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96274
  • DarkWillow
    2021/10/6 12:25:07
    改编音乐剧也要讲究基本法

    首先说演员和角色,Ben Platt饰演Evan Hansen,作为首演原卡,演唱表演都没问题——因为是演电影所以还格外注意要收着演了。然而造型妆容出乎意料地不合适——演员年纪已经偏大了,这个中年脱发版的卷毛和一脸疲惫的化妆再往老龄上整真的就没救了……有几个场景因为演唱比较用力,表情已经可以用狰狞来形容;逼死人的镜头还非要从下往上拍,随便截一下图都可以当表情包了…

    首先说演员和角色,Ben Platt饰演Evan Hansen,作为首演原卡,演唱表演都没问题——因为是演电影所以还格外注意要收着演了。然而造型妆容出乎意料地不合适——演员年纪已经偏大了,这个中年脱发版的卷毛和一脸疲惫的化妆再往老龄上整真的就没救了……有几个场景因为演唱比较用力,表情已经可以用狰狞来形容;逼死人的镜头还非要从下往上拍,随便截一下图都可以当表情包了……

    Julianne Moore饰演的单亲妈妈Heidi,背景只保留了没有福利保障的实习护士职位,省去了她还一直在读的法律夜校,于是在电影中疲于奔命的程度也有所下降,也就没了音乐剧中那股风风火火的野劲儿。作为电影卡司最大牌的一位,Julianne年龄确实是大了点,但是和同样超龄的Ben放在一起就还好。影后的唱功在这里够用,可惜她的歌曲被删除太多,发挥余地不大,唯一的高光时刻就只剩《So Big/So Small》了。至于电影中这首歌的效果……well,我们后面会谈到。

    Amy Adams饰演的中年白富美Cynthia,问题不小。音乐剧中的Cynthia有钱有闲神神叨叨,遇到一点小事就会乱作一团,热衷于一切当下流行的中产阶级趣味,对外界却没什么真正的兴趣——这么一位集肤浅和溺爱于一身的有闲阶级代表,其实对于自己儿子的悲剧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对这一形象的塑造在电影中非常微妙,不知道是不是因为Amy Adams看起来太胖了,总是给人额外的“稳重感”——任你八面来风,我自岿然不动,好像死个儿子完全没当回事儿似的。在校长办公室见到Evan时,Cynthia应该是濒于崩溃甚至已经崩溃的,整个人已经彻底散掉所以才会死死抓住那封信当作救命稻草,人家都否认了她还要死命再给圆回去。然而Amy在这里表现得更像福利院院长在照看孤儿,有节制的悲伤配合脸上满溢的慈祥,不知道的还以为是Evan一家死了人她只是来探望呢……

    而且我完全不能理解电影中为什么要把Cynthia改成丈夫死后再婚,Connor和Zoe都不再是Larry的亲生子女。这个改动除了让Larry年轻化更合理外,到底有什么必要的理由?Connor的双相障碍是一个普遍的心理问题,和是否与亲生父母在一起毫无必然关系。这么莫名其妙一改,隐约就像是在内涵继父母会造成孩子的心理问题一样……什么意思?你到底几个意思?全美继父继母联合会都要跳起来大喊这是污蔑了吧?老老实实讨论原本就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不好吗?为什么一定要加入特殊设定,然后模糊焦点让整件事看上去只是一个特例呢?而且这么一来,原来不过是标准一普通中产妇女设定的Cynthia女士,突然就加上了“孩子才一岁时老公忽然死了,因为很有钱立刻又勾上了年轻小鲜肉”的设定,原本好好一白富美莫名就黑化了好吗?

    接着来说她的丈夫Larry,再婚设定造成的问题就更严重了——音乐剧版的Larry也是个典型的中产白男形象,事业有成却拙于表达感情,对自己的子女期望很高同时又充满焦虑。在儿子死后陷入严重的愤怒和否定,拒绝与其产生任何感情上的连接以此来保护自己。电影中将他改为Connor和Zoe的继父——如果说二婚改动只是让Cynthia这个普通的白富美多了一层解读,那么这个改动对Larry的损害却几乎是致命的。不是说继父就不会像亲生父母那样疼爱孩子,不会为孩子的逝去而痛苦,而是电影把Larry的叙事重心从原本一个父亲望子成龙却希望破灭的愤怒和绝望,偷换成了作为继父的犹疑和对自己能否很好胜任角色的担忧——一名继父会这样想,是完全正常的,但是这和音乐剧版中驱动Larry的感情力量的强度相比,简直就是天渊之别。感情力量的大幅削弱,使得Larry这个人物完全失去了之后崩溃的感情基础,也使得观众无法调动日常的共情去充分感知他的痛苦,整个人物从此游离于故事主线和感情基调之外,似乎改成这个家庭父亲早就死了都没什么影响。到了这一步,演员再怎么演都已经没什么意义了,唯一的Solo被删掉更是毫不奇怪——就只可惜了《To Break In a Glove》这一首好歌, 用突兀的音阶跳动来捕捉这一对“父子”之间笨拙却又微妙的情感交流,构思实在巧妙——它原本就淹没于整部剧的一众好歌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下再次顺理成章地被人遗忘。

    还有一个细节,音乐剧版在交流完棒球手套之后,Evan满是羡慕来了句“Connor有你这样的父亲真幸福啊”,是实话却也有点没心没肺,没有顾及到还沉浸在丧子之痛的Larry听到会是什么感受。Larry沉默半晌,才艰难地避开这个话题,内心的悲痛尽在这不言中。而电影版对此事怎么处理的呢?只见Larry缓启尊口,轻飘飘回了句“你爸有你这样的儿子也很幸福啊”。???WTF!!!我明白电影是想借此赶紧进入下一个场景让Evan和他父亲互动,但是当时Evan在他们家也混了一段时间了(石膏都拆了),Larry对Evan家的情形也应有所耳闻才对,这么说不是在Evan身上插刀吗?还是说主创是想表现Larry内心腹黑而且嘴炮功力一流?其实是在用这种方式反击——但整个人物形象都变asshole了好吗!

