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头大兵影评

141911232
  • 陈小妖大人~
    2019/4/22 19:10:50
    编剧你特么在逗我?被红妈杀了?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我靠猜了3季红魔到底是不是他爹,后三季又告诉我们雷蒙德死了让我们猜红爹到底是谁,结果最终季最后一集你莫名其妙让红妈直接把红魔杀了?你特么跟我们观众扯淡呢?红魔就是红魔实体是谁的?死了那么多人连女婿都杀了掩盖的秘密到底是他妈啥?只在回忆里出现的红妈咔嚓就现身了...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我靠猜了3季红魔到底是不是他爹,后三季又告诉我们雷蒙德死了让我们猜红爹到底是谁,结果最终季最后一集你莫名其妙让红妈直接把红魔杀了?你特么跟我们观众扯淡呢?红魔就是红魔实体是谁的?死了那么多人连女婿都杀了掩盖的秘密到底是他妈啥?只在回忆里出现的红妈咔嚓就现身了...  (展开)
    【详细】
    10129253
  • CHn????????
    2018/3/30 7:39:24
    一个人不会踩在同一坨屎上两次

    当年导演大人东剽西窃、粗制滥造的千古神作《汽车人总动员》凭借着那个挡住人的轮子成功地骗取了583万的票房,同时对国产动画界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恶劣影响。事后他那嚣张跋扈的态度(矢口否认自己抄袭,还说质疑自己的人是新时代的汉奸)将国产动画的脸丢出了全世界。

    如果导演您在世人的唾骂之下隐姓埋名,惭愧隐忍也就罢了,你他妈居然还有这张脸再来个《汽车人总动员2》。有句古话叫吃一堑长一智,观众们

    当年导演大人东剽西窃、粗制滥造的千古神作《汽车人总动员》凭借着那个挡住人的轮子成功地骗取了583万的票房,同时对国产动画界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恶劣影响。事后他那嚣张跋扈的态度(矢口否认自己抄袭,还说质疑自己的人是新时代的汉奸)将国产动画的脸丢出了全世界。

    如果导演您在世人的唾骂之下隐姓埋名,惭愧隐忍也就罢了,你他妈居然还有这张脸再来个《汽车人总动员2》。有句古话叫吃一堑长一智,观众们都不是傻子,一个人不会重复掉到同一个粪坑里,你导演想再一次骗钱敛财是完全不可能的。所以我奉劝你导演大人回头是岸,不要再做这种损人利己还丢尽国家颜面的肮脏勾当,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如果你看了我写的这篇文章之后还想一意孤行,那我只想说我去年买了个表。

    不知道你们各位观众意下如何?

    【详细】
    9258347
  • segelas
    2019/3/1 16:46:29
    只有野心和构思可以表扬

    在本片当中,导演试图用主角的个人经历来影射整个西方国家在新时代社会环境下的心态。并分成了从序章到收尾的四幕,来做自己主题的逐步深化和揭示。

    首先,在序幕当中,童年时代的主角自身遭遇的恐怖袭击在表现手法上颇有意味。导演先是描写了极其生活化的日常校园场景---假期结束后,老师与学生们的寒暄。然后,当持枪的学生进入教室的时候,导演没有拍摄他的正面,而是将镜头始终定格在老师的身上,以此强

    在本片当中,导演试图用主角的个人经历来影射整个西方国家在新时代社会环境下的心态。并分成了从序章到收尾的四幕,来做自己主题的逐步深化和揭示。

    首先,在序幕当中,童年时代的主角自身遭遇的恐怖袭击在表现手法上颇有意味。导演先是描写了极其生活化的日常校园场景---假期结束后,老师与学生们的寒暄。然后,当持枪的学生进入教室的时候,导演没有拍摄他的正面,而是将镜头始终定格在老师的身上,以此强化了枪击发生的突然性。这个手法实际上传达了一个信息:旧时的生活被恐怖袭击打破了,西方世界进入了一个充满不安的新时代。可以说,序章成为了全片基调和主题的一个奠定,而在随后的影片里,导演也将带我们去进入新时代。

