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252
  • Lewi
    2019/6/18 18:20:26
    《脱欧:无理之战》的悬疑表现如何?

    内含剧透!内含剧透!内含剧透!

    英国自1973年开始入欧,四十多年来脱欧派和留欧派不断斗争,直至2016年终于首次启动Brexit公投。Dominic Cummings,被在任首相卡梅伦形容为“事业型反社会”的在野政客,成立了新脱欧派。不同于原有的右翼野蛮脱欧派,Dominic借鉴《孙子兵法》,把留欧派带离优势主场,主张以互联网为主战场,利用大数据技术争取300万张未被开发的选票

    内含剧透!内含剧透!内含剧透!

    英国自1973年开始入欧,四十多年来脱欧派和留欧派不断斗争,直至2016年终于首次启动Brexit公投。Dominic Cummings,被在任首相卡梅伦形容为“事业型反社会”的在野政客,成立了新脱欧派。不同于原有的右翼野蛮脱欧派,Dominic借鉴《孙子兵法》,把留欧派带离优势主场,主张以互联网为主战场,利用大数据技术争取300万张未被开发的选票。这种奥巴马时期开创的竞选方式,“不是右派与左派之间的对抗,而是新与旧的对抗,这就是新型政治。”

    到底怎么做才是国家的出路?有几人在乎。政客都不过是利益集团的傀儡,赢得利益是最重要的,什么为了下一代,所谓的政纲只是斗争的工具。在这场斗争中,留欧派想用经济数据和事实来说服民众,他们相信的是理性。而新脱欧派相信的是感性,绞尽脑汁想出了个天才口号Take back control,他们不是要冒着百姓的风险去革命,只是回归日不落帝国光荣孤立的传统。承诺把原本每年3.5亿英镑的欧盟费,在脱欧后花到NHS国家医疗上;未来将加入欧盟的土耳其人会被拒之门外;大数据会精准推送信息给那些未被开发的选民,例如足球迷群体,会看到公投有奖竞猜等活动。Dominic始终相信“钱很重要,但数据才是力量”。

    由于公投结果世人皆知,剧名也早就提出了既定立场,所以导演巧妙地设置了一个悬念:Dominic心中有一些噪音,而那些噪音代表着什么?在此引用豆瓣网友“余音回荡的钟”的精彩回答:噪音代表一个民族积攒多年的怨气和愤怒,脱欧行动只是一个短效的宣泄口并没有在实际上解决问题,脱欧后声音消失表达了男主个人游戏狂欢后的落寞和国家未来的迷茫。

    【详细】
    10251769
  • 摆渡翁
    2019/2/24 0:34:38
    随想

    看完之后,有一个疑问一直回荡在脑海里——结果对于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Dom做完幕后操作,拍拍屁股走人,你当然可以说他是在政治上的不负责任,在我看来,他没有了留下来的意义。突然想到有很多“结果”,比如考试,比如死亡,向“结果”前进的过程的意义,也许远比结果大,达成一个“结果”,然后呢?留下一个空落落的心(结尾Dom瞬间熄灭的眼神触动了我很多),然后向下一个“结果”出发,人生一直在路上,对我来

    看完之后,有一个疑问一直回荡在脑海里——结果对于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Dom做完幕后操作,拍拍屁股走人,你当然可以说他是在政治上的不负责任,在我看来,他没有了留下来的意义。突然想到有很多“结果”,比如考试,比如死亡,向“结果”前进的过程的意义,也许远比结果大,达成一个“结果”,然后呢?留下一个空落落的心(结尾Dom瞬间熄灭的眼神触动了我很多),然后向下一个“结果”出发,人生一直在路上,对我来说,路上的意义远大于终点。平复一下感性,这部电影值得二刷吗?当然啦,一部节奏比《神探夏洛克》还快的电影,第一遍根本看不懂好伐。。。不知是我跳戏怎么,男主仍然有满满的侦探气质。唔,除去节奏,电影想表达的主题,在我看来,New politics.一场新政治形态的变革正在发生,我们最近看到的报道、文章,也许会在几十年后被当做一手史料,但我也只能白激动一下,毕竟,普通人离政治太远,永远在围墙外面。总之呢,这部片子,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尚可;若想够专够深,还得自己补课呀。

    【详细】
    10001436
  • 昊子
    2019/2/15 11:57:22
    标题“混战”表明:理性了你就是傻X

    Remain

    Leave

    此片相当于时事动态的总结:

    贝九一直响,莱昂纳尔序曲,被断电的埃尔加

    《爱尔兰时报》Peter Crawley)将这部电影分为五颗星,称之为“政治悲剧,充满科技惊悚片的活力”,称之为“英国幽默的点滴”。我怎么一点都感受不到,笑点在哪里?

    血喷伦敦市长?

    ,挑战卡梅伦到底?

    《卫报》的

    Remain

    Leave

    此片相当于时事动态的总结:

    贝九一直响,莱昂纳尔序曲,被断电的埃尔加

    《爱尔兰时报》Peter Crawley)将这部电影分为五颗星,称之为“政治悲剧,充满科技惊悚片的活力”,称之为“英国幽默的点滴”。我怎么一点都感受不到,笑点在哪里?

    血喷伦敦市长?

    ,挑战卡梅伦到底?

