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87777
  • Patrick
    2021/10/7 1:03:32
    没想到、很特别

    疫情以来,各大地下网站上的老片可是越来越多!搞得我简直不要太开心啦!

    《上海皇帝》上下两部就是这么来的,本来抱着囫囵吞枣的心态看,没想到两部都给了“推荐”,同时,也让我从另外一个角度审视了香港电影。

    看电影这么多年,港产的传记类电影印象中屈指可数——《雷洛传》、

    疫情以来,各大地下网站上的老片可是越来越多!搞得我简直不要太开心啦!

    《上海皇帝》上下两部就是这么来的,本来抱着囫囵吞枣的心态看,没想到两部都给了“推荐”,同时,也让我从另外一个角度审视了香港电影。

    看电影这么多年,港产的传记类电影印象中屈指可数——《雷洛传》、《叶问》、《桃姐》?我想,不是香港导演不想拍,而是香港这个地方的定位,一定程度决定了它文化沉淀较浅、电影文化置身其中也就有了一定的局限性。 我从没有想到过,香港人会拍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香港人会拍国民党。

    直到看完《上海皇帝》,才猛的发现,中国的版图内,要说继承中国黑帮文化最好的地方,恐怕就是香港了,森严的等级、固化的规矩、当头的义字,仿佛从未颁布的法律,影响着混乱岁月中无依无靠贫苦百姓,让他们在最难的时候,可以尝试着抓住一根稻草。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上海、香港作为中国对外的窗口、金融中心的属性以及长时间中西文化在当地碰撞、交融,也让香港导演拍摄本片时不至于过于离谱,甚至扑街。当然也就决定了香港导演拍摄本片会有惊喜。

    说回影片中的三位人物,这三位民国年间,叱咤上海滩的大拿,可以说,见证了一个黄金年代——这里也是触动的地方,看许鞍华拍《黄金年代》、看程耳拍《罗曼蒂克消亡史》,其实多少也是在拍这段历史——那是一个混乱的、十分不太平的年代,但是,即使这样,也同样会有人成功,甚至是异常成功;也同时会有爱情,十分戏剧性的爱情。

    我想特别强调一下上海男人的大器,您千万别觉得上海人讲话你侬我侬,有回我在上海乘公交车,过东昌路浦东南路路口,前方司机慢条斯理,影响到了公交师傅过红灯,我亲耳听到 一位司机师傅以极快的语速飙了数十个脏字,我没有任何贬低的意思,我就是想表达上海的纯爷们儿其实挺狠的!

    我是看的粤语版,影片本身的对话也是很逗的,粤语掺着上海话,还一点都不违和,特棒!

    啰里八嗦这么多,看起来有点散,回到影片本身,其实是非常纯粹的港片的路子,但是,由于影片题材的特殊性,按照这个路子拍就十分特别了。 小四个小时的片子,一下子也就看完了。 最后提两个人——麦当雄、麦当杰(均跟麦当娜不是一家子)——这二位是制片、导演,他们对于香港八十、九十年代电影黄金期的贡献是要记上一笔的。

    【详细】
    139081152
  • xiaoxiongdi
    2018/2/27 16:51:10
    致山田这样的男生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1 许愿有用的话,要努力干嘛。每个人的青春都需要经过这样的阵痛:许愿是没用的。无用的热情,无用的愤怒,但就像一个悖论:明明都是些没有价值的情绪,但青春也因此得以被佐证。 当山田站在河畔边说:“让我们来召集UFO吧,一直许愿就好。”我仿佛看到了《GO 大暴走》里的洼冢...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1 许愿有用的话,要努力干嘛。每个人的青春都需要经过这样的阵痛:许愿是没用的。无用的热情,无用的愤怒,但就像一个悖论:明明都是些没有价值的情绪,但青春也因此得以被佐证。 当山田站在河畔边说:“让我们来召集UFO吧,一直许愿就好。”我仿佛看到了《GO 大暴走》里的洼冢...  (展开)
    【详细】
    9187257
  • Ruel
    2019/9/29 16:53:26
    所謂的沒有出路,是因為出路就像鬼門關。

    10537187
  • 青鱼
    2017/8/5 15:52:32
    一开始我们都是父母的宝贝,后来却无一例外成了牺牲品
    我是一个金融白领,在银行做着看上去高大上的工作,在事业上顺风顺水,前途无量。我有一个漂亮的妻子,可爱的儿子,一家人相亲相爱,十分幸福。不过,那些都是十年前了,现在的我,成了一个黑帮老大,杀过无数个人,贩卖过枪支,被判处终身监禁。我之所以变成今天这个样子,全...  (展开)
    我是一个金融白领,在银行做着看上去高大上的工作,在事业上顺风顺水,前途无量。我有一个漂亮的妻子,可爱的儿子,一家人相亲相爱,十分幸福。不过,那些都是十年前了,现在的我,成了一个黑帮老大,杀过无数个人,贩卖过枪支,被判处终身监禁。我之所以变成今天这个样子,全...  (展开)
    【详细】
    8725214
  • 妙介子
    2019/12/14 21:17:28
    美国版女神和女汉子——《偷心女盗》

