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帘听政影评

13859260
  • 西瓜皮
    2021/9/2 23:22:55
    都是好演员

    梁家辉饰演的咸丰帝在50分左右下线,可他凭此片戏份不多的表演获得金像最佳男主,应该是金像史上最年轻的影帝。演肃清的演员也很棒,咸丰临终托孤那段。他的眼神让我相信,他就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贤之臣。刘晓庆演的慈禧是真招人恨呐,心机深重,阴狠毒辣至极。军机八大臣一个未留,各有各的死法,可怜咸丰临终之前殚精竭虑,托付八大臣辅幼皇,保皇后,却因为顾念旧情不忍心,也因为想三方制衡,最终没杀掉慈禧

    梁家辉饰演的咸丰帝在50分左右下线,可他凭此片戏份不多的表演获得金像最佳男主,应该是金像史上最年轻的影帝。演肃清的演员也很棒,咸丰临终托孤那段。他的眼神让我相信,他就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贤之臣。刘晓庆演的慈禧是真招人恨呐,心机深重,阴狠毒辣至极。军机八大臣一个未留,各有各的死法,可怜咸丰临终之前殚精竭虑,托付八大臣辅幼皇,保皇后,却因为顾念旧情不忍心,也因为想三方制衡,最终没杀掉慈禧,还给了她同道堂的印,也不知道咸丰后来地下有知,会不会后悔当初的决定。看了这两部电影,感觉咸丰帝并不算是个昏庸无能,胆小懦弱的君主,晚清政府也不是一开始就那么丧权辱国的,他们一开始也是很刚的,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怎么可能会不刚,可是打了那么多仗,死了那么多人,发现真的打不过啊,肉身凡胎哪能抵得过长枪大炮,积重难返,不是一时能有力回天的,唉。

    【详细】
    13842380
  • ssppyy
    2021/8/16 9:37:42
    【拾遗拾忆】关于《垂帘听政(1983)》

    ■ 拍《垂帘听政》时,中国内地演员的伙食都是两个馒头加一块黑咸菜,但香港演员开饭时,每人一辆餐车,鸡鸭鱼肉都有。因为内地和香港演员的伙食待遇不一样,刘晓庆不仅罢演,还在片场哭了。刘晓庆曾经表示在拍摄电影《垂帘听政》的时候,因为没有足够的钱吃饭,她只能硬着头皮向香港工作人员讨饭吃。

    ■刘晓庆拍《垂帘听政》时不懂广东话,梁家辉又不懂普通话,二人演戏就靠

    ■ 拍《垂帘听政》时,中国内地演员的伙食都是两个馒头加一块黑咸菜,但香港演员开饭时,每人一辆餐车,鸡鸭鱼肉都有。因为内地和香港演员的伙食待遇不一样,刘晓庆不仅罢演,还在片场哭了。刘晓庆曾经表示在拍摄电影《垂帘听政》的时候,因为没有足够的钱吃饭,她只能硬着头皮向香港工作人员讨饭吃。

    ■刘晓庆拍《垂帘听政》时不懂广东话,梁家辉又不懂普通话,二人演戏就靠一把扇子,饰演皇帝的梁家辉不停拨扇,只要扇子一停,刘晓庆就马上接上对白。

    ■拍摄期间,周洁和刘晓庆、陈烨同住在剧组的一间宿舍中。虽然在片中慈禧和丽妃是死对头,但在戏外刘晓庆和周洁是好朋友。

    ■ 刘晓庆,1955年10月30日出生于重庆涪陵,1970年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附中。1973年被八一电影制片厂选中,担任《南海长城》女主角,从此跃上银幕。 1979年凭《小花》崭露头角 。

    ■ 梁家辉,1958年2月1日出生于香港,祖籍广东,香港男演员、歌手。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1984年,获得第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1990年,获得第2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2013年凭借《寒战》第4次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

    ■ 《垂帘听政》是由新昆仑影业有限公司、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联合出品的历史片,由李翰祥执导,刘晓庆、梁家辉、陈烨,张铁林等主演。

    1984年,梁家辉凭借该片获得第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 。该片曾经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优秀影片特别奖 。