    《卫报》的露西·曼根对这部电影非常挑剔,五星只给两星,称之为“肤浅、不负责任的电视”,并批评奈杰尔·法拉奇和阿伦·班克斯的描述是“并不危险的狗屎搅动者,更像卡通小丑。”

    :意见不断的重复,比如说7000万土耳其人入欧,比如说4300万欧元的损失。

    从我个人对土耳其的了解,可以负责任的说,这是一个失败的政权,这个国家被通货膨胀和官僚腐败所困扰,在30年内不会有任何希望。某种程度上脱欧并明哲保身,也许是个明智的决定。更不要提带来了大量的移民,造成不安定因素的激进穆斯林。

    英国剧作家、非小说作家萨拉·海姆在《卫报》:英国脱欧的毒害如何使普通人互相对立,或揭露我们软弱的领导人是如何轻易地被机会主义者领导的过程中,任何一篇新闻都没有超越格雷厄姆的焦点群体场景。”

    我认为这条意见并不中肯,因为这种混乱并不是电影带来的,而是现在英国的现实就是如此,我在英国看到的领导人软弱不用说,他们的白痴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了。

    但是,这片子讽刺的是康明斯本人是没什么立场的,他只不过是为了政治的目的,而坚持脱欧。

    《纽约时报》称,“脱欧正在分裂英国。英国脱欧电影也是如此。”一个机会主义者的复出,蓄意的分裂国家意见。

    再次表明,康伯巴奇的中年油腻男,表演成功。

    在最后脱欧派胜利的一刹那,突然让我想起了克林顿时代的竞选作战室。

    结果总比战争本身重要。

    【详细】
    9978818
  • gladfishren
    2019/2/14 14:12:54
    输得还不够

    从片子的内容看得出,白左对于自己这几年来的逐渐失势根本没有一点认知,满脑子还是“我太先进太高贵了这帮low逼配不上我”……

    当选举结果符合他们预期时,这叫伟大的民主

    当选举结果不符合预期时,这叫该死的民粹

    他们当政时,视各种共识为无物,大搞左翼能动主义,公开宣称自己政策的牺牲品是“nessecity sacrifice”,这是进步主义……

    对方

    从片子的内容看得出,白左对于自己这几年来的逐渐失势根本没有一点认知,满脑子还是“我太先进太高贵了这帮low逼配不上我”……

    当选举结果符合他们预期时,这叫伟大的民主

    当选举结果不符合预期时,这叫该死的民粹

    他们当政时,视各种共识为无物,大搞左翼能动主义,公开宣称自己政策的牺牲品是“nessecity sacrifice”,这是进步主义……

    对方上台,同样搞法,这是法西斯,是仇恨犯罪……

    为什么脱欧,为什么右翼民粹兴起?原因并不复杂,只不过这帮国际大资本手里的戏子和政客根本不敢提而已……

    资本集团在"自由"、"开放"和"包容"之下,获得了巨大的收益,普通民众却因此失去工作和收入,陷入了贫困。事实上,西方当代左翼倡导的多元化和自由主义已经从根本上沦为剥削本国民众财富的道德大棒,这个意识形态一方面为资本利得集团的贪得无厌做着"高尚"的辩护,另一方面,却把国内普通民众最起码的维持财富尊严的祈求,无情践踏成纳粹或者法西斯。

    【详细】
    9976495
  • Hey man
    2019/2/9 20:18:15
    一场全民政治狂欢

    电影只集中说了政客们在脱欧这件事上的较量,至于为什么脱,而且将决定权交给所有英国人,脱了以后如何,基本上没怎么交代,毕竟电影时长仅仅90分钟。

    也许电影制作时剧组已经很明确目的,就是将脱欧的政治较量完全表现出来,所以他们不止放弃了说明国家为什么要在脱与留之间定夺,也不想花精力解释脱欧与否对政客们有什么影响,为什么能让他们吵个热火朝天,投入大堆人力物力宣传自己政治观点,甚至闹出人命

    电影只集中说了政客们在脱欧这件事上的较量,至于为什么脱,而且将决定权交给所有英国人,脱了以后如何,基本上没怎么交代,毕竟电影时长仅仅90分钟。

    也许电影制作时剧组已经很明确目的,就是将脱欧的政治较量完全表现出来,所以他们不止放弃了说明国家为什么要在脱与留之间定夺,也不想花精力解释脱欧与否对政客们有什么影响,为什么能让他们吵个热火朝天,投入大堆人力物力宣传自己政治观点,甚至闹出人命。所以电影虽然拍的不错,只是有点没头没尾的感觉,没有说明各色人物的“动机”,只有谢了顶的卷福在最后的听证会以竭嘶底里的发言说明他推动脱欧的原因,其他人呢?不知道。可能对英国人来说发起公投的前因后果已经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剧组就懒得费这个时间再做说明。

    电影像纪录片一样以几乎不带任何立场来还原公投前的这段日子各色势力之间的角力,这场政治游戏没有正派和反派,留欧派和脱欧派差别只有给的镜头多和少而已,镜头下只有胜利者和失败者,还有一场全民政治狂欢留下的一地鸡毛。

