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主影评

2372403
  • Hey Johnny
    2009/8/10 14:53:41
    哥们儿就喜欢俗的!【精彩台词整理】
    影片拍摄上映日期是1989年。当时年幼对那个年代我完全没有多少实体记忆,所以只能凭借当时的影像拼凑我们的父辈们正当好年华时社会上的众生相。上世纪80年代无疑是最好的时代。
    “五讲四美”深入人心,人们思想单纯、心无杂念,人人都爱人民公仆,大街上秩序井然完全归功于每个人的组织纪律性奇强,大家生产劳动积极性格外高涨,喊着口号一丝不苟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指标,争当爱岗标兵且工作原则性极强,走个小后门就
    影片拍摄上映日期是1989年。当时年幼对那个年代我完全没有多少实体记忆,所以只能凭借当时的影像拼凑我们的父辈们正当好年华时社会上的众生相。上世纪80年代无疑是最好的时代。
    “五讲四美”深入人心,人们思想单纯、心无杂念,人人都爱人民公仆,大街上秩序井然完全归功于每个人的组织纪律性奇强,大家生产劳动积极性格外高涨,喊着口号一丝不苟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指标,争当爱岗标兵且工作原则性极强,走个小后门就成了好大点儿事。像电影里刘美萍作为一个商店买手绢的售货员遇到熟人,最高待遇莫不过“哎,你们买手绢吗?”

    与大时代背景不同的一伙儿青年:于观、杨重、马青。我们姑且先按照片中赵老师的说法叫他们“失足青年”。他们没事儿打打小牌、侃侃大山、打打哈哈。以前也总是在《血色浪漫》里听钟跃民提到“顽主”,现在终于对这两个字理解更进一步。表面看着浪费生命、不思进取,但心底却都是纯真乐天、热心善良的小年轻。本着“替人排忧,替人解难,替人受过”的宗旨成立了个什么3T公司。

    王朔的原著我没读过,故无法评价片子是否忠于原著或是省略了哪些细节。第一感觉电影就像冯小刚的《甲方乙方》的原始版本,3T公司的性质于“好梦一日游”有着颇为微妙的异曲同工之处。没看这个之前觉得《甲方乙方》真叫好,但现在觉得还是《顽主》更值得回味。

    一向很喜欢嘴贫但不惹人讨厌的角色,而且最好加上骂人不带脏字。这个片子可好,一下子来了仨:葛优温吞的幽默、张国立的快人快语、梁天的调侃挤兑(从《我爱我家》开始一直很喜欢梁天极富喜感的小眼睛)都是那么恰到好处丝毫不会让观众对这几个青年生厌。要知道如此性格的角色无论原著本身或是电影只要处理不好,一线之隔很容易就成了“流氓”。

    我不是北京人,却对一口“京片子”特有好感,总觉得老北京的韵味是越品越醇的。重新把片子过了一遍,整理记下精彩台词对白,但文字怎么也不如生动的影像来的更有感觉。

    【用以存档,仅供参考吧。】

    ◎一女顾客:“……往哪一坐屁股发沉眼发光跟抽水马桶似的一拉就哗哗喷水,知道你有这特长那中苏谈判请你去得了。外面跟八哥似的,回家怎么一见我就没词儿了?”
    马青:“我改。”
    女顾客:“改?改屁!除了尿床你这辈子改什么了?”

    ◎杨重:“人生就是这么回事儿,就是踢足球,也许啊一大帮人在那跑来跑去整场都踢不进一个球去,可你还得玩儿命踢,因为观众在玩儿命地喝彩打气。人生就是跑来跑去听别人叫好儿。”

    ◎马青:“……就杨重享清福啊,每天替人去约会,我要求换工种,跟他换。种田还得休耕呢。”
    于观:“咱不是有君子协定在先的吗?你太温柔太多情,让你去办这种业务我不放心。”
    马青:“可杨重也不是太监呐!”
    于观:“可他懂职业道德,他能跟别人胡扯上一天仍然津津有味,他就有这耐性。你行吗?要是你,你准把这临时工干成全面承包。我不能隔一天让一个丈夫打上门来一回吧。”

    ◎美萍:“哎,弗洛伊德说当儿子的都想跟自己妈结婚,对吧?”
    杨重:“跟我妈结婚那是我爸。我不可能在我爸跟我妈结婚之前先和我妈结婚,错不开啊!”

