩溃:“我们团有8000个兄弟…”这个团是收容所吗这么多人!解放战争最大规模战役淮海战役国民党80万人,被解放军歼灭56个师是不到56万人。一个师是不到1万人,张老师一个团8000人,厉害了我的团长我的团!我这么一个业余军事迷妹立马能听出来的漏洞,编剧老师到播了还没听出来。而且还是那个问题:怎么过的审啊?!

    第44集: 宝翔比林翠卿大一岁,林翠卿比严振声大一岁,所以宝翔应该管严振声叫哥哥,严振声应该管宝翔叫兄弟。嗯,没毛病!

    最关键的是:这人物反转也太快了!亲身验证:我刷牙之前林翠卿和宝翔决定结婚,刷完牙,他俩已经反目成仇了。我一度认为我这牙刷得是不是忒仔细了。而且这演员们在这剧里是不停得翻来翻去。一会儿是人一会儿是兽。除了牧春花老师一直高大全,其余人都崩八回了快。演员受得了吗?万一得了精神分裂这得算工伤吧?得找老中医来治一治吧?

    说白了,这编剧和导演就是想用这种恶趣味博眼球;用这种不正常的戏剧冲突创造话题;用这种恶心的手段企图满足某些人的猎奇心理。

    我国不是没有好演员,恰恰相反,好演员很多,即使小鲜肉们也有演技真的过硬的,而且演员们不会演一些剧好,另一些就演技忽然不在线了。还是多反思下编剧和导演的问题吧。还有就是没有好的文学作品。隔壁《都挺好》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有一部够刚的原著,只要照着拍,就不会差到哪儿去(但是这几集偏离原著太多,也有几滴狗血溅出来,好在还在可控范围内)。

    演员们,没问题!王鸥小姐姐选角不合适,眼睛里没东西,但是她努力了。还是对比《我和我小姨》,单红的扮演者章龄之也不是北京人,她都没有硬凹京腔,也没有让人出戏,做为一个少年入伍,走南闯北的人,她的人设由于交代得足够清楚,并没有让观众反弹。但是牧春花这个角色实在不同。也别说何冰老师,刘蓓老师不该接这种戏。他们是演员啊,演员得演戏,与钱无关,但关乎梦想。他们不演这个,他们去演什么呢?现在哪里还有他们演的戏?真开始演某人爹某人妈,这演员就废了。也只能忍着让这些职业编剧往自己身上洒狗血。

    强烈建议《芝麻胡同》停播!

    3.17看完42集的补充(我也是吃饱了撑的把这些巨著拿出来和这部垃圾剧比,可我就是受不了洗地的。大伙儿别骂我。)

    说一下戏剧里的人设和矛盾冲突

    说一下这个话题是因为评论里有位朋友拿《红楼梦》替《芝麻胡同》说话,说《红楼梦》人物关系和戏剧冲突也很乱。虽然作为一个读《红楼梦》20多年,平均每年把《红楼梦》读四遍的人,我是觉得这是对《红楼梦》的侮辱,但是还是忍住恶心,借圣人之言,说下对戏剧人设和矛盾冲突的看法。论证下《芝麻胡同》是有多狗血。

    人设呢,在现在国内,忽然从一个中性词变成了一个贬义词。时常可以见到诸如“某某拒绝人设,勇敢做自己”一类的通稿。这股风通过艺人现在也刮进了影视剧中,仿佛每个角色都必须复杂才够“深刻”,演员们生怕通过某个角色给自己打上烙印。这种现象导致现在让观众有认同感的影视角色越来越少。比如《芳华》,导演或许想表现青春和特殊年代人性的多面,结果塑造出一群“史上最渣战友”,以至于我对最后书店里郝淑雯帮助刘峰这件事完全无法产生共鸣,一句“我操你妈的,你敢打残废军人,战斗英雄”也没有产生预设的效果。

    可见戏剧作品中人设是很重要的,而且必须立得住。说《红楼梦》。《红楼梦》乱吗?当然乱,你《芝麻胡同》才到哪儿啊。《红楼梦》乱到好多角色作者写到后来自己都想不起来了。淫吗?扒灰的扒灰,叔嫂的叔嫂,贾赦一个人小妾就无数,一买就俩。当然淫。但是你看看扒灰的是谁?贾珍。叔嫂的是谁?贾蓉。你看见贾政和李纨扒灰了吗?薛蝌答应和夏金桂叔嫂了吗?看见贾宝玉为了气林黛玉把袭人或者晴雯肚子搞大了吗?没有吧。

    这就是人设。每一个戏剧中的人物须得承载作者的一些目的,一些人承载真善美,一些人承载假恶丑。偶有越界,但不能颠三倒四。

    林黛玉作吗?作啊!作天作地作自己!比牧春花作吧?可是作者让她清高,她就一辈子没管过贾家的家政。即使王熙凤赞她是个好的,同为亲戚的薛宝钗已经蟹蟹蛰蛰坐着小轿巡视上夜,指导种树了,林黛玉也绝不对贾家的事多半句嘴,因为越了这个界,林黛玉就不是林黛玉了。她能成经典角色,能被演员塑造好,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她的人设清晰。

    咱们再看看严振声。他到底算好人还是坏人,或者算不算人?这个问题恐怕连编剧都得好好想想了。更别提黑子,宽子,宝翔之流了。

    再说一部更乱的—《金瓶梅》。潘金莲够乱吧?那真是一女斗士,上下五千年荡妇界无法逾越的一座丰碑。牧春花得拿她当祖奶奶供着。但是全书说她有骨气,她就是有骨气,讲义气。算计却从没贪过西门庆家一分财,西门庆一死她净身出户。

    再说一部《悲惨世界》,从小偷到市长,从市长到通缉犯的冉阿让,从纯情少女到妓女的芳汀,从小太妹到女英雄的爱潘妮。哪个人物没有反转过?但人设不倒。每个变化都有情理可讲。才能反复被搬上舞台,从话剧到歌剧到电影,观众百看不腻。再看《芝麻胡同》,哪个反转是合理的,有铺垫的?平均8分钟反转一次,摊煎饼呐?

    同样是姨太太怼大老婆,《四世同堂》里尤桐芳炝大赤包观众就觉得解气兼俏皮,《芝麻胡同》里的牧春花怼林翠卿怎么就那么恶心。还是人设已经风雨飘摇,哪里来的共鸣呢?

    再说下戏剧冲突吧。说冲突之前先说场景。戏剧的场景有跳跃宏大的,也有狭小逼仄的。前者如《如梦之梦》,后者如《雷雨》《茶馆》以及阿加莎·克里斯蒂几乎所有的作品。《芝麻胡同》应该属于后者,场景相对固定单一,主要矛盾是由这个狭小场景里仅能容下的几个角色创造的。

    这种情况最能显示编剧鬼才的是《雷雨》。那么几个人物,那么一间房子,那么闷热的一天,写出来纠结30年的事。拍成20集的电视剧也不嫌注水。(顺便说一句鲍芳老先生真帅啊,在周朴园这个角色上还压了孙道临先生一头,你得让人相信会有一个女人为了他未婚先孕啊。说林翠卿会为了宝翔生孩子,即使为了气严振声,谁信啊)矛盾一步步激化,都是合情合理的。

    《红楼梦》也是,这是文学史上一个奇迹。乌压压一群人,就在一个园子里,相生相依相克相长,细节描写到位,铺垫有序,从未让人觉得有不合理之处。排出来的戏剧效果自然好。就好像一个点心,你拿黄连做,那就是苦的,你拿蜂蜜做,怎么着都是甜的。《芝麻胡同》这点子破事,有哪个是合情合理的?所有冲突都是一个词:狗血!

    编剧,严格意义上来讲不算文人。中国历史上什么时候编剧辈出?元朝!那是历史最黑暗的时候,文人毫无出身的可能,才借戏剧讽喻古今。现代娱乐业发达,编剧社会地位那当然一日千里。编剧总得有点文人气质吧?知道您就是拿这当糊口的职业,接了一活儿,无论如何得给他凑合完。咱正常人加班也有懈怠的时候,谁能一辈子尽善尽美?但是搞出来这么个东西,还凹正剧人设,实在是会引起众怒的。真想赚钱,学学莎士比亚,他既编剧又经营剧场,据说生前十分阔绰,是因为他会经营吗?是,但主要是因为人家戏编的好。

    还是强烈建议《芝麻胡同》停播!