    12097173
  • 巴塞电影
    2021/1/26 11:47:15
    恶心大了

    说起《陀枪师姐》系列,那可是一代人的回忆。故事讲述了两个年轻女警的工作与日常,快节奏的案件破获、诙谐的插科打诨以及化学感爆棚的男女CP,都是它好口碑的原因。

    可以说,这绝对是大多人心目中的经典港剧。

    这样的大IP推出新续集,怎么能错过呢?

    说起《陀枪师姐》系列,那可是一代人的回忆。故事讲述了两个年轻女警的工作与日常,快节奏的案件破获、诙谐的插科打诨以及化学感爆棚的男女CP,都是它好口碑的原因。

    可以说,这绝对是大多人心目中的经典港剧。

    这样的大IP推出新续集,怎么能错过呢?但看过感觉被骗了。

    包括欧阳震华、关咏荷、魏骏杰在内的老班底全缺席,只剩了“陈三元”滕丽名和“二妹姐”朱咪咪。虽然她俩一同出镜的时候,确实找到一丢丢“爷青回”的味道,但还是感觉TVB原汁原味流失了。

    13165547
  • 几多愁的猫
    2010/2/4 13:31:11
    今非昔比
    最近又迷恋上古仔的电影,于是翻回去重温先前的经典。这部电影看下来,对比2009年的几部叫座影片,真的感觉古的成长,今非昔比啊。

    这时候的古,仍然是类似于花瓶的状态,因为帅所以帅。

    也许导演想表现一种青春和激情把,整个故事弄得乱七八糟,除了古和采儿还差强人意,其他人很明显感到“演”的痕迹。

    故事也有些离谱,古初次遇见叮时候怎么能知道她喜欢茉莉花啊?最后终于清
    最近又迷恋上古仔的电影,于是翻回去重温先前的经典。这部电影看下来,对比2009年的几部叫座影片,真的感觉古的成长,今非昔比啊。

    这时候的古,仍然是类似于花瓶的状态,因为帅所以帅。

    也许导演想表现一种青春和激情把,整个故事弄得乱七八糟,除了古和采儿还差强人意,其他人很明显感到“演”的痕迹。

    故事也有些离谱,古初次遇见叮时候怎么能知道她喜欢茉莉花啊?最后终于清醒过来的古在爱玲的碑前恍然大悟的时候,我差点崩溃……太雷了吧?爱玲死于北京吗?听起来应该是香港,那牙医从哪里召集了各路英雄重演当日情景呢?阿当野孩子吗?差点挂掉居然也只有个牙医在身边?还真是命大呢。

    在医院昏迷了将近一个月,怎么不早作手术?这手术效果还真是立竿见影,立即好人一个。

    可能是我老了,呵呵,真的觉得很白痴啊,这个电影。国语的古的配音很怪异……很别扭!


    【详细】
    2976407
  • 松敏
    2021/8/29 14:32:32
    香港电影人的集体怀旧

    一群退隐的江湖人士为了民族大义和个人情义重出江湖,这既是影片本身的故事,也是影片之外的故事。影片是香港电影人的一次集体怀旧,一群已不再年轻的香港电影鼎盛时期的明星,携手让大家重温了一次香港电影曾经的光辉岁月。影片充满正能量,很值得一看。有意思的是,影片的导演兼主角之一是熊欣欣,就是在李连杰版黄飞鸿电影中饰演鬼脚七的那位演员,第一次把人和名对上,二者反差挺大。

    一群退隐的江湖人士为了民族大义和个人情义重出江湖,这既是影片本身的故事,也是影片之外的故事。影片是香港电影人的一次集体怀旧,一群已不再年轻的香港电影鼎盛时期的明星,携手让大家重温了一次香港电影曾经的光辉岁月。影片充满正能量,很值得一看。有意思的是,影片的导演兼主角之一是熊欣欣,就是在李连杰版黄飞鸿电影中饰演鬼脚七的那位演员,第一次把人和名对上,二者反差挺大。

    【详细】
  • 13832201
  • tykoya
    2021/6/9 0:59:41
    完全不想推荐给别人看的烂剧

    1、剧情拖沓,第二集的故事能结束非要拖到下一集去,40分钟解决不了一个鬼!

