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321745
  • 玄菟居士
    2022/10/31 10:41:31
    某些人真的看不到吗?奇怪

    我先引用一下一位豆瓣网友在一篇长评评论区里的留言:

    第四集是拍得最不知所谓的,人物动机不够充分就算了,结局居然是真的变美了而不是一切打回原形。毕竟过程中也没有什么超自然元素(有的都是女主的幻想),结果突然就从过敏乳液变成护肤神药……而且那个一坨坨的乳液某种意义上比前三集的血肉看起来还让人难受(地铁老人手机)。

    我先引用一下一位豆瓣网友在一篇长评评论区里的留言:

    第四集是拍得最不知所谓的,人物动机不够充分就算了,结局居然是真的变美了而不是一切打回原形。毕竟过程中也没有什么超自然元素(有的都是女主的幻想),结果突然就从过敏乳液变成护肤神药……而且那个一坨坨的乳液某种意义上比前三集的血肉看起来还让人难受(地铁老人手机)。

    下面是我的个人看法和吐槽:

    第四集是全季最佳。看前三集的时候觉得只是肤浅的爽片(另外说一下,如果创作者有追求,有品,超自然只该是表现的手段而不该是表达的目的,如果作品有且只有超自然,那就只是爽片、快餐罢了),而且还不怎么爽,都是些老掉牙的模板和温吞水的发展(后面几集和第四集比也逊色了些)。

    第四集看片过程中频频眼前一亮,频频沉浸于巧思与深思,简直不像这个系列里的,立意和精神都鹤立鸡群。

    最大的主题是由浅入深、并且多方面的生动描摹和刻画了两个群体:

    前者是肤浅、庸俗、世故、油腻、八卦、精打细算、精致利己、浮躁、刻薄、叽叽喳喳、勾心斗角、貌合神离的社会群体——是庸众、群氓;

    后者是富有个性、精神丰富、怡然自得、有品有料有格调、懂生活、清爽、高洁、生命和生活更有深广度和纵深度的另一个社会群体(在没去寻找自己的群体之前,ta们有时候会表现为个体)——是艺术家、收藏家、鉴赏家。

    而且,控诉和鞭挞了社会关系和社会运转、社交中前者对后者的排挤、迫害和强行裹挟、绑架。

    同时,呈现出后者中的某一个个体在这种压力下否定自己、不自信并试图讨好前者并与前者同流合污——这是最危险和错误的。

    在这个过程中心态、情愫的变化,又有另一番趣味。个人的志趣、爱好和爱人这些本来美好的事物也被莫名其妙的附加上了消极和厌恶的滤镜和标签,人性被扭曲了。

    再说过敏。过敏是非常巧妙的比喻,是后者个体对前者群体的不适应和反感。

    而最后过敏的消失则是后者对反感的压抑,丧失了自我。

    批评前者的同时,也批评了后者曲意逢迎前者的行为——而这批评,恰恰又是对(原来的、没改变之前的)后者的肯定和叹惋——后者本该大大方方的做自己,失去自己也就失去了一切,又能得来什么呢?

    全片具备极强的现实意义和耐人寻味之处。前者和后者,不同人群的现状,和他们之间的社会关系、模式、他们的心理状态,以及这些心理在环境、事件、内外条件推动下的转变和发展描摹得淋漓尽致、鞭辟入里、发人深省、入木三分。

    这些东西的表现方式并不晦涩,甚至很多地方都是明晃晃的往观众脸上糊了,不用多动脑的,也不用多强的眼力件儿,眼睛和脑袋稍微麻利点、机灵点就够了,某些人为什么看不到呢?

