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们影评

14634378
  • 鱼鱼菲菲
    2017/4/20 14:18:51
    很经典的法证故事
    法证系列,特别是前两部,讲一群法证通过科学验证帮助警察破案的故事,穿插着一些爱情故事,很经典了。

        我欧阳胖胖的剧,非常经典了,帅气又有才华,演这类人才对我们欧阳胖胖来说简直手到擒来,我记得我看他的洗冤录还是在初中的时候,我就超级喜欢他了,有一种莫名让人信任的感觉,演戏说台词很好听,我是说粤语原因,好听,尤其在破案的时候听他的讲解,太舒服
    法证系列,特别是前两部,讲一群法证通过科学验证帮助警察破案的故事,穿插着一些爱情故事,很经典了。

        我欧阳胖胖的剧,非常经典了,帅气又有才华,演这类人才对我们欧阳胖胖来说简直手到擒来,我记得我看他的洗冤录还是在初中的时候,我就超级喜欢他了,有一种莫名让人信任的感觉,演戏说台词很好听,我是说粤语原因,好听,尤其在破案的时候听他的讲解,太舒服了,以前看他的陈小生觉得他一个胖子还当警察也不怕累死,可是他的确演的很多警察,而且都能演的不同,每一个角色让人都特别喜欢,演专业人才就会让人信任,演穷小子就真的很落魄的感觉,反正就是棒,已经没有更多的词可以总结他的牛。
      
        夸欧阳震华我可以夸个几百字,但是还是说说剧情,其实很多案子你看起来并不复杂,但是用法证来破案的时候,你就觉得特别专业,特别让人信服,也可能和演员有关,这剧里除了欧阳震华以外,女主是蒙嘉慧,法医是林文龙,还有一众厉害的配角,当年我是高中看的这部剧,最近又在重温,感觉一点都不过时,还是很先进的感觉,高中填志愿的时候差点填了法医了,中了TVB太多毒了。

        现在TVB没落了,还是希望能有更多这样的剧,我喜欢这类题材。
    【详细】
    8489589
  • 转眼空城
    2021/9/16 15:35:29
    这评分还得往下降
    13867165
  • 椰汁冰茶
    2021/10/14 4:34:38
    《无暇赴死》或许很好,假如它拍的不是詹姆斯·邦德

    以下严重剧透注意。

    掐指一算看完电影正好一周了,而我还没从情节里走出来。有时候上课想到这个结局就心梗,处于一种想骂却骂不出来的感觉里。我的确被这个结局煽情到了,毕竟丹尼尔的邦德是我成年以来最喜欢的人物,而看着他在银幕上壮烈牺牲,我不可能不为止动容。但是这并不妨碍我认为《无暇赴死》本质上是个令人失望的007电影——或者说根本不

    以下严重剧透注意。

    掐指一算看完电影正好一周了,而我还没从情节里走出来。有时候上课想到这个结局就心梗,处于一种想骂却骂不出来的感觉里。我的确被这个结局煽情到了,毕竟丹尼尔的邦德是我成年以来最喜欢的人物,而看着他在银幕上壮烈牺牲,我不可能不为止动容。但是这并不妨碍我认为《无暇赴死》本质上是个令人失望的007电影——或者说根本不能算是007电影了。

    它大概讲了这么一个故事:退休五年后,因为MI6的生化武器流落歹人之手,邦德不得不接受CIA好友的邀约,再次为正义出战。他在调查中意外发现,曾经的女朋友玛德琳并没有背叛他,并且还为他生了一个孩子——

    我觉得写到这里,问题就已经非常明显并且非常严重了。这到底是家庭伦理肥皂剧,还是007?邦德就不该有孩子。我就这么说吧:任何一个角色都有在银幕上喜当爹的权利,除了詹姆斯·邦德。因为这个角色的魅力就在于他孑然一身、无牵无挂,在于他睡遍世界美女却依然能抽身离开,风流又无情。邦德和孩子就像油和水,根本不可能兼容——谁进电影院是为了看邦德当爹带孩子的?WHAT THE ACTUAL FUCK? 为什么要赋予他一个完全没必要的身份?

    著名英国非虚构作家Ben Macintyre就写过:邦德没有朋友、没有政治立场、没有家人、没有过去,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得以心无旁骛地为女王和国家战斗,始终孤独又悲情,这才是这个角色的核心。塞给他一个孩子,这个决定既烂俗又荒谬——邦德怎么可能允许自己留下孩子?他不知道孩子会成为把柄吗?