    ■ 6岁的同治帝继位,慈安、慈禧 两宫并尊,两个女人把持朝政、主持朝纲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呢?咸丰在遗诏中命宗人府宗令、军机大臣、御前大臣等八人辅佐政务,“尽心辅弼,赞襄政务”。同时,授予皇后钮祜禄氏慈安 “御赏”印,一切诏令需同时盖上皇帝的 “同道堂”玺和太后所持 “御赏”玺,方可生效。

    按照咸丰帝的规划,皇子登基但尚且年幼,八大臣辅佐政务,如果八大臣起草谕旨,必须加印“同道堂”和“御赏”两印来代替皇上朱批,以钳制八大臣。可见咸丰赋予了慈安牵制皇权、制衡朝堂的权力,她是国母,是皇权守护者,是可与朝堂分庭抗礼者。但此时,不甘于屈居后宫的野心家慈禧,登上了历史舞台。

    由于新皇年幼,“同道”印实际上由他的生母慈禧保管,通过代子钤印,分流皇权,从而取得了干预朝政的权力。于是 “奉两太后养心殿,垂帘听政” 开启了二人的垂帘听政之路。

    【详细】
    138011115
  • ssppyy
    2021/8/16 9:15:50
    【拾遗?拾忆】《垂帘听政(1983)》
    13800165
  • 豆友212448828
    2020/5/19 0:06:30
    ???

    看来奇积都发生在梁家辉身上,"垂帘听政"里主演半场戏,就能拿下最佳男主角,不得不说是对梁家辉演技的极大肯定。看这片名"垂帘听政",要我来想就会重在咸丰帝去世后,慈安、慈禧和恭亲王三人联手斗倒肃顺等顾命大臣的故事,没想这电影里居然只用旁白带过,只有几个抓人加上顾命大臣的下场的镜头,与我想象大异其趣。

    看来奇积都发生在梁家辉身上,"垂帘听政"里主演半场戏,就能拿下最佳男主角,不得不说是对梁家辉演技的极大肯定。看这片名"垂帘听政",要我来想就会重在咸丰帝去世后,慈安、慈禧和恭亲王三人联手斗倒肃顺等顾命大臣的故事,没想这电影里居然只用旁白带过,只有几个抓人加上顾命大臣的下场的镜头,与我想象大异其趣。

    【详细】
    12604176
  • 小钻风
    2019/10/6 17:36:28
    咸丰之死作为本片的前奏,导演的态度也足够嘲讽中国两千年的皇位传承制度了

    咸丰之死作为本片的前奏,导演的态度也足够嘲讽中国两千年的皇位传承制度了。先是一群大臣到仓库里面去找万年吉祥板,然后又说这金丝楠木板,可以保存尸体千年不朽。超夸张的,一下子就省了九千岁。然后就是咸丰在临死之前一一嘱咐他的大臣和妃子们要如何尽心的辅佐他的六岁小儿做新皇帝,在大臣方面已经安排了八位顾命大臣,又还想在后宫平衡权臣势力所以留下了懿贵妃。这些都是按照史书,或曰礼记留下的那些规矩办的,唯有

    咸丰之死作为本片的前奏,导演的态度也足够嘲讽中国两千年的皇位传承制度了。先是一群大臣到仓库里面去找万年吉祥板,然后又说这金丝楠木板,可以保存尸体千年不朽。超夸张的,一下子就省了九千岁。然后就是咸丰在临死之前一一嘱咐他的大臣和妃子们要如何尽心的辅佐他的六岁小儿做新皇帝,在大臣方面已经安排了八位顾命大臣,又还想在后宫平衡权臣势力所以留下了懿贵妃。这些都是按照史书,或曰礼记留下的那些规矩办的,唯有在咸丰最后看到他那一堆妃子才忍不住苦苦冷笑,算是对他三十几年人生的一点小小自嘲。然而他最可嘲笑的,正是他按照什么祖制要父死子继的那些东西,一个人活着的时候穷奢极欲,都临死了,从此都烟消云散了。却还在念念不忘的安排他的身后事。舍不得放手一切,最主要是财产,甚至连尸体都要求个千载保存。当然还有咸丰灵柩回宫死后的那个仪仗拍的也挺好。这一切荒谬的点就在于,所有的仪式看似是为了死亡才发明的,但是能参与这个仪式中的人竟没有一个去思考死亡的。慈禧和恭亲王忙着和肃顺搞政治斗争,肃顺还顺便带着小老婆,足以所谓礼法都是拿来做给别人看的东西。