    实在不行就多看看剧集本身,还不行就多看看别的评论。

    轻言、妄言,暴露的只是你的见识和水平,而不是剧集的。

    【详细】
  • 147411495
  • RiotKestrel
    2022/10/31 0:17:00
    谢谢你浪费了我几个小时但有第三集拉回来

    2星给第三集,如果第三集单独成集它会是五星。无论是镜头语言,剧本创意都是新颖且美妙。当然,是否法医在不是胃癌的情况下也能这么办到呢?我首先想不到该如此处理,然后我也不一定能如此办到。这是真正给观众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集典范。1星给第四集,其实只能给半星,浅尝辄止的点出了女性的弱势地位却又不完全地反抗。到女主反驳老公男人不用担心外貌焦虑的时候还算是触及了女权主义的核心,后面又变成了暴力解决和

    2星给第三集,如果第三集单独成集它会是五星。无论是镜头语言,剧本创意都是新颖且美妙。当然,是否法医在不是胃癌的情况下也能这么办到呢?我首先想不到该如此处理,然后我也不一定能如此办到。这是真正给观众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集典范。1星给第四集,其实只能给半星,浅尝辄止的点出了女性的弱势地位却又不完全地反抗。到女主反驳老公男人不用担心外貌焦虑的时候还算是触及了女权主义的核心,后面又变成了暴力解决和Blondie stereotype,属于自毁武功。1256,典型西方艺术表达那套,毫无意义也没有内核,就是cult给你看,让某些观众买账而已。7,画面颜色很好看,至于我看见有评论特意为这集解释的,我只能说学艺术学傻了,脚踏实地点也能搞出艺术的,国内欣赏这种艺术,但如果是国内拍出来的绝对是口诛笔伐,那学了它干嘛。

    8,我谢谢你第八集,最让我厌恶的一集。我知道你想表达什么。但拜托你不要把心理问题具象化这玩意表达的那么不堪入目还玄不拉几的。你表达的那么玄,一大批人看不懂,只会觉得女主是在无理取闹,这对解决现实中女性的附庸和心理健康无视,产后抑郁等现实有什么帮助,甚至还是反向帮助。艺术是服务大众的,不是拿来招摇撞骗的。没看见《那么响,这么近》这部描写自闭症儿童找回自我的优秀电影,只是因为当时人对病症的了解不足和导演并未完全说明本病症,电影男主小男孩就被影评批判成什么样。

    哦对了,你两评分好像都是7.9,好好看看,配不上一个分啊。整了点克苏鲁和无脑恐怖和假留白就能忽悠到高分。就是想靠目不暇接的特效贯脑让人在评判时有所晕厥。国外好东西我承认也有,但就这种辣鸡艺术形式正在抢占国内越来越多观众甚至年青一代的审美形态。

    【详细】
    14811725
  • 枫丹白露
    2022/10/30 23:53:02
    第七集 铅黄电影风格下 对人类无知傲慢的恶趣味讽刺
    14731166
  • 千一
    2022/10/30 19:55:19
    无题

    第四集《外在》真的回味十足。

    一开始就让人想到一些跟容貌焦虑+女性主角+想换脸有关的韩漫,但又不是同一个路数的。

    整个过程中扑面而来的是女主角身上的焦灼,和整洁温馨的家庭影像背后萦绕的不安,不得不说导演的镜头语言跟构图能力真的很棒很突出——而比起变美欲望的表现,更厉害的是对成年人的人际

    第四集《外在》真的回味十足。

    一开始就让人想到一些跟容貌焦虑+女性主角+想换脸有关的韩漫,但又不是同一个路数的。

    整个过程中扑面而来的是女主角身上的焦灼,和整洁温馨的家庭影像背后萦绕的不安,不得不说导演的镜头语言跟构图能力真的很棒很突出——而比起变美欲望的表现,更厉害的是对成年人的人际关系中,那份微妙、模糊的感觉的把控。

    整集里女主角和女同事共处的情节一共有三处,除去最后一处,其他都让我抓耳挠腮身临其境…

    在变美前的那两处戏中,女主角永远是站在圈外和边上的。银行里,光鲜亮丽的同事们站成一排,快速抛接着话题:外在打扮、别人家的八卦秘事、sex与老公……边上的女主角很想加入,但又无所适从,所幸也没人抛给她话题,不必让我们看她进一步手足无措的窘态。

