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36636
  • 影探
    2019/2/13 12:56:49
    请不要用胸和下体来定义我的性别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ID:ttyingtan

    微博:影探探长

    作者:香蕉姐

    转载请注明出处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ID:ttyingtan

    微博:影探探长

    作者:香蕉姐

    转载请注明出处


    【详细】
    997298
  • Violette
    2017/6/8 11:40:02
    对极端狂热者的反思
    耶稣不是基督徒,马克思也同样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门徒》是一部非常舞台化的电影,这个特点来自于它改编自同名话剧。而导演谢列布尼科夫保留这种戏剧张力惯有的激烈独白与对峙,通过一个个长镜头的拼接,渲染出整个影片的议题---对狂热者的论证及反思。高速发展的故事,使悲剧降临时观众仍旧处于旁观者的冷漠角度,使之显得更加戏谑。
     
    宗教信仰者---尤仞

    何以成
    耶稣不是基督徒,马克思也同样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门徒》是一部非常舞台化的电影,这个特点来自于它改编自同名话剧。而导演谢列布尼科夫保留这种戏剧张力惯有的激烈独白与对峙,通过一个个长镜头的拼接,渲染出整个影片的议题---对狂热者的论证及反思。高速发展的故事,使悲剧降临时观众仍旧处于旁观者的冷漠角度,使之显得更加戏谑。
     
    宗教信仰者---尤仞

    何以成为狂热分子,很多来自于无法和现实妥协,急于改变的破败的自我。它如同一个不稳定的化学基一般,渴望与任何它碰到的东西结合。它无法单独生存,非得全心全意依附于某种力量。而投身于宗教,恐怕是摆脱现状最快或最便捷的渠道之一。然而宗教在吸取门徒时并不会做前期人格筛选,这一“弊端”造就了犯罪者最后的归宿。宗教对犯罪者“大爱”的宽容以至于罪犯在宣泄其畸零性格上找到了合理、合法甚至是神圣的平台。

    尤仞就是这样一个偏激的宗教狂热分子。影片中他大段的引用《圣经》中充斥暴力说的章节来鼓吹暴力,挑衅他人及标榜自己,最终又以极端的方式杀死不“忠诚”的信徒。他借宗教之名释放暴力激情,以“净化”灵魂之说逃避自我。意识形态的偏差使他将《圣经》作为尘世之剑捍卫自己。他所忠诚的,是他发现破败的自己后用狂热伪装的完整人格,而非信仰本身。他在和东正教神父辩论的时候,甚至不知道东正教的组成,更无从参透真正的教义。他偏取圣经中对自我有利的教条,坚称因信称义,由此指责东正教,这种做派恰巧也是现实中东正教对新教的批评。

    导演谢列布尼科夫认为尤仞对生命中的痛苦产生了狂热的激情,而这种狂热的忠实却只是信仰的表象。在尤仞向他的“父”请求力量时,十字架上的男子未作出半点回应。导演用这一幕呼应了母亲对尤仞的定义:“他对上帝根本不感兴趣,而他的毛病都是因为‘吸了毒’。这‘毒品’的名类就是唯有《圣经》。”

    我们的时代虽是无神的时代,却不是无信仰的时代。谢列布尼科夫借尤仞的形象,表达的是对信仰的反思,对狂热分子的批判。他指的是极端人格中一种荒谬的信仰方式。
     
    无神论者---伊琳娜

    无神论者同样也是一种宗教人格。她把无神论当做一种新宗教来膜拜。诚如勒南所说:“等到全世界都不再信仰上帝的那一天,无神论者就会是世界上最可怜的人。”
     
    伊琳娜的信仰同尤仞一样是狂热且固执的。她从未试图理解,更无法控制因尤仞的狂热所制造出来的混乱现状。她在同性恋问题上与尤仞争论,同样借助了《圣经》的引言,企图说服忠实信徒,证明科学论观点。她偏执于毫不妥协,从而无法用理性引导一个狂热者。她在《圣经》中所获取的同样是为自己所需的部分,通过断章取义的理解证明自我主张。于是她所做的只是让自己走向另一边的极端而已。

    他们都是学校这个群体当中的边缘人,站在极端天平的两边。伊琳娜正科学之名却借宗教忠实信徒般的狂热态度。如布克哈特所说:“信仰强烈的宗教对异己的态度往往是藐视,摧毁,顶多也就是可怜。”这三种情绪谢列布尼科夫都很好的投射到了伊琳娜的身上。她鄙视校长对她前卫教学的指正,称他们无知;企图用《圣经》以眼还眼的摧毁尤仞对同性恋的仇恨说;而对情人的控诉却是不肯妥协所表达的无奈与冷漠。在谢列布尼科夫镜头语言里,伊琳娜同样是彻头彻尾的极端主义者,站在信仰与理性之外。

    漠不关心者---群像

    宗教狂热者的对立面不是狂热的无神论者,而是对上帝及信仰毫不在意的温和的冷漠者。他们对上帝是否存在并不关心。他们是一群务实主义者,既接受信仰又可以忽视信仰。
     
    学校中的旁人便是这样一群漠不关心者,他们冷漠的态度构成了社会群像。他们不发声,放任多于约束。只有影响自身时,他们才会出来行使责权。他们无形中成为了这场悲剧的推动者和击鼓人。影片结尾,忠实的宗教信徒背弃了《圣经》教义,而坚定的无神论者却将自己钉在了放有十字架教室的地板上,做出了最虔诚的行为。但冷漠的人依然如此。他们的对立面是极端的狂热,而狂热者的身份却是具有互相取代性的。这也成为了整个影片最具讽刺的一幕。

    谢列布尼科夫通过《门徒》所探讨的是狂热者对信仰的误区,它看似是一部反宗教电影,实则是反极端反狂热。他理性的将狂热分子的状态以对立面的形式展现给观众,用冷漠群像进行反衬,同时又在故事中掺杂对时下问题的隐喻性探讨。影片大量引用《圣经》章节。谢列布尼科夫均在画面中进行详细标注,以此诱导观众查找原著,劝诫信仰者警惕信仰的反噬。
    【详细】
    85891895
  • 巴拉巴拉小丸子
    2021/5/5 0:57:07
    原生态和粗糙不可混为一谈

    数月前和小朋友一起看了这部温暖的励志电影。

    故事很动人,题材很好。观影结束,听到两个10岁左右小女孩的对话:“天啦,这部电影也太~好看了!”我家闺女也觉得好看,因为贴近他们的生活,故事性很强。

    但我的观感一言难尽,不知道要怎么评价。片子有很多亮点,背后积极和正能

    数月前和小朋友一起看了这部温暖的励志电影。

    故事很动人,题材很好。观影结束,听到两个10岁左右小女孩的对话:“天啦,这部电影也太~好看了!”我家闺女也觉得好看,因为贴近他们的生活,故事性很强。

    但我的观感一言难尽,不知道要怎么评价。片子有很多亮点,背后积极和正能量的意义不言而喻。但但要说这是一部好电影,也很难受。

    我特别害怕这种原生态到极致的片子,看的过程中,多次觉得尴尬无比。非专业演员,台词很多时候像背书一样没有表情,编剧对细节的处理也非常粗糙,很不符合逻辑。

    原生态、真实,和粗糙、低劣不可混为一谈啊。从电影制作水准上来说,真的看得太难受了,还有很大进步空间。

    期待有更多优秀的儿童电影出现!