    3.18 看完46集之后的补充

    《春花传》播到这一步,相信观众心态已经非常超脱,且看且吐血吧。但是45集第28分钟到41分钟编剧还真的抖了回机灵儿,为啥呢?因为终于有那么13分钟左右的戏,俩男人之间的冲突不是因为一个女人了!苍天啊!感人啊!感谢公私合营!

    然鹅!到了46集,黑子和严振声在酒馆儿硬刚,我以为能根据前面的铺垫有一场精彩的对手戏,我心说黑子那5000大洋没白抢啊!结果!黑子一张嘴,就是逼牧春花改嫁!忘了牧春花吧!天啊!给观众一条活路吧!

    黑子的逻辑呢是这样的:我是吴友仁的亲弟弟,牧春花是吴友仁的前姘头,严谢是吴友仁的亲儿子,严谢是我的亲侄子,所以严振声你要卖房子还我钱,不然我就去搞严谢告诉他学校他爹是吴友仁,然后牧春花就得改嫁了,就问老严你怕不怕!于是老严怕了!

    我就问全网有人看懂这逻辑吗?!友仁,你看得懂吗?回答我!你看你造的孽!

    黑子去揭发严谢不把自己也卖了吗?知道牧春花和吴友仁一夜情的人不都死光了吗?56年好像还验不了DNA吧?怎么证明严谢不是严振声的儿子?这孩子又没有那些乱七八糟批发来的玉佩!难道黑子要说:你看丫和我长多像这是我侄子啊!

    就算他搞成功了,那牧春花为什么就能改嫁了?那不应该更嫁不出去才对嘛?

    而且!老严不是和黑子住一起吗?要是他卖了房子,那那那,黑子去哪儿住啊?拿着老严卖房子的钱去买房子,然后租房给老严赚房租吗?

    这是一部神剧啊!

    千万别停播,继续演!我都舍不得《芝麻胡同》了。

    3.20 看完第48集之后的补充

    今天说说神剧的服道化。为啥呢?因为47、48集忒无聊了。经过了前面那么荡气回肠的安排,这两集都不叫事儿。先是严振声折腾了两集没搞定的黑子被社会我花姐出面在47集第17-23分钟,6分钟内摆平!花姐南城也有人,找人找枪找8年前的尸首那都不是事儿!没准儿还能把你黑子当时留在手枪上的指纹给找到,还有摄像头拍下当时你杀人的过程,用来当做呈堂证供!而且50年代的花姐还懂我国80年代才开始建立的弹道学!作为一个当年刑事侦查学94分的学生,我服了!

    然后就是一家子欢天喜地敲锣打鼓娶妓女。热烈庆祝芝麻胡同终于和八大胡同联姻了,有一种找到亲人的感觉。

    妓女呢,其实作为封建社会能自食其力的职业女性往往也是佳话频出,有重情重义的如李香君,有精忠爱国的如赛金花,有征战沙场的如梁红玉,有旷世奇才的如马湘兰、潘玉良、董竹君等等。文人们对妓女,由于其独立性,往往怀有一种美好的幻想,愿将其引为佳人。否则陈寅恪先生晚年最后一部著作也不会是《柳如是传》。“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古往今来多少首词,只这一句让我怦然心动。

    所以先表明立场我对妓女从不歧视。但是吧,这严家对长子娶个妓女这件事表现得过分淡定了。尤其在经历了前40几集那些狗血之后,我觉得好嘛,可来一个正常冲突的起因了,哪知道严家人就是严家人,人家当街一出苏三起解就摆平了。丰泽园大排筵宴庆祝。脑回路就是不一样。编剧怎么就那么喜欢牧春花,那么恨严宽呢?

    除此以外吧,这两集实在乏善可陈,不好玩儿,所以得说说前两天没说的服道化。

    就俩事儿:福子的军衔和牧春花的口红。

    福子的军衔又是史实错误。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第一次授衔,这次授衔到1965年取消。期间的确出现过混乱的状况。但是这次授衔由于实在是将星璀璨,军事迷们非常推崇。福子剧中交代是团长,军衔是上校。郭德纲教育我们:这是编剧在写这段儿的时候一摸电门,库喳一声又穿越了!党史军史例证之一:1955年底沈阳军区举行授衔仪式,大校为副军级干部。同时期王牌二十七军授衔全军上校仅7人。1955年授衔团级干部应该是大尉或者少校。考虑到福子有可能牛到了参加中美板门店谈判,军衔能到中校已经是极限了。上校是现在解放军副旅级或正团级干部的军衔。编剧同志你这么喜欢现代你写个时装剧好了,就别折腾年代戏了。

    第二说说牧春花的口红。《芝麻胡同》的导演和化妆老师对口红有一种执念。目测牧春花同志应该是YSL金圆管46号斩男色厚涂(姑娘们懂的)。王鸥小姐姐的确涂了这个色号显白,但是您觉得当时哪个妇女每天把嘴巴子涂成那样儿上街啊?她是落难了也涂,生孩子也涂,在黑市涂完在医院涂。这口红赞助了嘛?但是考虑到牧春花同志文艺工作者的身份,有情可原。可是林翠卿和宝凤每天涂着同品牌Shine系列19号细密珠光紫算神马玩意?口红对剧情很重要吗?还是演员要求不涂不好看,不涂口红罢演啊?

    咱们就不说林翠卿北屋里椅子后头那插了三颗葱的盆景,俩女人放着院子不用在堂屋洗衣服,园子里的石头桌椅时常消失,大冬天屋外头绿树成荫,酱菜院子那几口缸数量明显不够养严家这一大家子这生活水准,等等这些芝麻小毛病了。都被花姐的口红抹平了!

    剧,烂,到一定档次,也算精品!毕竟行行出状元,妓女里也有苏三。

    3.21看完50集的补充:并不是所有的爱情都必须是三角形。帮编剧提前科学打假,也说一下电视剧注水这件事。另外,写小说的都去哪儿了?

    我没记错的话,今年建国70周年吧?这剧就这么献礼的吗?不停播豆瓣评分还涨了0.1,佩服!演完第50集,透过重重史实错误,通过福子的军装看出来是到了1965年了。下一代人的三角恋登场,没有上一代人玩儿的猛,不得不感叹姜还是老的辣。下一代长大之后第二集就人设全体崩塌(严谢,冯鹤年)或者莫名消失(宝翠翠,严宗)。还有三天就演完了,辛红你挺住,千万别怀孕!

    今天首先恶作剧一下,帮编剧提前找补。为什么这么说呢?前两集发现一个bug,这编剧开始利用下一集给自己的上一集进行“售后服务式”找补。比如黑子上一集说让老严卖房子,下一集才说不对,你那房现在没人买,你和我换房住;上一集花姐说了弹道学和来复线,下一集9年后黑子反应过来了你丫蒙我!所以预计下一集会说一下老严“手削菜刀”的绝技,10年后文革结束,黑子反应过来:老严你又蒙我!今天大家来帮助下小黑子进行科学打假。

    手削菜刀的原理是这样的:把刀烧红,在中间用凉水延一条细线浇一下,然后放凉,刀表面恢复原状,被冷萃过的菜刀表面完好,但是遇到稍微一点点外力,就会在冷萃处断开。黑子你可长点心吧。

    但是真矫情点儿说,这个场景安排给黑子并不合适,为什么呢?因为黑子是腌酱菜的。腌酱菜的又怎么了?腌酱菜的和一个活儿分不开:锔瓷。现在六必居还有锔瓷的师傅呢。老辈子人家节省,瓷碗或者大缸由于冷热交替时间长了就会裂,就得找锔瓷师傅给锔上。《我的父亲母亲》里就用了相当绵长的时间细致描写师傅怎么锔碗,表现这个碗装着多少少女说不出口的,热到烈火烹油,又冷到大雪纷飞的缠绵心境。甚至是一些细致贵重的古董瓷器,裂了也要锔上。