    如果说工作场合的社交只是让她靠边变隐形人,那Gina的party的那一场戏可以说是残酷地暴露了女主角的突兀。众同事围聚在一起,通过镜头角度和镜头变形,夸张地把在后头的女主角变得很小,而同事们人人打扮得入时又轻盈,连一只涂好指甲油的手都仿佛比女主大很多、灵活很多、抢眼很多。女主角还是无法参与话题,也没人在意她想不想参与,但她仍然会配合着话题,做出一些社交生涩的人特有的忸怩的、小幅度的表态:点点头、动一动手、视线追随,屏幕外的我看得尴尬又痛苦。

    而女同事们讨论拉皮、填充的手术时的绘声绘色、手舞足蹈,也和女主角独自一人切割鸭子、取出皮下组织、填入物块、缝合的镜头相映成趣。她们就像美丽的标本,女主角是做标本的人,可她想的是变得她们一样。

    而时髦女同事们对她,也不是像高中拉拉队长霸凌nerd女孩那样的态度——大家都是成年人,现充显然更好地掌握了社交的距离和礼仪。众人的中心、女主角的憧憬之人Gina,party上碰杯也不忘扭身和圈外的女主角也碰一碰;拆出了礼物盒中的野鸭标本,虽然不喜欢杀生而来的礼物,却也能尴尬地处理这一切;给女主角送上和别人一样的昂贵护肤品;送过敏的女主角到门口,客气地招呼完,便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去。

    导演将这种“不熟但体面”的中年人际关系拿捏得如此刺痛而诱人——这些感受同样也是女主角感受到的,那么这些镜头语言的夸张也可以说是女主角的视角下产生的。

    “关系”刺激着女主角,而电视成为了一个窗口,一个早就放置在那里的窗口。

    回到女主角的家庭。

    一眼看去,她的家仿佛是用爱好、日常和安定点缀而成的。

    有一个不怎么做爱但是工作稳定的police husband,家里的墙上点缀着美丽的生灵,地下室是她一人的爱好仓库。她可以在家门口狩猎,回家在客厅旁边的桌子上剖野鸭。

    丈夫似乎也像一个好男人。面对她一点一点加重的羡慕和焦虑,他每一次都轻声安抚:你这样就很好了,你不需要改变。甚至女主角执着地用烂脸护肤品时,他也听从了她、支持她。

    看上去是这样的,但随着次数增加,我越发察觉出违和感。

    (只是个人意见,不要当真,不要争执)

    丈夫是真心爱她支持她,还是其实和其他人一样并不在乎呢?

    回到这一集的开头,兔子一样的女主角因为家里的响动而觉得不安,但丈夫的态度却表明她已经有很多次觉得不安,可他也决定敷衍地对待这一切。他挂掉了她的电话。

    其实从剧情里可以看出,女主角既会打枪,又能使斧头,丈夫也称赞过她的能力,或许他真心觉得她的担心杞人忧天吧。

    后来,女主角一次次被电视吸引,一次次做出自毁举动,丈夫看似尊重,实际上一次也没有做成实质性的干涉——就像开头的段落一样,丈夫在她的家里,是一个会说话的对象,一个从不造成任何影响的对象。他的安慰是真心,抑或是希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倘若妻子偏执到影响身体的地步,不是应该强行介入就医吗?

    在他被杀死前的那一场戏,妻子带着严重的皮肤问题从楼上下来,他劝说无果,便回避了争执,转而劝妻子“吃个面包”,他是在迂回地尝试接近妻子吗?又或者是觉得自己有劝解便已经尽了人事?