    让詹姆斯·邦德就做詹姆斯·邦德吧,不要把他变成钢铁侠或者金刚狼,他不需要一个孩子来衬托他的人性,他不需要为老婆孩子牺牲自己也已经是英雄。这就来到了第二个让我出离愤怒的点:他们把邦德杀死了。

    Ben Macintyre在那本007著作中,有一章的标题是:The Spy That Never Dies。我很想问问Macintyre老师在看完这个电影后有什么感觉?是不是很想把书敲在导演脑袋上?没错,邦德就是永远不会死的那类角色,他游走在生死边缘,却总能化险为夷。这也是这个角色的精髓之一。现在倒好,我不知道有几年脑血栓能写出这样的剧情:邦德不仅死了,还是为老婆孩子死的。

    WHAT THE ACTUAL FUCK???

    第三幕的最后,邦德被反派Safin下了毒,他只要接近玛德琳和马蒂尔德(邦德的女儿),她们就会死。不光如此,毒药可以轻易传染,意味着哪怕他不碰她们,但是碰了其他人,一传十十传百,迟早会接触到她们然后令其丧命。多么完美的方案,邦德只能去死了,是不是?

    且不说这个情节有多么庸俗,这根本就是宇宙级别的out of character。最后一幕,邦德站在楼顶,凝视着天空飞过的导弹,眼神平静而释然。对不起,我不知道这是谁,反正不是詹姆斯·邦德。《皇家赌场》展现给我们的007,充满了一种几乎粗粝的生命力。他被人算计过、被下毒、痛失挚爱、无法通过最简单的测试......但这都不影响他一次次回到战线上来,为女王而国家赴汤蹈火。不管是书里还是电影里,邦德的形象始终是这样的:纵使他一无所有,遍体鳞伤,也依然会在苦难中蹒跚行进,一往无前,for Queen and country。

    007作为一个经久不衰的系列IP的主角,身上有着不可违逆的规则。我敢说其中之一就是他不能死掉。他就是那个我们可以看着他出生入死,而不用担心他会真的离去的角色。他会被暂时打垮,但永远不会被真正打败。这是他的光环,也是他的魔力,世世代代的观众之所以爱他,爱的就是这份不切实际。现在倒好,各种陈词滥调的情话、家庭温馨、父亲为女儿出生入死.....这是《飓风营救》吧?

    (不,不是,因为这个拍得还不如《飓风营救》。)

    除此之外,我必须再再再吐槽一下玛德琳·斯旺女士。这个角色在《幽灵党》里就极其失败,《无暇赴死》里基本也没救回来。她是一个塑造得非常糟糕的角色:我们不知道她的个性(对比之下,Vesper和Paloma一登场我们就知道她们是什么样的人),无法与她共情,她的角色几乎没有记忆点。没人会质疑邦德为什么爱Vesper,但你只要搜索一下就能看到一大片人困惑邦德怎么就爱上她了。

    我不否认蕾雅·赛杜在《阿黛尔的生活》里表现出众,但是选她当邦女郎实在是个错误的决定,为此选角导演值得被浸猪笼。她在电影中差不多只有两个表情:困,和难过,除此之外她和丹尼尔没有任何银幕火花(可能因为她比他小了将近20岁吧)。这不是我一家之词,我随便引用几个烂番茄的影评:

    “两位主演的吸引力无可置疑,但他俩的爱情压根没有一丝火花。他们的互动略显尴尬,无法像2006年《皇家赌场》的邦德和Vesper那样点燃银幕。”

    “如果说有什么,Lashana Lynch的新007是个更有趣的互动对象,相比玛德琳来说。邦德和玛德琳之间缺乏的化学反应委实令人难受,这本来不会是什么问题——但电影恰恰建立在邦德对她的狂热爱情之上(丹尼尔·克雷格和伊娃·格林在《皇家赌场》里就很不错,这就是为什么四部电影之后,看到邦德造访Vesper的坟墓,还是会令我们深深动容)。”

    “问题就是电影篇末建立在一段几乎没有任何戏剧化的关系之上:玛德琳的角色如此单薄,只能算是过世的Vesper的一个影子——那段爱情被伊娃·格林演绎得如此刻骨铭心,以至于你完全相信它能够穿透詹姆斯·邦德这个为国家而生的利器。”