    公投的结果全世界都知道,脱欧究竟是愚蠢还是明智,两年过去还是争论不休的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比起公投,这更像一场全民参与的政治闹剧,所谓的公投不过是民众发泄心中不满的缺口,留欧派列举了种种数据,搬出一大堆理论和专业术语说明脱欧是一场灾难,而民众根本不关心这些。就像留欧派领袖跟选民开会时,留欧派的一大通理论没人听得进去,那个情绪失控的妇女只是咆哮的“我没什么可以失去的了”、“我受够了自己的一无是处”,既然现实太过操蛋,那就闹吧,闹个天翻地覆,反正我受够了。这种情绪被脱欧派很好的利用了,他们甚至用不存在的事实刺激、引导摇摆不定的选民相信日子过得差,都是欧盟的锅,那些土耳其人、希腊人和难民抢了我们的工作,侵占我们社会资源,我们纳的税全用在海峡对面的懒汉身上,只要脱欧了一切都会回到从前一样美好。

    脱欧派就像一群高明的公众号写手,不管自己说的是真是假,标题起的够醒目,内容能击中大众痛点就不怕火不起来,反正认同的人多了,事实是如何没人关心,假的也可以当真。在留欧派们还在查资料,统计数据时, 脱欧派领袖卡明斯绞尽脑汁想着如何激起民众的不满,他非常明白民众想看的比什么是正确的更有用。

    渴望脱欧的民众们想法很简单,他们不在乎脱欧后有什么灾难,反正自己活得憋屈,大不了大家一起憋屈罢。他们存粹是抱着“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心态投脱欧的一票,脱欧后会天翻地覆?脱欧派的“take back control”能不能实现?大概只有留欧派会关心,反正连议员都给暗杀了,一切都乱套了,后面的烂摊子谁爱收拾谁去,反正我等群众只管用脚投票。

    难怪首相卡梅伦宣布辞职后他吹着口哨溜达回首相府,也许他还有点幸灾乐祸的期待这群嚷嚷着脱欧的人怎么收拾烂摊子呢。

    全民公投已经过了两年了,当年政治狂欢留下的一地鸡毛还没收拾妥当,英国跟欧盟谈脱欧谈的大家都难受,所谓的“take back control”还是一句空话,甚至有人呼吁发起第二次公投,电影重现两年前的那场狂欢,提醒大家现在这副烂摊子正是他们用选票齐心合力弄出来的。

    【详细】
    99551318
  • Q.e.
    2019/1/20 19:03:23
    去留已定?设计的必然!

    上周,贝佐斯离了,宝宝也离了。

    腐国人可没有那么幸运,自两年多前,决定离的那一刻开始,财产和其他的清算还没完成;而且看上去,远没结束;虽然据说协议离婚的日期限制就要到了,但毕竟曾经一起拥有了40年。

    没有什么是腐不能解决的,大可不必担忧,他们总会腐“出路”来。

    比方腐如本片,就是对民主制度的自嘲式诠释。

    民主制度,特别是一人一

    上周,贝佐斯离了,宝宝也离了。

    腐国人可没有那么幸运,自两年多前,决定离的那一刻开始,财产和其他的清算还没完成;而且看上去,远没结束;虽然据说协议离婚的日期限制就要到了,但毕竟曾经一起拥有了40年。

    没有什么是腐不能解决的,大可不必担忧,他们总会腐“出路”来。

    比方腐如本片,就是对民主制度的自嘲式诠释。

    民主制度,特别是一人一票的方式,早已成了事实上的行业标准。这不,大事小情,斗个嘴,喝个茶,投个票,啥都搞定了;既高效又公平,既优雅有怡情。这一切美好似乎都来自于一个假设,那就是每一票都由一个独立的个体(思想)控制并自主的使用。然而,古斯塔夫勒庞(19世纪)说,大众作为群体,也服从一定的规律,社会学规律;群体也有情感,性格,道德观,理性,想象力以及宗教。理论的变化也许不大,甚至没有,无论是在社会学还是在基础科学;但是,用之不尽的计算能力和廉价无比的存储空间,给21世纪实践这些理论提供了技术可能性。海量数据的支持下,个体的行为特征,甚至思想;不再像看上去那么无序,不可预测;相反,数据量越大,模型越可靠。脸书知道你啥时候开始和谁恋爱,甚至知道什么时候这种多巴胺作用会结束;显然,国家stay还是leave这样一个对个体来讲相对更偏向理性的选择,则更易于被计算。票选民主制,不再能发挥它的设计者的初衷,不经过批判和改造,显然已经不再适合这个时代了。

    “网上呆的时间越长,反而越孤独”。这不仅仅是鸡汤类的警句,更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冷静思考。五光十色的互联网,要啥有啥;实则,你看到的只是你喜欢看到的;并且被喜欢看到的东西包围久了,也就失去了探索其他可能的兴趣和勇气,从而愈加陷入在被喜欢的东西包围的怪圈里。没有了未知,孤独必然随之而来。

    Vote Leave运动的战略总监老多,据维基百科,‘Take Back Control’这句口号确实是他提出来的。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来看,老多领导的这个运动确实是典范和教科书式的成功;而这句口号则是,利益相关方管理的灵魂。没有过错,谁先提出离,谁就背负天然的责任;而这句口号改变了这种微妙的感觉,在感官道德上解决了这个问题;责任的负担倾斜向了对方,”Leave”喊出口的时候愈加理直气壮了。

    【详细】
    9907967
  • 郭大官人
    2019/1/20 14:12:04
    笔杆子的力量

    1、The uncivil war翻译成“无理之战”感觉有点词不达意,“野蛮之战”大概更接近影片的主题——名义上是civil的民主投票实际上却是uncivil的政治斗争,作者是在表现政治斗争的野蛮、虚伪、不择手段。

