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541396
  • 极圈里的燕鱼
    2019/11/24 23:55:35
    北境的风带来哀歌,南国的雪送别失落

    我无法对这份突然袭来又挥之不去的惆怅置之不理,就像爱莎无法做到罔置耳畔的低语。

    从我周五看完时的7.7,到7.5再到7.4,分数就像雪花飘落一样走低,即使我对电影有些失望,但我还是觉得十分惋惜。因为这仍是一部制作精良的电影,它即使没能赢来鲜花和掌声,也绝不应该被抛弃和诋毁。我曾是批评者,但我绝不是叫嚣着贬低作品来抬高自己。我的失望,是因为我见识过它最最完美的时刻,是因为它承载了我

    我无法对这份突然袭来又挥之不去的惆怅置之不理,就像爱莎无法做到罔置耳畔的低语。

    从我周五看完时的7.7,到7.5再到7.4,分数就像雪花飘落一样走低,即使我对电影有些失望,但我还是觉得十分惋惜。因为这仍是一部制作精良的电影,它即使没能赢来鲜花和掌声,也绝不应该被抛弃和诋毁。我曾是批评者,但我绝不是叫嚣着贬低作品来抬高自己。我的失望,是因为我见识过它最最完美的时刻,是因为它承载了我的欢笑、我的赞颂、叹息和眼泪,是出于我对《冰雪奇缘》这个童话梦境绝唱般存在的膜拜、热爱和敬佩。所以当这一切像童话城堡和冰雪宫殿在眼前缓缓崩塌融解的时候,我感到深深地伤心和惋惜。这份悲伤是为爱所付出的代价。

    首作除了惊艳绝美的华丽和打破常规的细腻情感外,很大一部分成功也要归于尤为出色的歌曲。而《Let it Go》风靡全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内在的精神,一种直面本我的勇气,一种无羁无束的自由,一种直冲云霄的畅快,一种宣泄,一种升华,那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忘情高歌,是压抑了十几年的重负瞬间释放,那是一种足以让人流泪的美好力量。两部电影中,爱莎只有在那个瞬间,是完全自由的,是完全为自己而活的,其他的一切时刻,她都在为了国家、为了安娜、为了朋友、为了母亲的愿望、为了自身的责任而活。她是无私的,是伟大的,可也是沉重的、紧张的、疲累的,她华丽的衣着下、优雅的外表下,是颗始终惴惴不安的内心。这部里安娜也发自内心地诘问爱莎,你一直都在按照别人希望的样子而活,你不累吗?

    12052806
  • 方聿南
    2013/9/7 11:46:48
    以爱国主义之名,穿越吧
    《时光恋人》的片名起得不好,叫人误会是恬静雅致的文艺爱情片。其实这是个典型的抗战传奇,伏击,伪装,枪战,追车,偷盗,谍战,越狱,各种刺激元素簇拥了一个爱情故事,如果你愿意,将之理解为“战火中的红色恋曲”并不夸张。笔者认为,本片的最佳观影群体不是热恋情侣,而是(以义务教育的标准)亟需“爱国主义教育”的中小学生们。

    用一部穿越片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乍听起来十分无厘头。但一来,片中的“穿越
    《时光恋人》的片名起得不好,叫人误会是恬静雅致的文艺爱情片。其实这是个典型的抗战传奇,伏击,伪装,枪战,追车,偷盗,谍战,越狱,各种刺激元素簇拥了一个爱情故事,如果你愿意,将之理解为“战火中的红色恋曲”并不夸张。笔者认为,本片的最佳观影群体不是热恋情侣,而是(以义务教育的标准)亟需“爱国主义教育”的中小学生们。

    用一部穿越片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乍听起来十分无厘头。但一来,片中的“穿越”只是梦境使然的错觉,仍有现实逻辑依托,抹除了时空转换的荒谬;再者,开头几处“代沟”引发的鬼马之后,女主“未来人”的身份就被迅速淡化了,若没有旁白提醒,几乎叫人忘记还有个穿越的噱头了。其实换个角度看,不啻是李小璐的角色作为导游,带孩子们体验一段抗战年代的英雄悲歌。看美貌的女导游身体力行,亲历战火岁月,比枯燥的历史讲解生动百倍。当然,与穿越影视孟不离焦的玛丽苏情结仍大行其道,现在的孩子都早熟,多少都受过网络文学熏陶,对此应该颇有亲切感,消受得来。

    立威廉饰演的高富帅革命家没有听过碟中谍,却比阿汤哥还克鲁斯。只看爱人cosplay一次后就开了窍,炫出子弹不沾身,换枪疾如闪电,谋划指挥沉稳干练,面对死刑队眼都不眨的特工风范。最重要的是,无论身处何等狼狈处境,他总能保持脸庞一尘不染,发型纹丝不乱,举手投足亮出最完美的神情姿态,每一个镜头如模特般无可挑剔。老一辈革命烈士若都这么帅气逼人,爱国主义电影不必靠学校包场,女学生会撒着娇让男友带去看。

    反观反派国民党处长,虽然也是帅哥一枚,毕竟是过了半百的大叔,镜头笼罩把脸都变了形,格外显出面目狰狞,心狠手辣来。只见他从头至尾身着毫无人情味的军装大衣,说话间时不时阴森森一笑,露出几条邪恶的鱼尾纹,活脱脱人情味寡淡的杀戮机器,连心爱女人都要背叛之,媲美偶像片中集千万憎恶于一身的大恶棍。如此坏人形象,根本无需亲自举枪杀人,或是大放狠话,足够让孩子们看一眼就恨得牙痒痒,进而萌生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同仇敌忾。

