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66202
  • ninomed
    2022/10/23 17:47:14
    令人惊喜的新版诈欺猎人第一集观后感(含部分情节新旧对比)

    这两天看完了2022版诈欺猎人的第一集,有感而发一下。首先说明我是平野紫耀粉丝,但是也是曾经的山下智久粉丝,06版可以说是我入坑的重要作品,所以我不会拉踩,只是讨论剧情。(欢迎理讨,拒绝无脑喷人)

    说真的对于翻拍经典,开播前本身观众的印象就已经负分了(哪个国家都一样)。我没有抱很高的期待,但是第一集无论是哪个方面我觉得确实是好的出乎意料了。

    首先是编剧方面,其实有消息

    这两天看完了2022版诈欺猎人的第一集,有感而发一下。首先说明我是平野紫耀粉丝,但是也是曾经的山下智久粉丝,06版可以说是我入坑的重要作品,所以我不会拉踩,只是讨论剧情。(欢迎理讨,拒绝无脑喷人)

    说真的对于翻拍经典,开播前本身观众的印象就已经负分了(哪个国家都一样)。我没有抱很高的期待,但是第一集无论是哪个方面我觉得确实是好的出乎意料了。

    首先是编剧方面,其实有消息说是06版的编剧的时候我心里是咯噔了一下的,因为06版比我看来剧情不算很吸引人,更多人都是为了看山P才看的(至少我印象是这样),但是看下来觉得16年以来编剧果然也成长了啊。以下是我觉得编剧进步的点。

    首先对于剧情引入方面,旧版一上来就是黑崎到桂木那里拿任务,然后去接近女主一家,然后去收拾白鹭这么一个过程。新版先是有一个小案件引入一下,让男女主偶遇了一下,然后再开始正题,其实新版的这种方式比较像电影的感觉,个人认为比较有新鲜感。

