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姝怨影评

13512336
  • 雨苔思音
    2020/10/23 22:31:28
    安妮海瑟薇是个大光头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2020年的新版《女巫》改编自同名的儿童小说,描述了被女巫变成老鼠的小男孩和他的朋友与奶奶一齐对抗邪恶女巫的故事。 在1990年,《女巫》的故事就已经被改编成了电影,和老版一样,虽然是儿童故事,但是女巫摘下手套,脱下鞋子,解下假发,露出狰狞面貌的画面还是能成为很多孩...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2020年的新版《女巫》改编自同名的儿童小说,描述了被女巫变成老鼠的小男孩和他的朋友与奶奶一齐对抗邪恶女巫的故事。 在1990年,《女巫》的故事就已经被改编成了电影,和老版一样,虽然是儿童故事,但是女巫摘下手套,脱下鞋子,解下假发,露出狰狞面貌的画面还是能成为很多孩...  (展开)
    【详细】
    12931257
  • 红油抄手
    2019/6/10 23:25:27
    这是我等了很久的洛枳

    女主真的把洛枳演得很好很好很好。不管评论里看到多少人吐槽这部剧颜值,我都觉得不重要。男主帅不帅我觉得不重要,因为从头到尾我在乎的只有洛枳。洛枳是不是最好看更不重要。因为我心里的洛枳,从来就不是最好的我们里面那个笑得明媚的女孩儿。就是因为她敏感却坚守,所以我才喜欢她。至少在我看来,朱颜曼滋已经演出了我想要看到的洛枳。我真的等这部剧等了好久好久,能不失望真的好好。

    女主真的把洛枳演得很好很好很好。不管评论里看到多少人吐槽这部剧颜值,我都觉得不重要。男主帅不帅我觉得不重要,因为从头到尾我在乎的只有洛枳。洛枳是不是最好看更不重要。因为我心里的洛枳,从来就不是最好的我们里面那个笑得明媚的女孩儿。就是因为她敏感却坚守,所以我才喜欢她。至少在我看来,朱颜曼滋已经演出了我想要看到的洛枳。我真的等这部剧等了好久好久,能不失望真的好好。

    【详细】
    10235188
  • 薄雾微光
    2019/11/5 15:05:47
    俄罗斯这部《战争天堂》有何不同的品味

    作者:方汉君

    如同前作《邮差的白色夜晚》(2015),俄罗斯导演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的影片《战争天堂》(2017),同样斩获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但恕我对这位80岁的老爷子不敬,这两部电影相比较,我更喜欢《邮差的白色夜晚》中慢现实所弥漫的新感觉,散淡而不杂芜,沉缓但不阴郁,真正体现了第七艺术的镜语。再往前,老爷子的《西伯利亚叙事诗》(1979)《愚人屋》(2002

    作者:方汉君

    如同前作《邮差的白色夜晚》(2015),俄罗斯导演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的影片《战争天堂》(2017),同样斩获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但恕我对这位80岁的老爷子不敬,这两部电影相比较,我更喜欢《邮差的白色夜晚》中慢现实所弥漫的新感觉,散淡而不杂芜,沉缓但不阴郁,真正体现了第七艺术的镜语。再往前,老爷子的《西伯利亚叙事诗》(1979)《愚人屋》(2002)都是我喜欢的佳作。

    塔可夫斯基最早的三部电影《压路机与小提琴》《伊万的童年》《安德烈·卢布寥夫》都是由康查洛夫斯基操刀编剧,这也为塔可夫斯基建立了最初的名声。

    10631470
  • 喜剧是什么
    2018/7/9 11:13:11
    《追女仔》故事

    罗勃头是美国留学生,读书不成,风流成性,在唐人街臭名昭著。被严厉的母亲命令回到香港找中国女朋友。罗勃头回到香港寄居姑妈家里,终日和表弟高大个厮混,显摆自己擅长追女仔,惹得表弟向其求教。表弟喜欢电影女明星林小霞。罗勃头表面上帮助表弟追求林小霞,实际却据为己有。罗勃头与林小霞约会成功,成为男女朋友。在一次舞会中,罗勃头发现一女服务生亚花,长得漂亮,风流病发作,被林小霞看见,气得扬长而去,罗勃头也

    罗勃头是美国留学生,读书不成,风流成性,在唐人街臭名昭著。被严厉的母亲命令回到香港找中国女朋友。罗勃头回到香港寄居姑妈家里,终日和表弟高大个厮混,显摆自己擅长追女仔,惹得表弟向其求教。表弟喜欢电影女明星林小霞。罗勃头表面上帮助表弟追求林小霞,实际却据为己有。罗勃头与林小霞约会成功,成为男女朋友。在一次舞会中,罗勃头发现一女服务生亚花,长得漂亮,风流病发作,被林小霞看见,气得扬长而去,罗勃头也即时翻脸,言语间伤害了亚花的自尊。罗勃头不断解释悔改,林小霞勉强答应与他再约会。亚花回家对做厕所保洁的父亲哭诉,父亲立即传授了三大秘笈,分别是去罗勃头姑妈家与姑妈搞好关系、接罗勃头妈妈来港,在大酒店约会时制造罗勃头与林小霞的再次误会,父亲假扮大老板用实力诱惑罗勃头,以及最后在雨中扮可怜骗罗勃头说自己要嫁给大龅牙,以引起罗勃头的怜惜。罗勃头左思右想,拒绝了林小霞,选择了亚花。

    《追女仔》之后,又陆续出了《精装追女仔》系列和以追女仔命名的电影,可以看出影人对于这个命题上的喜爱。爱情和喜剧的确是类型片中的天然调和剂。不过此片整体观感较差,人物形象前后不一,逻辑和真实力量不足,尽管前后都有若干喜剧桥段的点缀,却不足以挽救全片。最不适宜地方在于最后以一个第三者形象出现的亚花承担的真是一个第三者形象,而在罗勃头突然转变花心性格后,此时像是给观众制造和罗勃头一起厌烦亚花的感觉。看豆瓣影评,大体也是:石天一副憨傻样,前半段追女仔还好,后面被女追缺乏说服力。

    【详细】
    9501636
  • davidguo
    2007/4/12 11:06:13
    密……不透风





    南方周末   2007-04-05 16:44:02



      密……不透风
      ———关于《暗算》的一次咖啡吧谈话
      
      □刘小枫
      
      今年元旦前的两天还是三天——我记不太清楚了,十年未见的老朋友、捷克汉学家高一乐来电话,说他刚到广州,待两天,问我看过电视剧《暗算》没有,想同我聊聊。




    南方周末   2007-04-05 16:44:02



      密……不透风
      ———关于《暗算》的一次咖啡吧谈话
      
      □刘小枫
      
      今年元旦前的两天还是三天——我记不太清楚了,十年未见的老朋友、捷克汉学家高一乐来电话,说他刚到广州,待两天,问我看过电视剧《暗算》没有,想同我聊聊。
      高一乐研究现代中国文学与欧洲近代思想的关系,有点成就,不过早已退休———高一乐是他的中国名字,捷克原名很长,我一直记不住,仅记得G开头。
      因眼睛患病动过手术,我已经好些年不看电影电视。我对高一乐说,可以推荐一位朋友跟他聊———我们系里有位教中国古代思想的中年老师,叫尚悠,学问很好,读书多且广,可惜几乎不写文章,在家除了看书就是看片子、听古典音乐。虽然不搞什么研究,这家伙却喜欢侃,前不久还在饭局上大谈《暗算》,眉飞色舞———我对高一乐说,同尚悠聊,保你开心。
      为了尽老朋友之谊,我找到我的年轻朋友万全(我叫他小万)请他帮忙———他去年从北京一所大学拿到博士学位来到南方,在一家传媒写专栏,也是个影迷,同尚悠刚认识。让他陪高一乐和尚悠去二沙岛那间高尚咖啡吧,一边喝咖啡、吃小咸鱼,一边聊《暗算》,由我埋单。
      下面所记的谈话大要,是小万第二天讲给我听的———我尽量保留小万讲述时的原貌。
      
      一部国家主义的电视剧?
      昨天傍晚,我先到广州宾馆接高先生———小万对我说———然后带他去二沙岛,尚悠老师在高尚咖啡吧等我们。尚老师同人见面就熟,高一乐老师腼腆些,笑起来像个孩子———他精神和身体都很好,不像七十出头……中国话讲得不错,虽然四声咬得不太准,但流利、清楚,用词准确,几乎没有动词与名词搭配不当的时候。
      《暗算》是我看过的最好的讲中国革命历史的电视剧———我们在一个包间坐定后,尚悠老师说———通常电视剧不及电影拍得精致,但这部电视剧比我看过的所有同类电影都好。老实讲,除了小时候看《冰山上的来客》感动过好几天,我还没有被哪部国产电影感动过,这次却深受感动。凡涉及中国革命历史的电影和电视剧,大多装腔作态,从情节、表演、化装到场景设计,都缺乏真实感———咱们的红军、八路军那个时候哪有整整齐齐的清一色衣服穿?再不然就是缺乏让人感动的东西,别说让人回味再三了。《暗算》出手不凡,你看其中的人物,个个有型,即便次要演员,张张脸都挑得极具个性。周围好些朋友津津乐道其中的情节,其实,最值得称道的不是情节,而是道德感。无论外国电影还是中国电影,我还从来没有过自己崇拜的男角儿,只有崇拜的女角儿,但这回呵,安同志(编者注:《暗算》主角安在天)成了我的偶像:仅仅那张脸就是天生的道德形象———有信念、有好品德、坚忍,还很温厚、懂得体贴……真正的男人味哦,难怪好多网上女人说安同志是“女人杀手”。
      我忍不住说,尚老师,你吹得恐怕有些过头吧。这个片子好看,没错,拍得好,电影语言流畅、细腻,干净利索,挺讲究镜头品味。不过,我倒觉得,这部片子的最大优点在于,赞颂革命历史英雄的技巧或者说手法有历史性突破:你一定注意到,前两部的革命历史英雄(编者注:《听风》主角阿炳和《看风》主角黄依依)都不是党员,这就突出了人民群众在革命历史中的重要作用。当然,真实是这部作品的最大优点———毕竟真实才具有巨大感染力呵。前年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性的电影和电视片我追着看,几乎没有哪部片子搞得像真的,实在让人失望……人家欧洲人或美国的犹太人多会搞自己的“新传统”教育:要么是访谈性记录片,配大量历史资料镜头———没历史镜头,老照片也行呵;要么是编得跟真事一样的故事,无论哪种,意识形态语言从不挂嘴上———潜移默化嘛。《暗算》属于歌颂我们“新传统”的作品,它的优点就在于潜移默化,完全没有意识形态语言,尤其形象语言方面,甚至刻意打破八股式脸谱———好些人的脸相很中性,看不出是好人坏人……加上故事情节“反特”,看起来当然精彩啦,但也仅此而已。
      不过,我还想说,这部片子明显有国家主义倾向,张扬“国家利益”……不是吗?与其说《暗算》没有意识形态语言,不如说在塑造新的意识形态语言。这跟时势很合拍呵:国家正在“和平崛起”,《暗算》激励人们为国家的第二次“翻身”献身。尚老师呵,上次听你在课堂上讲,“国家利益”这个概念出自所谓“国家理由”,这是西方专制主义时代的政治语词。难道我们能够只讲“国家利益”,忽略现代的普世价值———自由和民主?
      听你前面的说法,还以为你是个“新左派”,现在才看出是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尚老师笑眯眯地看着我说。
      我感到自己脸上有些发热,心情一下子有点儿激动。
      斗士呵……别不好意思嘛……你觉得,《暗算》的主题是国家主义?
      你怎么断定我是自由主义?我脸上写字了么?我故意调侃。
      研究生毕业、在传媒中干的年轻人,好多不是新左就是自由主义,后者居多……一个人看到的只能是他能够看到的东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嘛。从你刚才对《暗算》的点评,就看得出你是哪派……《暗算》是不是国家主义,待会儿再谈———你觉得《暗算》没别的主题?
      当然喽,网上还有这样的说法:《暗算》的主题是天才与死亡。你看,阿炳和黄依依都是天才,只要是天才,命就奇特得很———生得奇、死得也奇。这固然也可以算是《暗算》的主题,但我觉得,这些天才命运的故事不过是为国家主义这个主题服务而已。正因为如此,《暗算》才显得妙,喜欢的人很多———寓教于乐嘛……
       