    影片有个梦碎的悲情结局,大大的不圆满,敲碎了观众对终成眷属的期待。情侣们很难喜欢上这一抹低落,但作为一部爱国主义教育片,慷慨赴死的惨烈才能激起应有的情绪。试想,即便孩子们对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兴趣缺缺,但看到一对相爱的贤伉俪被追捕猎杀筋疲力尽,被关入牢狱饱经折磨后,最终仍得阴阳两隔、只能以思念维系,那情窦初开或已轰然大开的幼小心灵,怎能不为之所动,怎能不对敌人之惨无人性,革命烈士之英勇无畏,刻下感同身受的烙印。《时光恋人》是一部毫无说教、不强加意识形态、真正令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革命题材电影,若组织学校包场观看,对于爱国主义教育的推动效果,绝对比那些标题包含开国领袖的影片强上百倍。(文/方聿南)
    【详细】
    62661149
  • 溯江左岸
    2016/9/17 0:55:36
    裹挟并不是尊重
    抱着很期待的心情去看的电影,但结果却一如既往的失望,看得对国产战争片失去信心了。
    首先,从战争片的角度评价一下,这部电影距离战争真的很远。我们多年来从国外战争片学来的只有一个字—“惨”,用宏大的场面来表现惨,却没有用细节体现真实,甚至在细节上违背历史。
    影片中铁路桥上的战斗,我方的军列沿线不配高炮防空也就算了,居然能够被美军团属105炮覆盖。如果美军能携带这样的重装备渗透我军后方,那这
    抱着很期待的心情去看的电影,但结果却一如既往的失望,看得对国产战争片失去信心了。
    首先,从战争片的角度评价一下,这部电影距离战争真的很远。我们多年来从国外战争片学来的只有一个字—“惨”,用宏大的场面来表现惨,却没有用细节体现真实,甚至在细节上违背历史。
    影片中铁路桥上的战斗,我方的军列沿线不配高炮防空也就算了,居然能够被美军团属105炮覆盖。如果美军能携带这样的重装备渗透我军后方,那这仗也没什么好打的了。
    美军的武器刻画也有不足,尤其是火箭筒,居然不用“巴祖卡”,而用德军二战期间的“坦克杀手”,着实让人费解。
    城镇作战的战斗中,女兵突围时被重火力压制在河边,在最后居然能用手榴弹翻盘。从剧情上讲,有这本事为什么不早点使出来,非得伤亡惨重的时候才使。从军事实践上看,女兵臂力相对有限,扔不出那样远的距离。重机枪有效射程远远超过手榴弹的投掷距离,一个正常智商的机枪手,显然不会让自己的阵地前伸到女兵都能用手榴弹炸到的距离。
    朝鲜战场上,美军早已换装风冷重机枪,比如M1919和M2。老式的马克沁系水冷机枪美军也装备过,比如M1917,但是早已被淘汰了。所以这里出现就很不合适了。
    92步兵炮在电影里出现多次。这种70mm火炮作为一个步兵连建制内的支援火力,显得有些奢侈了,步兵连里有60迫击炮就可以了。
    最后一场战役,对我军的刻画很不到位。部队战场隐蔽居然没有伪装,进攻时毫无章法秩序,不拉散兵线也就算了,人挤人像抢购一样冲锋,这简直是对我军战术的侮辱,任何一支现代战场上的军队都不可能这样做。只有《兵临城下》、《太极旗飘扬》那种西方意识形态浓重的电影,才会有这样侮辱共产主义军队的、送命式的冲锋。
    多年来,西方一直有人说我们以人海对抗火海。如今,我们自己拍的,打着不忘历史旗号的战争片,居然也这样表现,这让外界怎样客观认识战争中志愿军的表现?
    诚然,我们的武器装备不好,战争中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但这些代价都是有价值的,是用智慧权衡之后,为了胜利不得不付出的。而西方口中的人海战术是不讲人性,不讲智慧的蠢猪式的指挥,这是对我们的抹黑,而且这样战术下的牺牲也对不起每一个生命。如果我们是这样打仗的,有多少人也不可能把美军打回三八线。我们在战场上成建制的穿插、渗透、包抄,用的是智慧,绝不是蛮干。
    故事中讲进攻时间选择在白天,也不是很符合历史。我方没有制空权和制炮权,反击大多在夜间。上甘岭战役中,我军曾有一个连增援己方高地,通过山脚时遭敌炮火封锁,只剩20多人到达山顶。
    影片中,一个补上来的新兵,冲着战士们招呼一下,大家就跟着他冲了,毫无军队中的指挥等级。连长重伤了,那指导员呢?副连长呢?各排排长呢?怎么就轮到一个补上来的新兵下命令了?这看着不像打仗,倒像男三号招呼群众演员就位。
    还有一个剧情连贯性的问题,说孟队长他们是文工团,可干着干着就成卫生队了,这到底是干什么工作的?多面手?
    在剧情上,我们习惯性地加入爱情来舒缓节奏,但前提是得连贯合理。《拯救大兵瑞恩》、《士兵突击》等军旅题材影视作品,一个女的都没有,一样成为经典。单纯为了丰富元素而生搬硬套,是得不偿失的。
    电影首映一天,我对评分略感意外,看到评论中,很多写的都是向英雄致敬。那我们应该想想,怎样做才是向英雄致敬。凡是拍英雄的拍抗美援朝的都点赞,就是向英雄致敬吗?还是对国产战争片提高要求,让他们拍得对得起英雄,对得起大家敬仰英雄、尊重历史的心,才能真正向英雄致敬呢?
    在战争片上,我们不乏题材,也不乏成功的前例。《拯救大兵瑞恩》被奉为经典,很大程度上源于剧情的连贯性、合理性,以及其对细节的准确刻画。人家的电影中,士兵装弹要先把弹夹在头盔上磕一下,以防卡壳。而我们的电影中,轻机枪射击不转移阵地、不换枪管,甚至不换弹夹,远距离射击连标尺都不开,这说明我们对战争缺乏足够的生活体验,演打仗的人远没有真打仗的人用脑袋用得多。
    面对这样的战争片,一味地强调致敬英雄,某种程度上是以爱国主义裹挟爱国者,或者是以伪爱国主义裹挟爱国者。我们当然要铭记历史,然而,我们要铭记什么样的历史?或者说,我们所铭记的是不是真的历史?有人说,历史是胜利者来书写的,我们是胜利者,难道还拍不好自己的历史吗?
    我很愿意尊重历史题材的电影,但我首先要尊重的是历史。
    【详细】
    80881804
  • 蒙悦纳
    2022/5/28 2:16:23
    像一幅油画
    这部电影居然没有人评论?那我来写一篇好了。 首先吸引我看这部电影的原因是它的名字 —— 托斯卡纳。早年有一部电影叫托斯卡纳艳阳下,不过这部电影和那部倒没什么关系。男主是一个天才厨师,对食物和摆盘要求严格,多次获得米其林星级厨师的称号。他因为父亲去世要去托斯卡纳...  (展开)
    这部电影居然没有人评论?那我来写一篇好了。 首先吸引我看这部电影的原因是它的名字 —— 托斯卡纳。早年有一部电影叫托斯卡纳艳阳下,不过这部电影和那部倒没什么关系。男主是一个天才厨师,对食物和摆盘要求严格,多次获得米其林星级厨师的称号。他因为父亲去世要去托斯卡纳...  (展开)
    【详细】
    14423216
  • NANA
    2015/9/24 10:55:17
    好好的一本《伪装者》,毁在了程圣母手里
    日军、汪伪政权、军统、中共地下党,四方在上海这样一个小小的地方,形成了一个无形的角力场,剑拔弩张、暗潮汹涌。
    《伪装者》算是最近最火的一本抗日剧了,但不得不说,里面男性角色刻画的比女性要好上太多倍了。坚持追这本剧的动力,一直都是明楼啊啊啊~~
    明楼,运筹帷幄、笃定自信,但只要牵扯到家人,他又会显得急躁和不淡定。一个人要身兼汉奸、军统、地下党三重身份,也是难为演员了……添上在刀尖上行走的
    日军、汪伪政权、军统、中共地下党,四方在上海这样一个小小的地方,形成了一个无形的角力场,剑拔弩张、暗潮汹涌。
    《伪装者》算是最近最火的一本抗日剧了,但不得不说,里面男性角色刻画的比女性要好上太多倍了。坚持追这本剧的动力,一直都是明楼啊啊啊~~
    明楼,运筹帷幄、笃定自信,但只要牵扯到家人,他又会显得急躁和不淡定。一个人要身兼汉奸、军统、地下党三重身份,也是难为演员了……添上在刀尖上行走的惊心动魄和暗潮汹涌,这样沉稳又真实的男性气场,不两眼冒星星都难。
    明台,胡歌的演技只能说进步了一丢丢吧。超人的军事素养和敏感度,加上富家贵公子的背景,最重要是那张脸,也足够吸引少女们了。
    疯子,胁迫明台加入军统,对最爱的学生也最严厉,有点《爆裂鼓手》里面绿眼睛老师的影子。但当他要将最爱的学生亲手送给死神的时候,他的不忍和纠结像是要把他撕裂。
    到前30集,一切都还是比较完美的。
    直到程圣母(程锦云,地下党,明台的老婆)遇到了满崽(日军劳工营的一个小孩)。他们去解救劳工的时候,为了寻找满崽,为了完成自己的承诺,差点延误战机不说,还执意要冲回日军队伍中去寻找走丢了的满崽,于是明台当然就和她一起冲回去了。再然后,就有了国产剧里面独有的,主角在枪林弹雨中毫发无伤,日本兵怎么都打不中他,但是他可以枪枪爆头的超级假的画面了。
    看到这里我就已经想弃剧了……
    我能理解编剧想要刻画高大上的地下党形象的小心思啦,但是实在太生硬了啊!!!程圣母每次跟明台的对话都是谈中国谈理想,每次都一副清高地“老娘跟你们不一样,你们这些龌蹉的军统分子”的模样。大姐啊,人家明台就只是想好好跟你谈个恋爱,说两句风花雪月真的会死么……每次都是洗脑bang~bang~bang,好像不把明台转化了誓不罢休的样子,也是醉人……
    其实“圣母”角色的设定,好多作品里都会有。《三体3》里也有一个程圣母,人类尊她为最高领袖,最后傻逼到毁掉了整个地球……《吸血鬼日记》里的女主E,D和S一对兄弟都喜欢她,E为了所谓的人性,陷D于不仁不义,甚至让S去送死。《步步惊心》之类的更不要说了,天天玛丽苏,拿道德绑架男主,只想指着屏幕说:你是猪吗?!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一切圣母心都是绿茶婊》,里面引用了胡适的一段话:“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话说回来,对抗日剧的兴趣是被《北平无战事》培养起来的。没有不停的洗脑,也没有神经质的设定,这剧的颜值也不错,各种有兴趣的童鞋可以自己去看。另外再推荐两部剧,《红色》、《战长沙》也是不错的选择。
    【详细】
    76061178
  • 大狗
    2023/2/14 21:49:49
    当我需要你的时候,你在哪?