    他一直在回避切入问题,敷衍地得过且过,像很多家庭一样。

    他得过且过着,直到妻子的样子让他不能容忍,才一下子大声起来,凶巴巴地禁止她这么做。他诉说着他认为的妻子的优点,那些做标本的很酷的爱好,但妻子想要的是变成标本的丈夫和像标本一样美丽的自己。

    原本用来抵御看不见的入侵者的斧子,劈死了家里的丈夫。她便不再担心家里有入侵者了。

    —————————————

    虽然镜头语言、角色关系、对白等似乎充满象征和隐喻,但我更喜欢直接看待这个故事,直面它的疯狂,像脚踩油门加速到底一样一路前进的毁灭,以及意想不到的“重生”。女主角的蜕变给故事增添了更为妖异和有趣的色彩,否则若单看前面,就只是像精神病人的痛苦挣扎。

    【详细】
    147302444
  • FluorineSpark
    2022/10/30 13:19:46
    良莠不齐

    这种一集一个故事的剧集,其实最终都是三星。黑镜第一季评分那么高,我觉得有部分原因是因为只有三集,质量比较容易把控。随便写写每一集的简评。

    第一集:36号仓库 - 感觉没展开,想要写的东西挺多,又是种族歧视吧,又是神秘纳粹吧,又是做法呼唤鬼怪吧。。。写的神乎其神,最后落脚点却是“恶人有恶报”?有点单薄,虎头蛇尾的感觉。

    这种一集一个故事的剧集,其实最终都是三星。黑镜第一季评分那么高,我觉得有部分原因是因为只有三集,质量比较容易把控。随便写写每一集的简评。

    第一集:36号仓库 - 感觉没展开,想要写的东西挺多,又是种族歧视吧,又是神秘纳粹吧,又是做法呼唤鬼怪吧。。。写的神乎其神,最后落脚点却是“恶人有恶报”?有点单薄,虎头蛇尾的感觉。

    第二集:墓地老鼠 - 很普通的怪物片。跟第一集一样,刚刚感觉有点层次了,哎,就完了。

    第三集:验尸 - 本季最赞!故事从简单的矿难,层层展开,节奏掌握的非常好,气氛营造也很棒,短时间内塑造个性鲜明的主角和反派。结尾也让人非常满意。

    第四集:外在 - 中庸之作,不好不坏。看到中段就能猜到结尾。

    第五集:皮克曼的模特 - 又是觉得没有太展开的一个故事,但是结尾还是挺棒的。

    第六集:女巫之家的梦境 - 一般般。最后反转有点意思。

    第七集:本季最差。乱七八糟的不知道在讲什么。头半集是一大群人坐在一起磕药扯淡,然后不知所云的怪物冒出来。

    第八集:本季第二赞。跟验尸一样,节奏掌握适度,人物塑造严谨,“自由”的主题贯穿始终,最后结尾也算是皆大欢喜。

    并不是特别期待下一季。如果有就看,如果没有,也不觉得失落。

    【详细】
    14730712
  • 饭米粒
    2022/10/30 12:30:53
    EP04 虚荣心把人变成妖艳的魔鬼

    14730187
  • 麦旋风miki
    2022/10/29 22:01:44
    聊聊最后一集吧

    整体水平有参差,这应该也是大部分观众有点失望的地方,主要是因为每个导演有自己的叙事风格,这就导致看下来符合大部分观众口味的集数比较统一,比如第三集。

    我个人看完最喜欢的是最后一集《Murmuration》。

    murmuration中文翻译比较直接的意思是“

    整体水平有参差,这应该也是大部分观众有点失望的地方,主要是因为每个导演有自己的叙事风格,这就导致看下来符合大部分观众口味的集数比较统一,比如第三集。

    我个人看完最喜欢的是最后一集《Murmuration》。

    murmuration中文翻译比较直接的意思是“ 椋鸟群飞 ”,正如影片中呈现的这样:

    14729420
  • 叶孤舟
    2022/10/29 15:48:40
    对第四集的尝试解读

    先说标题《the outside》,这里最直接的翻译是“外貌,外表,外在”,而实际上,outside还有外部的意思,也就是女主所居住的房屋之外,所指向的是整个的社会外在环境。后面我们会说到,女主所居住的房屋和女主内心世界有一个对位关系,可以看做一层隐喻。