    在第一幕中,导演主要去表现遭遇恐怖袭击后的主角的心理状态,强调了一个外在与内里逐渐背离的人物---她向经纪人要求对方不说脏话,但自己却放浪形骸最终被经纪人宣布“我再也不相信你是好女孩了,我现在开始要随便说脏话”;在经纪人眼中她似乎是一个“年幼到不足以面对职业生涯风险的小孩”,但实际上她已经完全可以接受这种负面的信息;她与姐姐相依为命,但却最终因为姐姐与经纪人的上床而感到被背叛;她外在是积极反抗恐怖主义的公众形象,但私下却迷恋于摇滚乐的极端情绪发泄,深陷于恐怖袭击的经历中不能解脱。在这个段落,导演也多次使用家庭DV影像+旁白与本篇的交替:前者展现主角“应有的积极的人生”,而后者展现主角实际的消极人生。而在这一幕中,导演也强调了“外界对于主角的期待”:在新闻发布会的段落中,导演意味深长地将镜头给到正在拍摄唱歌的主角的摄像机,来传达信息:积极向上、走出阴影,这个主角的形象正是外界大众眼中的她,也是他人所期待的她。而另一方面,在这一幕中,主角同样展示了自己对于这样一种大众期待的回应: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她站在录音棚唱出的歌却难让人满意---这个场景巧妙地揭示了一个事实:外界需要并期待主角成为一个积极面对不安定世界的人,但主角的内心其实早已与这个期待背道而驰。在本章节的末尾,导演最终甩出了压弯她的最后一根稻草:911事件---在这个事件之后的第二幕中,主角开始了彻底的阴暗化和消极化,因此这个事件完全可以被看作是“让主角最终产生质变的最后一击”。

    911带来的最后一击的结果,就是第二幕。第二幕中,导演将重点放在了“外界期待的她”与“实际的她”的差异上。起手部分,导演依然使用一次恐怖袭击,来暗示911所完全开启的新世界的彻底到来。而在这样一种新世界中,主角的负面化也已经病入膏肓。在这个段落中,导演重复地、大量地安排各种情节,让主角在愤怒、乖张、悲恸、失去控制等极端负面情绪中切换,去展现她的负面化。而在导演为了强调这一切与“恐怖袭击”的关联,安排了主角与恐怖袭击的联结---恐怖分子所带的,正是主角MV中的面具。因此,经过导演的这种暗示,可以说在第一幕所传达的信息得到了再次的表述:主角人生的逐步阴暗化,是由恐怖主义新世界的社会状态带来的。同时,导演还做了一个有点耍小聪明的设计:扮演主角女儿的演员正是第一幕中的主角演员,而女儿也与第一幕的主角一样过早怀孕。这种微妙的重合实际上暗示了一种西方社会状态下的循环:每一代的西方人在这样不安的社会状态下,都会循环往复地走上主角一代的道路,逐渐变得消极。而在另一方面,对于主角,外界仍然期待她能够像当年一样,成为一个积极反对恐怖袭击拥抱生活的形象---主角的同事希望她能在发布会中表达对恐怖袭击的抗议。而面对这种期待,主角也同样像第一幕的那样,试图在表面上迎合这种期待,但内心的背道而驰已经不可阻止,只是到了第二幕,这种情况更加明显---主角试图去正面回应,但最终都会陷入歇斯底里的情绪。她实际上也只是社会大环境下的一份子,不可能从社会环境给予个体的影响中独立出来,这早在第一幕的一个镜头中已经有所暗示---在冷色调的高楼大厦的镜头后,主角一行三人无表情地穿梭在这些高楼间。

    而到了尾声,导演用一个主角的现场演唱会,来做了点题。作为歌手的主角竭力地在舞台上表演,而台下则是大众激动的叫喊,而主角的姐姐和女儿看着演出也流露出了一种慰藉的表情。这一幕实际上恰如其分地点出了导演所想传达的主题:作为社会大众来说,他们希望找到一个积极的东西来给自己希望,让自己能够在充满不安和恐怖的新世界中生活下去,但是这样积极的东西实际上并不存在,公众得到的只是一种掩盖消极现实的虚幻。而主角这样的公众人物恰恰是这样一个存在,她从小到大都承载了外界赋予的“对抗暴力对抗恐怖”的积极形象,但她自身也只是这种动荡新世界的普通一分子,只会和所有大众一样一起DOWN AND DOWN。娜塔莉波特曼有些笨拙蹩脚的舞台表现或许在有意或无意间,恰好提高了这个主题的表达效果:从这些笨拙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她终究只是在表演一种“符合大众的期待”的形象,而非绝对的真实自我的再现。可以说,在本片中,导演使主角拥有了两重形象和作用:“外界期待的她”揭露了公众的心理欲求,而“真实的她”展示了公众中普通一分子的心理状态。而在最后的一个画面中,导演也通过一个炫目的光芒点题“光之声”,再次展示了“公众眼中的主角”和公众期待的虚幻。