    2、男主在做市场调查的时候选的是酒吧、游戏厅、小餐馆这种中下层阶级常去的场所,他们的见识更直接、局限、短浅,对欧盟带来的好处已经习以为然,对欧盟带来的弊端记忆犹新,对

    1、The uncivil war翻译成“无理之战”感觉有点词不达意,“野蛮之战”大概更接近影片的主题——名义上是civil的民主投票实际上却是uncivil的政治斗争,作者是在表现政治斗争的野蛮、虚伪、不择手段。

    2、男主在做市场调查的时候选的是酒吧、游戏厅、小餐馆这种中下层阶级常去的场所,他们的见识更直接、局限、短浅,对欧盟带来的好处已经习以为然,对欧盟带来的弊端记忆犹新,对整体格局一无所知。而且在这个剧变的时代,三观已跟不上社会和生活的变化,这种不安全感和挫折感总要找个人来背黑锅,那就是被推上风口浪尖的欧盟咯。

    3、最广大的中层、中下层、下层群众在信息革命之前很难使他们团结起来(除非战争),信息时代有了组织“乌合之众”的技术和能力。两个派系的领导者的服装也很有意思,一个是干净的西服正装,一个是屌丝装,正像是中上层阶级和中下层阶级的对抗。

    4、“选民是用脚投票的”,这早就不是什么秘密,选民的政治态度会受到政治家的引导,但是现在不需要政治家出面,只需要大数据分析后的精准的信息推送就可以诱导选民的政治态度。选民们变得更加容易被控制和拉拢,更像是工具了。印象很深的一个镜头是在留欧派的座谈会里那几个公民代表的争论,黄头发的中年妇女说“受够了自己一文不值、一无所有”,她把矛头指向了欧盟,以为是欧盟让她变成这样,以为脱欧就会让自己突然变得有了价值,可惜即便脱了欧,她依然会一文不值,而她对此一无所知。

    5、公投结果出来后,脱欧派的狂欢和留欧派的落寞,似乎这仅仅是吵架双方的斗气,以为出了结果就是结束,这个公投怎么看都是小孩子的过家家游戏。无论是脱欧派还是留欧派,都是失败者,真正的胜利者是这批数据科学家,他们的实验成功了。广大人民群众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对手究竟是谁,也不知道他们今后要面对的是什么,甚至政客都不知道,他们在这场闹剧中,起到的作用只是实验室里的小白鼠。

    6、《未来简史》里提到一个观点——未来最有价值的资源是个人的数据,但是现在我们却在让这些巨头公司们免费获取。从这个观点出发联想的话,我们这些广大普通人的未来简直太黑暗了——变得无足轻重、任凭摆布(比被剥削更残酷的是无足轻重)。某国产手机品牌有个提倡把朋友圈的权限给放开的广告,还被吹成是最走心的,简直呵呵了,被BAT搜刮还不够,还要它来掺和?简直就是像是列强瓜分晚清一样。

    6、靠大数据技术改变政治格局,简直就是世纪豪赌。英国民主大选只是数据科学家的一个大样本实验,简直太牛了!财富、声望在这些数据科学家眼里都不够吸引人,他们要的是最稀缺的资源——至高无上没有任何限制的权力。这个技术的威力可能不亚于核爆。

    8、我有个疑问,51%难道就意味着大多数人的利益吗?什么叫大多数?我觉得至少得66%以上才可以勉强称之为大多数人的利益吧。对于这种以微弱优势获胜的选举,应该流产而才对吧。

    ps:据说希拉里特朗普那次美国大选的时候也是如出一辙。

    【详细】
    99071267
  • 花儿
    2019/1/19 12:23:02
    《脱欧:无理之战》对社会问题进行了哪些探讨?

    这部片子可以从权力运行的角度去看的。权力到底掌握在谁手中?政府、百姓、政客?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掌握什么,才最有可能掌握权力?掌握钱,掌握信息? 编剧应该是个福柯粉。

    就普通百姓来说,你的电脑不是你的电脑,你的人脑也不是你的人脑。你的电脑记载着连你自己也记不起的信息和你想隐藏的东西。比你自己更了解你,并

    这部片子可以从权力运行的角度去看的。权力到底掌握在谁手中?政府、百姓、政客?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掌握什么,才最有可能掌握权力?掌握钱,掌握信息? 编剧应该是个福柯粉。

    就普通百姓来说,你的电脑不是你的电脑,你的人脑也不是你的人脑。你的电脑记载着连你自己也记不起的信息和你想隐藏的东西。比你自己更了解你,并且无需利益引诱的出卖你。Facebook光凭你的点赞就可以判断出你的性别、性向、种族、工作、爱好。你的人脑也在浏览电脑的时候被不知情的洗脑,比如推送的文章,推送的明星八卦。你被这些推送不断塑造与重塑了价值观。接着会发生什么呢?看似某件事情是一个个人选择的结果,但实际上这既不是个人行为,也不是一个选择。比如“脱欧”。“脱欧”如果离你有点儿远,那么,不妨想想你的婚姻、你的工作,你生活中所有大大小小的决定。如果说盗梦空间里影响你的决定的方式是进入到你的梦境里,那太费劲了。现实生活中,你只要接受推送,浏览推送。就完成了。所以说交给百姓投票,是一种“伪赋权”。

    所以说,未来掌握信息数据的人也许会真的站在权力顶层。注意,是掌握数据的人不是分析分析数据的人。

    乱扯一句,联想到英国撒切尔夫人上台之后推行的新自由主义政策(Neo-liberalism)。一直被诟病的一个弊端就是摧毁民主。又想到片名,uncivil war “civil”本身是有“公民”的意思的。“无理之战是”一种翻译。“民主的崩塌”,也是一种。

    【详细】
    9905716
  • 费翰
    2019/1/19 11:05:58
    可能,未来属于巴别塔...