    我需要你的时候,你在哪里,感觉就真的好真实啊,异地恋确实考验人,电影一点一点将观众引入到那个氛围,有甜有虐,有吵吵闹闹,也有温情脉脉,有年少青春的爱情,也有中年人的相濡以沫的爱情故事,感觉又相信爱情了,挺治愈的片子。我挺喜欢影片中的心卉,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曾经的自己,爱得小心翼翼,爱得加倍努力,恋爱中的那种些纠结、那些眼泪,那些欢笑,都让我倍感熟悉,好像在看一个曾经的自己独自徘徊在

    我需要你的时候,你在哪里,感觉就真的好真实啊,异地恋确实考验人,电影一点一点将观众引入到那个氛围,有甜有虐,有吵吵闹闹,也有温情脉脉,有年少青春的爱情,也有中年人的相濡以沫的爱情故事,感觉又相信爱情了,挺治愈的片子。我挺喜欢影片中的心卉,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曾经的自己,爱得小心翼翼,爱得加倍努力,恋爱中的那种些纠结、那些眼泪,那些欢笑,都让我倍感熟悉,好像在看一个曾经的自己独自徘徊在无人的街道般,对着曾经的那个他也喊出过:当我需要你的时候,你在哪里?影片中的她们很幸运,编剧和导演在最后的反转中给了她们一个美好的结局,让她们得以守护余生,而现实中的我却败给了距离与时间。远距离的恋爱需要的不仅仅是爱,还有信任,包容和理解,不然真的很难走下去。她的长相我也很喜欢,清清爽爽的样子,就是初恋的模样,就是记忆里青春的印记。不是所有的真情都能得到回报,不是所有的爱情都能圆满,不是所有的付出都会有回应,但愿我们都能找到那个对的人 ,都能圆满,但愿距离和空间都只是感情的调味剂,但愿所有有情人终成眷属。

    【详细】
    14986459
  • Azulado
    2022/1/16 20:54:31
    人生的选项

    片中很多景点都是奥斯陆的地标。挪威本来就不大,人口也很少,首都也大不到哪去,拍来拍去就那几个地方。对奥村熟悉的人看这片子估计就是感觉在自家小区拍电影一样吧。一个没什么用的小知识,瑞典挪威丹麦三国语言上很接近,挪威因为在两者之间,如果会说挪威语,那其他两国的语言是比较容易懂的。丹麦语在书写上和挪威语相近,瑞典语在口语上听起来和挪威语很像。冰岛和芬兰虽说也是北欧,人种

    片中很多景点都是奥斯陆的地标。挪威本来就不大,人口也很少,首都也大不到哪去,拍来拍去就那几个地方。对奥村熟悉的人看这片子估计就是感觉在自家小区拍电影一样吧。一个没什么用的小知识,瑞典挪威丹麦三国语言上很接近,挪威因为在两者之间,如果会说挪威语,那其他两国的语言是比较容易懂的。丹麦语在书写上和挪威语相近,瑞典语在口语上听起来和挪威语很像。冰岛和芬兰虽说也是北欧,人种也很像但语言由于地理原因自成一派,与其他北欧兄弟很不一样。

    这片子是快进看的,因为看电影本来是为了做做梦,如果电影和现实无际接近那真的就没有滤镜了,那自然也没什么心情去看。看在得了奖的份上就快进看一下吧。首先片中女主的生活状态是挺真实的,白人土著女基本上想干啥干啥。而且当地年轻人也不介意在咖啡店花店书店打打工,这些地方基本都是白人在打工,都是些轻松的工作,外来移民一般干的是重体力,比较没那么光鲜的工作。

    片中的感情部份也很真实,虽说同为日尔曼欧洲,因为历史经济的原因,北欧没有德国那种冷冰冰的歌特式工业风,往上数几十代也还是农业社会,主要从事捕鱼和种地,有空的时候兼职做下海盗打打劫什么的憨憨们就很快乐了。虽说现在进入了现代社会相比其他欧洲国家民风还是比较纯朴原始,所以片中的感情拍的都比较狂野,三;点‘尽’。露什么的,说话也是直来直去的。反而就感觉坦坦荡荡的没那么情色在里面。但他们还保持着日尔曼式清教徒的理性。不像法国片,虽说也没露多少,但就是感觉不得了了,情色张力很强。感觉欧洲国家越向北越理性,越往南越感性。法国在中间,理性和感性调合的比较好的。法国片里的爱情可以一边讨论深奥的哲学意义一边浪漫地打情色擦 边球。

