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63387
  • 童年的流星
    2016/3/24 13:43:38
    他们为什么死?
    首先这不是一部烂片,至少7、8分总是有的,我给10分,只是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关注而已。我们现在看片,讲究的是骨头里面挑鸡蛋,你自己吃饭不斯文,被骨头硌了牙,怪我喽,咋不学我用舌头抿着吃,还是很香的。

    童年的杨家将,金沙滩,七郎八虎,总体上对大郎、二郎、三郎的印象很淡,他们牺牲的过快了。而这部电影七个型男加一个老型男,认认真真拍了一部热血男儿杀杀杀的片子,已经超过了预期、满足了童年的意
    首先这不是一部烂片,至少7、8分总是有的,我给10分,只是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关注而已。我们现在看片,讲究的是骨头里面挑鸡蛋,你自己吃饭不斯文,被骨头硌了牙,怪我喽,咋不学我用舌头抿着吃,还是很香的。

    童年的杨家将,金沙滩,七郎八虎,总体上对大郎、二郎、三郎的印象很淡,他们牺牲的过快了。而这部电影七个型男加一个老型男,认认真真拍了一部热血男儿杀杀杀的片子,已经超过了预期、满足了童年的意淫,凭这个也不止6分了。仔细品味,竟觉得这是一部很用心去导、也很用心去演的好电影,比一部普通动作片多出了很多心思。

    一、这是一部反战的影片

    恐怕很少有人会这么来评价杨家将,因为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了忠君爱国的暴力美学,总觉得军人怎么会不热衷铁血厮杀,只有文官和懦夫才喜欢玩弄阴谋诡计、苟安求和。但这部电影却隐含在画面背后,深深地反战基调。

    鬼谷子对佘太君的那番暗示,凭你自诩为忠臣良将,干的是生灵涂炭的买卖,哪里去求福呢?人家杀了你的老公,你的孩儿,固然你沉浸在无尽的悲伤哀怨之中,可为啥你老公你孩儿得胜还朝了,就要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呢?他们难道不是把别人家的老公、孩儿都杀死了吗?如果这些问题不去思考,我们还真是几千年都满足于无厘头的生活方式,你自己浑浑噩噩,怪我喽。

    二、这是一部反封建的影片

    我不是上纲上线。但总要有人把问题提出来,从根本上反问为什么?我们才能看出自己是否比古人有所进步。
    认真看过电影的同学是否还记得电影背景中的交代?为什么六郎郡主两情相悦,但令公却坚决不让他去打擂?为什么郡主名为御妹,圣上却答允潘仁美的比武求亲?为什么在潘娘娘哭诉御前的时候,宋太宗迟迟不作答复?为什么明明大家都知道潘仁美要在前线公报私仇,太宗面露狰狞,但还是同意了这个自损长城的方案?(这里太宗的戏份虽少,却演的很入戏)

    答案只有一个:平衡。
    为了满足帝制的稳定,平衡是高于一切的、甚至高过国家主权、民族利益,在平衡这个最高指导思想下,牺牲杨业算什么?狄青、岳飞,后面被牺牲掉的人还多了去呢。那么为什么平衡会成为最高指导思想呢?这是因为唐朝血的教训、五代十国的悲歌,大宋只有清醒地坚定地执行这一思想,才可能生存于乱世。两狼山,杨继业不是死于潘仁美之手,而是他必须死,圣明的皇上在他出征前就准备好了对天波杨府的抚恤和恩赏。什么是反封建?揭露这个事实,就是反封建。

    我不是上纲上线。让我把这个事实说得再清楚一点吧:郡主是何人?后周世宗柴荣之女、宋太祖赵匡胤亲封御妹,她的立场就是后周宗室老臣的立场,为她择婿,有多麻烦,可想而知。杨继业何人?北汉降将杨无敌,他即可为大宋长城,也可为大宋心腹之患。潘仁美何人?陈桥兵变拥戴之嫡系。谁是忠臣?在百姓看来,杨业大忠臣,可在皇上看来,还是潘美靠得住。郡主应该许配给谁的儿子,这不是明摆着的吗。电影中说了,杨业曾全歼辽军30万,这是什么概念?功高震主啊。可以想象如果不加以节制,未来大宋的北部边防军事力量将由杨家独揽,七郎八虎,对佘太君而言,是多么好的几个孩子,可是对于宋太宗而言就是未来几个定时炸弹,七郎乳臭未干,就敢打死皇亲,谁能保证未来他们不造反啊?郡主和潘家成亲,后周宗室旧臣势力就和大宋嫡系合并;如果郡主嫁给六郎,杨家的势力还有谁能遏制?潘娘娘的那一句:我大宋也不是只有杨家能出征啊。这就是太宗狰狞的原因。这些内容,大家都是明白人。只有六郎、七郎两个小孩糊涂,看不明白的观众,基本上也就是六郎、七郎的理解水平吧。

    杨业为什么一定要死?因为七郎打死了潘豹。假如潘豹娶了郡主,太宗会暂时放过杨家,因为势力达到了平衡。但七郎打死了潘豹,而且是在合法环境中打死的,郡主越要极力维护杨家,太宗就越要杨业快点死。只不过杨业不能死在太宗手里,他只能死在为国尽忠的路上,这样太宗就可以广施恩恤,让杨家的势力继续为这个赵宋王朝卖命。

    我不是上纲上线。揭露这个事实,就是反封建。重要的话说三遍。宋太宗谙熟治国之道,他没有错。他答应佘太君的救援请求,却不给七子调兵,反而让潘美分兵,这已经把话说的清楚的不能再清楚了。明眼人已经知道摆在杨家面前无外三条路:1、杨业死。死后风光荣耀,可保杨家在大宋一朝平定安辉、德昭嗣顺。2、杨业降。三朝降将,从此杨家再无抬头之日,在辽邦,遍地仇人。3、杨业反。杨家此时造反,一无兵马、二无亲信,也不过是死路一条。杨业和佘太君都明白,除了配合皇帝演好这出精忠报国的戏,杨家别无选择。潘仁美呢?你看见他射死杨七郎时留下的泪珠吧,老戏骨啊。他除了配合皇上演好这出公报私仇的戏之外,还有更好的选择吗?我不是为他们辩护,而是控诉。控诉这个黑白颠倒的封建社会。如果一千年前,我们不明白,难道今天还要让我们糊里糊涂吗?

    三、这是一部反迷信的影片

    什么叫做七子去六子还?这不就是江湖术士的典型伎俩吗?"六"有歧义,"还"有歧义,断句也有歧义。但是这句谶语却贯穿全剧。
    七郎并不知道这个谶语,但他却跑去找潘美,演的很好,16、7岁的年轻人、冲动、莽撞,他希望用自己的一死换来救兵,这是糊涂,但也很可爱。如果七郎不是这么个糊涂的孩子,他也就不会在我们心目中留下如此悲壮的印象了。
    大郎知道这个谶语,信了吗?也可以说信,也可以说不信,因为无论信不信,自己都必须独战80精骑。有没有谶语,做大哥的别无选择。
    二郎知道谶语,信了吗?不信。因为他宁可自己死,也不能让大哥一个人死,那个狗屁谶语有什么用?
    六郎不知道谶语,他为什么真的活下来了呢?跟谶语无关,跟责任有关。

    四、这是一部希望诠释"忠孝仁义"的影片

    这是一部有所追求的电影,体现在每一个人物设定和台词脚本上。也是它区别于其他杨家将影片的重要方面。

    "忠",传统意义上,这是忠君,忠君就是爱国,不忠君就是不爱国,也就是叛国、汉奸。现代社会这个"忠"字,一般诠释为对信仰或者主义的忠诚。杨业要体现"忠",但这个"忠"里面却包含了自己的思考和算度。苏武梦中一番话,也可以看作杨业灵魂间的对话,老杨不死,小杨都会被害死啊。就算是他们脱离敌营,逃回宋境,境况有变化吗?没有。在出征前,杨业必须死已成定局,如果有别的选择,就不用出征了。杨业碰死李陵碑,就是在尽忠,在向那个高高在上的皇权尽忠,告诉他和他们,杨家永不会反。

    "孝",为什么七子要出发救父,七子有兵权吗?从电影中看出,他们没有兵权,也就是百十名府兵而已。但为什么要去救父,为什么六郎要把父亲的遗骸带回来,这是弱智吗?不是,这是责任。这是一个家族能否存在下去的精神支柱。如果没有了这些看上去明知不可行,反而偏要去做的执着,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活下去?

