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玫瑰影评

72165004
  • Rachel
    2022/5/24 15:00:01
    这群少年郎,我不相信他们是江湖中人

    奔着温瑞安的原著去看了《说英雄谁是英雄》,没有会员,只看了前两集,看完之后觉得五味杂陈,有点悲哀。

    按理来说,顶级的原著,口碑导演,演员也是一群少年演员,应该能演出属于少年人的意气风发,但事实是,真的没演出来,也没体现出小说原著的江湖风月。

    这前两集出现的问题太多了,多到我已经不知道该

    奔着温瑞安的原著去看了《说英雄谁是英雄》,没有会员,只看了前两集,看完之后觉得五味杂陈,有点悲哀。

    按理来说,顶级的原著,口碑导演,演员也是一群少年演员,应该能演出属于少年人的意气风发,但事实是,真的没演出来,也没体现出小说原著的江湖风月。

    这前两集出现的问题太多了,多到我已经不知道该去怪谁,去找谁负责,这是行业的问题,行业链的问题,不是单独某个人的问题。

    首先来说一下导演,李木戈导演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画面精美,构图和谐,色彩运用也较为优质。但不足也很明显,首先是镜头叙事这个问题,拍电视剧不是摄影,电视剧要求镜头会诉说故事,要向观众传达信息,但前两集里面,所有的叙事都太平了,看起来就是一本流水账,平铺直叙的讲这群少年的故事,让人看了感觉就是节奏快,但是又没具体讲个什么信息点。第二就是打戏,武侠武侠,没有武功,哪里来的侠?这剧真的请了武术指导吗?打戏基本是慢动作加定点摆姿势,真的有点敷衍,武侠剧就是要打的干脆利落才能叫武侠剧,如果连武功都没了,那还谈什么江湖?

    现在来说演员,目前来看,曾舜曦刘宇宁杨超越这三人演技真的还有待加强,不足之处太多了,离合格演员还有很久。

    客观来看,曾舜曦是这三人中演技最好的,但他外形给人的影响真的太大了。眼睛太大,整个人气质实在是太软乎了,和杨超越站在一起,两人气质都软,撑不起这部剧的男女主。之前演的张无忌也有这个问题,气质太软,哪怕女主众多,也很难让人相信用无辜眼睛看着你的这个人是张无忌。看过盗墓笔记,因为是三人行的剧,有其他男性角色和曾舜曦搭配起来,就刚刚好,所以看起来是最自然的。这种气质让人想起了檀健次,也是气质软乎,所以男女言情剧就老是不火,最后跟金世佳双男主火了。

    刘宇宁,看他的直播才被安利这部剧,看了两集,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感觉太紧绷,在镜头底下身体状态没有曾舜曦舒展自然,给人一种很明显的“演”的成分,这可能是戏演太少经验不足导致。第二就是身体仪态问题,刘宇宁身高190左右,腿长身材比例好,但是在镜头里有点含胸驼背,拉全景的时候,明显看起来身体重心往下走,整个人有点垮,希望以后接古装剧好好练一下仪态吧,毕竟“站如松,坐如钟”是古人永远的仪态标准。

    杨超越,超越妹妹也有问题,而且是很让人不解的问题。超越在现实生活中是较为外向活泼的人,为什么在镜头底下就有点“木”?这感觉也是很多新人演员的通病,镜头里面长相古灵精怪的太多了,但性格古灵精怪的演员真的少。超越妹妹一是有点“木”,二是跟其他演员对白的时候,感觉是各说各话,没有一些身体语言和眼神去体现和他人说话的互动感,观感上看起来就是在对台词,而不是真正的交谈。

    怎么说呢?前两集看下来就觉得,现代的年轻人们是打着游戏,看着动漫韩剧长大的,他们没有感受过温瑞安的武侠世界,没有这种文化背景熏陶,自然也演不出来真正的江湖。李木戈导演虽然诚意满满,但慢镜头和一闪而过的打戏也堆叠不起一个快意恩仇的江湖。

    总的来说,这群少年人,处于人生中最美好的年纪,导演也处于最激极进取的阶段,但在镜头中,他们站在一起,我不相信他们是江湖中人,也不相信这群少年郎会游历江湖,打怪升级。