    一个被邪魔招募的过程

    从表

    先说标题《the outside》,这里最直接的翻译是“外貌,外表,外在”,而实际上,outside还有外部的意思,也就是女主所居住的房屋之外,所指向的是整个的社会外在环境。后面我们会说到,女主所居住的房屋和女主内心世界有一个对位关系,可以看做一层隐喻。

    一个被邪魔招募的过程

    从表面上看,女主好像是因为外貌焦虑一步步走向疯狂,而实际上,本片套用的是一个很经典的人被恶魔诱惑,签下契约,成为恶魔信徒并自我献祭的恐怖模式,只不过恶魔或者邪灵不再是长着两只犄角的传统形态,而是一个无形的状态。

    片子一开头女主吃东西的时候听到异常的声音,并拿着斧子去各处查看,都没有看到任何形象。在打电话给丈夫求助的情景中,提供的信息是这房子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这里的暗示是房屋里存在一个比较弱的邪灵,并且是隐形的。

    后面女主去同事家做客,因为被赠送了一箱高档化妆品却由于过敏无法使用,心理崩溃,这个时候润肤膏自己溢出,暗示邪灵在女主最心理脆弱的时候,找到了突破口。润肤霜和女主关注的润肤广告成为恶魔或者邪灵操控女主的一个方式。

    其后女主在看润肤霜广告的时候,开始出现电视里的人很她对话的现象,而在影片看头,女主一个人看电视的时候润肤霜广告也出现过,但女主是用遥控器转台的,所以润肤乳和广告本身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女主房子里住着一个恶魔。

    女主在使用润肤膏的过程中皮肤发炎,并多次很电视广告互动,这是经典的恶魔诱导过程。直到女主和电视购物的主持人对掌,完成了入教,或者签订契约仪式。

    14732939
  • 绿毛水怪
    2022/10/28 17:19:47
    第三集封神,直接拍出了克系恐怖的灵魂

    这几年克苏鲁大热,但作为最适合表现克苏鲁的一种形式,影视圈竟然一直都没有给到什么好的作品,每次都是大章鱼,大多数导演只会拍触手,拍不出那种对未知的恐惧,简而言之就是没“克味儿”。

    我刚开始注意到它是因为陀螺。

    陀螺是墨西哥裔导演,被称为墨西哥三杰,就是吵翻天的90届奥斯卡,奥斯卡最佳影

    这几年克苏鲁大热,但作为最适合表现克苏鲁的一种形式,影视圈竟然一直都没有给到什么好的作品,每次都是大章鱼,大多数导演只会拍触手,拍不出那种对未知的恐惧,简而言之就是没“克味儿”。

    我刚开始注意到它是因为陀螺。

    陀螺是墨西哥裔导演,被称为墨西哥三杰,就是吵翻天的90届奥斯卡,奥斯卡最佳影片《水形物语》的导演。

    他拿到那年的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从此被中外影迷熟知。

    陀螺拍过的电影不少,纯人类不多,《水形物语》拍人和鱼,《潘神的迷宫》拍欧美奇幻,他甚至监制了一部电影,标题就特别直白,叫《人兽杂交》。

    虽然《人兽杂交》评分不高,但这个电影标题让人看着挺想看的。

    14726567
  • 诺瓦特
    2022/10/28 8:59:24
    天才与疯狂、成熟与腐烂

    本集是由爱手艺短篇小说《皮克曼的模特》改编而成。原著主要内容是: 皮克曼自己祖先就是被替换的食尸鬼,自己如印斯茅斯男猪一般历史研究发现了血脉真相,于是学会了人类社会的装腔作势,非要copy出来成就自己艺术家之名。男猪以为皮克曼是个疯狂艺术家飞蛾投火当迷弟,最后发现原来丫的不是疯狂天才怪兽而是肉体照相机于是愤然绝交! 其主题主要是食尸鬼行于现实的恐怖。将电视剧与原