    但是,本片的问题同样是巨大的。导演虽然试图去展现恐怖主义时代下西方人的生活状态,野心和视角都非常够分量,但是在成片来看,对恐怖主义这一社会现象与普通大众的心理变化究竟有何确切的影响,表达在很大程度上是空白的---除了开篇中直接作用于主角的一场枪击之外,我们得到的只是“作为背景”的各种恐怖事件,而缺少“它对于人物施加了何种影响和作用”。这在主要承载此内容的第二幕中尤为明显。在第一幕中,导演主要表现“受到枪击之后的主角”的个体心理状态,人物描写,这显然是他能力范围内游刃有余的。但在第二幕中,由于导演能力----拍摄水平、对社会现状的研究理解不够等等,导致重要内容的缺席,我们似乎始终只是在看主角的各种情绪,而影响、左右了她的心绪的东西却完全空白。同样也是这个问题,造成了影片第二幕中结构的完全松散化。因此,本片虽然有一个不错的野心和尚算巧妙的构思,但由于导演自身的年龄、阅历、能力局限,在表达上的问题较大,成片不算理想。

    【详细】
    100132564
  • january
    2020/3/18 17:13:15
    关于最后一搏

    一个越战中拯救许多美军的空军军医,战后却没能获得最高荣誉的勋章佳奖,当时接受他救援的士兵们起而争取,向五角大厦提出申诉希望追勋最高奖章,一个正要面对职场升职的政府官僚,接到这个被打压多次事隔40年后的旧案,从原本的轻视到深入访谈调查中,发现这群越战老兵的执着与荣誉的重要,影片的结构就是访谈与越战场景交错,以结构组成性来说更偏向仿纪录片形式,所以实际上剧情的推进的层面并不多,比较是单方面的去累

    一个越战中拯救许多美军的空军军医,战后却没能获得最高荣誉的勋章佳奖,当时接受他救援的士兵们起而争取,向五角大厦提出申诉希望追勋最高奖章,一个正要面对职场升职的政府官僚,接到这个被打压多次事隔40年后的旧案,从原本的轻视到深入访谈调查中,发现这群越战老兵的执着与荣誉的重要,影片的结构就是访谈与越战场景交错,以结构组成性来说更偏向仿纪录片形式,所以实际上剧情的推进的层面并不多,比较是单方面的去累积观众对事件感触,为了增添戏剧性由多位资深演员饰演,让每场访谈与战争现场交错去强化情绪,所以影片前30分钟显得沉闷抓不到重点,到中后段累积起对该名空军医官的同感,才会产生与那些被救援过老兵相同感怀,其实影片前段叙述的高层压力毫无爆点,纪录片式手法是比较跳脱剧情形式的。

    【详细】
    12404338
  • 标本师库特
    2021/7/21 0:24:43
    我在他乡,挺糟心的(结局不错,改回四星)

    2021.08.11 更新:

    结局不错,改回四星。

    -----------------------------------

    2021.07.28 更新:

    可以点播看7、8

    2021.08.11 更新:

    结局不错,改回四星。

    -----------------------------------

    2021.07.28 更新:

    可以点播看7、8两集了,早上在上班途中看了,然后心里说不出啥滋味... ...

    如果说前三集最吸引我的是“不悬浮”,那从第四集开始就真的一路下滑了,尤其是职场的部分。

    看到第七集,纪南嘉咨询自己身体是否能承受怀孕的那个情节,我实在是忍不住快进了。

    请真实的看看生活在北京的女孩子们都是怎样的生活状态把。何必把所有女性都殊途同归地塑造成同一个样子?