    "仁",六郎原本不想杀耶律原,说明六郎确实具备将来统帅的人文修养,既然本片具有反战的基调,能够化敌为友也是一种战争策略,当然也可以看作为回马枪惊鸿一瞥做准备。(客观上讲,本片的动作画面还是很不含糊的)

    "义",二郎返回,观众不满意,认为大郎至少杀了几十名追兵,延缓了敌人追击的步伐,但二郎的贡献就小多了。试问这些观众,杀几个人算是贡献大?二郎返回的意义不在于杀几个追兵,也不在于拖延了多长时间,而在于返回本身,这是兄弟情义。四郎五郎性格截然不同,一个好勇斗狠、一个仁心好医,但两兄弟有智有勇,巧妙利用地形和火攻,与80精骑的余部同归于尽,最后坠崖的时候仿佛回到了童年的嬉戏,这也是兄弟的情谊。三郎得知敌方的毒箭手就在左近,"义"无反顾冲进青纱帐,近距离手刃仇人,何等畅快,被耶律原的击杀又何等震撼,以至于我们都认为三郎仔仔是这部剧中最帅的。

    尽管这是一部三年前的影片,尽管当年因为轻信别人的影评而错失观看,但三年后,我还是奉上一张电影票和用四个小时写成的影评。它真的还不错。
    【详细】
    78243378
  • 限制为7个汉字
    2008/12/21 12:49:10
    日 日 耶 耶
    大概王超是国内最想成为小津安二郎或者安哲罗普洛斯这样级别的大师的电影学徒。《日日夜夜》的镜头运用已经充分地暴露了此人的狼子野心。陈凯歌、张艺谋等领导(引领中国电影潮流的导演,简称领导)可要悠着点了。没准中国电影下一个百年,打头阵的就是王超。
    同样采用幽静的表述方式,紧扣主流外的生存状况,王超比贾障柯更值得期待的地方在于,他的视角是俯视的,是远远的,冷冷的。这和侯孝贤拍真正意义上的处女作《风柜
    大概王超是国内最想成为小津安二郎或者安哲罗普洛斯这样级别的大师的电影学徒。《日日夜夜》的镜头运用已经充分地暴露了此人的狼子野心。陈凯歌、张艺谋等领导(引领中国电影潮流的导演,简称领导)可要悠着点了。没准中国电影下一个百年,打头阵的就是王超。
    同样采用幽静的表述方式,紧扣主流外的生存状况,王超比贾障柯更值得期待的地方在于,他的视角是俯视的,是远远的,冷冷的。这和侯孝贤拍真正意义上的处女作《风柜来的人》时的状态有点象。因为冷漠,压抑着的激情慢慢消失在长长的静止的镜头下面,所以有股力量暗暗涌动。由此,我期待着王超的下一部作品会更惊人。
    王超目前所做的,就是用看起来更具有人文关怀的镜头语言,去重新贩卖陈张俩人在八十年代中期就向西方推销过的泛着泥土味的那些东西。这是一条聪明的捷径。乍一看《日日夜夜》,仿佛又回到了《菊豆》那个天伦无常,精神扭曲的影象背景,但归根结底,还是回到经济体制下的信仰回归上来了。两次乱伦,一次阳痿的代价,完成了主人公李广生的精神救赎。
    【详细】
    1591435
  • Aranya
    2021/10/19 0:07:22
    丁柔—— 一场TVB的造神运动

    理智,沉默,现代,沉着,专业,强大,正直,有责任心,刚柔并济,有原则,包容。不外向也不怯场。不兴奋也不沮丧。她只是一台机器,甚至没有背景没有家人,没有婆媳关系的羁绊,没有等级观念的束缚。她完美得不像一个人。你看不到她的悲喜,少有的感情触动也只是在脸上稍纵即逝。这个人甚至没有来处,也没有去处。感情可以说断就断,也可以因为长久地温暖而感动,继而默默付出让步。她

    理智,沉默,现代,沉着,专业,强大,正直,有责任心,刚柔并济,有原则,包容。不外向也不怯场。不兴奋也不沮丧。她只是一台机器,甚至没有背景没有家人,没有婆媳关系的羁绊,没有等级观念的束缚。她完美得不像一个人。你看不到她的悲喜,少有的感情触动也只是在脸上稍纵即逝。这个人甚至没有来处,也没有去处。感情可以说断就断,也可以因为长久地温暖而感动,继而默默付出让步。她好吗,她太好,以至于在春这样出身,这样家庭,这样圈层的人,不知拿什么配她。以后在春的鲜活灵动点缀她的生活,让她好像活着。

    现实中有这样的人吗。

    有。

    甚至长相也是七分相似。从不知她的悲喜,没有太多爱恨。只爱闲暇时看书,爱自己的家人。我也不知道是爱丁柔,还是因为爱她,才爱屋及乌这么喜欢丁柔这个人物。

    最后,谢谢,陈秀雯,完美地造出了这个人,我相信这个人也是你内心的一部分。接下来的岁月,活得像丁柔一样洒脱会否令你高兴些?

    【详细】
    13941510
  • momo
    2022/3/17 21:49:49
    短评放不下挪过来

    试探韩腐第一部,作为类型剧对得起好评,耽美特定审美体系内该打勾的都打上了。如果把耽美也划入B级片的范畴,这就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但也看得十分无奈,对东亚社会大环境下诞生的任何带有意识形态的作品真的不能有任何unconventional的期待。东亚人、东亚魂,我们都太清楚太熟悉太了解这些所谓“萌点”的来源,现实中被文化被道德被父权压抑、耻化的人类正常的情感联结及亲

    试探韩腐第一部,作为类型剧对得起好评,耽美特定审美体系内该打勾的都打上了。如果把耽美也划入B级片的范畴,这就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但也看得十分无奈,对东亚社会大环境下诞生的任何带有意识形态的作品真的不能有任何unconventional的期待。东亚人、东亚魂,我们都太清楚太熟悉太了解这些所谓“萌点”的来源,现实中被文化被道德被父权压抑、耻化的人类正常的情感联结及亲密关系,扭曲成了一个个“人设”,玩世不恭和冷漠害羞不过是问题的一体两面。极度缺爱的顺直女创作者们硬是在情感荒漠甚至地狱中找到了将一切不愉快现实浪漫化的途径,聊以慰籍。但荒漠不可能成为真正的绿洲,伴随而来的是极度窄化的浪漫想象,一切都能被放置在屈指可数的几种模式中,这可不是代码或公式,而是人类本应千奇百怪的情感体验。比烂了说,不厌女、不崆峒已经很好了,何况还有事业合作这一相对平等的关系基础。另外韩腐确实在服化造音等技术项上比泰腐肉眼可见高出一截,哪怕都是小成本小作坊,影视工业的基础水平摆在那儿。

    【详细】
    14280453
  • 风水草地
    2016/11/17 16:22:12
    我想到了我的前男友
    看了这部剧我想了很多,看这个我想到了自己,我有个忘不了的人,快十年了,我们是高中在一起过,当初是他追的我,但后面我陷得比较深,后来我们分了,一直到现在他都知道我对他还是有忘不了,他之前跟我说过不可能了,我自己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想起他就很难受,已经3.4年没联系了,可我不像那个妹子那么疯狂,去打扰他的生活,我真的应该走出来了。
    看了这部剧我想了很多,看这个我想到了自己,我有个忘不了的人,快十年了,我们是高中在一起过,当初是他追的我,但后面我陷得比较深,后来我们分了,一直到现在他都知道我对他还是有忘不了,他之前跟我说过不可能了,我自己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想起他就很难受,已经3.4年没联系了,可我不像那个妹子那么疯狂,去打扰他的生活,我真的应该走出来了。
    【详细】
    8179162
  • 枫塘深虎
    2019/5/13 19:02:42
    对近藤勋的这个评价如同在说孙中山

    总体上来说,没有看第一部时的那种新鲜感了。在各种人设的新比例中,觉得菅田将晖的戏份太轻了,第一部的时候对菅田将晖还有很多印象深刻的桥段,但是银魂2基本上都走过场了。不过,银魂2出彩的地方是重用了柳乐优弥。这个演员的两种设定真的很不错,柳乐最后的切换自如,简直就是全片最出彩的地方了。

    以下的这段评价,就好像是对孙中山先生。只有我这样觉得吗

    总体上来说,没有看第一部时的那种新鲜感了。在各种人设的新比例中,觉得菅田将晖的戏份太轻了,第一部的时候对菅田将晖还有很多印象深刻的桥段,但是银魂2基本上都走过场了。不过,银魂2出彩的地方是重用了柳乐优弥。这个演员的两种设定真的很不错,柳乐最后的切换自如,简直就是全片最出彩的地方了。

    以下的这段评价,就好像是对孙中山先生。只有我这样觉得吗

    10178361
  • Kevin焱
    2018/8/17 2:24:18
    垃圾
    怎么看,看都没看怎么写评论艹………………………………………………………………………………………………………………………………………………………………………………………………………………………………………………………………………………………………………………...  (展开)
    怎么看,看都没看怎么写评论艹………………………………………………………………………………………………………………………………………………………………………………………………………………………………………………………………………………………………………………...  (展开)
    【详细】
    9597214
  • 沙殿撒殿我都爱
    2022/5/17 20:18:28
    混杂了宗教科学神学政治的故弄玄虚

