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14515
  • 盐城一哥爱纳米
    2019/9/28 20:59:19
    补充一个关于《鸦乌》单元的曼德拉效应的细节
    首先非常喜欢鸦乌这个单元,如果大家有留意他港的新闻梗,一定会记得“有楼有高潮”和“赢在射精线上”,这两个近年非常著名的梗,这碗毒鸡汤灌下去真的十分畅快,而且纵观暂时十集里的两个badendding都和师奶有关,毕竟万千师奶贺台庆,这次tvb真的有一种打着红旗反红旗的恶趣...  (展开)
    首先非常喜欢鸦乌这个单元,如果大家有留意他港的新闻梗,一定会记得“有楼有高潮”和“赢在射精线上”,这两个近年非常著名的梗,这碗毒鸡汤灌下去真的十分畅快,而且纵观暂时十集里的两个badendding都和师奶有关,毕竟万千师奶贺台庆,这次tvb真的有一种打着红旗反红旗的恶趣...  (展开)
    【详细】
    10534221
  • Kyle
    2018/6/25 16:29:44
    One For All 1000000%

    經過前兩季的鋪墊之後,第三季是讓我看得情緒最爲跌宕起伏的一季,也是我認爲目前爲止劇情最精彩的篇章。

    同樣是討論超能力與英雄的故事,但與漫威、DC 這些美漫不同,英雄學院雖然也講一個廢柴成長爲頂天立地的英雄的故事,但絲毫沒有脫離現實。

    動畫里對於主角弱懦的心理、機智的思考都有非常充分的描寫,看到第三季結尾時你會真的被帶入到劇情里,絲毫不會懷疑地認爲這個瘦弱而靦腆的少年

    經過前兩季的鋪墊之後,第三季是讓我看得情緒最爲跌宕起伏的一季,也是我認爲目前爲止劇情最精彩的篇章。

    同樣是討論超能力與英雄的故事,但與漫威、DC 這些美漫不同,英雄學院雖然也講一個廢柴成長爲頂天立地的英雄的故事,但絲毫沒有脫離現實。

    動畫里對於主角弱懦的心理、機智的思考都有非常充分的描寫,看到第三季結尾時你會真的被帶入到劇情里,絲毫不會懷疑地認爲這個瘦弱而靦腆的少年 —— 綠谷出久,就是將來最棒的英雄。

    另外,這個番劇的製作是 Bones(骨頭社),作畫和節奏上都非常到位,再加上林友樹的配樂,在「林中戰鬥」那一集綠谷出久喊出「One For All 1000000% 」的一幕時真是燃到極致,也是我這一季目前最喜歡的片段。

    【详细】
    9453339
  • 地主家的莉莉安
    2020/8/14 12:00:59
    当我们谈论哲学的时候,我们并不能找到一个答案。

    让人看不腻的风景和浪漫的剧情永远是法国电影里的标配,而不断推陈出新的主题,挖掘生活的灵感与哲思是我喜欢法国电影的另一个方面。电影发展历史过百年,大概所有人间常见的主题和角色都被挖掘完了吧。看这个电影简介时眼前一亮,或许这个电影不一般。

    现代人做事情目标感越来越强烈,追求进步,追求前进,而这个电影大概是一个极度理想化的场景下的

    让人看不腻的风景和浪漫的剧情永远是法国电影里的标配,而不断推陈出新的主题,挖掘生活的灵感与哲思是我喜欢法国电影的另一个方面。电影发展历史过百年,大概所有人间常见的主题和角色都被挖掘完了吧。看这个电影简介时眼前一亮,或许这个电影不一般。

    现代人做事情目标感越来越强烈,追求进步,追求前进,而这个电影大概是一个极度理想化的场景下的哲思吧。爱丽丝的出现是为了让市长重新思考、找到未来的方向与意义,这是一个相对来说目标感不那么强烈的职位,首先就会面对无数的质疑。这让我想到,哲思和文化在中国不受到重视一般,因为哲思和文化没有明确的目标,也没有具象化的内容。就像陈嘉映老师的观点,当代人已经越来越无法理解抽象的东西了。