    ---------------------

    好的,我们先来说说北京。

    -我常常思考为何鸟儿拥有整片天空,却老是停留在一个地方?然后我问了自己同样的问题。

    作为一个和主角们一样在北京打拼的女孩子,最近我经常问自己这句话。

    北京究竟有什么好的?它大的要命,吵的要死,工作压力大,基础设施不如上海,空气和环境也不如深圳广州,在武汉、南京、苏州工作过的几年,进医院的次数加起来都没有在北京这一年的次数多,我每天都活在随时有可能失业的阴影当中,胆战心惊的工作、生活,死乞白赖在这呆着,到底图什么?

    当我把自己抽离出来,揉碎了,掰开了看,我发现其实答案很残酷、很丢脸,但也很简单——

    对一个内心还不够强大的人来说,和大家待在一起死,远比自己一个人死要来得好受一点,不是吗?

    我当然也可以二话不说就离开这个让我焦虑的城市,但以我的能力,我觉得即使我离开这里,我大概率还是会活得很失败。

    但如果我留在北京,我能获得什么呢?

    这个城市有万般残酷之处,但它至少是目前尚存的少数的能够接纳我所有迷茫和失败的城市之一。

    在这里我有朋友,有爱人,有希望,虽然朋友可能闹掰,爱人可能分手,希望也可能破灭,但至少对我们这种人来说,在目前,这是比“回家”更好的去处。

    回到家里,要面对的,可不仅仅是工作的忙碌、生活的焦虑那么简单了。

    北京它对我来说可能更像是一个能够让我得到些许缓冲的港湾。它可能很残酷,但绝对也不是洪水猛兽。

    真正的洪水猛兽,永远都只能是我们自己身上的那些劣根性。

    这年头都流行女性题材的致郁剧,但《伦敦生活》之所以好看,是因为看到女主从黑暗中将自己一点一点捡起来的过程,我们作为观众是有所共鸣的、是无比欣慰的,大家希望看到的是这样一个过程,但这个过程和女主是否在异乡没有半毛钱关系,这个过程只关乎于女主她是不是真的能够抛开所有的外界因素,有没有找到真正的自己。

    人虽然是受限于环境的,但日子最终能过成什么样终究还是靠自己去调节。

    我们不能一边享受着这个城市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好处,又一边痛骂它对自己不够偏心。

    这种没事儿就给自己瞎找焦虑的心态是很危险的。

    136922326
  • 随喜
    2022/4/29 10:41:49
    说不寒而栗的都是外宾吗

    好的科幻并不是凭空创造,而是将现在与现实推到未来,推向极致。那样一来,即便是最硬核的科技故事也有了神话童话般的隐喻与象征。

    那些看完惊呼神作,然后就显摆自己深邃目光看出了资本主义对人进行终极剥削的,在某方面的受教育和认知程度没超过初中。当然有可能是他们由于短评字数的限制或是标题未能准确反映全文的想法而造成误解

    好的科幻并不是凭空创造,而是将现在与现实推到未来,推向极致。那样一来,即便是最硬核的科技故事也有了神话童话般的隐喻与象征。

    那些看完惊呼神作,然后就显摆自己深邃目光看出了资本主义对人进行终极剥削的,在某方面的受教育和认知程度没超过初中。当然有可能是他们由于短评字数的限制或是标题未能准确反映全文的想法而造成误解,但是正如之前说到的语言精确性的重要,如果无法或怠于使用能最正确表达想法,或者低限是尽量不引起歧义的遣造词句,那活该被误会。

    那些明知是可笑的却被习以为常,那些分明的无意义却被郑重其事,剩下的唯一问题就是:组织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迷雾和解谜总让人着迷。

    永远不要低估组织的恶意,当你把自决的权利交出,交得越多,恶意越多。进一步讲,如果认真的能将自己一分为二,一部分为另一部分劳作,自己对自己有多狠,他者就会对他者有多狠。

    还有人说,看得一身冷汗,毛骨悚然。太夸张了,我的蜘蛛感应怎么就一根汗毛也没竖立。别装外宾了。

    【详细】
    14366557
  • 呆头猫猫
    2021/7/13 15:07:20
    火星版《围城》

    文艺片的定位。

    小女孩在成长过程中,无论发生了怎么的变化,都始终抱着“走出去”的想法。

    最后杀掉她父母并抚养她长大的混血大叔也死了,留下机器人照顾猪的一家,长大了的小女孩终于可以实现走出去看世界的愿望了,出去以后才发现外面真的什么都没有,甚至空气都不能呼吸。

