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逐浪者

  • 主演:
  • 地区:
  • 年代: 2005

逐浪者影评

10273700
  • TADA
    2017/4/15 20:30:20
    人生就要潇洒走一回

    这个电影是后来补得,还挺后悔当时没进电影院看的。

    我属于泪点还比较高的人,结果这次哭得一边抹泪一边抹鼻涕,有些东西我能够知道自己并不是被这些个情节这些个话感动,是被包含在背后的同样的情感给感动了。特别是当熊顿知道自己快不行了,跟妈妈一起窝在病床上,妈妈织毛衣,她问妈妈,“你知道我银行卡的密码吗?”这里我感觉自己的眼泪是喷出来的,我觉得80后的独生子女们到了这个年纪特别能理解这种情

    这个电影是后来补得,还挺后悔当时没进电影院看的。

    我属于泪点还比较高的人,结果这次哭得一边抹泪一边抹鼻涕,有些东西我能够知道自己并不是被这些个情节这些个话感动,是被包含在背后的同样的情感给感动了。特别是当熊顿知道自己快不行了,跟妈妈一起窝在病床上,妈妈织毛衣,她问妈妈,“你知道我银行卡的密码吗?”这里我感觉自己的眼泪是喷出来的,我觉得80后的独生子女们到了这个年纪特别能理解这种情绪,有时候你怕的不是生命的长短,而是当你离开后,你还来不及报答养育之恩的父母孤独的留在这个世界上怎么办。

    电影里有一些情节有点跳,最后视频的地方真的扎心了。突然联想到自己。如果自己也有这样的经历,也要和熊顿一样,潇潇洒洒的走完这一生。

    【详细】
    8479327
  • 是小盒子啊
    2022/10/30 18:36:32
    《猪猪侠》动画电影 一只猪的海底金手指冒险

    想增加一点动画电影视角。

    优点:

    缺点:

    1配音 特效 场景衔接都不怎么样

    建模差 :这只猪猪非常不精致。

    剧情差

    想增加一点动画电影视角。

    优点:

    缺点:

    1配音 特效 场景衔接都不怎么样

    建模差 :这只猪猪非常不精致。

    剧情差

    人物形象塑造低幼。

    猪猪侠傻x热血不靠谱不遵守规则被厉害的人拯救化险为夷的,使命感很重的物种。

    触动的:

    “你听到的只是自己的回音” 当下即刻感觉到好悲剧色彩。

    【详细】
  • 14811404
  • newguy
    2016/8/14 18:34:39
    开个帖说说Mike Ehrmantraut的故事
    Mike这个角色,不仅贯穿了风骚律师(Better Call Saul),而且在Breaking Bad里面也是可圈可点。

    Mike是一个小人物,同时也是两部剧里面不可缺少的人物。

    Mike身手了得,有勇有谋。在费城警察局当了30年的警察,退休后还当安保主任。对付喜怒无常,杀人不眨眼的Tuco,略施小技就让Tuco进去坐牢。跟Nacho谈判,跟Hector谈判的时候,毫
    Mike这个角色,不仅贯穿了风骚律师(Better Call Saul),而且在Breaking Bad里面也是可圈可点。

    Mike是一个小人物,同时也是两部剧里面不可缺少的人物。

    Mike身手了得,有勇有谋。在费城警察局当了30年的警察,退休后还当安保主任。对付喜怒无常,杀人不眨眼的Tuco,略施小技就让Tuco进去坐牢。跟Nacho谈判,跟Hector谈判的时候,毫不退让,还一直占上风,即使被Hector威胁,也以牙还牙,让毒贩对他无可奈何。

    Mike贪财,在费城当警察的时候就跟人分赃,间接害死了自己同时也是警察的儿子,为了报仇,用自己的方式了结了杀死儿子的凶手,也就是他儿子的同事。即使到了Albuquerque,他也没停过做灰色的勾当,接各种保镖的活,替毒贩把风,甚至考虑过当杀手。

    Mike为了家庭可以付出一切,自己过着简朴的生活,把所有的钱(数百万美元)都留给了儿媳妇和孙女。家人受了Hector的威胁,他就去抢Hector的毒资,平时不愿意当杀手杀人的他,买了把狙击枪想暗杀Hector,使家人免受威胁。后来跟老白合作自己暴露被警察盯上了,只能远远地在公园看自己的孙女,令人心酸。

    Mike最后的死很令人意外,至少我觉得他不应该死得如此窝囊。不过,世事难料啊。

    最后,赞一下演Mike的演员,他今年已经69岁,这种年纪仍然活跃在演艺圈,还要偶尔拍点动作戏,不愧是敬业的老戏骨,期待后面几季的精彩演出,不知道这是否会是他最后的剧集。
    【详细】
    8043667
  • k兮
    2017/9/21 19:07:00
    探案悬疑风 已完结的神剧《大清神捕》
    十九世纪中叶的创作背景,京城中突发瘟疫引得人心惶惶,皇上为查出瘟疫扩散的源头阳城爆发疫病的原因,前去查案被暗害,巧遇来中国寻找自己失踪的爷爷晴明所救,在查案的路上,遇到了同样前来查疫病原因的白雪晴,几人在查案的过程中发现诸多疑点,疫病似是人为所致,与此同时...  (展开)
    十九世纪中叶的创作背景,京城中突发瘟疫引得人心惶惶,皇上为查出瘟疫扩散的源头阳城爆发疫病的原因,前去查案被暗害,巧遇来中国寻找自己失踪的爷爷晴明所救,在查案的路上,遇到了同样前来查疫病原因的白雪晴,几人在查案的过程中发现诸多疑点,疫病似是人为所致,与此同时...  (展开)
    【详细】
    8825214
  • 血涧
    2014/6/1 17:24:01
    六一当天在电影院看完
    先就剧情而言,主线抄袭《穿靴子的猫》,主角由猫换成了猪,同样是先组队,魔豆遇水,找生蛋鹅,逃走,大团圆结局。 和小孩子一起看的,孩子倒是乐不可支的,有些地方觉得也搞笑,但让我打分还是给低分没商量,画面效果想做成立体的,可是立体的就一定好吗,看着很...  (展开)
    先就剧情而言,主线抄袭《穿靴子的猫》,主角由猫换成了猪,同样是先组队,魔豆遇水,找生蛋鹅,逃走,大团圆结局。 和小孩子一起看的,孩子倒是乐不可支的,有些地方觉得也搞笑,但让我打分还是给低分没商量,画面效果想做成立体的,可是立体的就一定好吗,看着很...  (展开)
    【详细】
    6689220
  • 路人而已
    2014/12/10 13:04:05
    不是所有的好人都能得到好报。。。
    晚上跟爸妈坐一起的时候部的不得不看了这部剧,然后习惯性搜索全集剧情,然后整个人都不好了。看这部剧的时候我想到了 养父的花样年华,因为这两部剧里的情节有着相似之处,都是女知青未婚怀孕,前男友自私离去,男主不离不弃。每次看到这样的剧情实在是无力吐槽,尤其是满仓在丈母娘刁难、景梅感情出轨的情况下依旧坚持下来。看的时候可能觉得他挺男人的。但毕竟不是每一个女的背后都有这么完美的一个接盘侠,也不是所有男的都喜
    晚上跟爸妈坐一起的时候部的不得不看了这部剧,然后习惯性搜索全集剧情,然后整个人都不好了。看这部剧的时候我想到了 养父的花样年华,因为这两部剧里的情节有着相似之处,都是女知青未婚怀孕,前男友自私离去,男主不离不弃。每次看到这样的剧情实在是无力吐槽,尤其是满仓在丈母娘刁难、景梅感情出轨的情况下依旧坚持下来。看的时候可能觉得他挺男人的。但毕竟不是每一个女的背后都有这么完美的一个接盘侠,也不是所有男的都喜欢喜当爹。这部剧也许满足了女性的幻想,但作为一个男的,实在是槽点满满。
    还有一个剧情设置不吐不快,因为女主种种原因,男主一生都没有自己的亲生子女,也许这样能避免男主在对待亲生非亲生子女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但我就是感觉不爽,也许有些封建吧,但凭什么男主就不能有自己的亲生孩子?要说缺憾美那就呵呵了。
    果然,国产剧的受众还是女性为主,我还是去看新闻联播吧...
    【详细】
    7236383
  • dorayaki
    2019/7/6 6:05:33
    Roxane