      歌颂自然道德品质?
      天才故事至多让人惊叹,不会让人感动,即便天才死了也罢——尚老师说。什么东西才让人感动?道德的东西——即便爱情故事,没道德成分在里面,至多让人叹息,不会令人感动。17世纪有个法国作家叫费纳隆,擅写对话,他说过,“天资再好,没有可靠的道德基础,结果往往只能导致自己名誉扫地”。与你的感觉和看法不同,我觉得,《暗算》的主题是歌颂道德德性,因此《暗算》让我感动。
      道德?什么道德,国家道德?新左派呼唤的民族道德?至多可以说国家主义道德,知识分子有良心的话,恰恰要……
      要“呐喊”……你真的很“主义”哦,小万。
      此话怎讲?
      仅仅盯住“自由”,用“自由”取代所有最基本的道德,以为有了自由就有了一切……
      尚老师,我看你是个新左吧———我也笑眯眯地对他说……只讲国家利益、不讲个人权利,算有道德?
      这么说来,《暗算》的主题谈不上道德?
      鲁迅先生的道德力量,不就在于他争自由表达的权利?“匕首和投枪”还需要去争自由表达的权利?搞错了吧……鲁迅倒是要争“启蒙”———自由表达是现代启蒙知识分子追求的道德,鲁迅已经有了,但这种道德不是基本的自然道德。
      自然道德?从来没听说过……
      比如基本的是非感———什么是什么,什么不是什么。仅仅作为一个听觉天才的离奇命运,阿炳的故事并不会让我感动,哪怕他年纪轻轻就死了———如今,有是非感这种自然道德死了,才让我感怀系之,唏嘘再三……在我们的后现代社会,稀缺的难道不是最基本的是非感?阿炳耳朵忒尖,尖在哪里?尖在能分清谁是谁家孩子、谁是哪村人,总之,能分清最基本的什么是什么、什么不是什么———相反,你看,如今的知识分子最擅长的就是:混淆是非……阿炳容不得最最基本的是非不清,否则他没法活,一听见有人想当然地不分是非———比如究竟是母狗的崽还是公狗———阿炳就跟人急。阿炳死于听见自己的孩子不是自己孩子的声音,自己的孩子不是自己的孩子,难道不是最最基本的自然道德问题?
      尚悠端起咖啡杯呷了一口,摆出打算好好教育我一番的样子接着说:与这种天然的是非感相匹配的是阿炳的好人直觉———阿炳没政治觉悟,他仅仅为母亲、为安同志工作,而非为国家……因为他天生的直觉告诉自己,自己的母亲和安同志是好人。什么叫“好人”,如今你这个自由主义哲学博士说得清楚?新左派文人说得清楚?你问阿炳,什么叫“好人”,他一定也说不清楚,但他凭自己天生的直觉知道谁是好人,而且凭这直觉懂得,惟有信赖好人,自己的生活才可靠、安全,他谁都不信,只信靠自己觉得的好人———安同志是党员,阿炳的妈不是,所以,好人是自然而然的,阿炳与这“自然”有一种天然联系,如今各路启蒙知识分子切断的就是这种联系———你这个哲学博士读书比阿炳多,却不一定知道谁是好人,而且,离了好人,你恐怕觉得活得尚好吧,因为你有“主义”……
      阿炳能够出来为国家工作,靠的是他耳朵尖——可这耳朵尖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天生的偶然带来的:这就是自然的道德品质,而非某种政治伦理的道德修养——阿炳能分清自然的是还是不是,所以,无需培训他掌握敌情、启发阶级觉悟,他就可以为国家作贡献啦。总之,基本的、自然的道德品质不是什么政治教育培养出来的东西,而是一个人身上自然而然禀有的。自古以来,有些人身上天生禀有的某种基本品质就被人们的共同生活经验认可为“好”的道德品质——比如分清是非、为人正派、勇敢、善良等等,任何一位好母亲都会从小教育孩子持守住这些品质,或者向这些品质看齐。而我们的后现代社会、传媒或课堂哩,却不断地用种种现代的所谓自主道德取代这些品质。
      从生活中其实可以很容易地看到,并非人人都有这些品质,某人有一种这种品质已经不错啦——能分清是非的人,不一定勇敢,阿炳就胆小得很呵。反过来说,有的人身上则非常突出地具有某种这类基本的自然道德品质。总之,这些品质总是偶然地出现在某个个人身上,古代的圣王说要“隐恶扬善”,意思就是要张扬这些自然的道德品质,不要张扬有些人身上同样自然而然的不道德品质……古人称为“凶德”——可以说,所谓“自然的”道德品质是指对人群生活来说自然的好品性。我们的后现代社会有个突出特征:自然的道德品质贬值以至于一钱不值……种种后现代道德-哲学观念作为现代启蒙的结果畅销起来,就是自然的道德品质的全面贬值——比如现在的女性主义要教你,女人应该是……算啦,扯远喽……反正什么是什么被搞乱喽。我觉得,阿炳的故事让我感动,首先是因为,在如今因飞速现代化而引出的非自然道德的社会氛围中,它讴歌——我要用这个久违了的字眼儿——讴歌基本的自然道德。
      可是,我说,你所谓的这种自然道德在剧中被用来为国家主义服务啊!
      只知道盯住一样东西,与你们喜欢攻击的新左半斤八两。国家主义并非一种道德原则,而是一种低限的政治原则。换句话说,国家主义并不排斥其他政治诉求,比如,并不排斥你要的“自由民主”啊……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可能是非常国家主义的,比如说人家美国。严格来讲,你喜欢讲的个人,只有在国家这个机体中才实实在在地在。从前没有国家,也就不谈什么个人及其权利……古代的国家与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可不是一回事哦。不过,我这样子说,可别把我当成国家主义者喔,请分清什么是……什么不是……尚悠用手在空中比划了那么两下。
      高先生一直没说话?我问。
      没有,这不,一坐下来我就同尚悠干上了,高先生在一旁嗑瓜子儿、吃开心果,笑眯眯听我们说,不时还拿笔在纸上记点什么。
      
      勇敢,还是敢“疯”?
      个人与国家的冲突,在黄依依的故事中不是很明显吗?———我紧逼尚悠不放。
      我不这么看,尚悠说,冲突的是个人爱情与个人信念,而非个人与国家。不过,我仍然要说,即便黄依依的故事,真正的主题仍然是自然的道德品质。在旁人眼里,黄依依有“生活作风”问题———所谓“乱搞男女关系”,这说法唤起的恰恰是人们对一段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伦理的记忆。在“五四”时期或者在今天,黄依依就会被看作爱情至上、率性而为的“新女性”喽……但这些“看法”同样不过是在用某种现代的政治伦理看人,如此看人当然看不到一个人身上的自然品德,看到的仅是现代政治伦理所看到的东西———用你熟悉的庄子的话来说吧:你并没有置身自然的人间世,而是置身于非自然的人间世;尽管你也在人间世里,看到的全是非自然的东西,却自以为可以看到超自然的东西———没有自知之明是你们这些现代启蒙知识分子最突出的道德品质,实际上,与超自然的东西还隔着一层自然的人间世哩……
      离开种种现代的“主义”道德眼界,在自然的人间世中,黄依依的个人道德品质看起来就不过是自然的勇敢而已。黄依依似乎爱得很“疯”、很大胆,但“疯”或大胆其实都不算是勇敢,勇敢基于清楚地知道自己所追求的东西是好东西、值得去追求的东西——所以,勇敢散发出来的人味是美,“疯”或胆儿大指的是自己并不清楚自己所追求的东西是好还是不好、是否值得去追求,就不管三七十一去追,所以散发出来的人味是丑。勇敢的行为必然伴随着一个人对什么是好生活的认识——你这类公共知识分子,看起来勇敢而已……斗士嘛,其实是胆儿大或敢“疯”。黄依依凭自己的自然直觉感到,安在天是个品质优秀、心性难得的男人,她同样凭直觉知道,与他一起生活,自己的生命会很美好,于是身不由己、奋不顾身地去追……
      《看风》一开始就铺展得很清楚,黄依依根本不关心什么国家不国家的,还明确表示不喜欢做“保密性质”的工作。但为了自己的追求,黄依依用自己的生命下赌注:她其实并没有把握破解密码,却以破解密码后带走一个人为条件进了“保密单位”。刚才说了,所谓勇敢,就是冲着自己认识到的更高、更好的东西而去,相反,所谓懦弱,就是不愿冲着更高、更好的而去。对于黄依依这样的女人来说,迷恋上安同志这样的人———仅仅就这个人本身来说,不就是在冲着自己看到的更高、更好的而去吗?
      那你如何解释她与汪林的关系?汪林被发配到农场,黄依依还去看他,破解密码后甚至要跟汪林走……
      在黄依依身上,与勇敢这一自然的道德品质交织在一起的,还有自然的善良、正派——你应该注意到,黄依依明确表示,处分汪林而不同时处分她,是不公正的;汪林因为与她的事情被发配去后山放羊,黄依依觉得对不起他,看到他处境很惨,于心不忍……后来与机要员张国庆的事情更凸显出黄依依身上自然的善良品质:这段关系写得很含混,一方面在非自然的人间世层面展现黄依依与张国庆的关系,好像两人有什么“不正当关系”似的,另一方面则在自然人间世层面展现两人的关系,这时又很清楚,她与张国庆没那种关系,只是出于自然的善良给这个我们如今在生活中都十分熟悉的机要员全国粮票,为他因偶然过失被处分说情——黄依依身上的自然美德还不止这些,她有教养,还虔敬,瞧她好几次拜祖冲之神……一个人没可能一点儿不虔敬、不正派、没教养,却出色地勇敢。阿炳信赖自然的好人、凭耳朵听得出自然的好人,有自然的“好人”感觉,黄依依就是个自然的好人:善良、正派——如今这种人咱们得打起灯笼找才能找到,因为现代-后现代伦理……
      又来啦……算了吧,我挥了挥手打断尚悠,知道你又要攻击我啦……可汪林实在不咋地哦,你看他那张脸———好像我念本科时的一个老师。
      《看风》并非一出悲剧,但我看了后特别心酸,好些天心情都没味道,沉甸甸的——我在想,自己为什么会感到心酸,到现在也没想明白。这会儿我只能说:黄依依与汪林的关系,凸显的是黄依依勇敢到进入绝境,或者说,勇敢到自我毁灭的地步,因而让我感到心酸……很清楚的是,黄依依把汪林当成安同志的替身——你一定记得整个《暗算》中惟一的一场“床上戏”吧,非常节制、有内涵的“床上戏”:酒后的迷糊、清晨醒来的失落,黄依依背过脸去要汪林穿上衣服,汪林非要黄依依看着他穿、非要她看他的身体——那身体怎么让人看得下去哩,黄依依给了他一巴掌……你把中外电影中的“床上戏”都剪下来比比,有多少像这场戏那样细节设计得有品有味有质地?
      我不愿意说,黄依依与汪林的关系是她勇敢时犯了错……也就是在追求自己的好生活时犯了错,似乎她缺乏分辨、衡量的能力———她是数学家呵,这是精确衡量的结果:勇敢在遭遇痛苦时选择了另一种痛苦……何况,两人的事情其实很复杂———跟我们每个人自己的生活遇到的事情一样复杂,也就是说:自然地复杂———两人的关系起因于黄依依在痛苦中的迷糊,人性毕竟自然地脆弱……接下来是精确衡量痛苦后的选择,出事后则是善良的同情心在支配黄依依的行动……
      