    该剧以维多利亚时代的英格兰为背景,生活围绕着谣言和迷信,相信有蛇和不相信的宗教和科学争论。据说原著不错,但是拍出来故事非常乏味,节奏缓慢,把人看困的那种。不知道Apple做这些无聊剧目的意义何在。克莱尔丹尼斯的演技还不错,毕竟是艾美视后。让我惊讶的是抖森从《洛基》到这部剧都是一样的皱眉眯眼挤抬头纹高低眉的演技,印象中在雷神系列还是个会演戏的演员,只能说退步太大了。

    该剧以维多利亚时代的英格兰为背景,生活围绕着谣言和迷信,相信有蛇和不相信的宗教和科学争论。据说原著不错,但是拍出来故事非常乏味,节奏缓慢,把人看困的那种。不知道Apple做这些无聊剧目的意义何在。克莱尔丹尼斯的演技还不错,毕竟是艾美视后。让我惊讶的是抖森从《洛基》到这部剧都是一样的皱眉眯眼挤抬头纹高低眉的演技,印象中在雷神系列还是个会演戏的演员,只能说退步太大了。

    14402370
  • Narcissist
    2019/2/2 15:48:56
    德国民粹势力抬头

    本文原刊载于公众号“输出OUTPUT”上,转载请联系本人并注明出处

    本文原刊载于公众号“输出OUTPUT”上,转载请联系本人并注明出处

    【详细】
    993266
  • 肖浑
    2015/7/17 16:33:25
    《捉妖记》告诉我们,出柜要从娃娃抓起
    一觉醒来发现大半个月之前看过《捉妖记》媒体场后发的豆瓣短评已经被顶到了最前面。我是这么写的:

    蔡康永那句“我们不是妖怪”,就是对本片最好的解读。这其实是一部“撑同志反歧视”的电影,讲的是披着直人外衣的同志们,以及直人与同志从隔绝到理解的过程,井柏然和白百何分别饰演对同志子女宽容与不理解的父母,钟汉良演的则是一个恐同深柜伪直男。

    当然可以说这是在牵强附会,一笑而过即可,不
    一觉醒来发现大半个月之前看过《捉妖记》媒体场后发的豆瓣短评已经被顶到了最前面。我是这么写的:

    蔡康永那句“我们不是妖怪”,就是对本片最好的解读。这其实是一部“撑同志反歧视”的电影,讲的是披着直人外衣的同志们,以及直人与同志从隔绝到理解的过程,井柏然和白百何分别饰演对同志子女宽容与不理解的父母,钟汉良演的则是一个恐同深柜伪直男。

    当然可以说这是在牵强附会,一笑而过即可,不过我又严肃地想了一下,就从这个“附会”出发,竟然得出了一个很有启发性的结论。那就让我再展开一点说一下这部电影。

    《捉妖记》当然是一部优质精良的商业片,娱乐效果十足,对于此前一众国产商业大片可谓是拨乱反正。乱在哪里?就在张艺谋陈凯歌之类大导演的那些大片,又想取悦所有人制造商业卖点,又放不下架子继续强装深刻,于是就拧巴了,在完全落不到实处的虚幻故事里挖掘所谓现实人性,最后呈现出的只有人性的扭曲,观众没有半点共鸣。不如像《捉妖记》这样,故事是幼稚了一点,可欢乐也能彻底一点。而且谁说简单的故事就装不下人性呢,最后井柏然要和胡巴分别,我还鼻酸了一下呢,也不知道为什么。

    后来我发现,这一幕,似乎有点像我爸跟我说过的一番话。那是我跟爸妈出柜没多久,有次聊起以后要不要回老家工作,我爸就说,还是别回老家了,你这个样子,离家远一点比较好。

    看过电影的朋友应该能看出这两幕的关联。

    我之所以会把《捉妖记》和“同志”联系起来,其实就是在钟汉良饰演的葛千户露出妖的本来面目然后大开杀戒之后,我当时心里就嘀咕:这不就和恐同深柜伪直男一回事儿吗?有很多不敢出柜、自我认同不完善的基佬,害怕别人看清自己真面目,于是对同性恋表现得超乎一般的唾弃鄙夷,其实他们只是不能接受自己。

    这样一对照,其他各项元素基本上也都能对应起来了,整部电影由两条主线穿插起来,一条是“捉妖”,对应的就是“恐同”;另一条是井柏然与胡巴的感情线,对应的是同志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最后两条线合流,后一条战胜了前一条,整个就是一出“撑妖怪反歧视”、“恐同父母最终接受同性恋儿子”的励志大戏啊!

    井柏然本来也是对妖怀有深深恐惧的,可是自从肚子里怀上了妖,又把妖生下来,对其就产生了自然的感情。天师白百何以捉妖为己任,对胡巴这个小妖王更是要除之后快,可也架不住被其可爱所感染,最后态度慢慢转变。这多么像同志的父母,在孩子出柜之前,对同性恋是不理解的、惧怕的,可骨肉亲情总能战胜理性的盲区。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对于胡巴而言,井柏然更像是母亲,是他怀胎受苦生了胡巴,后来也是他细心照顾胡巴,完全就是慈母一位啊;而白百何呢,就更像严父了,大部分时间里都是铁面无情。这种打乱男女性别的传统定位,在国产电影里还真是少见,仅此一点就让我有些兴奋了。

    除了这几个主要角色,整个故事背景也和同志处境很像,村子里的妖怪都要假扮成人类的模样隐忍偷生,正如现实世界里大部分的同志,都是以异性恋的面目生存。

    我看到有人评论说,电影里的妖都过于卡通了,特别是胡巴,可爱过头,完全不像中国的妖怪,而是走的好莱坞的那条路子,这样一来,真人和动画似乎就有点不搭。可我想说的是,在中国的传统故事里,妖从来就是可爱的,这正是中国文化区别于西方的地方。西方传说中的妖,都是需要驱除斩杀的恶灵恶兽,可你看《西游记》里,奔波儿霸霸波儿奔之类,那些小妖哪个不可爱?还有孙悟空和猪八戒,不也都是妖吗?还有白蛇青蛇、《聊斋》里的那些女妖,更是寄托了中国古代无数文人的集体性幻想。所以“妖”在我们的语境里常常并不是贬义词,而是古人对抗传统礼教的一个出口。

    只不过,那些传说故事中的妖,都是成年以后的妖。我们没有看过一个刚出生的妖是什么样子。很有可能,它们就会是胡巴这种萌萌的样子,有点调皮顽劣,但并无大碍。为什么井柏然和白百何会放下戒心,就因为他们看到一个新生的妖的成长过程,他们不相信胡巴长大后会对自己造成威胁。

    于是我的脑洞就打开了。

    我们从来都只看到一个成年以后的同性恋,而不知道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同性恋是什么样子。你们不是说同性恋是先天基因造成的吗,也就是从娘胎里就带出来的嘛。那能不能在每个婴儿刚出生时就检测一下,看他是直的还是弯的。这样就会免去好多麻烦啊,一个基佬刚一出生就对全世界出柜了,长大后也就不会再为是否出柜而纠结了。更重要的是,谁会对一个被检测为同性恋的婴儿感到恐惧呢?如果恐同者们都能看到同性恋婴儿时的样子,我相信他们的负面看法都会自然消失的。

    强烈建议科学家赶紧研发出同性恋基因检测技术,在每个新生儿出生时都检测一遍。到那时,柜子自然就消失了,世界会更美好。

    蔡康永说“我们不是妖怪”,而我想说,我们就是妖怪,我们是一群可爱的、磨人但无害的小妖怪。


    【详细】
    75372041
  • It's me.
    2022/6/5 23:50:04
    又俗又气的剧情和人物

    因为男主才看的,看了一小半实在看不下去了,剧情俗就算了,还特气人,强行制造矛盾和甜宠,女主人设够窝囊,受不了这种一直被欺负还没力气还手的状态,就口头爽一下,渣爹渣大伯欺负还是妥协,还有很多配角简直坏得没眼看,让人厌恶到影响想继续看剧的心情,反正就是贼不爽,我本来对下饭剧没什么挑的都差不多会看完,哪怕跳着看,这个我跳着都看不下去,白瞎了男主的颜

    因为男主才看的,看了一小半实在看不下去了,剧情俗就算了,还特气人,强行制造矛盾和甜宠,女主人设够窝囊,受不了这种一直被欺负还没力气还手的状态,就口头爽一下,渣爹渣大伯欺负还是妥协,还有很多配角简直坏得没眼看,让人厌恶到影响想继续看剧的心情,反正就是贼不爽,我本来对下饭剧没什么挑的都差不多会看完,哪怕跳着看,这个我跳着都看不下去,白瞎了男主的颜