    2、感情发展莫名其妙,角色转变唐突!第一集的时候男主还觉得女主是个神经病,被她握手的时候还痛苦面具喊着“(谁来)救我”,第二的时候居然主动握她的手揩油?!女主娇嗔一句,男主还一脸甜笑?神他喵转性格了??然后那个女主,明明第

    1、剧情拖沓,第二集的故事能结束非要拖到下一集去,40分钟解决不了一个鬼!

    2、感情发展莫名其妙,角色转变唐突!第一集的时候男主还觉得女主是个神经病,被她握手的时候还痛苦面具喊着“(谁来)救我”,第二的时候居然主动握她的手揩油?!女主娇嗔一句,男主还一脸甜笑?神他喵转性格了??然后那个女主,明明第一集看男主看痴迷了,之后居然保持高冷说要孤独一辈子其实又很喜欢人家,闹别扭?!还装模作样说“我们又没交往我才不要陪你去XX” ,我了个去?!明明每晚上都嫉妒来抢他的人!你们两个是鬼上身吗!?

    3、故事线乱七八糟,磕磕巴巴!第一集的时候啊,揭开女主从来看到“果冻”一样鬼的设定,男主裹着彩色防护能给女主充电的珍稀体质,然后他们就职的学校很有神秘问题,这样埋下一个伏笔。我以为第二集继续走这个路线的时候,干掉了一个鬼,没了?学校到底什么秘密不说了。第三集出现小反派那样的体育老师,没说他到底有什么目的,就结束了?就出了个学校被标记的地图,没了!第四集,出现一个周期性出现,每次活到20岁就会消亡的惠敏,她吃小怪维护学校,因为小怪太多,吃到胃疼……没了??!!学校的秘密就铺垫了1分钟,没了!!第五集,上面那个惠敏,女主代入自己感情疯了一样劝她转成正常人,但是听说手术费要2亿韩元,她穷,怂了。又出现一个老同学,是只鬼,在她眼前灰飞烟灭。最后她梦见自己跪在建筑工地(同学意外身亡的地方)嚎啕大哭……

    我看了五集全程在!??!?!好好的主线到底讲不讲?!?!出那么多谜底,没有足够的展开和铺垫,就靠第六集,女主巴拉巴拉地当旁白,然后几个角色的台词,就把谜底都揭开了??号称能改变整个国家命脉的呼吸穴,就这样了?

    4、强行煽情,我神他喵没共鸣。那个惠敏其实虽然也想做人活过20岁,但是人家很有良知,觉得万一自己成了普通人类,没人可以吃小怪了,没人来保护她人类朋友的安全。于是还是说想做怪。这个白莲花女主啊,强行去吃小怪想替代她(强插奋不顾身的可爱情节),做不到,手术的钱嘛也没有……然后她干了什么?她把那些小怪都抓了满满几大罐子,拉着惠敏说:“我抓,你吃!吃完这次你就做手术变成人!”我整个无语…… 用你抓!?用你抓!?还天天晚上熬夜抓?!你以为今天抓完明天就没了吗???用得着你去抓?!这一世你把她转成人,下一世就无所谓了?女主因为自己从小看到异物,无法过普通人生活,就见不得惠敏为了大义活不过20岁,于是强行要人家转成普通人……尼玛,普通人……谁收养她?谁给她学费?在我眼里就是强行把一个战士掰成平民生活。

    然后那个死了成鬼的老同学嘛,来找她,最后灰飞烟灭说啥“我以前有称赞过你哪里美嘛”搞回忆杀,音乐响起好煽情……莫名其妙……就中学念了3年吧?然后中间这段时间我看他们也没联系过!突然就情深深雨蒙蒙一样地……你们感情这么深,至于这么多年没见?听到他是被砸死的就梦见在工地看到事故,哭得像亲爸死了一样……牵强得啊……

    第五集也不知道安插这个老同学的意义是什么!!!!台词一句:你带我去……女主反问:去哪里?? 我作为观众也想问一句:去哪里!?!?!?我也不懂为啥她第一集说死掉的鬼魂是变成果冻消失,怎么这个老同学就是灰……到底是伏笔还是前言不对后语??

    5、我怀疑反派体育老师说错台词。这位体育老师是美国籍,批判女主默默除怪没人知道,说了一句英文台词:更糟糕的是没人知道你为何而战。那位演员说的是: even better……我:???应该是worse吧大哥!我也不确定到底是人人视频的字幕组翻译有问题,还是这位大哥背错台词也没人发现……还是我耳朵不好或者英语学歪了。

    6、很多伏笔都不好解释,横空出现还让观众当做常识一样地接受。

    很离谱,就很离谱,节奏巨慢,用1.5倍都不浪费!