      密……还是谜?
      就算这样的解释马马虎虎说得过去,我说,你又如何解释:黄依依在汪林叛变(编者注:汪林在与黄依依的关系被发现后,被发配到后山放羊。期间又结识了一位农村寡妇)以后没有离开701单位,反而留下来,连安在天也觉得这是个谜……还有,安在天安葬了前妻回来,临时伪造了一件礼物——他并不知道黄依依留了下来,根本没为她带什么礼物——送给她,好像有点儿那个意思,小黄拒绝了礼物,把门对安在天关上——黄依依难道不清楚,两人这时已经没有生活在一起的障碍了?用你的话说,“自然地”善良的人恐怕都会问:为什么不是幸福的结局?明明可以是幸福的结局嘛!
      答案得从编导提供的情节去找,不能凭想当然,尚悠说……可以肯定,黄依依留下来是精确衡量痛苦的结果。但问题是,衡量怎样的痛苦,如何衡量的?我不知道,没想清楚。我只是在想,为什么编导要把安在天对黄依依讲述自己与妻子小雨的事情安排在最后时刻———第二天,黄依依将要随汪林而去,安在天则要“回家探亲”。安在天最后的独白说:那天晚上,他对黄依依讲了小雨死在他手上的经过,这深深地伤害了她——小雨的故事为什么会伤害到黄依依?或者说,黄依依受到了怎样的伤害?难道她从另一个女人的痛苦中破译了自己作为一个女人的痛苦的秘密?
      谜呵,是个谜呵……我说,确实不好理解。不过,也许没那么高深吧,这情节不是编导的败笔,就是故意玩的噱头……
      是谜,还是密?———高一乐突然插进来……对不起,我们老外学中文喜欢或者说不得不咬字眼儿。如果是“谜”,就是编导有意迷惑人,让人辨不清、想不明,进而让人迷恋……所谓“回互其辞,使昏迷也”。编故事嘛,当然得尽量搞出让人迷恋的效果,古有“怀其宝而迷其邦”的说法,如今要迷观众呵。但“谜”终归不过是一时的遮掩,“谜”底终究是要让人或想要让人知道的东西,就像你们古人讲的,要“使民无迷惑之忧”。如果是“密”,就是另一码事……“密”的古字形仿的是有如堂室的山,隐秘、隐曲的东西就是:看起来是这,实际却是那,让人以为看明白了,其实根本就没明白———说到底,“密”是有意不让人知道的东西……
      故事本来就是破译密码嘛,《暗算》本身是个隐喻:破译生命的密码。我说。
      有点儿道理,但你可以说“生命之谜”,却很难说“生命之密”吧———高一乐说。所谓“生命之谜”不过是说,生命本身让人看不透,或者说生命的真谛本然地被遮掩起来了……就像我在巴金小说中读到的:“死是谜,有人把生也看作一个谜”———他没说有人把生和死看作一个“密”,因为生命本身并非是有意要秘而不宣的“密”。我是老共产党员,17岁时提前一年入党,我父亲就是干地下党的,从小听他讲过好些干秘密活动的事情。所以,你们可以理解,《捕风》给我的印象最深、感触也最多,我很想听听你们怎么看。
      没错,高先生说得对,尚悠说,虽然生命之道既深且微,谁都在经历生命,却不知道其中原委,但生命之道至多可以说是“谜”,而不是“密”。我们这几代人大多是“五四”启蒙精神教出来的,当然只知道有“谜”,不知道有“密”——尚老师说着瞟了我一眼——我们的夫子有言:“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如今,自由民主政治伦理对什么事情都讲究公开性,凡秘密的事情都要不得,整天热衷于揭秘……从形式上看,《暗算》三部曲中,就数《捕风》最具动作性,情节设计得合理、紧凑,还很出奇,峰回路转——正当你以为情节在这里只有了结完事,它却能突转出另一条线索继续编下去……不过,这只是表面上的好看,实际上,虽然《捕风》情节紧张、动作性强,扣人心弦,我却觉得,《捕风》在《暗算》中最具宁静品质,让人透彻地感到静谧——密者静谧嘛……《捕风》整个看起来的确慎密、封闭,可以说本身就是个“密”……而钱之江这个人物至少在戏中给人的感觉整个来说是:“深”……什么叫“深”?“其静也敛之无余,而其动也发之必尽”,非有至刚至柔之德不能为呵……
      难道黄依依为什么留下来也是个“密”?我问。
      这也许是个“谜”,钱之江的故事却是“密”……
      这“谜”和“密”是两出戏,扯得上关系么?我说。
      黄依依的故事与钱之江的故事连起来理解,才意味深长。安在天不过是另一处境中的钱之江,无论在《听风》还是《捕风》中,安在天身上都重现了钱之江的品质,处境不同而已——当然,处境的变化非同小可:在钱之江的处境中,守密直接关系到自己的性命,而安在天的守密更多是职业纪律,不是性命危险……或者说,钱之江与安在天要守的“密”已经不是同一个“密”,但他们的“工作”性质一样,都干“保密工作”,都有使命之“密”。于是,黄依依的生命之“谜”与钱之江的使命之“密”就在黄依依与安在天的故事中相遇了。要解开黄依依既留下来又对安在天冷淡这个“谜”,就得搞清楚钱之江的使命之“密”。可是,即便已经解放了,安在天仍然在保守钱之江的使命之“密”——这倒是个“谜”,而非“密”,结果使得我们最终没法解开黄依依为什么最后会这样这个“谜”。
      
      有信念是一种自然的道德品质?
      尚先生,你的说法听起来满有道理———高一乐说。那么,你觉得,《捕风》的意图不再是体现某种自然的道德品质了?
      非也,哈哈哈哈———听到高一乐夸奖,尚老师好像有点儿飘飘然起来,挪动了几下身子,装模作样呷了两口咖啡,然后用对老外说话时特有的慢调子说:编导当然也让钱之江身上凸显出某种自然的道德品质。你一定会马上问我:是什么嘛,嘿嘿嘿嘿……我要说……是:节制、审慎。首先体现在表演上:谁都看到,钱之江这个角儿难演得很,即便剧情编得妙,演得不好也会搞砸……云龙———别人说我是他的“粉丝”,其实,我是他所体现的自然道德形象的“粉丝”———演得多有节制,分寸拿捏得多到家呵,充分体现出咱们古人所说的审慎品质,这品质可不是常常都能见到的喔……搞政治、尤其搞革命这种非常政治,太需要这种品质啦……我遇到好些年轻人,蛮有政治热情,却偏偏没这品质———说着又笑着鬼脸瞟我一眼。我的意思是,审慎作为一种道德品质本来也是天生的,因而也就是自然的,不是培养出来的……你培养咱们小万试试看……我刚才说了,从编导设计的剧情到演员的表演,整个儿突出的是钱之江的“机静”———“心密而机静,经世之才”呵。难怪连代主任(编者注:《捕风》中负责审讯钱之江等人的国民党特务头目)也非常欣赏钱之江,如果钱之江不是共产党,代主任说过,一定会重用他……
      说得好呵,高一乐打断尚悠,不过,我觉得,还有信念……信念,钱之江有信念呐———有信念算不算一种自然的道德品质?
      信念,呃……这东西咱们中国古代……好像没有哦……尚悠一时接不上话,埋下头去像要品咖啡。
      我是过来人,高一乐见状赶紧接着说,在我们捷克,如今还是有新党员不断涌现出来,但在我这个老党员看来,大多谈不上真正有信念,至多算有寄托……钱之江有一次同唐一娜说到信念与寄托的差别,我印象很深,他的原话大致是:有信念意味着你为那个更高的东西献身,有寄托意味着某个更高的东西为你服务。钱之江用这种自我理解把自己与周围的其他人区分开来,这无异于在区分少数人与多数人:少数人是有信念的,多数人是有寄托的……要多数人有信念,不仅没可能,恐怕也没必要,非让多数人有信念的话,整个社会就发高烧了。但一个社会里的少数人没信念,整个社会就会贫血,虚飘飘得像失去舵手的航船,在大海上一会儿被西风吹向东边、一会儿被东风吹向西边。在我们捷克,过去是要让所有人都有信念,结果使得昆德拉那样的自然德性在现代之后风行起来,多数人没了寄托、少数人没了信念,整个国家被西风吹着一窝蜂追仿美国,而美国实际上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多数人和少数人都不清楚……多数人不清楚倒也自然而然,我们的少数人也不清楚,从而不审慎、不节制,那就惨喽……
      所以,现在我忒儿……喜欢跑到中国来住——高一乐特意摹仿了一下京腔,冲着尚悠莫名其妙地笑了笑,然后接着说,《暗算》让我想到的就是这个多数人与少数人的关系问题——阿炳、黄依依都算是多数人,尽管一个是乡镇上的底层人,一个是当时所谓的高级知识分子……钱之江才是真正的少数人——《看风》在这个三部曲的中间,刚好是多数人与少数人关系问题打结的地方。《听风》的戏重点在多数人身上,我们知道,很多人参加革命工作,其实并没什么信念,至多有自然的美德……没关系啊,少数人有就行了……重要的是,少数人懂得看到多数人中的自然美德和凶德。尚老师刚才说到自然美德,我完全同意,仅想补充一点儿:所谓自然美德,也指“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品德,但“仁者见之”、“知者见之”——未必你们没看出来,《听风》和《看风》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安在天很会看人,以其“慈祥恺恻之心”发现阿炳,以其“明辨精详之见”相中黄依依,无论别人多么不相信,他总坚持自己看人的眼力。《捕风》的戏重点在少数人身上……《看风》则是多数人与少数人的关系纠缠不清——看看我们捷克的后现代社会,告诉你们吧:多数人与少数人混而不分,各自都不清楚自己,还经常把自己搞错。从前我们讲党群关系,党员当然是优秀分子,但优秀分子永远都是少数,哪有全民优秀的国家?群众嘛……自然是多数人,可如今在我们捷克,你根本不知道谁是党员,谁是群众……
      哈哈哈哈……我忍不住大笑起来,咱们尚老师最像个党员啦,可他偏偏……哈哈哈哈……
      尚悠连忙用手按着我的肩,一脸严肃地说:开玩笑要分时间、地点、场合,人家高先生在说正经事。
      我们可以来回忆一下安在天所讲述的他与小雨的故事的要点,高先生接着说。虽然安在天与小雨已经一起生活了不短的日子,小雨却不知道安在天真正的身份,也就是说,安在天一直对小雨保守秘密——这可以说是少数人对多数人保守自己的秘密,为什么要保密?按我自己的体会是,让作为多数人类型的小雨知道这秘密,会害了她——告诉你们我自己的经历吧:当年我入党后好些年,我妻子都不知道我是……那个……后来出于工作需要,安在天向小雨透露了自己的秘密。安在天说,小雨听后哭了整整一个晚上……请注意,哭了整整一个晚上呵,对一个女人来说,这相当于哭了整整一生,因为这是为自己的整个一生命运的改变而哭!对于小雨来说,生活本来只有“谜”,没有“密”,如今却被拖进了“密”,她必然会因为“密”而死……但实际上是为安在天而死……这也是一回事,安在天就是“密”本身嘛——小雨死那场戏很短,却设计得好极:小雨喊出“开枪,一、二、三”,声调并非高昂,而是轻柔,尤其最后的“三”,缓慢而轻柔得简直就是一生的温柔都在里面的低唤,好像在最后说一声:“我爱你……开枪吧”……
      这比我所看过的电影里所有高呼“向我开炮”的场景都真实……感人,我也有些激动起来。
      你的意思是,所谓“保密”与这类少数人类型有关系?——尚悠收起了刚才的得意,一脸严肃,还点燃了一支烟。
      在这段故事中,小雨的生命之“谜”变成了安在天的生命之“密”,高一乐说,所以她在剧中非那样死不可。生活对于黄依依来说,与小雨一样,本来只有“谜”,没有“密”。安在天讲述的他与小雨的故事,在我们听起来至多是个“谜”,甚至是有人在网上说是情节破绽:都“解放了”,怎么还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而且在苏联?但在安在天那里,这可是个“密”呵……安在天用“谜”一般的叙事讲述了一个“密”——黄依依属于女人中智商忒儿高的一类,她真正要破解的不是蒋匪的密码,而是安在天身上的“密”……一旦她破解了这个“密”,自己的命运就彻底地被改变了。
      哇……这样看来,《暗算》三部曲还另有妙道哦——尚悠从椅子上直起腰来,咱们中国人看不出什么名堂,你这个老外反倒能看出点名堂,真像后现代理论说的,需要他者的眼光呵。高先生,你的说法让我想起《庄子·人间世》起头三个对话,就像是三部曲,全涉及生活中的巨大难题:颜回问的是,如何才能与刚愎自用的君王相处;叶公子高问的是自己作为国使如何与敌国君王打交道;颜阖问的就更惨啦:作为一个贤人,他得去给一个天性有凶德的太子当傅保。尽管三人都是贤人,如今“不得已”要涉足过于艰难的人间事,该怎么办?要是换了我自己,早就一身冷汗……让我困惑的是,第一段对话是颜回问仲尼,第二段对话是叶公子高问仲尼,到了第三段对话,仲尼不见了,变成贤人颜阖与大夫蘧伯玉的对话,被问的人由高而低——我老在想:仲尼哪去了?为什么直到最后仲尼才又出场?我一直以为,这是个“谜”,现在看来,八成是“密”……这些对话涉及的毕竟都是国家大事呵。所谓“保密”当然指关乎社稷的事情,像《楚辞·九章·惜往日》里面说的,“秘密事之载心兮,虽过失犹弗治”。这里的所谓“秘密事”,按朱熹的说法就是“国所秘之密事”……按咱们小万的说法,国家主义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喽,他刚写了一篇论文——“论先秦时期的自由主义思想萌芽:以孟子和韩非子为中心”……论证“事以密成,语以泄败”的说法是专制的表现……
      我刚要抗辩,尚悠比了个stop的手势,接着说:不过,高先生,代主任也有信念啊,他并没有要保密呀……
      没错,但他的信念在一开始也是要保密的;再说,代主任自己讲得很清楚,他与钱之江的信念不同呀……刚才你俩都夸《暗算》有真实感,我不反对,但我觉得,《暗算》中仍然有败笔——从真实感来说的败笔:你们看那个老年的安在天,装模作样,演员也不像是同一个,配音也假兮兮的……
      不对,很真实,我禁不住插话说,因为安在天退休时已经后现代了嘛……你看他居然坐在躺椅上,以后现代的上海外滩为背景留影———老革命会这样留影……
      别扯得太远,尚悠打断我,还是来搞清黄依依为什么留下来这个“谜”,高先生,为什么安在天说,他讲述的与小雨的故事会深深伤害了黄依依?他怎么知道?难道因为黄依依从安在天与小雨的事情中得知安在天是搞秘密工作的?她不是一开始就知道了吗!
      我在想,钱之江身上会不会有双重的“密”。表面上的“密”是他当时的特殊工作,另一层“密”是什么,我不清楚,而且不清楚钱之江自己是否也清楚。只是,《暗算》的整个故事都以“秘密工作”为背景,这让我想到西方思想史上的“秘密”和“保密”的问题。
      
