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女人》收视飘红 专家:江南农村剧的典范

时间:2021/11/27 12:29:17 阅读: 0
农村情感励志大戏《古村女人》此前在卫视播出后收视不断飘红,平均收视率一直位于同时段前列,并获得网友的一致好评。日前,由《当代电视》主办的《古村女人》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该剧导演、编剧、制片人及评论家李准、仲呈祥、曾庆瑞等及相关领导参加。会上,众多专家认为该剧突破了《乡村爱情》等北方农村戏把农村改革的希望单纯寄托在招商引资上的思路,而是从农村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掘出前进的力量,是南方农村戏的样板。

《古村女人》收视飘红 专家:江南农村剧的典范

《古村女人》海报

《古村女人》收视飘红 专家:江南农村剧的典范

马强、谢兰剧照

农村情感励志大戏《古村女人》此前在卫视播出后收视不断飘红,平均收视率一直位于同时段前列,并获得网友的一致好评。日前,由《当代电视》主办的《古村女人》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该剧导演、编剧、制片人及评论家李准、仲呈祥、曾庆瑞等及相关领导参加。会上,众多专家认为该剧突破了《乡村爱情》等北方农村戏把农村改革的希望单纯寄托在招商引资上的思路,而是从农村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掘出前进的力量,是南方农村戏的样板。

专家赞《古村女人》乃江南农村剧的典范

电视剧《古村女人》由江西本土作家创作、反映江西人生活、在江西本土拍摄的纯赣版的农村现代长篇电视剧。该剧以主人公梁红英为代表的两代古村女人,面对曲折坎坷的人生际遇,在思想与现实之间苦苦挣扎,最终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凭着自己鲜明的性格,和那股女人特有的韧劲,活出了不同古村以往的,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该剧书写了几代女人们的曲折命运,塑造了一批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反映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江南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

长期以来,在农村题材的电视剧中,反映北方农民生活的电视剧占据荧屏、风靡神州大地,而塑造南方农民形象、述说南方农村生活、反映南方农业生产的电视剧鲜有看到。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和国际劳动妇女节一百周年,曾获全国优秀电视剧及省“五个一工程”奖的中国影视家协会理事、安义县政协主席张芸,继《小溪弯弯流》、《西行》、《古村故事》三部影视剧之后以江西本土文化为基调,以乡村、乡风、乡韵为特色,以安义古村群的生活风貌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基本素材,创作出长篇电视剧本《古村女人》。

研讨会上,多位专家表示,以《乡村爱情》为代表的北方农村戏把农村改革的希望单纯寄托在对外招商引资上面,但实际上这种招商引资并不能解决农村的根本问题;《古村女人》把发掘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善”、“忍辱负重”、“坚持”等力量,从而具备更广阔的文化视野。

《古村女人》收视飘红 专家:江南农村剧的典范

谢兰、马强在剧中演绎一对苦命鸳鸯

专家建议:可以丰富男性角色的戏剧动作

电视剧《古村女人》讲述了特定时代农村的习俗和事件。如“换亲”、“知青”、“承包责任田”、“计生罚款”、“合伙入股办厂”等等;同时真实细腻地描述了古村女人的思想、情感、性格、处事行为以及她们身世和遭遇,贯穿了老一辈人“门当户对”、“传宗接代”的婚姻观;同时运用典型的创作手法,在剧中为观众展示了具有独特韵味的山、水、乡村,包括哀怨的锁呐、茂盛的古樟,洗衣的水圳、吱扭作响的独轮车、石板嶙峋的古村道、古久的门棂天井、起伏连绵的红壤丘陵等等。剧中展现了江西古村女人的文化、习俗和群体意识,以及他们身上的善良、坚韧、忠贞、勤劳等优良品质。

在研讨会上,也有不少专家表示,现在的大部分农村小说和电视剧,都是有城里人完成的,在《古村女人》中也有类似的情况,剧中的部分人物的心理不符合农村生活的实际以及农村人的行为动机。另外,专家专家们为《古村女人》的男性角色的戏剧动作可以在丰富一些。

腾讯娱乐独家稿件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资讯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