    【详细】
    13525445
  • 独松
    2016/7/18 10:35:08
    完美构思
    如果把本片的结构细节拎出来看会看到导演的用心。首先我们看影片的开始和结束,导演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去完成整个剧情的圆合,让整部电影充满了联想意味和整体性。开头的撞车以及后面的撞后情节,如同头和尾。如果进入故事,我们会发现矛盾的冲突点被精细得安排在剧情的各个结构点上。从一开始宿舍矛盾通过三人交流的只言片语和朋友圈的次次屏蔽得以展现。在之后,老大爷以演员身份出现时,全篇达到了矛盾的井喷。三个人轮番开骂,
    如果把本片的结构细节拎出来看会看到导演的用心。首先我们看影片的开始和结束,导演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去完成整个剧情的圆合,让整部电影充满了联想意味和整体性。开头的撞车以及后面的撞后情节,如同头和尾。如果进入故事,我们会发现矛盾的冲突点被精细得安排在剧情的各个结构点上。从一开始宿舍矛盾通过三人交流的只言片语和朋友圈的次次屏蔽得以展现。在之后,老大爷以演员身份出现时,全篇达到了矛盾的井喷。三个人轮番开骂,语言犀利,流畅精辟,发自肺腑,激动人心,振聋发聩。说真的,这段戏是全片最精彩的部分,也是演技最暴爽的部分。紧接着出现了最具讽刺意味的桥段,即打脸部分。如果前面三人的精神懦弱虚无没有完美展现的话,那么打脸部分的确是完美将这一特点推向高潮。三人将形象寄托于会演的老大爷,不惜动用重金打脸,其实细想,他们不过是内心的虚无作祟罢了,于是导致连打人也要花钱雇,完全只是发泄,在惧怕现实的怯懦中完成欲望的喷发。但问题来了,这样一点不会解决问题,因为逃避的依旧是现实,之后的结果依旧是被消灭。这就是片子的真正表达,矛盾的变化其实都是再讲主题,电影的主题都是在各种激烈的矛盾中迸发出来的。包括最后送外卖的出现,以及老大爷的逆转都是来自于矛盾激化的结果。如若没有这些结构和矛盾,整部电影将失去活力。
    【详细】
    7996540
  • 竹子
    2020/8/16 22:10:40
    Just say it

    原以为会是一部文艺甚至boring的片子,却一路津津有味的看了下来。

    看过很多夫妻之间感情裂痕的片子,总觉得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或者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沟通的问题。

    明明已经忍无可忍了,明明妻子的强势和咄咄逼人已经令他无数次地想要逃离,将要崩溃了。但是,什么都没有说。不知

    原以为会是一部文艺甚至boring的片子,却一路津津有味的看了下来。

    看过很多夫妻之间感情裂痕的片子,总觉得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或者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沟通的问题。

    明明已经忍无可忍了,明明妻子的强势和咄咄逼人已经令他无数次地想要逃离,将要崩溃了。但是,什么都没有说。不知是性格使然,还是懦弱无能,丈夫每次都以退缩逃避妥协来面对妻子的霸道。甚至在一个耳光之后,都只会默默地上楼睡觉。平时的沟通大概仅限于:好的,没事,可以。

    妻子的性格是令人难以相处的,没错。但她的攻击也是试图沟通的一种。而沉默,却是逃避沟通的手段。

    如果在很多年前就能跟妻子开诚布公地吵出来,我受够你了,你再这样下去我一定会离开你的。我想,即使妻子难以改变最后分道扬镳,亦或是妻子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继而改变俩人的相处方式,无论哪一种都要好过于现在这种。给你惊天霹雳般的一击,拿起行李就走,再无丝毫留恋。

    世界的崩塌原来真的只在瞬间。其实不想说这是一个俗套的出轨故事,因为远远不仅于此。

    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只是简简单单的“把话说出来”。这该是件多么难能可贵的事情。

    【详细】
    12805625
  • 陆十二
    2016/3/15 11:40:45
    迷妹需要更强大的剧本和导演
    作为一名都暻秀的迷妹,纯情自开拍起就给了十二分的关注度。都暻秀首次担纲主演,对手演员又是青春剧中大势的金所炫,题材也是百写不烂的初恋回忆梗,所以即使对都暻秀作为男主角的期待感胜于对电影本身,却也是怀着欣赏一部佳作的心情开始观看的。

    影片是以成年后的范实收到一封来自二十年前的信件作为切入点,从而展开对旧时和故友更是对青春的回忆。其实电影上映之前的预告片已经说明了大致脉络和走向,我一开始
    作为一名都暻秀的迷妹,纯情自开拍起就给了十二分的关注度。都暻秀首次担纲主演,对手演员又是青春剧中大势的金所炫,题材也是百写不烂的初恋回忆梗,所以即使对都暻秀作为男主角的期待感胜于对电影本身,却也是怀着欣赏一部佳作的心情开始观看的。

    影片是以成年后的范实收到一封来自二十年前的信件作为切入点,从而展开对旧时和故友更是对青春的回忆。其实电影上映之前的预告片已经说明了大致脉络和走向,我一开始以为成年后的桥段只是作为引子和结尾出现,却未曾料到是贯穿全剧的不断闪回,说实话,有些凌乱也导致出戏。

    深得我期待的年少回忆和初恋梗友情梗,几位演员的表现并没有让我失望,包含着太多情愫的眼神和一个小动作就能让耳朵红透的细节,那些没有明示却始终守护的少年情怀,只要一呼唤就会聚集而来的朋友…不得不说,都暻秀和金所炫对于少男少女之间的“恋”感表现的太好了,有几个小细节非常取胜,比如范实背着秀玉被长发挠到的害羞、假装凶巴巴的却总是在蹲下背起她后扬起的嘴角、帮她实现愿望的拼命、在她家墙下倚着听她听的歌…(每每出现羞涩的表情本迷妹都会在内心大吼“偶吧呀……”)

    但是,总体的故事叙述不够有感染力,太过拖沓,不合理的地方也有好些。

    一、矛盾起的太突兀。由于医生引发的范实与秀玉之间后至五个朋友间的矛盾并不那么顺理成章。秀玉因为医生可以治好她的腿所以百依百顺,所以即使范实无理取闹也是问都不问缘由随手就扇?朋友们表达不满后亦不解释,只是觉得他们不够信任自己随意听信流言而掉头就走?

    二、女主死得太突然。秀玉因为自己的腿没有治愈可能性了,父亲又是如此顽固不化,所以即使范实当天刚表白过我会守护你一辈子,却还是选择当夜就葬身大海?