      西方思想史上的“保密”与“揭秘”
      西方思想史上也有“秘密”和“保密”?没搞错吧,我说,从来没听哪位老师讲过,也没从西方人写的思想史中见到过呵……
      18世纪的德国剧作家莱辛写过一部对话作品《恩斯特与法尔克:对共济会员的谈话》……
      就是那个写《汉堡剧评》、《拉奥孔》的莱辛?我问。
      没错,他还写过好些剧本,用今天的话说,是个剧作家。《对共济会员的谈话》可以说是部小品剧,主题是共济会员为什么要保密。当然,莱辛说到的保密,与后来革命党的保密不同——严格来说,革命党没什么可保密的,保密仅仅是因为一时的恐怖统治,革命党的目的光明正大;18世纪的莱辛所讲的共济会是个秘密组织,革命党性质上不是秘密组织……
      慢点儿———尚悠说,你说的……不,莱辛说的这个“共济会”就是缔造了现在自由民主宪政原则及其普世价值的哪个共济会?
      历史上还有过别的共济会吗?如今的Constitution(宪政)这个语词,本来是共济会的用语,指共济会为自己这个组织订的章程……共济会最早在英国出现,后来在美、法、德等地兴起,18世纪后期已经几乎遍布欧洲,有很多分会———左中右都有,各自都有自己的Constitution。
      这么说,自由民主宪政是共济会搞出来的?我向尚悠要了支烟点燃,尖起耳朵听。
      那不能这么说,只能说,自由民主宪政的形成与共济会有过不可小视的历史渊源——历史上有桩著名公案嘛:美国立宪时,谣传国会议员中好些是共济会成员……《对共济会员的谈话》就提到这事……扯远了,回过头来说莱辛的小品剧吧。莱辛本来很想加入共济会,因为,共济会的目的是要清除人间世所有的恶——这目的对于少数有血气的人来说从来就非常有吸引力。莱辛当时在汉堡,汉堡的共济会分会经过一段时间考察,没批准他入会,他转到柏林,向那里的共济会分会提出入会申请。就在柏林的共济会分会决定吸收莱辛入会时,他却偏偏不入了,随即写了《对共济会员的谈话》——为什么莱辛不加入共济会了?这是一个“谜”还是一个“密”?……《对共济会员的谈话》是一个资深会员与一个想要入会的年青人之间的对话,共济会在当时是秘密组织——也许现在还是,因此,这个资深会员与想要入会的年青人谈的话题主要就是:为什么共济会要保密。共济会被后来的启蒙知识人看作理性、自由且“看不见的教会”,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则把共济会看作新兴知识人志同道合的组织——据说,共济会的真正秘密是……
      真可惜,没有中译本,我没读过……尚悠还没等高先生把话说完,就冒出一句。
      有中译本也未必读得懂,我在德国留过学,看德文没问题,这篇作品的德文我在1968年就读过,后来又读过多遍,迄今不敢说读懂了,仅仅知道,这部作品说的是双重的保“密”。难读懂的原因是莱辛的写作方式:用揭示秘密的方式来保密。共济会有自己的秘密组织的规矩、章程乃至联络方式(比如说暗号之类),对话在师傅(共济会称分会会长为“师傅”)与门徒之间进行,门徒想要知道共济会的秘密———师傅告诉他:什么是共济会的秘密。从表面上看,这个秘密就是“保密”:保守共济会的组织这个秘密,可我看来看去,总觉得还有个更深的共济会的秘密被这个揭密的过程隐藏起来了……
      妙!尚悠说,《庄子·人间世》开头的几个对话都可以看作是师傅与弟子的对话,我在读的时候同样有这种感觉——在传授秘密的过程中,某个更大的秘密被隐藏起来了……不过,高先生,你能简单说说,共济会是怎么回事,它的保密性质究竟怎么回事儿?清除人间世所有的恶,这目的伟大而崇高,干嘛要隐藏起来——这究竟是个“谜”,还是个“密”?
      我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时发现,中国的学者喜欢把封建与专制连起来用,动辄就是“封建专制”……可封建与专制是两码事呀:在西方,封建是中古后期的政制形式,所谓“专制”———正确的名称应该是“绝对王权”政制,16和17世纪才出现……那个时候,宗教改革运动把传统教会搞得四分五裂,人们为了自己的信仰不惜以刀枪相向,内战打得一塌糊涂。所谓“绝对王权”指君王在下辖地域内独有最高主权,首先针对的就是搞武装冲突的宗教派别,从政治领域排除教派权力,最低限度地为国家的和平和秩序提供保障,这就是所谓“国家理由”。绝对王权国家并非无法无天,国家有所谓“基本法律”,君王也得对自然法负责;但如此法制把政治与道德-宗教分隔开来,直接的后果是个人被分割成外在之人和内在之人———或者说被切割成公、私两半:一方面是如今所谓法律面前政治上平等的公民,不再受中世纪式的封建等级制身份结构的制约,但得按“公民理性”或者说国家理由来规范自己的外在行为;另一方面,个人作为“私”人,可按个人良知来决定自己信什么,国家不管也管不了,但个人不得以上帝名义提出任何政治诉求……作为交换,君王主导的这个法治国家为每个公民提供保护,就像我现在拿着护照到中国来会朋友,护照上由捷克政府外交部写得很清楚,我受到捷克这个国家的保护;反过来,倘若你要在这个国家中生活,就得顺从提供保护的君王———如今叫做国家……在思想史上,这就是著名的所谓“保护”与“顺从”的理论……所谓信念自由,本来的意思是:个人得把自己的道德-宗教认信隐藏在“内心密室”,in secret free(秘密地自由)信仰……不过,这并不等于“保密”,像你们“文革”初期打派仗时人们对自己属于哪派得保密那样,以免被敌对派暗算———“保密”指的是,倘若有人认为以国家理由为理由搞无道德的政治要不得,非要让自己的个体认信走出“内心密室”,进入王权专有的政治领域,就得秘密行事,对自己的行动保密。后来的启蒙运动实际上就是要扩大个人信念的政治空间……秘密与启蒙、揭露与守秘,在西方思想史上是一大问题呵,你们的西方思想史老师不讲这段?
      