    【详细】
    135981754
  • 豆友a-P4UqwBVA
    2021/9/28 9:57:33
    赵露思什么时候能看清自己。

    看了几集就看不下去了。真的老套路剧情演技也不在线。尬死。为什么4.3评分却排第3呢 很不理解是因为背后有金主嘛

    剧情一点都不扛打。太老套了。每部剧都差不多一样的风格。真是恶 心他ma给恶 心开门恶 心到家了。 待在舒适圈迟早会hu 也不想说什么了****************************

    要演技没演技 好好努力进步吧。

    也不知道说

    看了几集就看不下去了。真的老套路剧情演技也不在线。尬死。为什么4.3评分却排第3呢 很不理解是因为背后有金主嘛

    剧情一点都不扛打。太老套了。每部剧都差不多一样的风格。真是恶 心他ma给恶 心开门恶 心到家了。 待在舒适圈迟早会hu 也不想说什么了****************************

    要演技没演技 好好努力进步吧。

    也不知道说什么了还非得要140字才能发。

    【详细】
    13889219
  • 追风筝的人
    2014/12/15 20:21:02
    谢谢帮我补足青春
    1
    周末去电影院看了《匆匆那年》,整个观影过程痛苦不堪,不是说这部影片有多么逻辑混乱、情结扯淡,或者实在烂到无以复加,但确实就是觉得别扭,无比的别扭。回来以后就想写点什么,却总也无从落手。
    想来想去,还是写点我自己的故事吧,这样比较直接。不敢说我对这部电影有丁点儿的话语权,但作为小半个中国影视业的从业者,有些话真是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2
    我和张一白算半个朋友。之所
    1
    周末去电影院看了《匆匆那年》,整个观影过程痛苦不堪,不是说这部影片有多么逻辑混乱、情结扯淡,或者实在烂到无以复加,但确实就是觉得别扭,无比的别扭。回来以后就想写点什么,却总也无从落手。
    想来想去,还是写点我自己的故事吧,这样比较直接。不敢说我对这部电影有丁点儿的话语权,但作为小半个中国影视业的从业者,有些话真是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2
    我和张一白算半个朋友。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和他有过几面之缘。几年前有位投资人想拍一部献礼片,找我写本子,说白了就是所谓“命题作文”。那会儿我对这行非常没有经验(当然现在也不算有),只写过一个电视剧剧本,当过两个小成本电影的剧本统筹,另外还独立写了两个电影剧本(不出你所料,这两个本子也是“命题作文”)。由于缺乏原创性,没啥想象力,失之理想,毫无理念,对所有的影视剧本也没有任何主观诉求,于是我就理所当然成了“命题作文”的合理人选。
    在北三环团结湖附近约了一起吃饭,张一白也在,那回也是我第一次见识“二锅头掺红牛”的威力。他那时候不算非常大牌,但在中国电影圈已经是很有影响力的实力派导演了,别的不说,98年大热的电视剧《将爱情进行到底》恐怕没人不知道。坦白说,后来张导拍的几部电影,《开往春天的地铁》、《秘岸》等等,我都挺喜欢。
    于我而言,我蛮佩服张一白,在国内导演中,他算是能坚持的了,起码一直坚持到拍摄电影版《将爱》——在此之前,他的理想化不容置疑,也绝对堪称第六代导演中探索性最强的一位。

    3
    既然算是半个朋友,当然不应该以最恶意的揣度来对应他——做不到两肋插刀,也不至于两面三刀。所以原打算以吐槽的心态来写这篇影评(应该是观后感),想了想还是尽力以我以为客观的角度来说两句吧。
    我说《匆匆那年》让我感觉拧巴,不在于这个片子完整的故事性。它有没有故事?有,而且从单纯改编的角度说,做得还不错。脉络大致清晰,没有人看不懂。
    那么问题就来了,看得懂并不代表看得进去。
    有一类导演,他们总是鄙视观影者的智商,动辄就用俯瞰的眼神审视他们的“上帝”;还有一类导演,他们尊重观众的智商,在他们的理念中,“平等”是被提上议事日程的,但是他们却不尊重观者的感受,以为自己的审美趣好和价值观念是具有普世价值的,“凌驾”倒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推销摊派”。张一白属于后者。

    4
    我个人蛮喜欢青春电影的,无论是欧美的、日韩的、港台的还是内地的,如果和青春嫁接,通常我都会去看上一眼,这是个人的趣味,更重要是我和大多数70末80初生人一样,该到了回忆、纪念和反思青春的年纪了。
    九把刀的《那些年》上映以后,我在台北的电影院看了一次,回来以后又在线看了一版广电局审后的版本。那两次的体验就无比欢快且满足,所以也写了一篇观后感(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200198/)。坦率地说,从电影的角度看,《那些年》和《匆匆那年》其实别无二致,选取的体例相似,表现手法也类同。
    《那些年》的故事中描写的也是一群80后的孩子的曾经的生活,台湾人的青春大概和我们不一样,但为什么我对那些故事更感同身受呢?因为那确实就是我们的青春。
    而《匆匆那年》说的这些堕胎、谎言、友谊、虚妄、恋爱的理由、分手的因果,暧昧但谄媚、理想但纠结,所谓勇敢其实草率、所谓真诚其实装逼——这真的不是我们的生活,不是我们的身上发生过的,也不是我们的眼中亲见过的。
    既然不是,你们凭什么用胶片这样描述我们?