    三、打捞尸体不科学啊。救援队说因为太重没办法把秀玉拉上来…非要范实下海救上来是什么逻辑…
    逝者的执念么…可是范实下去救的时候为什么秀玉被一根绳子束在了海底呢…明明没有那根绳子她是可以自己浮上来的啊…可能就是想要完成海底拥抱的那一幕浪漫且萧瑟的场景么,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这个场景泪目,反正我只有一个想法,“啊…不要抱我偶吧…”。

    四、女主死后的情节太冗长拖沓。照一般的逻辑,女主死了之后也应该将近篇末了,最后再利落地收个尾就可以了,然而,太拖沓啦!之后依次详述了该村就如何埋葬秀玉起了冲突,小伙伴如何坚定地维护了秀玉的尸体,如何安排了葬礼,如何送葬,如何悔不当初痛苦流涕…还哭了好几次,一度怀疑是为了吉子和狗德他哥的感情线做铺垫。

    五、成年之后朋友的友情叙述的太云里雾里。所以最后大家是因为秀玉的录音而聚集在了一起怀念青春祭奠故友么?这之间的二十年是断了联系各过各的咯?还有那个录音室里的PD拥抱男主是纯安慰还是男主已经另寻到了爱情?在录音室里的矛盾也略没有逻辑,一开始为什么会指责男主不按台本来?男主这么做有什么寓意么?在播放这来自故人的磁带期间男主都是沉浸在悲伤中无法自拔却没有人去替代主持?

    关了手机,关了灯,专心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并没有被狠戳泪点,唯一有些泪目的还是一早就放在宣传片中的雨伞kiss场景。电影本身并不具有超过看偶吧的吸引力,剧本和整个故事叙述的节奏张力不足,导致全程我的焦点从头到尾只有都暻秀。

    对一个迷妹来说,需要更强大的编剧和导演。对于一个迷妹来说,都暻秀便已足够五星。
    【详细】
    78131422
  • NANA
    2015/2/20 0:24:39
    像Damon一样,做一个性情中人吧
    追了那么久的吸血鬼日记,撇开编剧蹩脚的逻辑和各种主角光环的bug设定,还能支撑我一直追下来的原因在这一季的前面几集揭示的特别明显,虽然现在又不行了……
    前几季,在很多女孩子被单恋E的D吸引时,我一直更喜欢S。因为他情绪稳定、温暖、做事谨慎且稳妥。前两天刚看到一篇文章说吸引你的却不一定是最合适的。
    我们能看到D与E在一起之后的改变,也能看到S在D死后的心理崩溃。一个任性的坏人变好,总是比
    追了那么久的吸血鬼日记,撇开编剧蹩脚的逻辑和各种主角光环的bug设定,还能支撑我一直追下来的原因在这一季的前面几集揭示的特别明显,虽然现在又不行了……
    前几季,在很多女孩子被单恋E的D吸引时,我一直更喜欢S。因为他情绪稳定、温暖、做事谨慎且稳妥。前两天刚看到一篇文章说吸引你的却不一定是最合适的。
    我们能看到D与E在一起之后的改变,也能看到S在D死后的心理崩溃。一个任性的坏人变好,总是比一个好人偶尔Hold不住自己内心的小恶魔更令人感到positive,不是吗?
    相较于S,D活的更性情。E说当D给她戴上了S送她的项链的那一刻,她爱上了他,她感受到了D任性之下的人性光环。但好像D说的更贴近事实:在那个下雨天,我知道了原来你和我一样有一颗Crazy的内心。
    成为vampire,解放了E对自己的束缚,让她感受到了自己的内心。

    另外,S和K在一起简直是一大败笔……感觉已经走上了gossip girl的不归路……
    【详细】
    7383425
  • 巧巧家的豆子
    2021/12/5 14:31:14
    讥讽苏联多于揭露纳粹侵略者
    最终只杀了卖国贼而没有去杀上校,还是说明他在心底已经从私人恩怨上升到国家层面了。小男孩最后撕掉纳粹步兵服,也说明他已经接受了这个继父。 敌人方面,从最后一幕来看,卖国贼和上校关系也不过是逢场作戏,上校最后还是没有拉他一把。关于一直等着一枪穿两个镜头的我,最后...  (展开)
    最终只杀了卖国贼而没有去杀上校,还是说明他在心底已经从私人恩怨上升到国家层面了。小男孩最后撕掉纳粹步兵服,也说明他已经接受了这个继父。 敌人方面,从最后一幕来看,卖国贼和上校关系也不过是逢场作戏,上校最后还是没有拉他一把。关于一直等着一枪穿两个镜头的我,最后...  (展开)
    【详细】
    14045215
  • 小义大道
    2015/1/25 23:03:09
    《热血男人帮》:摇滚重启“阳萎”人生
     (文/小义大道)

    现实一向都很骨感,《热血男人帮》用了大篇幅向我们描述了现实之痛。赵群没能保住父亲传给他的食堂,承包款被老铁烧掉,他鲁莽任性空有一腔热血;老铁是个中年厨子,被现实磨平了棱角,胆小懦弱怕担事;他们找到传奇吉他手老黄,一只在正在街头装兔子的老年人;一向妻管严的却怀着音乐梦的老闫也加入进来,于是一个帅哥和三个老男人的摇滚梦就此出发……其间的喜怒哀乐更加的牵动人心
     (文/小义大道)

    现实一向都很骨感,《热血男人帮》用了大篇幅向我们描述了现实之痛。赵群没能保住父亲传给他的食堂,承包款被老铁烧掉,他鲁莽任性空有一腔热血;老铁是个中年厨子,被现实磨平了棱角,胆小懦弱怕担事;他们找到传奇吉他手老黄,一只在正在街头装兔子的老年人;一向妻管严的却怀着音乐梦的老闫也加入进来,于是一个帅哥和三个老男人的摇滚梦就此出发……其间的喜怒哀乐更加的牵动人心,追梦的故事总是容易让人心动,在破碎的现实中寻找梦想这个支点,撬动的可是几代人蠢蠢欲动的心情!

    《热血男人帮》讲述故事的方法有些流于俗套,但整个故事是励志的言之有物的,谈音乐唱人生又是多少电影的主题,中国的摇滚乐似乎一直挣扎在模仿和伪摇滚的边缘,这部电影里,一个无为青年一个厨子一个理发师一个兔子组成的无厘头组合将揭示了什么是真正的摇滚,它绝对是一种精神,无所谓等级无所谓国内国外,敢于颠覆敢于追求也许就是有范儿也许就是摇滚。大多数人生来就有梦,只是在生活的路上,这些梦想渐行渐远,当基本的物质生活都出现困境,何谈精神?这部电影用音乐来扭转生活困境,用音乐来重启平淡拮据的生活,也应该会给很多追寻音乐梦想的人以鼓励。

    主人公赵群是典型的现代青年,鲁莽任性动不动就拳脚相交的啃老一族,听闻父亲的食堂要被拆毁,这才走上了音乐励志道路。一路磕磕碰碰,一路成熟长大,与心仪的女孩谈了恋爱,与自己的父辈中人一起Rock,改变想法把父亲的徒弟们带上新的致富之路,从纨绔子弟到有为青年,一路成长让人倍受感动。

    老铁带儿子去学校找欺负人的同学算帐,反而被欺负,穷到要靠当人体模特为生了,他的懦弱与畏首畏尾一次次的让儿子和妻子失望,原本应该是英雄形象的父亲如今如此潦倒让人心生怜悯,借摇滚而雄起的那一幕也许会让儿子永生难忘,这样的情节总让人想到《当幸福来敲门》,做为父亲和厨子的老铁尚可重启人生,重新来过,焕发光彩。

    对于“兔子”老黄,这次的摇滚演出,也许是生命的最后花火了,青春的悔恨和泪水始终是烙在他心口的伤疤,永远挥之不去。理发店老闫是个妻管严,是音乐让他做回了自己,也挺直了腰板。四个曾通男人的热血生活就此铸成一段传奇,里面有你有我,阳萎的人生需要有梦想,有音乐,需要按下重启键,让身体里的血再次沸腾起来!