    【详细】
    14440179
  • 游侠一笑
    2018/3/27 1:36:18
    看过普拉斯再来,就没什么特别了
    原来这个就是《大佛普拉斯》的最初短片版,正因有了这个完成度不错的短片,才有了后来的大电影《大佛普拉斯》。想起了《第九区》,导演也正是因为自己的短片反响不错而获得了将短片创意演变成大电影。很多新导演会拍片花来换取资方的赏识,从而获得拍成长片的机会,这一招可以,成本不高,不过花小钱也得办出有质量的事,不然就钱都扔海里了。

    早先看了大电影,再补这个就没什么感觉了。

    黑了大陆一
    原来这个就是《大佛普拉斯》的最初短片版,正因有了这个完成度不错的短片,才有了后来的大电影《大佛普拉斯》。想起了《第九区》,导演也正是因为自己的短片反响不错而获得了将短片创意演变成大电影。很多新导演会拍片花来换取资方的赏识,从而获得拍成长片的机会,这一招可以,成本不高,不过花小钱也得办出有质量的事,不然就钱都扔海里了。

    早先看了大电影,再补这个就没什么感觉了。

    黑了大陆一把。那个小三演一上海来台的陆客,却还是说着一水的台湾腔,导演拜托你能不能专业点,配音大陆一点好吗让她?
    【详细】
    9251251
  • 江应怜
    2018/2/17 14:49:39
    捉妖记2感觉有点失望

    开头的妖尬舞看着有点搞不懂了,主线不清晰。梁朝伟的加入并没有给剧情加分。李宇春讲的四川话我很喜欢啊,感觉挺逗的,第二个造型很好看呢。

    之前一直以为胡巴还算个主角,现在已经沦为了只能卖萌的配角了。井在里面的表现真的很一般,感觉没投入感情似的。百白何的演技也就那样吧,感情上比井投入一点。我还关心梁和李最终的结局是什么,结果根本没有讲到。。。。

    整部电影搞笑的地方还是有一点

    开头的妖尬舞看着有点搞不懂了,主线不清晰。梁朝伟的加入并没有给剧情加分。李宇春讲的四川话我很喜欢啊,感觉挺逗的,第二个造型很好看呢。

    之前一直以为胡巴还算个主角,现在已经沦为了只能卖萌的配角了。井在里面的表现真的很一般,感觉没投入感情似的。百白何的演技也就那样吧,感情上比井投入一点。我还关心梁和李最终的结局是什么,结果根本没有讲到。。。。

    整部电影搞笑的地方还是有一点的,感动的也就胡巴吹了蒲公英那一幕和见到爹娘的时候。电影想讲的事情太多,时长太短什么也没讲解释清楚就这么结束了,略失望

    【详细】
    9157263
  • LKL
    2019/11/1 17:49:25
    韩杠精 棒子精 请滚 逃不过真香定律 大家都是翻拍装什么大佬

    这部剧就跟之前的 逃不过真香定律

    《信号》其实也不算原创,在《信号》就有很多人质疑它抄袭 港剧《隔世追凶》,大家的祖师爷 都是《黑洞频率》!

    《隔世追凶》是2004年的电视剧,由郭晋安、陈慧珊、许绍雄等人主演。

    看剧情就知道,它和《信号》确实很相似。

    这部剧讲的是郭晋安饰演的重案组警察,意外地接通了一个来自20年前的电话,那

    这部剧就跟之前的 逃不过真香定律

    《信号》其实也不算原创,在《信号》就有很多人质疑它抄袭 港剧《隔世追凶》,大家的祖师爷 都是《黑洞频率》!

    《隔世追凶》是2004年的电视剧,由郭晋安、陈慧珊、许绍雄等人主演。

    看剧情就知道,它和《信号》确实很相似。

    这部剧讲的是郭晋安饰演的重案组警察,意外地接通了一个来自20年前的电话,那边的人竟然是他父亲,而且也是一个警察。

    父子俩通过这个电话进行合作,跨越时空破案,查找真凶。虽然不能是《信号》抄袭了《隔世追凶》,但这个设定确实非常像。

    这就完了吗?其实网友早就发现,这个设定,《隔世追凶》也不是原创,再早的话,是2000年的美国电影《黑洞频率》。

    【详细】
    10621348
  • 橘白7723
    2020/6/1 20:02:15
    跌破眼镜的年度超级大反转神剧!!!

    光看这部剧名就应该知道是什么类型的剧了吧!主要讲的是一个拥有这连环杀手爸爸的青年,因小时候发现爸爸做过的事情在心里留下了阴影导致无法入睡,必须靠破案才能保持清醒的故事。故事的主线是主角小时候发现被父亲装在箱子里的女孩和模糊的记忆,通过主角记忆的一点点恢复来推动故事的进程,高潮部分在十一集,结尾则是另外一个大反转。整部剧精彩的地方有很多,但是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地方只有几个,这部剧主角的一家每人

    光看这部剧名就应该知道是什么类型的剧了吧!主要讲的是一个拥有这连环杀手爸爸的青年,因小时候发现爸爸做过的事情在心里留下了阴影导致无法入睡,必须靠破案才能保持清醒的故事。故事的主线是主角小时候发现被父亲装在箱子里的女孩和模糊的记忆,通过主角记忆的一点点恢复来推动故事的进程,高潮部分在十一集,结尾则是另外一个大反转。整部剧精彩的地方有很多,但是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地方只有几个,这部剧主角的一家每人都有一个小的爆发点。

    首先说妹妹吧,妹妹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对父亲充满好奇心的小女孩,为了向母亲证明自己,对工作非常在意,非常有野心。在她与男朋友去监狱采访父亲,男朋友被一个发狂的犯人捅伤,杀人犯父亲给男朋友做手术时,她拿着摄像机在旁边直播,这个地方让我觉得她非常冷血,最终男朋友也因为这个跟他分手了。另外一个地方就是结尾大反转,妹妹拿着刀把大反派尼古拉斯割喉的那一幕,我是真心觉得她很牛逼。时而感觉她像个遗传父亲的冷血的女人,能够在男友快死时还想着工作,时而又像个天真需要保护的小妹妹,被人打伤靠在门后无助又恐慌,挺矛盾的这个角色。

    然后就是魔鬼杀人犯爸爸,因为杀了23个人被主角举报进了监狱,但是就算进了监狱却还是如鱼得水,非常聪明狡猾。他应该算的上是个魔鬼吧,但是有几个地方又让我看到了他不一样的地方。第一个是女儿去采访他时故意说他不是个合格的父亲时发狂,第二个是他听说儿子被垃圾场杀手绑架的时候,因为他很了解那个杀手以为儿子活不成了的时候,气急攻心昏在地,最后又发现那个杀手在他家想杀掉他全家时的绝望。这几个地方让我原本以为他对家人毫不在意的想法有了改变,毕竟他曾经还想杀掉自己的儿子,但这几个地方让我感觉他内心对家人还是非常非常在意的。还有一个是最后大反派尼古拉斯出现时,我们发现原来背后的操控者是另外一个人,而且整个监狱的人都要杀他让我觉得他可怜又可悲。箱子里的女孩没有死,但是他一直不告诉儿子,让儿子心里一直愧疚且怨恨他,但这又何尝不是对家人的一种保护呢?因为只有他知道尼古拉斯的恐怖,家人是抗衡不了他的。

    高贵的名媛妈妈,本来是拥有浪漫的丈夫和一双聪明的儿女,拥有一个幸福完美的家庭,却没想到丈夫是个连环杀手。剧中妈妈给我的感觉就是心软善良漂亮,正如大反派尼古拉斯所说“嘴里叫嚣着再狠却永远下不了重手”,如果她不是砸昏尼古拉斯而是直接杀了也没有后面的事了。刚开始看时,我也以为妈妈是爸爸的帮凶,最终却发现误会了。剧中她最让人深刻的地方应该是儿子被连环杀手绑架,杀手从地下室爬出来她和女儿时,虽然自己也非常害怕,但是还是保护着女儿,这应该就是所谓的为母则强吧,就算自己再害怕也会挡在前面。

    最后是主角,刚开始看时我感觉他是个神经病,一天到晚都很疯狂,好不容易找了个女朋友还差点把人砍死,面对罪犯也是全靠自己一张嘴,但是看到后面真的是越看越精彩。剧中主角最出彩的地方应该就是被连环杀手绑架时,刚开始以为自己在小木屋得知自己父亲曾经想杀自己,又被垃圾场杀手捅了一刀时,陷入了自己的想象即将放弃了。最后却发现杀手在自己家中,而妈妈和妹妹都在家里时,他用锤子砸断了自己的大拇指逃出去救妈妈和妹妹,真的是非常感动,这应该是整部剧中最精彩的一集了!还有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地方就是最后,他拿枪指着反派,但是就是反派嘴里侮辱着妈妈,他也没有开枪而是说一定会找到证据将他抓住,主角真的是太善良了。

    大结局妈妈被大反派约到家里吃饭,警官来找妈妈被打伤,妈妈趁大反派不注意砸昏他,救出警官逃走。接着大反派进了主角家里威胁主角和妹妹,却没想到死在了妹妹手里。就像他说的主角是个善良的人像妈妈心软,就是他嘴里说着侮辱妈妈的话,主角也只是想着找到证据将他绳之以法,谁知道就在他说出他控制着整个系统时,妹妹一刀割了他的喉,这是一个超级大反转,为下一部做足了伏笔。当然,我还是认为整部剧最精彩的地方是十一集!!!推荐,所有人都在这一集演技大爆发,超级高潮!