    只能说,武侠世界一去不复返,哪怕是顶级武侠原著,在现代也不适用了。

    ps:六分真的是极限,如果再给点人情分,6.5左右。

    希望后面低开高走吧,内娱真的太无聊,烂剧一堆,我已经无力吐槽了,连这个剧评都是看在刘宇宁曾舜曦终极笔记面子上才爬起来写的。

    【详细】
    144151675
  • 福禄葫芦子
    2020/3/17 2:29:35
    只谈个人小小感受与心情
    2019年3月3日晚一口气刷了9集,看完还特别激动地发了长微博写下对每一集的感受。所写的也不过是作为一个离家在外求学的潮汕人被纪录片勾起味蕾后自然而然的对食物的一种感慨和想念。 一直觉得看纪录片很看心情,所以大概2019年后来都没有找到当晚类似的心情接着看完后面11集。...  (展开)
    2019年3月3日晚一口气刷了9集,看完还特别激动地发了长微博写下对每一集的感受。所写的也不过是作为一个离家在外求学的潮汕人被纪录片勾起味蕾后自然而然的对食物的一种感慨和想念。 一直觉得看纪录片很看心情,所以大概2019年后来都没有找到当晚类似的心情接着看完后面11集。...  (展开)
    【详细】
    12397221
  • 厄里斯
    2017/1/8 14:24:41
    原生态恐怖,没有鬼也能很吓人
    这是一部充满了原生态恐怖的恐怖片。有人爱吐槽说广电总局的规定“恐怖片中不能出现鬼”扼杀了中国的恐怖片,但是这一部《中邪》狠狠地打了他们的脸。好的电影首先要能讲好一个故事,中国的所有烂片首先就烂在他们连一个故事都讲不好。一个连故事都讲不好的导演最爱怪罪广电总局钳制了他们的创作,难道广电总局允许电影里面出现鬼怪,允许电影里面出现露点色情画面,那些烂导演就能拍出好作品了吗?

    谁说没有鬼就不
    这是一部充满了原生态恐怖的恐怖片。有人爱吐槽说广电总局的规定“恐怖片中不能出现鬼”扼杀了中国的恐怖片,但是这一部《中邪》狠狠地打了他们的脸。好的电影首先要能讲好一个故事,中国的所有烂片首先就烂在他们连一个故事都讲不好。一个连故事都讲不好的导演最爱怪罪广电总局钳制了他们的创作,难道广电总局允许电影里面出现鬼怪,允许电影里面出现露点色情画面,那些烂导演就能拍出好作品了吗?

    谁说没有鬼就不恐怖了?有几个人在生活中真的见过鬼?但是又有几个人在生活中没有感受过“恐怖”这一感觉?人与人之间的算计难道就不恐怖?装神弄鬼的假鬼就唬不住你了?在街角鬼鬼祟祟地追随着你的若有若无的窥探目光就不诡异了?

    有人说这部片子的铺垫太长,但是我觉得这也是片子使用的技巧之一,试想想,两位年轻人在平淡的生活中做着平凡的事情,谁知道他们会无意间慢慢地走向一个阴谋?人的一生就是平淡居多,只是在某个意料不到的日子,见到了一些意料不到的事情,如果你不知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也许你就会觉得是见鬼了。而在生活中,有多少人能知道所有发生的事情的来龙去脉?

    这部电影最让我赞赏的一点是没有加后期音效。几乎所有的恐怖片都喜欢用一些突然的声响来吓唬观众,这是非常廉价并且掉价的做法,这部电影并不这样做,他不需要用一些刻意制造的东西去吓你,有的东西,其本来的原生态的样子就足以让你惴惴不安了。
    【详细】
    8281594
  • 小赵的赵
    2005/12/16 13:18:22
    陈凯歌:在名利与理想之间徘徊的人
    看完电影,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是一部宏大的作者电影。然而,“宏大的作者电影”听上去不是很矛盾吗?这也就是此片的缺陷所在。

    以前看过一篇报道,说《无极》在北京秘密放映,观者的感觉是,场面够壮观,但是故事情节很一般。没想到看了之后,果然这个感觉非常强烈。

    但你又觉得奇怪了,编剧就是陈凯歌本人啊,每当深沉的娱乐记者和他探讨这部影片的创作意图时,他又说得那么头头是道富于哲理,让
    看完电影,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是一部宏大的作者电影。然而,“宏大的作者电影”听上去不是很矛盾吗?这也就是此片的缺陷所在。

    以前看过一篇报道,说《无极》在北京秘密放映,观者的感觉是,场面够壮观,但是故事情节很一般。没想到看了之后,果然这个感觉非常强烈。

    但你又觉得奇怪了,编剧就是陈凯歌本人啊,每当深沉的娱乐记者和他探讨这部影片的创作意图时,他又说得那么头头是道富于哲理,让人的确佩服,在电影频道播出的《无极》拍摄花絮的时候,你也看得到导演多么精心地在跟演员讲戏,掰开了揉碎了充满激情地,演员也听得很深入,频频点头……可为什么片子出来,陈凯歌满腔的激情和3年的辛苦打拼,以及3个亿流水白银恍然间让人觉得轻飘飘呢?