    “玛德琳和邦德的化学反应从来都不让人信服......公平地讲,这个时代的所有邦女郎都被Vesper远远甩在第二位。”

    “不幸的是,即便是充满感情,即便有那些美丽的情话,我们还是难以相信这对情侣深深地爱着对方。这很令人遗憾,因为,说到底,正是这段关系,这份爱情,成了这个电影的主心骨。”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谁想看我能把原文全找出来。本人就喜欢这种明目张胆的拉踩。

    139232946
  • Q这一切的一切
    2018/11/1 22:20:16
    真滴好口怕

    很不幸地看了钢炼的真人版。有类似的毛病。但是jojo原著会更特殊一点。讲细一点把。仗助这部没看几遍凭残留的阅读直觉来做参照。

    * 电影主创其实没怎么get原著的古怪的迷人感(站在本身这部电影企图拉拢普通观众的角度上来说的评价,已经是粉的肯定就是buy原著的),确实非常流水线地找了一群搞电影的来改编,结果除了有点特效,没有优点。

    * 四乔这部,回想起来,就是高中生的世界

    很不幸地看了钢炼的真人版。有类似的毛病。但是jojo原著会更特殊一点。讲细一点把。仗助这部没看几遍凭残留的阅读直觉来做参照。

    * 电影主创其实没怎么get原著的古怪的迷人感(站在本身这部电影企图拉拢普通观众的角度上来说的评价,已经是粉的肯定就是buy原著的),确实非常流水线地找了一群搞电影的来改编,结果除了有点特效,没有优点。

    * 四乔这部,回想起来,就是高中生的世界,没有太多大人的社会关系,就是学生+小镇探险。但是电影遵循了老套的改编之后,把人物关系更加紧凑了,添加了很多社会关系,包括警察外公和社会责任安全什么的。其实即使是吉良吉影之前的累累罪行,在原著中也没有像电影里这样说什么堕落的灵魂,纯粹的邪恶,人性的善良不阿这种日式阴暗现实主义的俗套,因为不老妖怪他不提倡单一的价值观,他就是用主角的拳头和智谋遏制邪恶,并不作高调的抨击和质问。讲究实力,尊重智商,不故作姿态,这就是jojo古怪魅力下的核心竞争力吧。对啊,还有亿泰哥突然伤感的亲情时刻,让我想到了钢炼里面那个炼金术把女儿改造成怪物的科学家。没吃透漫画的电影人,真的会站在非常浅显的角度评价原著中每一段故事发展,然后就用“这个很适合电影”简单粗暴的把这个个方便渲染情感啊,有很大反转让人揪心的片段拿出来,作为高光,结果做出来的都是不入流的东西。

    * 一直有着精神欧洲人感觉的日本,流行娱乐行业也是如此体现的。本身jojo原著的审美,人物外形设定已经是打造成欧美的身子板,浓眉大眼的高低起伏的五官面貌,夸张的服饰也是用大骨架支撑才能有风骚的味道。真人版漫改电影,再次勉强的用日本演员的身材和五官,在欧洲风格的场景中演戏,止不住的廉价cosplay的感觉。尤其是温柔的日式母亲,复古的西式打扮,兴奋地要去吃意大利餐厅。外公则走起了温情的苦守小镇的父母官路线。

    * 调色诡异,凸显了人物脸部的阴影,结果没有打造出深邃硬汉或者五官浓烈的感觉,倒是把日本人种容易高颧骨的骨相凸显出来了,配上崎岖的发型,撑不起来的服饰和矮小的格子,不够浓烈的日本颜,只好再次证明漫改真人版之超高难度。

    * 其实不喜欢替身用那种半透明的样子,难道不是不透明的比较好建模嘛?毕竟,看jojo的人,虽然是在现实中是看不到替身的麻瓜,既然是讲jojo们的故事,就姑且让我们能看到替身使者们能看到的样子啊。白金之星半透明,太没有真实感了吧。。。。。哪怕是荒木如此认可,我也没法喜欢。

