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的童年到底是怎么毁了他的?
电影《幸运儿彼尔 Lykke-Per (2018)》再次让我们认识到快乐童年对人生幸福的重要意义。男主彼尔从幸运到不幸的转折点其实是他和女主的退婚。那么是什么导致他非要作此极端的决定呢?我认可这种观点:“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那么放到“幸运儿彼尔”身上,应当如何解释呢?
他的童年应当是不幸的。虽然影片没多少镜头讲述他童年的不幸,但从他双亲离世,他都不想回去奔丧的态度看,他该有多恨他的父母呀,关键他想从根子上(血缘、信仰)断绝任何来往,由此可以推断他确有一个糟糕的童年。童年的不幸造就他极度自尊或自卑、极强的挫折感,以及他“逃离”和“毁灭”的个性。
一开始,彼尔为事业还是敢于追求女主这位富家女的,应当说贫穷不是他自卑的来源,贫富差异未成为他追求幸福的障碍。他的自卑可能源自一种反抗专横的“无能感”,这种无能感让他容易“放弃”。他在家痛恨父亲的“专横”,走上社会,他碰到任何形式的专横,都让他本能的想起父亲,而处理之道就是“对抗”,即使力量悬殊,那种本能的不合作,甚至仇恨仍会表现出来。所以,当他碰到那位专横的官僚否定他的工程设想时,他立马撤退,即使后来他准岳丈帮忙打通了关节,他仍决然地与这个官僚对抗到底。我们可以指责甚至嘲讽他“不成熟”,然而,个中原因其实在于他的原生家庭。
本来,他和女主家庭经济上的差异并不是个事,但一旦这种差异让他感到一种居主临下的压迫感时,那么,这种差异就会让他无法忍受。所以,当他搞砸那场财团投资会,他未婚妻责怪他几句,准岳丈谴责了他几句时,他就产生了自我毁灭式的抵抗念头,经济差异被他不断提及,他开始寻找退路。如果我们认为,这是他对另一种专横——金钱——反抗的表现,那么,这仍可归因于他的原生家庭的影响。
有人说,极度自尊其实是自卑的表现。当他骨子里的自卑需要通过自尊来掩饰时,他会有强烈“成功欲”,而且这种成功欲是“极端性”的,即稍许的不成功在他那里就是巨大的失败。这种极端性会造就他极强的“挫折感”。而要摆脱这种挫折感所带来的痛苦,他应对方式是“逃离”和“毁灭”。所以,当他感到无法实施自己的计划时,他毁掉婚约逃回乡下,过起避世的生活。
当然,他的软弱是他无法通过表面上的强硬来掩饰的。他虽然逃离家庭,终究还是回到了家乡,他本想断绝天主教的影响,结果,仍娶了天主教家庭的女孩为妻。重要的是,这种由原生家庭造就的软弱,让他一辈子过不好生活。他甚至无法面对任何“美好”,他毁掉自己的幸福几近自虐,没有任何好事时他才能自安。即使最后他没有生病,他也无法过正常的家庭生活,远离人群,仅是他最好的选择。(文/石板栽花 2019年4月27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