    其实就是因为这个作者电影场面过于宏大了。他要拍自己的写的故事,又要拍商业大片,他就驾驭不了了。

    也就是说,导演的注意力被不断地大量地分散着,他要顾及视觉效果,要和各国顶尖的电影人沟通,还要集中精力自己内心的故事,这个,除非是神,要不然很难面面俱到。不是面面俱到并非最坏的结果,最坏的结果是,因为想要面面俱到,而散了神儿,东一拳西一脚,连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都表现不出来了。如果眼睛是灵魂的窗口,而如果电影有自己的眼睛的话,它的眼神是散的。

    这个最基本最核心的,还是陈凯歌心理的故事,他一定是被自己感动了,可就像生活中最普通的道理一样,有的时候你的目标是那么明确,你是那么志在必得,可就是在这个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你迷路了。陈凯歌忽略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才华横溢并不能防止你顾此失彼。

    更何况,这个故事的架构本身就很普通,从很多别的文艺作品中都能找到类似的编剧智慧,所以他要做的是怎么添加更多的细节去完善这个故事,用一个讲述者的身份把自己心中的哲理表达得更加到位。

    但也许,我只是说也许,陈凯歌想讲故事,他很自信自己讲故事的能力,所以他忽略了“专心”讲故事的意义。

    因为他太自信,因为他虽然才华横溢,但是并非一个坚定的人。

    这部电影作为一个商业大片所需要的气势,以及国际化标准,以及入围奥斯卡的野心分散了他的注意力,正是陈凯歌电影生涯的一个隐喻,当他想拍一部好的电影的时候,他总是想得太多,票房,观众,美国人,国际大奖,海外市场,舆论,都是些事关名利的东西。所以他会徘徊,会以他的聪明和狡黠想出一个万全之策,至少不会全盘皆输。这样,他往往会忽略一个道理,好的电影是发自内心全力以赴的,是这个导演在拍片的时候只想怎么把这个电影按自己的意思拍出来的明确目的,而不是什么“万全之策”。他更忘了一点,如果自己只是专心拍电影,他是可以拍出优秀的影片的,因为他毕竟是一个了不起的导演。



    看一次采访,陈凯歌说,自己电影中的人物映射了现代很多中国的典型人物,他说,像倾城,光明,无欢这样的人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你都找得到。其实,看了电影才知道,《无极》更影射了导演本人的心态。

    据说现在陈凯歌和张艺谋关系,已经淡化到普通的“同学关系”了,但这两个人确有殊途同归的意思,就是都走偏了。正所谓我生有涯愿无尽,别看他们已经被推到了要高山仰止的境地,他们希望得到的还要更多,而这个更多,并不是好的电影,是看上去是电影却和电影无关的东西。说是名与利未免太直接了,或者也不是那么准确,但在他们的这种索取当中,能感觉到他们内心的迷失,说严重点就是“魔杖”了,也能感觉到骨子里的不自信。

    因为只有不自信的人,才喜欢做些“好大喜功”的事情。而他们内心深处,拔不掉的刺,无非就是好莱坞的虚荣,奥斯卡的虚荣。

    而你想想,他们为中国电影的贡献是什么呢?只是不断拍出些真正意义上没有意思的电影吗?他们扶植过哪些新的电影导演呢?他们监制过那些小成本却非常中国的电影呢?他们力挺过那些除了演员之外的电影人呢?