    影片开始于法国农民Raymond的日常,但你马上就会发现其中的不寻常——一只似乎通人性的母鸡,Roxane. 作为片名以及主线,Roxane以一种对她来说不自觉的方式领导了一场人的抗议。这场以“戏剧”为基础的抗议因说着浓重英式口音法语的戏剧导师的介入充满了文艺范儿,而藉由母鸡的呈现显得荒诞可爱。然而片尾古希腊露天剧场的再现多少又让人意识到今天的“剧场”在互联网,此处的戏剧已化作VLOG的一种

    影片开始于法国农民Raymond的日常,但你马上就会发现其中的不寻常——一只似乎通人性的母鸡,Roxane. 作为片名以及主线,Roxane以一种对她来说不自觉的方式领导了一场人的抗议。这场以“戏剧”为基础的抗议因说着浓重英式口音法语的戏剧导师的介入充满了文艺范儿,而藉由母鸡的呈现显得荒诞可爱。然而片尾古希腊露天剧场的再现多少又让人意识到今天的“剧场”在互联网,此处的戏剧已化作VLOG的一种形式载体。另外,片中并行的一条线索,Raymond和妻子的感情发展,安排得恰到好处,使故事愈加丰满。

    导演Mélanie Auffret在片头字幕里还作为“原创”(L’idée originale)职务出现,而她的灵感来源其实是一个每天给母牛念剧本的农民;同时拍摄地也选在她的家乡,个人情感与记忆溢于言表,不见任何煽情的痕迹就做到了让观众有哭有笑,可谓非常成功的轻喜剧。

    近年的法国电影不乏或讲述或记录法国农民工作生活的各类作品,例如去年的Normandie Nue, 年初的Jeune bergère,以及九月即将上映的Au nom de la terre,这个题材的兴起亦是科技变革乃至全球化对传统行业影响的一个切片,从中或许能找到诸如“黄背心”运动等反对声音的线索。

    诚然人类的田园牧歌时代一去不返,片中每天听莫里哀戏剧的母鸡们所下的Rox Star牌蛋在现实中也买不到,这个真挚动人的故事足以让我们在面对BIO(有机)标签的食品时有更多的触动。

    【详细】
    10289648
  • 三毛
    2014/4/26 23:14:26
    温故
    因为冰封什么门的烂评价让我重温了这部小时候看过的电话,好看,真的好看,我相信不止我一个人重温吧,张曼玉是真的很好看,很清纯的时候,特别有味道,演的太入木三分了,元彪也是真的很能打,年轻就是好啊,一身的肌肉,元华的变态形象在小时候就刻入脑海,那时还有些怕,不错,好看,放到2014年还是那么好看,笑点多,演的也好,1989年就有2个小时的电影了,但是不觉得拖沓,很好看,回忆,真美。温故,真好,经典,永
    因为冰封什么门的烂评价让我重温了这部小时候看过的电话,好看,真的好看,我相信不止我一个人重温吧,张曼玉是真的很好看,很清纯的时候,特别有味道,演的太入木三分了,元彪也是真的很能打,年轻就是好啊,一身的肌肉,元华的变态形象在小时候就刻入脑海,那时还有些怕,不错,好看,放到2014年还是那么好看,笑点多,演的也好,1989年就有2个小时的电影了,但是不觉得拖沓,很好看,回忆,真美。温故,真好,经典,永存,无法超越,只能模仿还模仿个细碎~~~~真的温馨加搞笑,结局也好。。。。赞!!!
    【详细】
    6649241
  • 暴虐行走
    2016/6/28 11:50:38
    恐同是病,得治!