    买书要收费,那么买思想呢?电子书付费的进程都已经步履艰难,只要用心找找,盗版而免费的电子书随处可见,其实就更难谈论为思想买单这个方面了。当下的知识付费,也更多是偏向于实用主义的知识,或者是为经验付费,是为最基础的知识等级,有的甚至只是为稀缺的信息买单。像剧中人吐槽政客“他们都不看书、对一切都没有兴趣,只在乎事业和职位…“

    所以爱丽丝的出现,的确是充满危机的,或许现实中根本不会设置这样一个“没有意义”的职位。这样剧情框架设定就有意思,我们可以在一段架空的设计里去严肃探讨这个事情。就像影片中的讨论组那样,讨论本身就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本片的剧情设计很简单,讲述的是爱丽丝和市长在政治与哲学的碰撞中擦出的火花。当主角深入到市长的工作日常中时,你也能和爱丽丝一样,感受到市长的焦虑、迷惘、纠结、内疚、喜悦等各种情绪的流动。有意思的是,有时候我们往往能够轻易感受到别人的心流,在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决定是否要接受的时候。随着剧情深入,我们和市长一起,体会到许哲学不能给你答案,但哲学会让你思考这个道理。虽然电影涉及了许多哲学观点和著作,但是不影响观影,反而在整个观影过程中,你也能从爱丽丝的角度跳出来观察自己的人生。

    剧情中的人物都有非常鲜明的特别,左派、右派、特殊团体代表、有特殊政见的意见领袖、对政府不屑一顾的人等等,他们出现或者离开给电影主题带来了许多不同角度的观点。

    一直都很喜欢法国电影里每个角色都能谈政治聊哲学,每个场景都浑然天成地适合来一场深刻的思想交流,饭桌上、树下、小酒馆里,不需要刻意去参与和布置的场景,哲学是已经融入到每个人的生活当中的毛细血管中。

    或许我们也应该多和哲学对谈,找找人生的新想法。

    【详细】
    127961171
  • 热带地区
    2019/7/16 14:53:26
    色彩搭配大师——阿莫多瓦

    阿莫多瓦在电影中向来以大胆瑰丽的色彩著称,在这次《痛苦与荣耀》里也是把色彩玩得很溜,首先开头就着实惊艳了我一番,应该是我看过的最具有艺术感的电影片头了。所有出有关制作人员的背景都是如同打翻的颜料桶一般的色彩动态画面,还记得当年风靡的手机动态壁纸吗,像融化了的棒棒糖浆,甜甜的巧克力酱。惊艳归惊艳,但后来看电影才发现这些色彩并不是凭借计算机数字合成无规律上色或者瞎配色的,其实相当有讲究。片头主要

    阿莫多瓦在电影中向来以大胆瑰丽的色彩著称,在这次《痛苦与荣耀》里也是把色彩玩得很溜,首先开头就着实惊艳了我一番,应该是我看过的最具有艺术感的电影片头了。所有出有关制作人员的背景都是如同打翻的颜料桶一般的色彩动态画面,还记得当年风靡的手机动态壁纸吗,像融化了的棒棒糖浆,甜甜的巧克力酱。惊艳归惊艳,但后来看电影才发现这些色彩并不是凭借计算机数字合成无规律上色或者瞎配色的,其实相当有讲究。片头主要分为红紫色系,红黑色系,红黄蓝色系,红蓝色系,红绿色系,黄绿色系,黄灰色系和蓝白色系,而这些色系的主要颜色其实构成了后面电影中每一个板块的色彩母题,比如一家人搬到地窖里去居住时电影都是与天空形成蓝白配色,而导演在自己家里某些房间的镜头则都是以红蓝为主,所以,电影中所有人物的服装全都是按照片头这些色彩的花纹和颜色进行搭配设计,形成了某种呼应,包括各种道具等。以下是一些总结。