    如果说陈凯歌是《无极》中的谁,那我说,他就是光明。一个自负的英雄,有天才的气魄,却又因为欲壑难平总是不能光明磊落,最终难行正道。

    当然,也许他的理想状态是昆仑,可他永远不可能是,因为他放不下的东西太多。在名利与理想之间,在容易的与正确的之间,常常要天人交战。

    电影中有一句台词是说“真正的速度是看不到的,就像四季变换,就像日升月落。”是啊,真正的速度既是看不到的,也是不可逆转的,不知不觉间,陈凯歌从《霸王别姬》的陈凯歌变成了《无极》陈凯歌,张艺谋从《活着》的张艺谋,变成了《十面埋伏》的张艺谋,他们谁都回不去了,因为他们对电影创作本身的渴望还不够强烈。
    【详细】
    10151935
  • 你踩着我肥皂了
    2018/5/21 7:55:17
    模仿游戏

    奇异博士大本尼和美美的凯拉奈特利上演了“艾伦图灵”的故事。“往往是那些意想不到的人,做出了意料之外的事”。喜欢凯拉讲的爱情观“我们并不是完美的夫妻,但我们各有各的工作,却又彼此相伴,互诉衷肠”这比大多数的婚姻好得多。据估计:恩尼格玛密码的破解使得二战至少提前了两年结束,超过一千四百万人的生命得以拯救,而这件事被政府保密了长达50年之久。这归功于艾伦图灵的贡献,然而,艾伦图灵因同性恋在被劝服药

    奇异博士大本尼和美美的凯拉奈特利上演了“艾伦图灵”的故事。“往往是那些意想不到的人,做出了意料之外的事”。喜欢凯拉讲的爱情观“我们并不是完美的夫妻,但我们各有各的工作,却又彼此相伴,互诉衷肠”这比大多数的婚姻好得多。据估计:恩尼格玛密码的破解使得二战至少提前了两年结束,超过一千四百万人的生命得以拯救,而这件事被政府保密了长达50年之久。这归功于艾伦图灵的贡献,然而,艾伦图灵因同性恋在被劝服药治疗期间自杀身亡。

    戏剧处理的传记,天才图灵的传奇。年少备受欺凌,本性纯真克制隐忍,情事如烟记忆始终;成年满身天赋,破解密码恩泽人类,战争政治夹缝求生;中年孤独颓败,以爱命名毕生心血,性向之殇促成早逝。三段组合浓缩一生,世人的偏见毁了英雄,迟到的荣誉令人唏嘘。

    【详细】
    9383342
  • 宋天师聊动漫
    2015/8/23 23:31:12
    《王子与108煞》:没有搞清主体的复仇
    如果说《红楼梦》是四大名著里唯一没有被改编成动画片的作品,是因为它太过强烈的中国文化味道,尤其是文字的含蓄感,很难通过动画来表现的话;那么《水浒传》显然要更有故事性、更有英雄性、更适合改编为动画作品一些。但是,我们依然对《水浒传》的动画改编难得一见。
     
    《王子与108煞》就是这其中的尝试。浓厚的海外背景,让这部作品呈现出一种出类拔萃的美术设计感。从人物到场景再到道具,如果你
    如果说《红楼梦》是四大名著里唯一没有被改编成动画片的作品,是因为它太过强烈的中国文化味道,尤其是文字的含蓄感,很难通过动画来表现的话;那么《水浒传》显然要更有故事性、更有英雄性、更适合改编为动画作品一些。但是,我们依然对《水浒传》的动画改编难得一见。
     
    《王子与108煞》就是这其中的尝试。浓厚的海外背景,让这部作品呈现出一种出类拔萃的美术设计感。从人物到场景再到道具,如果你是去看画面,这部作品毫无疑问是个不错的选择。甚至从电影拍摄的角度,这部作品在镜头运用,尤其是段落进展节奏的把握上,都有明显超越国产动画的表现。但是到了剧情的部分,就显得较为草率了。
     
    作为一部以复仇为母题的影片,《王子与108煞》一直徘徊于到底是王子复仇还是高云飞将军复仇之间。无论是王子复仇记,还是最近的日本动画新番《亚尔斯兰战记》都告诉我们,复仇的主体应该是王子本人,而不是将军。是王子利用将军来复仇,顺便体现出他的德政,和他应取代篡权者成为新王的原因;而不是将军借助王子的名义来复仇。影片偏向于了后者。这就使王子复仇的动机、意愿、行为都不够强烈,最终给人的感觉是王子被迫复仇并且成功了。
     
    影片除了片名能让人联想起《水浒传》的一百单八将以外,几乎没有任何水浒元素,剧情、人物全都是原创的。实际上,这是个和水浒毫无关系的故事,是一个普通的复仇故事,根本没必要非要以“108煞”为题,试问片中除了10个左右的复仇者外,剩下那90多煞到底在哪?
     