    14798591
  • 津五渡
    2018/7/16 19:25:31
    姜文心中的梦和眼角的泪
    等了四年,终于又等来了姜文。 先刷两遍为敬,姜文就从来没让我失望。 但这一次的评分依旧是让我失望的,但我还不算担心,我相信姜文也不是那种会担心的人。电影的命运是不同的,时间会给出答案。最初《太阳照常升起》不足7分,《一步之遥》现在也不足7分。最初《功夫》刚过7分...  (展开)
    等了四年,终于又等来了姜文。 先刷两遍为敬,姜文就从来没让我失望。 但这一次的评分依旧是让我失望的,但我还不算担心,我相信姜文也不是那种会担心的人。电影的命运是不同的,时间会给出答案。最初《太阳照常升起》不足7分,《一步之遥》现在也不足7分。最初《功夫》刚过7分...  (展开)
    【详细】
    9522217
  • 一个this特
    2021/2/9 14:24:10
    关于《发掘》的没有深度的挖掘体验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一个单纯的观影者,没有对历史的考究,没有对身份感认同的追求,也没有对考古遗迹的爱好.但一个命不久矣的寡妇如何慧眼识珠的买下大片土地,2磅的高价雇佣一位野路子挖掘技师.在二战前夕,重新定义了黑暗时代.这便是整个发掘的故事(不想被剧透就别看了) 迫于对人名的不敏感,所有称呼.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一个单纯的观影者,没有对历史的考究,没有对身份感认同的追求,也没有对考古遗迹的爱好.但一个命不久矣的寡妇如何慧眼识珠的买下大片土地,2磅的高价雇佣一位野路子挖掘技师.在二战前夕,重新定义了黑暗时代.这便是整个发掘的故事(不想被剧透就别看了) 迫于对人名的不敏感,所有称呼...  (展开)
    【详细】
    13205259
  • vice
    2018/1/9 21:04:33
    水土不服的《天生不对》,评价和票房双双失利
    发现问题 香港导演来内地捞金,经常会不受待见。 《天生不对》导演谷德昭就是其中一位。纵观前几年的几位香港导演的作品:王家卫的爱情喜剧《摆渡人》、刘镇伟的《越光宝盒》、王晶的《降魔传》的票房都不是很理想,而这几位导演的其他作品却仍然是受市场和观众欢迎的——王家...  (展开)
    发现问题 香港导演来内地捞金,经常会不受待见。 《天生不对》导演谷德昭就是其中一位。纵观前几年的几位香港导演的作品:王家卫的爱情喜剧《摆渡人》、刘镇伟的《越光宝盒》、王晶的《降魔传》的票房都不是很理想,而这几位导演的其他作品却仍然是受市场和观众欢迎的——王家...  (展开)
    【详细】
    9058215
  • 落落
    2016/6/6 18:25:28
    爱情一点也不遥远
    这部电视剧,刚开始的时候,挺好看的,毕竟是以知青的体裁写的。
    剧中男主角刘思杨和女主角乔慧敏爱情,开始是甜蜜的,在那个特殊的环境下,还能遇到相爱的人。
    只是命运就是这样会开玩笑,村支书儿子王富贵喜欢上了乔慧敏,百般设计后,终于和乔慧敏领证,并且还怀孕,就这样,原本一对相爱的人,硬生生的被拆散了。
    不过,那个年代来说,没有几个男人能做到,让媳妇出去上学,还去陪读的。显然违背了现实的
    这部电视剧,刚开始的时候,挺好看的,毕竟是以知青的体裁写的。
    剧中男主角刘思杨和女主角乔慧敏爱情,开始是甜蜜的,在那个特殊的环境下,还能遇到相爱的人。
    只是命运就是这样会开玩笑,村支书儿子王富贵喜欢上了乔慧敏,百般设计后,终于和乔慧敏领证,并且还怀孕,就这样,原本一对相爱的人,硬生生的被拆散了。