    文艺片的定位。

    小女孩在成长过程中,无论发生了怎么的变化,都始终抱着“走出去”的想法。

    最后杀掉她父母并抚养她长大的混血大叔也死了,留下机器人照顾猪的一家,长大了的小女孩终于可以实现走出去看世界的愿望了,出去以后才发现外面真的什么都没有,甚至空气都不能呼吸。

    整部影片都很安静,故事发生的场景定位于一个火星上隔绝的有氧气的玻璃罩里,人们衣着也破破烂烂,有点类似于中古时期的欧洲,武器也只有普通的轻武器,只有一个具有AI的蠢萌蠢萌的机器人可以证明所处的科技时代。

    混血大叔的角色有点矛盾,为了进来杀死了小女孩的父母自己也差点死了,最后自己还是死于想阻止女孩出去,杀死别人或者被杀死都毫无意义。

    有点冷科幻《围城》的意思。

    【详细】
  • 13675437
  • 神鹰王冠
    2022/5/25 11:09:52
    当年唯一一部漫威电影,看完后大失所望。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部我等了好几年的电影《新变种人》经历了五次改档和好几次补拍之后终于能看了,但是看完我感觉不伦不类的,里面的元素太多了,青春、超英、恐怖、惊悚、奇幻。拍到最后居然连同性都出来了,两个女生百合了,看星空看着看着,直接亲上嘴了,这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新变种人...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部我等了好几年的电影《新变种人》经历了五次改档和好几次补拍之后终于能看了,但是看完我感觉不伦不类的,里面的元素太多了,青春、超英、恐怖、惊悚、奇幻。拍到最后居然连同性都出来了,两个女生百合了,看星空看着看着,直接亲上嘴了,这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新变种人...  (展开)
    【详细】
    14417253
  • 意意爱小说
    2016/7/26 22:13:42
    这部电影的正确打开方式→_→结局大反转
    看一部片,我至少要看看男女主合不合口味,近年来郭富城接的片子有点诡异,比如上次的梦想合伙人,简直无力吐槽,但是寒战2又很精彩,我也不知道该不该去看,不过看到女主角是杨子珊的时候,还是下定了决心,哪怕这部片子的评分并不是很高。
            杨子珊我对她的印象还停留在重返20岁里一部女主角撑起了一部片子的演技里,
    看一部片,我至少要看看男女主合不合口味,近年来郭富城接的片子有点诡异,比如上次的梦想合伙人,简直无力吐槽,但是寒战2又很精彩,我也不知道该不该去看,不过看到女主角是杨子珊的时候,还是下定了决心,哪怕这部片子的评分并不是很高。
            杨子珊我对她的印象还停留在重返20岁里一部女主角撑起了一部片子的演技里,而这一切终止在我看到片子里她的角色出现十分钟后。如果说我本来是很期待,那在这一刻我已经对这部电影下了定调,这就是一部很无聊的片子。
            当然,正如我题目所言,后面我被自己打脸了,但是不得不说,前面真心很无聊。
            杨子珊饰演的妓女本应该是社会底层的人,这样的人身上没有一点阴暗和晦涩已经很奇怪了,居然表现得一脸阳光,像是离家出走的富家女╮(╯▽╰)╭……她的身上让我看不出一点角色应有的样子→_→这不是一个演员该有的修养吧,反倒是她的“室友”(姑且称跟她住同一个棚子的人是室友吧),看出了一个沦落风尘女子背负的无奈和苦涩。
            好吧,抛开这时刻出戏的违和感演技,单论故事情节,在本应高潮的地方煽情,在本应紧凑的地方和缓……导演到底是想怎样╮(╯▽╰)╭,剧情刚开始的时候,女主蠢得要死,一直被赌徒男主骗着赌钱,一次两次就算了,还有三次四次,一点都不像是个混迹底层多年的人,让人怀疑她这么多年到底是怎么生存下来的,类似被忽悠的情节放了四次……对于一部电影来说情节不是应该精炼吗,这种情节真有必要一直强调嘛?后来男女主被迫跟他们赌拳赌输了的人蒙着眼睛赛车,好不容易赢了分赃的时候,居然放了很久两个人相处的情节,女主还谈了自己的梦想是演员╮(╯▽╰)╭……这是为两个人相爱硬生生加戏嘛?虽然后面我才发现这都是导演的伏笔,但是在看前面的时候是真的有想走人的冲动……情节重复拖沓到让人无语。
    但是遏止我打三星而不是两星的,最终还是它的结局反转,原来女主很早以前就认识了男主,她还模仿男主死去老婆的笔迹来与当时在牢里的他通信,所以才有了以后的一幕幕,那些看起来非常傻白甜的违和感,原来是因为她认识他,而且她爱上了他……
            爱情果然是盲目的,让女主想尽了一切办法,甚至假装找错了上门服务对象来接近男主,还为他还债,只因为……与男主的,也就是后来伪装他老婆与他的通信?!这也是我对这部剧最无力的部分,爱情来的太快,就像龙卷风,完全无法想象过尽千帆的女主居然会爱上一个把自己家败光的赌徒?!到底是哪一点让她爱上了???就算是男主他老婆不顾自己生病输血救了女主,而且在男主坐牢时还是对他一心一意,爱的死去活来的,女主也不应该爱上男主吧?难道不应该是爱上男主他老婆嘛?真是诡异的逻辑。
            因此,我觉得这部剧的正确打开方式是这样的→_→女主爱上了男主他老婆,为了完成对方死前的心愿,决定帮男主还债并解救他脱离赌海,没想到男主因为救女儿而被迫代人坐十几年的牢,为了让想死的男主活下来,女主想尽了办法跟他打了个赌,两个人各吃一半安眠药,活下来就要一直活着不论多么痛苦。最后男主活了下去就去坐了八年牢,这还是因为替人顶罪的事情曝光提前放出来的。然后男主满心以为可以见到女主了,结果女主得重病在他进监狱的半年内就死了……事实是,女主开心得去地下见男主他老婆了,因为再也没有人打扰她们俩了。gameover……
    【详细】
    80091638
  • 邑人
    2022/1/10 9:32:06
    讲“美国黄飞鸿”故事的《老亨利》,何以成为2021年度遗珠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退休下来后,闲得蛋疼,会看大量影视作品,这还没完,他还会每年都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年度片单。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退休下来后,闲得蛋疼,会看大量影视作品,这还没完,他还会每年都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年度片单。