    * 剧本一坨屎嘛,具体有:1,夸张的日式表演,无伤大雅却辣眼睛的打闹喜剧的桥段作为笑点(跨文化真的很难get笑点,或许,真的不幽默?),和之前提到的漫画转化成真人版不到位的地方累积到一起……有一种无语可能是屎多不嫌臭。且不说半途消失的病娇女,承太郎(原著是事件式的故事发展,这部电影改编既然已经做了不少的“电影化”调整,在这个问题上为什么没有坚持这个媒介形式的属性,坚持保持连贯的人物出场呢?很有既然是n部曲就以后再说的偷懒嫌疑。)(如果没有后续的话他们的戏份就到此为止了??)2,人物塑造粗制滥造,对于仗助这个神奇的矛盾体,他们体现他虽然流里流气的样子却温良恭俭让的几板斧:一边日式大卷舌讲话 ,或者莫名其妙地翘腿坐在教室窗边不知由来的少年愁,一边主动退出二乔的家庭矛盾“都是我引起的“,或者路过不小心撞了小混混后手指贴裤缝的深鞠躬道歉,还有下一部可能要继承外公衣钵做警察守护小镇呢?!嗯,当然少不了那几次发型引发的骚动,还找了被仗助吸引过来(这还是我记忆中的沙雕逗比猥琐天然的仗助嘛?)的女高中生做旁观。嗯,好干瘪,,,,好生硬,,,,好尬。

    * 不知道是不是日本人总是太认真,让漫改就是没有一些应有的突破吧,哪怕是好糟糕但是好好玩的东西?!?日漫改编的作品基本上就是针对他们国内市场,且这部的固定受众规模应该比较喜人(之前还有tv版拉来新的关注度),不是很明白为什么还是比较中规中矩,难道漫改真人版电影除了要求特效还原,人物造型努力靠拢原著,就不配有其他的要求需要实现一样。哎。心疼jojo

    【详细】
    97361710
  • Gwenhwyfar??
    2022/10/5 21:42:40
    剧里没演的一个关键人物:达莫的缓刑假释官
    达莫案里另一个关键人物但剧里没有演:达莫的缓刑假释官 Donna Chester。 由于剧里没有演这一段,似乎令很多观众以为 “达莫杀人很容易,因为都没人管啊”,甚至觉得 “看到没,白男犯罪多容易” 等理解,但其实恰恰相反。 现实里,达莫在他的213公寓里(1990年5月~1991年7月2...
    达莫案里另一个关键人物但剧里没有演:达莫的缓刑假释官 Donna Chester。 由于剧里没有演这一段,似乎令很多观众以为 “达莫杀人很容易,因为都没人管啊”,甚至觉得 “看到没,白男犯罪多容易” 等理解,但其实恰恰相反。 现实里,达莫在他的213公寓里(1990年5月~1991年7月2...  (展开)
    【详细】
    14689231
  • 小橘宝的姐姐
    2021/1/17 21:14:14
    古早《凤凰牡丹》

    oh no 我又要觉得一部大家都觉得是烂片的剧好看了。

    一向是古装剧控,忘了啥原因翻到了这部剧。一开始的时候真的是嫌弃主角的颜值。。。真心觉得被两个王子争抢有点违和,但是不得不说岁数大了看什么的都能感受世事变迁 人生不易,至少这部剧让我在浮夸的演技和拙劣的布景下思考着背后更深的意义。

    oh no 我又要觉得一部大家都觉得是烂片的剧好看了。

    一向是古装剧控,忘了啥原因翻到了这部剧。一开始的时候真的是嫌弃主角的颜值。。。真心觉得被两个王子争抢有点违和,但是不得不说岁数大了看什么的都能感受世事变迁 人生不易,至少这部剧让我在浮夸的演技和拙劣的布景下思考着背后更深的意义。

    比如现实中其实就是宁安这种人活的会比较好,如果白狄王结局没死的话可能结局他真能走向人生巅峰。善良的人们只能在屏幕前感叹小人得志,可惜职场从不留情,你也不能一问责怪上封听信小人谗言,关键这谗言有时恰恰戳中当权者内心黑暗的部分,让他们仿佛找到知音,也仿佛美化了自己的邪恶。想想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能力吧,有时候也不是不屑于做小人,只是小人也有小人不可小觑的能力。

    比如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整个剧其实充斥着因果报应这样的理念,太后虐待永嘉侯母子,紫嫣虐待滢珠,仲豪和伯建互虐,最终大家都没什么好下场。自己想做坏事之前可以先想想再干。