    这部片里没有太多大腕,但不管主角配角都没有路人甲,天娱超人气偶像明星陈翔、国内喜剧大咖英达、蔡明、金马影帝戴立忍、新生代氧气女星蕙子,还有周海媚、《家有儿女》里的童星尤浩然等,是有笑有泪的生活喜剧,非常接地气也非常正能量,适合携家带口去观看。另外,刚在新版的《天龙八部》里看过古装版的风度翩翩的陈翔,这次饰演野蛮任性的赵群,还有点适应不过来,从鹿晗的火爆程度来看,此片成为粉丝电影的可能性也是极高的!
    【详细】
    73561184
  • 新一柯南
    2020/9/8 0:37:33
    评论

    Jen:狂躁型人格。因家族癌变基因切除乳腺、一年多后丈夫被车撞死、接着面临的是两个孩子的相继叛逆、工作伙伴离去、事业受挫……每一回像是到了谷底,可现实总会让她继续往下跌。虽然脾气是易怒易爆炸,但我还挺欣赏她有仇当场就报的爽快。

    Judy:讨好型人格,口头禅是“it's ok”,但自己的身与心没有一样

    Jen:狂躁型人格。因家族癌变基因切除乳腺、一年多后丈夫被车撞死、接着面临的是两个孩子的相继叛逆、工作伙伴离去、事业受挫……每一回像是到了谷底,可现实总会让她继续往下跌。虽然脾气是易怒易爆炸,但我还挺欣赏她有仇当场就报的爽快。

    Judy:讨好型人格,口头禅是“it's ok”,但自己的身与心没有一样ok,笔下的画作全是空心女孩。

    戏剧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看这剧相当于看了一部不错的略带惊悚的小说。??

    【详细】
    12855280
  • 鲁伊
    2009/11/5 10:52:31
    观后感
    今天我们要到电影院去看电影,可天气很糟糕,呼呼的大北风吹得你直打颤。可又不能不去,我本来是要坐车去的,天气很冷,路上连一个影子都没有,更谈得上车?我冻得坚持不住了,回头望了望,妈妈还没有出来,我只得自己先往前走了,走了约有五六分钟,后面才骑着车过来了,走到了我跟前,我才认出了这是我的妈妈。她那前额和眼角,过早地刻下了几道极细的皱纹,留下了艰辛和忧患的痕迹。妈妈把车子让给了我,我当时真是冷极了,再加
    今天我们要到电影院去看电影,可天气很糟糕,呼呼的大北风吹得你直打颤。可又不能不去,我本来是要坐车去的,天气很冷,路上连一个影子都没有,更谈得上车?我冻得坚持不住了,回头望了望,妈妈还没有出来,我只得自己先往前走了,走了约有五六分钟,后面才骑着车过来了,走到了我跟前,我才认出了这是我的妈妈。她那前额和眼角,过早地刻下了几道极细的皱纹,留下了艰辛和忧患的痕迹。妈妈把车子让给了我,我当时真是冷极了,再加上电影快要开演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地骑上了就走了,终于赶到了电影院。
    我们看得电影是《大转折》,当我看到那解放军士兵在大雪纷飞的冬季踏着冰前进的那一幕感人情景时,我心里真有一种说不出的苦滋味。许多革命志士为了我们这一代,抛头颅洒热血,付出得太多了,而我们这一代却娇生惯养,身在福中不知福,把父母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花在没用的地方,我们这样做能对得起谁呢?我们又有何理由不好好学习为祖国出一份力呢?我又想起了我自己在今天早上做得那件事,后来得知妈妈是走着来的,我心里仿佛呆了,跳动慢了,同样一个环境,而电影里的战士们能够坚持下去,而我呢?的确,现在年代不同了,可虽是年代不同,但我们不能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忘了,我们应该牢记它,为中华民族去创设、去奋斗、去努力、去争取、去开拓。
    【详细】
    2704550
  • 奈何情深啊
    2021/12/25 1:20:51
    足够沙雕给个好评

    演技尴尬。。。制作贫穷。。。设定类似于JOJO,很多地方有别的片子的痕迹(比如隐形偷抑制剂那段我就感觉是攻壳机动队)但是剧本沙雕,足够沙雕给个好评把

    细节上肯定经不起扣,个人感觉至少看的下去,有一种小时候看活力少年王真人版的感觉,又沙雕又上头。其中几处亮点更是加分,但是我还是觉得剧本故事太单薄了。不过也有可能还是我长大了,多

    演技尴尬。。。制作贫穷。。。设定类似于JOJO,很多地方有别的片子的痕迹(比如隐形偷抑制剂那段我就感觉是攻壳机动队)但是剧本沙雕,足够沙雕给个好评把

    细节上肯定经不起扣,个人感觉至少看的下去,有一种小时候看活力少年王真人版的感觉,又沙雕又上头。其中几处亮点更是加分,但是我还是觉得剧本故事太单薄了。不过也有可能还是我长大了,多看逻辑了2333

    希望能继续做下去,这类剧做的人国内好像很少可以说几乎没有。

    【详细】
    14088269
  • 麋鹿黑森林
    2021/9/8 23:37:50
    剧中的几幅装饰画

    一眼就注意到三个家庭墙上的几幅画:刘茵、石磊家的《呐喊》,蒙克有四幅,墙上挂的应该是在挪威国家美术馆的那一幅,第一次出现在刘茵捂着耳朵大喊“别再跟我提镯子了”,后面两个人吵架的时候再次出现,石磊双手撑着挂画的墙压抑着怒气;邬君梅家的那幅笼外三只鸟不知道出处;姑姑家墙上挂着伦勃朗那幅《解剖课》,收藏于荷兰海牙美术馆,这幅画的特别之处在于人物的安排,伦勃朗对一

    一眼就注意到三个家庭墙上的几幅画:刘茵、石磊家的《呐喊》,蒙克有四幅,墙上挂的应该是在挪威国家美术馆的那一幅,第一次出现在刘茵捂着耳朵大喊“别再跟我提镯子了”,后面两个人吵架的时候再次出现,石磊双手撑着挂画的墙压抑着怒气;邬君梅家的那幅笼外三只鸟不知道出处;姑姑家墙上挂着伦勃朗那幅《解剖课》,收藏于荷兰海牙美术馆,这幅画的特别之处在于人物的安排,伦勃朗对一幅画中人物位置的安排向来值得玩味,比如《夜巡》,这幅画倒是有点适合衬托群戏中不同人物心怀鬼胎。

    【详细】
    13854251
  • Bambus
    2008/6/30 10:21:29
    大佬,你越来越不像个大佬了
    如果不是前段时间看张艾嘉上康熙,我还不知道这一年她拍了部这个电影,更不知道这电影的名字是一改再改,最后改成了——《我们这一家》?