    14130239
  • 雪里蕻
    2019/4/12 13:06:55
    张颂文:梦想终于照进了现实

    钟汉良拜他为师,娄烨与他惺惺相惜,这一次,他凭借《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征服观众。

    (一)

    中国许多影星的诞生都能从1999年那个平凡却又不寻常的年份找到线索。

    1999年,张颂文还是个24岁的小伙子,

    钟汉良拜他为师,娄烨与他惺惺相惜,这一次,他凭借《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征服观众。

    (一)

    中国许多影星的诞生都能从1999年那个平凡却又不寻常的年份找到线索。

    1999年,张颂文还是个24岁的小伙子,那时,他在深圳华侨城中旅集团担任旅行社经理。然而,对于这份工作张颂文并不热爱,此前,他曾在印刷厂做过挂历、给大排档洗过碗、做过空调安装工、汽水厂洗瓶工,干过饭店经理,这些工作在张颂文心中,只是借以养活自己的饭碗,谈不上有多喜欢。

    10108490
  • 豆不治腐女药丸
    2021/4/8 20:08:37
    如果这个世界人人都拥有自由的意志,便没有战争。 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人被主义洗脑,便没有战争。 便没有被迫参加战争,便没有这场悲剧。 ——《进击的巨人》

    如果这个世界人人都拥有自由的意志,便没有战争。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人被主义洗脑,便没有战争。如果拥有自由,便没有被迫参加战争,便没有这场悲剧。——《进击的巨人》

    如果这个世界人人都拥有自由的意志,便没有战争。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人被主义洗脑,便没有战争。如果拥有自由,便没有被迫参加战争,便没有这场悲剧。——《进击的巨人》

    如果这个世界人人都拥有自由的意志,便没有

    如果这个世界人人都拥有自由的意志,便没有战争。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人被主义洗脑,便没有战争。如果拥有自由,便没有被迫参加战争,便没有这场悲剧。——《进击的巨人》

