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枣庄影评

8702662
  • 寒暑假(已丧偶
    2016/2/23 11:20:48
    历史流淌后真正的红色
    迎着影片透过来的带有沧桑感的昏黄的光,我们仿佛亲临历史。以前只能通过历史书与前人既定的结论来评判的历史,此刻作为第一手历史材料搁置于我们眼前,任由我们自己的眼睛去观察。
    我们看到,尽管目所尽处充斥着贫穷落后:破旧的房子,生产力低下的农田,被小农意识阻塞大脑的农民……尽管人们生活贫穷,而历史也即将从日常生活中漫漶出一场政治思想风暴,但那确乎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农民在地里干活,快乐地流淌着黑色
    迎着影片透过来的带有沧桑感的昏黄的光,我们仿佛亲临历史。以前只能通过历史书与前人既定的结论来评判的历史,此刻作为第一手历史材料搁置于我们眼前,任由我们自己的眼睛去观察。
    我们看到,尽管目所尽处充斥着贫穷落后:破旧的房子,生产力低下的农田,被小农意识阻塞大脑的农民……尽管人们生活贫穷,而历史也即将从日常生活中漫漶出一场政治思想风暴,但那确乎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农民在地里干活,快乐地流淌着黑色黄色的汗水,这日子,恐怕不比二战后在咖啡馆里忧郁的一代迷茫青年难过。背景设置在这样一个村庄里,而李双双这样一个农村劳动妇女作为一个浓墨重彩描摹的正面人物形象占据了我们的视线。
    很巧妙,这部电影运用了许多对比。李双双和人她的老公喜旺哥,一个大公无私,铁面无情;一个富有人情味,贴近凡人生活。李双双有着男人一般的刚毅和勇气,而喜旺哥却会耍性子、使小心眼,显得有些像女人的小家子气。这种性别的错位,颠覆了传统,张扬了个性。使整个电影的生活画面顿时丰富充实起来,也使人物,尤其是喜旺哥的形象鲜活起来。喜旺哥那些让人忍俊不禁的行为、眼神、动作,使我们感受到了那个年代乃至现在,人们生活中一些易于捕捉和感受的情感。正如我们所知,历史不是朝代变更,不是王侯将相自叙一生,而是沉淀在历史底部因为千百代人的生生不息而越发从尘土中焕发神采的平凡普通甚至卑贱的生活。
    在文学历史的长河和文艺批判史上,自然涌现出各种各样的反面人物。我们发现,历经时间考验的文学作品往往拥有个性极为复杂的人物,如《红楼梦》中,几乎没有一个人是单一个性。却是心肠辣度、精明能干的凤姐,敏感多疑的黛玉和城府极深的宝钗等百年来一直受到持续不断的关注、研究而越加富有生机和活力,而也一直是读者津津乐道的人物话题。我有时感觉,人物形象是在文艺批评中不断延续下来而深入人心的。艺术有它扎根的土壤,人物形象的塑造自然要扎根在人性深处,或者以匍匐的姿态与生长出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衣物的黄土地共生共存,才是迸发出汩汩活水的源头。并且成为艺术形象本身的人物形象不是静止的,他/她的价值将在人们反复的阅读体验中得以拓展和升华。单一的形象即使塑造得再辉煌,也终将被历史风干。这就是历史与时间在艺术中的关系。艺术作品需要放在它诞生的时代考察,也需要时间的考验检验它的普适价值,从而才有资格成为人类心灵的甘霖。