    5
    这其实是一个蛮严重的问题,如果青春片也算是一个类型片,那么这两年真的是属于青春片的好年份。只要和青春沾个边儿,基本上收回投资成本就不算事了。但最好的时光不是被用来肆意消费的,更不应该成为为烂片遮羞的破裤衩。
    即便我曾看过九夜茴的原著,我也再不想被导演在整个混沌且混乱不堪的故事中拴着项链转圈,除了郑恺扮演的角色,剩下的一水儿渣男渣女。你想说的无非就“那都是年轻时候发生的事”、“年轻时的事再也回不去了”、“你会后悔也没用”;要么就是“青春时都不懂爱”、“懂得爱了爱却分离了”;再往高了拔,“80后生人是相对最缺乏理想的一代”、“他们的生活就是混乱、虚妄、不自爱”、“即便再混乱那也是青春啊”、“回忆起那些混乱的青春,谁都可以付之一笑”.......
    等等等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汗牛充栋是罄竹难书......
    现在再回到和《那些年》的对比,后者说的也是80后的校园生活,人家没有上床更没有堕胎,故事性就不丰满了?再换个维度看,《蓝色大门》整的是女基友的故事,怎么看起来还是那样生机勃勃,浑没有《匆匆那年》们的沉溺黯淡?
    我个人觉得,两部影片——或者说两类影片(那些年、九降风、听说、蓝色大门、逆光飞翔等台湾青春电影;和致青春、匆匆那年、同桌的你、小时代系列等内地电影)最大的差别仍然是“态度”,或者索性更直白一些吧,最大的差别在于占两岸大多数人口基数的,其总体价值观和审美导向的差异。
    有人说风格不同,台湾人走的是青涩风,日本人喜欢纯爱,而韩国青春片的社会思考更多一些,整体基调也更晦暗一些。内地拍不出《蓝色大门》,台湾人也拍不出《熔炉》《少年菀得》,所以内地青春片要的就是这“垮掉的一代”的范儿。这话部分有理,但是内地影人绝对不是没能力拍那些,就青春片而言,你要纯爱有张暖忻的《青春祭》,你要晦暗有吕乐的《十三棵泡桐树》,哪个又差了?
    还有人说台湾影人拍青春片有传统,人家有杨德昌、侯孝贤,人家20年前就有《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有《风柜来的人》,有《黑暗之光》,我们有什么?
    但其实我们也曾经有过非常非常好的青春电影,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伍仕贤的《独自等待》,贾樟柯的《站台》,即便将时间线定格在“校园”内,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高晓松的《那时花开》,那也是足以让人看得下去的。
    60、70后的故事足够丰裕,沉重且跳脱,饱满而富张力,怎么现在开始轮到拍80后的青春,咱就只有堕胎这一条路了?

    6
    影片从主角到配角,没一个能让人喜欢,也没一个能让人记住,但这原本是一本不错的小说,群众基础还是有的。
    好比说,一个新来的女生不说话,走的高冷的路线,结果两个最优秀的男生就开始疯狂喜欢她。怎么喜欢上的?你一点铺垫都不做,难道80后的青春都是弱智?
    再好比说这个高冷女生和男主玩暧昧,男主被人打了以后她吼一句“我们分手吧”,好家伙男主就顶着青皮蛋傻乐“原来我们在一起了啊”,于是就真在一起了。难道80后的爱情趣味都是脑残?
    再再好比说男主踩两只船玩暧昧,女主发现了不去说,自己臭屁着吼“打今儿起开始咱分手”,人家真分手了,你又哭爹喊娘得要复合,不和你复合就去找个人渣上床,彻底将高冷进行到底,这样女孩到底值得爱在哪里?我是没发现,难道80后的偏好都是重口?
    再再再好比说男主在电影里前后5次提到“为了她我少做13分的大题”,当然中间要配合4次动力火车的《当》、3次《灌篮高手》配乐和2次陈赫飘逸的长发,他是在表现自己的爱情伟岸,还是烘托“我用13分爱你,就足够炫耀一生”的影片主题?这样的男孩又到底值得爱在哪里?我还是没发现,难道80后的帅小伙都是人渣?
    我是真的很少看一部主打回忆的青春片,可以看到最后极端不喜欢每一位主角配角路人酱油的,这也是奇迹。一不小心还真的会以为张一白是企图用这部电影表现他70后之于80后的优越感呢。只能痛声疾呼:“我们80后的青春,真的不是这样的啊!”唯独一个郑恺的故事,和我们大部分人很接近,也仅此而已。
    哪怕,你把魏晨在“快乐大本营”上给初恋女友打电话的那一幕拍成电影,都会好很多,因为这才是我们的青春。