    不过,那个年代来说,没有几个男人能做到,让媳妇出去上学,还去陪读的。显然违背了现实的剧情。虽然王富贵做的是不对,对于乔慧敏的态度,他依然对她很忠心,为了她远离家乡,来到她的城市打拼。眼里只有乔慧敏一个人。这样的爱,最后也没有得到乔慧敏的认可。
    大结局,不免得让人伤心。国产剧就是这样,看到开头就能猜到结尾。王富贵付出那么多,应该他们最后在一起,得到乔慧敏的认可,这样才是完美的。
    不看好大结局
    【详细】
    7925360
  • 2012/3/2 21:10:18
    电影中的七零年代
    这个冬天尤显漫长,马上就三月了,依旧阴冷潮湿如隆冬时节。由于工作安排的原因,在这看不见头的冬天里竟有了难得的闲暇,晚上把自己关在暖烘烘的空调房间里,鬼使神差地看起了七十年代的琼瑶电影。一个年近不惑的大男人看琼瑶电影听起来就怪怪的,更怪的是看了两部以后真还觉得好看,感触颇深。
    林青霞和秦汉是那时候琼瑶电影铁打不动的男女主角,他们的年纪应该是同我们的父辈相仿。其实那个时候我们都还太小,且大陆文艺
    这个冬天尤显漫长,马上就三月了,依旧阴冷潮湿如隆冬时节。由于工作安排的原因,在这看不见头的冬天里竟有了难得的闲暇,晚上把自己关在暖烘烘的空调房间里,鬼使神差地看起了七十年代的琼瑶电影。一个年近不惑的大男人看琼瑶电影听起来就怪怪的,更怪的是看了两部以后真还觉得好看,感触颇深。
    林青霞和秦汉是那时候琼瑶电影铁打不动的男女主角,他们的年纪应该是同我们的父辈相仿。其实那个时候我们都还太小,且大陆文艺圈还未开放台湾电影,那个时候我们是不会看到这样的电影。有关林青霞的具体影像记忆应该是念中学时候看过的《东方不败》,一代青春偶像已经开始饰演男人,估计这也不应该是她的典型形象。而关于秦汉,除了知道他是那时候的全民偶像,超级帅哥,已经没有任何具体的印象了。再往回追溯,对两人的记忆仅仅停留在更为久远的八零年代,早熟的女同学们课后讨论的只言片语之中。依稀记得好像听班里女同学说过“要是他们结婚生小孩,不知道小孩子有多漂亮!”。那时的毛躁男孩,还在舞刀弄枪的阶段,哪有心思去讨论这些娘娘腔的事情,所以对秦林二人那时候的印象停留于抽象。
    这两天看了《雁儿在林稍》和《一颗红豆》,吸引我的倒不是琼瑶阿姨那特别文艺特别纠结的爱情故事,而是影片中体现的那时候人们的气质和物质环境。
    林青霞的青涩年代的确漂亮,身材窈窕,一颦一笑清纯得一塌糊涂。那种美是这个全民娱乐至死的年代中再也找寻不到的。秦汉形象正派,留着遮住耳朵的七零年代长发,高领毛衣,粗纺面料的西装,对女主角情深款款,好到不行。从故事情节到人物性格都很简单,情感是绝对的主线,几乎从不展现人物的工作或者其他社会活动。
    男女主角家里的室内陈设看起来都相当考究,包豪斯风格的吊灯与台灯,精致的沙发,现代风格的落地窗,白纱窗帘,窗外都有绝佳的风景。不知道当时的台湾是不是普通老百姓都过得那么好,还是导演做了美化。
    电影里看不到人潮拥挤的街头,约会的地方绿水青山,而且感觉这些地方就是城市的一部分。阳光,草坪,参天大树,背景中甚至能够隐约看到大海,镜头一转就能看见教学楼,林青霞怀抱书本要去上课??????
    那时候的环境真好,天空中有云,墙上能够看到金色的阳光,感觉得到有凉爽的微风拂过,没有拥挤的车流也没有汹涌的人潮,空气清醒,能够看见很远的地方。
    也许这就是我们小时候所想象长大后的样子,爱情发生的环境。后来我们长大了,没有遇见那样的居住环境,也没有经历那样的爱情。
    林青霞也没有嫁给秦汉。
    美好的故事与场景留在了电影里。