    到本片的最后,八位顾命大臣里该死的人一一表演他们的死亡仪式。作为政治斗争的失败者给观众看到的是一群胆小鬼或者徒有死不反省之勇。北京话很喜欢说王爷。这片子里能看到很不一样的王爷之死。

    而在一代妖后里有一个片段是拍破败的慈宁宫的,其实破败的宫殿比那修复完好的宫殿更好看,还找了几个老太太在那儿打太极拳或者活动身体。那已经是嘉庆和道光留下来的太妃了。真是够了。

    【详细】
    10557657
  • 我不需要昵称
    2019/9/25 21:43:41
    有意思,可真有意思

    豆瓣说这片子是102min,但是我看了一个110min的,却还是觉得被剪了。就是咸丰帝的棺材被送回宫的时候,突然一转眼慈禧就可以只手遮天了。我反复回忆,觉得自己也没漏掉什么,但是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

    咸丰驾崩前,慈禧跪在床前的时候,我觉得刘晓庆真的太灵了。夫君去世的不舍,大臣们对她态度的压制,自己的担心还有一份害怕,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慈安非常的让人心疼,眉眼里都是一种柔

    豆瓣说这片子是102min,但是我看了一个110min的,却还是觉得被剪了。就是咸丰帝的棺材被送回宫的时候,突然一转眼慈禧就可以只手遮天了。我反复回忆,觉得自己也没漏掉什么,但是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

    咸丰驾崩前,慈禧跪在床前的时候,我觉得刘晓庆真的太灵了。夫君去世的不舍,大臣们对她态度的压制,自己的担心还有一份害怕,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慈安非常的让人心疼,眉眼里都是一种柔弱,忍字写在脸上。搂着同治帝,眼泪簌簌往下掉的慈安,让人忍不住想要去安慰她。

    电影里有很多后面的老面孔,除了张铁林,最让我一眼认出的就是《康熙微服私访记》里终于护驾的“于世龙”。后面有一个去军机处报信被踢的,也很面熟,但是我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了。

    电影最后的时候,除了人彘,还诠释了此前在《如懿传》里看到的加官进爵,也是够残忍的了。

    【详细】
    10528382
  • 刘学委
    2019/9/22 2:15:18
    关于结尾的丽妃惨剧以及那段慷慨激昂的旁白

    电影前边基本就是个大女主视角,讲慈禧如何一步步往上爬,一步步斗倒八大臣,把慈禧太后描绘的精明睿智有魄力有智谋,反倒是肃顺这帮人张扬跋扈却愚蠢而不自知~~

    不敢说导演在褒扬慈禧,但至少立场是站在慈禧这边的~一般观众,肯定把自己带入到慈禧这个阵列然后希望她能赢!

    然而最后突然画风一转,搞了个“人彘”事件,慈禧掌权后把“老同事”丽妃剁手跺脚放到酒缸里腌咸菜一样腌着,并且百般

    电影前边基本就是个大女主视角,讲慈禧如何一步步往上爬,一步步斗倒八大臣,把慈禧太后描绘的精明睿智有魄力有智谋,反倒是肃顺这帮人张扬跋扈却愚蠢而不自知~~

    不敢说导演在褒扬慈禧,但至少立场是站在慈禧这边的~一般观众,肯定把自己带入到慈禧这个阵列然后希望她能赢!

    然而最后突然画风一转,搞了个“人彘”事件,慈禧掌权后把“老同事”丽妃剁手跺脚放到酒缸里腌咸菜一样腌着,并且百般言语羞辱,折磨的生不能生死不能死,一个刻薄恶毒心理变态的女人的形象立刻跃然出来!

    这童年阴影啊!小时候就不明白慈禧太后您都当了圣母皇太后了,干嘛还对一个没怎么得罪过你的情敌如此仇恨,她又没孩子和你儿子抢皇位,你又没那么爱咸丰!

    长大了查百度百科,历史上有这人但根本没这事,慈禧做了太后之后也对这位“老同事”丽妃(丽皇贵太妃)很好,丽妃和她女儿(荣安固伦公主)尊荣到老善始善终,慈禧首先是个心理健康的女人。而且就算从现实利益讲。有慈安在,有满朝文武在,刚上位的地位不稳慈禧太后怎么会干这种崩形象的蠢事,她想做也没那能力,先帝的妃子(还有个女儿)那也不是说老公一死就成草芥了,皇贵太妃也是很有地位的!