    在电影《李双双》中,光辉高大的典型正面形象倒塌后是什么在站立呢?什么东西拥有穿越历史的魅力呢?是真正的个性。有个性的东西有灵魂,不管是什么形式和艺术,文学、电影、或是舞蹈音乐色彩,必须有自己的个性和灵魂,才能去浸染他人的灵魂。《李双双》是否拥有自己的个性与灵魂呢?显然,《李双双》这部电影不同于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各种商业影片或文艺片,由于诞生时特殊的时代背景,它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和明显的政治教化意义。但将其置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如果当时人们的政治生活确乎如此,那么《李双双》可称是扎根于人民生活的土壤中,虽然是以一种略带讽刺的形式。它虽然没有描写出彼时中国广阔的农村生活画面,但是居于一隅地反映了农村当时日常生活中的茶米油盐酱醋茶,他们的吵吵闹闹,各自怀揣的小心思,乃至一些沿袭千年的小农思想,都在一幕幕鲜明活泼的生活场景中生动地反映出来,并由此折射出当时中国广大的乡村生活画面。所幸,影片并没有以教条主义的形式条条框框地教育人民。不仅如此,影片还具有一定颠覆性,站在当时的文化角度,应该是“反封建”的体现吧。首先,影片颠覆了中国农村传统妇女的形象,传统意识(尤其是在相对更封闭的农村)里的妇女应该顺从丈夫,可李双双却经常和她丈夫“对着干”,对丈夫的所作所为提出质疑甚至否定;传统意识里的妇女温婉柔弱,可李双双却好强泼辣甚至有些刚硬;传统意识里的妇女相夫教子,主管内务,李双双却好关心大家的事;传统意识里女子无才便是德,李双双却能在政策指导上提出建议;传统意识中的妇女眼界狭小,而李双双却能把眼界放开不被家庭琐事拘泥。诚然,作为一个正面典型人物,李双双被尽量塑造得理想化以达到统治阶级的教化目的,但我们也能看到她温柔贤惠的一面,看到她因丈夫的出走而流下的泪水,人物形象正因此而较为丰满了。因此,随着历史的沧海桑田,典型正面人物形象倒塌时,该人物本身有血液流动的肉体会留下,或是一种“非典型”的精神会留下。而正面典型人物轰然倒塌时,或许留在人们心中的却是一些非典型人物。因为真正的个性拥有穿越历史的魅力。文学既可以是熊熊燃烧给人温暖与方向的火炬,也可以是幽暗的使人害怕惊悚的鬼火,但它唯独不能是一堆死火。死火燃尽,只剩灰烬。
    最后再说一下主流倡导与大众意识的变迁。我认为一个社会,对于一件事物是好是坏,评判标准和观点因人而异,千姿百态,但往往有一种占上风成为主流意识。比如,我认为所谓现代的服饰就是由欧美国家工业革命后的服饰演变过来。撇开日渐高效的现代社会对服饰便利简单的要求而言,我们可以把不经时代变迁的欧美服饰拿过来直接穿在身上。因此忽略它的改变,从欧美服饰到现代服饰,只做了空间转移而非时间转移。为什么世界各地的人们穿西装打领带,而不着旗袍、和服做为日常的服饰?这正是因为欧美在经济上占了主导地位于是在文化的传播(包括潜意识里的)上也就有了主导权,于是他们的文化也成为主导意识影响和改变着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方式乃至理念。主流倡导并非永远屹立不倒,大众意识也并非永远不变。也许有一天,大众意识会变成小众意识,小众则会变成大众。历史流淌后真正的红色,是太阳,火焰,还是红旗,是只有在历史河流冲刷后才显露出的真正颜色。而艺术作品随着主流倡导和大众意识的变迁将如何沉潜改变,则是又一个有趣的问题。