    然后是他们的女儿Zoe,相对来说Zoe的设定和演绎是相对较好的,成功表现了Zoe的清冷。和音乐剧版相比,电影版的Zoe似乎要更“幼”一点,更像一只需要呵护的小鹿,而音乐剧版的Zoe明显要更酷一点。我个人认为音乐剧版的表现更有说服力,因为只有更酷的Zoe,才能生出满身盔甲抵挡自己哥哥带来的所有伤害。Zoe外在应该会有一层进化出来的尖刺,但内在却有一个既美又善的心灵,所以才会在一开始对Evan充满质问和抵御最后却沦陷其中。电影版这么演也可以没关系——但是那场飙车戏实在看得我满心问号——这是在开local哎姐姐,你上来就飙到90迈?就算想表现Zoe的“失控”,也不用这么直白吧?主创这是想把Zoe往个什么方向上发展?相比之下Connor虽然情绪也失控但起码不害人,Zoe情绪一失控可就要上街杀人了,怎么看着都是Zoe的问题更严重吧?!

    至于他们的儿子Connor,好吧,无论是音乐剧版还是电影版,其实都只能算是半个人物,只有一开始是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出现,之后都只是一个活在他人心中的声音或者回忆而已。不同的地方在于,在剧场中Connor在其死后一直作为一个影子不停出场,说别人让他说的话,做别人以为他做了的事,然后在别人为他编织的回忆中出现。这个角色最大的功用,并不是塑造Connor Murphy自己那早已失落了的灵魂,而是成为Evan心中所有期冀而不可得的欲望的化身,在每次事件的关键节点,点燃Evan心中压抑而不自知的火苗,推动事情进一步向不可控的方向发展。他其实是在和Evan Hansen自己合力,共同塑造了Evan Hansen这个角色。

    ——当然另一方面,Connor本人怎么想,经历了些什么,在他死后其实早就无人在意。其他每个人都只想着怎么样从这段经历逃出来,或者能从中得到些什么。人一旦死亡,他也就失去了对自己人生解读的权力,从而变成一个可以任由他人捏造的东西。仔细想来,也是很悲哀的一件事。

    可是到了电影中,Connor的戏份在死后被删减到几乎没有,只保留了确实没法动的《Sincerely Me》,之后只在几段回忆中有过非常非常短暂的出场——而作为导致Evan Hansen迈出关键性一步并推动整个剧情发生重大发展的《Disappear》,竟然真的就这么“消失”了。于是整个故事逻辑都变得怪怪的,就好像Evan Hansen也没碰到什么刺激,突然就自觉自愿去发动这个大型纪念活动似的——观众无法理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还以为他就是故意在沽名钓誉,整个人物形象完全就不对了。

    事实上,电影版整个故事在推动上逻辑都是不通顺的。音乐剧版Evan每一次更深地参与到事件当中,都给出了充分的铺垫和理由——他之所以会加入悼念Connor的活动,是因为他的好基友Jared大嘴巴到处宣扬Evan和Connor的“深厚友谊”,Alana听说后才会主动找上来,而不像电影当中就好像Alana只是和Evan看对眼了似的。而Jared之所以嘴巴会这么大,除了看热闹不嫌事大以外,更是因为他本质上也是一个孤独的人,他也需要说些什么才能引起别人的注意。虽然表现得很嫌弃Evan,但是Evan也是不多的可以让Jared找到存在感并自我感觉良好的人。Jared后来的行动和他深藏的欲望其实一直保持一致。而到了电影里,Jared却被删减到让人无语。表达他也同样渴望被关注被接纳的《Sincerely Me(Reprise)》以及最后整个人的失控爆发全部被删,完全退化成了一个标准的nerd或者side kick。主创完全放弃了对这个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将这个本来非常重要的配角成功变成了一个单薄的工具人、背景板。

    其次电影对于社交媒体在整个事件中推波助澜的作用的刻画也是不到位的。音乐剧里面,对于社交媒体在整个故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有着非常详尽的描摹,人们在社交媒体上趋炎附势跟红顶白、众口铄金又积毁销骨,罔顾事实又肆意发泄情绪,把几个可怜人反复操弄于股掌之中,正是事态一步步严重的元凶——Connor刚出事儿的时候,社交媒体上全是他的消息,学校里更是恨不能是个人就来跟他攀亲戚,甚至有女生因为没来得及认识Connor而哭到脸抽筋。然而没过几天别的trending一来,Connor和由此带来的对Evan的瞩目立马就被丢到了爪哇国,再也没人关注。人生第一次得到大家目光及认同的Evan完全无法接受被再次“抛弃”的现实,这才会借着Connor的影子说服自己,克服了巨大的心理障碍,孤注一掷站到了聚光灯下,发表演讲努力造势——他的故事是假的,他的勇气却是真的。他内心潜藏已久的求生欲望,借由一个根本不存在的故事,彻底迸发了出来。他的演讲之所以会在社交媒体上成为热点被广泛传播,是因为他在演讲中爆发出了真实的惊人的情感力量,这和整个故事是否真实毫无关系——很可惜的是,当谎言被揭穿时,这一点也被众人连同谎言一起无视掉了。