    【详细】
    53281054
  • 海文赵178354156
    2019/4/23 15:00:03
    宝莱坞
    印度的电影都是让人月考月可惜不是困难,看着他们,就在想我们国安的电影为什么都是一下泡沫剧,以后我会更新后宝莱坞的电影,因为可以给我带了正能量,被动技能大包小包冻死你吧,伤脑筋啊开发版货车帮拜拜,是比较桑拿房不让抱你吃吧。混沌剑神你放不下局,刚手机卡死了仙女...  (展开)
    印度的电影都是让人月考月可惜不是困难,看着他们,就在想我们国安的电影为什么都是一下泡沫剧,以后我会更新后宝莱坞的电影,因为可以给我带了正能量,被动技能大包小包冻死你吧,伤脑筋啊开发版货车帮拜拜,是比较桑拿房不让抱你吃吧。混沌剑神你放不下局,刚手机卡死了仙女...  (展开)
    【详细】
    10131214
  • 霜刃
    2009/3/16 12:04:38
    落花人独立
    一直想为华之龄写点什么。
    一直不知道从何写起。
    不记得最初是怎样被她吸引的,反正后来就再也忘不了。
    她是淡如水的女子,娴静,忍让,连跟人争吵都不会采用激烈的言辞,心痛到极处也只是无声流泪。
    不知道钟浩然为什么喜欢她,也许是她的这份娴静让他安心。商场上的战斗太疲惫,正需要这样的女子来抚慰。
    也不知道邵凯为什么会喜欢她,就像不明白她为什么喜欢邵凯。一直觉得,邵凯是配不上她
    一直想为华之龄写点什么。
    一直不知道从何写起。
    不记得最初是怎样被她吸引的,反正后来就再也忘不了。
    她是淡如水的女子,娴静,忍让,连跟人争吵都不会采用激烈的言辞,心痛到极处也只是无声流泪。
    不知道钟浩然为什么喜欢她,也许是她的这份娴静让他安心。商场上的战斗太疲惫,正需要这样的女子来抚慰。
    也不知道邵凯为什么会喜欢她,就像不明白她为什么喜欢邵凯。一直觉得,邵凯是配不上她的。不管是对感情的坚贞,还是对生活的热忱,邵凯都没有办法比上华之龄。
    但这并不妨碍她为爱苦苦守候,邵凯却一再辜负她的芳心。
    戴在手上的戒指会被摘下来,所以她要邵凯为她纹一个戒指在手上,期待爱情可以地久天长。可是,生命是写在流水上,爱情的诺言如何能够例外。
    她是坚强的女子,总是在哭泣之后露出明媚的笑容,所以我才更不能承受她的绝望。
    她不是歇斯底里的女子,所以她平静地接受她不能理解的结局。
    她是与世无争的女子,所以她把自己的丈夫让给了之美,又用自己的爱情为陆敏祭奠。
    她不是甘于牺牲的女子,可她还是选择了尊重邵凯的选择。
    别以为她不执著,她比陆敏比之美更执著地追求美,追求她的生活与爱情。
    可是,她表现的方式不同。所以浩然也好,邵凯也好,都不了解她温柔的争辩背后是怎样的坚决。
    一切都了了,她云淡风轻地一笑,挎上背包,万水千山地去旅行。
    谁也看不到她流在心底的眼泪,抹不去的深深伤痕。
    她的面容依然年轻,笑容依然甜美,好像从来没有受过伤。
    她宽宏大量地重新接受了邵凯,这个梅花一样高洁的女子,并没有梅花一样的孤傲。
    但是邵凯能不能理解华之龄呢?我很怀疑。
    我不知道这份爱情到底有什么魔力让她如此坚持。或许,坚持本来就是她的性格,而非邵凯有多么可爱。
    只是在我的心里,始终是留着她流过的眼泪。
    她留在我心里的,不是“守得云开见月明”的舒畅,而是“落花人独立”的冷清。
    繁华落尽,伊人独在,灯火阑珊处。
    【详细】
    1885850
  • Apple
    2020/6/1 21:54:57
    为什么要这样对费雪小姐(剧透)