    这段就是导演泼个脏水,把吕后和戚夫人那点事嫁接过来了!

    然后最后几分钟旁白开始骂人,什么慈禧祸国殃民丧权辱国骄奢淫逸,死后被刨棺戮尸就是活该等等,言语激昂而刻薄!你还没演到骄奢淫逸那段呢,她刚上位还来不及祸国殃民呢,怎么都骂出来了!当时觉得导演好像精神分裂一样,本来全片好好演那拉氏的奋斗史,突然最后撕破脸开始骂人!

    现在看来,李翰祥也是匠心良苦,前半段应该是给观众看的,后面画风一转,那是给主流意识形态看的,慈禧在新中国政治舆论氛围下那就只能是个坏符号,而八十年代是改开初期,wg的氛围才刚刚过去,那慈禧就更要是个坏符号,坏女人,只能是个祸国殃民的历史形象!所以前面怎么演无所谓,后面旁白一定要定性,前面没骂的,后面得骂回来!

    记得2000年初的那部《走向共和》(李冰和吕中两位老戏骨主演的),其实大事件还是比较写实的,也算那个娱乐古装剧泛滥的年代出现的一部比较严肃的历史剧!但是全剧的氛围对慈禧有些“过度的理解之同情”,对李鸿章那简直就是个高大全的背锅侠形象的刻画。为人民殚精竭虑为大清鞠躬尽瘁!结果就禁播了!感觉李翰祥导演还是很聪明的!

    【详细】
    105211010
  • 淡如水azq
    2018/3/3 22:41:05
    历史功过谁能评说

    对于历史我们应该回顾却不适合随意猜测和评论。

    本片用最后一幕和旁白痛斥了慈禧的恶毒和其把持国家大权的近半个世纪为中国带来的苦难,却又在一幕幕场景中告诉观众,这个女人走的每一步开始的理由都不过是为了自保罢了。而咸丰皇帝,他不过是个无法创造奇迹的普通人,他努力做着一个皇帝该做的工作,他努力想着一个君王该想的点滴,我以为他并非只是优柔寡断不够狠心而放过了慈禧,更是希望借

    对于历史我们应该回顾却不适合随意猜测和评论。

    本片用最后一幕和旁白痛斥了慈禧的恶毒和其把持国家大权的近半个世纪为中国带来的苦难,却又在一幕幕场景中告诉观众,这个女人走的每一步开始的理由都不过是为了自保罢了。而咸丰皇帝,他不过是个无法创造奇迹的普通人,他努力做着一个皇帝该做的工作,他努力想着一个君王该想的点滴,我以为他并非只是优柔寡断不够狠心而放过了慈禧,更是希望借助慈禧的能力保护同治皇帝和慈安太后,牵制八大臣,以保皇权不旁落的同时国家大事有能臣处理,可惜八大臣跋扈又轻敌,浪费了他的一片苦心。不过话说回来,谁又知道若真是八大臣掌了权,后来的历史是否会好转,说不定没有鬼子六和洋人的成功交涉,大清朝更早断送在洋人的炮火中呢。虽然本片在大部分镜头语言的表达上处处描摹着慈禧的无何奈何和其对咸丰皇帝的真挚情感,却又在小部分镜头和旁白中不断挖掘和强调着慈禧的阴狠毒辣和其独揽大权对国家的祸患。这样看似矛盾的价值取向与电影拍摄的时代背景有很大关系,却也恰恰将历史的难以评说展示在观众面前,也算是一种额外的收获吧。

    【详细】
    9198474
  • 幽若/ty
    2017/1/9 19:46:09
    雍容大气真正的旧时代影像

    在我小的时候曾多次在电视上看过此片。很多年之后我才能体会到古董道具和认真大导演营造出来的真正属于旧时代的大影像 灰蒙蒙的 但是雍容大气复古奢华的 演员是在演清朝的人 而不是演偶像剧 懦弱多情又无能的皇帝。 心比天高能干又狠心的贵妃。 美丽软弱的爱妃。 周洁真美呀。

    在片头选秀的服装和发饰才是真正的选秀装。 过这么多年在所谓的经典甄嬛传里选

    在我小的时候曾多次在电视上看过此片。很多年之后我才能体会到古董道具和认真大导演营造出来的真正属于旧时代的大影像 灰蒙蒙的 但是雍容大气复古奢华的 演员是在演清朝的人 而不是演偶像剧 懦弱多情又无能的皇帝。 心比天高能干又狠心的贵妃。 美丽软弱的爱妃。 周洁真美呀。