    瓷器和铁器是一样的,热胀冷缩导致断裂的原理也是一样的,黑子还不明白么?那这孔老痴都死了你可咋办啊。顺便说一句,孔老痴是这剧唯一一个从头到尾没垮的人物,就这编剧还不能让他活到剧终,为他的死一大哭。

    接下来正经说说电视剧注水这件事。

    之前写的东西里,由于气愤,用了太多反问句表达讽刺。今天正经一点。

    在老严家的下一代人再次进入三角恋之后,最初我的心态是彻底的愤怒,我觉得这编剧简直就是下三滥(对不起我一般不用这么严重的词),除了男盗女娼什么都不会写,高中生也用你这一套搞人家!但是55集的剧啊,一个资深的好编剧也搞不定,别说这么个渣了。好剧注水都惹人骂,别说一部彻头彻尾的烂剧了。

    拿中国电视剧史上最突出的两部剧,《大宅门1》和《潜伏》来比较(对不起这两部剧的主创,我不是有意侮辱你们)就可以看出《芝麻胡同》注水严重。

    《大宅门1》讲述的是清末到抗战前期的事情,跨度大约50年,3代人,40集。(《大宅门》近来被很多人拿来和《芝麻胡同》比,本人觉得剧情和人物设置方面没有可比性,《大宅门》要复杂得多,有一部戏和《芝麻胡同》几乎人设一样,后面说。)

    《潜伏》事实上属于悬疑案件类电视剧,一条主线,几个案件串联,这种剧一般比较吸引人。也紧凑,30集搞定。

    《芝麻胡同》这破剧竟然需要55集!只能类似的剧情一遍一遍的演,相同台词一遍一遍的说。再比如隔壁《都挺好》,注水迹象也开始显现:不停的钱钱钱,离婚离婚离婚,苏明哲的台词:“明成你怎么回事啊?”“明玉你怎么回事啊?”“非非你怎么回事啊?”苏明玉的台词:“爸你就是耍无赖!”“苏明成你就是耍无赖!”“哥,你别听他的,他就是耍无赖!”“他不是我舅舅,他就是个无赖!”还比如去年《延禧攻略》的台词:“魏璎珞/尔晴/傅恒/明玉/娴妃/纯妃/愉妃/舒妃…,你是疯了吗?”让我不禁感叹浩瀚如中文,何以如此贫乏。注水罢了。

    电视剧注水如今不是新闻,不注水才是新闻。

    第一,演员问题。所以我之前说演员没毛病本身就是毛病,演员毛病很大,就是演员身上的毛病惯出了现在国剧的颓势,但是演员的毛病是谁惯的,恐怕观众也得反思。

    在任何一个国家,演员都属于高危职业。职业生涯寿命短,对特殊技能要求高,竞争压力大,人事关系复杂,影响职业发展的突发因素多。现在国内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资源过分集中(这个问题几乎存在于各个行业)。这些都会造成演员没有经济上的安全感,演员也是人,也得考虑养老,住房,子女就业问题,因此造成了两个现象:第一,在一定年龄段,比如40-60岁,开始过度消费自己的名气;第二,电视剧注水增加演员收入,吸引所谓有号召力的演员。像何冰和刘蓓老师这种演员,错过《芝麻胡同》不知道下一部戏在什么地方。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资本运作的问题。当然现代社会的一切都是资本运作的产物,但是影视剧的运作现在成了恶性循环。影视剧拍摄以往是有钱人的游戏,现在成了“变成有钱人的游戏”。王鸥小姐姐做为一位36岁的二线女艺人,最被人熟知的作品是《明星大侦探》里的鸥某某和《琅琊榜》里的女四号脸谱角色秦般若。用她来演牧春花恐怕有一个原因就是:便宜。演这么费力不讨好的角色,是想攀着一帮好演员来个经典转型,结果淹死在酱缸里了。归根结底,要问这剧为什么拍这么烂,看是谁投资的就行了。

    好的文学作品的匮乏才是根由。

    京味影视剧繁盛起来其实是在1997年左右。电影有《甲方乙方》,电视剧有《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我是先看的小说再看的剧,虽然剧比小说有名。原作者刘恒,那小说真是死贫死贫的。但是笑中带泪。写到张大民和李云芳披着一个被面儿抱头痛哭,李云芳他爸一边抹泪儿一边说多好的一对儿小兔崽子。也有很激烈的冲突,张大民为了围着树造个房被开了瓢儿,也是看着心酸也心暖。张大民和他二妹妹关系也不好,但是他二妹妹挨了揍不是照样千里迢迢回来找哥哥?

    朱旭老爷子1997年主演的电影《黄连·厚朴》是由叶广芩写的同名中篇改编的。叶广芩原来姓叶赫那拉,著名京味小说家,她还有一部小说改编成了电视剧的叫《全家福》建议大家看看。这部剧才是《芝麻胡同》正确的打开方式。达康书记和欧阳菁副行长主演的。剧情说王满堂是修城门楼子的手艺人,也是俩老婆三个子女,从解放前写到解放后,一样的剧情怎么就没《芝麻胡同》那么恶心呢。原著写得好占一定功劳。

    还想没来由说一部电影《人到中年》,潘虹老师主演。编剧也是原著作者谌容。不知道谌容的去百度梁天和英达。小说开头第一句:仿佛是星儿在太空中闪烁,仿佛是船儿在水面上摇荡。配上电影一开始颜值全盛时期潘虹老师娇弱的脸,你信她就是那星儿,那船儿。柔中带着刚强,却也是病倒了。

    《芝麻胡同》的编剧只能配王鸥小姐姐傻呆呆的大眼珠子。

    真是奇怪,写小说的人都到哪儿去了?

    3.22 看完52集后的补充

    黑子和宝凤继续陀螺般反转,一会儿要把严振声弄得生不如死,一会儿又颠颠儿得送严振声上医院。编剧大人要强调的不过是在一院儿住着,没有马勺不碰锅沿的,然而人不是如此,一个善良的人,在做违心的事的时候,难受的首先是他自己。反转成黑子这种频率,早疯了。另外怀疑严谢的剧情抄袭大宅门李天意。

    但是我今天不想说编剧,我想说说在评论里骂我的。我开篇就写了,这是我第一篇剧评。这两天我评论里突然多出来几位仁兄挺有意思。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些人就是水军,还是《芝麻胡同》某位主创的粉丝。

    我通篇全是剧评,就剧情论剧情,《芝麻胡同》不是架空历史,它标榜的叫年代戏,还京味儿的。年代戏就得尊重历史没错吧?那么我指出的哪个史实错误本身是错的,请指出来我考证改正。知识分子没什么问题不能摆在桌面上谈,即使是乱伦,近亲结婚,杀人放火,也可以分析合理性。但是既然标榜了年代戏就不能走架空历史的路子,我吐槽这剧又当又立又如何?

    水军的话,有几句给你们:

    说我上纲上线的,上的什么线?底线吗?观众的底线被挑战了,物不平则鸣,电视剧放出来只能听好吗?

    这我还没评到王鸥小姐姐的演技,梗着脖子撇着嘴,两只胳膊直挺挺放在身子旁边,全剧一个站姿,一个坐姿,全程抹打着眼皮用一张丧脸来表现以下情绪:欢喜,悲伤,气愤,矛盾,同情,爱怜,坚定,厌恶,等等等等。

    也没说到刘蓓老师自打死了奸夫(奸夫不是我说的,是严振声亲自定的性)之后就一直装疯卖傻的演技呢。

    我说的是剧剧剧,一帮人上来就你你你。

    以下是一位“游人”朋友的评论我放这儿大家瞅瞅吧:

    “别人以前一夫多妻怎么你了,让你那么浑身难受,什么封建社会,什么现代社会。。这世界根本没什么好与坏。你怎么不说以前还母系氏族一女多男呢。。为什么不允许别人一大家人过得和睦?编剧并没有说鼓励这样,当时实际情况怎么样你知道吗?问过你爸妈或者你爷爷奶奶没?解放时候有没有逼人离婚?了解下再说吧”

    人身攻击部分我不评论,因为我不是下三滥。我只在这里借这位朋友的话,说一下母系氏族的婚姻制度。

    母系氏族是多女多男群婚制。以女子为生产主要劳动力的社会,女子可与多名男子生育子女,生育子女归女方所有,传承女方血脉,与男方无关(就是说宝翠翠应该叫翠宝宝),母系氏族一个经典神话就是女娲补天,她自个儿补的吧?你见女娲补天是和好多个男的和力补的吗?所以母系氏族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有“圣人皆无父”一说。母系氏族其中并不涉及成熟的婚姻关系,更不存在稳定的一妻多夫。相应男子也可以与多名女子发生关系,生育子女,并不承担法律以及道德层面背弃以及出轨的责任。照这位朋友的说法,《芝麻胡同》倒像是母系氏族!