    美国奥兰多枪击案发生以后,我看到一篇文章说“恐同多深柜”,觉得还挺有道理的。在这个四集纪录片里,Ellen Page一直在问:我们(同性恋)相爱,想要与异性恋同等的权利,这干他们(歧视同性恋的人)什么事,为什么一直以宗教自由为借口,跳出来宣扬一些恐同、恐变性者的言论。
    我记得很久之前看过弗洛伊德关于禁忌的理论,好像是《图腾与禁忌》吧,大体意思就是说,禁忌同时也是一种诱惑。这个其实很好

    美国奥兰多枪击案发生以后,我看到一篇文章说“恐同多深柜”,觉得还挺有道理的。在这个四集纪录片里,Ellen Page一直在问:我们(同性恋)相爱,想要与异性恋同等的权利,这干他们(歧视同性恋的人)什么事,为什么一直以宗教自由为借口,跳出来宣扬一些恐同、恐变性者的言论。
    我记得很久之前看过弗洛伊德关于禁忌的理论,好像是《图腾与禁忌》吧,大体意思就是说,禁忌同时也是一种诱惑。这个其实很好理解吧,不管是从经验上还是从逻辑上。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同性恋只是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对此所抱持的态度应该就是关我鸟事,但是跳出来大声疾呼,反对同性恋的,其实是从心底里将同性恋视为一种性禁忌。他们之所以拒斥,是因为这种禁忌同时也是一种诱惑。我个人举得这跟减肥的人看到正在大吃大喝的人会很生气,甚至斥责他们说贪吃是罪一个道理。
    另外,这个纪录片从头到尾,几乎所有反对同性恋的人,持有一个共同的观点是:“同性恋是不自然的。”“圣经里说的是亚当和夏娃的故事,可不是亚当和史蒂夫的故事。”问题是,圣经本来就是人类的产物啊,当然有信仰的人会认为是神的产物,但是关于《圣经》是在人类历史中逐渐形成的相关研究早已汗牛充栋,都应该算是常识了吧。圣经本身就不是自然产物,为什么里面叙述的关于亚当和夏娃的故事就是自然的呢?亚当和史蒂夫的故事就是不自然的呢?况且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同性恋的基因在人类进化历史上可是非常有用的,这个基因之所以到今天也没有被自然淘汰,难道还不能证明它是自然的吗?(推荐科学松鼠会的两篇文章:《“基”因恒久远》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64297以及《同性恋:一直在演化,从未被淘汰》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89029
    顺带说一句,感觉恐同的人,特别是阻碍同性恋平权运动的人,智商真是堪忧啊!如果正如他们所说,同性恋是“不自然”的,那么同性恋被迫与异性恋结婚生子,难道不会创造出更多“不自然”的孩子来吗?所以支持同性恋结婚不才是让这些“不自然”的人在人类进化史中消失的最好方法吗?因为毕竟现在在大多数国家中,代孕还是非法的嘛!

    说了那么道理,还是说说故事吧,第一集日本,最后儿子跟妈妈出柜,我看哭了,仅仅是因为一想到如果我儿子是同性恋,结果30多岁了才来跟我出柜,我跟他的关系得是多么疏远啊?!最后一集美国,母亲在谈自己死去的儿子,说他三岁的时候就问她自己什么时候才能长成一个女人,我又哭了。人的出生不由自己决定,你永远不会知道自己在出生的时候会是一个纽约上东区的白人直男,还是一个牙买加恐同社区里的黑人LQBTQ,人在小的时候如何被对待,往往影响着TA以后会如何对待自己以及自己所爱之人,一个人如果在小的时候无法被身边的人所接纳,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善意,可能他一辈子都无法接纳自己,就好像Ellen Page一直提到的那种羞耻感,一种生而为人很抱歉的感觉,永远都无法找到内心的平静。

    前段时间,梁文道在锵锵里回忆自己小时候在男校,一个同性恋男孩被打,他没有上前阻止,结果内疚到现在。他说当时那么做的很大原因是害怕别人也把他当成同性恋。是的,每一个脆弱的个体都会觉得保持跟大部分人一致才是最安全的,问题是,你能保证自己永远不会是那一小撮吗?如果你希望自己在受到大多数人伤害的时候,有人能对你伸出援手,那请你也抱有同样的勇气,对歧视和暴力说不。

    陈词滥调就说到这里。喜欢Ellen Page从《水果硬糖》就开始了,一个少女狂虐娈童癖的故事。突然想起来,美国那一集里,半年劳作,半年演出的那家人,那个儿子用一个20岁的男人爱上一个10岁的女孩举例子,当时Ellen Page气得说话都不利索了,说这是一个完全不恰当的比喻。看这一段的时候确实很心塞,什么样氛围的家庭会让孩子觉得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真理?我们脑子里到底有多少自认为理所当然是正确的东西?

    其实是因为喜欢Ellen Page才看的这部纪录片,但是看完这部纪录片,感觉里面出现的所有直面自我,呈现真我的人都是那样的魅力四射,这个时候就觉得这个世界还是很美好的。
    【详细】
    79551899
  • 佩玖
    2018/2/12 12:14:15
    这是一部真正值得鼓励的作品
    作为全部由95后非专业大学生完成的电影,这部作品的好与不足都非常明显。不足之处基本上都来自于明显的专业能力的局限,但在客观条件的限制下,制作方的努力、认真和用心的态度显得更加动人。
           首先这部电影的叙事风格和拍摄方式都有许多大胆的尝试。画面上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摄影的镜头、焦距、角度等等,都很努力的学习和模仿了正规
    作为全部由95后非专业大学生完成的电影,这部作品的好与不足都非常明显。不足之处基本上都来自于明显的专业能力的局限,但在客观条件的限制下,制作方的努力、认真和用心的态度显得更加动人。
           首先这部电影的叙事风格和拍摄方式都有许多大胆的尝试。画面上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摄影的镜头、焦距、角度等等,都很努力的学习和模仿了正规作品,当然设备也有一定的局限,很多镜头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在剧情上,悬疑剧的剧情本身对编剧的能力就是巨大的挑战,整部影片的大节奏还可以,但小矛盾之间有些分散,连接还不够到位,最后部分大揭秘的力度也欠火候。演员的表演在情绪比较平缓的时候还是不错的很自然,但矛盾冲突激烈的部分表达不出来,当然由于演员都只是非专业的普通学生,相信这已经是非常努力的结果了。影片后期的处理看得出很用心,不过侦探角色的建立还是没有打破夏洛克的格局。

           即使我们知道电影行业一直以来鱼龙混杂,卖情怀也不再吃香,这部电影的不足之处也明显且典型。但是这样一部大学生自导自演,自己完成摄像、后期等等工作的电影,仍然要比很多 “专业”电影人拍摄的影片优秀,甚至比一些上线电影更好(参考圈圈圈圈圈??),我觉得这才是看客和更多电影制作人需要反思的问题。在这个娱乐至死的电视媒体时代,影视作品是我们社会的文化的主力军,影视作品的内容、质量以及其背后的创作态度,对整个社会都有极大的影响力。在我们承认这部作品算不上佳作的同时,上线电影《女生寝室1234》《逐梦演艺圈》等等,还在用垃圾的态度和圈钱的目的荼毒大众。个人认为这样一部拍摄客观局限性如此之大的影片,仍能在每个角落都让人看到其努力学习挑战的态度,它背后表现出的当代有梦想有追求的年轻大学生的热情和态度,已经远远超过电影本身。汪峰曾夸奖华晨宇说,一个年轻人能够不去随波逐流只追求流行热门的东西,而踏踏实实做一点自己真正喜欢的事,这样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是大多数人都做不到的。也许这部电影并不算多优秀,但真正好的态度值得鼓励,给正确的花浇水可以收获美好,我相信他们今后可以做的更好。
    【详细】
    9146944
  • 踩着梦的巨人
    2020/4/9 16:20:38
    要接受你的孩子只是普通人