    10312556
  • 心夜
    2017/9/9 23:14:40
    意料之外,这是一部很努力很努力的“恐怖”片
    首先强调,本文有重大情节泄露,如不想被剧透请绕行,谢谢。

    其次,作为一个没有读过——甚至不知道——这部电影有原作的傻白甜观众,这一部电影对我来说没有任何观看门槛,相反多了很多的惊喜。我很庆幸在看片之前自己没有了解任何剧情,所以这部片子对我来说有额外惊喜。如果大概知道剧情走向,惊喜就不会这么大。

    此为本篇影评的背景。






    首先强调,本文有重大情节泄露,如不想被剧透请绕行,谢谢。

    其次,作为一个没有读过——甚至不知道——这部电影有原作的傻白甜观众,这一部电影对我来说没有任何观看门槛,相反多了很多的惊喜。我很庆幸在看片之前自己没有了解任何剧情,所以这部片子对我来说有额外惊喜。如果大概知道剧情走向,惊喜就不会这么大。

    此为本篇影评的背景。





















    在前一个半小时里,《小丑回魂》兢兢业业地把自己装扮成一部高质量的恐怖片,各种吓人要素一应俱全——黑暗中的鬼影,凌空飘过的幽灵,鲜血四溅的屠戮,突如其来的袭击。但是,在惊吓与惊吓之间,有那么一点点东西,让它和其他恐怖片稍有不同——

    为什么,小丑现身的如此早,如此清晰?为了保持悬疑的气氛,其他恐怖片不到最后一刻不会让人看清楚大boss,然而这部片子却早早将小丑的可怕和盘托出。

    为什么,恐怖的细节如此清晰,鬼影如此写实?越写实,看得越清楚,反而少了许多可供观众想象恐惧的空间。

    为什么,对七个小演员们的刻画如此细腻,每个人的性格都如此鲜明?在恐怖片中放这么多群戏,这难道不是白费力气?反正总是都要被吓的。

    我一边思考着这些疑问,一边惊吓着,一边感到些许担忧,担忧这么没有计划性的导演,究竟应该怎么在最后的高潮里,把观众好好吓个够……

    然而在后一个小时里,这些疑问被一一解开。我发现自己理解错了这部片子——原来这根本就不是一部恐怖片,而是一部热血青春励志片。

    七个少年,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最大的恐惧。当恐惧出现,鬼影现身,小丑便随之侵入——为什么恐怖的细节如此清晰?因为观众和少年一起,直面恐怖幻象,无论是画中鬼,还是麻风病人,断头鬼,火中鬼,少年看到的一切观众也能看到,少年感受到的一切观众也能感受到,目的为将观众和少年共情,不致有所隔阂。

    就在这一段又一段的恐怖桥段之间,衔接的并非无聊的过桥剧情,却是少年们残酷青春中的现实遭遇:孤身一人没有朋友,被不良少年残酷虐待,被white trash母亲病态保护,被冷酷苛刻父亲鄙视,被变态父亲性虐,父母双亡的悲惨,就连小主角也有弟弟丧命父母离心的悲伤。这样一群被侮辱、被鄙视、被欺凌的少年们相聚,从彼此之间获得温暖与帮助,又是多么自然而然。一直到这里,整部片子还在间或恐怖,间或青春的节奏中来回跳跃。

    接下来,两线终于交汇。结为知心好友的少年们彼此交谈,了解到原来一切诡异事情的背后,都有一个神秘小丑的存在,不同于其他恐怖片的主角们在互相争论中逐渐等来灭亡,这些少年们直接开始调查,冲去小丑的巢穴探秘。遇到小丑后,少年们凭借勇气和运气死里逃生,却也激化了彼此之间的矛盾,使得小团队分崩离析。

    然而,当小丑再度出击,抓走他们中的一个后,少年们还是聚在一起,决定一起去救回自己的好伙伴。当他们再次进入小丑的巢穴后,才发现,原来小丑的力量实为恐惧本身,如果不再为幻象感到恐惧,那么小丑其实就伤害不了他们,反而会自己感到恐惧,恐惧于竟能不恐惧的少年们。