    关于生孩子那个部份,片中男主的表现有点反常。这也可能是他们分手的原因,他老是爹味说教。现实中生不生其实是女生做主,男的最多配合就好了。女的不想生也不可能强迫。因为他们整个社会财富都比较平等了。同样的工作女生收入不会比男生少多少。如果没有工作也不会没饭吃。所以我的子宫我做主,一般是不会有这种很直接的生子压力了。但是没有来自伴侣的直接的压力不代表没有压力。到了年纪没有孩子的人还是会受到或多或少的一些社会压力。其他人特别是大妈们会打听有没有小孩,想不想生,和那些有小孩的夫妇social的时候他们也会打听,想不想生有没有打算之类的话题。对于到了年纪有条件生但又没有孩子的人来说,这个话题就像房子里的大象,谁都不会主动说起来,但大象就在那儿。片中那一段和有孩子的朋友度假,表现生子压力的窒息感也很真实了。

    第一个男友虽说表白女生是他一生最爱,但很可惜他不是女生最合适的人,因为他太强势,后来他快不行了,女主也没有因为同情心和他在一起,而是作为朋友送别,表达了女主已经成长了,不是以前那个她了。第二个男友虽说在身体方面互相都有很大吸引力,但精神上可能还差一点,在孩子的问题上也不能给她精神支持。最后片尾女子孩子也流了,男朋友也都分手了,重获自由,也许这才是最适合她的生活方式。没有对与不对,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女主像挑选专业一样,把人生的选项都挑选了一遍终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专业和生活方式,可喜可贺。以后可能会遇到更合适的人,也可能不会,但不管怎么样她都成长了,没有一般意义上的俗气的大团圆结局,也许这就是人生吧,每个人都应该找到自己最适合的活法。

    【详细】
    141451469
  • 夏多先生
    2018/6/15 22:59:43
    看完这部电影后,如果感想只有圣母毁灭世界的说明你们白看了

    搞不懂这部电影的女主角为什么会被喷,如果是第一部里的形象尚可理解,但第二部呢?

    我在看完这部电影以及二刷之后的结论就是,第二部里的女主角根本不圣母!

    如果还是觉得这点的人,真的就是见微知著,理解过度的找茬型杠精了。现实中往往很多这样的人,只有某人某个行为不符合他们的观念,就会轻易被扣上

    搞不懂这部电影的女主角为什么会被喷,如果是第一部里的形象尚可理解,但第二部呢?

    我在看完这部电影以及二刷之后的结论就是,第二部里的女主角根本不圣母!

    如果还是觉得这点的人,真的就是见微知著,理解过度的找茬型杠精了。现实中往往很多这样的人,只有某人某个行为不符合他们的观念,就会轻易被扣上圣母的脑袋,而明明很多时候,只是自己的思考层次过于简单罢了。

    首先来看女主在第二部里的目的是什么:拯救恐龙,然后将它们转移到无人打扰的独立自然保护区去。而并不是很多人说的,放出恐龙毁灭世界,没带眼睛吗?当然所谓的自然保护区根本不存在,女主他们都被反派的谎言给利用了,可是这和女主他们有什么关系呢?

    到了电影最后,女主更是很艰难的,没有按下那颗开闸的红色按钮,在最后时刻理智战胜了感性,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她选择了痛苦地目睹恐龙们在毒气中丧生。如果看到这里还觉得女主圣母的话,我怀疑那些人压根没带上脑子去看电影,而只是想宣泄自己的怨气罢了。

    按下那颗按钮的人,是梅茜。

    9434712
  • 花花ufo
    2023/3/29 15:03:13
    撑过前六集就赢了

    冲着小池去的,前几集一度要弃剧,因为小池前几集的人设真的很让人讨厌,李诗英人设又太过善良,一直迁就没有血缘的妹妹,撑过了前六集后面就开始有意思了,两人的感情线开始发展,小池不暴躁了,配角医生们又搞笑,小池演技还是在线的,烦是真让人烦,心动是真的让人心动,后面强忍着病痛的又让人心疼!而且很帅,有种恋爱的感觉!

    冲着小池去的,前几集一度要弃剧,因为小池前几集的人设真的很让人讨厌,李诗英人设又太过善良,一直迁就没有血缘的妹妹,撑过了前六集后面就开始有意思了,两人的感情线开始发展,小池不暴躁了,配角医生们又搞笑,小池演技还是在线的,烦是真让人烦,心动是真的让人心动,后面强忍着病痛的又让人心疼!而且很帅,有种恋爱的感觉!

    【详细】
    15070161
  • 张德帅2049
    2018/7/16 10:12:24
    《双重幻想》比《东京女子图鉴》更好看

    把《双重幻想》的最后一集看完,发现没有烂尾,很欣慰,可以称为神剧了。这剧豆瓣评分7.4,比不上《东京女子图鉴》的8.7分,但我觉得,这部剧质量不比《东京女子图鉴》差,甚至更胜一筹。下面是我的观后感:一、故事梗概:女主是个炙手可热的女编剧,在外人看来,她有一个爱自己的丈夫,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他知道,虽然丈夫对自己很好,丈夫为他辞去了工作做家庭主妇,为她承包所有家务,但她知道,她已经不爱丈夫了

    把《双重幻想》的最后一集看完,发现没有烂尾,很欣慰,可以称为神剧了。这剧豆瓣评分7.4,比不上《东京女子图鉴》的8.7分,但我觉得,这部剧质量不比《东京女子图鉴》差,甚至更胜一筹。下面是我的观后感:一、故事梗概:女主是个炙手可热的女编剧,在外人看来,她有一个爱自己的丈夫,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他知道,虽然丈夫对自己很好,丈夫为他辞去了工作做家庭主妇,为她承包所有家务,但她知道,她已经不爱丈夫了,平静的生活让她失去了激情。她为了寻求激情,先后与自己的老师、学长、牛郎A、和尚、话剧演员兼牛郎B等五个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上床。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出轨上床,她收获了快乐也收获了痛苦,获得了温暖也获得了寂寞。无论经历了什么,她都从中获得了成长。女人不是生来就是女人,而是后天活成了女人。二、莎士比亚说,人生就是一个舞台,我们都是三流演员。如果莎翁说的是对的,那就解释了“为什么一个人明白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我们都是三流演员,我们必须在生活中扮演各种角色提高演技,才有那么一丁点可能成为一流演员。三、《红与黑》作者司汤达的墓志铭“Il a vécu, il a écrit, il a aimé”,翻译成英文“He lived, he loved, he wrote”,翻译成汉语“活过,爱过,写过”。生存、爱情、写作都是一种状态,只要某一时刻你曾经存活过,只要某一时刻你曾经爱过某人,只要某一时刻你写过几行文字,那句足够了,不要追求永恒,因为永恒并不存在。四、女主由水川麻美扮演,女主老公由真岛秀和扮演。《东京女图鉴》中真岛秀和甩了水川麻美,《双重幻想》中水川麻美绿了真岛秀和,因果报应啊[捂脸][捂脸]。五、人们是喜欢平静如水的稳定生活,还是喜欢稍纵即逝的片刻激情?本片结尾给了答案,当烟花升起时,游人如织。烟花是稍纵即逝的,人们却很喜欢。说明人们还是更喜欢稍纵即逝的激情。六、本剧结尾,女主与新欢被人群挤散,女主的鞋掉到了河边,女主跨过荆棘捡鞋。是说,女孩子最终还是要靠自己,那些你认为可以依靠的人,往往在人群中走着走着就散了,你要想走下去,就得靠自己勇往直前,哪怕前方荆棘遍地。七、在女主看来,不停玩女人的老师是人渣。在女主老师看来,不停换男人的女主也是人渣。在女主看来,自己虽然换男人,但每次都是因为爱情,跟老师不是同一类人。老师是不是人渣,女主是不是人渣,恐怕不同的观众有不同的看法。八、感情没有道理可言,爱就是爱,不爱就是不爱。若爱一个人,那人给你发条短信,你也觉得那人爱你。若不爱一个人,他跨越千山万水来给你送九百九十九朵玫瑰花,你也嫌烦。很多时候,恋人离开了你,不是因为你做的不好,而是TA不爱你了,自然而然地离开了。所以,女主老公跪着求女主留下来,女主还是离开了。所以,感情莫强求,若不得不失去一个人,随TA去吧。九、人总是在被伤害中,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由柔弱变坚强。