    7
    类型片导演里面,张一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值得尊敬,比如他拍的《秘岸》,某种视角上看影片格局和贾樟柯的《小武》很像,但后者拍得更克制些。尽管《秘岸》的对白设计有硬伤,但镜头语言有新意,叙事独特,故事的张力也够,从中可以看出他的探索。
    他开始消费中国电影工业,或者说他的沉沦始于《将爱》,而自我毁灭在于其监制的《杜拉拉》,这是大部分中国第五代、第六代导演们都曾经、正在和将来要做的事。
    张一白是1973年生人,比我大7岁,他不是80后,严格意义上也沾不上那些70末生人的边儿。所以真正80后的生活他未必懂。
    80后是这样的吗?
    绝对扯淡。
    当然,2014年有许多比这部影片更烂得多的电影,前几年只有更多。但是豆瓣评分似乎却比《匆匆那年》好一些,为啥呢?很简单,后者宣传公司的枪手少请了一些,软文少写了一些,新注册号评分少发了一些,仅此而已。
    说起来可笑而且悲哀,假如这也算是一种风骨,我们不得不为此拍手叫好,因为烂着电影、圈着钱并承认烂着并继续圈着钱的电影人,当下居然还不多。别人还不如张一白。
    说到这里,我了然了,这群人还能拍出好的青春电影?我反正呵呵,你随意。

    8
    在《匆匆那年》中提到了新概念作文,提到了韩寒、郭敬明。所以我就说说他们两个。他们两个我都认识,现在他们是不是还记得我就不知道了。
    认识郭敬明,是在2004年的北京图书秋交会上,那时他已经有了名气,但不像今日般风生水起,那会儿说话轻声细语,有些安静,不算偏激。我说挺喜欢你写的书的(那会儿我还不知道庄羽和她的《圈里圈外》),他会抬着头说谢谢,很简单地说谢谢。
    现在他会异常客气地和你打招呼,稍稍低着头,但已经没有精力和你寒暄,然后正襟危坐地在东方卫视《中国梦之声》评委席上谈笑风生。郭敬明无疑是极端聪慧的一个人,所以他选择拍的电影也正是这种因为过度聪明而导致有些投机的类型。
    认识韩寒要晚两年,那会儿我在北京主编一本杂志,有期杂志要做文化名人,通过好姐们吴虹飞的关系采访到了崔健,她那会儿还在《南方人物周刊》工作。想着崔健这么难做的都做到了,索性就搞搞大吧,于是又要到了韩寒的电话。电话拨过去,那头客气得很,比郭敬明还轻声细语,爽快地约在上海采访,思维照样活跃,言辞倒不犀利,期间还经常会心地发出大笑。对韩寒,第一印象比郭小四更好。后来他的电话再打就不通了,可能换手机了吧(所以不要再来问韩寒电话了)。
    现在他们都去拍电影了,尽管我对他们印象都不错,并且也确实佩服他们,但我必须诚实地说,对他们的电影,我还是不敢苟同,难道中国电影的门槛就这么低?是个人都能拍吗?
    《小时代》上映以后我没有写文章吐槽,实在是槽都不想吐,最大的问题和《匆匆那年》一样,小时代中发生的任何一个故事,你在哪一个正常的80后生人的身上看到过?你郭敬明自己体验过那种生活吗?既是完全的瞎编乱造,又如何代言我们的青春?
    至于《后会无期》,我只想说,这是一部我很想为之欢呼叫好的电影,但这根本不能算是一个基本结构完备的电影。所有的一切想要表达的盲目、沧桑、萧索、体验、探寻和试图隐藏的意识形态,他的剧本结构,根本无法将其承载。
    无论好的坏的,是不是电影的,可不可以有信心让人完整看完的,甚至自己睡了一觉就忘记拍到第几场的,一窝蜂地统统跑来拍电影——而这,正是我们当下的文化现状。