    影片开始就有一段话:我们都知道谁赢了,但我们不知道他是怎么赢的。 确实如此,2016年有两个政治黑天鹅,一个是英国脱欧,一个是川普上台。结果出来,主流媒体都是一片哗然: 这TM怎么可能!

    是啊,就是可能啊,不但可能,而且这就是血淋淋的事实,而且还必须认账,必须接受啊。

    而导致这一系列不可能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玩法变了!“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加入使得信息的传播

    影片开始就有一段话:我们都知道谁赢了,但我们不知道他是怎么赢的。 确实如此,2016年有两个政治黑天鹅,一个是英国脱欧,一个是川普上台。结果出来,主流媒体都是一片哗然: 这TM怎么可能!

    是啊,就是可能啊,不但可能,而且这就是血淋淋的事实,而且还必须认账,必须接受啊。

    而导致这一系列不可能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玩法变了!“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加入使得信息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精度都发生了质的改变。

    以前由主流精英控制的主流媒体再也无法“控制”民意,西方的民主体系正在面临由信息技术突破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BREXIT片中的主角Dominic就是一个政治黑客,用新的工具对旧体系实施了一次降维打击。

    然而,打击成功了以后呢?

    Dominic们其实并不知道接下来怎么办,砸烂一个旧世界远比创建一个新世界容易的多。收拾烂摊子还得靠劳模梅姨到欧盟一个个国家去谈…

    政治上如此,商业上其实也差不多。

    过去几年,我们听到最多的词汇大概就是“”创新,颠覆” ect... 不论是 滴滴,ofo,还是快手,抖音,拼多多。玩的都是新游戏,把老玩家们家里的瓶瓶罐罐砸了个稀巴烂。

    但问题是,商业黑客们大多还没来得及盈利,经济大环境就快撑不下去了。一级市场输血的壕越来越少,二级市场的韭菜们也快青黄不接。

    谁来重建一个合乎逻辑的世界?

    每隔几十年,当政治和经济走向一潭死水的时候,总有人会跳出来“砸烂”,或者用“BREXIT”片中的话说,要求“重启系统”。

    上一次“砸烂”,大概是六十年代席卷全球的社会革命吧,随之而来的是颓废的七十年代:西方人在玩嬉皮士,东方人在挨饿…

    直到,里根、撒切尔、邓小平们站出来。梳理杂音,重申经济是最大的政治,让大家回到传统价值观,务实,理性。从某种程度上说,今日的世界还在继续八十年代以来政治家和追随他们的商业领袖们开创的的全球化大逻辑。

    然而,就像报纸,广播开启了人们的国家认同和民族凝聚力,从而影响了今后几十上百年的世界格局一样,Facebook,Twitter,微博,微信,这类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云计算甚至人工智能的社交平台,必然对今后的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

    而我们的焦虑来自于,我们不知道这是好的还是坏的影响。甚至,连它是否属于仍能被人类控制的影响也不清楚

    每一个人都对系统进行了输入,而这些输入的整体引导算法对人们的活动进行干预,干预后的结果又产生了新的输入。同时,这样的进程正以不断加速的趋势滚滚向前。

    可能,未来属于巴别塔...

    但愿,人类集体理性能在不远的未来回归。

    【详细】
    99041166
  • 破词儿
    2019/1/18 9:06:25
    本文仅限秃顶阅读,有头发者勿进

    我来说说卷福的秃顶。

    在[脱欧:无理之战]里,他秃得像个老北京胡同口儿开小卖部的大爷。就那种盘手串儿、喝稀饭、吃绿色农场鸡蛋、一不小心按到中央三套能看一天。交通工具是电动三轮,挠头工具是枕巾,不能用手挠,因为老打滑儿。

    戏里他演一个公投组织领袖,记者问他上镜前要不要梳个头,他说不了除非你能让它重新长出来。

    不只他,

    我来说说卷福的秃顶。

    在[脱欧:无理之战]里,他秃得像个老北京胡同口儿开小卖部的大爷。就那种盘手串儿、喝稀饭、吃绿色农场鸡蛋、一不小心按到中央三套能看一天。交通工具是电动三轮,挠头工具是枕巾,不能用手挠,因为老打滑儿。

    戏里他演一个公投组织领袖,记者问他上镜前要不要梳个头,他说不了除非你能让它重新长出来。

    不只他,跟他一个组织的都要么已秃要么将秃,非常惨,组团儿秃。就有人猜测是不是脱欧必先脱发,还说电影应该叫“脱发:无理发师之战”。

    9902449
  • zci
    2019/1/15 19:56:28
    人有自由意志?恐怕没有。

    1.少用电子设备(很难)

    2.如何才能摆脱大数据分析?(行动反人性,逆势而为)

    3.人没有自由意志(大多数人只是各种化学物质操纵的肉机器)

    4.大多数时候,大多数人,情感战胜理智。

    5.重复,重复,重复,这就是最重要的魔法。

    6.失去造成的痛苦远大于获得带来的喜悦,所以用take back control。

    7.现实世界

    1.少用电子设备(很难)

    2.如何才能摆脱大数据分析?(行动反人性,逆势而为)

    3.人没有自由意志(大多数人只是各种化学物质操纵的肉机器)

    4.大多数时候,大多数人,情感战胜理智。

    5.重复,重复,重复,这就是最重要的魔法。

    6.失去造成的痛苦远大于获得带来的喜悦,所以用take back control。

    7.现实世界越来越复杂,一个普通人乃至政府都没有能力对包括脱欧可能带来的后果进行较准确的估计,因此,会讲故事,会煽动的人会是赢家,但不一定是正确的结果。对错只能看运气,看情绪占到了哪边。

    8.那个感觉没有人生价值的女人,不该被忽视,但确实被忽视很久了。从长期来看,脱欧可能对英国最终回归正轨是件好事。

    9.投票结果揭晓时,脱欧派有多少人是为了胜利而胜利?