    对于一场复仇来说,必要的牺牲还是要有的。没有任何牺牲的复仇是不存在的,也不能成为一个动人的故事。影片中表现出的复仇是种简单的走过场,人聚齐了就能复仇的逻辑是个不切实际的简化处理。高云飞没有得到一个足以体现其实力和忠义的终极对手,他没有任何牺牲。在我看来,说书的小女孩或许应该承担复仇代价的角色,即使不牺牲,也要在终极战场上有所献身。否则,怎么能激发王子的最终决议和诸位煞们的终极能力呢?
     
    影片对每个人物的表演刻画得比较生动,人物经常有些小动作、小表情引发观众注意和体会,但对整个人物的描写流于扁平。与其写10个只有本领、没有性格的煞,不如写2、3个能让观众投入情感去喜爱的煞。影片对张天师的描写最为生动,但可惜他的离场太过草率。
     
    篡权者有个把什么都记录下来的弱智下属,但这条线索却没有在后面发挥作用是有些令人难以接受的。毕竟,王子要向其他大臣和世人揭示其身份以及篡权者恶行的证据,否则他只不过是个新的篡权者而已。他拿着玉玺吗,如果玉玺被坏人偷走怎么办,他的合法性必须要靠那个弱智留下来的证据才能确立,围绕着王子身份的剧情理应成为核心剧情之一,可惜影片在这方面基本没做考虑。
     
    总的来说,影片对王位的认识停留在血缘论这种低级的阶段,即留着王嗣血液的人应当获得王位。但实际上并非这样,如果一个新王虽然留着王嗣血液,但却是个暴君,是个毫无才能或者不学无术的人,他真的应该成为王么?影片对王子的德行描写太少,因此也就没有讲清楚,他除了血缘之外还有什么值得被大家推举和拥立之处。他有领导力或亲和力吗,有智慧或者武功吗,他想当国王仅是出于自私目的,还是有一颗为天下的公心?毕竟可怜,绝不是他应成为王的理由。
     
     
     
    【详细】
    75781425
  • ??????
    2022/12/8 14:42:57
    优秀演员不止用面部表情演戏,肢体语言一样重要

    从一开始大家对于光明县的评价就知道光明县不仅不是一个香饽饽,而且还是一个难题,是各方面面都需要改进的落后的县。梅晓歌从上任之前的挺胸抬头雄赳赳气昂昂的这么一个形象到后面微微驼背的姿态恰好可以从人物的体态方面感受到梅晓歌在担任光明县县长时候的压力和责任有多大。好的演员不用自己去说,只要改变一下人物的体态就可以用肢体语言向观众表达所要表达的,胡歌的梅晓歌就是如此。

    从一开始大家对于光明县的评价就知道光明县不仅不是一个香饽饽,而且还是一个难题,是各方面面都需要改进的落后的县。梅晓歌从上任之前的挺胸抬头雄赳赳气昂昂的这么一个形象到后面微微驼背的姿态恰好可以从人物的体态方面感受到梅晓歌在担任光明县县长时候的压力和责任有多大。好的演员不用自己去说,只要改变一下人物的体态就可以用肢体语言向观众表达所要表达的,胡歌的梅晓歌就是如此。

    【详细】
    14808191
  • Muto
    2021/6/19 18:23:31
    以「两情相悦的爱情」之实和「一厢情愿的单恋」说再见

    人在命运有了选择之后如何抉择命运?从爱情抑或电影的角度探讨这一宏大命题的《恋之运》在开篇就直观地暗示了男性的「躺平」即赢,以及女性在男尊女卑语境下「不爽又不知如何是好」的痛苦处境。幸与不幸,这部极为细腻又极富底层洞察和人文关怀,并对「电影」这一载体提出深刻质疑、反思与批判