    本集是由爱手艺短篇小说《皮克曼的模特》改编而成。原著主要内容是: 皮克曼自己祖先就是被替换的食尸鬼,自己如印斯茅斯男猪一般历史研究发现了血脉真相,于是学会了人类社会的装腔作势,非要copy出来成就自己艺术家之名。男猪以为皮克曼是个疯狂艺术家飞蛾投火当迷弟,最后发现原来丫的不是疯狂天才怪兽而是肉体照相机于是愤然绝交! 其主题主要是食尸鬼行于现实的恐怖。将电视剧与原著进行对比,会发现大部分内容都是编导的原创,对差异内容仔细比较,俺们会发现电视剧的主题与原著主题其实存在很大偏差,男主对疯狂的态度由奔赴改为疏离,而飞蛾投火拥抱疯狂的角色是电视剧原创的:男主的朋友和男主的妻子。

    作为其恐怖形象载体的绘画,原著里重点描述的食尸鬼图包括《食尸鬼袭婴》、《食尸鬼换子》与《食尸鬼读书会》。电视剧中皮克曼送到男主家里的就是《食尸鬼袭婴》,而《食尸鬼读书会》这张图在电视剧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女巫的盛宴》。

    “女巫”在爱手艺的原著位置并不突出,仅仅一句“皮克曼家祖上有人当过女巫被吊死了”一笔带过,而在电视剧版里几乎为编导原创的女巫比重甚至超过了食尸鬼,显然这是一个承载编导主题表达的重要意象。

    女巫的首次登场是在皮克曼的画里。皮克曼的祖先女巫居于C位,餐桌上是被祭献丈夫的腐尸,周围的食客们正在对着尸体大快朵颐。该场景后面于男主的梦境里再度重现,不难发现啃尸的食客们都是衣冠楚楚的达官显贵,加上电视剧里明确指出皮克曼是有钱的二代公子,不难推测出:皮克曼祖先靠祭人啃尸进入了权贵圈子成为一方豪门,换言之权贵们也都是啃尸食人的怪物。

    当男主失魂落魄离开皮克曼家后,立刻遇到了妖魔自画中来到人间:体面的上流社会老财,居然最大的爱好就是去下流社区护失足!看到自己泰山的不体面后,男主居然也走进了马车加入了这不体面的狂欢。

    后面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男主倒插门成功入赘老财。他有了殷实的家产、美丽的妻子、可爱的儿子、体面的社会地位,他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社会成功人士,付出的代价是放弃了自己的艺术天赋(“你们当年哥儿几个里只有皮克曼一人在艺术圈里混出名堂”)。

    一个曾经充满创造灵性前途无限的天才激情画家,拒绝了疯狂艺术食尸鬼缪斯而屈从于荣华富贵女巫的诱惑,毅然决心投身老婆孩子热炕头世俗生活,彻底毁灭自己艺术家天赋成为平庸成熟的成功社会人。世间从此少了一个梵高,多了一个平庸的中产白男,这种人生选择被称为“成熟”,这种人生选择被称为“腐烂”,他在女巫餐桌上祭献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

    类似“平凡幸福婚姻扼杀女天才”的女性主义叙事电影乃至女性主义恐怖电影自21世纪以来屡见不鲜,而相对应的“平凡幸福生活扼杀男天才”的男性版婚姻家庭恐怖影视倒是极为罕见。更妙的是,这集电视剧甚至又原创出了一条与男主平行互文的女性主义叙事线:

    女主出身的上流社会家庭外表光鲜体面实则肮脏下流(女主的体面老爸专门喜欢去下流社区护失足),女主外表端庄内心叛逆(喜欢参加各种降灵会),拥有极高的天赋(或者说“灵感”)但还是选择了平凡或者说平庸的婚姻家庭生活。她当初看上男主是因为男主是才华横溢的天才艺术家,而婚后男主却变得平凡无奇在艺术上并无成就,想与老公行房事老公还阳痿。她虽然内心深处隐藏着不满,但还是如社会规范要求那样当个贤妻良母假装自己很性福。