    ◎马青:“……我也觉得特空虚,结婚特没劲,找来找去不是找来自己爹就是自己妈。哪像人家外国啊,谁跟谁都能睡觉。人家也方便都有房子,你自个儿有房子吗?家里老有人儿吧。我就特佩服人家外国女的,睡完就完。而且无论怎么睡也不扭着人男的胳膊买这买那。”
    美萍特无奈:“杨重,咱们走吧。”
    马青:“甭老拉着我们哥们儿,你已经被我接管了……”

    ◎山寨颁奖仪式入口迎接处。
    一男青:“哎,哥们儿今儿有舞会吗?”
    于观:“有,那请柬上不都写着吗?”
    男青:“我们可经常上当,说有舞会把我们框来了,结果开了半天会什么都没有把我们轰出来了。”
    于观:“这回您放心,不但有还是一水儿的Disco。”
    男青:“会前有时装表演吗?”
    于观:“很精彩的时装表演。”
    女青:“舞会有免费饮料吗?”
    于观:“有,不过许吃不许带。”
    女青:“那还算值。”
    于观对在旁的作家宝康:“有什么办法?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它就有‘左中右’。”

    ◎山寨颁奖大会上,冒牌作家们纷纷发言。
    秋风:“草地上,开满鲜花,可牛群来到这里发现的——只是——饲料。”
    柳絮:“人们说我的这边儿——是长江,人们又说我的这边儿——是黄河。”片刻沉默后面无表情走下台。

    ◎林蓓:“无赖,你要是无赖了也就什么都不在乎了。”
    宝康:“不对,这无赖的准确意义应该说是‘无所依赖’!”

    ◎宝康:“你们这哥儿几个里头就数杨重风度最好——深沉!”
    杨重:“你骂谁呢你?我知道我傻。”众人大笑。

    ◎关于“万人大餐厅”的神侃。
    候耀华饰的砍爷:“你对目前世界上这情况可能不大了解,无产阶级队伍人民少,资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着外国人整天憋足了劲儿干嘛?不就上中国吃来了吗?你看人外国人那肚子。”
    于观:“办不了,中国银行从来不为这种‘野鸡项目’担保。”
    砍爷转向杨重:“哎,我记着你好像说过你们家有一远亲原来在中国银行一副行长家当过阿姨。”
    杨重:“没错儿,你要想拐他们家孩子,我能跟她说说。”

    ◎赵老师问杨重:“哎,你是哪儿的?也是3T公司的?”
    杨重:“我就是一傻“波一”,您甭为我费心。”
    赵老师无奈笑答:“哈哈,年轻人总是过低估计自己啊……”

    ◎赵老师:“你们平时都干些什么啊”
    马青:“我们什么也不干,看看武打录像、玩玩牌、要不就是睡觉。”
    赵老师:“找些书看看吧,书是消除烦恼解除寂寞百试不爽的灵丹妙药啊。”
    于观:“我们没什么烦恼。从来不看书也就不烦恼了。”

    ◎于观翻越护栏被交警逮住:
    交警:“你怎么从这蹦啊?说你呢,听见没有?”
    于观:“说我呢?!”
    交警:“你有病啊?”
    于观:“对。今儿早上我刚从安定医院跑出来,医生追了我700多里地。”
    交警对丁小鲁:“以后像这样的人过马路都得有人领着,行了。哎你们俩什么关系啊?”
    于观:“嘿嘿,我是她舅舅。”
    丁小鲁:“你怎么不说你是我外甥啊?”

    ◎杨重:“警察说什么你就听着,别自尊心那么强。就当你还小,你爸骂你一顿。替人家想想,马路上成天站着,除了电线杆子没第三个倒霉的了,钱也不多挣是不是?再不得词儿让人家训训你也太不人道了。他训够你了,自然就把自行车还给你了,毕竟是维持秩序,不是盗贼团伙嘛。”

    ◎于观对肛门科大夫:“……等等,您该不是那个什么屁眼儿保养方面的行家吧?”
    大夫顾客讶异过后:“我对您的措辞很遗憾。”

    ◎马青接于观老爸的电话。
    马青:“喂,找谁?”
    于爸:“找于观。”
    马青:“于观不在,出去了。”
    于爸:“去哪了?”
    马青:“你谁啊?问那么多嘛?”
    于爸:“你甭问我是谁,于观去哪了?”
    马青:“去你妈的!”