    9
    我始终认为,投资人、导演、编剧,你们中最少应该有一个人,是对自己所拍的青春片感同身受的。我一直说《那些年》拍得并不怎样,但回忆足够真诚,且饱含炽情,就是因为编剧导演对自己的故事感同身受,这很重要不是吗。
    看看匆匆那年,古永锵感同身受的是他的微视频理想,还有这部影片能给他的投融资领域带来多少利好;
    张一白感同身受的是票房是不是超过了《一生一世》,并且盘算着20年后他终于拍完了《将爱之将爱进行到死》《杜拉拉升职记之九》和《八生八世》以后,可以攒下足够的钱去追逐自己真正的电影理想;
    很遗憾的是,对这影片唯一有所感悟的应该是编剧之一,也是《匆匆那年》原著小说的作者九夜茴,但作为本片排行老三的“编剧之一”,毫无疑问这一次她彻底丧失了话语权。

    ——————————

    10
    下面是一个题外话,和本片无关,可以跳过。
    电影体裁会有一个类型趋势,这是由市场决定的,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早先情景剧,后来历史战争、都市伦理、古装武侠,再后来谍战、清宫,曾流行过一阵体育,到现在终于流行抗日(当然抗日剧由市场决定的规律例外,因为审查制度对于抗日剧出奇得宽松,大多数投资人出于不让剧集无法上星播放的考虑,这才致使洛阳鬼子贵)。
    市场决定流行类型,这很正常,如果你做过图书就会知道,几乎所有的出版社和书商考虑的最多的就是未来三五年内的热门题材,假如你能打包票告诉他在图书二渠道市场,明年流行盗墓小说,后年讲究人物传记,大后年唯玄幻武侠是从,那么你躺在家里年入百万不成问题。
    很多年前,我对一个影视制作公司的老总说,未来几年势必流行青春剧,那时候《匆匆那年》小说才刚刚问世,竞相致青春的人不多,当时正在致青春的是林青霞而轮不到赵薇。
    这很容易理解,电影市场消费的主力是80后,这群人正在步入他们的第一个三十岁关口,进去了以后,他们势必开始无比怀念自己的青春,这种现象在70后和60后身上是很难看到的。
    80年代是中国最后一个文化思潮,70后生人来到30岁以后,他们怀念的是自己曾经无比波澜壮阔的理想化命题;60后生人来到30岁以后,他们怀念的是在戡乱中自我救赎和生存的物质化命题。他们不会花钱买票去看只有风花雪月和人流堕胎的感情化命题。
    只有80后生人来到30岁以后——我们只能怀念那些狗血的,矫情的,自己觉得惊天动地海枯石烂,但其实真的一名不文的所谓爱情,我们觉得我们的青春就是爱情,以及点缀在爱情身旁的那些流行符号、审美趣味、歌曲、漫画、书籍、电影亦或网络春晚。
    既然我们只能怀念这些个破东西了,你还指望他们能把这些破东西拍出怎样天花乱坠的美好瑰丽?
    这才是问题的本质啊,我们原本就不配拥有好的承载青春的电影,所以是个导演就凑过来拍青春片是正常的,他们以如此的心态去描绘本不属于他们的青春,说是“贩卖青春片”委实轻了,而应该说是糟践——反正糟践的不是他们自己的东西,他们是无所谓。但是我们招谁惹谁了,你糟践我,我还要付钱给你?

    11
    你肯定会说,你丫说得那样溜,那么未来几年影视剧的流行类型是什么?有种你说一个啊。
    我还真不是纯粹为吐槽而吐槽,假使你对这个领域深入研究过一阵,这个答案并不难找。2005年我在北京做图书,曾对21世纪出版社的社长提过,玄幻武侠小说纸质化,将是未来一个趋势,很荣幸,他采纳了我的意见,最后的结果也不差。
    第一类仍然是青春片,并且必定从大荧幕大量转战电视屏幕,直到有一天终于消费完我们所有人的青春记忆,这才算完。
    第二类是集中在院线的恐怖类型片,目前粗制滥造,未来势必继续粗制滥造。在欧美电影市场,恐怖片也是小众,但却有非常固定的收看人群,而且票房保障非常稳定,换言之就是只要你拍得不是太烂,那么拍一部恐怖片上院线,基本是不亏的。在国内,这个风头刚刚兴起,虽说大多幼稚,但我相信在未来三年中,出现一部较之目前所有国产恐怖片都好得多的此类类型片,并不是难事。而在此之前,你放心,投资恐怖片是很好的生意。
    第三类集中在电视领域,具有时代印记的人物类传记改编故事片。这在最近几年已经有所尝试,比较成功的是段奕宏主演的电视剧《大时代》,当然还有不久前的《中国合伙人》。一方面,中国梦是上头说的,而目前除了改编几个马云柳传志王健林的故事,咱还真做不出旁的什么梦;另一方面,拍一拍大佬们曾经的打拼岁月,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怀念逝去青春的途径,兼具励志疗伤功效。投资吧,百赚不亏。
    不要怪我没有给你分析了,未来的流行趋势,就这三大类,再赶着趟拍什么公路片、文革知青、铁岭医生、山东爱情故事、蜗居媳妇小姨子、泰囧韩囧日囧马尼拉囧,这些统统风险很大,投资须谨慎啊。