    直到有一天,真正的天才疯狂艺术家皮克曼来了,女主内心深处的黑暗火焰呼啦啦一下熊熊燃烧了起来……她与初次见面的疯狂天才皮克曼一拍即合一见如故,眼看就要在老公面前来个夫目前犯(“你看他的眼神简直就像一个崇拜他的女学生!”),却被老公一嗓子“咱们的孩子该睡觉了,送客!”用家庭责任棒打野鸳鸯。

    她愤怒了!她癫狂了!她要反抗婚姻与家庭的束缚压迫了!

    她化身为食子的食尸鬼了!

    俺对这一集“成熟与腐烂”的中产阶级中年危机式恐怖表示好评,但对其“艺术与癫狂”的表达仍觉不满。至少在几个小细节上是可以更进一步的:

    1.开头大家讨论艺术家的时候把塞尚换成梵高,俺们所熟识的疯子天才画家里这位名气是最大的。

    2.艺术学院里摆上一幅《酒神的信女》壁画,在呼应结尾画廊集体癫狂同时也不失希腊古典美学逼格。

    3.男主家里放一幅 戈雅的《农神食子》 ,这可是爱手艺在原著里都点了名的,而且也暗示了影片的结尾。

    ————————————————————

    当然,也可以换个角度,比如用LGBT的姿势打开这一集:

    皮克曼是个基佬,食尸鬼的意象是影射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保守主义社会对同性恋的妖魔化刻板印象。 《女巫盛宴》这幅画其实描绘的是基佬淫爬,皮克曼祖先就是负责提供场地的,祖先的老婆发现自己是同妻后愤怒地杀了出柜的老公,被基佬上流社会安了个女巫的罪名杀了灭口。皮克曼认识到真实的自己后被社会环境所压抑,只能把基情释放在绘画里,被男猪慧眼识珠。

    皮克曼勾引了男猪在自己的画室里发生了不可描述,男猪被掰弯后打开了新世界大门,看谁都不对劲了(发现自己的岳父老钱其实也是个深柜)。思前想后一番,男猪决心为了前途拒绝真实的自我,于是和皮克曼分手,捏着鼻子假装直男迎娶白富美走上巅峰。但同时,男猪内心深处一直隐藏着基佬身份曝光后社死的恐惧,女巫就是该社死恐惧的具象化。

    若干年后,前男友皮克曼带着当年画室写真找上门求复合。老婆叶公好龙腐女好给和皮克曼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后来看到画室写真发现皮克曼原来是自己老公男友,自己是被绿的同妻,于是愤怒了疯狂了……

    【详细】
    147262703
  • LeffWalker北潜
    2022/10/27 1:24:52
    前四集,四个人物,一个故事:贪婪(附带说一下五六集)

    吉尔莫·德尔·托罗一向喜欢怪物、机甲、克苏鲁、邪典,他有着光怪陆离的内在和跳跃发散的思维,他的电影,都能看出明显的个人风格,并且内容,也都围绕着两个主题“怪物”和“人性”。不论《水形物语》《环太平洋》《地狱男爵》《刀锋战士》等等,包括动画片,其实都是在讲“怪物外表深藏的人性”,以及“人类内心隐居的怪物”。

    吉尔莫·德尔·托罗一向喜欢怪物、机甲、克苏鲁、邪典,他有着光怪陆离的内在和跳跃发散的思维,他的电影,都能看出明显的个人风格,并且内容,也都围绕着两个主题“怪物”和“人性”。不论《水形物语》《环太平洋》《地狱男爵》《刀锋战士》等等,包括动画片,其实都是在讲“怪物外表深藏的人性”,以及“人类内心隐居的怪物”。

    14724370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