                                                          2011年春大一
    【详细】
    77862700
  • 小赵的赵
    2006/1/12 12:14:29
    欲望?理想?愤青
    陆川是我们这些人都比较认同的导演。和我们是一代人。
    昨天中央10的《人物》又放了一遍他的专题。看起来很过瘾。我也想狠狠地听几遍许巍的歌。
    专题片纪录了陆川从《寻枪》,到《可可西里》的过程。
    他是一个真正的导演,他的意志非常坚定,愿望非常强烈,虽然他看上去没有那种霸气,但他要做的,就决不妥协。
    不妥协并不是生活中最适合的做法,但却是一个表达者必须的手段——妥协便是表达的障碍。
    陆川是我们这些人都比较认同的导演。和我们是一代人。
    昨天中央10的《人物》又放了一遍他的专题。看起来很过瘾。我也想狠狠地听几遍许巍的歌。
    专题片纪录了陆川从《寻枪》,到《可可西里》的过程。
    他是一个真正的导演,他的意志非常坚定,愿望非常强烈,虽然他看上去没有那种霸气,但他要做的,就决不妥协。
    不妥协并不是生活中最适合的做法,但却是一个表达者必须的手段——妥协便是表达的障碍。
    有人说他简单粗暴,那就对了,坚强,冷酷,执著,不这样我们看不到真正的陆川的电影。
    稍微有点残忍,或者说干脆就是残忍,又怎么样呢?因为别人最终看到是这部电影,失败的时候,不会有人关心原因。
    专题的结尾,主持人引用了陆川自己写的一篇文章里的一句话,关于欲望和理想。大概意思是说,年轻的时候,大都是有理想的,美好崇高,超越一切。但是恐怕,活着活着,就变成只为了填补内心的欲望。
    多富有哲理的一句话,让我想了半天,欲望、理想,但好像是一回事。我看他在可可西里,让演员们穿过冰河的时候,那种满意的激动不安的表情,好像离填充了欲望更近。
    或许,理想,是靠不断地填充小小的欲望,最终实现的。而未实现的,便是在填充欲望的复杂过程中,迷失了理想。
    实现理想要不顾一切。“可以为崇高的理想,humble地活着”,这是他摘自《麦田守望者》里的一句话,一直激励着自己。
    陆川是有激情的。让我想起我的同班同学,和我电影学院毕业的老师。
    活到现在,还手持理想的,大概只剩两个人了。他们是不折不扣的愤青。他们现在做的一切都似乎是为了生计,而内心永远激荡着梦想和激情。可是,他们又没有陆川那么绝对——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人遇到诱惑毕竟是会变柔软的。
    所以,愤青也慢慢地安于现状了。
    理想是有限的,欲望是无穷的,无论你最终有没有实现理想,最后都要受制于填补欲望的生活程序。陆川说的对,包括他自己。他的理想实现了——拍电影,非常纯粹地拍电影。有一天,他会成为大师,有一天,他脸上会因为这么多年的坚持沉淀出棱角分明的霸气。愤青的沸水冷却成大师或工匠般的经典或程式。拍电影,其实只是满足了他表达的欲望,一个快乐的稳定的工作。
    就像谁也免不了一死一样,谁也免不了这个过程。
    理想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欲望是让可能变成更多可能。理想是锋利的,欲望是魅惑的。
    所以,我最喜欢,是那些才华横溢的人初出茅庐的第一笔。那时候最能看到激情澎湃彰显出的勇者无惧,那种辛辣,芳香,浪漫,稚嫩,浑然天成,毕生之中,只此一回。