    原来道理如此简单。让我们恐惧的,很多时候为恐惧本身,而能够伤害我们的,也只有我们自己的恐惧。原来直面小丑,直面恐怖的幻象,让恐怖细节如此真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不是为了让观众恐惧,而是为了让观众们认清恐惧本质的虚无,从而和少年们一起,克服这种恐惧。

    原来这是一部苦心设计,只是为了让人不害怕的恐怖片啊。

    观影过程中,前一个小时,我大部分时候都是眯着眼睛看的——争取混过那些恐怖的场景。中间一个小时,我逐渐睁开眼睛,但心里想的是“没事,拍了这么多细节,看清楚就不恐怖了,别入戏,告诉自己这是电影,是电影”。到了结尾的半个小时,我睁大了眼睛,我已经完全入戏,但是就算在恐怖的戏中,我也被少年们感染,说服自己不再害怕那些幻象。

    我曾以为中间的一个小时,不肯入戏的自己是勇敢,但一直到最后,才明白,就算入戏,但是也不再害怕的自己,才是真的勇敢。

    最后的最后,是少年们的勇气、友情、理智,和爱,一同战胜了小丑。面对小丑恐怖的真容始终不肯屈服的少年,被最最害怕的病菌喷了一头一脸却怒吼着扑上去的少年,拎起球棍酷酷地说“不得不为你再杀一个小丑”的少年,面对最爱弟弟的幻象、无限悲痛中却能保持冷静的少年。他们都是真正的勇者,真正的英雄。

    据说这只是第一部,下一部讲的是2016年少年们长大后的故事,希望再接再厉,挖掘出新的感人点。

    以战胜恐惧本身为爆点的恐惧片其实不少,但是没有一部片子能有这部的力量。归于原因,不得不说人物塑造万分重要,好的情节会让观众爽,但只有能够让人共情的人物才能够让观众担忧,让观众感动,让观众铭记。比起以往传统恐怖片中一个父慈子孝的脸谱化家庭,这部片中每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甚至包括反派的不良少年,都让人印象深刻。而好的人物塑造,又是来源于生活化气息极浓厚的细节,实在很见功力。我已经买了史蒂芬金的原著,接下来就可以看看这些细节究竟来自原著还是电影的再发挥了。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全程小幽默不断,把青春期那些令人忧伤的窘迫表现得入木三分。最爆笑的一个细节来自于在小丑的袭击下,手臂折断的小瘦子仍然眼泪横飞地对试图正骨的伙伴咆哮:“不要fucking碰我!”——啊,这么讲出来好没意思啊,还是推荐有机会看的大家,都去看看吧。
    【详细】
    88052341
  • Sam
    2017/8/6 20:45:25
    秘密森林全剧情梳理——当时你不该来的。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前言:如果你在看到这篇文章前,幸运的还没有开始看剧,请参考如下流程——晚些时候,你会感谢我的。 1. 确认你将看的是精翻版本(比如小玩剧),远离凤凰天使这类粗制滥造的突击翻译版本。对于这部细节草蛇灰线的神剧,后者天雷滚滚的瞎翻,将严重影响你对剧情的理解。很感谢...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前言:如果你在看到这篇文章前,幸运的还没有开始看剧,请参考如下流程——晚些时候,你会感谢我的。 1. 确认你将看的是精翻版本(比如小玩剧),远离凤凰天使这类粗制滥造的突击翻译版本。对于这部细节草蛇灰线的神剧,后者天雷滚滚的瞎翻,将严重影响你对剧情的理解。很感谢...  (展开)
    【详细】
    8729255
  • 虾米大虾~~
    2013/12/11 11:00:07
    期待这部神作《功夫》
         九把刀要把自己的小说《功夫》搬上荧幕,相当期待,大学时看过这部小说,一部怪作,剑走偏锋,不宜常理,本想是一个讲少年奇遇高人拜师练就一身奇功维护正义匡复和平的武侠式题材,不想是一部现代奇异如盗梦空间记忆植入的悬疑小说,结局相当匪夷所思。你能想象一个横跨两百年功夫了得须眉剑目一身奇功愿意传授与你武艺,使你如获至宝顿感前途无量热血涌上对他五体投
         九把刀要把自己的小说《功夫》搬上荧幕,相当期待,大学时看过这部小说,一部怪作,剑走偏锋,不宜常理,本想是一个讲少年奇遇高人拜师练就一身奇功维护正义匡复和平的武侠式题材,不想是一部现代奇异如盗梦空间记忆植入的悬疑小说,结局相当匪夷所思。你能想象一个横跨两百年功夫了得须眉剑目一身奇功愿意传授与你武艺,使你如获至宝顿感前途无量热血涌上对他五体投地感天动地滔滔江水黄河泛滥差点与身相许的如此高人,却原来是从精神病院出来的老头,这落差本该已经令读者差点吐血而死,却不想背后还有一个更大的阴谋,这阴谋惊天地泣鬼神如五雷轰顶轰隆隆把你之前全部的猜测全部粉碎,只留一片慨叹于心,原来"功夫"和所谓 "正义"也变得如此束手无策。。。