    转自看完发的微博

    我是很不喜欢也不太会去看这种片子的,还有最近在看的《不完美的她》,一方面因为会有点害怕,一方面是太深刻看完会头疼…果然看完头疼了[允悲]

    一共四个故事,感觉最后一个和第一个最贴合剧的名字。第一个遥控器的故事,会让我想起我和我妈对抗的岁月,她对我也是那么严厉,甚至想让她看一看问问她如果当时她有遥控器会不会用…现在长大了依然逃不出用我妈的思维来衡量自己的

    转自看完发的微博

    我是很不喜欢也不太会去看这种片子的,还有最近在看的《不完美的她》,一方面因为会有点害怕,一方面是太深刻看完会头疼…果然看完头疼了[允悲]

    一共四个故事,感觉最后一个和第一个最贴合剧的名字。第一个遥控器的故事,会让我想起我和我妈对抗的岁月,她对我也是那么严厉,甚至想让她看一看问问她如果当时她有遥控器会不会用…现在长大了依然逃不出用我妈的思维来衡量自己的行为,会想这样做我妈觉得对不对?我妈会不会伤心?可能我永远也做不到让她满意。但是她现在也开始接受,父母要承认你的孩子只是一个普通人的事实。

    整部剧中,父亲的角色都是缺失的,都在讲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其实一个家庭中,爸爸爱妈妈,孩子才会懂得爱。看的时候一度觉得很悲观,沉浸在里面无法自拔。

    从22岁到24岁,虽然只有短短两年,但身边的朋友都开始陆续结婚。想让自己坚持住,如果没有想好,就不要结婚,结婚了也不要生小孩。一个人的时候面对的都是无形的压力,一旦结婚生了孩子,这些无形的压力都会变成有形的,无法逃脱。

    【详细】
    12489468
  • freshfish
    2021/12/5 13:18:51
    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14044173
  • 啊酷呐,吗嗒嗒
    2012/11/3 19:42:48
    虎头蛇尾
    节奏掌控上有问题,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了想讲太多的故事。前半段大儿子回归和中段大炮攻村、后半段京城告状没捏合到一起,弄的好像三个故事一样。导演的意图是拍一个有点无厘头的电影,影片的几个笑点是做到了,影院的观众笑的很开心;可是故事本身并不吸引人。
    第一部很多好玩的亮点并没能继承下来,而新的笑点又有些乏力,是导演的想象力不足了么?
    武打戏更多了,但感觉动作设计似乎过于偏重硬桥硬马,对于太极拳
    节奏掌控上有问题,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了想讲太多的故事。前半段大儿子回归和中段大炮攻村、后半段京城告状没捏合到一起,弄的好像三个故事一样。导演的意图是拍一个有点无厘头的电影,影片的几个笑点是做到了,影院的观众笑的很开心;可是故事本身并不吸引人。
    第一部很多好玩的亮点并没能继承下来,而新的笑点又有些乏力,是导演的想象力不足了么?
    武打戏更多了,但感觉动作设计似乎过于偏重硬桥硬马,对于太极拳本身的展示不足,建议导演参考一下几部关于太极拳的前作(李连杰的那部,还有那部电视剧)。还有一个败笔,就是傻小子变聪明之后,不好玩了。结尾京城告状那段处理的太虎头蛇尾了。传说中杨露禅京城大战10大高手,就这么完事了?
    总体上没第一部精彩,我想第三部我不会去影院花钱看这个只有字幕是3D的电影了。
    【详细】
    5640349
  • 齡官
    2011/7/9 15:12:24
    万方有罪 罪在朕躬

    慈禧太后并不是我在《走向共和》中最喜欢的人物,然而之所以选择她来做分析,是因为从她身上可以看出封建专制政体下一个国家治乱兴亡的根源。《走向共和》的剧情几乎一直围绕着国体政体之争,而国体政体之争的背后又是权力分配之争。封建专制、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各方势力各种思想你方唱罢我登场,疏陋如我,并无法断定其优劣,故本文只想从慈禧这个人物对待绪、康、李、荣、瞿、岑、袁等人的态度来谈一谈封建专制政体之下