    最近几年看奶茶,总会有点忍不住的小心酸。明知道她就是这个样子,还是会觉得她是在故作坚持。三十好几了,她还在电影开始扮演初出社会的菜鸟律师,脸上的细纹掩盖不住,想起她和陈升的故事,这个女人,还在等待吗?
    上次张艾嘉上康熙,虽已是外婆,看起来却青春活泼,
    如果不是前段时间看张艾嘉上康熙,我还不知道这一年她拍了部这个电影,更不知道这电影的名字是一改再改,最后改成了——《我们这一家》?

    最近几年看奶茶,总会有点忍不住的小心酸。明知道她就是这个样子,还是会觉得她是在故作坚持。三十好几了,她还在电影开始扮演初出社会的菜鸟律师,脸上的细纹掩盖不住,想起她和陈升的故事,这个女人,还在等待吗?
    上次张艾嘉上康熙,虽已是外婆,看起来却青春活泼,浑身上下都洋溢着幸福。总觉得她跟奶茶是有点相似的,为什么两人的命运却完全不同?

    其实我是喜欢奶茶刘若英的。好几年了,我一直都是淡淡的喜欢。我始终希望她能找到一个像《20,30,40》的结局那样的一个好男人。

    关于她和古天乐——从《生日快乐》开始。
    《生日快乐》那样的故事,感觉看书比看电影好。两人的年纪已经不适合扮演大学生了,而且上次感觉两人的肤色差别太大了,有点不适应这样的搭配,但这次还是手痒的买下来。不期待,但却想看。
    真是奇怪的心理。

    因为我固执的认为,古天乐演黑道大哥还是可以的。虽然其实差点,但肤色很接近嘛!

    故事其实很老套,一个黑道大佬有了个女儿后便开始彻底的变化——可以理解,无论是否黑道,哪一个男人做了爸爸后都会有这样的心理,尤其是有个女儿。
    虽然一开篇便是大佬的葬礼,但看到最后五分钟,我仍然相信这个好爸爸绝不可能死。作为一个黑道大佬,他也许早就该死了;作为一个不算合格的丈夫,他也早该千刀万剐了;作为一个儿子,他也没争气到哪里去;但作为一个爸爸——他就该活着,并且活得很长寿。
    唉,因为他还真是一个好爸爸。

    电影没有太多张艾嘉的风格,不是我喜欢的《心动》那样的电影。也许这是她新的尝试,不能说不好,只是还没有感动到我。当奶茶第一次出现在电影里的时候,我忍不住想,她会一直以这种青春少女的打扮贯穿整部电影吗?这会雷死我的——她怎么能再扮演这种年龄的女孩?!
    还好,还好,很快她便成了妈妈,她不再有一惊一诧的表情,她把头发剪短,穿丝绸的套装,优雅坚强。最后,在丈夫的葬礼上,哭得眼睛红肿——其实,这才是我愿意看到的她的样子。不是不希望她漂亮,希望她自然,真实。


    题外话:我不喜欢看配音版的港片,所以上次看《生日快乐》看得很纠结,因为我一看到古天乐的口型与他的声音不符合我就很烦,结果这一次奶茶亲自上阵全程粤语对白,看得我也是相当郁闷——很怪,灰常的怪。那怎么办涅?以后这两个人的搭配,在我心里该怎么平衡?
    【详细】
    14241072
  • Zoro
    2020/12/21 23:51:12
    向善的内核之下不会有恐怖片

    任何恐怖片在向善的内核之中都不会有惊吓,有的是怜悯。

    有多狰狞就有多悲惨

    像小倩那样美丽浪漫的“鬼”毕竟是少数,更多的“鬼”长相恐怖,人在愤怒的时候面目也很吓人。那一张张狰狞的面目之下是惨不忍睹的人世经历。

    衣橱

    衣橱是明真遇害的地方,她一定很恐惧衣橱。在她死后变成鬼却把衣橱变成了乐园;她害怕死亡,鬼化后的她却杀死那么多孩子,与死

    任何恐怖片在向善的内核之中都不会有惊吓,有的是怜悯。

    有多狰狞就有多悲惨

    像小倩那样美丽浪漫的“鬼”毕竟是少数,更多的“鬼”长相恐怖,人在愤怒的时候面目也很吓人。那一张张狰狞的面目之下是惨不忍睹的人世经历。

    衣橱

    衣橱是明真遇害的地方,她一定很恐惧衣橱。在她死后变成鬼却把衣橱变成了乐园;她害怕死亡,鬼化后的她却杀死那么多孩子,与死亡共处。她和自己恐惧的事物相伴。到底明真可怕,还是明真的经历可怕?是谁给她编织了这一切?

    这部鬼片推荐给有孩子,或想有孩子,或差点有了孩子的人看。是否是真的爱他才把他带来这个世界?

    【详细】
    13073300
  • Cuic
    2015/4/17 14:17:09
    评论比电影好看,看看这些有意思的短评吧:
    评论比电影好看,看看这些有意思的短评吧:

    我可以说这是一部两个制服警察的基情电影吗?:)


    大叔和萌弟的基情缉毒之旅,荒无人烟的中蒙边境,寡男寡少竟然没有漏点戏,呵呵,还好有制服。多颗星!


    评论也是醉了,不过说到制服,一个要穿一个要脱,还没穿几分钟就被扯破,警察叔叔好羞射…….


    受不了了,豆瓣里面的评论没几句话就开始往基
    评论比电影好看,看看这些有意思的短评吧:

    我可以说这是一部两个制服警察的基情电影吗?:)


    大叔和萌弟的基情缉毒之旅,荒无人烟的中蒙边境,寡男寡少竟然没有漏点戏,呵呵,还好有制服。多颗星!


    评论也是醉了,不过说到制服,一个要穿一个要脱,还没穿几分钟就被扯破,警察叔叔好羞射…….


    受不了了,豆瓣里面的评论没几句话就开始往基情上面歪楼,难道你们没有看到警察叔叔缉毒时的飒爽英姿吗?!


    《灰姑娘》有专门去看紧身裤裆的,这主旋律的《枪过境》竟然也有人专门去看制服和基情的,受不了你们啦!

    我可以说这是一部小鲜肉本来想穿制服,老油条被迫穿制服,之后制服被撕破,两人不打不相识,一起成为好基友的故事吗?可惜老油条最后死了还是没能和小鲜肉过上幸福的生活。

    受不了了,为什么评论里三菊花离不开基情、制服还是什么3什么的。抱歉,前面我要说的是“三句话”来着。

    那个姑娘挺美的,也没看懂,那个姑娘到底是哪儿来的?蒙古姑娘?额,我又想歪了,难道主演是双插头,一边爱着小鲜肉,一边爱着大姑娘?