    【详细】
    126351654
  • 笑口常开
    2017/6/25 17:22:51
    二胎时代:推荐一部电影,告诉你大宝究竟在想什么

    自从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后,不少妈妈爸爸们准备给家里再添新丁。但是随着新成员的到来,还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操心,比如:二胎到来如何调节好大宝的情绪?如何更好的引导二宝长身心健康成长?如何让大宝承担起责任?在这部电影中,你都能找到答案。

    两种思维方式,两种看问题的方式。

    这部《娃娃老板》是2017

    自从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后,不少妈妈爸爸们准备给家里再添新丁。但是随着新成员的到来,还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操心,比如:二胎到来如何调节好大宝的情绪?如何更好的引导二宝长身心健康成长?如何让大宝承担起责任?在这部电影中,你都能找到答案。

    两种思维方式,两种看问题的方式。

    这部《娃娃老板》是2017年梦工厂出品的动画,故事讲述的是7岁男孩(Timothy)对于新婴儿弟弟到来的不满,俩人开始了一场父母间爱的争夺战。不过不一般的是,这位弟弟只是模样长得像婴儿,他真实的身份是一位老板,来到人间有着伟大的使命。电影帮助我们从小孩以及大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7岁哥哥是这样想弟弟的

    三角形是这个世界上最稳定的关系,我、爸爸、妈妈三个人在一起是无坚不摧的。我是他们唯一的宝贝,他们对我有求必应,会在睡前给我讲故事,不开心时给我唱专属的歌曲,这样幸福的时光被一个成为弟弟的人全部都抢走了。在我看来,小弟弟就是一个霸道的恶魔。

    小弟弟很霸道,一到家里就宣誓着主权,他用哭闹吸引爸爸妈妈的注意力,将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他的身上。爸爸妈妈居然对我说“要让我以后也要疼爱弟弟”可他根本不是一个小孩,他乘坐出租车被人送到我们家的,在那个地方所有的婴儿都是批量生产的。这位穿着西装提着公文包来到我家里的小婴儿是有阴谋的,他会抢光爸爸妈妈对我所有的爱,我很不爽,我要揭穿他,让爸爸妈妈看到真相重新回到我的身边。

    宝宝老板是这样看问题的

    我是一位有着婴儿外表,但实际是一家公司的高层的大人,我凭借着魔法奶水让我永远也不会变老,不会变笨。

    我来到人间是为了做一个调研,在这个世界上,爸爸妈妈对于孩子的爱越来越少,到底是什么抢夺走了爸爸妈妈的爱。我制定了一个“狗狗计划,在这个世界上,有越来越多的玩具商制造出玩具狗,他们凭着可爱的外形,夺走了爸爸妈妈对于我们一部分的喜爱。”

    我的那位傻哥哥,居然还想赶走我。觉得我抢走了爸爸妈妈的爱。他难道不知道爱是一场商学院吗?爸爸妈妈就只有这么多的爱,他曾经得到了爸爸妈妈全部的爱,现在得腾出一部分给我了。

    我清楚了puppy公司的阴谋,但是我一个人办不到,只能与我那个傻哥哥一起联手阻止puppy公司的阴谋,夺回这个世界上属于我们那部分的爱。


    【详细】
    86251156
  • 2021/7/15 14:30:17
    可怜天下父母心

    最近刚看了这部剧,感触还是有的,但并没有很强烈。总而言之,可怜天下父母心。

    这部剧主要讲的是一位父亲为了保护自己的女儿,而杀了很多的人,让村子有着封建迷信的传统,以此来保护自己的女儿。胡八一他们为了给村子里的人治病去找药而误打误撞进入了黄大仙的地方,因为地下的迷魂香而产生了幻觉,从而发现了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以及老赵为了救自

    最近刚看了这部剧,感触还是有的,但并没有很强烈。总而言之,可怜天下父母心。

    这部剧主要讲的是一位父亲为了保护自己的女儿,而杀了很多的人,让村子有着封建迷信的传统,以此来保护自己的女儿。胡八一他们为了给村子里的人治病去找药而误打误撞进入了黄大仙的地方,因为地下的迷魂香而产生了幻觉,从而发现了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以及老赵为了救自己女儿的性命产生了想要杀人的极端想法。最终救了村子里的疯癫的人。到最后好像给观众留了一个悬念,仿佛仍在幻境之中的故事。对于我来说,这部剧的演员我都不认识,就是冲着这部剧的剧情看的,说是惊悚,其实一点也不,悬疑还是有点的,包括场景的不断变换,以及人物的矛盾冲突还是可以的,但是就是稍微感觉还差点什么,不甚完美。

    无论是老赵,还是少女的父亲,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平平安安的,为了他们,哪怕与全世界为敌都不怕,哪怕只有一点点威胁与希望,都要试一试,但也正是这种不考虑后果的爱扭曲了真正的爱,忽视了世界应该有的正义与善良,才走上了歧途,但你要说,他们后悔吗?我想他们的回答是:不后悔,哪怕重新来一次,仍然会做同样地决定。

    【详细】
    13679546
  • 维特根斯坦字典
    2021/9/23 5:58:32
    欧陆的轻盈

    这部剧是在我去荷兰前的暑假看的,当时结束了在国内的一切,这段时间我没有任何任务要做,没有任何事情需要完成,没有压力。也许刚开始很爽,但相信我,最多一个月,这种吊在半空中的感觉就会变得难受起来,人一迷茫必然思考意义与价值,中年危机提前到来……幸好对我来说只是暂时的。

    我在这段时间里看到了这部剧。经过几年我对网飞已经有了一个较为

    这部剧是在我去荷兰前的暑假看的,当时结束了在国内的一切,这段时间我没有任何任务要做,没有任何事情需要完成,没有压力。也许刚开始很爽,但相信我,最多一个月,这种吊在半空中的感觉就会变得难受起来,人一迷茫必然思考意义与价值,中年危机提前到来……幸好对我来说只是暂时的。

    我在这段时间里看到了这部剧。经过几年我对网飞已经有了一个较为负面的印象,就像游戏厂商里的育碧——获过一些奖,做出过些好东西,但现在大多是些花里胡哨的鸡肋,看起来好看,真的接触了,会变得不幸。

    我还是看了,可能因为它是波兰出品。波兰,当今世界文化荒漠中的一块绿洲,我很好奇他们的现代剧会是什么样,这抵消了我对网飞青春喜剧的恐惧——我们已经从sex education与Never have I ever当中获取了这一模板,通常是一群欧美国家没事可愁的青春期小孩整天不干正经事。除了不知道在搞什么之外,还有一种朴素的嫉妒,我高中时远没有这么快乐。

    但好在这部剧的主人公都是大学生,甚至是临近毕业的大四老人,故事框架和人物都相对成熟了一些。虽然有莫妮卡在被威胁退学前途渺茫之际回到自己的豪华loft喝威士忌这样有点好笑的画面,但他们确实有实际的东西需要在意。金钱,学业,探索自身sexuality的平衡,这个框架是扎实的,不再是那类没事可愁的白人小孩。

    13880803
  • 君度
    2017/11/5 15:07:07
    娱乐至死?——关于雷神三的思考与讨论(2018/8/28更新 关于导演Taika的“态度”问题)

    诸神黄昏的影评刚解禁时,外网的一致好评勾起了我这个抖森粉及Loki粉的好奇:毕竟从之前放出的诸多预告片来看,导演Taika似乎是在“酝酿大招”;加之诸神黄昏无论是从漫威漫画的角度而言,还是从北欧神话的角度来看,都是非常不错的题材。于是在澳洲上映之后的第二天,急忙赶完due的我便去了电影院。一刷完的时候,我的感想就是:从爆米花电影的角度来讲,它很“爽”,然而在回家的路上,仔细琢磨其中的情节时,