    而另一方面,与Jared被大幅削弱形成绝妙对比的,是电影版对另一位配角Alana的塑造。在她身上电影版主创不可谓不用心良苦智计百出——在他们的巧手改扮下,电影版的Alana仿佛是平行宇宙穿越过来的一样,浑身都散发出不一样的璀璨光芒。

    音乐剧版的Alana,实在是在现实生活中非常常见——老师提问题她手永远举得最高,恨不能把所有日常活动都KPI化,见面三句话离不开自己的成就,哪怕是问你问题下一句也一定会拐到自己有多牛逼上。她有她的痛苦和纠结,但是这些都是深藏在故事大幕背后的,只在极个别角落得以一窥而非故事重点。整体上呈现出来的Alana仍然是一个行为夸张、充满喜感、很有干劲同时又带有一定负面色彩的配角,具有非常明显的功能性。也正是因为她的充满干劲,Connor的纪念活动才会一直被推着往下举行;正是因为她完全听不进别人说话,才会在Evan的急切哀求声中仍然把Connor的“绝笔信”发布到网上。而电影这位Alana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她冷静、亲切、友好又热情,就跟国产剧大女主附身了似的,对外长袖善舞对内又绵密如针,和男主角Evan一下就看对了眼,在深夜公园促膝长谈交流感情,有那么一瞬间我还以为她要取代Zoe和Evan发展感情线呢!

    事实上,Alana在电影版才像是第一女主角。电影中Heidi和Larry都被删了一首歌,而Jared还有Connor下半场完全消失不见,所有挤出来的镜头都给了这位新一姐,甚至实打实为她加了一首新歌——一点也不好听还TM唱了两遍!然而大家千万不要被这些添加的戏份骗到,电影中塑造出来的Alana看似完美,干出来的都是些啥事呢?最后Evan反复告诫她千万不要把这封信放到网上她也答应了,最后却一边重复着自己的主题曲不要再默默无闻一边就给发出去了……音乐剧版里这个场景中两个人都处在亢奋状态,Alana一如既往根本就没有在听Evan在说什么,满脑子就只有她的捐款目标,会这么做一点也不奇怪。可是电影版这位一贯伟光正的Alana可是经过了一晚上的深思熟虑,最终还是决定食言出卖朋友,选择为了目标不择手段——确定这真的不是黑吗?多加了一首歌换来被塑造成这样子,来来来Alana的粉丝你们觉得这样能接受吗?这种明粉实黑、打着为偶像拍写真的旗帜专po偶像丑照的行径,在粉圈见得可太多了,根本糊弄不了我们好吗!

    更可怕的是,这种给配角胡乱加戏的行为还对电影整个主线的推进造成了很大干扰。音乐剧版整个故事的重心是牢牢落在Evan Hansen本人身上的,详细展示了他的痛苦和渴望,利用人物推动故事,然后利用故事让主人公成长。其他所有人自然也都陷在自身的问题中,只不过故事中表现出来的,始终是他们愿意对外展示的那一面,看上去只是用种种轻松诙谐的方式搞笑,其内心深藏的痛苦却都隐没在只言片语之后,任由观众去思索去猜想——Evan Hansen就像是一把被详尽展示了正反两面的折扇,而其他人物则只给我们看到了扇子的正面。这样处理,一方面帮助观众把注意力集中在主人公身上,另一方面也增大了故事进一步拓展解读的空间。所有人物如同众星拱月一般围绕着主题旋转,相似的旋律切换不同的声部,最终汇成了一首完整的大合唱。而在电影版当中,突然就抛开主线不管,开始表现起了Alana的强颜欢笑、她自己的焦虑和挣扎——这些心理问题,深究的话即便是在音乐剧版那个已经几近丑角的Alana身上,也都是明确存在的,所以也不能说是电影主创在无中生有,但是问题是这个故事不是关于她啊!故事的主角是Evan Hansen,观众好容易沉浸在Evan的故事当中,代入他的视角与他经历这一切,别的角色都应该是围绕着他的故事而存在的。现在你突然插进来一段Alana的心声,要命的是还和剧情推进毫无联系,把好容易浸入的观众又从Evan Han身上拽了出来——你这是在干啥?是要跟电影主角抢镜头争存在感吗?看上去就像是主创成功使出一招“左脚绊右脚”,结果成功把自己绊倒了哎!

    既然提到删减,那我们来看看被删掉的曲目有哪些?——Larry都当继父去了,还唱什么歌?《To Break In a Glove》拿掉;Connor人都死了,留一首意思一下就行,于是《Disappear》真的就disappear了;Jared一个side kick有什么好表现的,《Sincerely,Me(Reprise)》删掉;什么Heidi要跟Evan发飙?哎呀这太不合家欢了,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嘛,再怎么样也要维护他们的光辉形象嘛,《Good For You》这样的赌气话就不要唱了……除了删掉整首歌,保留下来的歌词也要尽可能无害化——连“我唯一爱上的男人只有我老爸”这种搞怪的歌词都被替换,真是搞不懂电影主创的小心灵到底是有多脆弱?