    2005年6月22日写就。
    【详细】
    10201094
  • 努力
    2018/9/28 21:11:53
    如若巴黎不快乐

    张翰演技挺棒的,我看了六集,剧情很符合原著小说,虽然看过一点点小说,前几集还很符合,张翰的服装都非常好看,翰哥的演技很好,我喜欢张翰的魅力,他很帅,女主有很好,我越来越期待以后的剧情了,听说很虐,但是期待翰哥的哭戏,期待如若巴黎不快乐,期待张翰,很好的剧,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为巴黎疯狂打Call,加油

    张翰演技挺棒的,我看了六集,剧情很符合原著小说,虽然看过一点点小说,前几集还很符合,张翰的服装都非常好看,翰哥的演技很好,我喜欢张翰的魅力,他很帅,女主有很好,我越来越期待以后的剧情了,听说很虐,但是期待翰哥的哭戏,期待如若巴黎不快乐,期待张翰,很好的剧,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为巴黎疯狂打Call,加油

    【详细】
    9674157
  • 燃烧吧小宇宙
    2016/11/28 23:17:18
    夺你老妈,逃尼马的老批!

    这是我有屎以来看过的最烂的电影!看这垃圾电影就像憋了一泡稀屎想拉却拉不出来!导演是谁?浪费老子一个小时,拖出来枪毙60次!注:一分钟一次!这是我有屎以来看过的最烂的电影!看这垃圾电影就像憋了一泡稀屎想拉却拉不出来!导演是谁?浪费老子一个小时,拖出来枪毙60次!注:一分钟一次!这是我有屎以来看过的最烂的电影!看这垃圾电影就像憋了一泡稀屎想拉却拉不出来!导演是谁?浪费老子一个小时,拖出来枪毙60

    这是我有屎以来看过的最烂的电影!看这垃圾电影就像憋了一泡稀屎想拉却拉不出来!导演是谁?浪费老子一个小时,拖出来枪毙60次!注:一分钟一次!这是我有屎以来看过的最烂的电影!看这垃圾电影就像憋了一泡稀屎想拉却拉不出来!导演是谁?浪费老子一个小时,拖出来枪毙60次!注:一分钟一次!这是我有屎以来看过的最烂的电影!看这垃圾电影就像憋了一泡稀屎想拉却拉不出来!导演是谁?浪费老子一个小时,拖出来枪毙60次!注:一分钟一次!

    【详细】
    8200214
  • 小恶魔的耳朵
    2019/12/25 17:53:59
    饭后消遣来看的效果真的是.........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在吃午饭,而当我吃过饭而且吃得还挺饱之后,正好看到的是电影的后半部分,时间点不对,让我差点把刚吃过的饭又吐出来,所以友情建议真的不要在吃太饱之后看这部电影。

    其实恐怖片分两种,一种是心理恐怖,越琢磨越吓人,连环套的那种;而另一种就是像这部影片以及《下水道的美人鱼》等等为代表的它专攻视觉和音效。当然这是一个恐怖片的优点,这部电影它吓人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在吃午饭,而当我吃过饭而且吃得还挺饱之后,正好看到的是电影的后半部分,时间点不对,让我差点把刚吃过的饭又吐出来,所以友情建议真的不要在吃太饱之后看这部电影。

    其实恐怖片分两种,一种是心理恐怖,越琢磨越吓人,连环套的那种;而另一种就是像这部影片以及《下水道的美人鱼》等等为代表的它专攻视觉和音效。当然这是一个恐怖片的优点,这部电影它吓人方面并不是用音乐和镜头的切换一惊一乍来达到的,甚至这一方面感觉是它的短板。但是它真的还挺恶心的,各种血肉相连的画面以及血肉剥离时的声音,各种孔洞中流出的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粘稠物,反而血腥变成了最弱的一个点。

    情节很简单,无非是妓院女孩惨死之后的复仇,同时带有某种测试渣男的效应。男主死的真是不冤,简直就是出轨惯犯,表面却一幅好好先生的样子,这一点看着也很反胃恶心。缺点就是这电影的节奏很有问题,前半部分拖沓,后半部分又进展过快,很多细节没有解释清楚。也许是成本的问题,鬼杀起人来都像是自带慢镜头,紧迫感方面差了些。但这片子感觉还是可以在及格线上下徘徊的,独自一人从头看到尾还比较顺畅,不会有无聊的时候。玻璃球的设定还挺好玩的,可惜最后没说清楚到底玻璃球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球。毕竟是小成本,主要演员总共两三个,表现虽一般,但也不算烂片。

    【详细】
    12121589
  • 四页书wd
    2022/11/10 10:50:18
    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