    诸神黄昏的影评刚解禁时,外网的一致好评勾起了我这个抖森粉及Loki粉的好奇:毕竟从之前放出的诸多预告片来看,导演Taika似乎是在“酝酿大招”;加之诸神黄昏无论是从漫威漫画的角度而言,还是从北欧神话的角度来看,都是非常不错的题材。于是在澳洲上映之后的第二天,急忙赶完due的我便去了电影院。一刷完的时候,我的感想就是:从爆米花电影的角度来讲,它很“爽”,然而在回家的路上,仔细琢磨其中的情节时,我却发现了几处疑似“不合逻辑”的地方。抱着确认自己想法和想再多看几次某汤盛世美颜(平心而论,导演Taika太懂得市场营销了,短发的Thor赤裸着上身的场景让无数观众在影院屏住呼吸,而Loki的服装设计也很好地满足了广大迷妹:黑西装,以及紧身裤、长靴)的心理,我又刷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你问我发现了什么?我的回答是:雷神三的确是一部合格的“爽片”,但是其中与一二两部衔接的情节存在逻辑问题;而作为一部超级英雄电影,很显然,它不是仅仅显得“不够严肃”的问题,而是已经彻底放弃了保有超级英雄电影应有的、再多笑点也不应遮掩的严肃内涵。>>> 关于“逻辑”问题的探讨 <<<一、被一笔勾销的“家庭矛盾”Bruce在sakaar星球上对Thor的话某种程度上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雷神系列电影的终极和本质问题:家庭矛盾。作为个人而言,雷神三部曲中,论剧本的架构、逻辑的严谨程度和人物的塑造,最好的、也是最被低估的就是Kenneth Branagh执导的雷神一——如果还原了雷神一中的删减片段,我相信雷神一的认同度会更高。雷神一中对Odin、Thor、Loki父子三人之间的关系铺垫得非常到位:不论是透过儿时回忆就能窥见的两个王子迥异的性格;或者是在武库里Loki与Odin那场感情饱满、细节丰富的对手戏(我一直觉得Tom Hiddleston在雷神一中的部分表演,是后来的他没有再达到也没有超越的);以及昔日兄弟在最终之战之前的对话与眼神交流。这三个人之间复杂的感情像是剪不断理还乱的线,想要解开它们,必须需要足够合理的理由才行。铺垫充足,逻辑合理,人物塑造立体——这是我不吝给雷神一好评的主要原因。而反观雷神三,这正是这部“合格的爆米花电影”所欠缺的。从雷神一、到复联一、再到雷神二,Odin、Thor与Loki三人之间的感情可谓越来越复杂。从Loki的角度而言,无论是Odin——这个曾经被他拒绝再认作父亲的九界之王,抑或是Thor——笼罩在他身上千年的阴影,他对他们的感情是爱恨交织。正是因为尊敬Odin、渴望Odin的父爱,小王子Loki才会努力用一切方式来证明自己,甚至不惜想出毁灭自己真正的故乡的偏激方式来证明“He is the right king of Asgard”;而对他的兄弟,他也坦诚自己有过嫉妒的心理,甚至想要杀死这个金发的雷神,然而从他千年来对Thor的默默付出(总是为他收拾烂摊子)可以看出,他也是爱着这个哥哥,甚至可能曾经崇拜过他。而这两个曾经于他而言像是太阳一般的存在,一个两次否认了他(彩虹桥上的“No, Loki”以及金宫审判的“Your birth right was to die”),一个无法理解他的偏激行为、一味要求他做回“好人”,曾经他有多想接近他们、多爱他们,他现在对他们的怨恨就有多无法化开。对于Loki在所谓家庭矛盾中受到的创伤,笔者作为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可以拿出大量的理论进行分析论证,因为冗长,这里就不过多赘述的,总而言之:按照前几部作品的铺垫,Loki心中的心结绝非一时半会儿就能解开。那么在诸神黄昏里,Taika是怎么“解开”Loki的心结,化解这复杂的家庭矛盾呢?答案竟然是Odin的几句话?——“No, I failed you (Thor &amp;amp; Loki)” "I love you, my sons."如此如此。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原来也可以用来化解如此复杂的家庭矛盾?我并不要求编剧对人物关系的描写、对人物心理的探究严格符合心理学的规律,但是至少不要如此经不起推敲?是什么让Odin发生了如此转变?是Frigga的死,还是对命运的无奈?雷神二的结尾Odin和Loki又发生了什么,让曾经的众神之父甘愿被他不认可的小儿子送到地球的养老院?——在我看来,这个恶搞丝毫没有顾及两个人在能力值上的差距,也没有考虑过他们操纵的人物是否真的像他们一样只有娱乐化的调侃。对于Asgard这类国度,大概可以类比中世纪的大小王国,君主专制的统治之下,父子君臣关系是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尤其是涉及到王位的阴谋与较量,因此莎剧风格的雷神一很好地营造出了“王国”的氛围,虽然不能完全地体现与亲缘紧密相连的政治较量的复杂,但至少有些许模样。而到雷神三里,对于这导致一切的根本矛盾,竟然用几句话就一笔勾销?非常荒唐,并且不合逻辑,不是吗?二、Loki——剧情的奴隶雷神三上映之前,Tom在一篇采访之中坦言说自己演了Loki六七年,却到现在也搞不清楚Loki想要干什么,他对此的解释是,Loki是一个善变的人。也是因为抱着这样的期待,我去看雷神三,然而刷过四场之后,我终于明白了Tom为什么说“我到现在还没搞懂他到底想干什么”:——剧本之间的衔接出现了问题,人物形象塑造出现了断层,你能搞得清楚他想干什么才怪了。暂且不提在上面所说的家庭矛盾问题,仅仅从Loki夺得王座之后的作为而言,雷神三中的Loki形象便与一、二中的不符。他曾经在雷神一中怒吼“I have never wanted the throne, I just want to be equal”,在二中不甘心对Odin说“It was my birth right”;他曾经在雷神一、复联一与雷神二展现出阴谋、野心与手段;当年雷神二的结尾,多少人因为Loki现出原形,端坐在王座上的模样屏住呼吸,期待这位邪神下一部里的计划,结果第三部上映时,观众看到的竟然是一个贪图享乐、盲目自我崇拜的Loki?自卑与自负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不可否认渴望认可的Loki在自卑的同时也存在追求崇拜的心理,然而这种渴求、这种扭曲的自卑被过度放大之后,便成了笑料,成为了一尊让人看了尴尬不已的金色雕像。或者,不提他的贪图享乐,让我们探讨一下在雷神三中Loki的行为动机。帮助Thor“拯救Asgard”可以理解,因为他们要面对共同的敌人Hela,他们是同一根线上的蚂蚱;但结尾过分“温情”,被无数锤基党视为“官方发糖/拉灯”的“I'm here”,让人无法理解。是什么让Loki放弃了趁乱从Asgard流窜到他处的机会,待在Thor的身边,还温顺地问他,“Do you think it's a good idea to bring ME back to the Earth”?“他是一个善变的人”不足以成为他做出如此多“改变”的原因。人物性格的改变必须要有合理的理由。在雷神三中,我看不到在过往几部中他曾经展现出来的智谋、野心,看不见他的矛盾、支离破碎——也是让这个角色更加迷人的特质,看不见他的合理动机。我看见的就是一个几乎没有能力的仙宫法师,可以任意被各人耍的团团转,偶尔抖抖包袱,和他的养兄弟卖个腐,顺便贡献一下颜值。如此而已。雷神三中的Loki,已经彻底沦为了剧情的奴隶。>>> 关于“严肃”的探讨 <<<一、超级英雄电影需要多少搞笑和多少严肃?近十多年来,搞笑元素植入漫威超英电影的成功与DC严肃黑暗向电影的屡屡失败,让许多人开始持有这种观点:超级英雄电影不必是完全严肃的,搞笑元素的加入甚至“成就”一部电影,因此,每当有人在影评中提出“某某超英题材的电影搞笑元素过多时”,总有人在下面评论,“嗨,电影嘛,开心就好,想那么多干什么”,“这毕竟就是一部爆米花电影,看得爽不就行了吗?”从什么时候开始,要求超级英雄电影对英雄、对正义进行严肃深刻的探讨,变成了“过高的要求”?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像上了瘾一样,无法戒掉超英电影里的搞笑元素,仿佛没有了搞笑元素,一部超英电影就不值一提,就是“无趣的说教电影”。导演Taika在剪辑电影的时候,因为先前声称的90分钟版剪辑观影效果不好,又加入了长达30分钟的笑料,最终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版本——然而,仅仅是后加入的笑料就长达30分钟,令人不禁想问,没加入的笑料还有多少,对于一部超级英雄电影而言,如此多的笑点设置,真的能为电影的主题服务吗?任何的影视作品,从本质上而言都是某种观念的体现,这些观念可以是反应社会的,可以是导演的个人哲理,总之,电影一定要言之有物——诸君在此扪心自问,去掉诸神黄昏中所有的笑点,这部电影最终还剩什么?又传达出了什么能站得住脚的深刻想法吗?——没有。Odin影片临近结尾的“Asgard is not a place, it's our people”毫无铺垫,而Thor在Sakaar星球的一系列挣扎与反抗也未从实质上体现出他说的成长;Hela所提到的Odin的过往,那段血腥征战的历史,原本可以拓展成对战争与和平、对王这一形象的探讨,升华延续了三部之久的王位之争问题,最后都随着Asgard的毁灭化为乌有。