    在片头选秀的服装和发饰才是真正的选秀装。 过这么多年在所谓的经典甄嬛传里选秀的服装已经敢穿的比有品极的贵妃还奢华了 呵呵

    【详细】
    8283227
  • 艾維斯
    2010/4/2 22:00:29
    有点失望
    看来奇积都发生在梁家辉身上,"大丈夫"里客串十分钟拿到香港电影
    金像奖最佳男配角,而"垂帘听政"里主演半场戏,就能拿下最佳男主角,
    不得不说是对梁家辉演技的极大肯定。

    看这片名"垂帘听政",要我来想就会重在咸丰帝去世后,慈安、慈禧和恭亲王三人联手斗倒肃顺等顾命大臣的故事,没想这电影里居然只用旁白带过,只有几个抓人
    看来奇积都发生在梁家辉身上,"大丈夫"里客串十分钟拿到香港电影
    金像奖最佳男配角,而"垂帘听政"里主演半场戏,就能拿下最佳男主角,
    不得不说是对梁家辉演技的极大肯定。

    看这片名"垂帘听政",要我来想就会重在咸丰帝去世后,慈安、慈禧和恭亲王三人联手斗倒肃顺等顾命大臣的故事,没想这电影里居然只用旁白带过,只有几个抓人加上顾命大臣的下场的镜头,与我想象大异其趣。
    【详细】
    3137226
  • Jennifer
    2009/2/18 11:53:33
    最近又看了一次
    不记得第一次看是什么时候了,
    但最深刻的印象是几个主要女演员的眼神
    ...
    还有那个在坛子里的女生唱歌时的画面,
    那个气氛啊...
    后来日韩的恐怖片里的有些画面风格很像
    不记得第一次看是什么时候了,
    但最深刻的印象是几个主要女演员的眼神
    ...
    还有那个在坛子里的女生唱歌时的画面,
    那个气氛啊...
    后来日韩的恐怖片里的有些画面风格很像
    【详细】
    170199
  • U 兔
    2009/2/17 10:16:12
    只有男人来写历史?
    看完影片觉得心里窝火~
    完全的男性视角,而不是从客观的历史角度来评价历史上有名的垂帘听政——抑或历史的大部分都是由男性视角写就的吧~

    刘晓庆对于慈禧的刻画可圈可点,紧咬的嘴唇、上挑的眉角、洞悉决然的眼神、精致得体的妆容、有度但犀利的言语都让人看到一个女人在栖身残酷的政治沙场表现出的坚强果敢与应运而生的残忍。对慈禧虽有微词,仅仅因为其手段的毒辣——尤其是对皇后慈安,实在是丧失人性
    看完影片觉得心里窝火~
    完全的男性视角,而不是从客观的历史角度来评价历史上有名的垂帘听政——抑或历史的大部分都是由男性视角写就的吧~

    刘晓庆对于慈禧的刻画可圈可点,紧咬的嘴唇、上挑的眉角、洞悉决然的眼神、精致得体的妆容、有度但犀利的言语都让人看到一个女人在栖身残酷的政治沙场表现出的坚强果敢与应运而生的残忍。对慈禧虽有微词,仅仅因为其手段的毒辣——尤其是对皇后慈安,实在是丧失人性。但这样的凶狠仅仅因为她是女人吗?八位道貌岸然的辅佐大臣都在说她霍乱朝政,其实还不是为了想要自己把持大权,形成男权的垄断——当然,中国历朝历代都已经默认的大格局,真龙天子偕同一众顶戴方显盛世长治久安,而淹了一世太平的无不是“祸水”正式这种沿袭了的习惯性的冷漠,才使得女人在历史政坛如此受到排挤,鲜有作为。说白了大男人们还是不想、不愿也不敢听一个女人的“妇人之见”——而反过头想想,自己的心眼儿又比慈禧的大到几分了呢?打着辅佐幼帝的旗号,涕零受命的先帝遗诏余音未消,就已经开始在大肆扩张实权。自表多么高尚多么忠诚多么大义,还不都为了一己私利。