    另外如果你觉得这一大家子和睦,那我祝你家永远如此和睦。你回家拜年就说祝大家如《芝麻胡同》般和睦,看你爸你妈你爷爷你奶奶抽你不!

    最后这位仁兄觉得我写的东西叫“女权”,严重的那种。我却悲从中来,比被人身攻击还悲伤。9012年了,这里还觉得反对一夫多妻,反对又当又立,反对贪财好色,反对中年妇女争取婚姻中受法律保护的行为受污蔑,叫女权!那么现代妇女要求的平等政治权利,工作权利,受教育权利,生育及不生育子女的自由,等等等等,就应该叫特权了吧?

    何以愚昧到如此地步?

    3.22 看完第53、54集后的补充:这个编剧是一点儿历史知识都没有啊!说说什么是戏剧冲突的铺垫。

    虽说编剧同志的历史知识匮乏这件事在前面52集里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到现在了每一集都还有新惊喜。

    第53集,屏幕打出“1968年秋”,严谢和辛红的情感戏过后,为了引出全院儿的爸爸们对冯鹤年同学的批判和思想改造,编剧安排严谢被抓进一个叫“公安局”的机构。大伙儿前前后后大半集戏出现无数次“公安局”“自首”。也不知道这是编剧的“反讽”呢,还是编剧倒霉撞枪口上了。不说1968年还好一点,说1968年,咱们就说说1968年严谢会不会被抓进公安局。1968年中国有一件大事爆发,就是文革中的“砸烂公检法”运动,公安系统首当其冲被打击,到1968年秋正是这个运动最水深火热的时候,公安系统遭到彻底破坏,公安人员被迫害的不计其数。编剧一定是没读过罗瑞卿大将的任何传记,不知道49-59年担任过公安部部长的将军在1966年被批斗,被迫跳楼自杀未遂,导致终身残疾的事。1978年罗瑞卿大将重新被启用后担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工作繁重,到部队视察时由于要坐轮椅,需要战士们抬上抬下,为了不给别人添麻烦,更好的工作,也为了自己的骄傲,将军到海德堡接受左腿手术,手术成功,却因为心肌梗塞于手术当晚去世。(去百度下罗瑞卿事件,大家就会知道什么是文革。《芝麻胡同》里的文革倒像过家家,一派祥和,把严家院子描绘的如文革中的桃花源一般。)

    1966年罗瑞卿事件后,继而发生1967年七二零事件,1968年全国开始彻底砸烂公检法。警察都没了,请问严谢是被抓到哪个公安局去了?

    1968年是北京武斗最严重的时期,基本上黄昏开始就静街了,红楼和造反两派不定期开战,严谢大晚上在街上走?就算色胆包天他也不敢吧?好,他被抓了,那抓他的又是谁?武斗分子才不管你手抄本和光屁股大美妞素描呢。怀疑你是敌人敢跑不打死你。再说武斗分子也不管抓流氓啊。

    编剧写1972年没问题,写1968年,就只能再一次被历史戏耍。

    再说就算有公安局,传阅黄色手抄本是流氓罪,冯鹤年进去了,严谢看了手抄本也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啊,一下不折俩吗!严家人都傻啊!严谢还有辛红的泳装素描呢,合着他是放不出来啊。

    另外请问冯大福同志为什么住家里?他到底是不是革命军人?军人的特点是统一军事化集中管理这是常识吧?全北京也就芝麻胡同的军人私自住家里。

    这就是2019年开年第一部“年代戏”编剧的水平!

    另外说说什么是戏剧冲突的铺垫。

    我在前文反复论述了两个问题:人设要立住和戏剧冲突要有铺垫的问题。

    人设我写过了,现在说戏剧铺垫。

    比如小黑子这两集又突然反转,对严振声充满愧疚,处处维护。前两集要搞严谢,这两集就敢站在院里给人家充亲叔叔了。为什么呢?反转的点在哪里?

    铺垫和为反转找理由很难吗?和编剧同志说一声,其实一点也不难。在那个年代,对一个人由仇视到感激,一个很微小的瞬间就可以了。可以是1959年我快饿死的时候你给我掰了半拉混合面儿窝头;可以是1966年我背错了口号,忘了说“林副统帅身体健康”时,你默默看了我一眼但是保持沉默;可以是1968年外面武斗,我儿子参加了造反派,你和我一起冒着危险跑到清华把他揪回来。以上任何一个举动,都会让我对你的恨变成感激。

    比如《悬崖》里的顾秋妍,在野外发报被伪军追赶,躲在悬崖底下,毁了自己的良民证,点着一根烟,手指套在手榴弹的拉环里,准备炸死自己,不能留脸,顾及周乙。只有半集,观众就会瞬间原谅她之前做的所有蠢事,给周乙制造的麻烦,原谅她所有的自以为是,自作主张。因为你会想起:中国历史上有那么一群人,为了你能在今天过上这样的生活,他们当时去过了那样的生活。他们是民族主义者,他们值得被崇敬。

    但是编剧写了铺垫吗?他没有!小黑子忽然就被良心覆盖了全身。但你丫倒是从大北屋搬回跨院儿啊,你也不!这是什么编剧啊?业余的吧?

    说好了为了艺术当模特,泳衣一出场立马改接吻。这编剧一脑子就剩男盗女娼了吧?按照本剧一个孩子必有两个爸爸的原则,估计最后一集严谢为了救冯鹤年牺牲,留下辛红的遗腹子,冯鹤年娶辛红。辛红生下有俩爸爸的孩子,全剧完美收官。

    3.23 看完55集的补充:现在的编剧都是为了引起观众的观影不适吗?(顺便我还说的是《都挺好》)

    播完了,以下是总结,夹杂一些评论里我和另一位朋友的一些讨论。大家求同存异。

    首先,再抖抖法律书包吧。电视剧和观众间也是一种不完全的合同关系。电视剧取名字,做宣传,请卡司,是给了观众一种承诺,承诺我大概要做到些什么。比如《悬崖》他就得写谍战,《我不是药神》一定与医疗问题相关,《用我的名字呼唤你》要写爱情,《伯德小姐》一定有青春期的迷茫与激烈,《布鲁克林》一定有一些事情发生在布鲁克林,有布鲁克林对人物的影响。《芝麻胡同》如果最一开始承诺的是三角恋情和架空历史,那没问题。可是百度百科和豆瓣介绍是这么写的吗?不是吧?主创人员上节目,是这么说的吗?不是吧?于是观众觉得受到了欺骗。标榜年代戏,史实错误几乎每一集都有;标榜“京味儿”,又有多少北京人当时这么活着?