这并非是说笑料本身具有原罪,而是雷神三的主题已经迷失在一个又一个拥挤而来的笑点之中。每个人都是笑点的承担者,每次要出现激动人心的场面时,一个笑点像鸟屎一样从空中砸落,直直地甩在你的脸上。你懵了一下,最终还是笑了。超英电影最终会在这日益娱乐至死的社会的引导下变成什么?我们是不是已经太久没有严肃地讨论过何为英雄,何为正义,我们是不是已经失去了能够严肃思考的能力?这让我想起我每一次在雷神三时看到Sakaar星球时的想法。在宇宙中活了那么久的Grandmaster,他理应在长久的岁月中沉淀了智慧,即使是作为暴君,他也应当具有一定的深沉,然而也就是他,把Sakkar建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星球:人们在街上狂欢,迷失在艳俗的色彩中;失去自由的战士成为古罗马斗兽场中的玩物,人们陶醉在血腥带来的快乐之中;Grandmaster不在乎更多的东西,他只想看他的冠军的英姿,然后偶尔玩玩DJ。这不正是Neil Postman在娱乐至死中所说的吗?——“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还有一些想法没整理完,等这几天五六刷完后持续更新>>> 2017/11/6 五刷后补充内容 <<<一、苍白的否认——“雷神式”的讲道理在雷神一中,Thor被Odin剥夺神力放逐到人间的原因之一就是好战、不谙真正的统治之道,包括在其后,Thor否认Loki的理由之一也在于“武力上的统治无法服众,真正的王应当懂得和平与退让”。可以说,在前几部电影的铺垫之下,对于王、对于统治之道的讨论,是雷神系列电影中的核心话题之一。在雷神三的开头,借Hela之口,我们也可以看见两种统治之道(战争还是和平)导致了她与Odin之间无法弥合的间隙。对于自己曾经征战九界、将王国建立在血腥统治、万千人骨之上的历史,“突然醒悟”的Odin选择缄口不言,并囚禁了依然力求征服九界的Hela。在向神兄弟提及长女的时候,Odin对那段国王只字不提,只是模棱两可地传达出“Hela”是一个灾难这样的信息;而通过仙宫壁画所展现出的真实的血腥历史,并未在影片中得到充分的讨论。导演Taika否认这种统治之道的方式便是通过Thor的几句话(“You are just the worst”)否认了这种统治之道,一如Odin在结尾那几句苍白的箴言。选择战争还是选择和平,怎样的统治之道是“正确”的——这两个问题,在某种意义上也与“英雄”、“正义”两个话题息息相关。一个王应当怎样构筑他的国家,怎样算是为他的人民和王国带来福祉,一如一个超级英雄究竟是为谁而战、与谁对抗、出于什么动机与所谓反派对抗一样,从某种意义上不存在真正的对错。不同的选择所反映出来的迥异的价值观的碰撞,是此类题材永恒不变的主题。如同我在前文所提及的,一部电影应当是某个思想的写照,导演当然不必传达出百分百“政治正确”的思想,然而必须要给他所支持的观念提供令人信服的解释。影片中的情节是循循善诱的说理,如此才能在影片结束的时候,让观众突然意识到这一思想(是不是完全接受无妨,但至少要让观众在情节的铺排展开中感受到思想内涵的传播)。对于统治之道的问题,雷神三只用了寥寥几句台词和过于平面化的镜头来展示对Hela的信念的否认:无论是Hela用公开处刑的方式逼问剑的下落;还是其下属在Asgard中烧杀平民的行为——这些是最苍白的否认。导演可曾记得:Odin过去层长久地信服这种统治之道,却在某个时刻突然决定舍弃这种方式——倘若对Odin的转变进行更多的着墨;倘若设置Thor在目睹了爱戴的父亲曾经的行为之后的挣扎与思考,对统治之道的讨论会更加具有说服力,并且兼顾了人性的复杂与黑暗。而不是作为一个推动情节的齿轮,被淹没在轰轰作响的大场面之中。以常人的角度而言,尊敬Odin、视Odin为仁君的Thor在得知了Odin那段被隐瞒的历史之后,最起码应该有一定程度的怀疑与挣扎:父亲为什么要隐瞒这段过去,为什么可以对自己曾经的姐姐缄口不言、全然抹杀其存在过的痕迹?对于曾经的功臣,这样粗暴的惩罚方式又是否符合一个仁君的作为?——这些绝对不是矫情的纠缠,而是合理的、应当发生的反应。然而为了电影的节奏,为了最后的姐弟之战,导演舍弃了最值得勾勒的骨架,一切都变成了一句轻飘飘的“the worst”,所谓雷神式的苍白否认。从这一角度而言,让Thor——在雷神一、复联一、雷神二、复联二中经历了诸多战争、心智日益成熟的雷神,在此刻无条件接受了Odin的一切,只因为那是他“父亲”所谓的设定,也是对这一人物英雄形象的折辱。一个真正的英雄从来不应该无条件接受他人提出来的合理与正义。简单化重要矛盾,最终会导致英雄人物光辉形象的折损。这就是传说被升华的雷神Thor,一个合格的明君吗?这就是这一人物经过了如此多磨难之后的最终模样吗?二、雷神的美德?——关于Thor与Hulk/Banner对话的思考在诸神黄昏中,Thor与Hulk和变回人类的Banner的“前后矛盾”的谈话为影片贡献了不少笑点。面对自己即将陷落的家乡,Thor可谓使出全身解数,先是在遇见了Hulk之后想办法让其变回好相处的Banner,甚至不惜说出“比起Banner我更喜欢你”,而面对只具有知识储备没有实际战斗力的Banner,Thor又先是哄骗说其实我更喜欢你但是如果你能变成Hulk帮我回去战胜我姐姐就更好了这类话。在令人哭笑不得的同时,笔者不禁认真思考起了Banner博士的那句话:“You don't care about me.”很遗憾,原本应当以美德著称的Thor,他在Sakkar星球上一系列前后矛盾的言行的的确确反映出他并非真正在意他的朋友。面对难以沟通、只一根筋地想smash的Hulk,他便希望对方变回Banner;但是当Banner回来时,他又说在Banner变成Hulk帮他击败了Hela之后愿意送Banner回到地球,并且在Banner几次强调说了自己变成Hulk很可能会面临无法变回本人的情况之下,像个小孩子一样置气,诸如此类——从本质而言,这确乎是一种利用。这并非是对雷神这一人物的攻击,笔者在这里只是想提出:编剧和导演在设置这些笑料的过程中,是否想到这些看看似逗趣的情节是对Thor这一人物形象的贬低?Thor虽然不具有极高的智商,但作为雷神,他是正义的、是善良的、是对朋友十分义气的,即使是面对诸神黄昏这一劫难,他不会也不应当做出如此行为——朋友不是随意可以利用的武器。笔者以为,按照Thor的性格,即使Banner的拒绝让他失落,但他也最终会选择理解,而非扔下一句“fine”就走人。三、关于导演Taika的一些想法毫无疑问,Taika是一个聪明的导演,他深知观众吃哪一套。不仅仅从他后加30分钟笑料以增加影片的可看性这一行为中能看出,从几日前微博上流传的一条被迷妹们津津乐道的段子中也可看出:在最初,雷神三中并没有Thor的裸戏。起初CH拒绝了Taika拍裸戏的要求,说“观众并不想看这个”,Taika却坚持,当CH开玩笑地反问说你把我当什么、一块肉么时,Taika果断地回答,“对啊,快脱”。迷妹的溢美之词充斥着这条微博的转发和评论,纷纷夸奖Taika“太懂了”。不提这些文字背后所折射出的消费演员性吸引力的问题,笔者想只问,难道一部超级英雄电影已经沦落到需要用男演员的肉体来吸引人眼球的地步了吗?不知是从何时开始,肌肉健硕的超级英雄在荧幕上展示他们的身体成为了超英电影的标配,而雷神三也未能逃脱如此套路。仿佛超级英雄展现他们的强大与英俊的方式只有像肉干一样赤裸裸地暴露自己在众人的视线之下这一种,而战斗中的英姿,偶尔一个慢镜头特写出来的紧绷的身体线条,体现其气场的眼神——这些都无法展现他们的“英雄气概”。纵观整部电影,我们不难发现Taika用来取悦观众的镜头无处不在:Loki的黑西装,勾勒其线条的紧身裤与长靴,以及无处不在的锤基“基情”。这些广受欢迎的元素将整部电影堆砌成了一个淋着让人眼花缭乱糖霜的冰淇淋,只是吃过之后,仿佛除了那过度的甜腻,什么都不剩了。导演Taika也许拍出了一部合格的爆米花电影,但这却并不是一部合格的超级英雄电影。作为超级英雄电影而言,它太过媚俗。>>> 一些杂七杂八的碎碎念<<<1、虽然我同时是抖森和Loki的迷妹,但这并不是我不考虑电影具体水平如何盲目给电影打高分的原因。作为我个人,我真的希望那些嚷嚷着“我不管我不管只要有XX(人也好,CP也好)我就要给这个电影五星好评”的迷妹好好想想,这就是你希望看到的吗?如果你只是想看搞基,你甚至可以直接去看GV;看完一部电影下来只记住基情,恕我直言,这是对一部电影最大的侮辱。如果你是喜欢某个演员,我也希望你能仔细考虑一下,你盲目地夸奖他们的电影、甚至对他们胡吹海吹,到底是在帮他们,还是害了他们。在如今的互联网,有一种毁掉一部电影或者一个演员的方式就是:只谈基情,只谈他们的肉体、性吸引力。2、除了研究剧情衔接的问题,支持我多刷的理由大概就是抖森的颜和CB的Hela了。也许对于抖森来说,Loki还是最能让他暂时摆脱他个人气质束缚的一个角色。CB的Hela简直气场太过强大,每一根指头,每一个眼神都是戏,结果这样值得深挖的一个反派竟然就这样不明不白地和另一大反派Surtur同归于尽了,简直太浪费CB的塑造。3、平心而论,每个演员都演得很好。CH的Thor和当年的比,简直进步得不是一点半点。给他的蓝眼睛镜头特写的时候,有一瞬间我突然get到了CH的帅点。4、真的特想和漫威官方好好谈谈,还记得Loki是仙宫第一法师这件事吗?按照能力值的设置来说,Loki和Doctor Strange在许多方面是不相上下的,结果Loki竟然被Doctor Strange搞的在空中下落了半个小时,真的太无语……