    现在我的这些想法是我的想法吗?还是长久以来被灌输洗脑的结果?这种洗脑可能时自己选择的。大数据能猜到我会写下这些吗?根据概率,应该是可以的。

    【详细】
    9897470
  • 带甲十万
    2019/1/13 18:42:54
    堵在历史十字路口的英国

    拍出过《是,大臣!》和《幕后危机》的英国人拍政治电影还是手到擒来。关键是历史将如何评判?

    拍出过《是,大臣!》和《幕后危机》的英国人拍政治电影还是手到擒来。关键是历史将如何评判?

    【详细】
    989377
  • phoebe
    2019/1/12 18:59:58
    多米尼克·卡明斯究竟想要什么呢?

    电影拍得一般,题材发人深省。

    然而看完这个电影,我最搞不清楚、也最想搞清楚的问题是:多米尼克·卡明斯究竟想从这一切中得到什么?

    他要的并不是世俗的权力:加入这场运动前,他长时间远离政治,甚至在父亲的农场里隐居了好几年,期间的主要生活内容是“广泛阅读”。脱欧运动成功后,他很快再次隐退。

    他要的也不是钱:当董事会打算给他一大笔钱叫他退出的时候,他连听听数目的兴

    电影拍得一般,题材发人深省。

    然而看完这个电影,我最搞不清楚、也最想搞清楚的问题是:多米尼克·卡明斯究竟想从这一切中得到什么?

    他要的并不是世俗的权力:加入这场运动前,他长时间远离政治,甚至在父亲的农场里隐居了好几年,期间的主要生活内容是“广泛阅读”。脱欧运动成功后,他很快再次隐退。

    他要的也不是钱:当董事会打算给他一大笔钱叫他退出的时候,他连听听数目的兴趣都没有。

    他并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或抱负:从电影中看,卡明斯根本不相信脱欧真对国家有利。他和同事之间也完全看不出有为共同理想而奋斗的情谊。

    根据维基百科,卡明斯毕业于牛津大学古代与现代历史系。大学毕业后他去俄罗斯呆了3年,开了一家只有一架飞机的航空公司。(插播一下,BC演过一个广播剧叫Cabin Pressure,讲一个只有一架飞机的航空公司。这是我听过的最好笑的剧,强烈安利给所有人。)然后,卡明斯回到英国开始搞政治咨询,组织领导过各种各样的竞选。期间他多次退出/辞职,原因主要是无法忍受同事或其它政客的“无能”,或者不能接受这些人对他的干扰。不搞政治的时候卡明斯投身过教育和慈善。他写过一篇长达240页的论文——《关于教育和政治优先事项的一些想法》,主题是如何把英国改造为一个“精英技术社会”。一位记者评论这篇240页的论文“要么是疯、要么是坏、要么是天才之见,可能三者兼而有之。”人们对卡明斯的主要评价是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以及他“无法愉快地接受傻瓜”。卡明斯为人尖锐直接,卡梅伦说他是一个“事业型反社会”。在脱欧运动成功以后,卡明斯再次远离政治。现在他的时间主要用来“学习”,他的推特和部落格上写的都是关于“机器学习”的内容。

    所以,这样一个聪明人,到底想从这场大戏中得到什么?

    在电影中,卡明斯在和留欧派的领袖去酒吧时表达了这样的意见:你们(精英们)控制了一切,用你们自以为正确的专家意见霸占了所有话语权,使得部分民众完全失去了发声的机会——我要为那些人争回发声的机会。在最后的听证会上,卡明斯又指出:国家的政治系统已经长期毫无作为,不管哪一派上台都是一潭死水,所以我要彻底打破这种失灵的机制,争取一个改变的机会(即便这种改变是灾难性的)。

    这两种解释,在我看来怎么都不是卡明斯的真正动机。

    第一条非常伪善,如果他真的关心这些人,就更应该告诉他们事实,让他们为自己的利益好好权衡,而不是用谎言欺骗他们,靠情绪操控来利用他们。而且,既然卡明斯写过一篇240页的论文来论证如何把英国改造为一个“精英技术社会”,我也很难理解为什么他抱有这种民粹主意的理想。

    第二条更是非常神逻辑,因为现在的情况很差——所以我就要改变,把它搞得更差?为了一个理念不惜毁灭一切吗?

    那么多米尼克·卡明斯究竟想要什么?

    在我看来,他的动机正是他提出的那个天才的口号:“Take back control(夺回控制权)”。

    他多次退出政治事业,正因为他无法忍受他人的白痴、无能、和讨厌。他无法忍受那些夸夸其谈、脑袋空空地政客没完没了地指挥他这个真正有才智、有办法的人。他明明是对的,为什么要被错误的人领导?