    慈禧太后并不是我在《走向共和》中最喜欢的人物,然而之所以选择她来做分析,是因为从她身上可以看出封建专制政体下一个国家治乱兴亡的根源。《走向共和》的剧情几乎一直围绕着国体政体之争,而国体政体之争的背后又是权力分配之争。封建专制、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各方势力各种思想你方唱罢我登场,疏陋如我,并无法断定其优劣,故本文只想从慈禧这个人物对待绪、康、李、荣、瞿、岑、袁等人的态度来谈一谈封建专制政体之下的治乱之道,俟以对中华民族的今天有一点微弱的启示。愚以为,在《走向共和》中,慈禧的作用就好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历史车轮下各位英雄乃至枭雄的人生轨迹,是故分析慈禧,也就能见出各位英雄的志向襟怀。观罢《走向共和》不由感慨,其内圣外王之说,诚有以乎!有言道:欲知一国之兴亡,必先观其内,一国之内为百姓,百姓之内为法制风气,而天下之风气,必起于天子。孔尚任在《桃花扇》小引中问道:“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崇祯帝说“诸臣误我”,然而慈禧恐怕不能如此推卸责任。满清之亡,固然是亡于腐败的宗室吏治,亡于袁世凯这样的乱臣贼子,然而慈禧也难辞其咎。孙中山先生在剧中有言,“我们不是不信任袁世凯,而是共和政体本身就是对任何个人的不信任。”那么所谓的专制集权,也便是对某个个人的极度信任了,孙晓说,这种信任的基础建立在在位者是一位“君子”,否则天地间的一切都会失序。如果说权力就好比一把刀,那么约束这把刀的刀鞘便只有两个字——道德。“天之历数在尔躬”,“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百姓有过,在予一人”,从这些至诚的诰文,到孟子笔下的王道霸道之争,再到程朱陆王笔下的天理与人心……如果,道德的烛光仅仅照亮了瞿鸿禨一人,那么封建专制这柄闪着寒光的宝刀何以在我中华大地上横行数千年?古有圣君,今有贤臣,李鸿章在,张之洞在,岑春煊在,瞿鸿禨此生不孤矣!因为,他们都是阻止这柄宝刀滥杀的刀鞘啊!乌托邦本身都是美好的,然而为何乌托邦一旦落实到现实中就会走样?因为无论何时都会有一种聪明人,无论制度本身有多么完善,他们也依然能够玩弄制度于鼓掌之中:第一在于执行制度过程中的双重标准,第二在于借制度之名行私欲之实,所谓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片面地强调一种制度的优劣是可笑的,因为任何制度的执行者都是人,而任何制度的执行最终都依赖于人的心。只不过所谓的封建专制过多地依赖了君王一个人的心而已。在《走向共和》前半部分展现的这段历史里,也就是依赖于慈禧太后一个人的心。集权本身并没有错,关键还是在于掌权者的心。袁世凯弄权,李鸿章同样也弄权(甚至后期孙中山先生也不免暂行权宜之计,在国民党内搞集权),然而一者为私,一者为公,手段一样,动机不同,那么性质也就大不相同了。纵观中国近代史里对慈禧的批评,无非是说她专制集权,然而我以为慈禧之过,却不在集权,而在于她少了一样东西,又多了一样东西,她少的那样东西,叫做担当,而多的那样东西,叫做私心。先说担当,私以为权责永远应该是统一的,《英雄志》中有云:“然太后虽为弱女子,亦可能有英明处,何以言为病灶?其实这个病,不是病在她这个人,而是病在这件事,她抓了权,却不肯担责。她不担责,却又抓了权。故而有责者无权、有权者无责,做错事不知痛,便如行尸走肉……”再说私心。天子之内有私心,无乃社稷苍生之祸欤?平心而论,我对慈禧是有三分敬意的,她决非昏聩不堪毫无政治头脑的权谋家,人谁能无私?君和社稷,私心和公心,一般情况下两者是不矛盾的,然而等到发生了矛盾冲突,非要作出取舍的时候却要怎么办?圣贤给了我们答案:礼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然而慈禧不能做到,义利发生矛盾时,公义总是让位于私欲,大是大非面前一旦退让一步,便埋下了断送江山社稷的祸根。《走向共和》第二十六集的主要事件是义和团运动失败之后辛丑条约的签订。如果说之前慈禧太后决意和洋人决一死战,让我看到了一个民族的血性。那么这一集中慈禧太后的形象则远远颠覆了之前给我留下的好印象。在位者一旦做出决策,便应该赌上自己的一切为这个决策负责,义和团运动的失败,用慈禧自己的话说是“死得光彩”,某种意义上说,慈禧的这个决策虽说愚蠢,却并没有错,然而面对洋人的问罪,慈禧竟然不惜牺牲一百七十四名“祸首”,不惜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将决策的责任完全推到主战官员身上,将失败的后果完全转嫁到人民身上,只是因为“我真是不想死啊……”为了保住自己一个人的性命,甚至想让荣禄做自己的替罪羊,甚至答应洋人的一切条件,将天大的重担全部压在了李鸿章一个人的身上。弄得荣禄元气大伤,李鸿章油尽灯枯,“祸首”们蒙冤而死,为国尽忠的义和团死得轻于鸿毛。义和团抵御外侮,何罪之有?那一百七十四名主战官员何罪之有?对比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时说的“如果一枪能抵一亿两白银,那索性再打我两枪好啦”,人格之高下立判。“朕躬有罪,无以万方”,说的是君主一个人犯了过错,不能让所有人代自己受过。“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说的是任何人有了过错,都要由君主一个人代为受过,这句话是慈禧经常挂在嘴边的,然而观其行止,却是“朕躬有罪,加以万方”。抵御外侮本来是正义的,慈禧承认了那一百七十四名主战官员是“祸首”,也就等于自己抹杀了义和团运动的正义性,自己打折了自己的脊梁。然而这位昏君身上映照出的却是一位位贤臣的人生信条。正如梁启超所言:“没想到,中堂大人还是摆脱不了这个下策……我为中堂大人可惜啊”。对于儒生而言,比生命更重要的莫过于“名”。“世上最难写的,莫过于自己的名字。庆王爷,您还年轻,今后的路还长,让我来替您签了吧”,看到这里泪如雨下,中堂啊中堂,你究竟为的是什么呢?签完辛丑条约的中南海西花厅,长长的谈判桌两边所有的人影都隐去,只剩下桌上摊放的一张张卖国条约,李鸿章一个人坐在桌边,灯光渐暗,渐渐地李鸿章的身影也消失不见。我相信导演安排这个镜头是有深意的。山河破碎,然而却只有一个人会为了这张卖国条约心痛,甚至心痛得耗去最后一丝力气。长长的谈判桌边,李鸿章很孤独,这里没有庆亲王,没有光绪,甚至也没有慈禧,很快地,也就要没有他了。中堂,若你不在了,下一回……还有谁来卖国呢?我并不会如梁启超一样为李鸿章不值,因为我懂得他,但我相信慈禧永远也不会懂。她以为这就是对她一个人的忠。在第三十九集第四十集中,慈禧常常提到的一个词便是“忠”。因为这个忠字,她疏远了瞿鸿禨、岑春煊,却亲信了袁世凯和庆亲王。当袁世凯交出自己所有的兵权时,他也从慈禧那里得到了莫大的信任,如此以屈为伸欲擒故纵的把戏实在令我冷笑不已,而慈禧竟然完全被蒙蔽。如果说在戊戌年袁世凯的观望态度让慈禧有所察觉,那么之后他下的赌注却足够大,也骗过了慈禧。君王为何每每亲佞臣,远贤臣?在于佞臣每每迎合了君王的私心。慈禧的私心在其权位,于是袁世凯便制定了十二年的预备立宪期,保障了慈禧的利益,却贻误了中国走上君主立宪之路的唯一时机。然而看到袁世凯的种种演技,我却不禁冷笑,袁世凯何忠之有?他不过是抱那个最粗的大腿而已,等到把自己的大腿变得比谁都粗的时候,便会图穷匕首见,什么忠义,什么情分,全都不过是骗小孩子的玩话而已。而瞿鸿禨岑春煊不同,正如瞿鸿禨所言,太后正是看中了他这份“定力”,可惜瞿鸿禨的定力何曾定在慈禧太后一个人的身上?因为所谓的离心离德,慈禧远贤臣,又因所谓的同心同德,慈禧亲小人。慈禧曾说,做臣子的最关键的在于忠心和能力,然而何为忠?当然我不否认这世界上真的有忠于某一个人的愚忠,然而这恐怕也就是狗对主人的感情罢了。何况,慈禧身边连这样的愚忠也没有。袁世凯忠于她,李莲英忠于她,不过是从慈禧的利益里可以为自己攫取更多的利益罢了,不过是私心和私心交换和勾结,何忠之有?所以,慈禧不懂李鸿章,也不懂瞿鸿禨和岑春煊,也就更不能懂得孙文。在这天地间,儒生们只会忠于一样东西,一样高乎这世间的东西。“吾本息机忘世、槁木死灰之人,念念在兹于古之忠臣义士、侠儿剑客,读其遗事亦为泣泪横流,痛哭滂沱而若不自禁,今虽不能视富贵若浮云,然立心之本,岂能尽忘?我身入梏炬,我心受梏方,天地大无耻,吾对之以二字,曰……正道!”正道,就是做对的事情。这就是儒生们毕生的道统。当李鸿章抽着陀螺说出“卖国!”当岑春煊半夜在关帝庙前勒马大呼“臣救驾来迟”,当徐桐面对一丈白绫说出“臣领旨谢恩”……这并不是对慈禧一个人的愚忠。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尧舜本来就是没有私心的,儒生们又岂会忠于君王一个人的私心呢?“天下为公”并不是孙文一个人的独创,从本质上来说,孙文的思想其实并没有脱离儒家思想的范畴,所以说他是一个儒生也不为过。我看这个思想便是“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便是“廓然大公”吧。封建君主专制便是建立在君是圣君,臣是贤臣的基础上,若是君臣都没有私心,那么自然同心同德,做臣子的又何必单单忠于君王一人,乃至一家一姓之天下呢?这也就是孙文曾想在国民党内搞集权的原因,因为他知道,权力在他一个人的手里是妥当的,因为他没有私心。故窃以为,政体本身并无绝对的优劣之分,权力本身并没有变,从专制到宪政,变的只是分配权力的方式。所以关键还是在于掌权者的心,心正者,即便集权,也能为天下兴利除弊,心不正者,即便宪法在上,谁又来秉公执法呢?即便有人执法,法不责众,你又奈我何?从专制到宪政也就是从自律到他律的过程,自律倘不奏效,他律又何尝尽能奏效了?正如剧中所言,宪政的宪字,就是限制的意思。然而,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正者何须限?须限者又何尝正?可见宪政本身也不过是一个可笑的悖论而已。----------------------------------------------------------------咏篆香为李中堂作夜来谁共西风寒,独上高楼思悄然。宛转焦心随漏浅,淹煎白首伴更阑。芬芳任我形为烬,庄正由他迹作烟。但得残息还一寸,宁使妖氛在人间。(完全出律了 泪……)