    这世上很多的伟大的文学作品都是荒诞的,充满着无理的巧合的,都是揭示人性的丑恶的,都是反讽的。荒诞并不影响任何一部作品的艺术价值。但是,将这些冲突放在一部不停标榜自己叫“京味儿年代戏”的剧里合适吗?如果这部剧从一开始就说自己是在揭露人性,那观众应该重新进行观剧前的心理建设。观众没那么脆弱,只能看真善美不能看假恶丑。我们都看过罗马史,知道十字军东征,给权游打过5星,也知道《索多玛城120天》演的什么。也别太低估观众的哲学思维能力了,大家都是成年人。比如都是翻身农奴做主人,契科夫的剧本《樱桃园》就可以是传世名著,没人会产生看到小黑子之后的厌恶感。所以《芝麻胡同》标榜的是什么?我说了太多次我不说了我累了。老北京人是像严振声这么活着吗?你不能说那你怎么知道没有那么千分之一的人是这么活着的呢?这是以偏概全偷换概念。《芝麻胡同》里所有人都是散的,不是通过塑造人物性格来引发矛盾,而是为了制造矛盾让人物反转,而且是随时反转,反复反转。

    比如《黑太阳731》吧,在看作品前,只看名字,我就知道它不会是部喜剧,不会是部爱情剧,不会是部京味年代戏,因为明晃晃的731在那里摆着,我知道我会看到暴行,看到人性中人不如兽的那一面,看到疯狂,也可能会看到施暴者由于对现实的不满出现善的转化等等。事实上这部电影也是很多人的童年噩梦,观影不适感是肯定的,但是观众不会骂编剧。可是在电视剧开始前,看到《芝麻胡同》这四个字的时候,有哪位观众期待看到这55集里演的内容了么?再说一遍,我批判的不是人性,不是艺术,是又当又立。如果这部剧叫《我的爷爷和奶奶们》,也别拿沁芳居说事儿,也别拿京味年代戏说事儿,那么或许这其中的一些狗血可以被原谅。但是逻辑上的硬伤,这锅没人能替编剧背。

    这编剧、导演和演员,通过这部剧,赚的不是揭露人性假恶丑的钱,他们赚的是“京味年代戏”的钱,却没干自己承诺自己要干的事儿!这剧好人不像好人,坏人反而被怀念,年轻人让人恶心,老一辈让人不齿。至少最初我在看见《芝麻胡同》这四个字的时候没料到会感受到这么强烈的观影不适。剧终还要一口一个“咱们中国老百姓”,天呐中国老百姓真不是您这样儿!

    最后放大说两句:难道现在的编剧的表现手法就是为了给观众造成观影不适,从而创造话题,达到爆火,上位,创造经济价值的目的吗?

    不只《芝麻胡同》,隔壁《都挺好》也是。这部剧揭示了中国戏剧史上一个空白区,就是父母一定值得被孝顺吗?父母会犯错吗?坏人会变老吗?

    这本没有错啊,很好啊,你顺着这个思路往下写啊!

    但是编剧不!编剧让角色急转直下,在老父亲已经彻底被编剧写成无赖之后,本无错的儿女开始莫名其妙反思,更加纵容,硬找锅背。编剧就是要这样让好人不得好报,把观众气哭,让观众骂角色,制造话题。这就是好剧吗?编剧们现在怎么都这么下作啊。我今天开始写《都挺好》,想看的移步。

    《芝麻胡同》到今天我写完了。

    3.26 今天开始我开始写这篇剧评的番外篇,考证所谓京味儿剧里涉及的一些场景是否能真实存在。

    《番外一:六国饭店的老板会那么孬吗?》

    《芝麻胡同》的前世今生,开始在六国饭店一场无厘头的强奸未遂,英雄救美既遂的案件里。牧春花被看了一眼后,两个男人从此开始万劫不复。那么六国饭店是个什么场所?它的老板会不会坐着黄包车去酱菜厂定酱菜,然后给一个腌酱菜的道歉?谁敢在六国饭店强奸女招待,还让老板看门儿?

    民国的开放程度,是超出现代人想象的,而北京在三、四十年代的开放,是与众不同的。人们在讨论民国时的开放,说得最多的是大上海的歌舞升平,鱼龙混杂,觥筹交错,或者广州的人才输出和回流,帮助新思想在中国蔓延。这里提一部记录片《幼童》(豆瓣评分9.4,建议大家看),讲述1872年至1875年间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120名幼童留学的轶事。片子附着120人的名单,有意加上了籍贯,几乎全是广东人,其次是江苏人(当时上海属于江苏)没有一个人来自天朝帝都-北京!Why?!引人遐思。

    北京,或者叫北平,在晚清和民国时的开放自成一派。拿北京和南京比,南京处处透着两个字“不敢”,中山陵不能说不壮观,可是上完了那些个台阶后,上头根本没什么。总统府更是小气,那个后花园子难怪宋美龄不爱住,仿佛是为了显示元首的廉洁而建的。六朝古都,处处透着凄凉,恰似韦庄的诗:最是无情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从唐朝到民国,气质没变过。

    但是看看北京,它老旧,凛冽,肃穆,从不排外,藏污纳垢又透着尊严。外国人来了?来呗,还怎么着啊。我之前在微博上写过一句话:北京,千百年来,更懂得如何用所有人的奉献,来成就一个人的欢愉。

    北京难道不开放吗?当然不。清帝退位一纸诏书,北京人欣欣然接受紫禁城里那位没了的事实。南北和谈里袁世凯却始终占着上风。外国公使们吵吵着民主,屁股却黏在东交民巷,不肯走,为北京着迷。斯诺夫人Helen Snow说“北京是外国人的天堂”。上海?那哪是中国?那是比巴黎还巴黎的东方巴黎。不在北京住一住,你好意思说你知道中国吗?斯诺夫人当时就每天骑着自行车串胡同子,不知道看见《芝麻胡同》会不会吐血。哈哈!

    六国饭店就是坐落在这个时候的前门,见证这段历史。这个地方只能用光怪陆离来形容。每天来来往往,有巨贾豪商,有军政要员,有明星戏子,有妓女掮客,有各国间谍,有军统特务,有下野隐居的高管,也有为父报仇的刺客,有名媛也有杀人犯,每天爱恨情仇与裸体派对一齐上演,好不精彩。

    1937年发生的著名英国公使养女Pamela Werner的被杀案也与六国饭店有关。根据Midnight in Peking的披露,Pamela就是在六国饭店认识了当时在北京的牙医Wentworth Prentice,后者追求未遂,后将她杀死并肢解在狐狸塔下。作案手法极其利落,内脏全部遗失但失血很少,几乎可以断定作案人有医学背景。去看《邪不压正》,那里面有。

    百度六国饭店,会发现它很多民国奇案联系在一起,比如施剑翘刺杀孙传芳案(在《邪不压正》里周韵的角色隐喻施剑翘。但是吧,我觉得姜文的每一部戏,他老婆都嫌多余,去了刚刚好),张敬尧遇刺案(这是军统一次标志性刺杀,证明军统其实并不都像《潜伏》里描述的那样愚蠢);也见证了历史,比如东北易帜,1949年国共北平和平谈判等。

    六国饭店最初由英国人融资,据说由法、美、德、日、俄投资,所以叫六国饭店。1937年前都是由六国宪兵维护治安,有人敢在里面强奸女招待的可能性很小。但是1948年抗战后,可能由于日本、德国战败撤资,英、法、美由于在战争中与日本直接交战或宣战,抗战中可能撤资,六国饭店由在东北痛击日本的俄国接手的可能性很大。所以《芝麻胡同》里选角六国饭店老板看起来是个俄国人这个还是很有心思的。但是你想想如果周恩来总理会在1949年在这里和张治中将军谈判,那么这个地方会随便允许一个人强奸自己的招待员吗?真是匪夷所思。我觉得六国饭店是没有这么low。它在民国更像高配版《布达佩斯大饭店》,形形色色的故事上演,由于它的“六国血统”更多的是充当一个中间人和旁观者的角色,还是一个相当值得尊敬的地方。

    《番外二:一笔糊涂账,严振声到底多有钱》

    剧评正文开篇我就批过编剧压根儿就没调查过民国时期一块大洋的购买力。1千,3千,5千,1万,一通乱招呼,单位通通是大洋,而且剧里隐含的意思,卖酱菜的可比卖古董的阔绰。虽说买卖有大小,现在卖房子的也可能没有卖假货的有钱,可是咱们也得差不多点儿吧。要是严振声真这么趁钱,那文革没拉他出去游街真是便宜他了。

    再抬一位伟人出来和严老板比比吧-鲁迅先生(这剧评写的我觉得有辱圣人斯文都)。《鲁迅日记》里详细记载了先生的收入和支出,伟人就是伟人,给后世留下很多珍贵资料,关键时刻可以用来打脸。