    【详细】
    95211207
  • 三弓
    2015/10/18 9:39:46
    不负好时光
          海报上说让你们笑着流泪,导演做到了,而且并不是前半段笑,后半段哭,那样未免割裂,我确确实实的又笑又哭的看完了整部电影。
           之前看过小说,看的时候并不看好它能拍成好电影,因为情节并不十分高潮起伏(不是那么狗血),甚至这电影参展了很多国际电影节
          海报上说让你们笑着流泪,导演做到了,而且并不是前半段笑,后半段哭,那样未免割裂,我确确实实的又笑又哭的看完了整部电影。
           之前看过小说,看的时候并不看好它能拍成好电影,因为情节并不十分高潮起伏(不是那么狗血),甚至这电影参展了很多国际电影节受到好评的时候,我还是怀疑:青春片而已,能拍出什么花来。再甚至点映路演好评不断,我还是好奇。直到看到成片,看完后我是激动的,很久没有这种观影体验了。果然大家诚不我欺啊!
          从整体来看,我并不认为它是标准的青春片,这其实窄化了它的视野和格局。现在青春片层出不穷,很多都是通过回忆青春时候,到引起共鸣就浅尝辄止。青春在青春片中只是过往,只是青春而已。它们给予青春遗憾的机会,这是过来人的回忆,有一股无可奈何的落寞感。这部电影则给青春赋予了超越青春的意义,青春不仅仅是遗憾,是错过,是成年后最美的回忆。青春更是实实在在的时光,是可回望的日子,是你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在世间的印迹。它更像是一种劝勉,一种希望,一种警告。青春留不住,时光留不住,就过好每个当下,尽量不留遗憾,尽量避免错过。
            对于这个主题片中每个人物都不或缺,男女主角,就是现在的我们,她们的完整结局是导演给我们的希望,也是给我们的美好祝愿:没有错过,彼此珍惜,这是灵魂,是核心。男二女二,是警钟,是最残酷的真相,男二搞笑的活又搞笑的死,他的青春在同学们记忆中就是他的整个人生,他们不可能在未来再遇到。这个时候你还认为青春只是开开玩笑谈谈恋爱的一段永远都在的日子吗?最后影片结尾说世事无常,谢谢你还在我身旁。世事无常,无常在菠菜的病,无常在冯松的死。对于疾病和死亡我们并不陌生,但我们却习惯性的认为它是遥远的,是与自身无关的。但影片就是要告诉我们死亡就在身边,从不预告,随时而至,比如菠菜,突然没有了她引以为傲的胸,比如冯松,无病无灾,只是不小心而已,便搞笑的死去。与他追求了整个青春的爱情擦肩而过。所以要做什么便作罢,因为明天永远是晚的。所以趁青春,精彩的活吧,因为也许那就是你的整个人生。所以好好爱别人吧,因为也许你再也没有机会向他表达。正如片中那位高声朗诵的同学所说,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这句话在前面就开始铺垫,到最后水到渠成,简直好评)。
           有人说这部影片前半段是《左耳》,后半段是《滚蛋吧,肿瘤君》,好吧确实有些类似,但是妙就妙在这两种类型的故事一连接,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尤其死亡的话题一出现,青春就扩展到了人生。怀念青春就有了立足点,就有了故事以外的意义。青春就成了死亡对立面的生活感,生命感。当死亡出现的时候,还有比活着还幸福的事吗? 王劲辉和周蕙还敢不好好在一起吗?他们曾经的青春还能不重要吗?
            好了,这个时候可以好好谈谈到底青春有什么了。影片中有爱情:暗恋(周蕙的表现挺到位),明恋,失恋(王劲辉的那种落寞真是看着好心疼),相恋(王劲辉追女孩太有一套了,无论是江边告白,还是湖里作弊都有一股懵懂而又勇往直前的少年气),有友情:外人欺负你时整个宿舍为你出头(那段好燃),你要被开除时,所有同学为你求情。有误会,有吵闹,更有理解和宽容,还有最后的离别(王劲辉往桌子上一站,谈着吉他,真是魅力四射,滚蛋歌超好听,那通讲话也是恰到好处)和错过。这就是我们的青春,精彩纷呈。
           看完电影,很想给所有还在我生命中的同学说,谢谢你们还在!我们青春一起过,未来也要!!!!!
            最后还有个吊诡的事,今天去看电影,本来以为没有场,开演前一个小时才开始订票赶公交车,最后还是晚了10分钟,这难道不是说:人生处处有错过。电影还可以补看,人生却是场直播,无论是正青春,还是再回首,都不要留遗憾,尽全力,方不负你的好时光。
    【详细】
    76301870
  • 手握肥皂豆芽醬
    2013/12/22 0:34:46
    永不纯洁与偷偷摸摸地捡节操
        几乎是盼了几年的剧场版,最期待的,没有之一。看完的满足之余,感受几乎是平淡,甚至还有点失落。

        之前人设放出的时候大大的吃惊了一下,全新造型充满了诚意。pv也吊足了胃口,让大家误以为多年来的白夜叉终于有了交代,银他妈也终于重回热血漫行列。没想到我既没猜中开头,也没猜中结局。

    &
        几乎是盼了几年的剧场版,最期待的,没有之一。看完的满足之余,感受几乎是平淡,甚至还有点失落。

        之前人设放出的时候大大的吃惊了一下,全新造型充满了诚意。pv也吊足了胃口,让大家误以为多年来的白夜叉终于有了交代,银他妈也终于重回热血漫行列。没想到我既没猜中开头,也没猜中结局。