    人在命运有了选择之后如何抉择命运?从爱情抑或电影的角度探讨这一宏大命题的《恋之运》在开篇就直观地暗示了男性的「躺平」即赢,以及女性在男尊女卑语境下「不爽又不知如何是好」的痛苦处境。幸与不幸,这部极为细腻又极富底层洞察和人文关怀,并对「电影」这一载体提出深刻质疑、反思与批判的内心《告白》倒是为这些自我意识刚刚觉醒的年轻男女提供了一个「聊以自慰」的情趣互动空间。这种试图用「二度青春」来反哺他者期待与自我期待之间的冲突,又借以「灵肉分离」来不断提调节女性被男性凝视长期规训和塑造的自我认知偏差,从而缓解人的孤独感、焦虑感和愧疚感的操作或许有效,但其「副作用」也十分明显——这个过度安全和舒适的幻想(银幕)空间很容易令亟需安全感和确定性的「女性群体」沉溺于其中——不忍亲手将其戳破。是的,幸运多是一种错觉。人们创造、消费并渴望着不切实际的浪漫泡泡,但依赖且活在《甜蜜小谎言》当中的人多是那些不愿长大的「熊」孩子。这就是为什么爱情与年龄无关,却与「才能、偏爱和边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倘若你是《穿越情欲海》的成年人,就会知道「单恋」这种「真实的幻觉」顶多能够维持一部电影或者一部剧的时间。另外,我宣布:渡边大知主演的电影慎入!他已经可以成为「单恋阵线联盟」代言人了。

    【详细】
    13620646
  • 薄荷茶
    2023/1/19 9:41:50
    为什么这部戏不好看:假!

    对,这部戏我只给两星——被一堆五星好评骗来看但实际感到被诈骗后打出的两星。戏本身值三星,演员除了女主演技比较木头其余演员没啥大问题,画面好看这我也是承认的。可我是来看风景明信片的吗?不是啊,我是来看时代商业风浪中成长起来的大女主故事啊,结果这片看得我愤而写长文批评。

    一、不会算账搞什么商业

    对,这部戏我只给两星——被一堆五星好评骗来看但实际感到被诈骗后打出的两星。戏本身值三星,演员除了女主演技比较木头其余演员没啥大问题,画面好看这我也是承认的。可我是来看风景明信片的吗?不是啊,我是来看时代商业风浪中成长起来的大女主故事啊,结果这片看得我愤而写长文批评。

    一、不会算账搞什么商业

    第二集厂房失火债主上门讨债时,女主他爹在乡里经营多年,仍然未能制止众人愤慨之声。这时候女主站出来了,貌似体贴一番再提出债务展期六个月归还的建议,小债主们居然都立马安静接受了?少东家说话有这个能耐美邦早摆脱经营危机了,更何况女主还是没有参与经营的女儿家。上香都不让她代替他爹,真金白银的事就让她代她爹决定啦?

    这还没完。之后女主企图和怡和洋行签约失败,回到家里账房经理告诉她欠债三百三十万,女主说一碗面也二十万啊,经理说不是旧台币是新台币啊(等于一亿三千万旧台币)!下一幕她拿了怡和的定金回家,账房又告诉她还有待付的机器维修费水电费议员资助费,这些帐她显然通通不知道。所以你连你家的欠款币种、欠了多少笔帐都不清楚,就敢在上一幕越过你爹当众提出债务展期六个月了吗?你知道信贷需要期限匹配吗?借钱不但有个数目问题,还有个期限问题,哪笔钱什么时候到哪笔钱什么时候出,有进才能有出,这都得一笔笔计算到位。你连帐有多少笔、期限都不清楚就擅自跟债主延期你们家财务心脏还好吗?

    我看完四集,到此只见过女主弹钢琴没见过女主翻帐本,更不用说商人必备的市场嗅觉和信息收集能力了(有豆友已详细分析,看这里)。第四集女主家接了个大单,需要从茶农处收购足够的原料,茶农因此涨价。这高价收还是不收呢?此时厂里的制茶小妹告诉女主最近别家茶厂都不收茶了,那些茶农正愁没买家呢!于是女主醒目了,第二天没跟她爹商量又擅自当众宣布降价收购。我说,你家本地第一大茶商,对茶叶的市场价格和供需状况都不了解?制茶小妹都知道你们却不知道,难怪你家生意差。

    同样第四集,即将入赘的女婿想要劝女主家改变主业,女主不乐意了,要退婚。可是前面你都知道行业衰败到所有茶商(除了你家)都不收茶了,也从怡和那里听说了国际市场竞争挤压本地茶业的情况。这时候考虑产业转型挺符合商业逻辑的。女主你不想改变是不是对茶业有什么热爱啊?结果下一幕她爹让她审茶,女主坦白“我对审茶一窍不通”。呃,那请问是什么原因让您非得坚持做茶业呢?人做事情基本三个原因,一热爱二擅长三外力逼迫。这三点我都没在女主身上看到,不知道她在坚持什么。