    最受不了的其实还是那个可恶的旁边音,特别是最后她说慈禧在位期间作恶无数百姓深受其苦云云(不好意思,在央六看的,手头没有现片儿无法还原原话)完全失掉了作为一个导演应有的客观和宏观,变得非常狭隘且盲目。让我对开始的大制作和华丽场面感到无限的遗憾~~
    【详细】
    1698600
  • 小光光……抖……抖……
    2009/1/16 11:06:55
    一个揖,几条命——《垂帘听政》观后
    小时候就看过的一系列满清名片之一。通常幼年回忆、长大再来品味,又有新滋味。

    感叹我们国家的化妆水平其实在很早就很先进和深得三昧了。电视弘篇杰作《红楼梦》,以至这部《垂帘听政》,一众演员都是油光水滑的,化妆术以我看要比现在很多的高明。很好奇都用的是什么化妆品。

    ——“死要漂亮”

    看完印象最深的是皇帝对储君说:“你过去,给他们做个揖吧。”理当如此,于是小皇帝拱
    小时候就看过的一系列满清名片之一。通常幼年回忆、长大再来品味,又有新滋味。

    感叹我们国家的化妆水平其实在很早就很先进和深得三昧了。电视弘篇杰作《红楼梦》,以至这部《垂帘听政》,一众演员都是油光水滑的,化妆术以我看要比现在很多的高明。很好奇都用的是什么化妆品。

    ——“死要漂亮”

    看完印象最深的是皇帝对储君说:“你过去,给他们做个揖吧。”理当如此,于是小皇帝拱了拱手。

    时光飞逝,不到一个时辰的戏内,一个在街口被砍了头,一个白绫素绢吊死,一个加官进爵——“用浸水的纸,一层层叠上蒙住脸,直至不能呼吸”。

    戏要的是戏剧效应,要的是观众凝目夺神,至于史实是否真是如此,时间横亘如墙,谁知究竟。所以看起来很惨,死相令人感怀不忍。人世间诸苦,其中一件就是生离,还有死别——这两者名目不同,其实是一种苦。

    华丽的逆转,倒退回若干分钟前,一众大男人躯体如层叠的山,阴影笼罩住两个寡妇和一个屁事不懂还只知玩乐的小孩。小孩吓得尿裤子,女人瑟瑟发抖流泪,还要勉做坚强。——另有一种苦是逼上梁山,逼人不得不为。

    所以人生得意需留后路,不可得意过头。大家都是人来的。
    【详细】
    1621520
  • 恩来居士
    2007/10/27 15:19:20
    李翰祥--古装历史片无人能出其右
    李翰祥的片子我看的不多,但却是看一部爱一部。

    在我眼里,能够把古装片拍得这么有美感,这么有意境的导演,除了李翰祥,大概就只有胡金铨了,而在处理历史题材上,则根本无人能出其右。这与他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也是我之所以佩服与喜爱他的重要原因。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李翰祥并没有因此而堕入那种作者电影,或者说,迷恋于自我风格而无法自拔,以至于完全不考虑观众,不考虑
    李翰祥的片子我看的不多,但却是看一部爱一部。

    在我眼里,能够把古装片拍得这么有美感,这么有意境的导演,除了李翰祥,大概就只有胡金铨了,而在处理历史题材上,则根本无人能出其右。这与他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也是我之所以佩服与喜爱他的重要原因。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李翰祥并没有因此而堕入那种作者电影,或者说,迷恋于自我风格而无法自拔,以至于完全不考虑观众,不考虑票房的境地。李翰祥的古装片,历史片,不但画面优美,语言优雅,深有意境,并且场面宏大,曾拍过许多经典的宫闱历史巨片。他的古装历史片,雅而不俗,但并没有舍弃那些普通的观众,因此并不是阳春白雪的那种,无人问津,反而是雅俗共赏,博得满堂彩。

    正是由于他这种在艺术与商业,或者说自我风格与观众趣味之间游刃有余的特殊才能,才使得他能够得到商业氛围极其浓重的邵氏公司的重用,才使得他在这么商业的公司里,还能排出那么极具个人特色,充满艺术感,却仍能票房飘红的精彩电影。即使是在他纯粹出于利益拍的一系列风月片中,我们仍能看到这位风流才子的优雅情怀。