    而且别的删减也就算了,放着《Anyobody Have a Map》这么现成的开场曲不用,说难听点,简直就是有点没有音乐剧电影的常识……就像小美人鱼不会开场就唱《Part of Your World》,花木兰也不会开场先来段《Reflection》一样,故事需要一步步开展它的背景,观众也需要时间进入到剧情中来。在观众还没有和主角建立感情联系之前,不应该把代表主角心声的主题曲《Waving Through A Window》就这么放出来啊……写得这么优美分量如此重的一首歌被这么突兀地浪费掉,作为观众我都替他心疼。

    那么其他保留下来的曲目表现又如何呢?演员的唱功和演绎基本上都没有问题,问题基本都出现在场景设置镜头切换乃至打光等技术问题上……其中表现在第一梯队的应该是《Requiem》和《Sincerely Me》,前者基本上表现出了我所想象的这首曲目在大荧幕上应有的样子,而后者的镜头切换和场景设置都非常跳跃活泼,成功传递出了这首歌的搞怪精髓。《If I Could Tell Her》和《Only Us》作为小情侣的呼应之作,表现也在伯仲之间。《For Forever》以及与之相对应的《Words Fail》场景设置类似,镜头语言的运用也非常相似,但是都有点太倚仗Ben Platt本人的表演而显得电影语言运用比较贫乏。作为男主角的主题曲《Waving Through A Window》以及整部剧的主题曲《You Will Be Found》明显规格更高场面更大,但是整体我是不太满意的。前者忽视了“Window”的双重涵义,不仅仅意指物理隔绝了主人公的实体窗户,还指涉了现在快捷方便的智能设备,明明是为了让人们沟通更方便而存在,却将人与人心灵的距离拉得更远。而后者的镜头运用凝滞呆板,完全不够燃,最后巨型拼图的表现手法更是即便放在十年前也算老套了……

    将镜头语言贫乏的问题表现得最明显的,是Heidi唯一保留下来的solo曲目《So Big / So Small》,所有镜头都笨到家了只有两个人头正反面反复切换——你是电影哎,明明没有舞台限制哎!明明可以闪回一下当初的场景,把年幼的小Evan如何目睹父亲离开自己的那一幕拍出来的——慢镜头那么一摇,多少观众的眼泪赚不到?多么现成的电影语言,为什么就不做呢……《So Big / So Small》这首歌,是在经历一系列惊涛骇浪之后地平线上升起的第一盏灯塔,是风雨飘摇之夜疲惫回家后捧上的第一杯热茶——在所有的磨难挫折之后,还有最为无私的母亲为你把一切兜底。如此有力而且天生非常适合改编为影视语言的歌曲最后只达到这个程度,真的只能说真是太遗憾了。

    ——当然话又说回来,我宁可电影版从头到尾都没有运用一点点镜头语言,老老实实把所有曲目从头唱一遍就好,别乱删更别乱加,我就当MV收藏了……

    相比之下,当年拿下奥斯卡最佳电影的《芝加哥》在现实和抽象舞台之间踩着鼓点、华丽地自由切换,营造出目眩神迷的戏剧效果,水准确实高了不止一档。二十年的时间一晃过去了,音乐剧电影在表现手法上不进反退,真是让人唏嘘。

    还有必须要提的是死亡打光——室内场景的布光普遍是很温馨很家居很真实没错了,可是打在角色脸上的光能不能稍微唯美一点?特别是《Only Us》里面Ben的脸在很多场景的打光下都狰狞地像个反派了好吗?音乐剧改编的电影真的不用那么追求凡事真实可信的——动不动就开口唱歌在现实环境中本来就有一点尬,更需要提供一点高出现实的舞台灯光效果来中和掉这种不和谐感。灯光师你这么自顾自地追求真实效果,我的脚趾头真的很累啊!

    总的来说,结论就是,如果你觉得电影版还不错,那只是因为音乐剧版做得更好。音乐剧版为电影搭好了绝佳的架子,电影版却毫不重视地把它丢在一边,还自视甚高另起炉灶,把故事篡改得一塌糊涂。音乐剧版的故事版本对于电影主创来说,太锋利太尖锐了。音乐剧版是在糖里藏了玻璃渣子,电影版则是简单把糖做成了玻璃渣子的形状。殊不知在那些欢乐和深情背后隐藏着的空洞和悲凉,正是音乐剧版《Dear Evan Hansen》最迷人的地方。音乐剧的主创人员,实在是太懂怎样用糖果包着玻璃渣子来喂给观众吃,用表面的欢乐刻画背后深藏的无尽的悲伤。他让你欢笑,让你感动,用貌似平凡的事件来积极调动观众的共情,然后击中每个人最软弱地方。可是如果你陷进去了,想要自己走到幕后去看到更多,你就会发现——那里其实没有更多积极美好的东西,每个人在表面的欢乐下都是孤独的,都在渴望着被救赎,而这救赎明天并不会到来,你只能去祈祷假以时日,事情会慢慢变得好起来那么一点点。

    然而很明显,电影版完全不是这么想的,它明明已经站在了巨人的肩上,不仅没有看得更远,反倒在犯嘀咕——“有必要讲那么多吗?搞个大家随便看看的合家欢不是更好?”于是电影版在结尾处煞费苦心,安排Evan最后四处访亲探友,终于寻找到一段关于Connor本人失落的真实回忆,并把它还给了所有人,从表面上似乎让一切都有了个交代。可是首先,Evan自己不过是个有严重社交障碍的未成年,他在把所有事情搞砸之后能够保护好自己不崩坏已经很难了,还要求他去做出必要的修补是否过于强人所难?其次要知道音乐剧版的结尾只是让他勉强学会和别人交流,能够在Pottery Barn唠唠叨叨卖家具而已。这种程度的改进,一方面是搞笑,另一方面也是真实可信的。而电影版让他去做的,实在是太像是为了让电影有个结尾而专门定制的成长,太“合家欢”也太不真实了,更适合登载在《中学生优秀作文选》,而不是出现在真实生活里面。

    尤其过分的,是在对Evan如何从树上摔落真相的揭露上。音乐剧版把这一段,藏在Evan最深最深最隐秘的内心深处,甚至要内心欲望幻化出来的Connor不停逼迫追问,才勉强予以默认。因为这是他内心完全无法面对的痛,当然更加无法说出口。可是电影版是如何处理的呢?Evan对着自己的妈妈竟然就那么说出来了,然后他妈表示可以接受,于是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我知道主创不喜欢Connor的影子,打定主意不惜一切代价让他不要出现;我也知道主创为了给Alana多加戏非常赶场子,留给主角Evan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可是拜托,这是大结局哎!Evan面对内心的痛苦揭示真相的力量,难道还比不上Alana再唱一遍和故事剧情压根毫无无关的solo吗?