    卡明斯要“Take back control”。只有伟大的功绩和胜利才能证明他是对的,干扰他的那些蠢人都是错的——不管这胜利会给国家以及他声称要帮助的民众带来多大的灾难。

    留欧派一心想用数据和事实来说服民众,他们相信的是理性。而脱欧派(准确的说是卡明斯)高明的地方就在于,他们知道真正驱动人们的根本不是理性,而是非理性的情绪:他们的恐惧、焦虑、痛苦,他们的梦想、野心、热望。即使这些东西根本没办法把世界变得更好、或者把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好,这却是最能驱动人们不顾一切地采取行动的东西。

    事实证明卡明斯是对的,非理性战胜了理性,脱欧派赢了。但我不知道卡明斯有没有意识到,他自己也同样任由非理性战胜了理性。为了赢,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为了夺回虚妄的控制权,他摧毁了自己的理想、重伤了民主制度、扭转了整个国家的命运——他所得到的结果,根本没有任何好处,甚至也根本不是他真正想要的。

    一个聪明绝顶(literally)的人尚且如此,谁又有立场去责怪那些投了脱欧票的民众呢?

    在民众交流会上,一个白人女性最后完全放弃了沟通,只是不断地哭叫着:“我受够了自己一无是处,受够了别人总是叫我闭嘴闭嘴闭嘴,我受够了!受够了!受够了!”

    那个歇斯底里的女人也许是这个时代每一人的写照。

    卡明斯受够了。所以当脱欧派请他出山的时候,他不要钱不要权,只要“完全的自主”。他只想take back control。

    蓝领工人们受够了。所以他们根本不想了解脱欧究竟能不能给他们带去工作机会,他们甚至也并不关心自己的生活水平是否真会因脱欧提高。他们只想take back control。

    我想那个留欧派的领袖也受够了。他相信的事实、证据、论点、理性似乎无人要听,整天只有脱欧派low穿地心的谎言在媒体上洗脑循环。

    大概连卡梅伦也受够了。所以他发表完辞职宣言、甩下烂摊子以后,居然高兴地要哼起歌来。

    因为一部分人和另一部分人的分歧是如此巨大,讨论与和解似乎已经不可能。

    信息、数据、各种各样的论点铺天盖地,没有人有能力,也没有人有心情去认真地聆听、分析、交流。

    我们其实已经不再关心真实的世界,我们就是不想再听到那些不同的声音。 因为这个世界是如此混乱和恐怖,那么多反对我们的声音,永远争不出个结果,只有无穷无尽的心烦,时代的变迁,信息的爆炸,我们无法理解,我们无力抗拒,失控和无力感淹没了我们,我们再也不能或者不愿去承受那么多的恐惧、焦虑、和痛苦。

    于是我们不再想解决问题,我们放弃了理性。我们只想证明我们是对的,他们是错的。我们只想take back control。

    I don't care if it hurts.

    I wanna have control.

    也许这才是我们每个人内心压倒一切的声音。从前我们交流、和解,只不过因为作为社会群居动物的我们必须如此才能生存下去。

    现在,感谢技术,我们再也不用那样了。

    我们都受够了。

    我们受够了别人没完没了地说我们是错的,于是我们决定退入我们自己的狭小世界。只要每个人对牢那一小块屏幕,只看专为我们推送的、合乎我们心意的信息,我们就再也不会听到反对的声音了。在为我们度身定制的虚假世界里,我们终于夺回了控制权,成为了果壳之中的无限宇宙之王。

    从某种角度来看,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温和版本的San Junipero(《黑镜》s03e04)。

    【详细】
    98902878
  • wulewala
    2019/1/10 23:12:14
    信息权力

    许多人看了预告片的人都在吐槽卷福变得稀疏的头顶,脱欧和脱发相映成趣,但看完影片却让人笑不出来,在寒冷的1月让人越发觉得后背发凉.

    剧情逻辑清晰的梳理了一遍英国脱欧这事是怎么发生的,这件事被讨论过很多次,其本身没有什么可多说的,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也是影片希望人们关注的就是舆论遭到有意的控制这一危险的行为,在资本主义体制下,科技的进步不一定更加解放人民,而是可能更进一步的奴役人民,这不

    许多人看了预告片的人都在吐槽卷福变得稀疏的头顶,脱欧和脱发相映成趣,但看完影片却让人笑不出来,在寒冷的1月让人越发觉得后背发凉.

    剧情逻辑清晰的梳理了一遍英国脱欧这事是怎么发生的,这件事被讨论过很多次,其本身没有什么可多说的,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也是影片希望人们关注的就是舆论遭到有意的控制这一危险的行为,在资本主义体制下,科技的进步不一定更加解放人民,而是可能更进一步的奴役人民,这不是《黑镜》剧中的伪科学桥段,而是现实世界中发生过并且还在继续发生的事,民众为了体验效率不得不向网络服务供应商妥协,放弃部分隐私权,而从广大民众中收集的看似无关紧要的一些零星信息都蕴含着巨大的潜在权力,这权力不能被直接行使,但允许其掌控者篡夺人民自由选择的权力,因为其从源头上控制民众进行思考的原料一一信息,这在事实上剥夺了人民自由思考的能力.