    >>> 2018/8/28 更新:关于Taika、关于Loki <<<

    今天在微博上偶然看见有姑娘整理的导演Taika的言论,看了之后,我所能想到最克制的话就是:我真的非常“遗憾”看到Taika作为导演这样坦诚他对于雷神三的设置,我对于漫威感到非常“遗憾”。

    不说有些朋友的观点(“我认为Taika的话仅仅是玩笑而已,为什么要上纲上线,这谈不上对角色的‘侮辱’”)作为一个导演,更广泛地说,作为一个创作者,在构想人物和剧情的时候带入极其强烈的个人色彩与目的性(“我设置这样的情节就是为了让观众有怎样的反应,让他们和我一样去喜欢/讨厌这个角色”)在我看来,已经是严重的失格。

    我以为,作者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应当秉承着“如果是这个人物,他在这样的节点会做出怎样的反应”而非为了某一剧情,将已经塑造完全的人物强行安排到剧情,“逼迫”人物做出作者希望他做出的反应。在雷神三之前,Thor、Loki等人的性格已经塑造完成,他们的一举一动应该遵循“Thor的逻辑”或者“Loki的逻辑”,仅仅因为“我觉得Loki这个角色太过抢镜”这样的个人主观想法不顾原有情节人设自行“调整”,这样的行为,不是导演失格,又是什么?

    在这里引用我在自己LOFTER的一篇文章:

    对于对立的双方,刻画出两个人之间势均力敌的状态是非常必要的。这种势均力敌不应该只局限于物理的力量上,更多是心理上、气场上的:一种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紧张感。没有过多羁绊的二者反而不会产生这种势均力敌的感觉——因为这种来自灵魂深处的对峙,必然是建立在双方都啃食过彼此性格特点的基础上的。
    从某种角度而言,强行弱化另一方,不给予合适的逻辑来解释对方的变化,是胜之不武的体现。以强行弱化一方心理与物理上能力的方式获取胜利,只能是对另一方的否认:因为曾经被抬到高处、被称颂为高尚的品质——那是长久以来评判双方品质的根基,是不可动摇的原则——在这一刻被打碎了。仅仅是因为作者为了“方便”,急于将他想要肯定的一方送上神坛,便将另一方同样高贵的品格、将对方的骄傲碾于脚下,可谓不聪明也非常悲哀。那样的话,即使主角成为了英雄,他也不过是个蹩脚的英雄。
    应该做的是overcome,而且是经历了重重考验之后以令人信服的方式overcome,而非ignore。

    即使是在这样难过的情况下,我依然不得不肯定Taika的天赋,毋庸置疑,他是一个具有天赋的、聪明的导演,但他却不能称之为一个令人尊敬的导演:因为他恣意的言论,他对于角色、对于原作的不尊重,因为他自以为幽默的情节设置。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也曾看到许多人说,“就算你们说Taika侮辱Loki这个角色,但是事实上,雷神三是雷神三部曲中最受好评的一部,大众的评价、影评人的评价足以说明一切”,但是诸君,请牢记一点:大多数人的评价从来不能被当做“正确的标准”、当做真理,即使是所谓的专业从业人员的评论也是如此。不多说“浪潮”的例子,不多说诸多科学定理在历史的潮流中是如何一次次地被推翻了。人们有质疑和提出自己观点的权利。雷神三究竟是怎样的一部作品,且看今后。

    再次阐明我的立场:在一部作品中,没有哪个角色活该被作为炮灰,正如在历史、在人类社会中,没有哪个人活该被作为牺牲品。我真的对Taika的言论感到非常遗憾,非常遗憾。

    另:有人问我为什么要把雷神三这部被我如此批评的作品看这么多遍,首先,我已经在前文交代过了,笔者平时在澳洲留学,当地的英文电影都是没有字幕的,语言问题(确保所听到的信息是准确的)是第一原因;其次,我以为对一部电影做出评价与分析需要建立在把这部作品琢磨透彻的基础上,如果你看完一部电影觉得“哪里不对劲”,最好的方法就是再一次观看,仔细琢磨每一个衔接点的逻辑;最后,在雷神三上映时,笔者就有预感,Loki可能会在复联三中以潦草的方式告别荧幕,我希望再多看他几眼。

    附今天看到的微博链接,言论仅供参考:

    https://www.weibo.com/6157743789/GuATLzrpv?type=repost#_rnd1535425649764

    【详细】
    89059955
  • 残小雪
    2018/5/20 15:51:39
    你只有非常与众不同,才能够被需要

    在看《命运速递》之前,最常听到被提及的关于本片的两个标签,一个是姜文的御用编剧首部导演作品,另外一个就是first电影节黑马。

    也许是受舆论的话题引导,最初对于本片的想象大概会是个极具商业风格的电影,万万没想到,看完下来感受到的是一股子莫名的文艺范,有趣又讨人喜欢。

    《命运速递》与其他的片子比起来,最特别的应该就是结构了,非线性的叙事结构,靠着各种闪回,

    在看《命运速递》之前,最常听到被提及的关于本片的两个标签,一个是姜文的御用编剧首部导演作品,另外一个就是first电影节黑马。

    也许是受舆论的话题引导,最初对于本片的想象大概会是个极具商业风格的电影,万万没想到,看完下来感受到的是一股子莫名的文艺范,有趣又讨人喜欢。

    《命运速递》与其他的片子比起来,最特别的应该就是结构了,非线性的叙事结构,靠着各种闪回,让大家从第一个事件开始,不断的转动视角,事件背后的一个个的人从此走散,然后换个地方又再相遇,领取了新的关系及下一个目的地。

    非线性叙事最容易让人联想到的就是昆汀,最初的《低俗小说》让他在电影界的地位稳固。我个人印象比较深刻的要说是《杀死比尔》,每一个情节和场景的编织自然又随意,很像是随手拈来的拼接,可其中所蕴含的画面剪辑智慧,又值得细细品读很久。

    从国产片来说,大家熟悉的非线性结构,不得不提到《心迷宫》,这也是《命运速递》刚刚开始之后我最早联想到的一部影片。

    比起《心迷宫》一个又一个尸体以及死亡所带来的阴翳气氛,《命运速递》则用搞笑轻快的人物对话来开场,女主角和周小铁的人物状态在闪回当中,像是欣赏一朵盛开的花蕾一样一层层的去了解去展现。

    9381716
  • 时光绞肉机
    2022/12/7 15:45:37
    青春期被他者化的死亡与偏见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它似乎讲了一个故事,又似乎讲了一个所有人的故事。 这一切都是美的,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两个男孩的成长环境,他们一同长大,在花丛中奔跑,全片也没有任何所谓的坏人或坏的诱因,我想这是导演的一个突破,人物的行动一定要有动机,这未必是对的,现实就是一切都很正常,一切却...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它似乎讲了一个故事,又似乎讲了一个所有人的故事。 这一切都是美的,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两个男孩的成长环境,他们一同长大,在花丛中奔跑,全片也没有任何所谓的坏人或坏的诱因,我想这是导演的一个突破,人物的行动一定要有动机,这未必是对的,现实就是一切都很正常,一切却...  (展开)
    【详细】
    14806253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