    ……无话可说。

    所以,对于这部期待了好久最后却看了个寂寞的《Dear Evan Hansen》电影版,我只能说改编音乐剧也要讲基本法啊……明明也算是努力了,却因为不遵守创作规律胡乱改戏,得到如今的恶评不是太遗憾了吗?

    如果你对音乐剧版《Dear Evan Hansen》感兴趣,那么我的建议会是不要看这版电影。如果你已经看过音乐剧,想要见识一下通过细节的各种改动,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削弱甚至毁掉主题的表达,那倒是可以来瞧瞧。电影版所做的,是在表面上贴近在内核上却背道而驰;它所表达的,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原剧精神的一种背叛。电影所传达出来的主题,只是对音乐剧一些似是而非的误读,反倒会影响你去欣赏音乐剧本身。

    真的,宁可去看盗摄也好过看电影版。看不清也好过念错经。

    我还是继续老老实实等待Broadway官摄版早日面世吧。

    【详细】
    139119610
  • 贫道无患子
    2022/7/7 23:55:15
    没有第七集本可以5星

    看完第七集,在B站发的评论,过去一周了,也没有放出来,不知道是不是控评。但是这集确实烂,实在不吐不快。

    以下是7.1发的评论:

    本季最差劲的一集!白费我拒绝加班早早回家和女朋友做好晚饭在屏幕前摆好碗筷点开视频的期待[嫌弃]

    前面六集随着镜头和故事

    看完第七集,在B站发的评论,过去一周了,也没有放出来,不知道是不是控评。但是这集确实烂,实在不吐不快。

    以下是7.1发的评论:

    本季最差劲的一集!白费我拒绝加班早早回家和女朋友做好晚饭在屏幕前摆好碗筷点开视频的期待[嫌弃]

    前面六集随着镜头和故事,无论单主人公还是多主人公,无论人物的年龄、性别、地位,我都被里面的人物和故事牵动着情绪。

    《圆》:重逢的悲喜交加、两个家庭的无奈和对拐子的切齿之恨。

    《缺》:对孩子们的怜,对父亲的敬。对青春的一点点羡慕。

    《纳》:克服重力那一瞬的欣慰与感动。自驾团乐观精神的鼓舞。

    《拒》:对两方对立观点的思考。对小姑娘重塑人生的喜悦。还有开场的痛痛痛。

    《是》:对检察官与上诉人身心疲惫的感同身受。(这一期相对平淡,但我觉得至少人物都是饱满的)

    《非》:对男女主遭遇的可惜。对破镜重圆的祝福。

    这些都是有足够支点支撑的情绪,因为支撑就在大地上,有根基,有生命力。

    可这一集没有。没有打动我的情绪。里面的人物就像包装得很精致的白开水。

    前面两个人物,还会让人对她们的结果与未来有一些期待,在母婴博主那一段,我只感到了强烈的情绪——烦。

    真的看得很烦,没有主题,缺乏实感,不能理解,无法共情。

    我这份工作7.8离职,买了当晚离开深圳的机票,看预告发现正好7.7是本季的最后一集,而且故事发生在深圳。更巧的是,我上个月刚去的翻身站的城中村理的头发(因为便宜)。

    如此的巧,又让我对故事充满了期待。希望千万千万不要再像今天一样令人失望。[保佑]

    7.7更新:

    事实证明,第八集的水准在本季能排前三,尽管没有激烈的矛盾与冲突,就是平淡如水的日常,但却最能让人产生共鸣——尤其是我这种既没经历过亲人失散父母抛弃(圆和缺),也没经历过肢体残疾整容手术(纳和拒),更没有上诉抗诉犯法坐牢(是和非)经历的普通年轻人。

    就算没到为孩子未来操心的年纪,工作肯定是都要找的嘛。

    立足大城市改变命运的“立”,过程和结果都没有轰轰烈烈,却时刻能感受到人物的心中和眼中蕴含着一股坚韧又平静的力量。我觉得某种程度上这就是我们一直在说的“民族精神”。

    用这一集作为深圳不足三个月的“旅行体验式工作”的收尾,我觉得很赞。

    所以还是那句话,第七集真的烂,看了等于浪费时间。相信我。

    【详细】
    145001400
  • 月满轩尼诗
    2022/2/12 23:23:18
    这个爸爸有好有坏

    亲生父母救了女孩子,女孩子又急于知道自己的身世,如果这对父母真的是为了一家人团聚,那么片中这个老头子“爸爸”可能真的会被女孩子抛弃吧?

    只不过比较反转的点在于,这对父母并不是好心救女儿,而是为了换取心脏。

    另外,小女孩很可爱,但是这种打打杀杀让她这么频繁看到,真

    亲生父母救了女孩子,女孩子又急于知道自己的身世,如果这对父母真的是为了一家人团聚,那么片中这个老头子“爸爸”可能真的会被女孩子抛弃吧?

    只不过比较反转的点在于,这对父母并不是好心救女儿,而是为了换取心脏。

    另外,小女孩很可爱,但是这种打打杀杀让她这么频繁看到,真的好吗?我真担心女孩的精神会受到打击??