        先不说剧情架设的坑爹和各种bug。我也很理解猩猩,毕竟也想充满新意的回应观众,但穿越这诡异的情况还真是有惊无喜,大概是最近几年的节操消耗得太厉害,剧情完全没有感情,银酱在五年后和自己的交手竟然令人感到无比空洞,就好像是一部生活剧被生塞进了一段武打戏。

        大家的凝聚力也完全莫名其妙。既然改变了过去,那大家都没有交集,又如何通过小玉了解银酱与过去?如果没有改变,民那又是如何生活的好好的呢?完全不知所云的就出现在了十五年前。要不是看到卡古拉酱的胸部,甚至都不知道他们究竟是五年后还是从现在世界穿越回来的。

        卡古拉酱的大胸被当做如何分辨时间点的标志,到底穿米穿胖次也被人津津乐道,tv版过于凸显的【哔————】文化也被延续,甚至更甚的被体现出来,虽然我们将永不纯洁,但也不用这么明显吧。

        只是此次剧场版说是好片真是有些牵强,虽说猩猩还是想极力体现出这是一部热血漫,但不管是人物感情,故事情节还是spyair的歌,都好像是硬生生拼到一起的一样。有一种尽管对外都在显示着我没节操我自豪,内心却又想偷偷摸摸的把节操拾起来一样的中二感情。

        当然,作为自06年tv版开播以来的脑残粉,5星的评价是必须的。无论是漫画还是动画,都带给了我们无限的欢乐与眼泪。让我们看到就算是只有死鱼眼的男主角,挖鼻屎的平胸女主和吐槽眼镜这么坑爹人设的东西,也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内心,在心灵的角落给我们希望。闯祸还是吐槽,都时刻在我们身边。

        那三个人的笑脸。。。。。。会正经微笑才不!是!我!们!
    【详细】
    64721007
  • 张小北
    2010/4/24 1:15:39
    《杜拉拉升职记》:光鲜亮丽的“中国梦”

      《杜拉拉升职记》(以下简称《杜拉拉》)作为一部电影来说,其实乏善可陈,无论导演手法还是演员表演,都仅仅只是合格而已。但是作为一个流行文化消费产品,《杜拉拉》光鲜亮丽,每一格画面都充满了肉欲气息和物质符号,对于任何试图想和这种生活沾边的观众看来,看这部电影的过程都会是一次性价比不错的“中国梦”虚拟体验。
      
      请不要将《杜拉拉》这部电影当成一部职场科教片,它的故事虽然发生

      《杜拉拉升职记》(以下简称《杜拉拉》)作为一部电影来说,其实乏善可陈,无论导演手法还是演员表演,都仅仅只是合格而已。但是作为一个流行文化消费产品,《杜拉拉》光鲜亮丽,每一格画面都充满了肉欲气息和物质符号,对于任何试图想和这种生活沾边的观众看来,看这部电影的过程都会是一次性价比不错的“中国梦”虚拟体验。
      
      请不要将《杜拉拉》这部电影当成一部职场科教片,它的故事虽然发生在办公室环境里,但它其实和个人梦想、职场奋斗什么的并无关系。《杜拉拉》只是一个现代版灰姑娘的白日梦,白领也好外企也好,都只是这个白日梦里华丽的景片,观众最后看到的还是灰姑娘在聚光灯中翩翩起舞,和或邪恶或愚笨的姐妹们虚情假意地斗争,最后有惊无险搞定白马王子的故事。
      
      对于这样的一部电影来说,如果把那些文艺青年们基于电影本身出发而顽固坚持的小众审美趣味排除掉后,《杜拉拉》无疑能够在当下的市场上受到欢迎,并获得一个理应还不错的票房成绩。环顾当下的国内电影市场,对于这种能够拉下脸面放下身段全身心投入去娱乐观众的产品,毫无疑问是会得到相应回应的。考虑到《未来警察》和《越光宝盒》这样的电影最后都能获得不错的票房成绩,《杜拉拉》这种精心迎合观众的电影,自然也能够满足大多数消费者的期望。
      
      作为一种翻版“中国梦”的精致模仿,《杜拉拉》中最引人注目的并不是徐静蕾或其他明星,而是片中无处不在的广告植入。它们或含蓄或奔放,出现在影片的每一个细节和背景中。在影片所设定的这个世界中,口香糖一定是维系这个世界运转的最重要的物品,因为任何时候车窗前和办公桌上都会有一瓶口香糖,即使片中主人公万念俱灰了无生趣准备离家出走或率众造反的时候,都不会忘记在镜头前顺手带上一瓶口香糖。类似的植入广告在影片中见缝插针,虽然试图润物细无声,但其实它们每一次在画面中出现都在无声无息地提醒着观众:这是一个物质的时代,如果你不拥有这些代表和象征着你存在的符号,你就可以去死了。
      
      对于这种不无炫耀而且无孔不入的广告植入,我作为一个观众只能将其转化为一种观影乐趣,权当这部电影同时还免费附送了一个“大家来找茬”的游戏。因为有了这个游戏在分神,所以我在面对影片情节和人物时,也少了许多质疑的机会。
      
      只是对于我来说,当我把自己的判断力完全交给这部电影后,我还是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太过于苛刻的观众。在我的心中,不断会有两个声音在不停地辩论,一个说你何必呢这电影拍的多有卖相啊肯定会大卖的你为什么一定要在趣味上自绝于人民呢,另一个声音则低声地辩解说我的要求真的不高我只想看一个有趣的人物一个合理的故事一个能打动我的电影为什么就这么难为什么……
      
    【详细】
    31961149
  • RSJing
    2017/8/29 20:56:30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我是一口气看完的 因为我对电影的评价是有趣 剧情虽然无厘头 但是你会想知道之后会如何 是不是我太好被忽悠了呢 说的是为黑寡妇举办婚前单身派对 姐妹们一起飞到了迈阿密 为她找了脱衣男郎 结果同伴中的某姐妹不小心将他误杀 而导致一系列无厘头的剧情 比如想弃尸却失败 看到有..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我是一口气看完的 因为我对电影的评价是有趣 剧情虽然无厘头 但是你会想知道之后会如何 是不是我太好被忽悠了呢 说的是为黑寡妇举办婚前单身派对 姐妹们一起飞到了迈阿密 为她找了脱衣男郎 结果同伴中的某姐妹不小心将他误杀 而导致一系列无厘头的剧情 比如想弃尸却失败 看到有...  (展开)
    【详细】
    8782258
  • 范典
    2022/9/5 12:57:23
    烛台背后 柜门渐开

    “闪耀之王”(The king of Bling)是对一个美国钢琴家的美誉,隔着半个多世纪的烟尘,你仍可以在留存下来的黑白影像中见到这位名叫李勃拉齐(Liberace)的钢琴家,满面春风,一脸胶原蛋白,即使是一台打字机,都能用他特有的演奏方式,使它灵动喜庆——演奏前在打字机上点燃烛台的作风,引来笑声,创造氛围,制造印象。而这些老派的艺术家,最抛不开的就是世间对自己的赞誉。华丽的舞台表演、高超