    我的公众号:龄官(lingguan1123),主要发布原创剧评,欢迎关注。

    50174297
  • 字字MIU
    2016/4/5 22:34:40
    有关黄克功案件电影的几点感想
    1.黄海冰太好看了,实在想不通为什么他老演毛泽东,长得也不像,演的又不好→_→

    2.毛孩,什么鬼,我看到他只能想到炊事班那个打杂喂猪的小毛。

    3.王凯,……居然越看越帅。说真的也就这个角色有点复杂性有些看点了,其他人物实在是太单薄。

    4.主角是那个庭长吧。一开始我还觉得不应该啊,结果一看演员表居然还真的……

    5.即使有后台,干了坏事之后还是挺
    1.黄海冰太好看了,实在想不通为什么他老演毛泽东,长得也不像,演的又不好→_→

    2.毛孩,什么鬼,我看到他只能想到炊事班那个打杂喂猪的小毛。

    3.王凯,……居然越看越帅。说真的也就这个角色有点复杂性有些看点了,其他人物实在是太单薄。

    4.主角是那个庭长吧。一开始我还觉得不应该啊,结果一看演员表居然还真的……

    5.即使有后台,干了坏事之后还是挺悬的。所以不管自己是干什么的,都最好安分守己。没有百分之百的确定性自己一定能被庇护成功。

    6.几乎感受不到这些共产党人对生命的尊重,他们看重的,只是他们党在别国别党和人民眼中的形象而已。因为说这样的内容的次数占大多数,实在让人无法忽略。不知道是讽刺,还是这电影三观就是这样,略微妙。

    7.从黄克功的经历,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联想到自己。大概是那种,自己惹了麻烦,或者是某事做的不好,需要去请求别人帮自己的时候,命运已经不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了,全凭他人决定的不确定之感太让人不安了。尤其还是在多方甚至还有局外人的不同观点之间的较量中。似曾相识的感受。黄克功的心理刻画的很好,讲真要不是这种共鸣让人心有戚戚焉,这电影我也就给它打一分=_=

    8.一开始在微博首页上看到kkw的粉丝在刷,就随手百度了一下剧情简介,觉得这题材还有点意思,在国产片里还挺……新颖?所以就马了一下打算有空看,看完之后觉得然而并没有。