    转载自:https://www.weidianyuedu.com/content/5817670249230.html

    转载自:https://www.weidianyuedu.com/content/5817670249230.html

    “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们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这首经典的童谣,流淌在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是每一代人童年最美好的"回忆。今天,我在妈妈的手机上观看了电影《马兰花》。

    看完了电影,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团结就是力量!如果没有动物帮助消灭藤妖,靠马郎和小兰两个人的力量是打不过藤妖的。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种可贵的精神。

    虽然这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但这种可贵的精神,将激励着我们成长,在我们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它将是一朵永远绽放在我们心中的花朵,点缀着我们的人生。

    【详细】
  • 14753499
  • 你是对的
    2022/6/13 17:23:07
    日耽也愈发没落了
    糊弄看完了之后感觉日耽的水准也是直掉,不关乎颜值,而是日耽以前那种细腻,文艺,病娇的氛围感也是消失殆尽了,我又要说一次好想念工桑拍的那些文艺小片子了。 说回这一部,受是真的丑,颜艺丑,笑哭都不好看,不知道是睫毛太浓密还是真的做了美瞳线,妆感很重,平心而论整张...  (展开)
    糊弄看完了之后感觉日耽的水准也是直掉,不关乎颜值,而是日耽以前那种细腻,文艺,病娇的氛围感也是消失殆尽了,我又要说一次好想念工桑拍的那些文艺小片子了。 说回这一部,受是真的丑,颜艺丑,笑哭都不好看,不知道是睫毛太浓密还是真的做了美瞳线,妆感很重,平心而论整张...  (展开)
    【详细】
    14453215
  • 瑞雪
    2010/6/29 1:45:03
    哥抢的不劫,哥杀的也不是人,都是寂寞啊。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故事的结尾,本应该去抢劫运钞车的阿元,却临时转行当了杀手。 本应该去杀人的,阿恒也临时转行当了劫匪。 其实有的时候就是这样,有这么一部分人,他们只是想对抗社会的规则,至于用什么方式来对抗,杀人也好,抢劫也好,那都不是重点。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故事的结尾,本应该去抢劫运钞车的阿元,却临时转行当了杀手。 本应该去杀人的,阿恒也临时转行当了劫匪。 其实有的时候就是这样,有这么一部分人,他们只是想对抗社会的规则,至于用什么方式来对抗,杀人也好,抢劫也好,那都不是重点。  (展开)
    【详细】
    3371233
  • 春曙为最
    2022/6/5 22:45:30
    熟悉的陌生龙

    每集刚刚四十分钟出头,共五集,不知不觉就看完了。

    名字叫史前星球,感觉有点起大了。“史前”和“星球”其实都跨度极广;而本剧则几乎完全聚焦在恐龙身上。

    考古还原,加上一点想象。有人埋怨想象得不够多,有人埋怨想象得太过。既然大家都这么不满意,也许说明想象得刚刚好。

    每集刚刚四十分钟出头,共五集,不知不觉就看完了。

    名字叫史前星球,感觉有点起大了。“史前”和“星球”其实都跨度极广;而本剧则几乎完全聚焦在恐龙身上。

    考古还原,加上一点想象。有人埋怨想象得不够多,有人埋怨想象得太过。既然大家都这么不满意,也许说明想象得刚刚好。

    与片中活灵活现的恐龙四目相对,还是感叹的。这进化史上的灭绝款,其身体特征上具有一些似乎在后世不再延续的逻辑,然而其面孔与眼神又给人以似曾相识、直指人心的感觉,令观众因仿佛察觉一丝熟悉而反而倍感陌生,是最大看点了罢。

    不掉书袋,完全模拟动物纪录片手法。看过之后反而更令人好奇,诱发进一步探索的兴趣。“科普”得不动声色、不漏痕迹。

    那么……不知有什么写给成年人的、优秀的恐龙科普书籍,可以推荐呢?