      共济会的两种“秘密”
      我们的思想史界呵,尚悠说,无论研究西方的还是中国的,基本上还在启蒙梦想中没醒过来哩……不过,这个话题不谈为好,免得咱们小万这样的人听了不高兴……高先生,你刚才说的,倒让我想起近代自由主义理论先驱对内与外、私人与公共的区分,由此提出了自由的权利诉求……不过,思想自由、良知自由的问题,古希腊的时候就有喔……西方的近代史史书上的确提到各种秘密结社、秘密教团,共济会不过是其中最有历史影响的,但古希腊贵族政制衰微时就出现过秘密团体,这与近代的———比如说共济会有什么不同?
      莱辛不仅是个剧作家——高一乐说——也是大学者,用今天的话说,是个文史学家,他长期待在一个老图书馆里整理善本,不时以“历史与文献”为题发表一些据他说自己整理出来的善本书稿,其实有些东西根本是他自己写的……不过,为了写《对共济会员的谈话》,莱辛倒下过一番功夫考索共济会保密性质的来由……共济会起初在英国是一种行业会,所谓“保密原则”不外乎是谨防门派的手艺绝活外传。大约到了18世纪的时候,开始出现“思辨的”共济会,也就是新兴知识人的行会,并很快风行整个欧洲大陆,据统计,18世纪40年代,仅法国就有200多个分会——这时,共济会分会的保密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这么说来,共济会员起初不少是如今所谓搞自然科学的知识人?尚悠问。难怪我们好些启蒙知识分子是学理科出身的……理论物理、分析化学、基础数学之类……这类人一转到人文领域,尤其政治思想领域,脑子往往直愣得很……
      我听了很不高兴———因为我本科念的就是理论物理———顶了尚悠一句:你知道“假舅舅”的领导(编者注:《捕风》剧中的上海地下党负责人“彩云”)是学什么专业的呢?看他那满头的白发和资深的眼镜,没准是学康德伦理学出身的哩。
      高先生完全没听懂我俩在说什么,只能接着自己的话往下说——在共济会中其实有两种性质不同的秘密:一种可以说是形式的秘密或保密原则,也就是共济会组织的具体规定、行内规矩等等……后来有共济会员退出,这些形式上的秘密早就外泄,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另一种性质的秘密可以叫做内在的秘密:秘密的共同信念和感情,也就是共济会员因接受秘传的信念而产生的一种特别的生存感觉……共济会的“兄弟们”不分国籍、民族、社会等级差别,都是“同志”,就像警犬和耗子那样,都为共同的圣殿工作,从而形成一种超乎自然伦常的道德感情——我不清楚后来的“国际歌”与此是否有关系,总之,共济会的秘密信念营构出秘密的共同情感,使得会员兄弟们有一种秘密的自足感,活起来觉得非常充实……难怪梵蒂冈教廷在1738年发出教宗诏书,“谴责和禁止”共济会,因为,共济会简直是在与大公教会争夺灵魂嘛。
      清除人间世所有的恶,这目的很伟大呵,为什么要保密呢?还是搞不懂,我说。
      要到达这目的就得搞大政治,但王权国家禁止宗教团体或类似的团体涉足政治,共济会的保密性质首先就在于保护自己的这种相当政治性的诉求———这种意义上的保密,相当于钱之江当年的保密,解放以后,这种性质的保密就没必要啦。这种性质的保密尽管从历史过程来看具有暂时性,但在当时却具有意想不到的意义:如此保密实际上营构出了一个秘密的新社会———共济会内部的社会,而共济会希望这个秘密社会将来成为人类生活的普遍形式,因为,这个社会才是道德的社会,自由和平等是首要的道德……共济会的原文直译的话就叫“自由工匠”,有free这个词……你们已经很难体会得到———我相信钱之江和安在天就能体会到:起初内在的秘密感觉的确是一种颇为美妙的自由感觉,在一个秘密的道德共同体内才会有的感觉,一旦与共济会内部的平等情谊连在一起,这种感觉就更为美妙得……
      明白啦——我一拍桌子说,这不像是自由主义了吗,黄依依根本没受什么伤害,她破译了安在天身上的密……且听我道来——我故意卖关子,慢腾腾吸了口烟——通过小雨的死这件事,黄依依终于明白,安在天是个使命人,对他来说,与使命维系在一起的信念情感高于自然情感。黄依依终于回过神来,从安在天身上得不到自然情感,得到也靠不住,向那个苏联人开的一枪不就是证明?安在天的爱情在使命,要与安在天结合,就得与安在天的信念或使命结合……所以黄依依决定留下来当破译组长,成了少数人……什么叫“少数人”?不都是从多数人中冒出来的嘛……
      觉悟得蛮快哦,尚悠说……
      我的话还没说完呢,高先生说。内在的秘密感觉基于共济会的工作使命,也就是说,共济会要让自身的生存方式最终成为所有人的生活方式……反对道德与政治的分离,尽管眼下这还是一个需要保守的秘密,但这个秘密最终是要走向公开的,一旦整个国家……不,应该说全世界所有国家的人获得了彻底解放——摆脱“专制”,这个内在的秘密就见光明啦……其实,共济会在18世纪兴盛的时候,教派内战已经过去100多年,“专制的”国家理由早已不成其为理由,但绝对王权式的国家形式还在……或者说专制还在,共济会要保守的真正秘密就是反专制——所谓反专制,意思是从道德上、政治上打破人与人之间的区隔,弥合因民族、国家和封建等级残余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分裂”,促成人类一体的大同社会;“人类”这个词我们如今用得很普遍甚至很随便,其实,这个词是18世纪才开始流行……因此,共济会的保密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政治行为,掩护自己的政治诉求由内而外、从道德自由向政治自由推进……
      难怪不得,尚悠说,启蒙主义者们无不具有高昂的道德热诚……
      
      保密……还是该公开?
      问题是———高一乐说———《对共济会员的谈话》借师傅向弟子传授秘密,公开讲出了共济会的第一层保“密”,又借口共济会员“不可说他最好缄口不说的东西”,莱辛好像有意要隐瞒共济会的第二层“密”———这与当时的启蒙思想家们很不同呵……要是到此为止,小万的解释就有道理。可莱辛笔下的共济会师傅说:“共济会始终存在”———这话究竟什么意思?非常费解……新社会建成以后,共济会岂不没了存在的理由?绝对王权国家出现前,哪有什么共济会?……难道共济会身上还有第三层“密”,但莱辛隐瞒了……
      我突然想到一个“谜”,尚悠打断高一乐说,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黄依依是学数学出身的——西方最早的知识人秘密团体就是数学人团体……毕达戈拉斯派呵,你老先生知道的……咱们中国古代恐怕也有类似的数学人群体,在哪儿我不清楚,凭直觉反正觉得应该会有,不然“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之类写给谁看?……安在天说他讲的事情伤害了黄依依,的确不过是他的一面之辞,我们毕竟没听到黄依依自己的说法,她内心怎么想的,咱们不知道,仅看到她完全变了样,见到安在天时冷冰冰的——也许,黄依依确实没受到伤害,但并非小万说的那样,毋宁说,她破译了安在天身上的“密”……数学对黄依依本来是“谜”,如今成了“密”……毕竟,即便黄依依是多数人,也得算是多数人中的异类:她看似有很强的爱欲,其实是有很强的上进心,追求干净、纯粹得跟数学差不多的东西,起初在多数人中间自己还没觉得,遇到安在天才醒过来,爱欲于是一下子变为“基命宥密”……在我们这些多数人眼里,她才显得是变得“冷淡”而已,在她自己或者在少数人眼里呢,怕是“澡身浴德”后的神妙莫测哦……不过这样一来,她要找到合适的爱人就几乎没什么指望啦,安在天恐怕也不在她眼里……
      这不已经伤害了黄依依吗!高先生差点儿从椅子上腾起身来打断尚悠,激动得说中国话发音也乱七八糟——难道黄依依与安在天错了位……难道黄依依既非多数人也非少数人,而是……?毕竟是个女人呵……她笑起来的时候好美丽,但嘴角总隐含着一丝丝儿苦涩,让人揪心地痛,就好像美好的东西总是艰难的命……不管怎样,要说黄依依没受到伤害,我断难接受……你俩对黄依依的结局解释不同,就像后人对《对共济会员的谈话》各有说法:有共济会大师说,莱辛破碎了共济会的理念,有的大师却说,莱辛最为精当地表达了共济会的理念……最妙的是,法国大革命以后,有两个当时非常著名的德国哲人接着莱辛的《对共济会员的谈话》写了续篇,但方向完全相反。莱辛的对话是在法国大革命前最后一个十年之初发表的,1793年——也就是法国大革命之后的第四年,著名的赫尔德发表了《关于一个不可见的可见社会的谈话》,公开主张把莱辛笔下的人物所隐瞒的“密”公开化,使之明确为历史的终极目的。几十年后,马克思流亡巴黎时,建议《前进》杂志在被关闭前的最后两期重刊莱辛这篇对话,就是在坚持走赫尔德的方向——当时,马克思正与资产阶级民主派决裂,积极倡议发表莱辛的这部作品,看来与他对共产主义同盟的理解有关……有意思的是,重刊这篇对话时,《前进》杂志用了“社会主义者莱辛”这个标题。
      另一个写续篇的是著名的小施勒格尔——1804年,小施勒格尔给自己编的莱辛文选作注疏,写了篇《关于共济会员的谈话》,他说,没有大革命之前,我们应该保“密”,如今有了法国大革命,我们更应该保“密”……可是,康德带出的那帮德意志唯心主义哲学家们竟然都忘了,哲人生活本质上是密契性的……因为,哲学不过是一只翻飞的蝴蝶……因为,哲学基于一个最终的大“密”:绝对完满的善本身最终是没法彻底搞清的。“保密”与“传达”相辅相成,压根儿就不传达,也就谈不上什么保不保密……如何把这个最大的“密”传下去呢?只能以秘传方式来传,所以,凡修炼到家的哲人在表达时肯定会用寓意方式……康德以后的启蒙哲人一个劲要到市场上去传布哲学,向大众揭密,恰恰因为他们认定,绝对完满的善不仅可以搞清,还可以实现,或者说已经搞清,因此应该实现,有何保密的必要?施勒格尔简直把古老的哲学传统说成了一种宗教——当然是内教而非外教。任何大宗教都有内教和外教两层,因为凡大宗教都既有信念又有寄托……钱之江老是念佛、做打坐状,在别人看来是有寄托,其实是有保密性质的信念……
      没想到你这个老党员竟会懂得那么深……深者“蕴奥而难见也”……我猜,你的意思是:黄依依肯定受到安在天的伤害,但究竟是哪层“密”伤害到她,就不清楚了,总之,是少数人伤害到多数人……在这伤害的同时,少数人也伤害了自己……要搞清楚黄依依究竟受到哪层“密”伤害,取决于安在天是否认识到这两层“密”及其相互间的历史关系,可我们没法知道这一点。
      但这历史关系肯定是个“谜”、而非“密”……高一乐没再说下去,只埋头呷咖啡。
      越听越迷……糊———我说,共济会的事情与黄依依同安在天的故事究竟有什么关系?高先生的说法倒像是“密”上加“谜”。
      看来呵,尚悠摆出一副自得的姿势说,咱们这些被西方启蒙精神教育出来的中国知识人要搞懂“谜”还是“密”,根本就没指望——我倒是想起《庄子·人间世》中接下来的第四个对话:前面三个对话都是两个人之间的对话,第四个对话中多了一位他者。有个名叫“石”的匠人带着弟子去齐国,路过一个神社,见到一棵高大的栎树——高大得甚至看周围的山也得俯视。弟子见了,惊奇得止步不前,师傅却看也不看,径直前行。弟子觉得师傅的行为是个谜,问师傅:我从没见过这等好材,你怎么连看也不看一眼?师傅说:够了,别说啦,什么好材,散木而已。当天晚上,这师傅就梦见那棵高大的栎树把自己训斥一通:你知道什么好材、劣材,什么有用、没用?我告诉你这等散人罢:无用才是大用。这师傅醒来,把梦中的对话讲给弟子听——弟子听了觉得又多了一个谜,他问:既然志趣在于无用,怎么不在大山里站着,偏偏要到神社这地方来站着?这回师傅的回答就与先前不同啦,他说:“密!若无言。……彼其所保与众异,而以义誉之,不亦远乎?”……哎呀呀……真所谓“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呵……
      Sī tacuisses,philosophus mānsisses———高先生嘀咕了一句洋文,尚悠和我都没听出来是哪国的,愣在那里。高先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是句拉丁语,不知道中文怎么翻译……
      尚悠朝高一乐举起杯子,高一乐也举杯,两人对视着,像两个小孩子一样微笑着,饮完最后一口咖啡。尚悠要付账———我和高先生没谁同他争。
      我们三人各自打的离去,谁也没送谁。(篇幅所限,略有删节。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暗算》三部曲梗概
      《听风》讲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情报部门“701”搜索侦听台湾无线电通讯的故事。敌人实施“无线电静默”活动后,普通侦听员很难发现敌人的信号。“701”干部安在天请来听觉特别发达的盲人“阿炳”,找到了敌人的所有电波。
      《看风》中苏交恶时期,蒋介石叫嚣“光复大陆”,台湾特务系统启用新密码。
      “701”虽能接收到敌人发出的信号,却无法破译。安在天请来女数学家黄依依。黄依依是留学归国人员,个性奔放,因为喜欢安在天而答应调到“701”,条件是破译密码后带安在天退出情报系统。安在天决定献身情报事业,拒绝了黄依依的爱情。绝望的黄依依为了忘记与刺激安在天,就与刚刚认识的汪林逢场作戏。汪林受到处分,被发配到后山放羊。黄依依为此十分内疚。在安在天跟她讲过前妻小雨牺牲的经过后,她对安在天就失去兴趣了———小雨被苏联特务劫持,安在天为保护情报,开枪将特务打死,小雨也死于特务之手。
      《捕风》宁沪杭地下党准备在上海召开会议的计划为国民党特务机关掌握,有被一网打尽的危险。打入国民党军队通讯机关的地下党员钱之江,将这一情报通知了地下党员张秘书。不料,张秘书被捕,情报为国民党收缴。国民党方面为追查泄密者,将破译这封密电的钱之江和另外几位情报人员隔离。钱之江为了将情报带出,阻止地下党会议的如期召开,服毒而死。钱之江的遗体被运回家后,地下党人根据他在遗书里留下的线索,在他的肚子里发现了情报。
     