    9.法律道德是非立场就不说了,很明确的。
    【详细】
    7841647
  • DK夸我帅
    2016/6/18 21:47:19
    想站在客观的角度评价这部剧
    我发现这部剧,是在搜狐新闻里的一片文章里,说由于怕刺激美国,朝鲜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很少,最近好不容易出了这么一部,非常值得一看,于是我便耐着性子看完了这三十八集的剧。
    本人一向对战争题材的电影电视剧很感兴趣,尤其是,从很早以前的决战斯大林格勒,拯救大兵,风语者到后来的集结号,狂怒,登陆之日;甚至连棒子拍的太极旗高飘扬都看过,里面对中国军队的印象只有一个镜头,漫山遍野的人扛着红旗往前冲...我
    我发现这部剧,是在搜狐新闻里的一片文章里,说由于怕刺激美国,朝鲜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很少,最近好不容易出了这么一部,非常值得一看,于是我便耐着性子看完了这三十八集的剧。
    本人一向对战争题材的电影电视剧很感兴趣,尤其是,从很早以前的决战斯大林格勒,拯救大兵,风语者到后来的集结号,狂怒,登陆之日;甚至连棒子拍的太极旗高飘扬都看过,里面对中国军队的印象只有一个镜头,漫山遍野的人扛着红旗往前冲...我想说,是该有人站出来还原一个真实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鉴于本人对战争场景有限的了解,我十分想客观的评价一下这部剧的优点与欠缺。用一句话来说,“想要全方位还原一个宏大的时代,却在每一处都略显虎头蛇尾。”下面请听我细细道来。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这部剧从前线作战部队,后勤运输补给部队,医务工作者,朝鲜当地居民,美,韩军队,特务等多方位的角度,较为真实地还原了这场战争。凸显了美军在占有制空权的优势下,志愿军补给,行动和作战都显得极为困难的客观事实;同时也就此展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顽强不屈和吃苦耐劳。在服装和武器上面剧组也是下了一些功夫,起码所有的枪支,载具都是当时那个年代的。
    接下来基本都是我想要吐槽的地方和许多我认为很荒谬的地方。
    在美韩军队向志愿军阵地进攻的时候我就十分纳闷,为什么执行炮击的不是榴弹炮而是谢尔曼坦克,为什么步兵冲锋的时候坦克不跟着上,为什么美韩军队会以笔挺的身姿阔步向前推进。只有在最后几集中,谢尔曼坦克跟随步兵一起发动了进攻,然而该剧没有对志愿军战士如何击毁敌方坦克做出一点描述,是携带炸药包去同归于尽?还是用缴获的反坦克火箭筒击毁的?还是用后方的炮击击毁的?直接就用一句一连在阵地已经坚守了6天带过。要知道,对于当时及其匮乏反坦克武器的志愿军来说,没干掉一辆都需要付出不少的伤亡,从集结号中国军的谢尔曼坦克片段就可以看出。我可以理解可能某些断肢短腿,肠子打的流出来的片段对于大妈或者儿童观众显得过于血腥,但真实的战争就是这个样子,只有让人们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战争才会更好的促进和平。故在战争场面的描写做的实在有些欠佳。
    其次在很多很多的剧情设定上我都感觉略显或者十分荒谬,一下我列举一些,仅代表个人观点。
    1.对于主角李长顺的丧父丧弟之痛描写的太过草率,参军之后完全跟没发生过一样,偶尔用我要报仇这种台词来衬托。
    2.对于长顺妹妹这种晕血的还硬要去当护士的我只能表示带上这种人就是在坑害自己的战友,妨碍同行工作不说,还可能祸害伤病性命,见到黑人战俘还得吓的大叫,可能我太理性或者太看不惯这些矫情的东西,我觉得她就是个拖后腿的,为什么志愿军会要这种人?
    3.对于战俘营中的人种歧视现象描写的太过浮夸,歧视是有但也不至于表演成这样吧,当时演那个白人头头的演员内心难道就没有纠结过..并且此处也显出虎头蛇尾,后来怎么样了?移交给战俘营这个启示问题就不存在了吗?黑人一只对此三缄其口表示这种问题的根深蒂固,后来的分区管理和策反(不知道是不是该用策反)黑人战俘也应该有所描写。
    4. 也是最大的不满,结局太过草率,2/3的主角在大结局了全死了?!把他们在战争结束的前夕写死到底有什么特殊意义?悲壮?大有其他地方可以表达啊!李长顺,死于去叫小李子别乱跑时的炮击;指导员陈平(有没有栓子忘了)死于冷枪冷炮运动中敌方狙击手(啥呀一个连连长指导员都去狙击了谁来领导?);张金旺,死于保护乱玩手雷的朝鲜儿童;连长,出了坑道直接被炸死...好吧可以说牺牲这事儿摊上谁就是谁,不过在最后一集里面让几乎虽有主角这样草率地死去我实在不知道什么用意(还包括前几集中阵亡的老班长和机枪手杨家喜)。
    以上大致是我对这部剧的看法,想要还原一个宏大的时代,却又显得力不从心,草草收场。
    最后,向为祖国奋战站第一线的全体官兵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是你们让中国人民站了起来!
    【详细】
    79431606
  • Chincualex
    2020/1/4 22:37:01
    怎么去回馈温柔呢

    温柔地对待别人或者被温柔地对待过都会珍视这种温柔。每次看齐神的时候都笑着哭了,不想要超能力却一直为笨蛋朋友操心的齐神。燃堂救齐木时所说的话,pK学院的人都好温柔啊。

    我不为认为齐神喜欢心美,但是他还是能尽力地满足心美的愿望,哪怕心美很多时候相当creepy了。好想知道齐神最后会怎么对待心美,普通的我们该怎么回报那些温柔。

    下次见啦,齐神,很感谢你。每次遭遇困境的时候我

    温柔地对待别人或者被温柔地对待过都会珍视这种温柔。每次看齐神的时候都笑着哭了,不想要超能力却一直为笨蛋朋友操心的齐神。燃堂救齐木时所说的话,pK学院的人都好温柔啊。