    一方面是亲生父母说了养父的坏话,她要重新认识养父。而养父的确是个坏人,只是后天对女孩的爱是真。另一方面,她见到了自己的亲生父母,但却为了取她的心脏。

    她是否能接受这种一波三折的发展呢?

    【详细】
    14214365
  • 碗碗
    2016/4/8 11:37:18
    马二爷的颜和演技
    如过不是二爷主演,我应该不会看这部从名字就有点……乡土风的国内爱情剧(确实算不上偶像剧吧)。毕竟看剧还是看脸。
    看了开头几集,剧情流畅度不错,编剧没有智商下线,整体合理性是比较稳定的。
    男主、男二都很帅,女主虽然傻白甜,人设有点奇怪,不过颜也很好。基本能追下去。

    马二爷近年少有的挑大梁,演技还是很稳的,他这几年每部戏演技都有进步,不仅仅是脸,其实公司靠谱的话,他会有更好的
    如过不是二爷主演,我应该不会看这部从名字就有点……乡土风的国内爱情剧(确实算不上偶像剧吧)。毕竟看剧还是看脸。
    看了开头几集,剧情流畅度不错,编剧没有智商下线,整体合理性是比较稳定的。
    男主、男二都很帅,女主虽然傻白甜,人设有点奇怪,不过颜也很好。基本能追下去。

    马二爷近年少有的挑大梁,演技还是很稳的,他这几年每部戏演技都有进步,不仅仅是脸,其实公司靠谱的话,他会有更好的空间。

    最后,可能因为导演是港台的,本剧很多演员用了原声,台湾腔和大陆口音夹杂在一起,是在出戏,如果要上星,干脆都配音吧。
    【详细】
    7844268
  • 低俗影迷
    2020/11/6 8:32:58
    {在南方}遇见《漫游》

    在几乎没有院线新片可看的10月,声色场所开启了属于南方的“电影节”- 「在南方」电影放映计划,可谓是久旱逢甘露。购票的时候不自觉地在豆瓣搜每一部的评论,这似乎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当周末的空闲时间被挤占得断断续续时,这种习惯尤其显得重要。看了低于预期的,会觉得失落,遇到高于预期的,会觉得庆幸,对于没有看上的,只留下无尽的想象与期待。始终觉得,只要每一种感受都是跟电影相关的,就是美好的,只不过人总

    在几乎没有院线新片可看的10月,声色场所开启了属于南方的“电影节”- 「在南方」电影放映计划,可谓是久旱逢甘露。购票的时候不自觉地在豆瓣搜每一部的评论,这似乎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当周末的空闲时间被挤占得断断续续时,这种习惯尤其显得重要。看了低于预期的,会觉得失落,遇到高于预期的,会觉得庆幸,对于没有看上的,只留下无尽的想象与期待。始终觉得,只要每一种感受都是跟电影相关的,就是美好的,只不过人总是贪婪的,有机会选择庆幸,谁又愿意承受失落呢。最终,我选择了名不见经传的《漫游》《天落水》和早已闻名于群的《回南天》。因为最近才补完侯导的《海上花》,很是喜欢,所以就瞄上了同样讲述老上海故事的《天落水》,至于会看上豆瓣只有5.8分的《漫游》,完全是因为套票优惠,反正是打算花一个下午的时间了。虽然《漫游》在豆瓣上只有5.8分,但是我的友邻打分有7.5分,不难推测出它是一部比较作者向的电影,这也是很多导演拍处女作会选择的方向。导演祝新是96年的,大学期间自费2万块,拉着亲戚朋友断断续续拍完了这部粗糙的处女作。虽然制作廉价,表演笨拙,但是仍然摁不住导演对这部电影的创作想法和表达欲。影片前面的篇幅很长,节奏缓慢,加上全是素人出演,很多观众表示闷到想打瞌睡,中途我也差一点就睡过去了。南方的午后,在没有开空调的影厅,看一部闷热无聊的处女作电影,打瞌睡也变得理由充分。南方的夏天很闷热,热得我睁不开眼,有时候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于是,假如错过了什么,我也不会感到惊讶。遇到喜欢的作品,总是喜欢用另一部给我带来相同感受的影片来做比较。祝新在《漫游》里默念作文段落,毕赣在《路边野餐》里朗诵诗歌节选,我似乎看到了两个同样热爱电影的充满才华的年轻人,开始了他们不平凡的电影之旅。雪花屏的电视,走失的乌龟,神秘的山洞,真实与幻想交错,模糊了时间概念的叙事结构,这部影片的很多特质都让我想到毕赣。相比之下,毕赣的运镜手法和姑父的演技让《路边野餐》看上去更成熟。但是,祝新作为一个在读大学生,拍电影的想法和表达方式也已经超越了他这个年纪该有的实力。《漫游》整体有点头轻脚重,我不否认影片前面部分的无聊和沉闷,但是最后十几分钟的镜头让我“原谅”了前面的平庸。人物的渐进渐出,跟随着缓慢的镜头,营造出诗意的空间感,那一缕轻烟飘过的画面甚至让我想起了塔可夫斯基。漫游的感觉随着江面流动,大船鸣笛驶过犹如飞船一般穿过心间,这种体验可以说是非常震撼了。结尾《渡口》的音乐响起,充满离别与祝福的情绪也涌上心头。《漫游》传达出来的感性是模糊的,也是暧昧的,过去的时间被折叠起来,越是模糊的记忆我们越只能通过熟悉的人和事去还原,很难凭自己的时间感去连接。导演说,超越时间区域范围内的东西,更多是依靠感性去连接的。同样的,阿彼察邦在《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里借男主角布米的妻子鬼魂之口:鬼是没有时间概念的,只记得人。所以,大概因为我是一个感性的人,才会喜欢上特别感性的电影。影片选择了小女孩的视角,正是想削弱成年人身上被训练出来的时间感,从而建立起最单纯的感性连接。现在回过头来看上面这款海报,味道就很不一样了。从别处得知,导演祝新正在筹备新片《未来信》,规模预计会扩大1000倍,专业的演员出演,幸甚!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让我很想如当初期待《地球最后的夜晚》一样,期待《未来信》。所以,你现在应该能体会到这次《漫游》的选择,让我觉得有多庆幸了吧!