    【详细】
  • 114420562
  • 苦苦圈
    2022/8/30 9:04:46
    午休下饭的颜狗最爱?
    剧播时刚入泰腐坑,因为在实习,所以午休时间非常充裕(带着耳机看,同事也这看自己追的剧综)两位主演的颜泰绝了,而且比较清水,在午休场合下饭也不会尴尬。 从第一集开始就在实时追剧,但是播到最后三集时刚好碰上五一小长假(或者?总之是一个假期,约了和朋友去玩)没来得...  (展开)
    剧播时刚入泰腐坑,因为在实习,所以午休时间非常充裕(带着耳机看,同事也这看自己追的剧综)两位主演的颜泰绝了,而且比较清水,在午休场合下饭也不会尴尬。 从第一集开始就在实时追剧,但是播到最后三集时刚好碰上五一小长假(或者?总之是一个假期,约了和朋友去玩)没来得...  (展开)
    【详细】
    14616215
  • 护士衫下
    2018/9/22 23:35:20
    而麒麟常在
    作为原著党,得知《祈祷落幕时》要拍电影的时候我还是有些惊讶的。毕竟在我看来,这部小说真的算不上出色。这是加贺恭一郎系列的第十部作品,也号称是完结之作——而只要你哪怕只读过《祈祷落幕时》的前面两部作品《新参者》和《麒麟之翼》,恐怕你就立马能明白为什么这是完结...  (展开)
    作为原著党,得知《祈祷落幕时》要拍电影的时候我还是有些惊讶的。毕竟在我看来,这部小说真的算不上出色。这是加贺恭一郎系列的第十部作品,也号称是完结之作——而只要你哪怕只读过《祈祷落幕时》的前面两部作品《新参者》和《麒麟之翼》,恐怕你就立马能明白为什么这是完结...  (展开)
    【详细】
    9664214
  • 天D行者
    2020/2/26 20:35:33
    安妮-海瑟薇不羁的演技

    吸引俺看这部影片的原因有几点,一是片名,虽说这个片名并不醒目,但包含着一种深意,引起了俺的共鸣,俺想了解一下片中的父亲有个什么样的遗愿;二是安妮扮演的角色 Elena McMahon,是个记者,这曾经是俺的职业,大多数描写记者生活的电影俺都会过过目;三则是影片牛逼的卡司,安妮之外,还有本-阿弗莱克、威廉-达富等等。

    影片一开始,安妮-海瑟薇的形象让人眼见一亮,差点

    吸引俺看这部影片的原因有几点,一是片名,虽说这个片名并不醒目,但包含着一种深意,引起了俺的共鸣,俺想了解一下片中的父亲有个什么样的遗愿;二是安妮扮演的角色 Elena McMahon,是个记者,这曾经是俺的职业,大多数描写记者生活的电影俺都会过过目;三则是影片牛逼的卡司,安妮之外,还有本-阿弗莱克、威廉-达富等等。

    影片一开始,安妮-海瑟薇的形象让人眼见一亮,差点让人认不出来。这应该是她从来没有演过的角色,化妆往丑里去不说,似乎还故意在脸上画了蝴蝶斑,从头到尾几乎没穿一件靓丽的衣服,一直都是脏兮兮、随随便便的普通人打扮。这实际是一部考验安妮演技的电影,就是让人忽视她的美貌,只看她的性格与演技,片中她裸露的上身也丝毫没有情色成分,她的一侧乳房是瘪的,令人震惊,这对一位以靓丽、美貌著称的女演员来说,显得有些残酷。不过,这也显示出安妮多么渴望改变自己的形象,演出一些让观众出乎意料的角色。

    应该说,安妮开始的记者形象演得还是非常不错的,那种想方设法抢新闻的劲头、那种随意席地而坐不在乎环境的架势,都是我们记者的常态,非常真实、自然。但可惜的是,到了后面,她独闯中美洲帮父亲去完成遗愿时,似乎不再是一个老练的记者,而成了一位落入险境的无知女人,轻信、茫然、慌不择路。这应该不是安妮的过错,而是编剧和导演的问题,就是说故事的后半段太让人莫名其妙了。

    影片据说是根据琼·迪迪恩1996年的同名小说改编,不知其中的故事是否来源于真实人物。女主 Elena的家庭似乎不很美满,父母离婚,母亲去世,女主自己也离婚,带着一个女儿。而她父亲,威廉-达富扮演的Richard临终前要她去完成的一件大事,居然是独自护送一批军火到中美洲某国,这简直就是为了赚钱把女儿往火坑里推。而女主居然也仗着自己以前到南美丛林中的战地采访过,觉得自己见过世面,能应付这种黑社会勾当。这可绝对是无知无畏,实在不像一个老练能干的记者能干出的事情。这里捎带补充一句,豆瓣的剧情简介有误,这部影片与伊朗没有半毛钱关系。

    威廉-达富还是那种苍老、随意的模样,没有多少新鲜感。本-阿弗莱克乍一看,也差点没认出来,原来是发福了,失去了以前的那种帅劲。他扮演的 Treat Morrison是个总统身边的政府工作人员,一开始基本上与女主没有什么关系,让人感觉有些多余。不过,等安妮后来陷入险境后,他居然一下出现在安妮身边,还没有任何预兆地睡到了一起,这真是有些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影片最后想揭露的是,女主所经历的军火、毒品交易,牵涉到米国政府的某种颠覆阴谋,看似来营救女主的Treat,其实是担心当过记者的女主回国后披露真相,暗地里来灭口,天真的女主直到最后才发现这点,可惜为时已晚, Elena最终香消玉殒。这似乎也是安妮-海瑟薇自从出演《悲惨世界》中的芳汀后演过的最丑、最惨的角色。尽管这部影片有很多问题,不过,还是应该为安妮-海瑟薇的演技多打一分。

    【详细】
    123031279
  • 诸葛若见
    2022/2/1 14:02:50
    胆敢把女性当作羔羊的渣男,听我怒吼!

    追完前八集,我最直接的感受是一旦女人从对婚姻、对男人的希冀中走出来,她们将不再迷糊或容易被人蒙蔽,而是成为一个家庭版的福尔摩斯,或是发现男人出轨的证据,或是帮助自己逃离苦海。说实话我是服气导演和编剧这次创作的,目前除了警察这条线,我就没有看到一个好人,很可能都有作案嫌疑。当然,已知各位都动了手,就看是谁给的致命一击了。我盲猜是岳母,也就是晓楠的妈妈,史可女士,咱们等后期验证啊。那么,我逐一分

    追完前八集,我最直接的感受是一旦女人从对婚姻、对男人的希冀中走出来,她们将不再迷糊或容易被人蒙蔽,而是成为一个家庭版的福尔摩斯,或是发现男人出轨的证据,或是帮助自己逃离苦海。说实话我是服气导演和编剧这次创作的,目前除了警察这条线,我就没有看到一个好人,很可能都有作案嫌疑。当然,已知各位都动了手,就看是谁给的致命一击了。我盲猜是岳母,也就是晓楠的妈妈,史可女士,咱们等后期验证啊。那么,我逐一分析下自己为什么会排出几个嫌疑人以及锁定李妈妈的原因。故事先抛了一个悬念,死者,男,苏睿,女主李晓楠的老公,我们想要知道的就是他为什么会死(渣男,死有余辜)?谁是凶手?然后进入案发前四天的时间线,在中介公司上班的李晓楠想要买一套低于市价的房子,打算把账户里的钱都取出来,再向李妈妈借点钱,总之凑够首付,一周内把房子的敲定。这是一个矛盾点,因为赌博输钱借了高利贷的苏睿正在为钱着急,他欠了混混虎哥的钱,再不还有可能性命不保。两个人账户里的钱肯定不够还欠债的,估计差一大截,所以,家暴男苏睿没有死命逼李晓楠拿出来。他有两个计划,一个是勾搭拆二代于红,他以为于红有钱,在傍上于红之后跟李晓楠离婚。以为跟于红结婚,婚后就能分对方一半的财产。不过,在得知于红家的房子都在她爸和她弟名下之后,这个计划显然破产了。但被债逼得越来越紧的苏睿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决定进行第二个计划,也就是杀妻骗保。其实,追到后面就知道李晓楠已经知道苏睿出轨并且怀疑对方可能不安好心(一个家暴男有什么好心),所以,她也在进行两手准备。

    14180830
  • 赤叶青枫
    2015/9/18 11:01:58
    《别有动机》:绝世暖男与高冷前任的心机暗战
    文 / 赤叶青枫

    提起黄岳泰,很多普通观众一时之间也许会感到比较陌生,但如果说起《新龙门客栈》、《黄飞鸿》系列、《投名状》、《画皮》、《十月围城》这些电影佳作,相信大家都有印象——不错,这些电影全是由他掌镜拍摄的。作为香港电影界摄影泰斗级的人物,香港现在一半以上的摄影师都是他的徒子徒孙,9届金像奖最佳摄影的辉煌纪录至今无人能破,而新近上映的由林家栋、秦岚、高圣远、任达华、刘威等人主演
    文 / 赤叶青枫

    提起黄岳泰,很多普通观众一时之间也许会感到比较陌生,但如果说起《新龙门客栈》、《黄飞鸿》系列、《投名状》、《画皮》、《十月围城》这些电影佳作,相信大家都有印象——不错,这些电影全是由他掌镜拍摄的。作为香港电影界摄影泰斗级的人物,香港现在一半以上的摄影师都是他的徒子徒孙,9届金像奖最佳摄影的辉煌纪录至今无人能破,而新近上映的由林家栋、秦岚、高圣远、任达华、刘威等人主演的电影《别有动机》则是他的导演处女作。

    黄岳泰既然是摄影出身,在画面的处理上自然较为讲究,因此一众主演们在他的镜头下不仅显得男帅女靓,格外养眼,而且各自的情绪也甚是饱满,肉搏、枪战、飙车等动作戏更是一样不落,且拍得扣人心弦,尤其是片中的一段发生北京胡同里的追车大战,张力十足,令人眼前一亮。而在这样的一种画面所营造的氛围下,故事本身的悬疑感也就变得更强:富家千金叶霜(秦岚饰演)的老公凌锋(高圣远饰演)和女儿意外被人绑架,报警后,负责破案的恰好是她多年未见的前男友姚杰(林家栋饰演)。姚杰经过层层抽丝剥茧地调查分析之后,竟将矛头对准了叶霜父亲叶城(任达华饰演),而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一起20年前凶案随之也浮出水面,姚杰惊觉,新案的犯罪元凶似乎别有动机,而两案之间竟然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作为一部犯罪题材的影片,《别有动机》在剧情设置上颇费苦心,案件进展环环相扣、疑阵不断,直至最后一刻才揭露真相与真凶,颇有些两年前《全民目击》的味道,不过后者始终以亲情为主线,而在《别有动机》一片里,亲情只是引子,主人公们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才是最大看点所在:20年前,叶城和昔日Boss肖辛(刘威饰演)为了名利,“相爱”相杀;20年后,叶霜与暖男老公以及警探前任的虐心三角恋是推动整个故事发展以及揭开真相的关键,因此,此片也可看做是绝世暖男与高冷前任的心机暗战。