    超级爱费雪小姐,性感妩媚调皮智慧,所以看到这部新剧就来了,没想到这么让人失望。

    首先,还好不是翻拍的,本剧的费雪小姐是费雪小姐的同父异母妹妹的孩子,也就是外甥女,所以为啥也姓费雪?

    其次,费雪小姐死了,留给新费雪小姐的遗产是一幢房子和一辆车,还有俱乐部的朋友们,而这些朋友们年纪都在四五十左右,也就是说费雪小姐这么年轻就死了?????太无语了吧,还有杰克探长,完全不提,

    超级爱费雪小姐,性感妩媚调皮智慧,所以看到这部新剧就来了,没想到这么让人失望。

    首先,还好不是翻拍的,本剧的费雪小姐是费雪小姐的同父异母妹妹的孩子,也就是外甥女,所以为啥也姓费雪?

    其次,费雪小姐死了,留给新费雪小姐的遗产是一幢房子和一辆车,还有俱乐部的朋友们,而这些朋友们年纪都在四五十左右,也就是说费雪小姐这么年轻就死了?????太无语了吧,还有杰克探长,完全不提,所以也是设定死了????

    新费雪小姐长得一般般,性格还可以,但是探案感觉好随意,编剧在故意烘托她而贬低其他人的智商,别人永远想不到,只有她能猜对

    而且新费雪小姐好喜欢“哈”啊,不管是惊喜还是惊吓都在“哈”,非常非常非常难受。

    不会再继续看了,这个剧和费雪小姐差太多太多了

    【详细】
    12636357
  • 苹果派白玉汤
    2022/3/16 1:07:32
    从开头猜到结尾,但是还是好喜欢……

    TTWTT我在这里要感谢西皮士曾二郎让我知道这部电影,时隔多年之后我终于又想疯狂搞同人了。

    以下铜仁女激情发言:

    呜呜呜呜呜呜呜太好嗑了嗑死我了我会死掉……

    张三,铁血笨蛋纯情小狗;青衣,帅强惨聪明老婆。

    TTWTT我在这里要感谢西皮士曾二郎让我知道这部电影,时隔多年之后我终于又想疯狂搞同人了。

    以下铜仁女激情发言:

    呜呜呜呜呜呜呜太好嗑了嗑死我了我会死掉……

    张三,铁血笨蛋纯情小狗;青衣,帅强惨聪明老婆。

    啥叫一见如故,啥叫并肩作战,啥叫生死患难,吴宇森你真的好了不起!!!——

    这就激情创作同人,好冷的坑,但是我愿意……

    【详细】
    14277282
  • 小寒
    2018/3/3 15:57:56
    战争远方的小人物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关于情节 不适合在电影院看的电影,情节拉得太慢。拍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好看,只是为了讲述,它或许想做一条线,牵起那些有故事的人的记忆。不了解那段历史,但是在这些冗重的情节里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人民的悲伤。 中国的抗战片子里天皇投降的广播从来都是伴着飘扬的五星红旗...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关于情节 不适合在电影院看的电影,情节拉得太慢。拍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好看,只是为了讲述,它或许想做一条线,牵起那些有故事的人的记忆。不了解那段历史,但是在这些冗重的情节里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人民的悲伤。 中国的抗战片子里天皇投降的广播从来都是伴着飘扬的五星红旗...  (展开)
    【详细】
    9197254
  • 秘密工厂
    2014/5/2 12:59:19
    紧缺的病
    那是一个紧缺的年代。