    许多普通民众认识不到什么是真正对国家有利的,他们早已厌倦专家和政客不接地气的夸夸其谈,只想宣泄自己被忽视的愤怒,而有很多人甚至都不太清楚自己到底在为什么而愤怒,他们无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虽然已经成年,但受到自身所受教育及所处阶层的局限,他们实际上无法对自己负责,更无法对国家负责,西方民主因无法适应时代的进步而丑态迭出弊端竞现,随着信息技术进步而崛起的信息权力如果不受控制,在道路的前方将是一个让人不愿想象的前景.

    【详细】
    9887589
  • Echo
    2019/1/10 22:38:49
    一点感想

    (Boris Johnson 的演员太像了吧……喷)

    看这个片子其实挺disillusion的,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数据:11%。坚定的remain派只占了11%,他们多是年轻,受过良好教育,因为我们身边都是类似的人所以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privilege。去年朋友提到, “people” attacked Boris Johnson; “people” voted for Br

    (Boris Johnson 的演员太像了吧……喷)

    看这个片子其实挺disillusion的,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数据:11%。坚定的remain派只占了11%,他们多是年轻,受过良好教育,因为我们身边都是类似的人所以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privilege。去年朋友提到, “people” attacked Boris Johnson; “people” voted for Brexit, but who are the people? (由此又回到精英政治还是庶民政治的辩题,let people have a say in their destiny, 但他们真的有这个能力和远见吗?)最近又和朋友谈到,London is such a bubble. Most people around us are liberal, labour-voters, working in the creative industry, 让我们误以为这是大多数。但其实,伦敦以外的地方并非如此。就好像Rory在片子里那个醒悟的时刻, “this is who we (actually) are”: 所谓大英帝国早已远去,和David Hare所说的一样,这个国家又变回了一个小小的隔绝的岛屿。 never liberal-minded and sophisticated enough:对Windrush generation的偏见转移到了对Turkey的偏见而已(有个女人说 “millions of Turks are gonna come in, that’s terrifying” 我真的笑了,思维和60s一样没变过…)另外脱欧派不断宣称的Take back control,“the nostalgia for the past”,其实细想,control & past意味着什么?imperialism, colonialism, racism(也因此superior) 的过去,只不过他们从来不明说而已。

    回到剧本本身,想起之前剧本初稿泄露被说很烂James Graham还得专门发推澄清的事,这个本子放到小哥身上确实不好写(但考虑到他确实是当下最炙手可热的political playwright—去年三部戏在西区演…),尤其超过三人以上的scene对话感觉都比较浮,但是对Dominic Cummings这个角色的塑造很可以,尤其是单人的台词,小哥哥的功力就出来了。最后Dom针砭时弊的演讲,太喜欢,太到位,所以摘了片段:

    “There’s a system’s failure across the country and across the west: we are languishing, we’re drifting without a vision or a purpose.”

    “...the same politics of short-termism and self-serving, small-thinking bullshit.”

    “...the culture of half-truth, easy answers, false promises”

    其实看完挺悲伤的,现今政治都如此两极化,他们会走向哪里呢?

    There’s no choice between a better future or a worse future, there’s only the choice between a worse future and an even worse one, just like a choice between bad deal or no deal...

    【详细】
    98871620
  • 明日歇業
    2019/1/10 20:15:28
    Biased & Unbalanced

    主要是字太多了短评放不下= =

    James Graham的剧本其实就两条线:一条Dominic Cummings(Benedict Cumberbatch)的Vote Leave,一条卡梅伦zf 的spin doctor Craig Oliver(Rory Kinnear),双方对垒,前者把握到了时代脉搏,提出现在是New Politics时代,主动出击,后者发现苗头不对时 为时

    主要是字太多了短评放不下= =

    James Graham的剧本其实就两条线:一条Dominic Cummings(Benedict Cumberbatch)的Vote Leave,一条卡梅伦zf 的spin doctor Craig Oliver(Rory Kinnear),双方对垒,前者把握到了时代脉搏,提出现在是New Politics时代,主动出击,后者发现苗头不对时 为时已晚,被将了一军。故事的高潮在退留阵营两人在投票前夜偶遇,并在酒吧里展开的一番舌枪唇剑。(听起来怎么有点不太纯洁>_>)

    ——可惜James Graham大约是怕大洋对岸的美丽奸人看不懂(本剧是Channel 4与HBO合作的,并同月在美国播出),又怕美丽奸人对英国zz妹有兴趣,于是掺进了很多蛋疼的细枝末节比如——剑桥分析门,毕竟这也关系到了美国选举投票(但实际上 剑桥分析门事件究竟多大程度地影响了脱欧公投 依然是个谜);又比如为啥要让美丽奸人更眼熟的Benedict Cumberbatch来演Dominic Cummings,明明Rory Kinnear的秃头更天然一些【喂】;再比如那个从take control到take back control的slogan灵感来源桥段也太没意义了= =

    而且Dominic Cummings支线占相当大篇幅的同时,James Graham似乎也很吃不准Dominic Cummings应该是怎样的一个人,一会儿表现他zz嗅觉灵敏但道德感低下,性格乖癖的一面,一会儿又要表达他其实是个顾家好人,显得衔接生硬没有一贯性;另一方面Benedict Cumberbatch又走上了他演反社会天才的老路= =

    全剧比较精彩的部分还是在Rory Kinnear,一边照顾一群儿童吃饭,一边和留欧派开电话会议,结果怎么也无法控制儿童规矩吃饭,以此隐喻他的留欧策略已经失控。另外UKIP双人组的作为搞笑担当也够可以= =

    【详细】
    9886863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