    在此,必须得重点说一下高圣远,其饰演的“凌峰”虽然身份特殊,背负巨大秘密,但对妻子温柔体贴、关爱备至,为令妻子重新振作,甚至不惜以身试毒;对女儿慈爱有加,竭力呵护,即便身陷囹圄也会精心编造在参加《爸爸去哪儿》节目录制而避免造成孩子心理恐慌……绝对堪称国民好老公/好爸爸的典范!而在高圣远的动情演绎下,此角色显得更加多情迷人,暖男魅力无法阻挡,故而别说片中秦岚心甘情愿为他沦陷,林家栋输的心服口服甘拜下风,片外的你我也会对其刮目相看,女生们为其大发花痴亦是情理之中。

    总而言之,《别有动机》虽是犯罪题材,但实则破案为壳,贪欲为衬,情爱为核。片中并无大奸大恶之辈,那一次次地搏命、谋杀与绑架等,无论看似再怎么心狠手辣、精心布局,实则都有自己的种种无奈和难言之隐——说到底,终不过是一念之差,而已。
    【详细】
    76021152
  • Cinwy
    2013/5/27 18:46:18
    日本热血动漫为何能影响深远?——以《海贼王》为例
           日本动漫在全球有着很重要的位置,很多日本动漫作品成为了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生活。而在纷繁复杂的日本动漫中,热血类动漫的生命力最旺盛,连载时间最长,也是影响最深远的。《灌篮高手》、《龙珠》、《死神》等长篇连载动漫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而这一类动漫到底有什么魅力,能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以下以《海贼王》为例进行解读。<
           日本动漫在全球有着很重要的位置,很多日本动漫作品成为了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生活。而在纷繁复杂的日本动漫中,热血类动漫的生命力最旺盛,连载时间最长,也是影响最深远的。《灌篮高手》、《龙珠》、《死神》等长篇连载动漫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而这一类动漫到底有什么魅力,能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以下以《海贼王》为例进行解读。

        “财富,名声,力量,曾经拥有这世界一切的男人、‘海贼王’哥尔多·罗杰,在临刑前的一句话让人们趋之若鹜奔向大海:‘我的财富吗?想要的话可以全部给你!去找吧,我把一切都放在那里!’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奔向大海,世界迎来了‘大海贼时代’!”1997年8月4日,《海贼王》漫画中第一句话同样开启了属于它的时代。

        《海贼王》的主角为路飞,他的梦想是找到One Piece,并成为海贼王。后来,要成为世界第一大剑豪的索隆、想绘制出自己的世界地图的娜美、希望成为真正勇敢的海上战士的乌索普、寻找奇迹之海All Blue的山治、想当“万能医生”的乔巴、寻找历史正文的罗宾、要制造出梦想之船的弗兰奇及必须依约与鲸鱼“拉布”重逢的布鲁克先后成为了路飞的伙伴,为实现各自的梦想共同踏上冒险之路。这个只有九个人的海贼团在尾田荣一郎笔下的世界扬名的同时,征服了现实世界中的几代人。

        日本进行过一项问卷调查,内容为“你希望自己的孩子阅读哪一部漫画”,而最终的结果《海贼王》位居第一。而之所以选择了海贼王,20岁的年轻人表示“海贼王对于友情的重要和正义是什么有很深的描写”,30岁的人群认为“这部作品是人生的教科书”,40岁人群则表示“希望通海贼王让孩子了解同伴的重要”。而从《海贼王》的影响力来讲,这个调查结果可以说是带有全球性的。

        已经连载15年的《海贼王》在世界上已有30多个翻译版本发行,累积发行量突破2亿册;在日本,它甚至成为了“人权教育”的教材。在剧场版方面,上映完毕的11部电影票房进账超过17亿人民币,正在热映的《最强之敌:Z》最终票房可能突破70亿日元(约5.08亿人民币)。而这部电影的主唱是有“流行小天后”之称的加拿大歌手艾薇儿。国际歌手的加盟在代表着《海贼王》深远影响力的同时,更成功将其推向世界。另一方面,动漫衍生品无孔不入:从海报、挂饰、模型到首饰、主题餐厅甚至主题公园。尾田荣一郎的年收入中,周边衍生品的授权费就有900万美元。这些成绩让同期出道的漫画家们自叹一句“一山不能藏二虎”。

        讲述冒险故事的热血动漫《海贼王》能长期获得极好口碑和成绩,并产生深远的影响,它到底有什么魅力?

        一、情节引人入胜

        《海贼王》的舞台是一个无比开放的世界。这个世界是作者有意而为之。正是因为开放,可以构筑一个个或细致、或宏大的场景、设定各式各样的人物、构建不同类型的故事、有足够的空间留下伏笔。

        《海贼王》的情节是它成功的坚实基础。作者以其丰富的想象,设置了不同章节的故事,以迂回曲折的情节不断地吸引读者:此刻草帽海贼团从空岛回到地面,下一刻你发现他们所处的地方竟然是海军要塞!这一集终于把一些强者打败了,以为Boss准备登场,但下一集你会看到被打败的敌人打算引爆整个建筑,与路飞他们同归于尽!在回忆过往的时候,你才知道有命运羁绊的两个人的相遇可以有多离奇;你会明白这一战的成败对双方来说意味着什么······情节幻想味道浓郁,峰回路转,同时又有适量的留白,给予读者个人想象空间,这是情节设置的成功之处。

        另一方面,作者善于留下伏笔,而且这一伏笔往往在很多集后才明示出来。鲸鱼“拉布”在路飞他们刚进入伟大航路时便出现,并知道它不断伤害自己的原因是想去寻找曾经的伙伴。而这个伙伴,恰是路飞的第八个伙伴布鲁克,前后跨越近300集。如果按动画每周一集的播放速度,那么这一伏笔“沉睡”了6年多,换言之,在《海贼王》创作早期,尾田荣一郎已经把后面350多集的内容都构思好了。这种情节安排能力不能不让人钦佩。

        二、人物精神感人

       《海贼王》是一部让人又笑又哭的热血动漫。笑是因为他们冒险中的各种趣事,而哭是为他们的精神而感动。

        “王”只有一个。在“大海贼时代”,群雄并立,敢喊出“我一定会当上海贼王”的人有几个?而一个17岁的小鬼向别人做自我介绍时,“我是要当上海贼王的男人”是必然出现的话,说得干脆、说得自信。即使会被人笑话,但是路飞却从没有改变过口头禅。为了这个单纯、简单梦想,他在每一次战斗中都拼尽全力,从不逃避,让自己不断变强。可是,路飞从来没有自负,他不会因为胜利、因为强大而看轻任何人,他不会炫耀自己的成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任何人。正是这种真正的自信与对梦想的执着及坚持,让他在这片大海上得到越来越多的伙伴,让海贼团的每个成员都尊敬并服从这位给予他们充分尊重与自由的特别的船长。

        路飞的八个伙伴有各自的梦想,他们的梦想同样被嘲笑过、被否定过:娜美因受制于鱼人,梦想近乎破灭;山治因为说出自己的梦想而受到其他厨子的欺负;布鲁克已经只剩下一副骨头,被龙马嘲笑为“不可能信守承诺的男人”······但是他们心底里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梦想,因为那是支撑他们在困境中一定要活着的信念。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坚持,路飞会想尽办法让他们成为草帽海贼团的一员,但从不强迫。他们是根据自己的心去做出对路飞的邀请的选择,而且在他们做出选择的同时,他们已经作好了为同伴牺牲的觉悟。

        在他们冒险中,遇上了有为停止国家内乱而奋斗的薇薇公主、即使被羞辱仍相信黄金钟存在于天空之岛的大叔、想在有生之年再见一次阳光的老人等等,他们为自己心中所想而坚持不懈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所有人,让草帽海贼团无怨地与他们并肩作战,帮助他们达成梦想。

       《海贼王》中的人物意志坚定,不懈的努力、真挚的感情、积极的心态、正面的思考,让他们不仅在虚构的世界,更在现实的世界深深感动着所有人,让读者因他们的失落而感到悲伤,因他们的战斗而兴奋,因他们的成功而感动落泪。

        三、契合现实情感

       《海贼王》在人物性格塑造方面与其他热血动漫一样,有意去夸大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路飞的自信、索隆的坚持、乔巴的可爱等等。而之所以作这样的处理,是因为作者意识到,这些方面是人们在现实中缺失的、没有拥有的东西。

        在物质横流的现实社会,很多人在没日没夜的忙碌中渐渐失去了自我,忘记了自己最初的梦想,随波逐流。当有那么一天,这些高速旋转的陀螺停下来的时候,他们是否还有去梦想的勇气,抑或是怕被嘲笑早已怯懦于梦想?

        在贫富差距越发明显的今天,因财富与地位而自视高人一等的人无处不在,自认卑微的人也不在少数。当有那么一天,他们坐在一起的时候,成为一个团队的时候,自命不凡的人是否会思考凭什么对方要承受这些痛苦,自觉不如的人是否会沉思为什么自己不能享有某些权力?

        现实中,人们已经缺失了很多东西:信心、勇气、努力、友谊、信任······当人们在某些方面觉得空虚时,在虚构的世界中可以让他们找到一点慰藉。在《海贼王》中,各类读者可以找到共鸣角色,从每个故事中找到各种情感的慰藉,得到各种情感的启发。

        每个伙伴的加入都有一段属于每个人的特殊故事。索隆本想与挚友一起为世界第一剑豪这一目标努力,但是挚友却意外身亡,他请求老师把挚友的佩剑交给自己,“我会连她的份一起努力,成为世界第一剑豪,让我的名字响彻天堂!”乔巴因为身来就是蓝鼻子,所以受到同类的驱逐;吃了人人果实后,想以人的形态与人类友好相处,又被称为“怪物”。身心受到伤害的乔巴对人生失去希望之际,遇上了庸医希鲁鲁克,他不仅传授乔巴医术,更治好了乔巴心灵的创伤,最后却因统治者卑鄙的玩笑而死······一段段让人胸口发暖的故事,正传递着友情、平等、亲情、勇气等感情,而这些恰恰是当下人们缺失或者不信任的情感。

        草帽海贼团自成立开始,从他们称呼彼此为同伴开始,他们就是一个整体。为了伙伴,为了梦想,即使赌上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他们的友情是可以相互托付后背的绝对信任;只要他们的背影出现在面前,就会给人一种安全感。“只要有命在就行了,谁都有做得到或做不到的事情。你做不到的事情由我来做,我做不到的事情由你来完成!”“我做好自己的部分,接下来轮到你,做不好的话我就揍扁你。要是有这种决心才能算是团队精神吧!”这些经典的话很好地诠释了团队精神的内涵,因此,在《海贼王》中,他们都是以必死的决心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海贼王》用行动而非说教告诉我们这些深刻的道理。正因为我们大多数人缺失、不相信这些情感与精神,没有像草帽海贼团中的人的那么自信与勇气、对梦想的如此坚持与执着,所以才在漫画中觉得这些如此真实,如此感人。读者觉得动漫里面的人都很帅,而这个“帅”已经很大程度超离了这些角色的外貌,而触及了他们的精神。与现实情感有完美的契合,使得《海贼王》与各年龄段的读者产生极大的共鸣,这也是它的伟大之处。

        四、代表标志鲜明

        在《海贼王》出现之前,或者有很多人都会认为海贼旗上面就是简单的骷髅骨图案。但是在《海贼王》中,出现的各类旗帜让人惊讶:原来海贼旗中的骷髅图案只是基本元素,黑色不是固定的底色,加入不同的图案,则代表不同的人物。