    我其实一直反对拿大洋和现在的人民币做比较。因为第一时代不同,通货膨胀率不同。第二人民币是现代符号化的纸币,大洋还是银币本位,也就是说是真的含有银子本身的货币。从本质上就没什么可比性。第三近代由于政权更替频繁,锻造工艺良莠不齐,劣币驱逐良币等客观因素,大洋本身也不统一。

    那人民币比较不出来,咱们就拿严老板和鲁迅先生比比。鲁迅先生是民国的顶级知识分子。有多顶级?根据《申报》老板史量才的记录,鲁迅先生的稿酬是当时全国第一。

    根据《鲁迅日记》记载,现在的鲁迅博物馆当时是花800大洋买的,严振声给牧春花他爹买盘尼西林花了1.2个鲁迅故居。

    鲁迅在八道湾的旧宅,长安街边,就是后来周作人一直住着的那套,三进四合院儿,是3500大洋买的,木子爷卖给吴友仁的一个破瓶子是5000大洋,值1.4个三进四合院儿。

    严振声的破翡翠扳指,木子爷估价10000大洋起,算上包浆要翻倍就是20000大洋。根据《鲁迅日记》统计,鲁迅先生从1912年到1936年去世,24年,买书占了他的总收入的大约十分之一,是大约12000大洋。那么粗略算下来,严振声的破扳指值民国第一知识分子24年总收入的六分之一。我勒个去!有钱!估计当时全国首富同仁堂都没他有钱!但是…这么有钱还被吴友仁欺负到生不如死,那吴友仁…我的天哪!细思恐极。

    扯淡的编剧。

    《番外三:也得说说演技》

    其实不太想评论《芝麻胡同》里演员的演技,因为演技应该是依托于剧情的,剧情的底子烂了,演员能怎样啊?这锅演员不能背。

    但是既然接了这部戏,还是能分出个高低好坏来的,一部戏不评价演技不圆满。今天想说说演员的出身是不是很重要。

    刘蓓老师:觉得单论演技来说,刘蓓老师算不过不失。林翠卿这个角色比较讨巧,占尽了道德制高点,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同情。除了中间和宝翔一段感情实在太狗血,直到剧终还是很受观众待见的。

    刘蓓是学京剧的出身。所以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讲究“点到为止”。举手投足都非常有分寸。脸在镜头前的角度也很妩媚,很会找45度角的位置。刘蓓老师很多剧照和生活照角度选取也很好。唱戏的人眉眼间都有一股讨喜的神态,尤其刘蓓老师是主攻大青衣,笑起来特别的“开”。

    年轻的时候是演王朔冯小刚的戏成名,从《过把瘾》《编辑部的故事》到《甲方乙方》《一声叹息》。其实这两位说实话,都不太尊重女性。女性角色在王朔和冯小刚手里多是用来衬托男性内心变化的道具。这四部戏里刘蓓老师的作用:一个靠脸不会唱的歌星,一个不着调大龄女青年,两个小三。说不是花瓶都没人信吧。成也王、冯,败也王、冯。名是出了,没来由给自己扣了一个喜剧演员的帽子。

    最惊艳其实是看她《红色康乃馨》里的周若冰和《老有所依》里的雷颂华。惊觉原来刘蓓老师适合演女强人类型的角色,手长脚长,身高有气势,方脸型配短发有型有款,唱戏练的柔软身段在关键时刻也不会让人觉得过分刚硬。《红色康乃馨》里看她和奚美娟演对手戏,演员间互相调动,第一次我觉得原来奚美娟老师也并不是只能演含辛茹苦的母亲。

    《芝麻胡同》里刘蓓演得忒累了,两部分觉得她力不从心,一段抽大烟,一段是得了失心疯之后。不是她不能演,而是实在和她理解的人物性格相悖:大家闺秀可以是大大咧咧的泼辣性子,但是不能让人这么糟践吧。所以她用了喜剧的处理效果,用插科打诨,撒娇撒痴,装疯卖傻带过去了。幸亏长了一张人畜无害的脸,又没有“过”,才侥幸过关。在《大戏看北京》做节目的时候,刘蓓话很少,只是斜低着头半苦半意味深长得笑。看完剧我是理解她这个表情了。

    何冰老师:何冰老师在这部戏里表现得更像一个职业演员,好听里说叫“职业素质”,难听里说就是“油”。这部剧让编剧和导演写的太恶心,角色反转太多,没有统一人设。因此何冰老师只能发挥他话剧演员的特长,把戏分成一幕一幕得演。在这个场景里,严振声需要认怂,好的,那么今天我认怂;在下个场景里严振声需要大义凛然,好的,那么我今天大义凛然;娶牧春花的时候对林翠卿情深意重,OK我可以;离婚的时候道貌岸然,任你闹出大天我只是低头嘿嘿讪笑,我也OK啊。何冰老师在这部戏里表现出了一个职业演员的工作方式,或者说就像一个项目经理在做一个很艰难的项目,也算是完成了。

    其实何冰老师在不少戏里都是这样的。他是个好演员,这由国家已经给他定过等级了:国家一级演员。不用别人多言。但是咱们来说说职业演员这回事儿吧。何冰老师这么多年从介子推演到宋慈,从历秋辰演到何五,这个跨度就叫职业演员,作品有量有码有碑有奖。但是感觉和他血肉相连的是《甲方乙方》里的梁子,《十二公民》里的8号陪审员和《白鹿原》里的鹿子霖。

    梁子时期何老师还有点小鲜肉气质,是电影的颜值担当,很有点不羁,这是金牛座的本质。《十二公民》强调细节,考验的是演员的五官控制微表情的变化,这是演员的业务水平。《白鹿原》里的鹿子霖太传神,说实话,全剧唯一一个演绎的比原著写的还好的角色,秒了张嘉译和翟天临,这是演员的艺术成就。(顺便说一下李沁,85后里少数能演戏的女演员,绝对的被低估。)

    《芝麻胡同》嘛~一个活儿而已,演完了算了。

    王鸥:为什么观众对综艺里的王鸥比对戏里的王鸥更宽容呢?因为明侦里她本我出现,性格不娇气,放得开,反而圈粉。现在的社会,不娇气的美女真的太难得了。

    但是演戏她就是一个字:僵。仿佛演戏的时候王鸥小姐姐特别记得自己曾经是个模特。《芝麻胡同》她走路手都不动的,一副直挺挺的腰板子,木乃伊一样。

    再说表情,演员演戏,五官上有几个关键位置:首先是眉毛,然后是眼睛,最后是舌头。咱们就别要求王鸥小姐姐的鼻子和嘴唇能像Jennifer Lawrence和Nicole Kidman那样自由扭动了。Nicole Kidman在Bewitched里演鼻子会奇怪扭动的女巫,她的耸鼻子动作是纯天然的,不是特效。演员接受采访时说:不会点特异功能怎么能接到戏呢?她来了中国肯定特别惊讶,中国的演员们,连眼皮都没睁开就能接到戏。

    基本这三样王鸥小姐姐没一样会动的,根本没资格演戏。顺便说一句周迅有一段时间很摆不正自己舌头的位置,不信去看看《有一天》,别扭死了,《如懿传》倒好了。

    冯文娟:这部戏里抱期望最大的是冯文娟。因为近年来冯文娟真演了不少大戏,去年《无双》里能和周润发和郭富城对戏不露怯,对她很是刮目相看。这甚至不是和发哥第一次合作,之前《大上海》里也有同台。《赤道》《龙门飞甲》《湄公河行动》《建军大业》,虽然都不是主角,但是起点真心不俗啊。她外形有一种倔强感,本来可以很高级,不知道怎么接了这么一部烂剧。全剧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人物性格像掉在地上的豆腐一样,乱七八糟。