        看了下《功夫》电影预告先行版,里边台式闽南粗话相当亲切哦,预告中"割包皮"三大字亮瞎狗眼,想起《杀手欧阳盆栽》里的包皮大叔,看来九把刀对"包皮"一直情有独钟。。。
    【详细】
    6456491
  • 泥沼怪物小汪
    2018/2/15 3:06:08
    节奏?我们是好想急死你

    第三季评价骤降不是没原因的,前半段可以说毫无亮点,只有稀释的剧情了。

    一群人骑自行车哪来什么可以描写的?哦,那就用心理活动和回忆杀补充吧。

    虽然大家都觉得拖沓,但是这个拖沓不是无脑的,正是这些拖沓和加压的剧情造就了最后那么几分钟的超燃超感动。期待公主挂,等着百人斩,就是这个原因。不过大赛开始前的日常训练,没有最后一瞬间燃爆的点,所以显得格外无趣。欲扬先抑,要是没扬起来

    第三季评价骤降不是没原因的,前半段可以说毫无亮点,只有稀释的剧情了。

    一群人骑自行车哪来什么可以描写的?哦,那就用心理活动和回忆杀补充吧。

    虽然大家都觉得拖沓,但是这个拖沓不是无脑的,正是这些拖沓和加压的剧情造就了最后那么几分钟的超燃超感动。期待公主挂,等着百人斩,就是这个原因。不过大赛开始前的日常训练,没有最后一瞬间燃爆的点,所以显得格外无趣。欲扬先抑,要是没扬起来,就是抑住了,拖沓感超强,超想弃剧。

    说实话,我纯属因为真波和小野田互动才看下去的,看到真波去秋叶原的时候完全是因为和单车毫无关系的理由打起了call,天使翅膀还有留水壶什么的真的是深得我心!抱着想看更多友谊互动的不良动机,我看到赛前闲聊冬日回忆之类的桥段时高呼赛高。但是,后半段大赛开始后,我还是重新意识到,这个剧的核心一开始就不是“还想和你一起骑自行车”的微妙友谊,而是正儿八经的热血。

    多少人看到队长的举动之后发“凡人就不要装逼”的弹幕,虽然我也刷了“烫头你醒醒啊啊啊啊啊”这种弹幕,但是这的确是他能作为队长令人敬佩的精神吧。谁都讨厌白莲花,虽然我觉得超遗憾,可是我也不觉得队长这个角色不好,这个举动让他的角色更深刻了而已。

    最喜欢的部分当然还是小野田从被包围的队尾最后赶上前去的时候,往好处想,要是队长当时顾着胜利冲了,大概就不会出现治愈回血的那一幕,第一天就会退赛吧。

    还有真波的那个翅膀真的很迷,大家都看见了,简直不是比喻。而且风这个东西,难道不是人人都一样被吹吗?为什么就他能加速?