    紧缺通常是一揽子的组合,贯通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从吃穿住行到信息、文化、机遇。

    长期生活在紧缺中的人会养成对紧缺削足适履的习惯,当抱着这种习惯走出紧缺,就显得几近病态。各种囤积、各种收藏、各种忘不了,各种改不掉。

    对于片中那种群龙戏凤,我仅仅是能够理解罢了。相信在全民缺乏美的启蒙之时,弄堂、胡同里冒出个会打扮、爱干净的异数便可在四里八
    那是一个紧缺的年代。

    紧缺通常是一揽子的组合,贯通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从吃穿住行到信息、文化、机遇。

    长期生活在紧缺中的人会养成对紧缺削足适履的习惯,当抱着这种习惯走出紧缺,就显得几近病态。各种囤积、各种收藏、各种忘不了,各种改不掉。

    对于片中那种群龙戏凤,我仅仅是能够理解罢了。相信在全民缺乏美的启蒙之时,弄堂、胡同里冒出个会打扮、爱干净的异数便可在四里八村竖起一面鲜明的旗帜,且历经岁月侵蚀而旗帜不倒。

    而在我们生活的年代,美人易得,红颜易老,没见过世面的凯子也灭绝掉了。美人们持好逼格红足十五分钟便已大欣慰。
    【详细】
    6655285
  • 木卫二
    2015/3/30 8:27:49
    一条回家的路,一次失败的尝试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失孤》都不是一部好电影:人物站不住,故事飘忽。如果仅仅因为刘德华扮演了一名中国农民,或者因为电影会令公众对失孤家庭产生更大的同情和关注,它就变得根正苗红,不允许批评,那导演不如索性去拍正能量的公益广告,不要拍电影。失孤为何失败?电影有一条主要线索,即刘德华寻子和井柏然回家。主线以外,还有两条支线,一是儿子被拐的福州白衣女,一是吴君如饰演的人贩子。不幸在于,《失孤》的支线摇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失孤》都不是一部好电影:人物站不住,故事飘忽。如果仅仅因为刘德华扮演了一名中国农民,或者因为电影会令公众对失孤家庭产生更大的同情和关注,它就变得根正苗红,不允许批评,那导演不如索性去拍正能量的公益广告,不要拍电影。失孤为何失败?电影有一条主要线索,即刘德华寻子和井柏然回家。主线以外,还有两条支线,一是儿子被拐的福州白衣女,一是吴君如饰演的人贩子。不幸在于,《失孤》的支线摇摇欲坠,生硬,仓促,一时间令电影的时空混乱,让观众困惑。支线的薄弱,势必令主线受损,尤其是在主线也不通畅的情况下。主线的混乱在于,它用轻描淡写的方式,让原本是寻子的刘德华跟着要回家的井柏然上路了。这样一个找了十五年儿子的男人,居然说走就走了,堪比文青上路穷游。为了描写两个主角的内心沟通,《失孤》安排了被人诟病的澡堂戏和洗车戏,说实话,让两个成年男性进行太亲密的互动,并不是不可以,有例子在前,张家辉和彭于晏在《激战》中的师徒关系就很亲密。可是,《失孤》将刘德华和井柏然之间的“父子”戏,处理得过于脱线,令观众浮想联翩,瞬间出戏。再看二人的冲突爆发,基本都是一方的嘶吼喊叫,堪比90年代初期的马景涛先生的表演方式,没有任何深化,流于表面。此外,影片至少用了三次以上的航拍俯瞰,多少有点要营造上帝或佛祖的视角,目的明确。可是,在一部极其贴近当代现实的电影里头,这样铺张的大阵仗越多,就意味着它越像一个精致的公益行为,而不是形式风格完整、深入人心的好电影。还可以再回想下,当《失孤》拍到那些无名网友,他们拿手机对电脑转发寻人启事,镜头是多么的漫不经心。热心助人的小姑娘,连棋子都不如。这种漫不经心还出现在桥上会双亲时,身后群演进行着集体散步。这种发号施令的散步,完全扼杀了孙海英德艺双馨的表演。此外,还有观众发现,就连拍个上网,片中的电脑都是处于脱机工作的状态。在这样一部试图表现中国之大,茫茫人海无处寻踪的电影里头,这些简易细节上的考究,其实是创作者特别需要谨慎对待的,否则电影就会变得空洞虚假。你固然可以说,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可真正缺乏说服力的,还是人物故事本身。一个找了十五年仍然没找到亲生儿子的父亲,帮助另一个“儿子”回到了失去很久的家。单看这样的故事梗概,其实《失孤》是耐人寻味的。可惜,导演彭三源发挥欠佳——漫长的寻路中国,被简化为消失的铁索桥,被砍伐的竹林,还有掉在地上的、母亲的长辫子。由这组蒙太奇所发散开来的中国现实,却让人打不起精神。相比较去年陈可辛导演的《亲爱的》所触及到的中国社会全景图,甲乙丙丁的面目,《失孤》还沉溺在导演的个人想象和间歇抒情当中。结果就是离家千里,离题万里,就更不需要用其他国家优秀的同类电影来对比了,比如巴西的《中央车站》、英国的《菲洛梅娜》,它们都做到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找人和回家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院里出现过一大批找人跟回家的电影,苦涩、灰暗,却不乏有经典话题之作。比较典型的有两大类,一类就是“找人”,另一类是“回家”。在“找人”里,较近的《亲爱的》和《失孤》,借离散之苦,说团圆之难,讲的草根和小市民的悲哀,导演并不克制,试图让你哭。较远的有这么几部,贾樟柯的《三峡好人》,一个找老婆一个找老公。王超的《江城夏日》,找儿子。王小帅的《日照重庆》,找回儿子之前接触和认识的一切。无论找到或者没有找到,这些电影经常流露出田园将芜、无以为家的伤感。找不到的人,它要么一片空白,面目模糊。找得到的,面貌也已经全然改变,结果似乎不再重要。说的找人,其实主题还是落在“回家”上。面对高度发展的经济,中国社会激烈震荡,人口大量迁徙流动,农村萧条破败,催生出许多现代悲剧。这种变化,有形无形地拆散了许多人的家——传统的、根深蒂固的那个家。当有人离开了家,就有人想找回它。总体来说,新世纪前十年的中国电影,创作者们紧密关注着城乡变化,从乡村来到城市,或者从城市返回乡村。电影表现的人物对象,也还是偏向底层的弱势群体,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投射。