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电影《车道》(Driveways 2019)的主题是关于“安家”的。沿着小男孩科迪如何获得老邻居戴尔的关爱这一主线,我们来解释一下“安家”这个主题。一开始,小男孩和他的母亲驾车来到已故姨妈家,是带着铺盖来的,显然就点明了这个主题,小男孩母亲是想在此安家的。然而,这个她姐姐曾住过的家实在不能叫“家”,因为几乎是个“垃圾场”。
“车道”环境就是小区环境,也是社会环境,这是判断可否安家的重要指标。小男孩首先喜欢上这个地方。他发现戴尔这个老邻居是个和蔼可亲、充满善意的老头,接着,他发现有可交的小朋友。虽然,他立马发现另一侧邻居家有两个充满暴力且不友好的小孩,但好在可以逃避,即便很狼狈;关键还有老戴尔的安慰和支持。小男孩母亲是逐渐喜欢上这个地方的。她发现与邻居可以礼尚往来的交往,她驾车送戴尔与他的朋友们会合,戴尔马上给他们提供电源。虽然她发现白人女邻居琳达可能是个伪善的种族主义者,她来打招呼的目的就是想看看一直无缘一见的女主姐姐的家,但总的来说还是不难交往的。接着,她通过房产中介来了解这个地区的环境,那位黑人女性中介没有直接回答这个地区好与坏,只是说“也有一些好的人”,这暗示这个地区可能不太适合白人之外的人种居住。后来,她发现有人(老情人?)为她追到了镇上,这或许是她下定决心留下来的真正原因吧。
戴尔的朋友老罗杰快老年痴呆了,但影片却是通过他讲出了“安家”过程中的真理。他孩提时代学过的诗歌,早已忘记,但在现在这种身体状况下却从潜意识中被忆起,原因何在?显然,这首诗是对他童年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只因为是关于“死亡”的,壮年之人当然不会对此有所介怀,只是现在行将就木,对死亡就有了不一样的感觉,就好比将要走向另一个神秘国度,要在那里“安家”,但那也没什么恐惧的,因为在那里你会被“永恒信任、安慰和支持”。事实上,即使不用到彼岸世界,我们一直都在寻找,希望我们能找到的“家”是一个可被信任、安慰和支持的世界。这就是我们安家过程的真理。
基于老罗杰的上述观念,小男孩一家的确在这里获得了信任、安慰和支持,他们在此安顿下来就顺理成章了。对于老邻居戴尔的女儿,为何她要远离这个小镇到别处去安家呢?其实最后她父亲跟小男孩的一番后悔言论说明了一切。这个小镇是传统、保守和不宽容的,对于性取向比较小众的人来说是不能容忍的,关键是她的行为也不见容于自己的父亲,她选择离开去寻找能够得到“信任、安慰和支持”的地方,我们就能理解了。对于她的父亲老戴尔来说,他不愿意离开这个家,不仅在于这是妻子曾生活的地方,还在于他曾在此获得过信任安慰和支持,也将因为小男孩一家的到来,他会继续得到信任、安慰和支持。
老戴尔对自己曾经的行为,尤其是没能帮助女儿抵御“流言蜚语”是很后悔的。他对小镇的不宽容行为是有反思的,而且他自己的思想是有转化的。比如,他现在就反感那个有种族歧视的白人女邻居;看到小男孩看日本的卡通,他就很敏感地以为是两个女孩在一起,显然,他的思想已不再那么保守,他已接受了同性间的交往。正因为有了这种转变,而不仅是因为他老了,他女儿才愿意接走他将他安置在她家附近去养老。
对于女主姐姐的行为。显然,她是因为无法像戴尔女儿那样去寻找另一个家才留在这儿的。那个白人女子对在另一街区的墨西哥人的言论,摆明她是个种族主义者,当然对作为亚裔女主的姐姐就不会友善到哪里去。女主那可怜的姐姐一辈子龟缩在她的房子里,几乎切断与这个世界的所有联系,你敢说这没有社会的压力而仅是她个人原因所致?当然,人还是要寻找信任、安慰和支持的。这就是为什么她几乎将所有自己用过的东西都留在屋内的原因了,因为那些过去的东西能让她在回忆中获得同样的满足。我们可以相信,对于一个从小就聪明、安静,上过大学的女主姐姐,完全是有可能获得过异性的仰慕的,那只被丢弃的大泰迪熊玩具似乎是明证。此外,还有一个关于“安全感”的解释可以说明女主姐姐的行为。害怕房间空空荡荡,设法将房间塞满是获得心理安全感的一个表征。没有安全感当然可追踪童年的阴影,但社会环境的不友善或许就是后天的罪魁了。
对于本片题名“车道”,除了车道是安家环境之喻,还应当有“隔离”和“联系”之义。野蛮的隔离制度早已成为历史,虽然还有白人为此蠢蠢欲动着,但我们现在需要的是“联系”,在相互联系中,我们才能获得一个彼此信任、安慰和支持的世界。我们常说:人在做,天在看。同样,那个社区,无论发生过什么,“车道”都是见证。如果一个“车道”可以让你留下快乐的回忆,那么,这个地方就值得你留下。(文/石板栽花 2020年5月28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