    我不为认为齐神喜欢心美,但是他还是能尽力地满足心美的愿望,哪怕心美很多时候相当creepy了。好想知道齐神最后会怎么对待心美,普通的我们该怎么回报那些温柔。

    下次见啦,齐神,很感谢你。每次遭遇困境的时候我都会想,有你守护我们这个星球呢。

    【详细】
    12145220
  • 萧不遥
    2009/4/30 4:23:13
    失败的爱情,更失败的金钱
    当影片末段走投无路的陈细九和他那个仅仅在一起睡过三觉的四老婆紧紧相拥的时候,我的心情很配合地像背景音乐所想渲染的那样沉入了深渊,只不过这种低落并不是为陈细九这个人物的命运感叹,而是为这部所谓的王晶转型大片惋惜:如果拍不好一部史诗片,至少可以拍部黑帮片;如果也拍不好黑帮片,那可以想办法拍部爱情片;如果连爱情片也拍不好,至少可以拍部反腐倡廉的主旋律影片;要是连主旋律影片也拍不好,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干
    当影片末段走投无路的陈细九和他那个仅仅在一起睡过三觉的四老婆紧紧相拥的时候,我的心情很配合地像背景音乐所想渲染的那样沉入了深渊,只不过这种低落并不是为陈细九这个人物的命运感叹,而是为这部所谓的王晶转型大片惋惜:如果拍不好一部史诗片,至少可以拍部黑帮片;如果也拍不好黑帮片,那可以想办法拍部爱情片;如果连爱情片也拍不好,至少可以拍部反腐倡廉的主旋律影片;要是连主旋律影片也拍不好,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干脆坦率承认这是部王晶风格的烂片好了。
    从影片的第一幕开始就可以看出,《金钱帝国》的影像风格刻意地在向《无间道》靠拢,很笨拙地在努力寻找史诗片的感觉。当然,靠拢这个词可以上升为致敬也可以下降为抄袭。其实单就宏大叙事的企图而言,《金钱帝国》可能比《无间道》更为野心勃勃,而且先天条件也更加优越。廉政公署的成立,作为香港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件,影响的不仅仅只是香港这个弹丸之地,就是放在中国大陆的现实环境下,其影射意味也非常强烈。只是可惜的是,这样的一个好题材,毁在了导演王晶队影片错误的指导方向上,毁在了他对影片混乱的控制上。
    影片最大的败笔在于对陈细九这个关键人物的塑造上。作为将整部影片所有事件和人物贯穿起来的人物,陈奕迅扮演的陈细九戏份颇多,也有几场戏颇为精彩,比如最开始的球场亮相以及在廉政公署主任严国梁楼下身不由己的眼神都很好的展示了这个人物善良的一面,但正是由于导演太过于刻意去维护此人的正面意义,反而导致其形象空洞无力,无力完成将整部影片有力串联起来的重任。
    从一开始,陈细九就是一个好人,影片发展进程中,他也是一个好人,直到影片的最后,他还是一个好人。这样一个心理状态从头至尾没有任何变化的人,自然无法给旁观者带来观影态度上的变化,影片的感染力自然也大打折扣。主要人物血肉不足,整部影片的内涵肯定不够充实,纵览全片,尽管梁家辉和黄秋生两位影帝的表现还算抢眼,但是陈奕迅这个角色的失败,却已然注定了影片的失败。更让人无法忍受的是,占影片分量颇重的旁白居然是由陈细九和韩志邦两人交替完成的,古怪之余更显得不伦不类。
    第二个败笔在于场面的铺陈和渲染上。《金钱帝国》的叙事模式类似《美国往事》,意图通过对小人物的日常生活的解读来完成反映时代大背景的目的。全片展示最多的是梁家辉扮演的华人总探长Lak哥、黄秋生扮演的火麒麟和陈奕迅扮演的陈细九三人的生活,尽管梁家辉的狠和黄秋生的痞基本上都在影片中表现了出来,但这主要是依靠两个老戏骨的精湛演技,而不是依靠场面的感染力。
    Lak哥杀潮州祝的那一幕,本来应该是全片的一个高潮,但杀人不见血让视觉冲击力大打折扣,而对围观者面部表情的特写也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另一个也没有达到应有效果的是严国梁和火麒麟的死,简简单单平平淡淡让人完全感觉不到导演的用心,横向对比起来连《无间道》中黄秋生死的那幕效果的零头也未达到。最让人可惜的是严国梁在廉政公署成立仪式上的演讲,如果能够在这一幕重点突出,这部影片就算其他环节做得不足,至少能够保证主旋律的拔高,但影片中这一幕仅仅做了很程序化的处理,让人大为遗憾。其实《巴顿将军》片头的独白,《刺杀肯尼迪》的法庭总结陈词和《女人香》中的校园演讲,都可以成为这一场景参考的模本,但是很可惜导演王晶似乎并没有这个意识。全片中,场面的处理尽管可以明显感受到想要进行宏大叙事的努力,但骨子里依然是典型的王晶喜剧片风格,而且两者融合起来显得异常古怪。此外,本片的摄影比较失败,镜头感拘谨而小气,也是场面铺陈和渲染不力的重要原因。
    最后的败笔在于导演对故事主线的把握上。就电影的实际内容而言,《金钱帝国》这个名字只是一个噱头,在整部影片中关于廉政公署与警界腐败斗争的内容被彻底淡化,全片的落脚点反而是陈细九和他3个女人的故事。如果说玫瑰的存在还可以说是为了把整个大背景串联起来的话,那么老四的存在就是为了给影片增加一丝希望的亮点而可以存在。一个十年里只和陈细九同床共枕过三次的女人,居然从头到尾对他不离不弃,如果这是一个童话,也是一个蹩脚的童话。更让人无法忍受的是,导演居然将这个童话的细节冗长地展现了多遍,而与此同时,真正有看点的戏剧冲突却只是以最简单的镜头一笔带过,很有故意灌水的嫌疑。与之对应的是,最后一个警察聚会攻击廉政公署的场面,出现的非常突兀,仿佛是在刻意向观众表态:其实我们也是有大场面。对于已经在《无间道》中经历宏大叙事风格启蒙的电影观众,王晶想如此蒙混过关,操作手法只能说是幼稚。
    影片的最后一幕算的上是王晶在本片中少有的有价值的尝试,尽管这一幕的雏形在《美国丽人》里面早已出现过。不过,这一幕依然让人可惜:既然是给陈细九安排了十个老婆,既然想把男女关系作为卖点,为什么不让艾米丽全裸出镜?窥一斑而知全豹,王晶在《金钱帝国》中既想尝试宏大叙事的风格,又丢不掉自己惯用的喜剧因子,既想把历史事件作为吸引眼球的卖点,又把故事定位在了爱情线上,正是这样的反复不定和来回摇摆毁掉了这部电影。
    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一种罪恶。在《无间道》已经诞生了7年之后,《金钱风云》拍成这样同样是种罪恶。
    【详细】
    20032107
  • 大海里的针
    2018/3/12 12:01:13
    可能是近20年华语动作片的巅峰了,拍多少续集也无法超越

    如果要评价2000年以后华语动作片的巅峰,我觉得在这近20年的时间里,不会有哪部电影能够超越《杀破狼》了,包括这个系列的续作。

    《杀破狼》这部片大海看了无数遍,怎么也看不腻。虽然影片以打戏为主,实则文戏也很精彩,大部分故事都被压缩在一天之内,节奏很快、冲突不断,没有一分钟是多余的。

    如果要评价2000年以后华语动作片的巅峰,我觉得在这近20年的时间里,不会有哪部电影能够超越《杀破狼》了,包括这个系列的续作。

    《杀破狼》这部片大海看了无数遍,怎么也看不腻。虽然影片以打戏为主,实则文戏也很精彩,大部分故事都被压缩在一天之内,节奏很快、冲突不断,没有一分钟是多余的。

    9219347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