    如果这个世界人人都拥有自由的意志,便没有战争。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人被主义洗脑,便没有战争。如果拥有自由,便没有被迫参加战争,便没有这场悲剧。——《进击的巨人》

    如果这个世界人人都拥有自由的意志,便没有战争。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人被主义洗脑,便没有战争。如果拥有自由,便没有被迫参加战争,便没有这场悲剧。——《进击的巨人》

    如果这个世界人人都拥有自由的意志,便没有战争。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人被主义洗脑,便没有战争。如果拥有自由,便没有被迫参加战争,便没有这场悲剧。——《进击的巨人》

    如果这个世界人人都拥有自由的意志,便没有战争。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人被主义洗脑,便没有战争。如果拥有自由,便没有被迫参加战争,便没有这场悲剧。——《进击的巨人》

    【详细】
    13377446
  • 欢乐分裂
    2018/10/15 11:03:02
    回旋在自我意识的宇宙

    出生于1985年的松居大悟是日本影坛近年来颇受人气的新星,他既担纲演员,又足可胜任导演,2016年执导的《安昙春子下落不明》获东京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影片提名;2017年在电影版《昼颜》中有过出演,更因执导剧集《Byplayers:如果这6名配角共同生活的话》而备受瞩目(续集同受好评);今年推出的《冰淇淋与雨声》和《你因你是你》也收获了比较两极化的口碑,喜爱者觉得新奇有趣、富有创造力,厌恶者

    出生于1985年的松居大悟是日本影坛近年来颇受人气的新星,他既担纲演员,又足可胜任导演,2016年执导的《安昙春子下落不明》获东京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影片提名;2017年在电影版《昼颜》中有过出演,更因执导剧集《Byplayers:如果这6名配角共同生活的话》而备受瞩目(续集同受好评);今年推出的《冰淇淋与雨声》和《你因你是你》也收获了比较两极化的口碑,喜爱者觉得新奇有趣、富有创造力,厌恶者则认为矫情做作、故弄玄虚,而笔者在观看《冰淇淋与雨声》后甚是喜欢,几乎可视作日影近几年难得的惊喜佳作。

    精妙的时空转换

    本片讲述的是一群年轻人排练即将上演的舞台剧的过程,从面试开始,到公演前三周的彩排初期,时间轴以倒计时推进,直至开演前最后一天、最后一小时、最后一分钟……期间,剧团虽遭遇过表演不尽人意、合作不力等困扰,但最大的麻烦是迎来被告知取消演出的晴天霹雳——只因演员们不是大牌明星,缺乏票房号召力,制作方考虑到盈利困难,遂停演。演员们决心冲破阻挠,以自己的方式上台“演出”。

    影片最大亮点是一镜到底,说起一镜到底,影迷们脑海中迅速联想到的,不外是《鸟人》、《维多利亚》、《俄罗斯方舟》、《鱼与猫》、《大空港》,以及缝合较明显的《夺魂锁》。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镜到底在吸睛的同时,也往往流于刻意的匠气,有时甚至为了方便、迎合一个镜头内的调度,甚至不惜牺牲叙事的流畅、构图的合理;而且不少“一镜到底”并非是天然的一个take,而是由各组长镜头联合而成,是谓“伪” 一镜。

    不过,本片的“一镜到底”是「时间」与「空间」的粘合剂与转换器,它将真实的物理时间长度化为空间内的调度,巧妙实现时空过度与转场,无缝对接「现实」与「戏剧」,调度堪称精妙。跨越几个星期的事件,如何在一个镜头内展现时间的流动?影片以出入不同场景空间作为转场的手段,也标注出时间节点,这样既丰富了场域信息,又保持、绵延了人物在单个镜头内的情绪状态。

    观看时仔细分辨是否真正的“一镜”,并未看出任何明显的缝合处,虽说影片只有74分钟,但可以猜测是进行了大量现场训练与调度指导,才能将时间点掐得如此精准,且与剧本的发展完全贴合、恰切。如此老道的手法,于一位青年导演来讲,对影像与镜头的掌控力,对文本的捕捉力,都是相当惊人的。因此,“一镜到底”于本片来讲,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服务于叙事推进的必要因素,唯有才保持时间流动的状态下,观众才能透过被打破的第四堵墙,真正浸入其间,体验到虚实泯灭、现实与戏剧浑然一体的共情。