    “闪耀之王”(The king of Bling)是对一个美国钢琴家的美誉,隔着半个多世纪的烟尘,你仍可以在留存下来的黑白影像中见到这位名叫李勃拉齐(Liberace)的钢琴家,满面春风,一脸胶原蛋白,即使是一台打字机,都能用他特有的演奏方式,使它灵动喜庆——演奏前在打字机上点燃烛台的作风,引来笑声,创造氛围,制造印象。而这些老派的艺术家,最抛不开的就是世间对自己的赞誉。华丽的舞台表演、高超的钢琴技艺、一世的全力经营,只为身后不留污名。在上世纪50-70年代,基圈出柜,意味着对大众的挑衅,我们在《断臂山》《天佑鲍比》《喜宴》随处可见边缘人物被歧视所以“隐身”的无奈与辛酸。在名利和舆论面前,取向可以遮掩,疾病无可遁形。九十年代的艾滋风暴,让多少人“中枪”倒下,很多名人也无法逃出这场风暴,像那个洛克·哈德森(Rock Hudson)、皇后乐队主唱佛莱迪·摩克瑞(Freddie Mercury)、德里克·贾曼(Derek Jarman)……都无一幸免。人性的欲望被放大,在病魔未至前,所有的放荡都遭到诅咒,而折射出的是对人性的反思。《费城故事》里,汤姆·汉克斯饰演的安德鲁为一场因艾滋和性向被解雇的官司,最终赢得人性的光环和尊严,但耗尽心力,用尽一生,不惜以命讨回正义,不免令人唏嘘。白先勇《纽约客》、朱天文《荒人手记》无不记载这一时期与艾滋斗争的生命挽歌。不难看出,这场恐怖风暴的演绎,使这一群体一度陷入万劫不复的地狱。李勃拉齐与自己的小男友斯科特·托尔斯(Scott Thorson)在长达5年的基情中,以让对方作为其助手、领养儿子的身份,不断使二人关系趋于正常化。电影《烛台背后》中,斯科特从一个农场来的金发男孩,因一次邂逅,从此钻入李勃拉齐的闪耀生活当中,不惜整形、放弃个人生活,像一名男宠般被驯养。而基圈喜新厌旧的规则,使那种变质的感情最终无疾而终,斯科特也因放纵染上毒瘾,在被无情抛弃后走上官司之路。原以为影片会以官司来串联二者故事,结果看到很罗嗦的感情铺垫,官司只是划下句号前,或是溺亡之前的一次无力挣扎,完全不像别的同志电影,放手一搏,是成就全片最好的线索和亮点,也就使灰黯人生有了励志色彩。李勃拉齐在影片中出奇地娘炮(queen),像一个披着假发、浓妆艳抹、矫揉造作的贵妇上窜下跳,他对年轻男性的猎艳,以及对斯科特剑拔弩张地驱赶,一点儿看不到他对名誉的珍惜,也看不到绅士的优雅态度。导演有意将其表演夸张化,接近舞台小丑,使其私生活与艺术形象大相径庭,这种割裂与夸张,仿佛在刻意反衬他病死前那一场相见。身患艾滋、病不久矣的李勃拉齐叫来斯科特,并希望他保守二人秘密,维护他的盛名。在爱惜羽毛同时,既可笑又可怜,但这一幕,导演并未刻意煽情,还是让很多观众唏嘘感叹。这部电影不仅让我们看到迈克尔·道格拉斯那羽化登仙般神级的表演,还看到一个最不像基的马特·达蒙那种小心思、小醋罐的生动演绎。他把一个生无可恋、身世凄惨的寄养男孩从懵懂羞涩到沉溺于纸醉金迷、寄生虫般,乃至最后几近疯狂绝望的心态刻画得极为形象。一个本来头脑就无太多内涵的小男孩,只因生理与年龄获得短时间的青睐,注定在层出不穷走马灯似的虚浮基圈中失宠。他对感情的破碎,不是去反省和检讨,而是用最粗鄙的话语去刺激对方,从而也让我们获得八卦一样的信息,李勃拉齐要被狠狠“教训”一番,才能在演奏中大放异彩;斯科特因吸毒上瘾,由原先的凯歌高唱到大旗不举,所以惨遭李勃拉齐的嫌弃。很可惜的是,多年过去,我们看到斯科特的整容脸依然带有李勃拉齐的影子,不知他内心深处对这份感情以及自己的鲁莽有无深思和反省,但电影中毫无表示,结局匆忙而草率,李勃拉齐在舞台上翱翔歌唱,如天使般一去无返。或许所有的同志影片,最终带给我们的无非就是这种怅惘的情感色彩,尤其表现那个年代,歧视与艾滋构成的弱势视角,更让我们上升到了对生命和情感的反复探究。但这部影片老实本分的叙事方式,和带一点矫揉造作的演绎,其实只是满足我们对那个年代信息闭塞的名人世界的隐私窥探,而少了一些艺术性的拔高和升华。

    【详细】
    146301672
  • 沸沸
    2017/8/5 20:34:59
    西域少女形象
    这部片子没什么感觉,但比较惊喜的是楼佳悦这次在《大唐玄奘》里较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对玄奘暗怀情愫的多情西域少女形象。因为她的出色表现,从而令《大唐玄奘》这部无关风月的禁欲派男人戏多了几缕柔情,同时也将玄奘一心西行求取真经无杂念的坚毅形象映衬的更加丰满,同时亦...  (展开)
    这部片子没什么感觉,但比较惊喜的是楼佳悦这次在《大唐玄奘》里较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对玄奘暗怀情愫的多情西域少女形象。因为她的出色表现,从而令《大唐玄奘》这部无关风月的禁欲派男人戏多了几缕柔情,同时也将玄奘一心西行求取真经无杂念的坚毅形象映衬的更加丰满,同时亦...  (展开)
    【详细】
    8726214
  • 愛的交直流
    2022/2/11 0:33:29
    不完全的滚曲整理

    每次Adam和Harry同框的时候总是会有我大英伦摇滚响起hhh,虽然已经有人开贴但是我觉得老是回复人家很麻烦所以写一篇自己存着看。肉耳识曲,听的不多,欢迎补充

    首先是第二集开头,Libertines的Music When the Lights Go Out,这里应该是原曲,前奏一响起我就燃起来了。

    <

    每次Adam和Harry同框的时候总是会有我大英伦摇滚响起hhh,虽然已经有人开贴但是我觉得老是回复人家很麻烦所以写一篇自己存着看。肉耳识曲,听的不多,欢迎补充

    首先是第二集开头,Libertines的Music When the Lights Go Out,这里应该是原曲,前奏一响起我就燃起来了。

    然后第三集有一首翻唱的Bowie的Let‘s Dance,非常平缓,soothing同时悲伤着。本来原曲感觉是非常振奋人心的(怎么说,挺词不达意的,可以说是optimistic和energetic的?),但考虑到Adam在工作上真的难免受挫疼痛,我认为这里这样处理很合适。