    这部戏最该骂编剧的是演员。

    【详细】
    1002920226
  • Daisy
    2022/5/29 18:10:27
    简单的总结一下

    记着用来备忘的,所以比较随便。老爷子一点也不像96岁//

    E01.海岸

    霸王龙 翼龙 蛇颈龙 沧龙 菊石/

    霸王龙啃乌龟(手短短,幼崽原来是长毛毛的,还会游泳)。翼龙飞翔求生。蛇颈龙吞石头下崽。沧龙夺地盘。菊石交

    记着用来备忘的,所以比较随便。老爷子一点也不像96岁//

    E01.海岸

    霸王龙 翼龙 蛇颈龙 沧龙 菊石/

    霸王龙啃乌龟(手短短,幼崽原来是长毛毛的,还会游泳)。翼龙飞翔求生。蛇颈龙吞石头下崽。沧龙夺地盘。菊石交配。//

    14425374
  • 隔壁家的桃太太
    2018/1/12 23:29:31
    所以要奋力工作,为了活下去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二刷之后补充一下: 今天带我父母去看了这部片子,我妈从头哭到尾,不是泪点的地方她也在哭,走出影厅后跟我说她哭得脑仁儿疼…… 阿米尔·汗演得是真好。小姑娘用心唱歌那里,他震惊的、含着泪的眼神,给到我一种无关主题的触动。 某些好歌注定要等待十年,才能等来那位“对”...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二刷之后补充一下: 今天带我父母去看了这部片子,我妈从头哭到尾,不是泪点的地方她也在哭,走出影厅后跟我说她哭得脑仁儿疼…… 阿米尔·汗演得是真好。小姑娘用心唱歌那里,他震惊的、含着泪的眼神,给到我一种无关主题的触动。 某些好歌注定要等待十年,才能等来那位“对”...  (展开)
    【详细】
    9065254
  • 小小
    2017/3/8 21:30:16
    。。
    女性女性最精彩的就是独立吧
    思想独立,经济独立!
    这样一个有原则有头脑有远见有见识的女性着实迷人哟,静以修身,静而深思,勇敢爱,勇敢做自己!
    以前不敢谏言,怕得罪人,放低身段去讨好别人,后来越来越欣赏骄傲有原则的人,自己内心的想法越来越敢表达出来,这才是友人吖??
    还愿岁月你别改变人儿们脸上的笑容哟,家庭琐事,邻里矛盾!
    一句“我来照顾你”在心灵较为脆弱需要一个依靠时
    女性女性最精彩的就是独立吧
    思想独立,经济独立!
    这样一个有原则有头脑有远见有见识的女性着实迷人哟,静以修身,静而深思,勇敢爱,勇敢做自己!
    以前不敢谏言,怕得罪人,放低身段去讨好别人,后来越来越欣赏骄傲有原则的人,自己内心的想法越来越敢表达出来,这才是友人吖??
    还愿岁月你别改变人儿们脸上的笑容哟,家庭琐事,邻里矛盾!
    一句“我来照顾你”在心灵较为脆弱需要一个依靠时如甘露如饥时食如渴时水如冬天的大棉袄??敢于承担,敢于认错(≧?≦)



    “十七年”(1949—1966)

      】“中国式社会主义”在此过程中发育成型
      】一连串历史事件——婚姻法普及、公私合营、合作化运动、大跃进……

    政治背景

      】妇女作为国家建设能力逐渐得到重视
      】低收入高就业率的就业模式(与美国高收入低就业率)
      劳动被价值化!
      半边天,改变了数千年女人的生存方式。今天,职业女性的双重紧张
      】中国妇女走出厨房进入社会

    (一)“大国家”下的个体遮蔽
      “半边天”故事以国家建设需要(而非女性自身需要)作为女性登上社会舞台的原动力——女性叙事被附着在更宏大的主流的叙事之上!
     (王朔假大空荒诞化、个体崇高化)

       半边天影片中很难看到属于女性自身参与社会的动力:
       】提高在家庭中经济地位
        (马克思:经济是一切的基础)
         关键在于你对这价差在乎程度
       】增强社会身份归属感
       】通过参与公共事物将无语的生命写入历史
       】上述是现代化进程中西方妇女运动的根本性动因
       “妇女解放”西:夫权
       “解放妇女”东:父权

    一种国家、民众、艺术三位一体的性别建构。

    (二)“小屋檐”下的“家事”缺位
       “进步”与“落后”的斗争

    “半边天”影片与家庭伦理片差异
      】后者创造私人空间,表达真正的家庭矛盾
      】经济冲突(财产掌控与分配)
      】情感冲突
      】文化冲突
      】亲情冲突
    半边天的矛盾是国家的、政治的!

    (三)半边天下的女性迷失
      】即以男性为榜样,以男性标准评价女人价值。
       1女性的“性征”被涂抹
           同是一种性别霸权
       2女人身体受到宰制
          50—60年代女性健康隐患(子宫脱垂)

    “李双双”
     (二)成就
    开创了农村轻喜剧的风格
    张瑞芳(1918—2012)
    (三)特色
     像一部话剧(没有复杂的蒙太奇)

    “阶级敌人”未认错的孙有

    (四)艺术无法修复的缺陷
      】公与私:苍白的道德拯救(法制)
      】城与乡:勉为其难的选择
      】进步与落后:生硬的思想转变
    【详细】
    84051733
  • 虎眼观影
    2018/4/28 10:32:38
    行尸走肉s8e16,盟军最终胜利

    不止是救世军、盟军这参战的双方,我们这些吃瓜群众也知道,这一次决战是双方的最后一战,一战定胜负,一战也会定很多人的生死。

    先看剧情,出发前的瑞克最后看了一次救世军孤儿格蕾丝,注意看,瑞克再度审视镜子里的自己,并不是瑞克爱美啦,其实他也是在审视潜意识里的自己,到底该如何面对战后局面。瑞克刚好遇到了前来探望格蕾丝的西迪克,这一次,瑞克终于做好了心理准备,他问了西迪克

    不止是救世军、盟军这参战的双方,我们这些吃瓜群众也知道,这一次决战是双方的最后一战,一战定胜负,一战也会定很多人的生死。

    先看剧情,出发前的瑞克最后看了一次救世军孤儿格蕾丝,注意看,瑞克再度审视镜子里的自己,并不是瑞克爱美啦,其实他也是在审视潜意识里的自己,到底该如何面对战后局面。瑞克刚好遇到了前来探望格蕾丝的西迪克,这一次,瑞克终于做好了心理准备,他问了西迪克,卡尔到底是如何发生的意外。西迪克重述了一遍事发经过,并且提醒瑞克,卡尔是为了向自己的母亲致敬,让西迪克相信自己。卡尔是因为一次善意导致自己丧命。西迪克同时提醒瑞克,人死固然如灯灭,但是一个人流传下去的,只有他的思想,这也是儒家看重的立德立言立功的版本诠释。

    9324499
  • 尘飞扬
    2021/4/14 14:51:45
    逞强的田雨岚,自卑的可怜人

    《小舍得》更到第六集,田雨岚使出浑身解数,始终无法将颜子悠送进钟老师的金牌班。

    饶是机关算尽,小丑依旧是她自己。

    田雨岚和钟老师孰是孰非,成为争议热点。

    《小舍得》更到第六集,田雨岚使出浑身解数,始终无法将颜子悠送进钟老师的金牌班。

    饶是机关算尽,小丑依旧是她自己。

    田雨岚和钟老师孰是孰非,成为争议热点。

    13470345
  • 狡童
    2014/4/10 22:50:40
    无法被尽述的香港情意结
    在我的认知里,电影就是给观众讲故事,电影本身就是一种语言,以更为艺术和生动的方式来讲故事或者表达思想。

    而电影语言并不单单只靠精湛地镜头语言来呈现。

    作为金像奖最佳导演的获得者,陈果无疑是善于运用电影语言来真诚表达的导演和编剧。然而这次这部网络大热的香港本土小说被他搬上大荧幕呈现出来的效果却有些差强人意。

    影片里的镜头语言和充斥其间的港式黑色幽默倒是不俗,
    在我的认知里,电影就是给观众讲故事,电影本身就是一种语言,以更为艺术和生动的方式来讲故事或者表达思想。