不难发现,这也是第六代电影美学的一部分,追求边缘化,强调个人存在,把观众带回到日常生活,同时捕捉巨大转变中的现实。到陈可辛借《亲爱的》把中产阶级拉下水,这已经是一种新变化。此外,《亲爱的》还有一个比较奇怪的视点变换,故事前半段是关于深圳的新移民,后半段却是孤立无援的农村妇女,在敌对关系中,双方还完成了一次位置互换。这当然是得益于原型故事的万中无一,另一方面,却也说明了香港人的聪明讨巧,强化了人物和观众的道德困境。这类电影里头也有比较离群的,比如李杨的《盲山》。这部电影讲一名被拐卖的女子想要回到自己的家。跟前作《盲井》一样,这部批判现实的影片拍得异常真实,是典型的、“暴露社会阴暗面”的独立电影,结尾笼罩在一片黑暗当中。在我看来,它其实更像一部杀人不见血的惊悚片,拒绝把打拐行动温情化和公益口号化,更具艺术价值。另一大类关于“回家”的电影,它们是以“中国式公路片”的面目出现,比如与春运有关的《落叶归根》、《一年到头》、《归途列车》、《人在囧途》以及《到阜阳六百里》等等,它们当中有正剧,有喜剧,也有纪录片。整体上比较严肃,也倾注了创作者的人文关怀,映照着中国社会的千奇百怪。《落叶归根》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比起让刘天王降低身段来扮演农民,让赵本山本色出演一名农民,显然要妥帖得多。赵本山收敛了他与生俱来的狡黠,又带有意料当中的幽默效果,令电影蒙上一层黑色喜剧的色彩。如果说,《落叶归根》看的是赵本山的独角戏,《一年到头》采用的却是人物群像和多线叙事,简单纯粹,真切动人。与《落叶归根》和《一年到头》相比,《人在囧途》借了春运的题,扒的却是国外电影的衣服。这仿佛再次说明了,只要抄袭的对象是正确的,中国观众似乎不太介意山寨。《失孤》的问题也出现在这里,导演自称是希腊艺术大导演安哲罗普洛斯的大粉丝,这就不难理解《失孤》为何会出现情绪的错位,山寨致敬失败。《归途列车》则是一部工业化流程拍摄的纪录片,我以为它会把更多时间用在路上,结果,那趟普快列车,只是用来连接了四川和广州,电影聚焦于城乡两地的空间差异对比。至于很多人希望看到的残酷春运,这部电影并没有着力去表现。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到阜阳六百里》身上,当回家的旅途真正开始,电影以出字幕的方式,旋即宣告结束。春节,意味着回家,这是所有中国人都知道的事情。有的人是回不去,有的不想回去,仿佛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注定永远离开了家。这条回家的路,却总是令人心烦意乱、疲惫不堪,就像1984年严浩拍摄的《似水流年》。迄今为止,这部电影成功消化了现实,又升华了主题,是为数不多拍出了乡愁韵味的华语电影。“囧途系列”一路发展,直到蜕变成了票房火爆的《泰囧》,它把中国电影带入到另一个高举高打的发展阶段,喜剧为王,声势浩荡。面对新兴的年轻观众和城市里头的中产阶级,旅游、怀旧热、出国生子等题材成为了一时潮流。这次的《失孤》,片中不断出现刘德华骑着摩托车寻子的身影,许多人也冠以公路片的名号。但问题来了,只要出现公路和旅人,它就是一部公路片吗?如果真要这样讲,蔡尚君的《人山人海》比《失孤》更像公路片,再不然,《天注定》的王宝强也是骑着摩托车上路了。这些电影带有杀气,不想妥协,往往也显得过于决绝。在回家无望和无家可归的情况下,电影人物不惜与现实同归于尽。面对这几组过于刺眼的对比变化,我们不难发现,资本的注入、票房的渴望和明星的站台,他们对相似的电影题材会起到多大的影响作用。《失孤》的表里精致,内核疲软,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了这些复杂因素的干扰,结果,导演无力把控局面,要讲的东西也没能落在实处上。所以,《失孤》的最大悲剧,并不是刘德华找不到儿子,也不是脑海中的记忆碎片,更不是忽悠人的缘聚缘散。影片的悲剧是有家不能回,不敢回。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面,传宗接代的儿子,恰好是家族繁衍的重要标志。无论被拐还是买入的家庭,他们都抱有这样的执着信念,面对悲剧的循环发生,沦为不幸的受害者,活受罪。对这些痛苦的人们来说,回家的路,似乎跟走向死亡一样。我们都得死,没有例外,但是有时候,这条路真的太长了。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50329/010721835087.shtml 刊发于《经济观察报》】

    74293671
  • Lude
    2022/2/18 20:31:19
    12城市勾勒年味美食地图

    之前提到美食纪录片,最先想到的都是所谓的高端美食、或者奇趣美食。即便近年来许多纪录片开始关注街头巷尾,也只是展现了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而像《上菜了!新年》这样,深入有民族特色的地区,展示当人人文气质与饮食文化的纪录片,并不常见。无论是东北延边、还是贵州,还是更多神秘感的海南、澳门,都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纪录片除了硬核下饭意外,更多了分文化层次,值得回味。<

    之前提到美食纪录片,最先想到的都是所谓的高端美食、或者奇趣美食。即便近年来许多纪录片开始关注街头巷尾,也只是展现了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而像《上菜了!新年》这样,深入有民族特色的地区,展示当人人文气质与饮食文化的纪录片,并不常见。无论是东北延边、还是贵州,还是更多神秘感的海南、澳门,都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纪录片除了硬核下饭意外,更多了分文化层次,值得回味。

    【详细】
    14235203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