    好吧,这是一部大叔爱小鲜肉的基情戏,也是一部美女爱大叔的爱情戏,姑娘和小鲜肉互为小三关系,鉴定完毕。
    【详细】
    7446572
  • 幸运?
    2021/9/20 21:37:49
    评分太低了

    太喜欢两男主戏份了!三猴子黄老邪见面就斗嘴,你一言我一语,太风趣了! 喜欢三猴子头脑灵活,但贪大求快,盲目发展。喜欢黄老邪稳重、老练,一直秉承着求稳求实的职业准则。 评分太低了~ 黄小威的戏份太恶心了,这部电视剧最大的

    太喜欢两男主戏份了!三猴子黄老邪见面就斗嘴,你一言我一语,太风趣了! 喜欢三猴子头脑灵活,但贪大求快,盲目发展。喜欢黄老邪稳重、老练,一直秉承着求稳求实的职业准则。 评分太低了~ 黄小威的戏份太恶心了,这部电视剧最大的败笔,整部剧就被他拉低评分,戏份还这么多????

    【详细】
    13876228
  • 木子汐
    2019/5/30 16:15:54
    那首很美的小情诗

    I'd like to be a nest, if you were a little bird.

    I'd like to be a scarf, if you were a neck and were cold.

    If you were music, I'd be an ear.

    If you were water,

    I'd like to be a nest, if you were a little bird.

    I'd like to be a scarf, if you were a neck and were cold.

    If you were music, I'd be an ear.

    If you were water, I'd be a glass.

    If you were light, I'd be an eye.

    If you were a foot, I'd be a sock.

    And if you were the sea, I'd be a beach.

    And if you were still the sea, I'd be a fish, and I'd swim in you.

    And if you were the sea, I'd be salt.

    And if I were salt, you'd be lettuce, an avocado or at least a fried egg.

    And if you were a fried egg, I'd be a piece of bread.

    And if I were a piece of bread, you'd be butter or jam.

    And if you were jam, I'd be the peach in the jam.

    If I were a peach, you'd be a tree.

    And if you were a tree, I'd be your sap, and I'd course through your arms like blood.

    And if I were blood, I'd live in your heart.

    【详细】
    10212994
  • 里托·贝森
    2018/7/28 23:43:14
    地精版福尔摩斯v.s.莫里亚蒂
    地精版的福尔摩斯v.s.莫里亚蒂,原名就叫Sherlock Gnomes。gnome就是地精,英国人摆放在庭院里的瓷娃娃,用作点缀。这是一处文化隔阂,所以中文译名避开了,但是「淘气」二字从何而来呢?是说福尔摩斯和华生之间怄气了么? 从片名和故事设定都能看出浓郁的英伦特色,故事场景也... &nbs
    地精版的福尔摩斯v.s.莫里亚蒂,原名就叫Sherlock Gnomes。gnome就是地精,英国人摆放在庭院里的瓷娃娃,用作点缀。这是一处文化隔阂,所以中文译名避开了,但是「淘气」二字从何而来呢?是说福尔摩斯和华生之间怄气了么? 从片名和故事设定都能看出浓郁的英伦特色,故事场景也...  (展开)
    【详细】
    9547227
  • 芝麻蛋老妈
    2017/6/8 0:22:23
    喜欢港剧黑帮题材
    很喜欢香港这些描写黑帮的戏

    不知道是好奇(的确身边看不太见,有我也不了解),还是他们拍的实在是太好了。

    每个人物角色都很丰满,演员又太会演了,层次递进,细微末节,好像他们本身就是那个人一样,这大概就是演员的最高境界了。

    最要命的是还这么讲义气,盗亦有道的样子,大家只是选择了不同的路而已。仇恨,落败,反目,兄弟情深。。。无奈,热血,拼搏。。。太带感了。很喜欢香港这些描写黑帮的戏

    不知道是好奇(的确身边看不太见,有我也不了解),还是他们拍的实在是太好了。

    每个人物角色都很丰满,演员又太会演了,层次递进,细微末节,好像他们本身就是那个人一样,这大概就是演员的最高境界了。

    最要命的是还这么讲义气,盗亦有道的样子,大家只是选择了不同的路而已。仇恨,落败,反目,兄弟情深。。。无奈,热血,拼搏。。。太带感了。

    虽然后来看了这么多港剧的黑帮题材,套路都有些相似,但就算是这样,英雄本色应该也是鼻祖了,非常经典。
    【详细】
  • 8588254
  • 留白
    2020/5/29 23:13:29
    局外人的叹息

    傲骨之战这一季也是妙绝对于Diane这样一个坚定的自由主义者、女权主义者,她所曾经信仰的一切,包括法律与秩序,已经逐渐崩解。前几季编剧没少骂川普,可是这一季开头Diane的梦境就已经暗示,总统的位子换上她最喜欢的希拉里,世界也未必会更好。之后以memo618为中心的展开,到最后对爱泼斯坦声色犬马的种种猜想,即便本身是虚构,却相当真实——至少能看出编剧对这个crazy world的抓狂Dian

    傲骨之战这一季也是妙绝对于Diane这样一个坚定的自由主义者、女权主义者,她所曾经信仰的一切,包括法律与秩序,已经逐渐崩解。前几季编剧没少骂川普,可是这一季开头Diane的梦境就已经暗示,总统的位子换上她最喜欢的希拉里,世界也未必会更好。之后以memo618为中心的展开,到最后对爱泼斯坦声色犬马的种种猜想,即便本身是虚构,却相当真实——至少能看出编剧对这个crazy world的抓狂Diane对活久见的体验,大概和巴菲特看美股熔断类似。如果没有庞氏骗局。Diane早就退休了,在回忆录里记下自己与法律的点滴,大概是满足而充满希望的,怎么也不会到这个地步,每天活得亦真亦幻。其实想想,“可以逃脱法律制裁”这件事对美国社会来说,真是百年未有之变局,作为局外人也觉得可惜。而且中国也不可能从美国社会的衰落中获取任何好处,美国现在对外政策的强硬又何尝不是想转移国内激化的矛盾?不过是大家一起向地狱深处走去。

    【详细】
    12629408
  • 黄若松
    2018/5/30 7:37:07
    影像-书 导读

    书-影像

    戈达尔今年的影片平易近人,少了像社会主义电影一样对观众的挑衅,变成了自己跟自己的独白,不再期待别人能够听到。因为他对影像已经没有了信心,50年前,曾经试图通过画面影响社会的理想破灭了,戈达尔告诉我们,画面没有任何力量,也没有任何作用,他自己做的一切关于画面的工作也不过是在别人的谣言中被误解和侮辱,自己的死也只作为别人的笑料。影片充满了深深的自嘲和一种前所

    书-影像

    戈达尔今年的影片平易近人,少了像社会主义电影一样对观众的挑衅,变成了自己跟自己的独白,不再期待别人能够听到。因为他对影像已经没有了信心,50年前,曾经试图通过画面影响社会的理想破灭了,戈达尔告诉我们,画面没有任何力量,也没有任何作用,他自己做的一切关于画面的工作也不过是在别人的谣言中被误解和侮辱,自己的死也只作为别人的笑料。影片充满了深深的自嘲和一种前所未有的平和。