    而电影语言并不单单只靠精湛地镜头语言来呈现。

    作为金像奖最佳导演的获得者,陈果无疑是善于运用电影语言来真诚表达的导演和编剧。然而这次这部网络大热的香港本土小说被他搬上大荧幕呈现出来的效果却有些差强人意。

    影片里的镜头语言和充斥其间的港式黑色幽默倒是不俗,但是整个电影无法尽述原著作者的香港情意结。

    当年对原著小说还是很着迷的,对被搬上荧幕以及改编的期望值不高,所以看完也不算失望。

    电影在画面、剪辑、场景、道具、服装、镜头、音效、后期等制作硬技能上毫不逊色,但是剧情有逻辑硬伤,台词有智商硬伤。尽管整体忠于原著,但是120分钟无法只靠纯生活化的口语和个个卖蠢式刻意编排以及假模假式的温情鸡汤结尾来支撑整个剧情走向。

    看到有个长篇好评里说每个角色都是矛盾体,展示得很出色,但我想说的是,角色是在并未摒弃原著刻画色彩的基础上完善的,这并不归功于电影本身,也不能代表整个电影尽善尽美。

    这辆凌晨的红VAN展示的就是一幅浓缩的社会众生相。贯穿其中的是被诟病的“文化沙漠”之外的香港市民文化,这里有最人烟的香港,这里的红VAN发车被叫作“起飞”。这里没有什么主演,个个角色都极尽刻画过,集中年不得志庸碌憨莽吹水厮混的港男众生相于一身的大叔阿发任达华、神婆兼保险业务员且自诩天狼星人的惠英红、卖得一手好蠢所以看着特别亲切的小巴司机林雪、傻逼搞怪“道友”李灿森,以及一对普通夫妻,3个各有特色的年轻男女,四个大学生,2个躁动的青少年古惑仔,躲债扮丑贪财的粤剧女演员。电影在探讨人性“见死不救”和人们面对危险自保时的复杂心态的方面举轻若重,内核并不饱满,单靠台词来填补无法成为“电影语言”。

    在全港只剩十七人的这个“被自治”设定中以白话俚语铺陈情节,隐喻政治、人权、自由、法律、金钱观、道德约束、女权主义、经济衰落,暗讽香港社会因经济起飞而逐渐缺乏的精神文明、人文关怀、家庭温暖,足见导演的企图心,只是这样想要面面俱到反而会显得笨拙和贪婪。

    过度标签化了这个故事之后,扣人心弦的故事走向,风格独树一帜的镜头语言并不足以弥补电影内核的苍白。当然,相比那些内地的名头响亮名目繁多的恐怖悬疑电影,带着科幻寓言、黑色幽默、悬疑、生化危机、未来式等诸多元素的本片无疑【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从选角上说,个个演员都十分出色,刻画到位,以林雪为最佳。
    他满脸横肉,脸上油光瓦亮,白汗衫搭工装,最是“市井”的形象也最接地气,藏不住的乐观精神,虽然卖蠢但是无法否定和忽视他的演技。这个集凶恶、呆蠢、懦弱于一脸的男演员,几十年间演绎了不计其数的香港底层小人物悲喜命运。其实本片最能值得上好评的除了陈果的镜头叙事方式之外就是林雪的演技。当你看到他蹒跚地拿着大刀和一桶汽油趔趄地走在马路上的时候你能从他的每一个趔趄的脚步和双臂下垂摆动的幅度里看出他几十年来为香港电影做出的贡献。这并不是单纯体现了一个演员的演技和素质,而是一个有生活接地气默默奉献的香港电影人大半辈子的沉淀。

    相比之下,反而所谓的主角“阿池'黄又南和长发Yuki文咏珊的表现中规中矩,技术型男全程负责“气质”和“冷静”,引出那首异常好听又寓意神秘的摇滚老歌的歌美人丑嘲笑香港文化沙漠的“我阳痿”演技平平但是角色本身饱满,惠英红也是勤勤恳恳大半辈子卖力出演,但是由于剧情给角色的设定有点不着四六还是会显得她用力过猛。

    总之,演员演技都可圈可点,瑕疵也都是由于电影在角色本身的塑造上有缺陷,使得他们发挥受限。

    从剧情上说,导演想面面俱到但是又无法将故事讲圆,好在硬技术的镜头语言可以在画面上引人入胜,几乎没有让人胆战心惊怀疑这是鬼片的烂桥段,在格调上就比那些所谓的内地恐怖惊悚电影要尽显逼格。

    但是,缺憾也十分地明显。尽管我也并不觉得这是烂尾,但是这还是一个没有讲圆的故事。

    下面几点觉得实在缺少诠释:

    1.文咏珊飞来飞去的长发妖媚脸到最终也没有被解释

    2.文咏珊在黄又南提及第一次遇到面具人地点的时候跟黄有着不同的记忆,也没有被解释

    3.莫名其妙的电波、电话、大帽山里的秘密、小学同学日本印记男统统没有在电影结束之前有任何地交代

    4.莫名出现的面具人队伍,如果是前来救援或者绞杀他们的,怎么可能蠢到在十字路口堵小巴却只堵两个相对的出口,而放过另两边的出口?如果以车辆不够为由,那更不应该两边同时撞击小巴导致小巴逃跑两辆武装车对撞炸毁,逻辑和智商硬伤实在败笔。

    5.片尾生硬出现的家庭关怀温情场面太过俗套和刻意,简直像是新手的习作,商业化地为表达而表达显得无聊又low逼。

    6.以“结局不结局的,还得看有没有人投资拍续集,所以先埋伏笔”这种说辞为借口来美化故事的缺漏实在是流氓思想。对比十年前的《无间道》三部曲,每一部都可以是一个完整独立精彩的故事,而三部合在一起看又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经典佳作,所以这种拙劣的借口不能被接受。

    更有甚者,一部《让子弹飞》,有太多的伏笔与引人遐思的情节,我们愿意猜测它背后的寓意甚至假想后续情节,但是我们也乐意《让子弹飞》不出续集。因为一部就够,真怕狗尾续貂破坏氛围。


    原著作者是留学英国主修电影的26岁香港本地人,原著中流露出的香港新生代对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城市的感情更加地厚重有人味儿,之所以反响热烈,除了故事里贴合年轻人的视角以及丰富的科幻悬疑元素引人入胜之外,作者的情怀满溢字里行间。这种香港人的情意结本身就是一种香港文化,香港乘坐VAN仔的形形色色的人们以及红VAN文化本来就是独特而又沾满人情味儿的。

    而情怀这种抽象的东西被转换成电影语言来呈现仅仅用镜头语言是不够的。从结尾生硬地编排温情戏码来看,导演陈果对此也是了然于胸的,只是呈现出来的效果却 情节生硬,叙事拙劣,略显低端。

    故事本身就可以被看成搭载了香港文化本土情怀借由荒诞元素、黑色幽默来呈现的寓言故事,而电影完全可以以更精进的方式进行故事架构的重塑,借由别具一格的电影语言以独到犀利的方式来讲圆这个寓言。但是陈果的成品看起来十分无力,最是让人痛惜。

    并没有打太低分数的原因在于对这样一部小说改编的电影本身期望不高,且陈果的镜头语言相当的精湛,加之影院效果所以对影片呈现的镜头冲击力印象深刻。也算值回票价。

    镜头太好,故事不圆,香港情意结尽述不能。


     

                                                                                     Kingco于澳门
                                                                               2014-04-10 22:50








    【详细】
    66293811
  • Atlas
    2020/12/19 9:33:01
    一入此门深似海,最毒莫过帝王家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是一部合格的动作片,节奏的带动、动作的设计、情节的反转,都能看到诚意,神奇的是,回想一下,作为男主的沃尔伯格竟然没有多少动作戏份。 在沃尔伯格身上我看到的不是一个武力超群的头号特工,而是一个一出生就被设计好人生、机器一般存在的“兵器”,抛弃了人性以后的他处...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是一部合格的动作片,节奏的带动、动作的设计、情节的反转,都能看到诚意,神奇的是,回想一下,作为男主的沃尔伯格竟然没有多少动作戏份。 在沃尔伯格身上我看到的不是一个武力超群的头号特工,而是一个一出生就被设计好人生、机器一般存在的“兵器”,抛弃了人性以后的他处...  (展开)
    【详细】
    13066253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