    【详细】
  • 14440448
  • M城爽人
    2009/6/20 15:50:26
    不好看
    我是看了《摇滚校园》再看这部的,都是冲着jack black去的,看完却很失望,因为这是部乱搞的片子,完全是个闹剧,我不喜欢这种类型的。不过我觉得最后他们和撒旦挑战的那段还有点安逸。
    我是看了《摇滚校园》再看这部的,都是冲着jack black去的,看完却很失望,因为这是部乱搞的片子,完全是个闹剧,我不喜欢这种类型的。不过我觉得最后他们和撒旦挑战的那段还有点安逸。
    【详细】
    208391
  • 下课后出海
    2023/1/5 21:39:38
    洗澡时候断续的看被朋友安利
    14867180
  • LOONG飞
    2018/2/9 22:22:00
    『不期而遇』全靠巧合

    『不期而遇』

    魅族广告给你双击666!

    一部爱情公路片如片名一般,

    从男女主相遇开始,

    一系列的剧情发展全靠一堆“巧合”硬推,

    逻辑Bug接连不断,

    轻松的氛围下尴尬也不少。

    张亮各种脱脱脱给女观众发福利,

    张雨绮各种惨目忍睹的服饰造型,

    是否造型师服装师什么的都是女的故意拉个仇恨的?

    『不期而遇』

    魅族广告给你双击666!

    一部爱情公路片如片名一般,

    从男女主相遇开始,

    一系列的剧情发展全靠一堆“巧合”硬推,

    逻辑Bug接连不断,

    轻松的氛围下尴尬也不少。

    张亮各种脱脱脱给女观众发福利,

    张雨绮各种惨目忍睹的服饰造型,

    是否造型师服装师什么的都是女的故意拉个仇恨的?

    【4或5分】

    9140383
  • 李霁琛
    2018/1/13 17:18:22
    真浪费章子怡和张震

    小时候我心血来潮,学过几天书法。

    父亲丢给我一刀毛边纸,让我临帖。

    我不乐意。

    “凭什么你用宣纸我就用毛边纸?”

    父亲笑了,只说了句:“别糟践东西。”

    这段童年往事,在我看完《无问西东》时突然涌上心头。

    《无问西东》就挺糟践东西的。

    我语气重,因为我确实很失望。

    和我一样失望的人一定还有不少,但我

    小时候我心血来潮,学过几天书法。

    父亲丢给我一刀毛边纸,让我临帖。

    我不乐意。

    “凭什么你用宣纸我就用毛边纸?”

    父亲笑了,只说了句:“别糟践东西。”

    这段童年往事,在我看完《无问西东》时突然涌上心头。

    《无问西东》就挺糟践东西的。

    我语气重,因为我确实很失望。

    和我一样失望的人一定还有不少,但我相信也有很多朋友是喜欢这部电影的。

    《无问西东》的确有能打动到观众的“点”。

    注意,是“点”,不是“线”,更不是“面”。

    看过电影的朋友都知道,《无问西东》是一个“命题作文”。

    这是部为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而创作的“献礼片”。

    命题作文难写,是因为束手束脚,没有空间。

    但“清华大学”这个题,真算不上没有创作空间。

    可以讲的好故事太多了。

    导演李芳芳知道这点,所以她一鼓作气在这部电影里讲了四个故事。

    四条时间线,四个主人公,串起他们的,是百年清华“立言立德,无问西东”的精神。

    先不评价这四个故事组合在一起的效果如何。

    这四个故事里确实有几个“点”打动到了我。

    首先是1923年这条时间线。

    迷失自我的青年学子,在看到泰戈尔等大师后得到启发,这是很有力量感的画面。

    “不要忘记真心和真性”,也很能突显清华精神。

    再就是西南联大时期的那条线。

    王力宏饰演的空军飞行员在战斗中壮烈赴死那一刻,是很传统的煽情模式,但还是很有震撼力的。

    当然,最能打动到我的点没出现在正片的四个故事里,而是片尾那一系列“彩蛋”。

    当清华大学历史上的一位位大师突然出现在大银幕上,我竟热泪盈眶了。

    但这种“热泪盈眶”和影片前面的两个多小时并没有多大联系。

    每次被煽情,我都会思考我的眼泪是从何而来。

    把片尾那一段剪出来单做成短视频,让我看我依然会感动。

    这就让我更感到遗憾:

    有这么多传奇故事可以讲,干嘛要大费周章地写出四段中学生作文来完成任务呢?