    第四集两人出舞池,响起Zombies的The Way I Feel Inside…感觉Adam就是这样吧,外冷内热,他对病人(或者是“客户”,哈哈)有真正的关心与热忱,对爱人Harry也很真诚。只是英国人嘛,总是有点绕着说,到了Adam这儿就变成了一些傲娇。但在晚餐时他不再继续以前死板的“Well work is fine…”,而是愿意向Harry分享工作上的事情…

    “I would want to say the things I want to say tonight…”这首的歌词真的很适合与人距离感极强的Adam啊

    两人共舞,是否就是呼应了前面的Music…和Let's Dance呢,哈哈哈

    14210906
  • 豆友Z5s48uW-T0
    2021/8/26 12:22:06
    《闪闪的红星》 观后感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这是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主题曲,主人公潘冬子,是一个机智勇敢、不畏牺牲的小英雄。潘冬子的爸爸是红军 ,妈妈是共产党员,一次,妈妈为了掩护村民,被敌人胡汉三的火活活烧死 。于是他住在宋大爹家。一天,冬子进山去找父亲,却遇见了胡汉三,宋大爹为了救冬子被捕。冬子进城做学徒 ,在茂源米店,他看见老板欺压学徒,把沙子放进米里。冬子愤愤不平。不久,冬子又遇上了胡汉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这是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主题曲,主人公潘冬子,是一个机智勇敢、不畏牺牲的小英雄。潘冬子的爸爸是红军 ,妈妈是共产党员,一次,妈妈为了掩护村民,被敌人胡汉三的火活活烧死 。于是他住在宋大爹家。一天,冬子进山去找父亲,却遇见了胡汉三,宋大爹为了救冬子被捕。冬子进城做学徒 ,在茂源米店,他看见老板欺压学徒,把沙子放进米里。冬子愤愤不平。不久,冬子又遇上了胡汉三,冬子火烧胡汉三的房子,逃出米店后来,冬子为了找他爹,翻山越岭,过程中,来到一个村庄,他和保安发生了争议,差点被保安活活打死。后来姚公公出手相救。冬子住在了姚公公家,称他为姨父,冬子伤好后,离开了姨父家,后来他加入了革命的队伍,加入了共产党。战争胜利后,他回到家乡,抓住了胡汉三 ,为妈妈报了仇。

    我很佩服小英雄潘东子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他的优点,都是值得我学习的。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深受感悟,我了解到当时的儿童团员是多么艰苦,展现了他们为了革命,为了红军,不怕吃苦 ,不怕牺牲的高尚品质 。想到现在的美好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呀 。我们应该好好学习,不负祖国,不负党。

    【详细】
    13826498
  • 圆了
    2020/12/12 7:13:38
    如何让一滴水不干涸,让它融入大海

    这其实是一部被低估了的片子,被打上"色情"的标签真是可惜,带着看"色情"片儿的心态来看真是容易着了相.....

    达世一个5岁出家修行,闭关三年成为堪布的喇嘛,在看到哺乳的女人后动了凡心,还了俗,经历了世间人的结婚,

    这其实是一部被低估了的片子,被打上"色情"的标签真是可惜,带着看"色情"片儿的心态来看真是容易着了相.....

    达世一个5岁出家修行,闭关三年成为堪布的喇嘛,在看到哺乳的女人后动了凡心,还了俗,经历了世间人的结婚,生子,算计,谋生,出轨... 等一系列世间俗事后,开始思考还俗的意义。

    在他老师给他送来信问他: 到底是应该满足一千个欲望还是克制一个欲望时,他回想自己多年的世俗生活,感悟着自己看破了世俗的意义,感受到了世间法的虚幻乐趣,感受到应该继续追寻的实像和解脱才是此生追求后,他抛下妻儿穿回了袈裟。

    抛妻弃子时他以为自己追随了佛陀的步伐,来去了无牵挂,但此时的他并未真正解脱,他只是为了出家而出家。

    直到妻子琶玛告诉他如果你希求佛法的心像对她的爱欲那么强烈,他今生即可成佛时他才真正了悟,他嚎啕大哭,这泪水可能是因为失去,因为后悔,因为不得... 了悟总是和看到痛苦的真相放在一起,如果说佛陀是为了众生大爱而放弃妻儿,那他又是为了什么呢?因为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

    相比他的妻子琶玛虽然深爱着达世但是并不执着于他,对于他的离去她不苦苦挽留,因为对于生活,她早就有自己的答案,她说,释迦摩尼佛可以半夜抛妻弃子,虽然耶输陀罗比佛陀更早体会人间疾苦但试想一个母亲怎么能半夜抛弃她自己的孩子呢?这深深的打动了我,琶玛不去苦行去却带着对人生最大的智慧。

    正如她在河边教孩子们的话,一根飘在河里的树枝它最后会流向大海,片子最后玛尼石上问: 怎样才能让一滴水不干涸,就是让它流向大海。

    这是引用《大集经》的教证说:“一滴水融入大海后,大海没有干涸之前,水滴也不会干涸,同样的道理,以菩提心所摄的善根,乃至未得菩提之间都不会耗尽。”一个人的自己是一滴水,早晚都会干涸,而大海却不会,因为这个大海是众生,真正的佛就是一切众生,只有在放下自我,放下我执把自己融入到众生的感知到众生的苦和众生皆有的佛性,升起大慈大悲之心时,这滴水就融入了大海。

    真正的佛法是圆融,流动,温柔,且入世的。她包罗一切,可以是坚强,可以是柔弱,可以是世俗,可以是出世间,一切只在自己的心。

    融镜禅师说:修行人,问你一句。你苦行六年,可修得三藐三菩提多罗蜜啊?再问你一句,如何使得一滴水不被吹干?

    虚云禅师百思不解,一滴水风一吹不就干了吗?

    融镜禅师说,把它放进大海里不就得了嘛?

    电影实则名为《轮回》,通过达世和琶玛两条线,一明一暗的交错讲述着什么才是解脱轮回,能否得出离,关键就在于了不了解自身,了不了解世界真相。因为不了解,就会产生错误认知。这是烦恼痛苦的源头,也是生死轮回的根本。出离轮回也像融入大海,得智慧得解脱即为出离了轮回。

    130491767
  • 罗宾汉
    2018/7/12 1:06:09
    导演根本不想循规蹈矩拍摄一部人物传记片
    起初以为是阿萨亚斯《迷离劫》那一类关于电影拍摄的戏中戏,因为两部片子都选用了同一位很有气质的法国女演员让娜·巴利巴尔。事实上,这部(伪)人物传记片在叙事结构上更为复杂,混淆记录片段与虚构情节的手法更接近关锦鹏的经典《阮玲玉》。不过相比起家喻户晓的旧上海女明...  (展开)
    起初以为是阿萨亚斯《迷离劫》那一类关于电影拍摄的戏中戏,因为两部片子都选用了同一位很有气质的法国女演员让娜·巴利巴尔。事实上,这部(伪)人物传记片在叙事结构上更为复杂,混淆记录片段与虚构情节的手法更接近关锦鹏的经典《阮玲玉》。不过相比起家喻户晓的旧上海女明...  (展开)
    【详细】
    9509214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