    比如权利使人疯狂。就有的人和你平级的时候你觉得它很好相处,升职了之后突然就高高在上。这可不是人之常情,而是人之变态,就是要通过强迫你来体现权威,没了平台只不过是烂泥一块,谁又能比谁高贵多少呢。

    最后蕴儿竟然全程没有姓氏。。。我竟然觉得王守义十三香比凌风帅多了。。。可见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总是想着以后,以后可并不见得有以后,为别人想太多别人利用你的时候可丝毫不会手下留情。

    【详细】
    13145733
  • 阿岳正传
    2018/1/15 19:45:04
    一顿盛宴后的小米粥

    母亲平时很忙,哪怕再晚,但她还是愿意在别人本该散步的时候才开始做饭。因为她觉得饭店再好吃也不如家里的香,我也这么认为,渐渐地我就这么学会了做饭。实话说,现在的男士会做饭的很多很多,至少这是暖男的一项达标指数。影片中的他——猪泰朗就是一枚十足的暖男。人们都喜欢看结果与定论,对于这部影片我是比较推荐的,也很适合大部分人群,因为这部电影很真实,有些场景像是触摸到的生活,至少也听过他人

    母亲平时很忙,哪怕再晚,但她还是愿意在别人本该散步的时候才开始做饭。因为她觉得饭店再好吃也不如家里的香,我也这么认为,渐渐地我就这么学会了做饭。实话说,现在的男士会做饭的很多很多,至少这是暖男的一项达标指数。影片中的他——猪泰朗就是一枚十足的暖男。人们都喜欢看结果与定论,对于这部影片我是比较推荐的,也很适合大部分人群,因为这部电影很真实,有些场景像是触摸到的生活,至少也听过他人讲述相类似的生活。首先:演技无挑剔。出于对表演的热爱,我深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今天也看了另外一部电影,(密战)中女主角赵丽颖演的太表面,我不能否认也许她在宫廷剧能有所长,至少我说她再密战中演的解放前明国时期的上海女性太可爱,一位特工的内心得多么强大,那种由内而外的自信与淡定是很沉着的,也许是因为她长的太甜,但汤唯在色戒中的眼神诠释的多么精致,退一万步讲,还是导演的错,密战这部电影何止是演员的演技,电影中顺畅度的核心剪辑那是乱的很有违和感。同时我也查看了下导演与演员的资料,他们都是90年代在中央戏剧学院就读的,而且男主角主要生活来源是从事话剧工作。其次:故事的完整性还可以。我是学油画,研究生期间导师经常告诉我有时候画的内容太多还不如少,确实,生活中有很多点都是这般意思,表达的太多会啰嗦;对别人太好会失落;想得太多会很累等等,,,,最主要是能把事情讲清楚咯就很好了,现如今很多电影都是很混乱,回到这部电影我觉得它的故事虽不是那么的饱满,但你会在片尾曲字幕出现还不愿离去,因为什么,这就是意犹未尽,被打动了,是心灵深处的颤动。这几天电影(无问西东)中的煽情人们会认为是矫情,而这部电影里的剧情片段那真是有情啊,就拿男主与女主的戏来说,在马路上女主开车跟着男主的摩托车那一段,气氛很好,很真实,不需要说“我爱你”,一切尽在不言中。最后:艺术是需要正能量的,确实,最近PGONE的夜宿事件反映出的艺术创作对人们的误导性,我是支持群众反对的,这部电影它的出现不单单是导演为了展现能力,生活也需要这样的小食,哪怕是一碗小米粥,至少可以让你舒心,身边有很多当老师的同学,他们都远离父母在异乡任教,加上社会的压力,我很是体会,也正好是工作转移了他们的一些注意力,也许夜深他们也会沉思、悲伤。快过年了,愿可爱善良之人都有个快乐的年

    【详细】
    9074974
  • #暗蓝#
    2015/2/19 10:54:10
    倒吊的人生的血色
    倒吊的人生的血色
    ——关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和电影《许三观》

    这篇文的题目,来自电影中一个让我印象很深的场景。为了防止有人因卖血过多而出现意外,医院工作人员要将卖血的人里面色苍白的剔除掉。因为之前已经卖过几次血,许三观的脸色愈发苍白。为了能再卖一次,许三观走出医院,自己抓紧路边的围栏,倒吊在那里,让脸恢复血色。