    《垂帘听政》,就是这样一部非常具有李翰祥特色的经典历史片。

    这部《垂帘听政》,已经是他比较后期的作品了,作为80年代初率先回内地合拍片的导演,选择这样的历史题材可能也有些其他复杂的原因,或者说也许正是李翰祥选择的这样的题材,才使得他能够率先回内地合作。虽然可能在拍片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政治因素在里面,会对拍摄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这两部在同一年内拍摄出来的历史巨作,无论在场面,调度,道具,表演上,都鹤立于那些同题材的作品之中。并且两部电影都得以在真实场景中拍摄,对于李翰祥来说更是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首先是场面,我们知道,李翰祥最拿手的就是宫闱历史巨片了,《貂蝉》、《杨贵妃》、《武则天》、《倾国倾城》、《瀛台泣血》等等,无一不是场面宏大的历史巨作。然而这些片子中的场景,都是用布景搭成的,虽然利用拍摄手法,仍可以造出宏大的效果,然而毕竟总是有所缺失的。而《垂帘听政》则不同,由于得以在真实的清宫旧址中实景拍摄,这对于偏爱大场面的李翰祥来说简直是再好不过的条件了。李翰祥对宏大的迷恋情节在片中时时流露。毫不吝惜的对各个宫阙的长镜头,就是最好的证明。在造成影片恢弘气势的同时,这种空间的扩张,也对时间造成了影响,空间越广阔,时间也被延伸地越长,这样,就营造出了一种非常强烈的历史纵深感。电影是时空的艺术,也是感官的艺术,营造恢弘的时空,来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感官上的刺激与享受,这正是李翰祥在电影本身上最成功的地方。

    当然,场面宏大了,也不表示对细节就能忽视了。在各种镜头的运用和调度中,我们仍可以看到李翰祥导演的那种细腻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特殊气质的流露,这也是为什么他的电影是雅俗共赏的原因。本片的镜头都很慢,而在这样慢的镜头中,就很容易表现各种细节,而这些细节,正是一部影片,特别是对于这样历史题材的影片,成败的关键。影片的道具,服装,演员的动作,举止,都可以说是接近完美,或者说,接近真实了,这对于正统的历史片是很重要的,通过这样不紧不慢的镜头,才能充分向我们展示这种严谨和情怀。我们可以看到,为什么那么多大师喜欢长镜头,特别是台湾的侯孝贤啊,蔡明亮啊,有时候一个镜头就要长达十几分钟,这样能够充分展示细节,刻画心理,以达到一种特殊的美感。相反好莱坞的商业片,则多以紧张的情节,快速的剪辑,加上疯狂的特技取胜,在细节,在内涵上未免不及。当然李翰祥的镜头还没这么慢,但还是给人以很悠闲的感觉,对于几位主演的演技也是相当有要求的,不过梁家辉,刘晓庆都发挥地相当出色,在选角上,导演也很有眼光。

    当然,李翰祥的片子最让我佩服的还是那些优美的台词,这是很多导演根本望尘莫及的。一字一句,都体现了导演的深厚历史积淀,文化底蕴和国学功底。这样的语言,也只有在李翰祥的片子中,我们才能看到。这种才子情怀,一如既往地贯穿在他的所有片子中,即使在我前不久看的《风月奇谈》这部风月片中,片头的一首打油诗,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还得由衷地赞叹导演的深厚内涵和诙谐气质。而这并不是你靠拍摄技巧,或者导演技巧,就能够达到的。

    所以,我敢说,古装历史片,无人能出李翰祥其右。
    【详细】
    12291804
  • andy
    2007/3/4 0:39:10
    黄金时代的经典
    刘晓庆和梁家辉主演,李翰祥执导,只看这组合就意味着一个新的时代。前几天刘晓庆还在博客中回忆那个时候的事情,当时她所有的演出收入要交给单位,任何外方人员赠送的礼品都要上交组织。李连杰也说过当时拍少林寺,制片方给的片酬有几百万,都必须交公,自己只能领到每天一块钱的工资,太震撼,太刺激人了!
    刘晓庆和梁家辉主演,李翰祥执导,只看这组合就意味着一个新的时代。前几天刘晓庆还在博客中回忆那个时候的事情,当时她所有的演出收入要交给单位,任何外方人员赠送的礼品都要上交组织。李连杰也说过当时拍少林寺,制片方给的片酬有几百万,都必须交公,自己只能领到每天一块钱的工资,太震撼,太刺激人了!
    【详细】
    1129143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