        例如世界最强海盗白胡子,他的海贼旗表示有一撇白色胡子的骷髅骨;四皇红发的海贼旗则是骷髅骨右眼有三道红色疤痕、后面加两把西洋刀,与他的相貌特征和所佩带的武器相关;路飞的海贼旗是带着草帽的骷髅骨,凸显他最明显的特征。当各类海贼旗出现的时候,读者便可以判断现在是哪些人聚在了一起,而不需要作者再费笔墨去把这些人物勾勒出来。

        另外,在人物设定的时候,尾田荣一郎很细心地为他们配上了专属的特征。路飞的草帽、索隆的三颗耳坠、山治的卷眉、乌索普的长鼻子等等,在画面中只要给这些特征做一个特写,便知道出场的人是谁。这些设定简单而又形象,让人看一眼就记在了心里。

        代表标志非常鲜明,让读者容易记住主要人物,同时也容易把握每一个单元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即使把《海贼王》当做是快餐文化的一员,也满足这类读者的需求——当读者下一次看的时候,只要看到代表标志,便知道现阶段是哪些人在干什么事情。另一方面,这些标志也成为了动漫周边物品的标识,顾客根据图案便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商品。

        尾田荣一郎在接受日本当地媒体采访时向记者表示,鱼人岛40话后,主角将进入新世界,初步计划用13年,2025年,将会迎来海贼王的完结。如今,这部热血动漫已经有了非常多“忠实”的读者,他们有统一的名字——“海迷”。而在未来的13年里,“海迷”会用自己的方式去介绍这部不可多得的作品,从而吸引更多人看《海贼王》,扩大它的影响范围。这样,《海贼王》将把各种正面的精神灌输给更多的人,在高度和广度上,产生更大的影响。

        日本热血动漫以“友情、努力、胜利”的精神影响着几代人。《海贼王》、《火影忍者》、《灌篮高手》、《龙珠》等动漫的共同特点是:不放弃就有希望。随着日本动漫走向世界,贯彻动漫始终的勇敢、善良、奋斗、努力、责任的价值观也向全球读者传递,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读者都能在热血动漫中共鸣的角色。同时,日本热血动漫是成长的动漫,读者在成长、作者在成长,作者在作品中投射自己的经历与思考,使剧情反映着社会的现状和变化,即使连载数年或数十年,作者与读者之间的隔阂并不大。情感的共鸣和默契的氛围,让日本热血动漫吸引各年龄层段的读者,不仅在日本,也在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经久不衰。
    【详细】
    59935550
  • 极地紫海豚
    2019/6/9 23:46:32
    路边的野花不要采 路边的财物不要捡

    从小我们都被教导:“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给警察叔叔手里边”。

    当你在路边捡到不明财物,你会选择偷摸地留下,或者交给警察叔叔,还是亲自送还给失主?

    拾金不昧是优良美德,但是亲自送还失主有风险,切记!

    在这部电影《遗孀秘闻》里就有归还失物的完整错误示范。

    弗朗西斯,一个孤身闯纽约的女大学生,和闺蜜合住在公寓,每天搭乘地铁往返于打工的餐厅与公

    从小我们都被教导:“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给警察叔叔手里边”。

    当你在路边捡到不明财物,你会选择偷摸地留下,或者交给警察叔叔,还是亲自送还给失主?

    拾金不昧是优良美德,但是亲自送还失主有风险,切记!

    在这部电影《遗孀秘闻》里就有归还失物的完整错误示范。

    弗朗西斯,一个孤身闯纽约的女大学生,和闺蜜合住在公寓,每天搭乘地铁往返于打工的餐厅与公寓。某天夜里,弗朗西斯在地铁发现一个价值不菲的绿色手提包,她第一时间拿到失物招领处,发现工作人员已下班。打开手提包,翻出里面有失主的证件,这是格雷塔女士的失物,善良的弗朗西斯决定亲自归还失主。

    弗朗西斯来到格雷塔家,当手提包出现在格雷塔面前,这位风姿绰约的中年女子表达了真挚的谢意。因为有着相似的经历,两人在格雷塔家里由陌生的客套到倾心相谈。

    弗朗西斯相依为命的母亲在不久之前离世,因为家庭不和睦,她搬离老家来到纽约,因为时常想起母亲,她内心始终郁郁寡欢。在与格雷塔的交谈中,得知她的丈夫刚刚离开,唯一的女儿在法国求学,一个人在纽约的格雷塔时常感到孤独。

    都说孤独的人容易互相吸引,弗朗西斯和格雷塔一齐逛街、一齐吃饭,感情迅速升温。格雷塔经常要确认弗朗西斯真的依赖着她,弗朗西斯也真诚地表示自己就是一块口香糖,特别粘人。

    但是这一对忘年交并没有向着我们以为的方向发展。

    一次,两人在格雷塔家做饭,弗朗西斯在翻找蜡烛时,发现同样的绿色手提包塞满了整个柜子,每个提包里都有格雷塔的证件地址,每个包外都贴了一个名字,其中一个贴上了——弗朗西斯。

    惊慌失措的弗朗西斯逃离了格雷塔家,并向闺蜜说出自己发现的一切。此时的她想起和格雷塔相识以来闺蜜的各种提醒,终于决定和格雷塔这个可怕的女人划清界限。

    如果以为故事就这样结束,那就太傻太天真了。真正的高潮现在才开始……

    自从决定不再和格雷塔有任何联系,弗朗西斯就拒接电话、不回短信,各种躲避;然而,这位满脸慈爱的老母亲格雷塔绝不会让这个需要关爱的女孩逃出她的魔掌。不停电话、短信攻击无效之后,格雷塔一动不动站在餐厅外面看着工作中的弗朗西斯,悄无声息地尾随下班回家的弗朗西斯,直到她对弗朗西斯的无情忍无可忍,迷晕女孩带回自己的家。

    弗朗西斯失踪了,格雷塔却用弗朗西斯的社交账号发布着出外游玩的讯息。当其他人以为弗朗西斯在外度假的时候,这个可怜的女孩正在格雷塔家里被当成女儿练琴、吃饭,任何行动都要听从“母亲”的指挥。

    每一次试图逃离,都以失败告终;就连唯一一次被营救的机会也被格雷塔扼杀了。

    弗朗西斯究竟能不能逃脱魔爪,自己去看看电影吧。

    以前关于禁锢题材的作品,大多是男人禁锢女人,这次主角换成女人还是比较新颖。然而编剧似乎低估了观众的能力,尽管在戏中有设计一些反转吸引观众,但是中段的故事情节太过平铺直叙,完全没有惊悚片该有的样子。似乎导演也有些微力不从心,好不容易找到于佩尔(变态女人专业型演员)和莫瑞兹(超杀女)这种演技和话题度都具备的演员,却没有呈现出一部惊艳的的作品。

    不得不说整部电影都是于佩尔的个人秀场,她的眼神、小动作都把格雷塔这个内心偏执控制欲极强的女人诠释地淋漓尽致。

    当弗朗西斯趁格雷塔不备,切断其小手指后,格雷塔不慌不忙奋起反击,将弗朗西斯再次锁住;自己拿出止痛针刺入断指,一边呻吟一边淡定注射,那个淡然处之的神情,就像是断指不是自己身上发生的事一样。

    私家侦探依循线索查找到格雷塔的住处,弗朗西斯发出声响求救被格雷塔播放唱片掩盖,假装是屋里猫咪捣蛋发出噪音;侦探听着寻找猫咪的格雷塔脚步声远去,开始在屋内寻找弗朗西斯,就在即将打开禁锢房门时,光脚的格雷塔拿着针管扎入侦探的颈脖,侦探瞬间倒地。此时的格雷塔竟然伴着音乐,光着脚跳起了轻快的舞步。

    于佩尔,的确是这部电影唯一的光,其他演员被映衬得黯然失色。

    从《钢琴教师》、到《她》,再到这部《遗孀秘闻》,我就想问问于佩尔女士,你是怎么让我们对这些角色又爱又恨,欲罢不能的呢?

    公众号:紫式杂谈

    【详细】
    102321770
  • 一知半晓
    2022/3/20 1:43:41
    短评写不下

    女主妈好恐怖,什么京剧啊都是折磨人的!动漫有什么不好,至少还有人真心热爱!老态而臃肿的人生…姥姥和姥爷很有趣!难道要变商战剧?歌真不错!这剧跟英语杠什么啊?英语只是工具,你们装b厉害哟?对待恶心的圈子还要融入进去就是父权社会的规训呀!你们古风圈其实就是找父权的肯定和怀抱吧!写着写着竟然还洗白了!为了情怀就伤人哟?是不是违法乱纪在古风里面都不是大事?明明可以写成新兴行业打破古旧思想的主题…格局

    女主妈好恐怖,什么京剧啊都是折磨人的!动漫有什么不好,至少还有人真心热爱!老态而臃肿的人生…姥姥和姥爷很有趣!难道要变商战剧?歌真不错!这剧跟英语杠什么啊?英语只是工具,你们装b厉害哟?对待恶心的圈子还要融入进去就是父权社会的规训呀!你们古风圈其实就是找父权的肯定和怀抱吧!写着写着竟然还洗白了!为了情怀就伤人哟?是不是违法乱纪在古风里面都不是大事?明明可以写成新兴行业打破古旧思想的主题…格局太小了!当然,古风既然古,肯定要儒斯林,是我打扰了!师叔究竟是什么老古板,你们戏园子不是过不下去了么,你自己可以教书,戏班其他人呢?女主遇到的所有人都在pua她,然后她忙着和所有人和解…借个评价,除了编剧不时拉垮其他都不错。

    歌曲和舞台很不错,特别是最后的舞台剧。

    剧情太老式臃肿,人物太旧式,活像没改革开放的人,只能三星了。

    【详细】
    14285379
  • 雲底高八佰
    2022/3/20 0:42:32
    用歌声带来幸福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让我聆听爱的声音 一直特别想看 第一次看到pv 就被诗音的笑容深深吸引了 配合着音乐在道场练习那一段 虽然只是预告 也反复看了好多遍 感觉看到那种笑容 能把心中的阴霾一扫而空 真是太美好的笑容 作为剧场动漫 制作上达到了应有的标准 人物 服饰 场景 2D 3D间的转换 都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让我聆听爱的声音 一直特别想看 第一次看到pv 就被诗音的笑容深深吸引了 配合着音乐在道场练习那一段 虽然只是预告 也反复看了好多遍 感觉看到那种笑容 能把心中的阴霾一扫而空 真是太美好的笑容 作为剧场动漫 制作上达到了应有的标准 人物 服饰 场景 2D 3D间的转换 都非常优秀...  (展开)
    【详细】
    14285264
  • 山姆
    2020/6/3 16:36:48
    又是恶心的圣母白莲花的胜利。

    这么牛皮哄哄枪打头上就都能瞬间自愈的主愣是让人从楼上推下来摔死了?

    这编剧是没长脑子还是脑子长霉?

    人家要救你你杀人家,人家要杀你你救人家。这几个脑残圣母婊让人给弄死没人心疼。

    真是醉了又是恶心的政治正确。把外星人都杀了,最后留下来一群孩子不杀?

    这么牛皮哄哄枪打头上就都能瞬间自愈的主愣是让人从楼上推下来摔死了?

    这编剧是没长脑子还是脑子长霉?

    人家要救你你杀人家,人家要杀你你救人家。这几个脑残圣母婊让人给弄死没人心疼。

    真是醉了又是恶心的政治正确。把外星人都杀了,最后留下来一群孩子不杀?又是孩子不杀?怎么滴孩子是你们爹还是上辈子宠幸你妈了让你如此不舍?

    说真的这百十个孩子里头但凡有一个稍微叛逆点的你们剩下的这两亿人都得死。

    真尼玛恶心。

    【详细】
    12639320
  • 超级电影迷1973
    2021/12/13 11:10:22
    喜剧片就是让人发笑的,能让观众笑得起来就算赢

    14063172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