    129541578
  • 蒙莎
    2022/8/14 17:44:07
    一碗伪装成鸡汤的泻药

    看完感觉非常不适。

    1、叙事结构的失衡。故事的核心设定是“黑灵”,矛盾的点是想要治病的主角vs无法治愈的病根,那么核心冲突点应该放在主角探寻“黑灵”生成的根源以及寻求解决之道上。但是在绝大部分的篇幅里,主角在反抗的都是来自第三方的阻挠力量;并且在反抗第三方的过程中,主角不曾反思质疑自己治病的方法,

    看完感觉非常不适。

    1、叙事结构的失衡。故事的核心设定是“黑灵”,矛盾的点是想要治病的主角vs无法治愈的病根,那么核心冲突点应该放在主角探寻“黑灵”生成的根源以及寻求解决之道上。但是在绝大部分的篇幅里,主角在反抗的都是来自第三方的阻挠力量;并且在反抗第三方的过程中,主角不曾反思质疑自己治病的方法,然后在结尾突然醒悟,最后的效果是整个故事的叙事重心旁移,次要矛盾变成了主要矛盾,主要矛盾轻飘飘地解决了——给人的观感就是整个片子只是想讲主角历尽千辛打败了妄图剽窃学术成果的学阀,黑灵呢,不重要的。

    2、从一开场伴随“黑灵”出现的尖锐旁白,可知它是抑郁症的隐喻。然后故事给出的药方是那碗最烂大街的鸡汤——“接纳你自己”。但实际上,哪怕撇开抑郁症不谈,仅从故事本身给出的信息来分析,“黑灵”生成的根源只是因为这些病人不接纳自己吗?无论是家人过高的期望,同龄人的霸凌,刻板印象带来的审美霸权,在所有这些外在压力甚至是压迫持续存在的情况下,主角拥抱一下病人然后跟TA说没事的你很棒,接受这样的自己就好,然后TA就真的可以完全无视这些外在的压力\压迫健康地活下去了吗?开什么玩笑啊。有没有一种可能,这些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压迫本身就是不对的,需要每一个人意识到它不对然后大家齐心协力去反抗去改变的。我知道这部电影是拍给小孩看的。那么试想电影院里就坐着这样一个小孩,TA也许竭尽全力也没有办法达成父母的期待,又或者因为有一些和同龄人不同的特质,被父母精神暴力,被同学霸凌,然后主角对TA讲,这些都不要紧的(潜台词:反正你既改变不了世界也没办法改变自己对不对),只要你心里有光,接纳这个“不太行”“不一样”的自己(嗯,就承认自己是个外界评价体系中的卢瑟吧),你就不会有“黑灵”哦。小孩子也许看不懂这些,但是我想问问各位已经成年的主创,当你被迫加班被歧视被剥削的时候刚好有人拿上面这一套来安慰你:“这些都是没办法改变的,就接纳这个被踩到泥里的自己吧,不要紧的”——你心里真的能生出一道光吗?