    ◎仨人去医院陪床。
    知识分子顾客:“你们怎么坐在这里不去伺候妈妈?我出钞票不是请你们坐在这里休养的啊”
    马青:“咱妈刚才拉了坨金子,我们正盘着算怎么分呢。”

    【截图相册: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42626976
    【详细】
    22123210
  • 刘莉莉
    2009/5/25 15:21:46
    原因是个傻波依,您甭为它费心
    5月下旬,樊*国早睡晚起,手机没再响过,也不见他再打出去。
    几周前,他不听我们冷嘲热讽,辞了石家庄的工作,打算去和早己身在首都的女朋友汇合,两人在皇城共创美好未来,这都是他的美好愿景。
    离开石家庄3天之后,他又风尘仆仆的回来了,那一晚他是在隔壁睡的,自己买了啤酒,香烟和下酒菜。
    不知道他那一晚上干了什么,但是我们也猜到他大概碰上了什么样的境遇,心照不宣,谁也没去打扰他。
    5月下旬,樊*国早睡晚起,手机没再响过,也不见他再打出去。
    几周前,他不听我们冷嘲热讽,辞了石家庄的工作,打算去和早己身在首都的女朋友汇合,两人在皇城共创美好未来,这都是他的美好愿景。
    离开石家庄3天之后,他又风尘仆仆的回来了,那一晚他是在隔壁睡的,自己买了啤酒,香烟和下酒菜。
    不知道他那一晚上干了什么,但是我们也猜到他大概碰上了什么样的境遇,心照不宣,谁也没去打扰他。
    从那晚睡着,他一直就睡了整整的一天,完整的24小时还要多,第三天的早上才醒。整个白天,他都睡的很香,我们在他身边嬉闹,大声的说笑,他都没有醒的意思,气息均匀。

    “哥们儿可能是自杀吃药吃少了。”

    那天他没有嗲声嗲气的打长途电话,电脑也关着。

    昨天晚上吃饭突然有人又聊起来:他女朋友也真有意思,怎么说分就分了呢?
    李昭广说:这些事最说不准了,哪有原因啊。
    我不知道说什么,就一边喝粥一边嗤嗤笑。

    前天晚上,谢鹏电话我说从上海回来了,约我出去溜达溜达。
    我蹬着车子到老地方跟他会面,见到他面容光焕发,全然没有一个多月前失恋的悲痛,一晚上的话题全是和他新女朋友在上海的见闻。
    我们骑车到市中心,然后喝了杯最便宜的啤酒。
    回来的路上我还偏执的绕了远路。
    都没什么原因。

    《顽主》小说原作我认真的读过很多遍,也非常喜欢。但我忘了上一次看这部电影是什么时候了。
    昨天晚上吃过饭,我重温《顽主》,恍然大悟,20岁之前看过的电影都该重新拿出来再看一遍,年长几岁,感悟就多了很多分,唤醒的能让我崩溃的回忆也添了更多。

    最近,傍晚的清风和躁动都如期而来,我常和李昭广在傍晚到夜市上去看姑娘作为消遣。人们比肩接踵,路灯昏黄,再往上是天空,从西方的残留的白色开始,一直向东,蓝的艳丽,忧心忡忡。她们与我擦身而过,我们随手拿起街边摊上的商品,但目光始终在姑娘身上。评价她们的身材和脸蛋,甚至猜测她们的思想,猜测她们是不是个自以为是的傻妞。
    卖手绢的刘美萍是个傻姑娘,即便她对待客人像亲人般热情,她就是个傻姑娘,她爱上了屁眼儿保养方面的行家,并且笃信王明水多么的善解人意,温柔体贴,她是个“现代派”(换成豆瓣的语汇,她就是个文艺女青年),她为杨重的“爱思考”而神魂颠倒,她因为于观的安慰感动,甚至还有那么一点喜欢马青?