    不知道因为“被感动”而觉得《无问西东》是部好电影的朋友,有没有想过这“感动”的来源到底是什么呢?

    说《无问西东》拍成这样很可惜,还是因为它的“卖相”确实不错。

    这体现在摄影和美术上。

    胶片拍摄给本片的画面带来了一种浓厚的复古感,这种感觉很老派,视觉上很舒服。

    在摄影师曹郁的镜头下,青春的气息也被彰显了出来,这在章子怡和黄晓明主演的那个故事中最为显著。

    曹郁,也是《妖猫传》的摄影。

    确实是高手。这样的摄影,配上有气势恢宏的配乐,如果《无问西东》不是电影而是MV合集,我会给高分。

    摄影师是高手,演员更是高手。

    《无问西东》最让我愤慨的,就是浪费了章子怡直击人心的表演。

    章子怡主演的那段故事,也是本片四段故事里完成度相对较高的一段。

    她饰演的王敏佳这个角色,人生经历了较大的变故,在性格上产生了很大变化。

    章子怡用眼神就全演出来了。

    青春感、无助感、自卑感等等人物的状态,她拿捏得都极为精准。

    我看《无问西东》时难得的几次入戏,都是因为章子怡投入的表演。

    和她搭戏黄晓明表现也还算自然。还是那句话,只要他不露出神秘的微笑,他就还是个好演员。

    王力宏、陈楚生都算是正常完成任务。张震则最可惜,他那段戏实在没有什么可发挥之处。

    明珠暗投,是对这些演员出现在《无问西东》里最贴切的描述。

    上好的题材、一流的摄影与美术、顶级的演员表演,却被缺乏掌控力的导演给鼓捣成了一部刻意、空洞的平庸电影。

    先说刻意。

    跨越时空的多线叙事,用好了是大亮点,玩不好就是大破绽。

    四段不同时间线上的故事,需要串联。

    在本片中导演是怎么串起来的呢?

    1923年的陈楚生,是1938年王力宏的教授。1938年的王力宏,空投食物救了1962年黄晓明的命。1962年的黄晓明,有个高中同学叫李想,这位李想差点害死了黄晓明心爱的章子怡,为了完成救赎,李想在支边科考中用生命救了当代人张震的父母。