    写不好一个故事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是真的别给小孩子灌毒鸡汤了,救救孩子。

    145771150
  • helloworld
    2020/2/29 21:17:28
    韩国人之殇
    看到我看这部电影,我的韩国朋友评价了下:啊,这都什么时代了还皇帝公主的,愚昧又土气,真是的,再说他们也没有为朝鲜人民做什么啊 朝鲜是一个自尊心非常强烈的民族,远比中国人更敏感,比如之前大火的日漫辱华事件,实际上很多辱华辱亚都是韩国人在声讨。毕竟不是自己独立的...  (展开)
    看到我看这部电影,我的韩国朋友评价了下:啊,这都什么时代了还皇帝公主的,愚昧又土气,真是的,再说他们也没有为朝鲜人民做什么啊 朝鲜是一个自尊心非常强烈的民族,远比中国人更敏感,比如之前大火的日漫辱华事件,实际上很多辱华辱亚都是韩国人在声讨。毕竟不是自己独立的...  (展开)
    【详细】
    12317215
  • 夏目相年
    2015/10/16 20:17:07
    夫妻、渣男、小三一锅炖
            这部剧看了一半憋得我啊!撇开许大妈是个什么样的人不说,撇开明明是夫妻却硬要演小三抢人老公,这个不撇开,这个得说说,开始还看着别扭,太出戏了,周冬齐一口一个马哥马哥的,分分钟要出戏好吗!因为林永健跟他老婆挺有知名度的,不过越往后看越来越觉得演员演得还行。
       &nbs
            这部剧看了一半憋得我啊!撇开许大妈是个什么样的人不说,撇开明明是夫妻却硬要演小三抢人老公,这个不撇开,这个得说说,开始还看着别扭,太出戏了,周冬齐一口一个马哥马哥的,分分钟要出戏好吗!因为林永健跟他老婆挺有知名度的,不过越往后看越来越觉得演员演得还行。
            相比其他几部小三出没的戏来说,这部细节点够狠,每一个点都挠在观众要炸的心上,每次正房被小三贱到点子上太狠!观众抓狂得快把电视砸了好吗!
            张幸福也够矫情的,得了癌症就直说嘛,非得瞒着掖着,还担心自己死了之后老公会孤单,还给老公安排好另一半的事……
            吴晓露那个作……真的是把自己往死里作,放不下前男友又不想放过马三强,阴坏阴坏的。
            马三强是个不折不扣的渣男,渣到骨子里,死一万次不足惜。
            不知道后面会不会像其他剧一样给小三和渣男洗白。
            最后想吐嘈的是剧名既然叫《妈妈像花儿一样》,从片名上看不应该是以女主儿子的角度和视角来看吗?可是她儿子在里边就是个打酱油的,真的很路人。
    【详细】
    7628765
  • 退无可退
    2018/2/4 0:46:50
    Price医生的古屋历险记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整部电影应该是心理医生各种作死的古屋探险记。 很多时候我都替他着急,为什么要出去,为什么要进去,为什么要回去。好奇害死猫啊!要是没有主角光环,应该死得透透的了吧! 某人的一句话影评,片子里的鬼一点也不吓人。 剧透剧透剧透剧透剧透 屋子里的镜子吱呀吱呀转了个...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整部电影应该是心理医生各种作死的古屋探险记。 很多时候我都替他着急,为什么要出去,为什么要进去,为什么要回去。好奇害死猫啊!要是没有主角光环,应该死得透透的了吧! 某人的一句话影评,片子里的鬼一点也不吓人。 剧透剧透剧透剧透剧透 屋子里的镜子吱呀吱呀转了个...  (展开)
    【详细】
    9125256
  • 海之泉
    2020/8/16 20:07:59
    很不错的国产剧。
    很久没有看国产剧了,以前就觉得吧,国产剧真的连个故事都说不好。逻辑一塌糊涂,演员的也不到位。但是这部剧,我看着真的是蛮开心的,一边看一边笑。可以说全程无尿点,一路就是很开心的看到最后。不知道很多就是只打两星的人,是不是因为欣赏水准太高了。 宋木子当主演令人意...  (展开)
    很久没有看国产剧了,以前就觉得吧,国产剧真的连个故事都说不好。逻辑一塌糊涂,演员的也不到位。但是这部剧,我看着真的是蛮开心的,一边看一边笑。可以说全程无尿点,一路就是很开心的看到最后。不知道很多就是只打两星的人,是不是因为欣赏水准太高了。 宋木子当主演令人意...  (展开)
    【详细】
    12804215
  • Jimmy.Yin
    2023/2/7 13:13:52
    我敏感了?GD片?

    本片两个细节,第一个细节,安柚鑫的华裔副机长在介绍自己的时候名字是纯英文风格名字,非常类似好莱坞很多华裔演员因为亚裔角色固定匮乏或者本身就不给华裔面试角色「看到华裔的名字就知道是华裔」所以会修改成英式名字,Samuel Dele,

    本片两个细节,第一个细节,安柚鑫的华裔副机长在介绍自己的时候名字是纯英文风格名字,非常类似好莱坞很多华裔演员因为亚裔角色固定匮乏或者本身就不给华裔面试角色「看到华裔的名字就知道是华裔」所以会修改成英式名字,Samuel Dele,

    14970306
  • Anglow
    2022/1/7 19:19:34
    这故事挺上头
    故事紧接着上一部展开,但从电影工业水准上看的确实现了全面升级! 特别喜欢电影的快节奏、高密度台词和画面的调色。表达冷静但有温度,隐忍而传递力量。电影《独家头条》以小成本之力在短短半年时间之内打造了一个电影IP,不光是人物角色的传承和故事的接续,两部电影的落点风...  (展开)
    故事紧接着上一部展开,但从电影工业水准上看的确实现了全面升级! 特别喜欢电影的快节奏、高密度台词和画面的调色。表达冷静但有温度,隐忍而传递力量。电影《独家头条》以小成本之力在短短半年时间之内打造了一个电影IP,不光是人物角色的传承和故事的接续,两部电影的落点风...  (展开)
    【详细】
    14125216
  • kenshin!
    2012/1/4 23:59:43
    给善良和真挚留一份希望
    给它4星,是因为它在种种不尽如意、情节细节显得不合理之外,给我带来了感动。我想,所谓成熟的我们,需要这种感动并让自己坚强。后半部分的音乐很好听,起的效果也很好,比较精彩。
    给它4星,是因为它在种种不尽如意、情节细节显得不合理之外,给我带来了感动。我想,所谓成熟的我们,需要这种感动并让自己坚强。后半部分的音乐很好听,起的效果也很好,比较精彩。
    【详细】
    525585
  • ??海豚的歌
    2019/4/30 14:50:28
    看一下放松心情还是可以的
    不要去适应别人,要做就要做最真实的自己,其实这个观点在很多电影里都有体现,所以想要从众多电影中脱颖而出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我不懂什么是烂片,但我觉得烂片会让人看不下去的,但这部电影它没有很乏味。电影中他创新的软件我觉得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使用的,也是贴近生活的...  (展开)
    不要去适应别人,要做就要做最真实的自己,其实这个观点在很多电影里都有体现,所以想要从众多电影中脱颖而出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我不懂什么是烂片,但我觉得烂片会让人看不下去的,但这部电影它没有很乏味。电影中他创新的软件我觉得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使用的,也是贴近生活的...  (展开)
    【详细】
    10147214
  • 赤叶青枫
    2016/12/20 11:01:27
    《闺蜜嫁到》:朱泳腾暖出不一样的温度与特质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