    ——————————

    12
    最后来个结尾吧。
    朋友看了《早熟》、《匆匆那年》、《同桌的你》、《一生一世》、《致青春》,等等等等以后,QQ给我留了句言,他说:
    “再不堕胎就老了......”
    我回了句:“我没让女人堕过胎,是不是我的青春白过了?”
    他说:“没事,这么多大导,都帮我们堕了。”
    也算补足青春了。谢谢啊。

    13
    最后的最后,请大导们不要再请王菲唱主题曲了,但凡她唱过的,无一例外的,统统歇菜。话说你们不是一个个都挺迷信的吗?就不怕彼此毁了彼此吗?
    拍一部烂片,毁的无非你自己的口碑;但赵薇张一白赵宝刚们一起拉着王菲拍烂片,毁掉的就是天后和属于我们的共同的时代了。
    【详细】
    72497002
  • Wowo
    2022/1/2 0:55:04
    为了结局而结局,不是来讲故事

    一星都不想给,本来一个大框架下的电影,讲的又是小人物的故事来映射大时代的,你的人物故事起码要贴近事实和生活吧,文学作品可以戏剧化,但是你这又想将搞笑和感动联系起来起码得起承转合吧,每个事件关键转折点都很突兀。第一,父子组合:遇见一个孩子藏在自己后备箱还被警察抓到了,你还敢带他独自上路??不怕被判拐卖吗?一个孩子伶俐得实在过分了,在路上车已停运了,一个小孩子就自己找出路?太聪明了吧,司机那些看

    一星都不想给,本来一个大框架下的电影,讲的又是小人物的故事来映射大时代的,你的人物故事起码要贴近事实和生活吧,文学作品可以戏剧化,但是你这又想将搞笑和感动联系起来起码得起承转合吧,每个事件关键转折点都很突兀。第一,父子组合:遇见一个孩子藏在自己后备箱还被警察抓到了,你还敢带他独自上路??不怕被判拐卖吗?一个孩子伶俐得实在过分了,在路上车已停运了,一个小孩子就自己找出路?太聪明了吧,司机那些看到了也不会报警之类的吗?为了剧情而剧情,搞笑点非常突兀。第二,方舱医院:作为一个高学历的学生,导演可能就是想讲在生命危难中还坚持自己的学习呀,或者陶冶情操转移注意力之类的吧,但是!!!你这男演员演的就完全是不把病看在眼里了,赶机器人的进度到疯魔了吧!在隔离呀,医生忙的不可开交了,抓着要别人要手机来研究,医生小姐姐完全就是为这个男角色而立起来的,就作为这个男角色的开导角色,领路角色。

    第三,志愿者:这个故事其实就不错了,人性刻画得很真实,善与恶其实就是一线之隔,在大是大非上要有正确的是非观。

    总得来讲,故事太多,导演揉捏的不够好,太杂太乱,人物感情转变的复杂完全没有体现出来,为了结局来结局,没有让观众深入到这个感情里来。

    【详细】
    14110529
  • 清兔子
    2022/11/24 10:06:23
    民间故事之走近科学

    一开始被剧名吸引进来的,以为是许久不见得鬼神故事。

    结果第一个故事直接点题:这世上根本没有鬼,是病症及人的愧疚和心理想象作祟。在饥饿的年代,一个人因为去挖死人坟盗取头发卖给千金小姐,结果之后那家人各种事故频发,小姐死亡。那位心存愧疚自己害怕做梦然后让虫子咬了中毒,根本不是鬼怪作祟。最后骗他说原谅他了,果然恢复

    一开始被剧名吸引进来的,以为是许久不见得鬼神故事。

    结果第一个故事直接点题:这世上根本没有鬼,是病症及人的愧疚和心理想象作祟。在饥饿的年代,一个人因为去挖死人坟盗取头发卖给千金小姐,结果之后那家人各种事故频发,小姐死亡。那位心存愧疚自己害怕做梦然后让虫子咬了中毒,根本不是鬼怪作祟。最后骗他说原谅他了,果然恢复神智。之后的几个故事也是这样的走向。

    这部剧是以人的内疚、恐惧心理及想象与现实发生的怪事结合起来,以描绘的故事为线索,以唯物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走进科学,破除封建迷信。

    【详细】
    14779313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