    第二集被债主拿走的地到第四集再度登场,就是债主漫天要价三倍以上才肯还地。债主当初要的抵押,她爹脑子一热给办了过户,这是很不理智的做法。女主你有胆子越过你爹跟债主茶农叫板,那时候咋不拉着你爹别办过户呢?转让过户和抵押在条款上有根本的不同,抵押只需要还清原有债务就能取回抵押物。但后面他们经常把抵押和过户两个词混用,搞得我也不知道他们知不知道抵押和过户不是一回事……

    写到这里我不想再讲商业笑话了,换话题。

    二、女性权利靠男人的剧好看在哪里

    我自己身处于一个对女性较为严苛的职业,能攀升到行业顶点的女性十之不过一二,尽管最近趋势有朝“三”的好方向发展。多年打拼下来我的感想可归纳为一点:职场上你要做得比男性更好,才能留在同样的位置上。我大学室友是客家人,她跟我说她过年不喜欢回客家乡下,因为她们那儿过年祭祖女人吃饭不能上桌,只能在后厨吃。

    女主处在一个时代和地域文化对女性都更为严苛的环境里,长辈不准她去祠堂上香、和她爹吃饭分桌就是明证。如第一部分所述,女主的商业经营知识和从业动机欠奉。这样的商业傻白甜要如何突破桎梏,乘风破浪?

    靠男人赏爱和帮助。

    靠男主给她家拉人脉资源,靠她爹和神奇的茶农任她予取予求,只有怡和洋行的uncle抵挡住了女主的光环。缺乏智识、靠男人抬爱和运气得来的成功,反而是对女性角色的贬低。包括制茶小妹也是,做了一次好茶就让男师傅和工人们对她服气了。现实中有那么容易吗?不会,一次成功不能改变一切,他们不那么容易服气。你需要持续的成功、长期的努力、适时的争取或忍让,更需要时代变化和技术升级。而这部戏把这个女性坚韧斗争的过程写得如此轻而易举;理想化过了头就是假话。

    假话只有骗人的功能,没有动人的本事。说假话,还在这儿吹戏好,是可忍孰不可忍。

    P.S. 这部戏我最喜欢的角色是难八万——分明是在影射想看主角鹏程万里结果发现她根本没飞过那段路的我啊!

    【详细】
  • 148972199
  • Diego & Ansel
    2021/11/1 12:26:03
    我们的编剧何时能放弃狗血虐恋的戏码?

    我是攥着拳头看完整部《亲爱的爸妈》的。

    原因无他,编剧用多个狗血n角恋,毁了一部本来可以深入探讨的好剧本。

    写了这么多影评和剧评,我一般很少会打三星以下的分数。但是《亲爱的爸妈》成功的让我破了一次例。那好,我就把我的“第一次”奉献给你。

    我是攥着拳头看完整部《亲爱的爸妈》的。

    原因无他,编剧用多个狗血n角恋,毁了一部本来可以深入探讨的好剧本。

    写了这么多影评和剧评,我一般很少会打三星以下的分数。但是《亲爱的爸妈》成功的让我破了一次例。那好,我就把我的“第一次”奉献给你。

    剪辑乱、逻辑乱、人物关系乱是贯穿这部剧始终的主旋律。有许多情节,不知从何开始,不知从何结束。

    13965441
  • Claudia
    2020/4/13 0:19:35
    影片部分笔记 | 法医学原理在刑事鉴定中的运用

    第一集:受害人(法医病理学/法医昆虫学/DNA检测)

    *根据颅骨缝推断大致年龄段*

    第一集:受害人(法医病理学/法医昆虫学/DNA检测)

    *根据颅骨缝推断大致年龄段*

    12500223
  • 2021/7/17 1:58:15
    玩弄观众感情的垃圾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大体机制就是《回到未来》系列的设定,只不过套上了我国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群体创伤故事。问题在于,这些故事其实有极强的地域性和时代性限制,没经历过这些故事的人和经历过的人的观感是完全不一样的,而后者的体验要比前者差很多。 番里角色的大量言行都是为了激化冲突,为后面...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大体机制就是《回到未来》系列的设定,只不过套上了我国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群体创伤故事。问题在于,这些故事其实有极强的地域性和时代性限制,没经历过这些故事的人和经历过的人的观感是完全不一样的,而后者的体验要比前者差很多。 番里角色的大量言行都是为了激化冲突,为后面...  (展开)
    【详细】
    13683253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