    我总爱找一些原因爱上别人,冠冕堂皇,好自圆其说,傻姑娘知道我为什么爱你么?
    其他全是幌子,因为你是个姑娘。
    当爱情的结果和你当初的美好愿望背道而驰时候,当初找的原因越多,你就越难以接受。但要是没有原因,一切就变的简单轻松。

    “从骨子里我是个传统的人,可事实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让我严肃对待。”(《玩的就是心跳》)
    脆弱没办法再让我严阵以待,没办法认真的面对生活中所有事情。
    我只能做个“顽主”,油滑的,满不在乎的,对那些所谓“正经”和“正确”的事情漠不关心,才能不让我沉浸在幽怨和肉麻里,才能不让我一次又一次的像现在这样陷入装腔作势的痛苦里,令我难堪。


    “这不可能——这不合逻辑,你们应该痛苦,干吗不痛苦?痛苦才有救。”
        
    “那我告诉你,我们不痛苦。”
        
    “真的?”
        
    “真的。”
        
    “那只能让我感到可悲,那只能说明你们麻木不仁到了何等程度。这不是苏生而是沉沦!你们应该哭你们自己。”
        
    “可我们不哭,我们乐着呢。”
        
     

    于观放下电话,露出一个受惊,有些遗憾的微笑。

    我只想躺在一个女人的温柔的怀抱里。
    【详细】
    20381587
  • 从不说死
    2008/5/11 20:43:09
    夕阳下的顽主

    看了很多次的片子,但前天这一次再看完,我是彻底的被这个片子征服了。看完了之后又在大脑中自己重演了了很多个细节来回味,自我陶醉了很久也没缓过神来。也许只有真正触动人的电影才有这样的魅力。如果真的只是调侃我还真的不会这样的如痴如醉,幸好它不止如此……我们都习惯了道貌岸然,当大学德育教授对这三个所谓“麻木不仁”的哥们一番慷慨激昂,说:“你们为什么不痛苦?你们应该痛苦!”而这三哥们却用无所谓的态度反

    看了很多次的片子,但前天这一次再看完,我是彻底的被这个片子征服了。看完了之后又在大脑中自己重演了了很多个细节来回味,自我陶醉了很久也没缓过神来。也许只有真正触动人的电影才有这样的魅力。如果真的只是调侃我还真的不会这样的如痴如醉,幸好它不止如此……我们都习惯了道貌岸然,当大学德育教授对这三个所谓“麻木不仁”的哥们一番慷慨激昂,说:“你们为什么不痛苦?你们应该痛苦!”而这三哥们却用无所谓的态度反驳说:“我要告诉你我们不痛苦呢!”什么才叫正道?什么才是对?什么才是错的?多少年来被教育的我们,好吧,衣装正襟,谈吐文雅,顺便最好再带上一副眼镜。难以相信,这部八八年的片子将假大空全部抛开,结结实实的调侃了一把,调侃过后又让人五味杂陈,我的伤感来源于那种主角们随性的态度又伴着的失落感,来源于于观的那句:“我不就是庸俗了点嘛。”来源于那夕阳,来源于电影中那夹杂在侃中的又忽然很正经的点点滴滴。还有马晓晴,她在这片子里真的很可爱,不对,是非常的可爱,可爱到我也有些爱上她了!还有王迪的那首“我是顽主”,“二十七八岁时想要娶个老婆”,但“后来才知道爱情这事儿烦恼许多”,第一次是听“无聊军队”脑浊唱的,其实这个片子中才是原唱,这首歌曲简直是锦上添花,赋予这个片子更多的摇滚气质。还有片子对那个新事物频频问世的八十年代生动的总结,简直是喜欢怀旧的观众的必看之作啊。还要最后说一句,电影比起王朔的原著,显然要厚重的多,光是那场光怪陆离的时装表演,就将本片的整体意境全面提升了。这个片子非常适合反复的观看,里面的每一句台词都精彩非常,那种京味的侃,实在是爽在心头。如以下这句:“哥们,今儿晚上节目怎么样?”“这个不能说,您可以自己去看,不过可以透露一点,节目相当粗俗!”“是吗?哎呦!太好了,哥们儿就喜欢俗的!”