    书 影像 继续了电影史的工作,找到指射人类社会的丰富含义的符号的画面,同时告诉大家自己的电影观点,以及告诉大家这部电影在做什么。这部影片出奇的容易观赏,因为戈达尔在影片开始花了大量时间认真的跟大家讲解应该如何观看它。

    影片开始,一只手指,becassine 女士的手指,她在主 神 面前沉默,手指向天上,因为我们的主人,上帝,在看着我们,同时一只手指是感觉,灵魂,情感,的所在,5个指头组成的手,是电影工作的开始,是的,这次戈达尔的电影是个手工的电影,意思是说是用手在剪辑台上完成的,是用画面,声音,语言,音乐,手工合成的,就像作曲家写和弦一样。

    人类的真实的处境,就是用手来思考。

    概括下,戈达尔告诉我我们说他的电影是手工劳动。不是工业产品,不需要面对别人交流,所以不需要明星,不需要演员,不需要那些能够集合资本的有明星脸的画面。影片里头只有他自己,戈达尔。

    史料与(是)道德

    接着,他说,我们这次要看的是,我们人类社会几百年来的视觉的符号。我们之间的符号。我们的符号,信号,指射。。。。。重复5遍。这也是电影史里头的观点,那些画面里头的元素能指对应的人类生活当中的一些可能牵连的所指,但这里说的是要如何观看这部电影,意思是,这部影片不会像社会主义影片一样那么具体,有很形象化的画面,这里的画面的元素会更加抽象,集中在发觉人类社会生产的形象背后的东西,比如戈达尔在之后的画面里头用一些油画跟我们展示,我们人类曾经用红色和黄色表现惊恐和暴力,我们也用蓝色表现自然,用白色表现纯洁和吊念,黑色表现死亡。

    所以,电影的标题中,书是红色的,影像是白色的,戈达尔的手拿着剪辑台的胶片抽动的时候,现实是红色的,胶片是蓝色的。整个影片的观看的介绍指南都在这里。像是一本书的导读。

    这个就是戈达尔对影像的真实和真实的真实的理解。在以谎言,暴力,血腥,权力为结构的人类社会里,书的力量是毁灭性的,这是人类的原罪,影像却纯洁,没有任何的煽动暴力能力,它没有原罪。

    这些都是人类的社会形成的隐喻,戈达尔的电影就是用影像轨和声轨组成的隐喻的片段集合。(圣经,古兰经,这些书赋予了一个社会权力结构,有无穷的政治力量。画面从来就没有任何的能力。),对于基督教文明的一些呓语(基督教文明是一个争战的文明,用暴力的视野看待其他的文明,所以在西方世界表现一个主题的时候,我们能看到表现手法的暴力,同时能感觉到被表现的主题的内在的平静,暴力在西方世界不会平息,所以对于流血和战争没有解决办法,人类也会一直如此下去。),同时给出面对未来世界的选择。(在这样一个血淋淋的社会里头如何生存下去呢?他嘲笑说,在绝望的时候,要保有希望。)

    第一章

    remakes

    翻拍

    战争:一块铁在一块肉里。

    人类历史不断的重复,各种各样的暴力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国家,连杀人的姿势都是一样,比如纳粹(黑色)和伊斯兰分子杀人丢到水里(红色)的画面。我们对自然的恐惧,比如鲨鱼张开血盆大口的恐惧,被用在一些飞机上面,用来吓唬敌人,一些的符号,都在人类社会里重复着,在电影的各种remakes里头重复着。各种不同的人射击的画面,以及当一片金属插入肉体的样子等等,戈达尔嘲笑说它叫: rim(AK)es,所有片子里AK47步枪开枪子弹的节奏都押韵。总之,恐惧,暴力,死亡,杀戮,这些在电影当中不停的出现的东西,也是人类社会从来没有停止过的活动。

    可是画面并没有原罪,他强调,这些只不过是一些画面而已,当我们把那些开枪的人的的画面变成白色,和被他们射击的目标变成白色,画面就看不到任何暴力的东西,也没有血腥。

    可是,剪辑台上,在胶片之外的所有地方,都是红色的,那里是真实的真实,人类社会的真实,血的颜色,胶片是蓝色的,蓝色的,蓝色的,一格一格,所有都是蓝色的,那是影像的真实,纯洁,自然。

    第二章

    圣彼得堡的夜

    伊凡大帝,圣经要照耀在他脸上祝福,圣经啊,至高无上的权利的象征,苏联人很早就发现了书的隐喻,同时也发现了铁路的隐喻,同样发现了国家跟个人之间的权力关系的隐喻,苏联人发现了很多惊人的符号。

    这一章要专门送给苏联。

    可是书本的力量是很大,文字的力量很大,政治家的口号,人民的集体运动总是在一起。

    可是,国家,国家,总要统一,可是当有一个人不同意的时候,国家就把这一个人用斧子砍成两半。

    第三章

    铁轨上的花,在旅途的风中

    小红花朵长在铁道的中间,在风中挣扎,挥舞着革命的旗帜,远处来的火车,毫无任何阻碍,从铁路上开向权力要求的地方。革命者能反抗国家的意志?

    个人丢石子对抗铁路上要来的火车。一个人对抗国家的权力。

    克里斯 马克,亚历山大 梅德维德金 的坟墓,苏联人的社会主义梦想。

    从电影发明之初,观众就被火车进站的画面吓到,电影的发明跟火车的普及同时进行,电影中表现了无数火车的镜头,那些铁路在政府的权力下,直直的扑向远方,不可抗拒。

    火车的力量同样不能抗拒,开动的时候不能上,在里头的时候人和人在相互折磨挣扎,人倒在铁轨上的时候要挣扎的爬开,躲开火车的到来。

    梅德维德金发明了电影火车,把制作和放映电影的所有设备放在一个火车车厢里,在苏联境内所有铁路通到的地方,去那些农民家里,拍摄农民的生活,然后马上洗印出来,放映给农民自己看自己的生活,作为社会主义重要的宣传工具,电影的功能,被苏联人发展到了极致。苏联人的铁路铺到哪里,电影作为意识形态的宣传站就开到哪里。

    电影里头的铁路,人和铁路的关系,个人和国家的关系。

    第四章

    法律的精神

    法律的出现是语言和书,法律是社会最强有力的规范,也是书。法律,律法,自然法则,语言,但是语言不是话语。成年人的语言不是儿童的话语。

    律法,有自然的律法和人类社会的律法,少年林肯因为尊重自然的法则而学习了人类的律法,又在人类的法庭上用自然的律法判断了人类社会的纠纷。

    宗教的律法,社会的法律。

    手指向上,我们的主 神,在上面看着我们。

    问题是先有宗教再有社会,还是先有社会再有宗教呢?圣经跟古兰经的章节,关于律法的章节,是否就是社会最开始的法则。

    从西方的眼里看。从西方的眼里看。

    在西方的视野里,对事物的呈现总是有一种暴力,但是我们西方人在看待阿拉伯世界的时候,经常看到我们呈现方式的暴力和被呈现主题当中的平静。

    在阿拉伯海岸边,深蓝色的海,和红色的土地,以及海面和地面交界线之间的小人。暴力的色彩呈现深沉而平静的内容。这个是西方对阿拉伯世界的表现。

    第五章

    中央区域

    幸福的阿拉伯半岛

    在西方人眼中的阿拉伯世界,阿拉伯,阿拉伯人,阿拉伯人能说话么?