    真厉害,这都串起来了。

    导演串成功的时候心里一定松了口气。

    太刻意了。

    别说更高层面上的交集(如《云图》),连有趣的细节关联都没有。

    导演更像是为了强行表现“百年清华”这个主题,硬是要把百年间的四个故事组到一起。

    如此刻意,还不如拍成短片集,还显得没那么矫情。

    刻意还体现在几段故事的时间分布占比上。

    1923年的那段,戏份最少。

    1938年和1962年的两段,戏份最多。

    当代都市那段......最格格不入。

    这八成没什么创作上的考量。

    你不能说陈楚生表现出的“求真”就没黄晓明表现出的“善良”与“正义”重要。

    那为什么陈楚生戏份少呢?因为观众更想看章子怡,更想看张震,更想看王力宏。

    这种刻意还体现在对单个故事内在的编排上。

    比如王敏佳这个人物的遭遇以及他和陈鹏之间的爱情。

    陈鹏一度离开王敏佳,是因为他看到王敏佳的手被李想抓着。

    这是巧合。

    王敏佳给师母写信,被师母认出她的写作方式。

    这是巧合。

    王敏佳被打了个半死,陈鹏已经挖好了坑准备埋她,她突然就醒了。

    这已经不是巧合了,这是奇迹。

    通过巧合和奇迹来推动故事发展,是网文作者常用的办法。

    因为这样写最不需要逻辑,最不需要动脑子。

    这样编排的结果就是,我知道陈鹏和王敏佳之间的爱情很深,一个给另一个“托底”,但我总觉得这么深的感情来的太突然。

    我对王敏佳的遭遇感到同情与愤怒,却又不知道我是该对那个时代愤怒还是该对创作者愤怒。

    本片拍好之后拖了五年才上映,看了片子的人都知道原因。

    但我会思考,那场批斗之后,导演并没有想要表达什么对时代的反思,更没有想要做任何批判,她只是为了引出陈鹏和王敏佳的真爱。

    脱离时代背景,这个爱情故事依然写的出来。

    这就是强行不过审了。

    王力宏那个故事则显得有些冗长,母亲的教导很多余,独自离队给孩子们送食物更让我怀疑他违反了军令。

    张震那个故事……

    哎,不说了,给男神留点面子。

    说到刻意,本片的台词对白也有很大的问题。

    很多处台词,比如那句“托底”,我都看到了琼瑶阿姨的影子。

    我生怕章子怡会突然说出“我在找我的刺”。

    张震片尾那段深情的鸡汤总结就更不必说了。

    真是比班长发言还要学习委员。

    这样糟糕的呈现,根本无法承载“百年清华”的精神。

    当这四个故事组合在一起想要强行点题的时候,空洞感就出来了。

    强行的煽情,很难有信念感,所以我很难满意。

    清华大学的精神该是厚重的,是沉毅的,而不是漂浮起来的。

    那种带着底蕴的青春感,不是跑跑跳跳,而是眼神中的求知欲与心里的热血情怀。

    可惜导演不懂。

    写过《十七岁不哭》的八零后导演李芳芳还停留在抒情青春散文的审美层级,编导水准则显得太过稚嫩。

    让她拍“百年清华”,太难为人了。

    老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希望年轻导演们都能真的理解这句老话。

    【详细】
    90673297
  • 无名
    2018/9/7 15:35:06
    这不是我想看到的《的士速递5》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是《的士速递》的第五部作品。说实话很让人失望。与之前的前四部作品相比简直差劲。之前的《的士速递》紧张刺激,还带有搞笑的成分。这次的《的士速递5》能看出来,导演是非常想延续前几部电影的风格。搞笑中带有赛车,赛车中带走动作,动作中带走令人深思的社会问题。但是这...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是《的士速递》的第五部作品。说实话很让人失望。与之前的前四部作品相比简直差劲。之前的《的士速递》紧张刺激,还带有搞笑的成分。这次的《的士速递5》能看出来,导演是非常想延续前几部电影的风格。搞笑中带有赛车,赛车中带走动作,动作中带走令人深思的社会问题。但是这...  (展开)
    【详细】
    9638253
  • 朴晏
    2018/12/12 23:23:07
    克制的叙事,是导演对观众最浪漫的告白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在第44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上,导演黛布拉?格兰尼克凭借《不留痕迹》击败阿方索?卡隆,拿下了最佳导演。《不留痕迹》,是这个独立电影人在继《冬天的骨头》之后的,关注社会边缘人物的又一力作。只不过这一次她将视角投放到了患有PTSD的退役军人身上。 对父女一直在森林...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在第44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上,导演黛布拉?格兰尼克凭借《不留痕迹》击败阿方索?卡隆,拿下了最佳导演。《不留痕迹》,是这个独立电影人在继《冬天的骨头》之后的,关注社会边缘人物的又一力作。只不过这一次她将视角投放到了患有PTSD的退役军人身上。 对父女一直在森林...  (展开)
    【详细】
    9821254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