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通过手绘风格动画和实拍回访表现的反战纪录片,这种动画纪录片的呈现方式不算是首开先河,在它之前,有「北方的纳努克」、「和巴什尔跳华尔兹」等,但以其在戛纳电影节斩获多项大奖来看,可以说是在视觉奇观化、影像感染力、社会批判性方面较为成功的范例。
本文不对背景和情节作过多赘述(因为是历史盲)。故事主线从一名波兰的战地记者卡普钦斯基展开,当时正值美苏冷战白热化阶段,西非国家安哥拉也成了国际势力抗衡的牺牲品,卡普钦斯基为了让安哥拉——这个几乎被炮火摧毁的主要战场——的声音被全世界听到,只身前往战争最前线,不想却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我只说一个有意思的点。
当时的安哥拉解放内战由两个阵营组成,分别是苏联、古巴支持的“安人运”和美国支持的“安盟”,二者的语言略有不同,只要开口就表明政治了立场,局势的紧张程度可想而知,当地人甚至打个招呼都会被枪毙,在卡普钦斯基南下的途中,尸体是路边最常见的“风景”。见图1~3,这是一个中弹的安哥拉人,但让人费解的是,临死前的他,不是求救,不是呻吟,而是乞求战地记者为他拍照。更让人费解的是,他不是个例,卡普钦斯基回忆道,“他们都想让我拍照,为了留下痕迹,以另一种方式继续存在”。至此,这位伟大的战地记者便下定决心,要让这里的人们“永远存活”(一个伏笔)。