    梦想照见现实

    影片用改变画幅来作为「现实」与「戏剧」形式上的区分符号,角色言谈内容亦可清楚界定。「戏剧」的文本内外是两个同样悲伤而激愤的故事——戏内是两个女孩与一个男孩因没有出路而丧失生之希望的悲剧,戏外是一群青年无法达成梦想的苦闷呐喊。而在这两重结构之外,是坐在影院中观看这出戏中戏的观众们,无论是与哪一重的戏剧内容有共鸣,都自动化身为第三层的人物,通过观看与被观看,创作的界限显然模糊了。因此,这既是观众与演出者共同的现实延宕,又更像是现代年轻人共有的一出灰暗梦境,梦醒依然没有尽头,没有未来,没有希望,声声的嘶吼与呐喊撕破舞台的帘幕。

    当得知舞台剧被停演,为排练付出诸多心力的演员们决心以自身行动来抗争不公的现实,他们穿越剧院的层层阻碍,终于登上舞台,面对空无一人的观众席,演绎属于自己的戏剧。这一刻,他们既是舞台上的演员,也是现实中的个体,当梦想在前方召唤,青春的勇气与信念燃烧的力量,终于让梦想穿透进现实。

    这种信念在「戏剧」内的呼应是出走的念想,女主身处无爱可诉的环境,致使她冷漠麻木,对母亲和弟弟非常疏远冷淡,当得知唯一的好友离开小镇,她在绝望之中与朋友合伙杀了男友,准备一起逃离。观众无法得知她曾经受过哪些伤害,才变成如今的模样,但MOROHA乐队以说唱的方式作为介入旁白,成为具有全知视野的第三方,我们可以窥见日常生活是怎样逐渐滑入虚无的深渊与无法自救的黑洞。

    说起MOROHA在影片中的表现,也是褒贬不一,不过笔者非常认同这个高度风格化的举措。伴以清澈、嘹亮、激越的吉他声,年轻一代的迷茫与反叛尽显无遗,自省的意识破壳而出,急促的弦声如跳跃的思维,是无可安放的灵魂呐喊。“我们是拥有自我意识的宇宙。”结尾处的陈词动人心魄,拥有光明就不会惧怕黑暗。

    【详细】
    97051846
  • 阿点日剧日影迷
    2018/6/16 19:50:43
    观后感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豆瓣又改版了,这个??的手势太可笑了…… 大型尬演现场,这太不好看了,得亏去年日本新片展的时候没看。 音乐青春片,音乐又不好听。疯狂吹女主的声音,声音又不好听。导演也很神奇,那么多女主大特写,高级黑吧。女主的表情管理太可怕了,特写真的超吓人,瞪眼也超惊悚,好...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豆瓣又改版了,这个??的手势太可笑了…… 大型尬演现场,这太不好看了,得亏去年日本新片展的时候没看。 音乐青春片,音乐又不好听。疯狂吹女主的声音,声音又不好听。导演也很神奇,那么多女主大特写,高级黑吧。女主的表情管理太可怕了,特写真的超吓人,瞪眼也超惊悚,好...  (展开)
    【详细】
    9436253
  • 屠夫
    2019/11/10 20:12:28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命状态的权利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每个人,重点是选择如何去生活 本来以为最近作品最让人动容的会是金发男子,没想到却是本来没有太多注意而且还暗搓搓吐槽很久名字的法国电影,闪虾亮晶晶。 闪虾队,是一支水平不咋样看起来像玩一个样的水球队,闪虾其实是虾尾的意思(猜测),而虾尾据说是虾最漂亮的部位,喜欢...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每个人,重点是选择如何去生活 本来以为最近作品最让人动容的会是金发男子,没想到却是本来没有太多注意而且还暗搓搓吐槽很久名字的法国电影,闪虾亮晶晶。 闪虾队,是一支水平不咋样看起来像玩一个样的水球队,闪虾其实是虾尾的意思(猜测),而虾尾据说是虾最漂亮的部位,喜欢...  (展开)
    【详细】
    10643254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