    阿拉伯人有自己的话语么?比如埃及情节剧电影中的一段,一对年轻的男女在电话亭里,表达自己的感情。跟法国的年轻人,跟美国的年轻人,有什么区别呢?

    大仲马的小说。幸福的阿拉比。

    可是。因为,石油,资源,因为那些富人的消费和浪费,因为穷人的对生存的必须。

    小说虚构了Dofa的故事。在阿拉伯半岛上的一个幸运的国家,它没有石油。。。。。。。。

    这个地方的人们让人听到自己的方式是足球比赛。

    显然,阿拉伯发明有自己的文字,数字,语言,他们也可以运动和世界各地人一些,用共同的规则,足球比赛。

    这些政治的思考要回到关于艺术的形式,线条,取景,色彩,等等。

    为什么一个表达形式总是在出现的下一个世纪才被承认为艺术呢?

    可是因为我们的世界,被毁灭者,两种人,富人的用他们的消费能力和浪费的资源来毁灭,穷人因为自己对生存的最低需求而毁灭。

    那我们要怎么样做呢?

    没有办法。

    我们无论如何都要走向毁灭。

    同时也要保持希望。

    像我们养的狗对待我们一样,把主人放在自己的前面。

    狗对于人,人对于上帝。

    布莱希特说,只有通过这些不连贯的碎片才能获得真实的思想。

    戈达尔又模模糊糊的说了一串谁都听不懂的东西,咳嗽了起来,自己的死也不远了,去年还住了医院。在沉默里,我们看到一段黑白的法国康康舞,Max Ophuls 的电影段落。男人陪着女人跳舞,跳着跳着,昏过去,倒在地上,死了。

    画面的文字游戏暗示说,当自己倒下之后,在别人的胯下过去,(passer sous la jambe不会有人再想起我曾经用画面做的工作,),剩下的只是被各种各样的谣言传颂,(cancaner , 康康,法语里头传谣言的意思)

    影片就用一张这样的画面隐喻结束了自己的总结。

    达芬奇的向上的一指,我们的主 神 看着。

    戈达尔就用这样一个清教徒先知的模样给自己落幕。

    【详细】
    94024034
  • 那年夏天吹过的
    2020/10/13 12:48:48
    黄轩演技游刃有余

    看到6-7集,剧情播到这里,黄轩刻画的还是一个从优秀狙击手误杀救命恩人,内心充满自责,愧疚,然后用行动来弥补亏欠,内心良知未泯,所有过程中的谎言,逃跑,哭戏,救人,洗脱嫌疑,到温馨的生日聚会的温言软语,以及配合调查,每一个表情,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不拖沓,不做作,精准的表达出角色内心并传递给观众!演技派

    看到6-7集,剧情播到这里,黄轩刻画的还是一个从优秀狙击手误杀救命恩人,内心充满自责,愧疚,然后用行动来弥补亏欠,内心良知未泯,所有过程中的谎言,逃跑,哭戏,救人,洗脱嫌疑,到温馨的生日聚会的温言软语,以及配合调查,每一个表情,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不拖沓,不做作,精准的表达出角色内心并传递给观众!演技派

    【详细】
    12911162
  • jolly
    2015/5/24 22:21:20
    还不如我自己做编剧
    如果我来做编剧,这个故事会更有趣,直接展开第一个谎言,
    也就是
    以罗那么专业的处理尸体的手法
    他男恋人那么深厚的家世
    那么有预谋的勾引
    直接把那个女的死完美掩盖住不是问题

    然后引出那个女的家世也是很厉害,(所以司机勾引她未必没有假戏真做的念头。)那个女的失踪,引发了岳父对这个女婿的不满,在调查当中误以为司机是女人真的男朋友,所以各种提携,各种好处,各种掩
    如果我来做编剧,这个故事会更有趣,直接展开第一个谎言,
    也就是
    以罗那么专业的处理尸体的手法
    他男恋人那么深厚的家世
    那么有预谋的勾引
    直接把那个女的死完美掩盖住不是问题

    然后引出那个女的家世也是很厉害,(所以司机勾引她未必没有假戏真做的念头。)那个女的失踪,引发了岳父对这个女婿的不满,在调查当中误以为司机是女人真的男朋友,所以各种提携,各种好处,各种掩口费,

    一边是自己鸡油在商业上被打击的整天发脾气,一边是轻而易举的跳槽攀高枝,傻子都知道应该跳槽了。

    罗跳槽之后,一边学习当CEO,一边要安抚鸡油掩口,心力绞碎,偏偏在舞会上,相亲的女人的又见到罗,气不过,说出他处理尸体的那些事儿。然后给某某高级警司发现端倪。。。

    接下来随意展开,是鸡油万万年为他顶罪,还是罪案终究落网,随意!!
    【详细】
    7481386
  • guluyohi
    2022/11/5 23:03:57
    五星

    没播没看 但就是五星 等了三年 终于等到了 期待我们的BP 期待winteam 明天就要开播了 真的很激动 红绳播出的时候就喜欢上了winteam 圣诞节的传说 补课费 乐事 要你陪着才能睡得着 西兰花下的一吻 “红绳那东西就留给臭dean和pream吧 你和我只能用麻绳” 做彼此最最最特别的人吧

    没播没看 但就是五星 等了三年 终于等到了 期待我们的BP 期待winteam 明天就要开播了 真的很激动 红绳播出的时候就喜欢上了winteam 圣诞节的传说 补课费 乐事 要你陪着才能睡得着 西兰花下的一吻 “红绳那东西就留给臭dean和pream吧 你和我只能用麻绳” 做彼此最最最特别的人吧

    【详细】
    14744157
  • 想辞职旅行的??
    2023/1/3 21:55:59
    是打工的小妖怪呀

    小猪妖兢兢业业地造箭,为了让箭飞得很好不惜拔掉了同事乌鸦精的毛(在职场中属于是牺牲同事求业绩的工贼吗?),然而还不被愚蠢的领导赏识,反而因为没有按照领导的指示做而被大批一顿,推倒重做。这也太写实了吧,职场的傻逼领导可不就是这样嘛,想要混口饭吃就乖乖听上面的话,谁管你是不是花了心思做得更好呢?

    小猪妖兢兢业业地造箭,为了让箭飞得很好不惜拔掉了同事乌鸦精的毛(在职场中属于是牺牲同事求业绩的工贼吗?),然而还不被愚蠢的领导赏识,反而因为没有按照领导的指示做而被大批一顿,推倒重做。这也太写实了吧,职场的傻逼领导可不就是这样嘛,想要混口饭吃就乖乖听上面的话,谁管你是不是花了心思做得更好呢?

    14863337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