    同样的场景,在原著中似乎并没有出现。但是关于“抓紧
    倒吊的人生的血色
    ——关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和电影《许三观》

    这篇文的题目,来自电影中一个让我印象很深的场景。为了防止有人因卖血过多而出现意外,医院工作人员要将卖血的人里面色苍白的剔除掉。因为之前已经卖过几次血,许三观的脸色愈发苍白。为了能再卖一次,许三观走出医院,自己抓紧路边的围栏,倒吊在那里,让脸恢复血色。

    同样的场景,在原著中似乎并没有出现。但是关于“抓紧”,余华的作品里也有一处令人印象深刻的表达。因为过于频繁的卖血,许三观体力逐渐不支。为了不让寒风夺走他体表最后的热量,他只好躲在墙角,紧紧攥住自己的衣领,不让冷风吹进身体。这一幕,恰恰被路过的年轻人看到。

    他们这样说:

    “看到他的手了吗?把自己的衣领抓得这么紧,但是有人要用绳子勒死他、他拚命抓住绳子似的,是不是?”(《许三观卖血记》)

    事实上,这句台词暗示的,似乎是“卖血”这一行为,在“许三观”的人生中,所扮演的角色。

    关于河正宇改编的电影作品,国内的观众普遍对他在“卖血”这一核心行为处理上的轻率表达了遗憾。其实改编者将片名定为《许三观》,已经是对他的改编做了交代。整部片子看下来,韩国人是用一个完整度更高,更平常的故事,来弥补镜头语言对虚无和荒诞的表达的无力。电影《许三观》,呈现的更是一个家庭,在贫瘠多舛的年代,如何处理情感和物质的双重匮乏,让生活重回正轨的故事。

    而《许三观卖血记》,讲的只是一个人的故事。

    余华更擅长的是对个人人生轨迹的描摹。当他把所有的叙事分量全部加诸在核心人物的身上之时,他的一切表达其实都是通过这样一个人物生命的起起落落得到呈现。这样的处理方式,在“个人情绪”时常需要隐藏的文化环境中,恰如其分地展现了个体的际遇。或许正因如此,无论是怎样的读者,都可以在他并不取巧的表达中找到“代入感”。读《活着》,我们都是福贵,而读《许三观卖血记》,我们都在蒙受“血”的恩泽与磨难。

    这样的特性,使得他的作品在影像化时,首要的问题便是如何塑造这个核心人物。多层次的展现一个人物考验了演员的功力,这也许是河正宇选择削弱了“许三观”作为主角的分量的原因。原著的重头戏是许三观一路卖血救子,充满了仪式感和无力感。但电影的重头戏则是一乐为徐小勇“叫魂”,体现的是一家人的情感煎熬与释放。这样的改变甚至弱化了血作为文本里最重要的元素的地位,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在《许三观卖血记》里,一切情节的推动都与血有关。这里的血,既是身体里流淌的血液,也是抽象意义上的“血缘”。在东方文化的语境下,这样的元素是共同的,这也许是河正宇选择《许三观卖血记》这个并不容易处理成镜头语言的文本的原因。只不过余华的作品里,“血缘”作为一个自利的存在,贯穿始终,才使得三观对一乐的接纳显得震撼人心。而河正宇的改编,显然冲淡了这一层面的意义。许三观变得“更容易”趋向善良。这其实是在表达和理解上同时削弱了难度,也许也是不同文化背景下价值观念的取舍所致。更大的反差,也在结尾的处理中得到体现。电影的时间跨度是缩短的,因而许三观并没有机会感慨“这就叫屌毛出得比眉毛晚,长得倒比眉毛长”,一切都是阳光明媚,河智苑也一路“细腻红润”地走过了“饥饿年代”。这倒无关文化背景,而是受众群体的“逆向选择”。

    因而总体上说,河正宇的改编其实是让余华的文本更容易被更多人接纳。少了点特立和倔强,多了一抹暖色。倒吊的许三观用虚伪的血色换回了合家欢乐,也使得这部电影很适合在烟花满天之后终于趋于安静的正月初一凌晨来观看。

    或许绝望之前,你还可以相信透支命运可以换来新的希望。

    写于乙未年,正月初一
    【详细】
    73831557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