    总而言之我忽然坚定的喜欢这部逐渐走向魔幻的作品。

    【详细】
    9152714
  • Watcher
    2013/12/27 10:42:27
    《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等综艺节目改版电影,前景如何?(转自知乎)
    在成熟一点的电影市场里,其实很多时候电影贩卖的是一种视觉形象。
    我们对电影的消费,其实本来就是一种虚幻的形象消费。你购买一张电影票其实没有交换到任何实际的物的“商品”。
    现在好莱坞大片的收入比例里面,真正的票房收入其实占了大概只有30%的比例。更多的收入是来自于DVD销售、电视网络的播映版权出售、周边商品的开发等等。
    而所有后续收入能不能达到预期,又跟电影本身是否成功息息相关的。
    在成熟一点的电影市场里,其实很多时候电影贩卖的是一种视觉形象。
    我们对电影的消费,其实本来就是一种虚幻的形象消费。你购买一张电影票其实没有交换到任何实际的物的“商品”。
    现在好莱坞大片的收入比例里面,真正的票房收入其实占了大概只有30%的比例。更多的收入是来自于DVD销售、电视网络的播映版权出售、周边商品的开发等等。
    而所有后续收入能不能达到预期,又跟电影本身是否成功息息相关的。这也是为什么好莱坞大片的发行营销成本如此之高的原因之一。
    用一部电影塑造出一个可供持续开发、消费的“视觉形象”,然后以此获得利润。这是现在好莱坞高概念影片的策略。

    如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漫画、电视剧改编电影会成为一种风潮了。
    因为漫画和电视剧提供的也是可供消费的视觉形象。如果这个形象已经成功了,那么被电影公司拿来用简直是最佳策略了。
    同样一个超级英雄电影,做一个原创人物和改编漫画相比较,成本可能更高、风险也更加不可控制。这是《环太平洋》在北美票房不佳的原因之一。作为一种视觉形象,它刺激消费的能力相对在北美市场偏弱。

    《中国好声音》的电影改编我是不太看好。因为这个节目的红不是因为任何“视觉形象”。除了节目模式本身造成的高收视率以外,它没有被电影化的“点”存在。
    这个节目在电视阶段,就是一切为模式服务的。它并不刻意打造某个人,重点是在“转身”这个动作。
    稍作对比就会发现,同时段的快乐男声则完全相反。快乐男声更加靠近真人秀一点。快男甚至有“偶像学院”里私生活的24小时网络直播。在节目里也是在不断地挖掘、塑造选手的个人生活和形象。快男在做的是“造星”。并且成功了。无论是CP配对还是兄弟情谊,有了对某个“形象”的塑造、有了针对某个“形象”的粉丝基础,快男的电影化相对合理得多。
    《爸爸去哪儿》也是一样。节目本身生产出了一个可以刺激消费的“形象”群体。那么,电影化的改编也顺理成章。只要受众依然对这个“形象”有期待,就可以预见电影的成功。甚至我觉得《爸爸去哪儿》所生产出来的视觉形象是有开发周边产品的潜力的。而这一点就更加说明,这个“视觉形象”资产是完全成功的。

    但是,当然,电影和电视的制作还是有差别。而中国的团队又同时很容易有两个毛病:不专业的同时很自大。
    《爸爸去哪儿》作为电视团队我觉得是非常非常专业而且敬业的。但是如果他们因此觉得制作电影也就可以完全地“原班人马”的话,那很可能电影本身的质量会不怎么样。这会对本身已经形成的“视觉形象资产”造成一定的伤害。
    甚至甚至,像这种比较特殊的电影项目,一般的电影制作团队都未必能够很优秀地完成。因为除了电影制作的基本规律以外,更加需要深入挖掘的是观众对这个“视觉形象”所产生的观影期待究竟是什么。
    【详细】
    64801173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