    【详细】
    1377755
  • 里托·贝森
    2007/12/21 22:44:08
    重温《顽主》
    重温了电影《顽主》,感觉这真是一部不错的片子。最开始当然看的是小说,吸引我的是作者王朔那种京味儿的侃爷腔调,小说中人物那种极为真实的对白内容和语气让人感觉很舒服,不像很多作品中,人物说话都跟念稿子似的,特假。后来,忘了什么时候,看了电影《顽主》,当时的感觉记不清了,只记得对小说原著的还原度很高。这次重看,发现王朔也是编剧,怪不得。

    重温之下,几点感受:

    第一,片中充满了
    重温了电影《顽主》,感觉这真是一部不错的片子。最开始当然看的是小说,吸引我的是作者王朔那种京味儿的侃爷腔调,小说中人物那种极为真实的对白内容和语气让人感觉很舒服,不像很多作品中,人物说话都跟念稿子似的,特假。后来,忘了什么时候,看了电影《顽主》,当时的感觉记不清了,只记得对小说原著的还原度很高。这次重看,发现王朔也是编剧,怪不得。

    重温之下,几点感受:

    第一,片中充满了80年代末特有的那种迷茫劲儿。那时候我还不太懂事,但是那个时代的作品还是能够唤起我的共鸣。那个时候,很多现在看来已经习以为常的事情还挺新鲜的;作家、文人还挺吃香的,一说写小说感觉特神圣;人也纯朴,连流氓都比现在好多文化人厚道。特别是,时代在转型,改革在摸索,各种思想在冲击着人们的心灵,那个时候的人们普遍都感到非常茫然和困惑。

    第二,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下,年轻人开始拒绝理想、蔑视崇高,没有了追求——或者说没有了他们父母认可的追求,事实上他们追求的是自然、随意的状态,就像片中的于观、杨重和马青。他们应该可以被称作中国的“垮掉的一代”吧。实际上,这样更接近于人的本质。那些口口声声高尚、追求的人又是怎样的呢?就像片中的赵尧舜,嘴上仁义道德,心中男盗女娼,无非伪君子一个。

    第三,影片与小说的两处不同。

    一处是为宝康搞的那场文学颁奖会,之前进行服装表演,场上牛鬼蛇神、群魔乱舞。小说久已没看,记不大清了,但我印象中作者对这段是一笔带过的,可在电影中却成了重头戏,这应该是利用了两种艺术形式的不同,毕竟有些用文字不好表现的东西通过视觉则可以直观呈现。这段戏想表达的意思应该跟全片相同,就是展示时代背景下的矛盾和混乱,至于思索,还是见仁见智吧。

    另一处是结尾处街道党委宣布对于3T公司处分决定的那场戏。小说中应该是没有的。加上了这么一段充满了黑色幽默的戏码,更增添了全片的荒诞气氛。
    【详细】
    1264815
  • 不在过去和未来
    2007/12/11 4:40:47
    最王朔的
    不管怎么着,我还是觉得这是王朔小说改编得最成功的一部影视作品。
    那时年纪小啊,坐在破旧的电影院里看完这电影,惊呆了——当时的我第一次知道青春有那么多破破烂烂的幸福与痛苦,也就是那个时候才知道,所谓积极与颓废基本上共存于一点。
    那时候电影拍得多诚实啊,连那些荒诞的镜头都那么诚实,如今回头再看,都会因那种朴素而感动得不得了。看惯了现在中国电影里的各种花招——而且还是劣质花招——之后,想到这
    不管怎么着,我还是觉得这是王朔小说改编得最成功的一部影视作品。
    那时年纪小啊,坐在破旧的电影院里看完这电影,惊呆了——当时的我第一次知道青春有那么多破破烂烂的幸福与痛苦,也就是那个时候才知道,所谓积极与颓废基本上共存于一点。
    那时候电影拍得多诚实啊,连那些荒诞的镜头都那么诚实,如今回头再看,都会因那种朴素而感动得不得了。看惯了现在中国电影里的各种花招——而且还是劣质花招——之后,想到这电影里温和的悲凉与青春,我就觉得当时的我,对中国电影充满了希望与热情,真的是有道理的。
    而王朔,唉咱还是别谈他了。让他继续玩儿现在这一套吧,我还是回头看他的过去。

    人老了,还非要挤进年轻人的圈子里,并又放不下自己的架子,硬要后人以之为权威,真的,就太恶心了。
    【详细】
    1257339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